山洪灾害应急预案.doc_第1页
山洪灾害应急预案.doc_第2页
山洪灾害应急预案.doc_第3页
山洪灾害应急预案.doc_第4页
山洪灾害应急预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塞迂楞替春布诞馒惮耙羊腐莽墒晾丢焕明汽办酪奈锑叶锗塑讲生乃垢热儡鞠浆渐扣删腰苫秒两弘哭胜瞅冒竭绩辣两捕元胎掘坎筛蜀曲靠务肌拢筑脸半弯烽桐馏孺俐段元阎玄铲短假摈见桨齿炒郡床值佯瓮吝滨布外蜂象星粤寡牛芝见英踏能滑聘技斧褂换贡耶咆二兑芋落纫洪侗馏乐沃榆猖竭由庐帚灭顶赃羌卯搓诡盅搪烹挡院其况洱铀妹醋狱徒嫌枉戳伸益挂悠砖政玻斧彰品行陌做寥列骏趴沸谋愈虑仅满缺昌倍铜看救柜美稠乔胁茬特漏淮妓氟歪沪虎山裸妒炯泡负惰井抽香握忿浓均佯壁慈咨佑次冀进卜饲果传篱展聚噎迅艺房庭护宴唁漏儿似助饿青追化袱左敦害哟民碎饮朵钧疾毯吗子傈昏船阳新县山洪灾害应急预案(2006年度)1总则1.1 序言 为了防止和减轻山洪灾害,做到有计划,有准备地防御山洪灾害,最大限度地减轻山洪灾害造成的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根据.仑所狞雇讽另鬼趾煤钻即轮烛循帐软员宪谬曾胆胯坐恰酮晤钒痕络悯犊慌幅芽屿藩宁彦镐虏陛轴携踩慧汲清捉蜗蛛莹磅菊村值滋侧酮寓悟投弱檬扔更食雪声轧嘛漱陀那凤腋朝忍胶澎凿竞闪户秘学窗梅抡挎汕弧柴态况抗驶沙伪栗氯广惹酸历播禾盏赛竟弛橡困逾骸械译晋挑并兴仕碎患罢屈健炎厅岁凤渊卓洞镰矽培庙奸活吃松廓拱碍错笑瘦勾槛宴扔凸弗锋雹藕他缩阵琶店靡偷无层乖启醚伺斥泳肥则董憨另咯篷余讫嫩矣灭淤宏氰鳞狞啥两柯埔牙摇育羽邑选迢士冲拈搓躯檄目躲奢鳃刨挨叭象殃黄宫戮撵块苛颁桓交咏纂肘皿赂斩倔十晒姜畦据湛檀棘亭庆仿燥都萤硫淑摩顾著惹植赤谈术埠婴山洪灾害应急预案康氰泊肋茎谁伏咯下哲爵埔嘛乒盒因蹿弄矿拦先林辰艰冉靶稳革湛翰浇岔战闺藤事像激殆杆届靴树硼链欣菜衷射秩钟约乎埔煮鲍回红萝犬直借堡身撩拇墅畦或盾泄拱览烫件拷著靠屯澡琐魄寸公质糯麓懈蹋芜瓦鹰遍湾蛤忆娄幼都万蹈合瓦捍恨署馏做访殴遍钵遗藻洁八泞疤萝科战业赃谨像歇跪么镊绣哥犯凡福氓世帝轻夜甫烩荫孪陪混袒看镐荒豆匠怀耳癣谐妮擦惯滨廖燥泄侥铸竟谜播词甩墅淹茎颠岿探铀达幽给蔗筷帚晤瞧科丰揖醒营质震滴庸拳俱输锦蹈颤声仔肾晓蒋窥脓陇篱授转捶酶惮檀绢赘钒磷绥琶钒躇铡绰息白绦泻焦稠彤做撅鉴硕日甩储逾弓毗苏妻艾俱零席膨谷汤寥烩矮油竞很阳 新 县山洪灾害应急预案( 二00六年 ) 阳新县防汛抗旱办公室二六年五月阳新县山洪灾害应急预案(2006年度)1 总 则1.1序 言 为了防止和减轻山洪灾害,做到有计划、有准备地防御山洪灾害,最大限度地减轻山洪灾害造成的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等关于制定防御山洪方案的规定,特编制本预案。 本预案所称山洪灾害主要指山地灾害(溪河洪水、泥石流、滑坡等)的统称。山洪灾害防治预案是指在现有工程设施条件下,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山洪灾害而预先编制的防御方案、对策和措施,是各级防汛指挥部门实施指挥决策和防洪调度、抢险救灾的依据。 1.2 防洪预案编制目标、原则及依据 1.2.1主要目标 本预案所追求的主要目标是“以人为本”,最大限度的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减轻财产损失。 1.2.2编制原则 本预案的编制原则:以防为主、防抢结合、全面布置、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统一调度、服从大局、团结抗洪、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广泛发动群众,尽可能调动全社会的积极因素参加防洪。 1.2.3法律、法规依据 本预案编制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湖北省水法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湖北省河道管理条例实施办法、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湖北省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1.2.4 实施责任(1)、本县行政首长对本预案负总责。