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怎样学习和掌握文言虚词单 位:黔南民族师院附中姓 名:余庆云怎样学习和掌握文言虚词教学文言虚词的几点体会古代汉语中的文言虚词数量较少,常见的约二百多个;但是,它在古代诗文中出现频率很高。如醉翁亭记,全文仅402字,其中虚词就有113字(“而”字出现25次,“志”字出现18次,“也”字21次,“之”字16次,还有“于”、“乎”、“其”、“不”等虚词共出现33次)。这些虚词对表达语意、语气,词句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文章的情趣都有重要作用,缺一不可。因此,我们在学习古代诗文时,不仅要着重学习常用实词,同时要注意学习常用虚词。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怎样学习常用虚词呢?根据本人在学习和教学中的粗浅体会,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深入了解和逐步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特点和用法:一、文言虚词一般都是假借字,其词形和它在句中所表示的意义没有内在联系,不能按实词那样去依形释义。文言虚词的突出特点是“虚”,没有实在意义,因此,古人难以为虚词造字。而在记事作文需要虚词时,往往采用“依声托事”的办法,假借实词中已有的同音字来记录虚词。因此,虚词所用的字几乎全是(注)假借字。例如:“然”字,说文:“然,烧也;从火,肽(rn)声。”本义是“烧”,是个实词(后来又加火旁写作“燃”)。孟子公孙丑上:“若火之始然。”用词正是本字本义。古书中多假借“然”字记录虚词,如(本文所引例句,除个别外,均摘自中学语文课本)。1、河内凶,则移其民於河东,移其粟於河内;河东凶亦然。孟子寡人之於国也2、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3、然志犹末已,君谓计将安出?隆中对按:例、中的“然”借为指示代词,可释为“这样”、“如此”。例中的“然”字借为连词,相当于“然而”。又如:“其”字,全文写作 ,本义是“簸箕”,是实词。古书中假借“其”字为第三人称代词(他、他的)和指示代词(那),长借不还。于是人们便在“其”字上加竹头写作“箕”,以表示本义。二、注意区分虚实。由于虚词多是假借原有实词中的同音字为之,因此,在古书中,同一字形往往虚实并用。在阅读古代诗文时,要加注意,区而别之。例如:1、陈涉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陈涉世家2、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韩非子外诸说按:“之”字,甲文写作 ,表示脚在地面上走,尔雅释诘:“之,往也。”本义是“到去”。以上两例中,有五个“之”字,依据语境,分析比较:用的是本义“到去”,是实词(动词)。其余三个“之”字是虚词:是音节助词,无义;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的”;是第三称代词,相当于“她”。又如:1、莫春者,春服既成。论语侍坐章2、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诗经采薇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庭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邹忌讽齐王纳练按:“莫”字,小篆写作 ,表示日落草莽中。说文:“莫,日且冥也”。即傍晚日落之时。后来,人们又在下面再加“日”旁写作“暮”。上文例、例中的“莫”字用的正是本义,是实词(名词):“莫春”即“暮春”,春季之末,农历三月。“岁莫”即“岁暮”,一年之末。(“止”是句尾语气语,无义)例中的三个“莫”字则假借为虚词,不定代词,可释为“没有谁”。三、注意区分同形虚词的不同用法。有些常用虚词,虽用同一形体表示,但用法多样,词性、意思不同,必须依据它所在的不同语言环境,仔细辩析,方能求得准确的理解。仍以“之”字为例,前面是区分虚实,这里是区分虚词“之”字的不同用法。(为便于说明,我们给各句中的“之”字分别编号。)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3、之二虫又何知?庄子,逍遥游4、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5、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6、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大道之行也7、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8、战于长勺,公将鼓之。曹刿论战9、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10、宋何罪之有?公输11、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按:以上十一例中,共有虚词“之”字十三个,根据各自所在的语境分析,比较,可归纳为六种用法:a、用作第三人称代词,在句中作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如之、之,可释为“它”或“他”。b、用作指示代词,在句中作定语,限制名词,如之、之,可释为“这”、“这样的”。c、用作助词,放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如之、之,相当于“的”或“以”。d、用作助词,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使之变成分句或词组,如之、之、之,“之”字无义。e、用作助词,放在不及物动词或形容形之后,起凑足音节的作用,有人称之为音节助词,如之、之,“之”字无义。f、用作助词,将宾语前置,加以强调,如之、之,“之”字无义。四、注意古今同形虚词的异同。语言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语言本身的变化而变化的。古代文言虚词,在现代汉语中,有的已经消失,有的依然存留。消失的如人称代词“尔”、“汝”,疑问代词“奚”、“恶”,否定副词“匪”、“弗”,语气语“也”、“矣”等等。这些虚词,在阅读古书时,可以查看注释或查阅字典得以解决,不至引起误解。值得注意的是至今仍然存留使用的那一部分虚词。它们与古代虚词一脉相承,词形相同,而词性、用法、意义却有差别。初学古文者往往只见其同,不知其异,自以为明白,以今度古,因而造成误解。这是学习文言虚词要特别注意的一点。下面举些典型例子,古今对比,揭示其异同。