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把握以语义为中心的文言实词下面是全国考纲要求的120个实词,供参考,可以结合查阅工具书集中掌握。爱 安 被 倍 本 鄙 兵 病 察 朝 曾 乘 诚 除 辞 从 殆 当 道 得 度 非 复 负 盖 故 顾 固 归 国 过 何 恨 胡 患 或 疾 及 即 既 假 间 见 解 就 举 绝 堪 克 类 怜 弥 莫 乃 内 期 奇 迁 请 穷 去 劝 却 如 若 善 少 涉 胜 识 使 是 适 书 孰 属 数 率 说 私 素 汤 涕 徒 亡 王 望 恶 微 悉 相 谢 信 兴 行 幸 修 徐 许 阳 要 宜 遗 贻 易 阴 右 再 造 知 致 质 治 诸 贼 族 卒 走 左 坐一、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1、已而作乐,一射而矢堕,再而贯马耳之左。( )(2001年上海卷)2、敢请外厩之下驷,以卒贤主人之欢,何如?( )(2001年上海卷)3、余于他画,或不能必其主名,至于道子,望而知其真伪也。( )(2002年春上海卷)4、太平崔默庵医多神验,有一少年延默庵诊之( )(2003年上海卷)5、有焦奇者,陕人,投亲不值,流寓于沂。( )(2003年春季上海卷)6、子胥入船,渔父知其意也,乃渡之千寻之津。( )(2004年春季上海卷)7、吾见子有饥色,为子取饷,子何嫌哉?( )(2004年春季上海卷)8、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2005春季上海卷)二、 写出下列两个“绝”在文中的含义。(2003上海卷)1 余与一奴东越二岭,人迹绝矣。( )2 登不必有径,荒棒密箐(qng),无不穿也;涉不必有津,冲湍恶泷,无不绝也。( )三、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1 诸有争讼曲直,将质之于烈,或至涂而反,或望庐而还。( )(2001春上海卷)2 亡何,猫又来,焦急而奋拳击之。( )(2003春上海卷)3 此吾前君之剑,上有七星北斗,价直百金,以此相答。( )(2004春上海卷)四、 翻译成现代汉语。4 其不碎首折支也幸矣,何中之望哉!( )(2001上海卷)5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004春上海卷)五、 选择题1 与“吾力倍蓰而食不兼人,故贱其值”中“贱”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1999年上海卷)A范增数目项王 B云青青兮欲雨 C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D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2 与“(李实)遂奏(王)播为三原令,廷诟之”中的“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000春上海卷)A正本清源 B狼奔豕(sh猪)突 C规行矩步 D草行露宿六、 解释加点字。1 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 )(99上海卷)2 故事,尹与御史相遇,尹下道避。( )(00上海卷)3 吾闻楚王命: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圭。( )(04春上海卷)4 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 )(04春上海卷)5 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之过也。”( )(04上海卷)七、 翻译。1(至谴,市里欢呼,)皆袖瓦砾遮道伺之。(00上海卷)2使吾君好学而不恶下问(,贤者在侧,谏者得入)。(00上海卷)3 (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02上海卷)八、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衣食所安,弗敢加也( ) B愿陛下亲之信之( ) C通五经,贯六艺( ) D试使斗而才( )2、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 B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 C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 D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3、解释下面文段中加点的词。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1)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2)门,佯狂不知所之(3)者,其辱(4)人贱行,视(5)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廖洲周公,忠义暴(6)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7)使之,安能屈(8)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9)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10)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11)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把握以语气为中心的文言虚词 附:高考文言虚词释义而 词义例释 1.蟹六跪而二螯。 作连词。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3.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5.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6.军惊而坏都舍。 通如,好像,如同。 7.吾恂恂而起。 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8.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9.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10.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乎 词义例释 1、儿寒乎?欲食乎? 用作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2.孰为汝多知乎! 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呢。 3.呜呼!熟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用于感叹句,可译为啊呀等。 4.胡为乎遑遑何之? 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5.生乎吾前 用作介词。相当于于。 6.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作形容词词尾,有时相当于地。 7、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表测度语气,可译为吧。 其 词义例释 1.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用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2.秦王恐其破壁。(其破壁作宾语。) 3.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闻道作主语。 4.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其可目作宾语。) 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整个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修饰语)应译为他它不能加的。 5.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6.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活用为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我的或我(自己)。 7.则或咎其欲出者。 8.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9.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10.其皆出于此乎?