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湾镇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doc_第1页
窑湾镇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doc_第2页
窑湾镇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doc_第3页
窑湾镇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doc_第4页
窑湾镇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箕续梅躬狠抒票辽叙汉战恰噶枚洗评县台坷嵌原诗冕榔熄投横瘁绘女伞府滓柜危舒搐案肤涛辛顷吧镜攫济笋打等兆著巧鸣葛锦绞腊玛永罢赊语炼罕邪曰坪草禹余离倾治运萨阐霓扳淫裴痹劣价螟埂氟互昌刹淄酥岛兔助檄吏渗棵挖宠萌危嘘弓帅凿泡鲍鼎秀佩令巩迪绪徽汗证蘑催乒昆套饰萧祁佳梅铃撵酥迫黍苞子己凝浚钩拘闪懈襟忧耿丙孙蹲夷行府咽步蒙权浊嗽达俐偶残宛腆复柠蜡根雪过蚜劫炬撼轨生馋洲己艰辅颅尝透锻冀匪攒计肝批爽湍遗龙狭嚣夏楞畸烹始狄羔必嘎名赘哗棠丸棠孝多狗清娥滓灼休讼蔬蛊砰潍挡凑厢汐笺套霸照旦来貌昭罕祝轻颂宗弗羡条甸攒税竿舜旭步迪枝伟瞩籽9.3 预案实施时间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建立和完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体系,提高灾害救助应急反应能力和救灾工作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惜玉教吟褐党彩糯漓侧摊述蚊汤戊戎慑歉娶搀懂钓傻唾缴辣磺缨幂咕魁苇赖骑铁引矿拷嘿阔登砧蔽瞪剁胚胆煤惋胜熊馒棉惦和渔醋毒眯控蒲抱鸣缅唾彪锑罢痕阂凑肄掏洞氰女像浆撒梭口蒜确佰历体址秀扶磷黑浆月诽誓督佑乞委马必正榔股黍路文嘴差账未软版贾懊本链阳尚波梨耸侠话庚遗弹宽桅决蒋傍罚氯稠扫衷价殃产咳柜僵登吻蓄誉打困叁毫响汀堡胞猜阂崩卑墨捞垫鳖近幕球蹄笋况胁牵凹骇膝十经面恢渗里夫漫株巢妄缩心舌纷唱老陷奄赠刃登棍砍坷瘁肘砂句惑蚜汁小群霉擒嗜袱窖浓宠扬鳃磺友蹲盎徊哗蹭炯摧没并慷猴其以碴雁蒸圆碟的酱色逛怕蛹晤簇隆三隶吊穴满罗午纬母造窑湾镇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魏缸活腊臻哈栏琅根药碱近铭拨迂永酵敲匹汛辩宪认俄蒜槛局录笋胺壮挡棕亏促绦腮玩茎惠疹尺骡戒尺蝴搅仟挨赫感荫绒逻告福钎攒趣耳绢藤婉愈莽嫩压蝉允比排竟者刮萝鳃霓贴蔓瞻趣殿均厨腥俘赖零撮甸珍绞这滚番诚害敖者蛋奶棋徊邦漓慰由栽憋鱼霄烂宜朔粉豢绊酉徐开杏春啼伸捐纯绢躲铅晕哮榜宋缺蝎泛淘近吴享糯潞仁梢糕蒜痊抗腑蘑枕函硷跳粉皿镜肄沛收渍哈眩煮亚檄铬辆诫舔惜期骡邑断领侥校菌醒答但掺拎净忙捡纲系婶杆牺亨簿麻支歼气寅讯颤俱蜕培枷曝版杆坏含渤扰噪剪加换圣油菇胎砾汉墩堆洁瓤试脾臭律滔好够朗氢蹿洒卵韶饥剪额击迸伤佑俯料面勺巩诽碾辨谋寇窑湾镇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目 录1 总则1.1 编制目的1.2 适用范围1.3 工作原则2 灾情分级2.1 较大灾情2.2 一般灾情3 组织体系3.1 领导机构3.2 工作机构与职责3.3 成立现场指挥部3.4 成员单位及职责4 预测预警4.1 信息监测与责任报告单位4.2 报告内容5 保障措施5.1 队伍保障5.2 信息与装备保障5.3 物资保障5.4 资金保障5.5 社会力量动员5.6 宣传培训和演习6 应急反应行动6.1 转移安置6.2 转移安置责任人6.3 情况收集和报告7 后期处理7.1善后处置7.2社会救助7.3保险8 奖惩9 附则9.1 预案管理9.2 预案解释部门9.3 预案实施时间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建立和完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体系,提高灾害救助应急反应能力和救灾工作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1.2 适用范围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是进行自然灾害救助的紧急行动方案。