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提问发生机制与发展趋势分析.doc_第1页
群体性提问发生机制与发展趋势分析.doc_第2页
群体性提问发生机制与发展趋势分析.doc_第3页
群体性提问发生机制与发展趋势分析.doc_第4页
群体性提问发生机制与发展趋势分析.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群体性提问发生机制与发展趋势分析 基于质疑学习力培养训练的初步研究 贾 亚 珍摘要:质疑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从调查数据中可看出学生最喜欢老师提问的方式是口头群体性提问,那么,这种提问方式是否是最理想的提问方式,其产生机制及其发展方向如何?这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关键词: 质疑 群体性提问 主动探究式提问一、提问是学生质疑的重要基础质疑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质疑不仅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更是一个完整性学习过程的基础。质疑调查探究这样一个学习过程实际上是由两部分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组成的。显然,质疑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阶段。只有经过和必须经过这个阶段,培养和产生问题意识并能准确地将问题表述出来,才能进入解决问题的阶段,不仅如此,合理的问题意识,准确的问题表述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提高学习力的重要基础和途径。学生质疑力的培养和训练关键是让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断地得到培养和训练,并能将问题准确地表示出来。问题意识是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时产生的怀疑、困惑、焦虑和探究的心理状态,驱使学生提出问题。问题意识是问题表述的必要条件。问题意识的意义就在于准确地和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可见,提问是质疑能力培养和训练的重要基础。 但质疑力的培养并不完全依赖于自主学习,需要在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过程的综合训练中才能完成。课堂提问是学生被动学习过程中质疑力的体现。这个过程由教师提问和学生提问两个部分构成。这两个部分既是两个独立的过程,在某种情况下又需要交错进行。课堂提问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认识过程,我们要提高课堂效率,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必须掌握好提问的技巧和方法培养,鼓励学生参与提问的积极性,以判断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教学相长。 二、群体性提问是学生质疑的普遍形式据我校研究课题高中生质疑学习的研究与实验获得的调查数据显示:“学生最喜欢的老师提问方式”:不提问占14.63;课堂口头群体提问比例为58.54;课堂口头个体提问占12.2;课堂文字提问为12.2;课外口头提问2.43;课外文字提问仅0。样本统计数据表明课堂口头群体提问所占比例最高。与之相关的其它调查数据在很大程度上为回答学生为什么最喜欢这种提问方式提供了佐证。如另一组关于“最喜欢的课堂氛围”调查数据显示:轻松的课堂氛围是学生最喜欢的,所占比例达87.8;而对“质疑学习现状自我评定”的统计结果如下:“ 热情积极”占19.51;“羞怯寡问”占21.95;“等待观望”占39;“疲惫懒惰”占12.2;“冷漠抵触”占2.24;“消沉放弃”占4.88。综合这些项目的统计数据可以对“群体性提问”发生概率较高、成为学生提问普遍形式的初步原因做一透视。(一)从学生角度分析:首先,这种提问方式容易创设轻松的课堂情景,不会造成学生的心理压力。其次,有些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到位,不透彻,不会回答,而这种提问方式可以滥竽充数进行回避;再次,多数学生缺乏自主质疑的习惯及能力,问题意识不足,不能反馈和形成合理的有针对性的问题;复次,有一部分学生存在胆怯心理,不自信,怕回答错误没面子(从“课堂口头个体提问”及“不提问”所占比例比较小可看出)或不敢、不喜欢表现自己,人云亦云等,而群体性提问最容易搭便车。最后,很多学生虽然有问题,但不能独立地将问题表述清楚,独立质疑能力差,需要同学的帮助才能将问题的全部方面展现出来,而群体性提问为其提供了这样一个途径。(二)从老师方面分析:第一,新课程教学理念把教学看成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新性,使学生在老师的教学指导下培养和增加自主学习的能力。但受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新课程教育理念的贯彻和实施不到位,课堂上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处理不好。在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下,教师多数注重知识点的传授和教学目标的完成,而忽视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完成,没有把培养学生质疑探究问题的能力当作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因此,教师往往为完成“知识目标”的教学任务压缩质疑时间甚至是灌输式教学,久而久之使学生问题意识无法形成,问题表述能力无从训练,最终导致质疑能力下降,质疑习惯没有养成。第二,在传统教学理念下,师生关系不够和谐,学生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老师不正面回答或对学生进行批评,从而使学生不敢提问,很多老师还没有意识不到提问的更多潜在价值。这种教学模式,阻断了学生想问、敢问和善问的的转化机制,将问题意识的形成扼杀在摇篮中。第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不能深入了解学生的问题心理,不能准确掌握学生提问时可能产生的各种疑虑,从而不能在鼓励学生单独提问方面起到引导作用。第四,教师的权威性往往也成为影响学生不能独立提问的重要障碍。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缺乏自信,而教师和教材的权威性强化了学生的这种心理。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性和拓展性思维,单一、僵化的思维习惯直接影响了问题意识的形成和问题表述采取的方式。