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在定位追踪失窃智能手机中的应用研究.doc_第1页
DOI在定位追踪失窃智能手机中的应用研究.doc_第2页
DOI在定位追踪失窃智能手机中的应用研究.doc_第3页
DOI在定位追踪失窃智能手机中的应用研究.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OI在定位追踪失窃智能手机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简介:林(1989- ),男 xx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林xx(xx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xx省xx市 xxxxxx)摘要:随着智能手机的日益流行普及,日常生活中智能手机带来了很大的方便,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偷盗的频繁发生,这不但造成用户的财产损失,还严重泄露了用户隐私,给用户生活带来严重困扰,防盗和追踪失窃以及丢失的手机,显得用为重要。本文在当前技术的基础上介绍了如何利用手机的IP地址、IMEI以及软件实现对失窃智能手机定位的具体方案,旨在为用户财产安全以及隐私安全作必要保护,希望能减少用户的损失。关键词:计算机应用;DOI;定位追踪;失窃智能手机中图分类号:TP393.09 文献标识码:A The study about the use of DOI in searching the intelligent mobile that lostLIN Xx(University of xx, xx xxxxxx)Abstract:As the popular of the intelligent mobile, in our daily life, the intelligent mobile becaming much more smart and they are necessary for users. However, they may lose them or someone will steal them at times, and then they have some loss in theirs enconomic. Whats more, the lost mobiles usually contain lots of personal data for users that shouldnt be reached by others, if they do, perhaps the owners of the devices probablely get into trouble. Therefore, it seems to be vital to find the lost mobiles for they owners. This paper introduce a possibable solution to find the lost mobiles by IP and IMEI of them and it aimed to protect the users personal data from being peep. Key words:computer application; DOI; LBS; the lost intelligent mobiles0 引言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尤其是计算机领域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智能手机也蜂拥而至,虽然软件技术虽然也在快速发展,但与硬件的发展速度相比稍显逊色。科学技术让现在的手机智能化,便携化,袖珍化,带来方便的同时,麻烦也随之而来,最棘手的问题就是:防盗。智能手机通常袖珍而且价值不菲,日益成为犯罪分子的作案目标,靠用户的细心谨慎固然可以防盗,但是这样数码设备即使带来了方便,却带来了更大的烦恼,显然不现实,因此一种丢失补救的解决方案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对于一些重要的电子设备。如今面世的大部分智能手机都具有连接互联网功能,这也是未来数码设备发展的趋势,因此定位追踪手机成为了一种可能。手机都是有IMEI号码,而且该地址是为全球唯一的,因此可以通过这个地址来辨别设备,通过获取该设备当前设备IP地址1以及GPS信息2,根据IP地址、GPS信息可以确定地理位置。1 手机防盗技术的发展现状国外某些移动运营商通过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MEI)防止被盗手机重新入网。一些手机厂商推出的手机具有防盗追踪、远程遥控的功能,一旦手机丢失或被盗,只要有人操作这部手机,它马上会自动通知机主是谁在使用这部手机(对方号码),机主也可以通过远程遥控,让它关机、锁死、资料损毁。目前独立于手机之外的较为流行的防盗技术主要是手机防盗软件。可以安装防盗软件的手机有很多种,例如,Android,黑莓,Apple,Windows等。