(表测度。) 11.其孰能讥之乎?(表反诘。) 12.汝其勿悲!(表婉商。) 13.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表期望,亦作祈使语气) 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还是可要等,或省去。 14.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故哉?(表假设。) 用作连词。作连词用时,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设,可译为如果;或表选择,可译为还是 且 词义例释 1.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 2.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3.河水清且涟漪。 4且以一譬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用作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并列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况且 5.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6.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 有时相当于尚且,先让步,后推进一层。 7.不出,火且尽。 8.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 9.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10.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用作副词。相当于将将要,暂且姑且。 11四体康且直。 连接两个形容词,表示关系:又,又.又.。 12且战且退 可连接两个动词表示并列关系:一面.,一面.;一边.,一边.。 13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 14且住,再要十斤都是肥的。 且住即且慢,暂时慢着,常含阻止之意。 15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就像 所 词义例释 1.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3.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 用作助词。经常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4.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5.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 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6.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7.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在有些句子中,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8.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9.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所和以连用,文言中也常见。用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表示原因,一种表示手段和目的。表示原因的。 10.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1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表示手段或凭借。 12.夜以火指鼓所 处所,地方。 1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所谓,所说的。 14.父去里所,复还。 表示大概的数目 为 1.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为在文言中经常用作动词和介词,也可以用作助词。用作动词,意思是做(吾见其难为)。还可作判断词是用。这些都属于实词范围。用作介词。除表被动外,一般读去声。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等。 2.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3.公为我献之。 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 4.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 5.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着、为了。 6.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7.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 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9.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表示被动关系。读阳平声,可译为被。为所引进的是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有时亦可不出现主动者;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 10.如今人方为刀俎何辞为? 作为,当作 用作助词。读阳平声,放在疑问句之末,表示诘问,前面有疑问代词跟它呼应。可译为呢。 11.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成为,变成。 12.孰为(赵)盾而忍弑其君者乎! 以为,认为。 13.善为国者 治理。 14.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为了。 15.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给,替。 焉 词义例释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焉:在其中) 2、不复出焉。(焉:从这里。) 3、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焉:从别人那里。) 4、永之人争奔走焉。 5、然力足以至焉。 6、始而惭焉,久而安焉。(焉:对此) 7、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焉:从这里。) 8、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子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焉:在这件事情上。) 9、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焉:从这里面。) 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10、且焉置土石? 11、非再至,焉知其若此? 12、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哪里,怎么。 1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5、今其室十无一焉。 16、虽鸡狗十无一焉。 17、请致电上海领事而救先生焉。 18、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19、悲予志焉。 20、则牛羊何择焉? 21、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作语气助词,用于句末。 22、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23、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作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 24、谨食之,时而献焉。(焉:它,指蛇。) 25、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焉:它,指作者自己所写的这篇文章。) 