这种思维习惯长期发展的结果就是使群体性提问方式得到了普遍发展,以纠正和部分修正单一思维的某种不足。三、群体性提问方式的适应性与发展性由上述群体性提问的发生机制来看,课堂口头群体提问有其适应性。这种适应性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首先,在从传统型教学理念和模式向新课程教学理念和模式的转轨过程中,群体性提问具有过渡性。从提问的发展阶段看,群体性提问处于问题表述的初级层次。是提问方式向独立创新型提问转变和发展的必然阶段,有其客观适应性。其次,群体性提问有其内在的优点,一方面,有利于形成轻松的课堂气氛,减轻学习过程的压力、缓解学习过程的紧张程度。另一方面,群体性提问有助于集思广益,发现问题的多个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加强学生社会性的发展。但群体性提问只是提问方式发展的一个阶段,必然需要向更高级的独立的主动的探究性提问的方向发展。这是因为:(1)这种提问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质疑习惯和能力,课堂中过多运用群体提问方式,容易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表面上很热闹,课堂气氛活跃,但是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常此久往,不仅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还会“劣币驱逐良币”。最终使具备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同学淹没在群体性提问中。群体提问也会使学生缺少一种一种实事求是、刨根问底的精神。(2)群体性提问往往会造成提问的问题质量不高,针对性不强。群体性提问的问题一般要求统一回答,如果很复杂,老师抛出问题后,学生面面相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或是众说纷纭各有各的说法,这样的问题就是没有针对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提出后很难收到理想效果,无法真正增加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3)群体性提问不适合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要求:提高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的能力。而群体性提问模式仅仅是老师与学生群体的单向的浅层次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没有机会沟通,学生个体没有机会独立表达自己的想法,长此以往,学生会缺乏主见、缺乏合作沟通能力,与新课程目标背道而驰。(4)群体性提问还不利于训练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调查数据可看出,学生喜欢口头群体提问方式有一个主要原因是“羞怯寡问”自卑心理作祟,怕出错,不能悦纳自己。我们知道现在社会竞争非常激烈,在学习中及生活中会随时遇到失败,如何坦然面对失败是作为一名高中生必修的课程。而群体性提问给学生提供了一种规避错误失败的途径,而一味回避失败不利于激励学生面对困难、勇于承受压力,不利于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由此可见,主动探究式提问方式将是群体性提问的必然发展方向。 四、单向被动群体性提问向多向主动探究式提问转化的环境和条件质疑是思维的开始,是创新的起点。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也是教学的重要目标。群体性提问实现向主动性独立性提问的转化就必须化解观念障碍、信心障碍、教师权威障碍、教学方法障碍以及提问技能障碍。需要在教学实践中:(1)发挥口头群体提问在创设轻松课堂氛围中的作用,但不可滥用。使群体性提问的内在优势得到充分发挥。(2)创造合适的课堂情景,开展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去发现问题,在小组合作中讨论解决,在交流中感悟、延伸。可以采取学生之间自问自答自评、学生问答老师评等多种方式,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思、去想、去问,使每个学生都参与,真正体现其主体作用。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创造质疑机会,从而使学生真正开动脑筋想问题,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自己不懂的问题,而不是象简单的群体提问式的你问我答,走走过场而已。为了使学生会提问题,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训练,可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学生的身份去示范提问题。比如,在高三专题透视医疗制度改革的复习课中,教师首先展示材料,要求学生自己设置问题并进行探讨回答,然后老师再设置问题进行适当引导,这样学生可以真正的充分的进行思考,比起传统做法即教师设题学生回答效果要好很多。久而久之,也就让学生有了提问题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善待”学生的提问和回答,使学生勇于回答,敢于出错。无论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无论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只要是学生真实的想法,教师都应该首先对学生敢于提问题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对问题本身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或请其他学生解答。对于颇有新意的问题或有独到的见解,不仅表扬他勇于提出问题,还要表扬他善于提出问题,更要表扬他提出问题的价值所在,进而引导大家学会如何去深层次地思考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提问题中感受到更大的收获,才会对提问题有安全感,才会越来越爱提问题,越来越会提问题。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们要慎用诸如“很好”、“非常好”、“不是,不对”等习惯性的评价。这样的评价过于强化对与错,天长日久,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于教师想要的东西上。我们可以适当地多使用一些中性的、接纳性的或者探究性的评价。比如:“噢,这是一种有道理的思路,还有其他思路吗?”“这个想法不错,我们还能补充点什么?”“很好的主意,但是我们怎么知道”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