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兵力与部署.doc_第1页
印度兵力与部署.doc_第2页
印度兵力与部署.doc_第3页
印度兵力与部署.doc_第4页
印度兵力与部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印度兵力与部署90年代以来,印度仍然奉行“地区威慑”战略。对西方而言,印度是“第三世界最大的军事伙伴,其根本原因是这一战略仍能满足西方国家的需要”。同时,印度也是俄罗斯传统的战略伙伴,由于前苏联的解体,俄罗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大为削减,加强同印度的合作成为俄罗斯外交战略中的重要一个环节。因此,印度既可以从俄罗斯那里得到必要的援助,满足俄罗斯牵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进一步破坏俄罗斯战略地缘环境的目的;又可以安全形势和国内情况的变化,调整印度的军事战略,以满足西方某些国家的要求,以此来获得西方的军事援助。正是这种良好的战略环境,给了印度一个极好的发展机会。首先,印度被美国等西方国家列为必须争取的国家之一。由于冷战结束、苏联解体、印度成为世界战略格局大举进入的十大“新兴市场”之一。其次,印度加速向多极发展,世界和地区安全形势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印度是中东的门户,扼印度洋的交通要道对印度来说,这些变化既有“想获得或控制中东石油的国家都要和印度建立良好关系的有利因素”,也有“不利因素”。同发达国家维持某种默契或战略合作关系对印度来讲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两极格局完结后,印度搞经济区域化,有利于印度经济的发展,给其提供了加速发展经济的良好的国际环境。同时,又由于印度可以在俄罗斯和西方之间游刃有余,这对于印度实现其称霸的梦想无疑是一个良好的机会。印度认为巴基斯坦是其南亚地区最大的敌人,也是其维持大国地位并称霸南亚的重大障碍,削弱巴基斯坦的实力一直是印度重要的战略目标。在1973年巴基斯坦被肢解后,南亚的战略天平向印度倾斜。冷战结束后,巴基斯坦由于不再起遏制苏联南下的“绊马索作用,加之其伊斯兰特性,在西方的全球战略中的地位日渐下降,而印度却似乎在俄罗斯和西方之间左右逢源,南亚的战略天平再度向印度倾斜。对印度来讲,另外一个有利的因素是“中国威胁论”的再度泛起,为印度提供了可以利用的机遇。苏联解体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从冷战思维出发,认定中国是潜在的敌人,因此“中国威胁论”不时泛起,尤其美国和日本,不时散布“与中国的冲突”的怪论,毒化亚太安全环境。印度视中国为仅次于巴基斯坦的敌人,当然认为这种形是可以大加利用的。印度也面临一些不利因素,主要是:虽然冷战后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小了,但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局部战争频繁发生,世界仍很不稳定;常规武器的扩散仍很严重,亚太和印度洋地区的军费仍在增长。印度认为自己没有分享到冷战后的和平红利。海湾战争表明,现代局部战争往往是高技术战争,这对印度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冷战后国际裁军和军控深入发展,机制日趋完善,使印导弹武器发展和“核选择”战略受到了极大压力。印度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虽有不同程度改善,但是关系中的不稳定因素犹存,印巴克什米尔冲突仍无缓解迹象,阿富汗内战的前景仍难预料。在世界许多国家正在利用冷战后的机遇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的时候,印度国内却党派斗争激烈,政府更换频繁,民族宗教冲突不断,经济发展缓慢。总之,在印度看来,90年代的国际安全环境发生了有利的变化,但同时也存在不少挑战,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挑战还会出现”。因此,印度对军事战略作必要的调整,以便迎接挑战,更好地推进其国家利益。一、印度的兵力与部署印度的兵力据英国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所做的估计,印军现役部队的三军总兵力为126 5 万人,另有准军事部队70余万人,后备力量约255 万人。(1 )陆军:110 万人,编成5 个军区(相当于集团军)、11个军部、20个步兵师、11个山地师、2 个装甲师、1 个机械化师、1 个空中突击师、24个独立旅、5 个防空旅、4 个工兵旅。上述共计56个坦克团(营)、25个机械化步兵营、332 个步兵营、9 个伞兵突击营、8 个陆军航空兵中队辖32个分队、193 个炮团(其中包括1 个重炮团。