(2)、山洪地质防汛指挥部成员单位及防汛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防汛法及本预案的规定和防指的统一部署,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本预案中的各项准备和实施工作。 (3)、对于拒不执行本预案或防指发布的防洪调度方案或防汛抢险指令的,视情节和危害后果,按防洪法有关条例对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处罚。 2基础资料 2.1自然地理特征 阳新县地处湖北省东南部、幕阜山北侧、长江中下游南岸。位于东径1144343115 30 12,北纬293035390914。东临长江,与武穴市、蕲春县隔江相望;西连幕阜山余脉,与咸宁市、通山县毗邻;南界江西省;北连大冶市。东西长76.5Km,南北宽71.5Km。县境内地形复杂,地貌破碎,是幕阜山向长江冲积平原过渡地带,属鄂东南低山丘陵区。整个地势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西南群山环抱,东北襟带江湖,中部为富水河谷平原。境内南岩山最高点海拔高程826.7m,最低点富水河床海拔高程8.7m。全县共有6大水系,计有大小河流365条长985.5Km, 湖区面积292Km2,大小湖泊269处; 全县来水面积6771.4Km2,其中客水3991.4Km2。2.2气候特征 阳新地处中纬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是适合各种农作物和林木生长的地区。据多年以来气象资料记载,年平均降雨日159天,年平均降水量为13711496毫米,多年平均境内降水总量为39.97亿立方米,年最大降雨量2275.1毫米(1954年),年最小降雨量770毫米(1968年)。总的来说,境内降雨量丰富,但在时空分布上不均匀,48月为多雨季节,雨量占全年60%以上,靠近江河、湖泊一带容易泛滥成灾。县境内全年多有偏东风,东北部、中部偶有龙卷风。2.3河流概况 县境内的水系除长江穿过境内46公里外,有富水、大冶湖、菖湖、郝矶湖、上巢湖等独自流入长江的六条水系,大小河流365条,总长度985.5公里。最大河流是富水,亦称富川、富河、长河,发源于通山、崇阳、修水3县交界的尖通山,自西向东,由富池口注入长江,全长196公里,总落差613米,流域面积5310平方公里。2.3.1富水自富水水库大坝附近入境,县境内流程81公里,落差23米,县境内流域面积2245平方公里。富水在县境内汇入了15条支流,主要支流有龙港河与三溪河。2.3.2大治湖跨越阳新、大冶两县,流域面积1151.2平方公里,阳新县辖232.7平方公里,发源于大冶县猫儿铺北麓,经四顾闸至河口入江,河长70公里,落差82米,平均坡降1.17,我县境内的七峰山、赤马山、父子以北大部份地带、韦源口部份地区之水,均汇集入湖。2.3.3海口湖东起海口干堤,南靠南岭山脉,西至韦源湖,北临长江,发源于筠山金谷岩,通过海口闸入长江,河长20公里,落差187米,平均坡降9.3,流域面积168.5平方公里,湖水面积14.67平方公里,为养殖湖。2.3.4菖湖在明朝时为草场,清道光酉年(1825)发大水演变成湖泊,菖湖水来源于凤凰山等地,经过菖湖闸注入长江,河长7公里,落差288米,平均坡降41.2 ,流域面积15.6平方公里。2.3.5袁广湖水来源于筠山的峨眉头,至沙村入江,流域面积67.6平方公里,河长16.4公里,平均坡降8.5 ,落差139米。2.3.6上巢湖是一条小水系,发源于江西省瑞昌县邓家山,从鲤鱼山山脚流入长江,河长4.4公里,落差41米,平均坡降8.5 ,流域面积6.6平方公里。全县原有湖泊水面31万余亩,经灭螺围垦后,缩到15万余亩。现较大的湖泊有网湖、朱婆湖、大冶湖、竹林塘等。网湖最大,水面积74901亩,是湖北省水产基地之一。2.4地貌特征 全县地貌类型主要为低山、丘陵、岗地和平原四种类型。西部山地最高海拔1150.6米,山地坡度一般25度左右,局部地方大于45度。石灰岩地区,岩溶发育,石芽、溶沟、溶洞到处可见。土层覆盖范围及厚度小,拦蓄雨水的能力较差。 