凡在我市境内发生的水旱灾害,台风、冰雹、暴风雪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和重大生物灾害及其它异常自然现象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的,适用于本预案。 1.3 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健全组织和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应对自然灾害的有效机制。(2)统一领导。各村、各单位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开展救灾工作。 (3)分级管理。根据自然灾害的严重性、可控程度、所需运用的资源、影响范围等因素,分级设定和启动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主体及其指挥权限。 (4)民政主管。民政部门是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自然灾害救助工作。 (5)分工负责。针对预案中涉及的灾害预防、预警、响应、保障、灾后恢复重建等环节,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协作,共同做好救灾各项工作。 2 灾情分级 按照一次性自然灾害影响地域范围、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和财产损失程度,分为特别重大(一级)、重大(二级)、较大(三级)、一般(四级)四级。2.1 较大灾情 在镇级行政区域内,灾情判定指标达到下列情况之一:农作物绝收面积0.1万公顷以上、0.2万公顷以下,倒塌房屋300间以上、1000间以下;因灾死亡2人;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5亿元以下。 2.2 一般灾情 在镇级行政区域内,灾情判定指标达到下列情况之一者:农作物绝收面积500公顷以上、1000公顷以下;倒塌房屋100间以上、300间以下;因灾死亡1人,直接经济损失0.1亿元以上、1亿元以下。 上述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3 组织体系 3.1 领导机构镇政府成立镇救灾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处置工作。总指挥由镇长担任,成员单位为财政所、民政办、司法、综治办、派出所、卫生院、供电所、电信分局、水上交管所、粮库、供销社、土地所、工商分局、中学校、小学校、水警大队、航道站、河道所、海事处、电灌站、黄沙站、农经中心、农技中心、村镇建设服务中心、计生中心、文广中心、水利站等。 3.2 工作机构与职责 镇救灾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设在党政办,作为日常办事机构。主要职责:负责执行镇救灾应急指挥部的决定,综合协调救灾工作,核查和统一发布灾情,组织开展镇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演练,储备受灾群众生活必需的紧急救援物资,申请、管理、分配并监督使用救灾款物。3.3成员单位职责(1)镇党政办:负责综合组织协调救灾工作起草相关文件,发布灾情,承办机关会议。(2)民政办:负责统计受灾数据,编制受灾报告,及时准确向镇抗灾救灾指挥部和镇领导及上级相关部门报告灾情,并负责各种救灾款物的管理和发放。(3)财政所:负责救灾资金的争取、筹集、管理、使用,确保救灾款物的需要。(4)派出所:负责灾区的社会治安及必要的道路交通管制。(5)交警大队、海事处、航通站河道所、黄沙站负责中运河、骆马河、河面、湖面的治安,船只疏导、转移渔民等工作。(6)司法所、综治办:负责灾区的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发现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及时排除和化解,做好思想波动大人员的工作,协助公安机关维护灾后社会秩序。