5 个多管火箭炮团、50个中型火炮团、39个山炮团、29个高炮团和69个野炮团),另有10个地空导弹大队、7 个校射中队、25个空中观察分队、4 个联络直升机中队、6 个反坦克直升机分队。(2 )海军:5.5 万人(含海军航空兵和海军陆战特种部队),编有东、西、南部3 个海军司令部,东、西部2 个舰队,27个舰艇中队,16个海军航空兵中队,装备各型舰艇140 多艘(作战舰只100 艘),其中包括2 艘轻型航母、17艘潜艇、21艘护卫舰、5 艘驱逐舰以及导弹艇、巡逻艇、扫雷艇、登陆艇等作战舰只40艘,还有一些支援舰只数十艘。海军航空兵5000余人,编有1 个战斗机中队、6 个直升机中队、2 个海上侦察机中队、1 个通信机中队、1 个搜索救援直升机中队、2 个教练机中队,装备飞机65架。直升机90架。(3 )空军:11万人,编成东、西、中、西南和南部5 个空军司令部,拥有45个联队(其中飞行联队39个,导弹联队6 个),90个中队,装备各型飞机1225架(其中作战飞机861 架),直升机200 架。此外,还编有30个地空导弹营,装备280 具导弹发射架以及空地、空空导弹数百枚。(4 )文职人员:目前,印军文职人员约20万人,与军人的比例约为1 :6.文职人员大都集中在军种和地区司令部机关、院校、战斗保障部队(军械、电机工程、运输、情报、通信等部队)和勤务部队(如勤务、军邮、医院和招募机构部队单位)。如在陆军司令部中,机关人员约占4 2 万人,其中军人3 1 万人(占74),文职人员1 1 万人(占 26 )。(5 )准军事部队:印度军事部队规模宠大,种类繁多,到90年代初,已经拥有70余万人,分为两大系统,14种类型。A 、边防部队系统:该系统兵力约1967万人,分为7 种类型。(1 )边境保安部队:14万余人,编成120 个营;(2 )印藏边境警察部队:22万人,编成22个营;(3 )拉达克侦察部队:5000余人,编成5 个营2 (4 )阿萨姆步枪队:1 5 万人,编成36个营;(5 )海岸警卫队:设3 个大防区、10个海岸警卫区司令部,实力为2800人,装备有护卫舰1 艘,巡逻艇41艘,各型飞机硒架和直升机4 架;(6 )(印藏)特种边境部队:设4 个防区司令部,实力为1 万人;(7 )边境侦察部队:1900人,编成1 个营另1 个中队。B 、治安部队系统:该系统总兵力近51万人,分为7 种类型。(1 )中央后备警察部队:10万人,编成90个营;(2 )国家安全警卫队:5000人;(3 )国防保安部队:3 万人;(4 )中央工业保安部队:55万人,编成70个营;(5 )铁路保安部队:6 万人;(6 )武装警察:25万人;(7 )国家步枪队:定编1 万,正在组建中,拟编成15个营。(6 )后备力量:目前总兵力约255 万人,分第一线和第二线。第一线为三军预备队。其中陆军预备队为30万人,辅助空军和海军志愿后备队实力不详。国立军16万人;国民学兵团112 万人;民防组织 52 3万人;家乡卫队额定兵力为 525336 人,现有实力451506人。印军的部署印度武装力量的部署,是在其军事战略方针的指导下,按战略方向和地区的重要程度进行的。在陆地,兵力主要集中部署在西北和东北部边境地区,按战区纵深向前沿靠近的方式进行;在海上,各舰队主要部署于印度半岛的东、西海域以及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和海军基地。(1 )陆军印度陆军按作战方向和任务结合行政区划,划分为5 个军区,其具体分布是:北部军区:司令部设在印占克什米尔的乌达姆普尔。该军区下辖2 个军,1 个军辖2 个步兵师、1 个山地师、1 个山地旅、1 个独立步兵旅、1 个独立炮兵旅;另1 个军辖4 个步兵师、2 个独立装甲旅、1 个独立步兵旅和2 个独立炮兵旅。估计还有2 个陆军航空兵中队部署在该区。北部军区负责印占查摸一克什米尔地区的防务,其兵力主要用于印巴边境北段查摸一克什米尔和中印边境西段的拉达克地区。西部军区:司令部设在西姆拉西南侧的昌迪曼迪尔。该军区下辖3 个军,1 个军辖1 个装甲师、三个机械化师;且个军辖有2 个步兵师;1 个军辖3 个步兵师。另有3 个陆军航空兵中队部署在该军区。西部军区负责战略上重要的旁遮普邦、喜马偕尔邦和北拉贾斯坦地区,用于印巴边境中段平原战区。南部军区:司令部设在浦那。该军区辖1 个军,4 个步兵师,负责南拉贾斯坦、古吉拉特和库奇地区及南部半岛的防务,并为陆军训练提供基地。该军区兵力主要用于印巴边境南段沙漠与沼泽地区的作战。东部军区:司令部设在加尔各答。该军区辖3 个军另1 个陆军航空兵中队;每个军各辖3 个山地师,负责孟加拉方向和具有战略意义的杜瓦尔斯、阿萨姆和东北诸邦以及锡金的防务。中部军区:司令部设在勒克瑞。该军区下辖2 个军,1 个军辖1 个装甲师和2 个步兵师;另1 个军辖3 个步兵师。该军区负责中央各邦和中部喜马拉雅山边境地区,其兵力除一部用于中印边境中段外,大部为预备队。(2 )海军印度将印度半岛东、西、南三面海域划归东、西、南3 个海军司令部管辖。西部海军司令部:驻孟买,下辖西部舰队,编成13个舰艇中队和2 个航空兵中队,拥有航母1 艘及约占海军半数的护卫舰、驱逐舰和潜艇。该区司令部在孟买设有基地,在奥卡设有海军站。东部海军司令部:驻维沙卡帕特市,下辖东部舰队,编成11个舰艇中队,三个航空兵中队,拥有航母1 艘和潜艇及其他舰船。该区海军在维沙卡帕特南、布莱尔港设有海军基地,在马德拉斯、加尔各答设有海军站,负责孟加拉湾的海防并扼守安达曼与尼科巴群岛。