26、犹且从师而问焉。(焉:他们,指五人。) 27、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焉:他们,指五人。) 28、非曰能之,愿学焉。(焉:它,指作小相的事。 相当于之。 2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作语气助词,用于句中,表示停顿,无义。 也 词义例释 1.死生,昼夜事也。 2.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3.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4.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表示判断语气。 5.众曰:若所为诚快,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 有否定词的句子,仍然是一种表否定的肯定。 6.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7.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表示肯定语气。 8.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9.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表示疑问语气。 10.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11.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表示感叹语气。也表示疑问语气和感叹语气,句中一般要用疑问代词。 12.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1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 14.岂独伶人也哉! 也哉,语气助词连用,加强语气,有感叹或反诘之意。 15.是复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也者,语气助连用,起说明或解释作用。 16.唯求则非邦也与? 也与,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带有反诘之意。 以 1.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2.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3.乃入见。问:何以战? 4.余船以次俱进。 5.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用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 6.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用作介词。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7.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8.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 用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 9.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10.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 用作介词。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 11.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 12.(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 13.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14.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 15.作师说以贻之。 16.剑赀财以送其行。 表示目的关系,译作来、用来 17.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18.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 19.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0.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21.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22.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23得而腊之以为饵。 24.铸以为金人十二。 “以为”,、把.当作或作为。、认为。、把.制成。 因 词义例析 1.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2.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3.因其无备,猝然击之。 用作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因为由于,趁着凭借,经过通过。 3.因拔刀斫前奏案 4.相如因持璧却立 用作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便。例如: 于 词义例析 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1.得复见将军于此。(在) 2.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在方面) 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在中) 4.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向) 5.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到) 6.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元。(从、自) 7.故燕王欲结于君。(跟、同) 8.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对、对于) 9.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给) 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 10.良曰:“长于臣。” 11.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 12.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表示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可不译。 13.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1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15.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 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 复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 (一)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现代汉语也这样用。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在这种情况下)/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二)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可根据于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在这从这等。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职业上) (三)表时间,在这时。例: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四)对此。例:于是余有叹焉。 (五)从此。例: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六)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则 词义例释 用作连词,可表示多种关系。 1.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3.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4.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 表示承接关系。一般用来连接两个分句或紧缩复句中的前后两层意思,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上、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可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 5.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6.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表示假设关系。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设的情况,相当于假使如果;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那么就。 7.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8.入则孝,出则弟。 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不是表示两个词之间)。可译为就,或不译。 9.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10.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表示意思有转折时,则字用在后一分句,可译为可是却;表示姑且承认一件事,预备下句转入正意时,则字用在前一分句,可译为虽然倒是。 用作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例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非死则徙尔。 则则,赞叹的声音。例:连呼则则。 者 词义例释 者,助词,主要有两种用法。 一种是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 1.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2.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用芽者自从本说,用花者取花初敷时,用实者成实时采。 另一种用法是放在一个词或一组词后边,起提顿作用:先用者 提出要说明的事物,稍微停顿一下,然后说明或论断。 3.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4.古之让天之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 有时放在时间词之后,起语助作用,可不译。 5.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有时放在数词后边,可译为个样之类。 6.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赤壁之战) “者”常见的意项 指人、物、事、地点等,相当于.的或.的人(东西、事情、地方)。 与若之类字组成某种词组,或单用,表示比拟,相当于.的样子、.似的。放在主语之后,表示提顿或判断。 放在主语之后,引出原因。 放在疑问句末,表示疑问。 放在假设复句中,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的话。 放在有字的宾语之后,表示提顿。 放在数词之后(翻译时,要根据所列事物,在数词词后加上相应的量词和名词)。 放在后置的定语这后,相当于的。 放在时间词之后,表示停顿,起调整音节作用。 (11)放在陈述句末,表示陈述结束。 之 词义例释 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1. 作师说以贻之。(代人,作宾语。) 2.輮使之然也。(代物,作兼语。) 3.人非生而知之者。(代事理,作宾语。) (二)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 4.均之二策。 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5.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6.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二)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7.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8.宋何罪之有?(即宋有何罪) (四)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 9.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10.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 11.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五)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12.顷之,烟炎张天。 13.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一、 经典题析1) 翻译代入法 戎夷违齐如鲁。天大寒,而后门。与弟子一人宿于郭外。寒愈甚,谓其弟子曰:“子与我衣,我活也;我与子衣,子活也。我,国士也,为天下惜死;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子与我子之衣。”弟子曰:“夫不肖人也,又恶能与国士之衣哉?”戎夷曰:“嗟乎!道其不济夫!”解衣与弟子,夜半而死,弟子遂活。谓戎夷其能必定一世,则未之识;若夫欲利人之心,不可以加矣!试题:“道其不济夫”的译文,最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97上海卷)A.我说的道理还是行不通啊 B.我的学说难道不会成功吗 C.我的主张大概不能实现了 D.我说的道理也许不济事吧2) 语境分析法甲:赵襄王学御于王子期, 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王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而先后心在于臣,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乙:予尝步自衡溪,有二叟分石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乙竟日亡所获也,乃投竿问甲曰:“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甲曰:“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其获?”乙如其教,连取数鱼。予叹曰:“旨哉!意成乎道也。”试题: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2002年上海卷)(1)而先后心在于臣/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 (2)用之则过也/乃投竿问甲曰A.(1)意思相同,(2)意思不同 B.(1)(2)意思相同C.(1)(2)意思都不相同 D.(1)意思不相同,(2)意思相同 3、 语感确定法 书洛阳名园记后 宋 李格非洛阳处天下之中,挟肴、黾之阻,当秦、陇之襟,而赵、魏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地也。天下常无事则已,有事甲洛阳必先受兵。故予尝曰:“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方唐贞观、开元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千有余邸。及其乱离,继以五季之酷,其池塘竹树,兵车蹂践,废而为丘墟;高亭大榭,烟火焚燎,化而为灰烬,与唐共灭而俱亡者,无余处乙。予故尝曰:“园圃之废兴,洛阳盛衰之候也。”且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而知;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圃之兴废而得;则名园记之作,予岂徒然哉? 