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发电扩建工程场地地震效应及基础方案研究.docx_第1页
某发电扩建工程场地地震效应及基础方案研究.docx_第2页
某发电扩建工程场地地震效应及基础方案研究.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某发电扩建工程场地地震效应及基础方案研究 摘要:某发电扩建工程位于珠江三角洲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以西,需对该地段进行补充勘察。文章以场地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工程地质条件及地震效应,结合本工程特点提出了基础方案建议。 下载 关键词:发电场;地震效应;基础方案 中图分类号:P5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1)08-0144-02 某发电扩建工程位于珠江三角洲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以西,东北距佛山市城区约30 km,东距西樵镇约10 km,西面与高明区隔江相望。由于扩建工程对冷却塔、循环水泵房及循环水管线等供排水建筑物进行了布置平面图优化,这些建筑物位置移动了大于100 m,需对该地段进行补充勘察。 1区域地质构造与地震特征 补充勘察地段附近场区主要有西江断裂带、江华塘断裂、广从断裂、石碣断裂、?岗断裂,它们均属微弱全新活动或非全新活动断裂,对场地的稳定性无不利影响。根据区域资料,补充勘察地段地震动参数与厂区其它地段相同,即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 g,相应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2补充勘察地段岩土工程条件 电厂厂区地貌属珠江三角洲平原,微地貌单元属西江左岸一级阶地。电厂厂区场地原为耕地和鱼塘,在电厂一期建设时已平整,现有场地地形平坦。据现场地质调查,补充勘察场地内未发现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现象。 根据钻探揭示,勘察地段的主要地层由第四系人工堆积层(Qs)、冲积层(Qal)和下第三系(E)构成。 3水文地质条件 补充勘察地段地形平坦,设有排水沟,地表水排泄通畅,地面无积水,雨季时地表水通过排水沟往西江排泄。场地地下水主要有三类:上层滞水、孔隙承压水和基岩裂隙水。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填土层及浅部的粘性土层中;孔隙水赋存于粉砂、细砂及圆砾层中,水量丰富,具轻微承压性,地下水与西江水有水力联系,随着西江水位的变化而变化,年水位变幅1.50 m 3.00 m,由西江水及大气降水补给;基岩裂隙水埋藏于强风化基岩的裂隙中,水量不大。补充勘察期间钻孔内混合地下水位埋深为1.80 m3.10 m,相应高程为2.20 m1.01 m,地下水位埋深浅。 4场地和地基地震效应分析 4.1场地土类型 场地土的类型划分及剪切波速范围如下:填土、淤泥质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粉砂1,剪切波速Vs=100 m/s124 m/s,Vs140 m/s,属软弱软土层;粉砂、粉质粘土、粉土1、粉细砂1,剪切波速Vs=145 m/s210 m/s,250 m/sVs140 m/s,属中软土;圆砾属中硬土,剪切波速500Vs250 m/s。 4.2建筑场地类别 场地上覆土层以中软土和软弱土为主,其等效剪切波速250Vse140 m/s,土层厚度10 m45 m,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表4.1.6划分,属类建筑场地。厂区场地处于地震不利地段。 4.3地震效应分析 首先,砂土液化的判定。厂区地震设防烈度为6度,一般情况可不考虑砂土液化和软弱土层震陷的问题。由于电厂主要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属乙类建筑物,可按7度要求进行判别和处理。根据标贯试验结果,稍密状粉砂层的标贯击数值为N4.4击15击,平均值14.0击,按相关公式计算结果表明该砂层大部分为不液化土层,局部为液化土层,按不利条件考虑,细砂层属液化土层;粉细砂1层的标贯击数值为N1.6击14击,平均值5.6击,按上面公式验算结果,该砂层大部分为液化土层,局部为不液化土层,按不利条件考虑,粉细砂1层属液化土层。松散状粉砂1埋深在5.8 m9.0 m之间,计算其临界值Ncr=5.88击10击,而该砂土层标惯基础N=2击5击,平均值3.5击,小于Ncr,为液化层。其次,震陷。场地土层中淤泥质粉质粘土及淤泥质粉质粘土为软弱土,其含水量与孔隙比较高,承载力较小,可能产生震陷变形的影响。补充勘察地段建构筑物采用桩基础是消除液化与震陷的有效措施。 5补充勘察地段地基与基础评价 5.1地基土均匀性评价 补充勘察地段均有填土层分布,基本上属于软土地基;补充勘察地段整个场地地基土层中均有淤泥质粉质粘土分布,该层厚度变化较大;地基土层在水平及垂直方向分布都不均匀,各土层厚度变化较大。总体上,补充勘察地段土层为不均匀的软土地基地。 5.2桩基础 补充勘察整个场地覆盖土层厚度较大,中上部土层强度普遍较低,同时有可液化砂土及震陷软土存在;下部基岩以软质岩为主,产状平缓,层位稳定,岩土工程特性好,建议对冷却塔、水泵房采用桩基础,以下伏稳定的中等风化岩或微风化岩为桩端持力层。桩基类型可选择钻(冲)孔灌注桩及预制桩。预制桩施工方便,施工周期短,质量易保证,能达到较高的单桩承载力,桩端持力层可选择强风化层或圆砾层,该桩型缺点是施工中对土产生挤密效应,同时出现桩斜控制难度大等,但可通过加强管理,取土施工方法等,保证桩的质量。采用钻(冲)孔灌注桩时持力层选择微风化岩层(11),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不小于1倍桩径。灌注桩存在孔底沉渣而导致质量难以控制,以及施工工期长等问题,应采用有效措施控制桩的质量,加快施工速度。 本工程场地覆盖土层厚度大,土层主要为冲洪积淤泥质土、粉质粘土以及粉砂,呈软塑可塑状或松散状,力学强度低,天然地基不能满足上部建筑物荷载要求,须采用桩基础。根据上部建筑物的特点及荷载情况,采用钻(冲)孔灌注桩或高强度预应力管桩。由于下部基岩岩性多样,有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砾砂岩等,力学强度相差较大,岩体的风化程度也不均匀,且局部存在风化槽,因此,采用钻(冲)孔灌注桩时桩端必须进入微风化岩层1倍2倍桩径,即0.8 m1.6 m。 5.3复合地基 对于循环水管线地段,其荷载较小,但对沉降变形要求较高,可考虑采用复合地基方案,减少不均匀沉降。根据场地土的特性,复合地基的增强体宜采用刚性桩,尤其是淤泥质土较厚地段,应选用如预制桩、混凝土搅拌桩、或高压旋喷桩等。复合地基主要是处理深度在15 m以内的软土层,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可达到180 kPa以上,最终承载力应通过试验确定。 6结论和建议 补充勘察地段区域构造稳定,未发现地面沉陷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稳定。场地抗震设计基本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 g,设计地震分组属一组;勘察地段土的类型以软弱土中软场地土为主,场地覆盖层厚度普遍大于20 m,建筑场地类别为类。由于岩体风化不均匀,为了确保钻(冲)孔灌注桩桩端按设计要求全断面嵌入持力层,桩基成孔过程的质量控制与监测工作,确保桩的成桩施工质量,当施工过程中对持力层深度的确定难度较大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