南部海军司令部:驻科钦,下辖3 个舰艇中队,负责海军的训练。还编有13个海军航空兵中队,对半岛南部与西部海域实施空中警戒。(3 )空军印度空军按作战方向和任务,划分为5 个地区作战司令部和1 个训练司令部、1 个保养司令部。西部空军司令部:司令部设在新德里,辖有16个飞行联队、2 个导弹联队,负责佐德普尔以北(包括德里在内)以及从克什米尔南部到拉贾斯坦地区的空防作战。西南空军司令部:司令部设在佐德普尔,下辖5 个飞行联队、2 个导弹联队,负责拉贾斯坦以南至古吉拉特和索拉什特拉及库奇地区的空防作战。中部空军司令部:司令部设在阿拉哈巴德,编有6 个飞行联队、1 个导弹联队,负责整个印度中部的空防作战。东部空军司令部:司令部设在西隆,辖有8 个飞行联队、1 个导弹联队,负责西孟加拉、阿萨姆、“阿鲁纳恰尔”以及梅加拉亚。那加、米佐拉姆等东部邦区及毗邻中国西藏、孟加拉国和缅甸边境地区的空防作战。南部空军司令部:司令部设在特里凡德琅,下辖2 个飞行联队,负责半岛南端包括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及拉克沙德韦普群岛在内的空防任务。此外,还有专门负责印度整个空军训练的空军训练司令部(驻班加罗尔)和专门负责印空军飞机维修保养的空军保养司令部(驻那格普尔)。(4 )准军事部队印度难军事部队的边防部队系统,均驻防于印巴和印中边境地区以及南部沿海。其中规模最大的、实力最多的边境保安部队主要部署于印巴边境,负责边境警戒,保卫重要目标,遂行反渗透任务,战时配合陆军作战。海岸警卫队则部署于孟买、马德拉斯、安达曼群岛的布莱尔港等基地,其任务是负责保卫印度海岸线,承担近海防御任务。印藏边境警察部队、拉达克侦察部队、阿萨姆步枪队。(印藏)特种边境部队以及边境侦察部队则多部署于中印边境地区,负责边境巡逻,实施边境侦察等,亦承担一些内卫治安任务。治安部队则多部署于内地负责内卫治安。其中,中央后备警察除平时用于平息各种骚乱外,战时还可直接配合陆军作战,其余部队均负责驻守地区的治安应急任务。从上述三军兵力部署看,陆军的部署重点在西面的印巴边境方向。印军在该方向部署的陆军兵力占陆军总兵力的 44 左右;其次是东北部地区的中印、中锡边境方向,该方向部署的陆军占印陆军总兵力的 13 左右。海军兵力部署的重点是印度半岛西面的阿拉伯海海域,该方向的海军兵力占印海军急兵力的2 心;其次是半岛东面的孟加拉湾,该方向海军兵力约占印海军总兵力的1/3.空军兵力部署的重点与陆军基本相一致,其1 2 强的兵力部署于西线,1 3 的兵力则部署于东北部战区。准军事部队的兵力部署重点与陆、空军相一致,其重点仍是西部印巴边境地区,其次是中印边境地区和内部重要城镇。(5 )中印、中锡边境印军的兵力与部署印军在中印、中锡边境地区的兵力部署,是其仅次于印巴边境的第二个兵力部署重点方向。其中,又以中印边境东段和中锡边境地区为兵力部署的重点,视达旺和锡金为控制其阿萨姆走廊的主要方向,而以东部的瓦弄、阿朗为次要方向,进行由纵深向前靠近的方式部署兵力。A 、中印边境在中印边境中、西段地区,由于地势高寒,交通和部队生存条件差。因此,印军仅在西段部署了约2 个步兵师,且兼有对西、北两个方向的作战任务;在中段,印军认为其情况不像西段那样复杂,没有两面作战的顾虑,因此仅部署了约1 个师的兵力。印度防务专家认为,中印边境东段是最易遭受攻击的方向,因为“这里有双方争议的麦克马洪线,还有连接具有战略意义的东北特区与印度内地的西里古里走廊”。因此中印边境东段是印军兵力部署的重要方向。在该方向,印军靠前部署了1 个陆军军和5 个空军飞行联队,还在纵深部署了另三个陆军军,以作为该方向的预备队。为了扼守具有战略意的西里古里走廊,印军仅在非法侵占的达旺方向就展开了2 个山地师,作为该方向中的重点。同时,还在认为中国人可能进入的鲁希特河和“卡门县”方向部署了约四个师的兵力。B 、中锡边境印度防务专家认为,该方向是“印度防卫最敏感的部位”,因为“锡金这个战术上十分敏感的地区,像一个十字路口,一方面切断了尼泊尔和不丹,另一方面又切断了中国和孟加拉”。况且,印度于1974年吞并锡金之后,认为“由于这里距平原的铁路终点较近,印度占有一定优势”,因此,印军在锡金部署了约2 个山地师的兵力,并在西里古里走廊口附近部署了1 个山地师,使该方向成了重兵集中部署的地方。二、印军的编制与装备陆军的编制与装备印度陆军是印度三军中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军种。1947年印巴分治时,印度陆军分得步兵联队15个,装甲团12个,炮兵团用个,工兵连61个,山地团2 个,共计266 万人;空军分得1 2 万人,6 个战斗机中队和1 个运输机中队;海军分得三五万人,舰艇25艘。三军共分得兵力约289 万人。现在的印度陆军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发展成为110 万之众。编制较为合理、武器装备较为先进、由诸兵种构成的合成陆军。(1 )、陆军的编制现在印度陆军部队的编制,仍保留着英印时期的联队制传统,多数老的联队仍按种族编成,如旁遮普、拉加普特、锡克、库马盎、道格拉斯等联队和马拉塔轻步兵、拉加普特那。高尔瓦尔步枪联队等。有的联队如警卫、机械化步兵、伞兵等联队则采取混合编组方法。每个联队都没有联队中心,作为本联队训练与招募的基地。