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比较有名的防盗软件是“手机保护神、“SimmanSmartDog看机狗”和“SPGuard智能手机卫士”,Symbian操作系统常用的有“手机防盗锁”、“PhoneSecure等。这些防盗软件主要有以下功能:用户启用软件的防盗功能后,软件一旦发现未经认证的SIM卡,向预先设定的手机号码发出短信警报,从而了解到谁在使用用户丢失的手机。同时,软件提供短信控制功能,接受短信远程控制。可以远程控制手机关机,重启,SIM卡锁定,限制电话的呼入或呼出,拨打电话,获取通话记录、短信、通讯录,播放声音,显示文字等3。2 系统原理首先由手机用户在硬件厂商搭建的WEB服务注册帐号,由SERVICE程序获取手机的ISMI号码,并以此为注册帐号注册用户信息,激活固化在ROM中的客户端程序,使之与系统同时运行。该客户端程序拥有接受指令,并作出回应的能力,即回传收集到的信息至WEB服务帐号信息库。内置关机,格式化SDcard,恢复手机出厂设置,搜集信息等指令。用户可以登录帐号在远程控制模块向自己的手机发送指令,以实现对丢失手机的数据保护以及追踪定位手机。例如,让客户端回送手机当前的位置信息,手机号码以及IP地址等能够确定手机位置信息。3 系统组成3.1客户端程序本身只作为系统的一个应用服务,为了防止程序被删除,将程序集成固化在智能手机ROM中,随系统启动,并一直保持运行状态。在Android平台下可以用一个SERVICE实现,为该SERVICE添加接受命令(即,预先设定的字符串或数字序列,当接受的特定字符串执行特定任务),号码更换向制定号码发送短信(即使向用户通报当前手机的号码),格式化存储卡,恢复出厂设置等。3.1.1 客户端工作过程系统启动后客户端立即启动,并保持监听状态,如果首次使用,用户向WEB服务注册服务,客户端SERVICE会获取手机的IMEI号码,发送给WEB服务进行验证(由于手机IMEI号码,全球唯一,只能注册一次,这也是选其作为身份辨别的本质原因),验证通过后,让用户设置自己的帐号信息,包括密码,邮箱,密码等,完成注册。注册完成后,SERVICE将开始发挥作用,如果手机号码发生改变,SERVICE会监听到,然后发送新号码到指定手机(用户在注册时设置,由SERVICE记录后使用)。在用户发现手机丢失后,可以用已注册的帐号登录WEB服务,在远程控制模块监视自己手机的状态,包括地理位置,IP地址,手机号,以及其他通过指令让SERVICE收集信息,在用户感觉有必要的情况下,发送数据加密、恢复出厂设置以及格式化SDcard命令,保护或清理用户隐私数据保障用户数据安全。3.1.2 客户端功能详细1.向WEB服务发送IMEI号码进行注册2.接收指令完成动作:收集手机信息IP地址,手机号码,发送接收的短信消息,根据手机的GPS获取地理位置数据,后台自动拍照,录音,关机,数据加密,恢复出厂设置,格式化SDcard3.手机号码变换后,发送消息到指定号码4.监听手机锁屏,指定开锁失败次数,进行数据防护措施(数据加密,恢复出厂设置,格式化SDcard)3.2服务器由硬件厂商提供WEB服务,简言之,一个网站,提供用户注册(必须用手机注册将手机IMEI号与帐号绑定),用户登录,远程控制等功能。该WEB服务集成了所有SERVICE指令,并由远程控制模块负责为SERVICE 发送指令,接收SERVICE回传数据,根据回传的IP,GPS信息在电子地图中标识手机的当前位置。3.2.1 WEB服务工作工程用户注册绑定IMEI号码后,WEB服务便成为了手机的远程控制系统的控制端,但仅当用户登录并要求服务时展开监视控制。用户在有需要时,利用个人电脑或其他可以访问互联网的设备登录WEB服务,在远程控制模块监视手机状态,查看手机地理位置信息,必要时发送指令清理用户数据。3.2.2 WEB服务详细功能1.接收用户注册,允许用户登录查看手机信息2.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保护用户信息的服务3.汇集手机的当前状态信息,例如,IP地址,手机号码,发送接收的短信消息,根据手机的GPS获取地理位置数据,并在电子地图显示。4.向SERVICE发送指令,例如,后台自动拍照,录音,关机,数据加密,恢复出厂设置,格式化SDcard5.接收SERVICE回传的数据,例如,录音,图片等。4 系统原理图图3.1系统原理图5 结术语本文以Android平台4 ( Android是Google开发的基于Linux平台的开源手机操作系统,该平台由操作系统、中间件、用户界面和应用软件组成,被誉为第一个完整、开发而免费的移动平台5)为基础,对现有的技术借鉴改进,通过对客户端程序的整体框架进行搭建,对软件的功能以及实现细节进行了详尽描述,以期给读者一个清晰的软件设计。如果将该研究应用到智能手机上,可以方便实现对对丢失的智能手机进行追踪定位,为找回手机提供有价值的可靠的信息。此外,即便是找不回手机也可以让手机失去应有的功能,更能有效的保护用户的数据隐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文件数据化已经成为一种潮流,而这些数据不乏用户的隐私数据,因此数据安全必将会被看得很重,手机作为一种最为便携的数据存储的载体,更容易成为一些敏感数据的载体,手机数据安全亦会成为用户关注的焦点,所以拥有该项技术的智能手机更具吸引力,相信该技术一定会被广泛应用。参考文献 1 Andrew S.Ta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