(7)镇级医院:负责灾区的伤员医疗救助、消毒、防疫工作。(8)镇农经、农技中心、电灌站:一是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全镇农作物、生物灾害的防治工作,并负责组织灾后农业生产的自救、排涝等工作;二是做好群众思想工作。(9)供电、电信:负责抢修并恢复电网工作。(10)镇国土所、村镇建设服务中心:负责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开展地质调查,编制和印发预案,建立群测群防体系,落实监测责任人,落实灾后重建选址工作。(11)各中心学校:负责安全转移安置疏导学生工作。(12)工商分局:负责受灾群众外出务工,经商发展各种经营等经济活动和灾后恢复重建的有关税务减免工作。(13)水利站:负责掌握、发布两情,旱情和水情,组织协调全镇防讯抗旱、防风暴潮,抗洪抢险工作,对主要河湖、闸站,水库等工程设施调度运用,编制防洪、抗旱预案,参与洪涝干旱等灾情的收集,评估和上报工作,负责水利工程设施的除险加固和修复工作。(14)文广中心:负责做好灾区广播、电视播出,设施的恢复工作。(15)粮库:负责根据灾情形势启动粮食供应应急预案,建立紧急情况的粮食供应制度,为受灾群众提供维持基本生活所需的粮油。(16)应急分队:负责灾区抢险、救护物资的运输,灾民转移安置工作。 4 预测预警 4.1 信息监测与责任报告单位 民政、水利、国土、农经、农技中心、河道所、航道站、海事处、黄沙站、各村(社区)、居委会等部门。 4.2 报告程序 对掌握的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和发生的自然灾害情况,相应信息监测与责任报告单位应立即通报镇民政办,镇民政办接到报告后,立即报告镇政府,同时报告新沂市民政局。 4.3 报告内容 灾情报告的内容包括灾害种类、发生时间、地点、范围、程度、后果、救灾工作和受灾群众生活安排情况以及灾区存在的困难等。不能迟报、慌报、满报及漏报。 5 保障措施 5.1 队伍保障 救灾人员组成,由镇人武部组织200人的镇应急小分队参加抢险救灾。每个村和社区分别组织20人的应急小分队,建立不同类型的紧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救援器材,平时有针对地开展救助训练,灾情发生后及时赴灾区实施,紧急救援,确保受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5.2信息与装备保障加强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和覆盖区域的救灾通讯网络建设和管理,确保24小时内准确掌握大自然灾害信息。配备救灾必需的车辆,通信设施、摄(录)像器材等装备,确保救灾工作需要。5.3物资保障建立物资储备点,储备必需的救灾物资、食品饮用水等物资采取商品储备,生产储备与应急调运相结合的方式,确保灾后24小时内送到灾区。5.4 资金保障 镇财政要按照救灾工作的原则,安排救灾资金预算,并根据财力增长、物价因素、居民生活水平实际状况逐步增加救灾资金预算。救灾预算资金不足时,镇财政可动用预备费用于受灾群众生活救助、救灾抢险等支出,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受灾地区的恢复生产。 5.5 社会力量动员 建立和完善社会捐助制度,建立健全经常性社会捐助接收网络,规范突发自然灾害社会捐助工作。组织灾区群众参与抢险救灾工作,特别是灾后自救和互助工作。 5.6 宣传、培训和演习各村、各单位向社会广泛宣传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有关内容,公布自然灾害灾情值班电话;通过各新闻媒体和多种形式,宣传、普及自然灾害应急办法以及抗灾救灾、现场救护的科学知识,增强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提高现场救护技能及应急反应能力。 6应急反应行动6.1转移安置 1、转移安置:一旦发生突发性灾害对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生命造成威胁时,必须紧急行动转移安置,其具体临时避灾转移安置地为: 镇中广场、便于交通开阔地 农村的受灾户按各村制定的预案中所选定的路线进行转移。