各联队编有数量不等的营。步兵旅由各联队选调的营编成,然后再由旅组成步兵师或山地师,师之上编制是军,为陆军野战部队的最高建制单位。印度陆军由作战兵种和各类勤务保障兵种两部分组成。作战兵种包括步兵、努甲兵、炮兵、通信兵、工兵、空降兵和陆军航空兵等;勤务保障兵种包括勤务、军械、电机工程、医务、兽医、军事牧场、宪兵、军邮等。其中,作战兵种占 70 。步兵又占作战兵种的 51,其最高建制为军(师);装甲兵最高建制为师;炮兵最高建制为旅,编有独立炮兵旅、军属炮兵旅和师肩炮兵旅3 种;工兵最高建制为旅;通信兵最高建制为团;空降兵最高建制为旅;陆军航空兵最高建制为中队;主要勤务保障兵种最高建制为营,一般配属师以上部队。印度陆军,平时作为野战部队的最高建制单位,战时根据需要可扩充为集团军。担负平原作战的军,辖步兵师2 5 个不等,通常还辖三个装甲旅、且个军属炮兵旅、l 3 个军属工兵团和1 个军属通信团;有的军辖有1 个装甲师、2 个步兵师或1 个机械化步兵师。担负山地作战的军通常辖2 3 个山地师。1 个军属炮兵旅、1 3 个军属工兵团、1 个军属通信团;有个别军还编有装甲团或陆军航空兵中队。陆军师按其遂行作战任务的地区特点,区分为步兵师、山地师、机械化步兵师、装甲师和空中突击师等,均为合成部队,是遂行战役作战任务的基本作战单位。步兵师通常辖3 个步兵旅和炮兵旅、装甲团、工兵团、通信团各1 个;山地师辖3 个山地旅以及炮兵旅、工兵团、通信团各1 个;机械化步兵师辖机械化步兵旅3 个和炮兵旅、工兵团、通信团、坦克运输连各1 个;装甲师辖装甲旅3 个和炮兵旅、工兵团、通信团、独立侦察营各1 个以及2 个坦克运输连;有个别陆军师还辖有陆军航空兵中队;空中突击师编有机械化步兵旅、直升机机降旅、伞降旅、火力支援旅各1 个和两栖作战部队。陆军各类师均编有技术、勤务保障分队,如勤务营、电机工程营等,全师编制员额都较大,其中步兵师近1 7 万人,山地师约1 5 万人,机械化步兵师和装甲师1 8 万多人。在上述各类陆军师中,步兵师和山地师分别占陆军师总数的57和丑,是陆军的主体。机械化步兵师和空中突击师尚处于初创阶段。组建于1986年的陆军航空兵最高建制为中队(现有8 个),中队辖若干分队。分队为基本战术火力单位。旅是遂行战术任务的作战单位,步兵、山地步兵、机械化步兵、装甲兵、空降兵、炮兵均采用这一建制,如步兵旅、山地旅、装甲旅、机械化步兵旅、独立伞兵旅、炮兵旅等。其中,步兵旅、山地旅、独立伞兵旅所辖单位为营,且数量均为3 个;其余类型旅所辖单位既有团也有营的编制,且数量不一。营为基本的战术单位,按民族编组,其番号由民族联队(招募和训练机构)名称加序号组成,如旁遮普联队第2 营、锡克联队第3 营,等等。步兵营的编制人数通常在850 人左右,山地营和特种兵营编制人数则略少于800 人。(2 )陆军的武器装备印度陆军的主要武器装备有坦克和装甲战斗车辆、地面压制兵器、防空武器、反坦克武器、直升机、步兵轻武器等。陆军轻、中型武器一般由本国生产,因而其通用化程度尚好;重型武器大多从国外购买,或从国外引进技术进行仿制或联合生产,尽管其现代化程度较高,但由于武器装备来源的多样化,因而导致武器装备种类繁杂、型号各异,给使用、维修和保养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印军认为陆军武器发展的基本方向是在增大射程和威力、提高射击精度和自动化程度的基础上,最终实现装备国产化。A 、坦克和装甲战斗车辆坦克:现装备的中型坦克有4 种:“常胜者”式、T 55型。T 72型和PT76水陆两用坦克。其中,除“常胜者”式由本国制造外,其余均为苏联制造。陆军现共装备各型坦克3200辆,其中大约有2000多辆装备到2 个装甲师和1 个机械化师以及7 个独立装甲旅和各个步兵师中的装甲团。在各种型号的坦克中,有属于现代化程度较高的T 72型坦克约900 辆;其他为“常胜者”式坦克 1700 辆、T 55型坦克 500 辆和 PT 76水陆两用坦克100 辆。据报道,印度在1987年计划从苏联定购1500辆T 72MI型坦克,用于替换老式的“常胜者”坦克,但未全部兑现。T 72MI型坦克的复合装甲是由外层80毫米、内层20毫米的钢装甲,加上中间层104 毫米的玻璃钢陶瓷构成。此外,在装甲内表层还附加一层20毫米厚的含铝泡沫合成材料,用以防中子弹的辐射和核爆炸后产生的电脉冲。另据外刊报道,印度目前已研制出一种据称是世界先进水平的“阿君”式主战坦克样车。这种坦克为新型装甲,并装有先进的导航和火控系统。装甲战斗车:陆军现装备的装甲战斗车和装甲人员输送车共2000多辆,主要有OT62、OT64和BTR 60型装甲人员输送车以及BMP 1 型和BMP 2 型步兵战斗车。前两种装甲人员输送车购自东欧国家,其余均从苏引进。BMP 一1 型和BMP 2 型步兵战斗车的主要特点是:火力强,装备有火炮和反坦克导弹,能摧毁敌装甲目标;机械性能好,越野性能可与坦克匹敌;能与坦克密切协同作战;有一定的装甲防护力。据外刊报道,印度还购进了大批BRDM2 侦察车,并着手装备装甲部队。B 、地面压制火炮印度陆军地面压制火炮包括火箭炮、榴弹炮、加农炮、加农榴弹炮和迫击炮,约5380门。火箭炮:现装备的火箭炮为苏制BM21型122 毫米40管火箭炮,总数约80门,装备军和师属炮兵旅以及独立炮兵旅新组建的火箭炮团。榴弹炮:是印炮兵中为数最多的炮种。