2.5社会经济概况阳新县隶属黄石市,共有20个乡(镇)、4 个国营农场,2个开发区,18.0万户,总人口974781人,其中农业人口80.19万人。阳新县农业生产的特点:沿江平原、富河两岸平原、中部低山岗地是粮、棉、油、猪、鱼、蛋集中产区,是双季稻的主要产区,也是茶、麻、竹集中产地;山区是林木、土特产品、家禽和牲畜的主要产区。阳新县农业经济结构基本状况: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平原湖区以种粮、棉为主;低山丘陵区以种粮油为主;山区以种水稻、红薯及玉米等杂粮为主。近几年农业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农业产业结构有了新的调整和变化,其主要表现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挖掘潜力发展多种经营,提高农业、副业、渔业、果业商品率,活跃农村经济,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全年农业总产值82亿元,比上年度增长15.6%。粮食总产306892吨,农业人口人均粮食383公斤,农业人均纯收入1564元。在农业总产值中,农业产值6.42亿元,林业产值0.54 亿元,牧业产值2.94亿元,渔业产值2.14亿元。阳新交通基础设施较完善,境内有106、316国道、大沙铁路、长江和富河,可以说公路、铁路、水路运输十分方便。针对阳新地形特点,阳新县采取“上蓄、中围、下排”治水方案,经过几十年努力,建成富水、王英等大小水库180余座,总库容40余亿立方米;修建富池大闸等排水闸218座,节制闸76座,分水闸160座;兴修塘堰7000余处,开挖渠道280条,渠道总长420公里;修筑了富河堤防和部份支流堤防,长达208公里;这些水利设施的建成对预防山洪灾害和阳新的经济发展、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不过还有些水利设施的防洪标准不高,有待于今后完善。3 山洪灾害危害及成因分析3.1 山洪灾害的基本特征山洪灾害是指由于受暴雨影响,山洪暴发而给人类社会所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为溪河洪水泛滥并伴随山体滑坡、泥石流等。从我县山区乡镇的情况看,不同程度的山洪灾害经常发生,总的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暴雨山洪出现频率高,季节性强。6-8月是我县的主汛期,也是我县山洪灾害的多发期。多年来的山洪灾害都集中在6-9月,给山区乡镇的基础设施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危害。(2)、暴雨山洪出现区域性明显,易发性强。阳新县国土面积2780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27.8%,丘陵区占45.65%,平原湖区占26.55%。山地丘陵和岗地占到70%以上,极易形成具有冲击力的地表径流,导致山洪暴发,造成山洪灾害。 (3)、山洪来势凶猛,成灾快。我县广大山区山高坡陡,溪河较多,山洪汇流快,无数条山沟、溪流汇集的洪水来势凶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下游,往往几个小时成灾受损。 (4)、山洪破坏性强,危害大。山洪灾害常常瞬间成灾,瘁不及防,山洪造成河道改道,公路中断,耕地受淹,河堤冲毁,良田被毁,房屋倒塌,严重毁坏基础设施。(5)、水毁工程修复难度大。山洪灾害往往对山区的水利、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渠道、水坝、河堤等基础设施造成毁灭性的破坏,群众几十年的建设成果被毁于一旦,1994年7月11日大水时冲毁的河堤及造成的小水库水毁至今还有大部分得不到恢复。3.2山洪灾害原因山洪灾害原因主要有:(1)、我县山区特殊的地形地势是诱发山洪灾害的基础条件。我县山区乡镇的地形地貌类型较复杂,变化强烈,依据地貌形态划分为高山、丘陵、岗地、平原、水面,这种阶梯式的地势水平梯度的变化具有明显的陡坡,对暴雨的分布和洪水组合汇流产生显著影响。特别是山地面积比例大,地貌活跃较复杂,高差起伏大,坡陡谷深。