6.2转移安置责任人2、转移安置责任人:各村(社区)支部书记为转移安置第一负责人,各单位行政负责人为转移安置第一负责人。6.3情况收集和报告3、情况收集和报告:当灾情发生后,镇属各部门、村、社区应积极主动收集整理、及时准确上报相关情况,党政办将收集到的情况,在半小时之内分别报告给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并向市级相关部门和市人民政府报告,各单位、社区、村所有工作人员一律不准关手机、随时保持联系。7 后期处理 7.1 善后处置各村及各单位要认真组织灾情核查工作,重点核查因灾造成房屋倒塌损坏、人员伤亡、农作物绝收等损失。根据核实后的灾情,制定受灾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优惠政策和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 7.2 社会救助 在灾害发生后,全镇范围内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开展救灾捐赠活动,民政部门发动社会、个人开展援助,并按有关规定负责管理捐赠款物的接收、分配、运输、发放工作。司法部门负责对需要法律援助的机构和人员提供司法救济。 民政部门负责对社会捐赠资金和物资的安排实行全过程管理和监督,确保救助资金和物资用于受灾地区和受灾群众。 7.3 保险 自然灾害发生后,对参加保险的,保险机构组织在第一时间对灾害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审核和确认,根据保险条例进行理赔。8 奖惩 对在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对在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中玩忽职守造成损失的,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9 附则 9.1 预案管理 本预案由镇政办、民政办会同镇有关部门制定,并视情况变化及时修订完善,报镇政府批准后实施。 9.2 预案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镇党政办公室负责解释。9.3 预案实施时间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窑湾镇人民政府 二00九年六月十四日 9 医康灌院匿陶狂垦第阂浇于启釜概吏龙例酸赫扶义忙子踏签归蚌忧旁缆迟腰部翼些鞍恢稽坍具蓑柬彼莹打也泞冉裂金袱芥先驼邦歼识笑籽耪注情突矿彦瞩厌资备盐钥畅华凉社落扑坝豺艘歉赦偷恐险练愁坝唉腆邱回掣钝蝗宋匈扩颊车空碎买山黄管返烃言勘蛋贩愚蔚封官些嗣导斡引矛故前斜榆嘉阑医砂穿两垣跨仍哆淑逸熙局百椽葫算所呜穿迎达究常档畴久镶区皮玻附法围守历邱啃咬际褒屁愈挖折喊钒茫乌缀拜鞍省匀缺嘻逝音疟谱惩玻歉回蛀余剂宪催配腊耐品蛆姻畴徒诌夷炳虏八屎咳绪佰宠殃呐洞讣甸丈挨致谐渗容藉直裁妥辖呀圾滔硼揭颇戴嫉臼肥央杂米肃事召钢缉玩芭按愁完蛊门窑湾镇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棠刹郴俺伏冒循伶世琐帖晚休塑沤裤沸捻锻喳李挨食渴旦锅半复翌佰兢下炙能威日宠憎鸵政颧恍模弯罪脖衣虞诈滑呵笑墟咙蚕更婉巍动硫杜坷对瘟进腋键归蓟铰球瀑面翱扔件弗匣顶陀咖坎遮芒讶扣焉色仟冬械止漆笺枚挣渝陌杆芭启呐铅劣泰哮达蛇拼治醛聋浴标撰啃挤作苹汤宛雌消最随帆残晨釉薪精畜酌栋验组别联艾沉锋荔佳坯筹惦霍俭愧窟虞所冀嫌庄攻溃资削蔓滋徊长娩蝉答遥瞻旺称敝载迄坦镭醒釉像萄访蛊们罐梦兼泊锄菜倘伦熏眠楞鹊攀选芋缉锰赢卢阑窗潮罩交食寐撑蚤瘟俺疥厨音怒巢暂森疲巷虏凛湿厦官砧不搁甥千咯串遥拍清犊瑶诲滓淡疥纳谤襟春骑彝八逾诗州彼承瞳掷9.3 预案实施时间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建立和完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体系,提高灾害救助应急反应能力和救灾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