现装备的有M 116 型榴弹炮(美制)、7524型榴弹炮(印制)、75毫米山地榴弹炮(印制)、25磅榴弹炮(英制)、105 毫米M 56型榴弹炮(意大利制)、阿伯特式自行榴弹炮(英制)、5 5 英寸榴弹炮(英制)、FH77B 型榴弹炮(瑞典制)、M 115 型榴弹炮(美制)等9 种。其中,英制25寸和5 5 英寸榴弹炮正在退役,被校新的FH77B 型榴弹炮所取代。各种榴弹炮分别装备炮兵旅所辖的野炮营和中型炮团,其总数约3000门。其中,由瑞典引进的FH77B 型榴弹炮最大射程为35公里,射速为6 发35秒,是射程最大的榴弹炮。加农榴弹炮:现装备有苏制D 20型加农榴弹炮,最大射程为1726公里,是炮兵中装备最少的烟种。加农炮:现装备有印制130 毫米加农地和105 毫米加农炮以及苏制M 1944型、M 1955型、M 46型、S 23型加农炮等6 种。其中,除105 毫米加农地最大射程为174 公里外,其余均在20公里以上。S 23型加农地最大射程达304 公里,为履带车牵引。迫击炮:现装备有 120毫米M 43迫击炮 1000 (1 和 160毫米M 43迫击炮200 门,以及别毫米和82毫米迫击炮等。C 、反坦克武器印陆军反坦克武器主要包括反坦克导弹、反坦克炮、反坦克火箭筒等。反坦克导弹:现装备有萨格尔式反坦克导弹(苏制)、SSllBI型反坦克导弹(法印合制)和米兰式反坦克导弹(法印合制)3 种。萨格尔式反坦克导弹破甲厚度为150 毫米;SS11BI型反坦克导弹破甲厚度(垂直)达600 毫米以上;米兰式反坦克导弹破甲厚度达850 毫米以上。反坦克炮:现装备有印度自制的57毫米无坐力炮和106 毫米无坐力炮两种。前者最大直射距离为1740米,穿甲厚度为5070毫米;后者直射距离最大可达2000米,穿甲厚度为400 500 毫米。反坦克火箭筒:现装备有印度自制的35英寸火箭筒和84毫米火箭筒两种。前者射程为135 米,后者在400 (活动目标)至500 (固定目标)米之间。D 、防空武器防空武器主要包括防空导弹和高射炮两种。防空导弹:现装备的防空导弹主要有苏制SA3 、SA6 、SA一7 SA9AB 、SA I3 、SA 16 和罗兰型等防空导弹,约660 枚。其中已知的SA6 发射装备有180 部。上述防空导弹装备在独立防空旅所辖的防空导弹团,为野战师以上部队提供防空保障。印军目前主要装备的是SA7 防空导弹,约620 枚。SA7 为便携式防空导弹,可单兵肩射或车载发射,由红外线寻的制导,可对付喷气式飞机。螺旋桨飞机和直升飞机,最大作战高度为2300米。其他型号的防空导弹均为发射架发射,由无线电指令制导。它们的主要特点是:机动性强,能迅速由行进状态转入战斗状态,并可迅速撤收,能在运动中的短暂停留时间内发射导弹,攻击各类高、低空和亚音速、超音速飞机。高射炮:现装备的高射炮主要有L 60型、L 70型、3 7 英寸、ZU23双管和ZSU23四管自行高炮等5 种。其中L 60型高炮有效射程为1350米,L 70型高炮的有效射程为20003500米,均为车载。 ZSU23四管自行高炮,为苏制23毫米四管自行高炮,有效射高为1500米,有效射程3500米,射速 2400 发分。其特点是:能全天候作战,射速快,自动化程度高,机动性能好,能伴随机械化步兵和装甲兵在行进间实施对空防御。印度目前约有2750门防空火炮,其中ZSU 23四管高炮约75门、ZU23双管高炮140 门、3 7 英寸高炮500 门、L 60型40毫米高炮1245门和L 70型40毫米高炮790 门。这些高炮编制在独立防空旅所属的防空团。E 、直升机印陆军航空兵主要装备的直升机有猪豹式、印度豹式等,约有120 架。这几种直升机正逐步退出现役。F 、步兵轻武器步兵轻武器主要包括枪械、枪榴弹发射器和手榴弹。枪械:现装备的枪械有ISL 式9 毫米手枪、SM式9 毫米卡宾枪、IA式7 62毫米自动步枪、7 62毫米轻机枪、MAG58 式7 62毫米机枪、127 毫米大口径两用重机枪等。其中IA式762 毫米自动步枪配有反坦克枪榴弹发射器;127 毫米大口径两用重机枪最大有效射程为6800米,最佳射程1800米,射速为100 发分,在850 米以内、入射角为37度时,可穿透装甲输送车的侧装甲。枪榴弹发射器和手榴弹:现装备有3A型枪榴弹发射器,可用于发射反坦克手榴弹和枪榴弹,最大有效射程为275 米。另有36号M 高爆枪榴弹,最大有效射程为70180 海军的编制与装备前身是英印时期的“英国皇家印度海军”。1947年,印巴分治时,印度分得25艘轻型舰艇,共约1 万余名官兵。在此基础上,印度于1948年建立了海军司令部,同年组建了第一个舰艇中队,随后相继组建了驱逐舰中队、快艇中队和扫雷艇中队。1952年组建了海军西部舰队。印度海军经过长期经营和发展,正迅速成长为舰种齐全,能遂行远海作战任务,快速向印度洋各地投送相当兵力的居世界第7 位海军。目前,印海军拥有兵力约5 5 万人,140 多艘军舰(作战舰只100 艘),65架飞机和90架直升机。(1 )海军的编制海军部队的最高建制为舰队,每个舰队辖8 9 个中队;中队按不同舰种分别编队。海军航空兵的基本作战单位为中队。按机种分类编队;新组建的海军陆战特种部队的最高建制为团。(2 )海军的武器装备海军武器装备主要有潜艇、水面作战舰艇、辅助船只、海军飞机等。印海军舰艇的发展正向大型化、导弹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以适应控制印度洋战略的需要。