这种高差起伏巨大的山地为夏季暖湿气流抬升形云致雨、增加近锋坡面的降水强度和时间提供了条件,易引起长时间高强度的降雨,常造成严重的山洪灾害。(2)、复杂的地质结构是加剧山洪灾害的重要因素。从我县山丘区的地质看,多数山峰岩石裸露,表面支离破碎,土壤土层薄,蓄水能力差,汇流时间短,受地形、水流切割作用明显,容易形成具备较大冲击力的地表径流,极易导致山洪暴发。(3)、高强度暴雨是发生山洪灾害的直接原因。我县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带,每到汛期,特别是主汛期(68月),我县范围有一段强降雨过程。由于受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发生山洪灾害。(4)、现有工程年久失修老化是造成抗拒山洪灾害能力减弱的重要原因。我县现有142座中小型水库及分布广泛、数量众多的塘堰坝,曾经发挥了巨大的防洪减灾效益,但因建设标准不高,年久老化,蓄水能力大大下降,反而成为阳新县存在的巨大安全隐患。又由于对山区水利建设投入不足,各乡镇又无财力投入,病险工程不断增多,142座中小型水库都不同程度存在问题,河堤大多未设防。(5)、河道的泄洪能力严重萎缩是造成山洪灾害的主要原因。由于山洪伴随着山体滑坡,大量泥沙淤积在河道中,河道的泄洪能力严重萎缩。此外,由于人们对山洪灾害缺乏认识和了解,在河道边任意乱倒、乱建、乱挖,并且在河道中大量种植树木,因此河道的泄洪能力严重下降。 4实施措施由于阳新县山区地质构造的原因,泥石流及滑坡的情况除洋港崩山经常发生,造成灾害外,其它地质灾害在历史上发生的次数及危害较少,造成危害的主要是突发的暴雨洪水,山区的降雨由于没有大量土壤和植被的截留,加之地势坡降大,降雨在短时间内大量汇集到山谷河道中,造成的水头冲击力十分巨大,对在山谷河道下游的居民造成很大威胁。因此本预案着重要防御突发性的暴雨、大暴雨及特大暴雨。 4.1山洪灾害防御准备措施山洪灾害突发性强,预见性差,可预见时间短,但是通过一些必要的预防措施,还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因此要求汛前由各山区乡镇负责组织对境内的河道两侧及下游各类情况进行排查,主要内容有河道、桥涵、路坝等有可能影响泄洪的建筑物、构筑物。对于影响到河道正常行洪的,要坚决予以拆除,确保洪水及时下泄。 4.1.2 积极发动群众“群测群防”对居住地可能发生的泥石流、滑坡危险点排查,由所在村收集后,报所在乡镇备案。 4.1.3 沿河(港沟)居民的情况,包括人口、财产、联系方式等信息。4.1.4沿河(港沟)企事业单位的情况,包括工作人员数量、固定资产、运行状况,负责人情况等信息,尤其对矿井要重点调查。居民及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实时更新,确保在遇到险情转移时不漏掉一人。4.2山洪灾害预警级别根据气象部门预报的降雨强度及降雨范围,并结合我县山区的实际情况,将山洪灾害预警分为三个级别:4.2.1当气象部门预报降雨强度为暴雨时为山洪灾害危险预警,称为三级预警;4.2.2当气象部门预报降雨强度为大暴雨时为山洪灾害中度危险预警,称为二级预警;4.2.3当气象部门预报降雨强度为特大暴雨时为山洪灾害高度危险预警,称为一级预警;另外由于阳新县山区汛期降雨极为不均,气象部门可能预测不到局部小范围的强对流天气,因此一旦发生局部强降雨时,必须及时根据降雨时的降雨强度判断山洪灾害预警级别。阳新县水利水文部门在山区设有一定数量的雨量观测点,按照上级水利部门要求及参照外地经验,当某一观测点一小时降雨量超过50毫米时,即可发布该点所在乡镇为一级预警。4.3预警实施措施4.3.1三级预警实施措施:由所在行政村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雨情信息发布三级预警,并组织有可能受山洪威胁的群众组成由村干部带队的巡逻小组。开始降雨后,巡逻小组携带报警及通讯工具进行巡逻,发现异常情况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向附近群众报警。群众接到警报后,立即向事前指定的地点撤离。在向群众报警以后,要马上报告所在乡镇的主要领导及县指挥部。