呜呼!公卿大夫方进于朝,放乎一己之私意以自为,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乐,得乎?唐之末路是矣。 试题:在“乃”、“则”、“而”、“矣”、“焉”等虚词中,为第一、二段的甲乙处选择恰当的两个词,将它们分别填到下面的横线。(90年上海卷) 答:甲 乙 4、 语法分析法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为临淄市掾,不见知。及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 ,惟独莒、即墨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 单,立以为将军,以即墨拒燕。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乐毅因归赵,燕人士卒忿。田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戮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 富豪遣燕将,燕军由此益懈。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 ,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 ,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 龙 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拢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叛燕而归田单,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试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2001全国卷) 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 ( )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遣使约降于燕 ( ) 故内惑于郑袖。 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 ( )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五千人因衔枚击之。 ( ) 相如因持璧却立。 实践训练:材料五年,晋献公灭虞、虢,虏虞君与其大夫百里奚,以璧马赂于虞故也。既虏百里奚,以为秦缪公夫人媵于秦。百里奚亡秦走宛,楚鄙人执之。缪公闻百里奚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请以五 羊殳()羊皮赎之。”。楚人遂许与之。当是时,百里奚年已七十余。缪公释其囚,与语国事。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缪公曰:“虞君不用子,故亡,非子罪也。”固问,语三日,缪公大说,授之国政,号曰五羊殳大夫。百里奚让曰:“臣不及臣友蹇叔,蹇叔贤而世莫知。臣常游困于齐而乞食秋人,蹇叔收臣。臣因而欲事齐君无知,蹇叔止臣,臣得脱齐难,遂之周。周王子颓好牛,臣以养牛干之。及颓欲用臣,蹇叔止臣,臣去,得不诛。事虞君,蹇叔止臣。臣知虞君不用臣,臣诚私利禄爵,且留。再用其言,得脱,一不用,及虞君难:是以知其贤。”于是缪公使人厚币迎蹇叔,以为上大夫。 1、 下面各项中“以”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以为秦缪公夫人媵于秦。 B请以五 羊殳 羊皮赎之。 C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D以为上大夫2、 下列句中“之”用法不同其他三项的是( )A楚鄙人执之 B缪公大说,授之国政 C臣得脱齐难,遂之周 D臣以养牛干之 3、 下列各句中“焉”意义用法不同“吾媵臣百里奚在焉”相同的一项是( )A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B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C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D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材料2: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邑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续业,自七岁属词,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4、下列句子中“其”与“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意义相同的是( )A李邑奇其材 B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C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邪? D其孰能讥之乎?5、 下列各句中“因”与“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意义用法相同的是( )A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B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C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 D高祖因之以成帝业6、 下列句中“于”字与其他三项意义用法不同的是( )A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 B曲士不可以语于冰者,束于教也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D因击沛公于坐材料3: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伯 常耕田,纵平使游学。平为人长,美色。人或谓陈平曰:“贫何食而肥若是”其嫂嫉 平之不视家生产,曰:“亦食糠核耳!有叔如此,不如无有!”伯闻之,逐其妇而弃之 。及平长,可娶妻,富人莫肯与者,贫者平亦耻之。久之,户牖富人有张负,张负女孙五嫁而夫辄死,人莫敢娶,平欲得之。邑中有丧,平贫,侍丧以先往後罢为助。张负既见之丧所,独视伟平,平亦以故後去。负随平至其家,家乃负郭穷巷,以敝席为门 然门外多长者车辙。张负归,谓其子仲曰:“吾欲以女孙予陈平。”张仲曰:“平贫不 事事,一县中尽笑其所为,独奈何予女乎?”负曰:“人固有好美如陈平而长贫贱者乎 ?”卒与女。为平贫,乃假贷币以聘,予酒肉之资以内妇。负诫其孙曰:“毋以贫故事 人不谨!事兄伯如父,事嫂如母!”平既娶张氏女,资用益饶,游道日广,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亦如是肉矣!”7、 与“其嫂嫉 平之不视家生产”中的“之”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予酒肉之资以内妇 B逐其妇而弃之 C久之,户牖,富人有张负 D善!陈孺子之为宰8、 与“人固有好美如陈平而长贫贱者乎 ?中的“而”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贫何食而肥若是 B逐其妇而弃之 C张负女孙五嫁而夫辄死 D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9、 下列句中的“与”与“富人莫肯与者”中的“与”意义用法相同的是( )A独与兄伯居 B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 C惟求则非邦也与 D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材料4:(伍)子胥入船,渔父知其意,乃渡之千寻之津。子胥既渡,渔父乃视之有其饥色,乃谓曰:“子俟我此树下,为子取饷。”渔父去后,子胥疑之,乃潜身于深苇之中。有顷,父来,持麦饭、鲍鱼羹、盎浆,求之树下,不见,因歌而呼之,曰:“芦中人,芦中人,岂非穷士乎?”如是至再,子胥乃出卢中而应。渔夫曰:“吾见子有饥色,为子取饷,子何嫌哉?”子胥曰:“性命属天,今属丈人,岂敢有嫌哉?”二人饮食毕,欲去,胥乃解百金之剑,以与渔者:“此吾前君之剑,上有七星北斗,价直百金,以此相答。”渔父曰:“吾闻楚王之命: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圭。岂图取百金之剑乎?”遂辞不受,谓子胥曰:“子急去,勿留!且为楚所得。”子胥曰:“请丈人姓字。”渔父曰:“今日凶凶,两贼相逢,吾所谓渡楚贼也。两贼相得,得形于默,何用姓字为?子为芦中人,吾为渔丈人。富贵莫相忘也。”