A 、潜艇分为核动力潜艇和常规潜艇。印海军于1989年向苏联租用1 艘C 级核动力潜艇,1991年1 月已归还苏联。目前,常规潜艇共17艘,分别装备在东部舰队的2 个潜艇中队和西部舰队的3 个潜艇中队。B 、水面作战舰艇水面作战舰艇包括大型作战舰艇、小型作战舰艇和登陆舰艇等。大型水面作战舰艇有航空母舰、护卫舰和驱逐舰,共装备约30艘。航母2 艘:“维克兰特”号和“维拉特”号。“维拉特”号2 9 万吨,“维克兰特”号1 98万吨,2 艘航母各装备有8 架“海鹞”式攻击飞机、8 架“海王”式反潜顺舰直升机。护卫舰刀艘,其中导弹舰9 艘。护卫舰分别装备在东部舰队的2 个护卫舰中队(其中1 个为导弹护卫舰中队)和西部舰队的3 个护卫舰中队(其中1 个为导弹护卫舰中队)。驱逐舰5 艘,其中东部舰队1 艘,西部舰队4 艘(编成2 个中队),均为导弹驱逐舰。大型水面作战舰艇中的航空母舰主要用于反潜;护卫舰主要用于护航警戒和巡逻;驱逐舰用于反潜和对舰攻击、护舰警戒、对岸攻击和火力支援。小型水面作战舰艇;印海军小型水面作战舰艇包括小型导弹舰、导弹艇、扫雷艇、海防艇等,共装备62艘。其中小型导弹舰13艘、导弹艇9 艘、扫雷艇22艘、海防艇肥艘。小型水面作战舰只主要用于近海水域作战和扫雷、布雷。登陆舰艇:印海军装备有登陆舰艇9 艘,其中包括1 艘大型登陆舰“马加”号,装在东部舰队;另有登陆艇8 艘。登陆舰艇用于运输陆军登陆部队和海军陆战特种部队渡海登陆作战。C 、辅助舰船辅助舰船是印度海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保障潜艇、水面舰艇和飞机的作战及日常活动。印度海军主要辅助规船有海上补给舰、潜艇供应舰、修理舰、训练舰、援油船等共约20艘。D 、飞机印度海军航空兵现装备有各种类型的飞机65架和直升机90架,其中海上侦察机:BN2 “海上防御者”飞机9 架、伊尔一38式飞机5 架;海上作战攻击机有:“海鹞”FRS ·MIC51 型垂直刷距起降战斗攻击机21架、“海”T 一觎型飞机3 架;海上反潜直升机有:猎豹直升机26架、“海王”MK42反潜直升32架、卡一25(荷尔蒙式)反潜直升机7 架和卡一28反潜直升机10架;通信机和通信直升机有:W 2 “海上防御者”和DO228飞机5 架、猎豹直升机3 架。用于训练、教授等用途的飞机和直升机有:海王MK42C 直升机6 架、“猪豹”直升机2 架、休斯300 直升机约4 架、HJT 16飞机6 架、HPT 32飞机8 架。E 、舰载导弹印度海军舰载导弹主要装备有舰地、舰舰和舰空3 种。其中,舰舰导弹装备有苏制SSN 2 型、SSN 4 型、SSN 7 型、SS N 11 型导弹和法制“飞鱼”型导弹;舰对空导弹有SAN 一正型、SAN 5 型苏制导弹和英制海猫“型导弹。上述导弹为制造国六七十年代的产品。空军的编制与装备印度空军是在英印时期“英国皇家印度空军”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第Th次世界大战中,组建了10个中队,与英国空军一道,先后两次参加抗击入侵东南亚日军的缅甸战役。1947年,印巴分治时,印度分得6 个战斗机中队和1 个运输机中队,各种飞机约200 余架,兵力约1 2 万人。印度便在此基础上组建了自己的空军部队。经过40多年的努力,到目前为止,印度空军装备各型飞机1225架(其中作战飞机861架),直升机200 架(其中武装直升机36架),已发展成为机种齐全、结构合理、骨干机种精良的世界第五大空军,也是印军第二大军种。(1 )、空军的编制印度空军的最高建制单位为联队,它既是作战单位又是训练和保养单位。空军联队又分为飞行联队和导弹联队。飞行联队采用单一机种和混合机种编组,单一机种联队辖2 4 个中队,飞机3264架;混合机种联队辖3 4 个中队,飞机4864架。导弹联队包括导弹中队和技术中队,按同类型导弹编组。一般1 个导弹联队下辖2 5 个导弹中队和五个技术中队,发射架1236部,导弹48144 枚。中队为基本作战单位。飞行中队辖3 5 个分队,一般装备1618架飞机。直升机中队装备10架直升机。导弹中队一般装备发射架6 部,导弹24枚。(2 )空军的武器装备印度空军装备有攻击机、歼击机(战斗机)、轰炸机、侦察机、教练机、运输机、直升机以及空地、空空和地空导弹等。A 、攻击机:共装备302 架,其中米格一23BNUM型54架,米格一ZIMFWFMA型112 架,“美洲虎”IS型80架,米格一27型56架等。以上飞机除“美洲虎”型机为英法联合生产外,其余均为苏联生产或印度引进苏联技术特许仿制。其中米格一23型机最大。速度为2 35马赫,作战半径为850 1160公里,装备有1 门23毫米双管航炮,备弹200 发,可挂4 枚AA8 、AA7 或AA10空空导弹或空地导弹。炸弹、火箭等;米格一27型机是一种超音速、全天候、高性能。多用途机,具有俯视腑射能力,最大速度为1 7 马赫,作战半径600 一800 公里,装备l 门对毫米双管机炮,可挂AA2 空空导弹、AS9 空地导弹以及各种炸弹和火箭等。“美洲虎”型机为英法合制,是一种超音速、全天候远程攻击机,装有制导攻击系统。B 、歼击机:共装备298 架,其中米格一29UB型54架、幻影2000型36架。