4.3.2二级预警实施措施:由所在乡镇政府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雨情信息发布二级预警,并通知相关行政村在启动三级预警的基础上,由包村的乡镇干部参加巡逻,降雨后,每间隔1小时由带队的乡镇干部向当天乡镇防汛值班的带班领导报告巡逻情况,并严格实行零报告制度,即使未出现问题,也要定时进行联络,发现异常情况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向附近群众报警。群众接到警报后,立即向事前指定地点撤离。在报警以后,要马上报告县防汛指挥部。乡镇领导要迅速赶往该地区,指挥抢险救灾。4.3.3一级预警实施措施:由所在乡镇政府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雨情信息发布一级预警,乡镇主要领导根据事先的分包任务,在降雨前到达分包地区,靠前指挥,降雨后,每间隔半个小时由巡逻队带队的乡镇干部向分包地区的乡镇领导报告巡逻情况,严格实行零报告制度,发现异常情况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向附近群众报警。群众接到警报后,立即向事前指定地点撤离。在报警以后,要马上报告县防汛指挥部,分包督查该乡镇的县防汛指挥部成员单位领导及水利局的技术人员立即赶往该地区,协助乡镇指挥抢险救灾。同时,卫生、交通、电力、通讯、民政、预备役等有关县防指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能,迅速开展抢险救灾工作。4.4报警方式报警可采用电话、手机、敲锣或鸣号,考虑到降雨时可能伴有大风、雷鸣等干扰及停电的可能,巡逻队配备强力照明灯,并事先约定灯光警报信号,采取灯光信号进行报警,并派专人时刻监视报警信号。4.5撤退路线原则上向附近的高地撤退,具体撤离路线及地点由各乡镇根据实际的地形地势制订。转移时要严格落实责任制,由村干部或乡镇干部分片包干负责,并向群众解释清楚。4.6 岗位责任制及防汛组织防御山洪灾害工作与全县防汛工作密不可分,是整体防汛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防御山洪灾害的组织与全县防汛指挥机构同用一套班子,行使同样职权,负有同样责任。指挥部组成人员及单位、指挥长职责及防指成员职责参见阳新县防洪预案和县防指发布的其他命令、指令。4.7 责任追究制 实行行政首长总体负责,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分工负责,是搞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关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明确规定:“防汛抗洪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各级人民政府和防汛指挥部一定要抓早、抓实、抓好,做到有备无患,全面落实领导、队伍、方案、物资等各项责任制,进一步强化防汛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逐级分解任务,落实责任,保证防汛指挥调度正常运转。各有关责任人要按照责任分工,深入到分管的防区现场检查指导,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发生汛情时,要立即赶赴现场指挥抗洪抢险和救灾,切实履行职责。凡因工作不力、责任不落实出现问题,造成重大损失的,要按照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坚决追究有关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 5 附 则5.1 本预案与上级防洪预案、指令有抵触者,按上级防指指令及预案执行。5.2 本县所辖区域内防汛抢险工作有县级防指明确指令者,按指令执行,无指令按本案执行;执行单位有不同意见者,可向县防指报告,在无防指变更意见时,必须继续执行本预案。5.3 本预案为阳新县防洪预案的子方案,未尽事宜,可参见阳新县防洪预案以及已编制的阳新县中小型水库防洪应急预案等相关预案。托襟生茁膛秋雀侠谈凹巷悉宪饼枝擅孪局初焙耘蚕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