例如“是”字: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十则2、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大道之行也3、将军向宠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出师表以上三例中的“是”字,与现代汉语的判断词“是”字词形相同而词性不同,它是指示代词。前两例“是”字复指上文,作分句的主语。“是知也”,当释为“这才是聪明”。“是谓大同”,当释为“这叫做大同”。例3中的“是以”即“以是”,意为“因此”。西汉以后,“是”字才渐渐用作判断词。又如“他”字:1、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梁惠王下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按:“他”字在古代汉语中不作人称代词,而是指示代词,相当于“别的”、“其他的”。到了唐代,才开始用作第三人称代词,如霍小玉传“他亦知有李十郎名字”。又如:“所以”,在现代汉语中是连词,与“因为”配合,在复句中表示因果关系,而古汉语中的“所以”却不然,先看例子: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2、公输盘曰:“吾知所以距子关,吾不言。”公输3、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隆中对按:以上三例中,“所以”与动词或动词性词组结合,组成所字结构,分别表示“的原因”、“的方法”、“的东西”。再如:“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也是连词,常与“可是”配合,连接两个分句,表示让转关系。古代汉语的“虽然”却不同。1、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公输2、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小易大,甚善;虽然,受地于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唐睢不辱使命按:以上两句中的“虽然”不是一个词,而是两个词:“虽”是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虽然”;“然”是指示代词,意为“这样”。“虽然”单独成为一个分句,承接上文,表示让步;下一分句语意转折,可译为“虽然(即使)这样,可是”。再举一例:“往往”1、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2、秋七月,地震,往往涌泉出。汉书武帝纪3、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琵琶行按:古代汉语中的“往往”,与现代汉语的“往往”,同形、词性都相同(都是副词),而表示的意思却不同。上古汉语中的“往往”表示空间的普遍性,意思相当于“处处”、“到处”,如例、例。大约唐代以后,则转变为表示时间的经常性,相当于“常常”、“时常”,如例。五、在学习古文时,不断积累常用文言虚词的典型例句,制成卡片,然后进行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从而较好地掌握文言虚词的特点和用法。前面所举“之”字,就是采用此法归纳出来的。此处再举“以”字为例,分类归纳说明如下:1、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2、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屈原涉江3、域民不以封缰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以上三例中,带点的“以”字是实词(动词),因为它在句中充当谓语,表示动词词义;分别是“认为”、“任用”、“依靠”。4、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韩非子难一5、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6、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孟子二章7、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以上例至例中,带点“以”字是介词,引进与动作行为相关的工具、事情、人力、原因等,可分别释为“用”、“把”、“凭借”、“因为”。8、木欣欣以向荣,泉清清以始流。归去来辞9、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游褒禅山记10、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1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1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13、夫韩魏灭亡,而安陵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睢不辱使用以上六例中,带点的“以”字是连词。其中,例、例的“以”字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连词“而”;例的“以”字连接两个词组,前者是行为,后者的目的,“以”字可释为“来”;例的“以”字连接两个分句,前者是行为,后者是将会产生的结果,“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经济效益的年度跟踪计划
- 学校秋季课程设置与调整计划
- 物流企业运输配送服务手册
- 公司股权激励方案设计指南
- 2025年湖州道路运输货运考试题库
- 语言学概论与语言交际技能试题库
- 写字楼商业合同样本
- 一级建造师执业合同标准文本
- 个人养生用品销售合同样本
- 公园提升施工合同样本
- 护理中医新技术新项目
- VDA-6.3-2016过程审核检查表
- 【MOOC】普通地质学-西南石油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医疗废物的处理》课件
- 教育培训合作分成协议书
- 2024年4月27日浙江省事业单位招聘《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试题
- 煤矿防治水细则解读
- 2022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吸热系统施工规范
- 溺水的预防与急救 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体育与健康七年级全一册
- 勤务辅警合同模板
- 年兽来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