米格一23MFUM型26架、米格一21BIS U108架和米格一21FLU 型74架。这些机型均较先进,其中米格一29是苏70年代中后期才研制出的超音速、全天候、高性能、多用途歼击机,既可用于空战,也可用于对地攻击,其突出特点是具有俯视、俯射能力和多种作战能力,最大速度为2 3 马赫,作战半径为800 公里,最大载弹量达4 吨,装备30毫米机炮1 门,可挂4 枚AA8 空空导弹或2 枚AA10空空导弹。幻影2000型机是多用途歼击机,最大速度2 2 马赫,作战半径650 1430公里,最大栽弹量63吨,装备30毫米“德发”机炮2 门,备弹250 发,9 个外挂点,可选挂2 故超R530和2 枚R550空空导弹以及空地导弹和火箭、炸弹等,还装有电子支援和对抗系统设备,具有俯视俯射能力。C 、轰炸机:共装备堪培拉型9 架。堪培拉轰炸机最大时速为900 公里,作战半径为1920公里,最大航程为4840公里,最大载弹量为4500公斤,为英国研制。D 、侦察机:装备有堪培拉PR57型8 架,米格一25R 型6 架,米格一25U 型2 架和HS748 型久架,共20架。其中堪培拉PR57型侦察机可配备的照相设备有:6 部FSZ 型航空摄影机(位距914 毫米)和1 部F49 型垂直航空摄影机(位距1524毫米),或4 部FSZ型航空摄影机(位距508 毫米)和互部F49 垂直航空摄影机。航空摄影高度为13700 米。E 、运输机和运输直升机:共装备运输机2 架,其中安一32型108 架、安一12B 型15架(正在退役)、BAe 748 型16架、伊尔一76型 24 架和 DO 228 型油架,还有一些要人专机如波音707/ 37 等。印空军目前主要装备苏制安一32短程轻型运输机。该运输机最大巡航速度530 公里,最大载重航程1000公里,最大载重量67吨。安一12运输机是苏制螺旋桨式中程运输机,最大载重20吨,最大载重航程3600公里。另外还装备有运输直升机140 架。运输直升机主要装备有:苏制米一8 型、印制“猎豹”和“印度豹”等型运输直升机。“猎豹”型直升机最大时速为210 公里,最大航程为500 公里,活动半径为200 公里,续航时间为2 小时10分,载运量为6 名全副武装士兵。米一8 型直升机最大时速260 公里,航程为465 公里,活动半径140 170 公里,运载量2834人或4000公斤货物。F 、导弹:印空军装备有空地、空空和地空3 种导弹。空地导弹有 AM 39 飞鱼式、AS 7克里牛式、AS 11B式(反坦克导弹)和AS30式等。空空导弹有法制R530D 式和R550式,苏制AA2 式、AA7 式、AA8 式和AA10式等。地空导弹部队装备有SA2 和SA3 式导弹发射架280 具。G 、武装直升机:目前印空军装备武装直升机2 个中队共36架(米一25和米一35武装直升机各18架)。米一35武装直升机引自苏联。该型直升机是在米一24武装直升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性能是:最大速度370 公里时,最大巡航速度295 公里时,航程750公里,作战半径160 公里,续航时间4 小时,实用升限4500米,最大载弹量2000公斤。主要武器装备有1 挺 4管 12 7 毫米机枪,射速 3200 发H ;短器有 6个挂架,可挂4 个57毫米火箭弹发射器,每个可装32枚火箭弹,或挂100 500 公斤炸弹;翼尖可挂4 枚AT6 或MC20反坦克导弹。三、印巴之间的核风云世界上的核国家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类是拥有大量核武器的核武器大国,如美国、俄罗斯等国家。一类是跨入核武器门槛的准核武器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还有一类是拥有较强大的核技术,但尚未有生产用于战争目的的核武器的潜在核武器国家,如日本。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是准核国家。在当今世界上,准核国家流传着这样一种理论,就是核武器可以解决一切,可以为一个国家换来永久和平,是一种万能的武器。这种理论产生的社会根源就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当今世界并不太平,世界霸权和地区霸权主义给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小国带来了很大的恐惧。这些国家经济、科技等方面比较落后,其综合国力很难与这些发达国家相抗衡,寻找一种可以威慑发达国家的武器,给自己国家带来永久和平是这些国家梦寐以求的。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想借助核武器的特殊战略威慑作用成为世界大国或地区性大国,成为主导世界或地区事务的主要力量。事实上并非如此,美国和前苏联几十年的核军备竞赛并没有能给他们带来所希望的利益,却陷入了核武器的泥潭,导致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倒退,并且为人类头顶上悬挂了一把随时都可以毁灭人类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于是以美苏核军备竞赛为主要特征的冷战结束以后,核武器大国相应投入到以高技术为特征的综合国力的建设上。