子胥曰:“诺。”既去,诫渔父曰:“掩子之盎浆,无令其露。”渔父诺。子胥行数步,顾视渔者,已覆船自沉于江水之中矣。注:执圭:春秋时楚国设置的爵位名,它是楚国的最高爵位。1下列句中的代词,指代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求之树下,不见 之(子胥) B.如是至再 是(歌而呼之)C此吾前君之剑 此(前君之剑) D.掩子之盎浆,无令其露 其(渔父)2下列句中“相”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价直百金,以此相答 B.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C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D.富贵莫相忘也复音词语 而已:译为“罢了”。如: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则已:译为“就罢了”。如: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庶几:译为“差不多”。如: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庄暴见孟子) 若夫:译为“像那”、“至于那”。如: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 何其:译为“多么”。如: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哀也!(伶官传序) 之谓:译为“说的就是”。如:闻道百,以为莫己若,我之谓也!(庄子.秋水) 谓之:译为“称他为”、“把它叫做”。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 所谓:译为“(就是)人们所说的”。如: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如何、若何、奈何:译为“怎么样”。如:使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何如:即“如何”,相当于“怎么样”。如: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 何所:译为“的是什么”。如:白雪纷纷何所似? 有所:译为“有的”。如: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无所:译为“没有的”。如: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有以:译为“有用来的(方法)”。如:吾终当有以活汝。 无以:译为“没有用来的(方法)”。如: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河曲智叟亡(同“无”)以应。 何以:即“以何”,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如:何以战? 是以:即“以是”,译为“因此”。如: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虽然:译为“虽然(即使)这样,但”。如: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然而:译为“这样,可是”。如: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然则:译为“既然这样,那么”。如: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向使:译为“如果”。如: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所以:表原因,译为“的原因”。如: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表凭借,译为“用来的”,“的凭借”(手段、方法等)。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于是:放在句子开头,表示承接关系。如: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放在动词之前或之后,可译为“从这”、“在这”等。如: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以为:相当于“以(之)为”。如: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相当于“而为”。如:收天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译为“认为”。如: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也与、矣哉、也与哉、也乎哉:复音语气词,兼有几个词的语气,但重点在最后一个词上。如:“其可怪也与!”(师说)“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论语.阳货)“吾罪也乎哉!”(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例题精析一、 解释加点的复音实词1、 谓戎夷其能必定一世,则未之识;若夫欲利人之心,不可以加矣!( )(97上海卷)2、 永、柳诸山,乃荒陬中一丘一壑;子厚谪居,幽寻以送日月,故曲尽其形容。( )(98上海卷)3、 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 )(00春上海卷)4、 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 )(00上海卷)5、 有二叟分石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乙竟日亡所获也。( )(02上海卷)6、 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 )(02上海卷)7、 府谴卒数辈号“警盗”,刺诸县短长,游蠹不归,莫敢忤( )(96全国卷)二、解释加点的复音虚词1、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所以泣也。( )(00春上海卷)2、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 )(01春上海卷)3、 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 )(02上海卷)4、 主人曰:“邻家孽猫,可厌乃尔!”( )(03春上海卷)三、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00上海卷)2、人或问之:“何为泣乎?”(01春上海卷)3、法者,所以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罪也。(01上海卷)4、(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02上海卷)5、(见病者以手擘目,观其饮啖;)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03上海卷) 以语序为中心的文言句式和用法的理解基础知识梳理常见的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几种。试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30年中国纯铁钢坯行业产能规模及发展可行性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粘士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第三方物流行业运营模式及未来发展规划预测报告权威版
- 城市管理应急响应服务方案
- 2024-2030年中国硅钙行业发展状况规划分析报告
- 国际会议办公服务方案
- 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质量考核模拟题带答案
- 2024年商标使用许可合同中的许可范围界定
- 社区公共卫生死因分析制度
- 2024年小型港口码头工程合同
-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课本习题(题目)
- 钢筋合格证(共6页)
- BIM技术全过程工程管理及应用策划方案
- 弯扭构件制作工艺方案(共22页)
- 水利工程填塘固基、堤身加固施工方法
- 中医针灸的骨边穴怎样定位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单词表默写版(直接打印)
- 电脱水、电脱盐讲解
- 江西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PPT课件)
- 违约损失率(LGD)研究
- 沟槽回填施工方案(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