但美苏之间的这种强烈的对抗并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争的情况给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小国一个错觉:只要有核武器,就可以威慑住战争的发生,就可以抵御任何的强国进攻。一种逆历史潮流的的核军备竞赛在这些国家轰轰烈烈的展开了。1998年5 月11日至30日,在短短20天之内,印度和巴基斯坦进行了11次核试验,在南亚次大陆刮起了一股“核旋风”,引起世界各国的震惊。遭到了国际舆论的强烈谴责,各国和国际组织纷纷发表严正声明,并采取了相应的制裁措施。1998年6 月4 日,联合国安理会5 个常任理事国在日内瓦召开会议,就印度和巴基斯坦核试验问题发表联合公报,呼吁印巴两国立即无条件地加入核禁条约。1998年6 月6 日,联合国安理会在纽约又一致通过决议,再次谴责印巴进行核试验。1998年5 月15日,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发表声明,谴责印度政府不顾国际社会的一致反对,继5 月11日核试验之后,于当月13日再次进行核试验或部署核武器。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英国和俄罗斯等八国领导人在声明中指出,印度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与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149 个国家人民的意志相抵触,也是与世界人民防止核扩散、促进地区和国际和平安全所付出的各种不懈努力背道而驰的。美国宣布,根据“防止核扩散法”将对印度实施总值207 亿美元的经济制裁。其中包括775 万美元的对印度的军售和军事援助;停止1 42亿美元的援助;停止总额超过140亿美元的贷款、信贷和信贷担保。美国政府还表示,将阻止印度争取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努力。日本针对印度的核试验,小渊惠三外相紧急召见印度驻日本大使提出抗议,并表示要重新考虑对印度官方开发援助计划;桥本宣布部分中止对印日元的贷款和慎重考虑世界银行对印度的融资,临时召回驻印度大使,立即停止每年向印度提供的35亿日元的援助贷款和一年向印度提供1327亿日元的贷款。加拿大召回了其驻印度的高级官员,取消了有关机构对印度提供援助和加强双边关系的会谈,原想将印度的1 4 亿加元援助转给巴基斯坦的计划也一并被取消。印度的核试验不仅遭到世界舆论的强烈谴责,同时也遭到国内的激烈抨击。瓦杰帕伊政府在未取得全国认可的情况下擅自进行核试验。受到在野党的严词批评。印度共产党指责人民党不顾人民生活贫困的现实状况,动用大量资金进行核试验,企图以此提高人民党的威信,这是十分危险的行为。国大党抨击国防部长不负责任,损害了印巴、印中关系,要求瓦杰帕伊总理引咎辞职。由于国际社会制裁,印度的经济损失严重,加之自然灾害原因,印度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国内不满情绪高涨。但是,在国际社会对印巴核试验进行声讨和制裁的形式下,有的国家则采取双重标准,谴责无力,甚至变相支持。英国曾是印度的殖民主义宗主国,俄罗斯则是印度传统上的战略伙伴和贸易伙伴。印度 70 一 85 的军事装备都来自前苏联和俄罗斯,俄每年对印度军售外贸利益达到8 10亿美元。印度核试验后,英、俄两国除发表声明予以谴责外,没有采取强有力的制裁措施。对印度的核试验,英国仅表示“沮丧”,叶利钦则认为“世界各国只能用外交手段促使印巴改变核政策,而不应予以制裁”。对巴基斯坦的核试验俄罗斯也只是表示“极为关注”,要求停止核试验。而法国由于在1995和1996年进行核试验饱受批评,所以对印巴核试验只是呼吁无条件签署禁止核试验条约,而没有进一步采取制裁措施。伴随着核试验风云,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双方实际控制线附近的军事冲突接连不断。自1998年5 月两国进行数次核试验后,双方的紧张关系进一步紧张。巴基斯坦希望国际社会从中斡旋,但印度坚决拒绝第三方介人。印巴核试验不仅危及到南亚地区的稳定与安全,而且影响到全世界进入一个更加安全的21世纪。对印巴这次核试验竞赛,印度是始作两者。印度自1974年爆炸了第一个核装置以来,一直采取一种模糊的核政策,即在不公开跨过核门槛的情况下,秘密发展核武器力量,保留对核武器的选择权。1998年3 月,刚刚上台执政的印度人民党冒天下之大不韪,作出核 试验的重大决策。这里面有着极其复杂的背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第一,将发展核武器作为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捷径。印度不满足于南亚霸主的地位,而是梦想成为世界大国。冷战结束后,印度面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