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地理考纲解析及热点追踪.doc_第1页
2009年高考地理考纲解析及热点追踪.doc_第2页
2009年高考地理考纲解析及热点追踪.doc_第3页
2009年高考地理考纲解析及热点追踪.doc_第4页
2009年高考地理考纲解析及热点追踪.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年高考地理考纲解析及热点追踪摘要:贵定一中:骆用刚一,考纲变化及高考趋势今年的地理高考大纲对考点略有调整.7.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命题趋势:以世界热点地区的冲突或影响较大的经贸摩擦为背景.关键词:高考地理,高考,地理高考,地理类别:其它来源:牛档搜索(Niudown.COM)本文系牛档搜索(Niudown.COM)根据用户的指令自动搜索的结果,文中内涉及到的资料均来自互联网,用于学习交流经验,作品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牛档搜索(Niudown.COM)赞成本文的内容或立场,牛档搜索(Niudown.COM)不对其付相应的法律责任!102009年高考地理考纲解析及热点追踪贵定一中:骆用刚一、考纲变化及高考趋势今年的地理高考大纲对考点略有调整。具体如下:1.在“陆地”的考点中,表述为“陆地的组成要素及其运动”,而去年的表述为“陆地的组成要素和地壳的变动”。“陆地的运动”要比“地壳的变动”内容广,实际上是扩大了考点内容,考生不仅要掌握地壳的变动,还应掌握地壳物质循环、生物和水的循环运动。2.“陆地资源和地质灾害”考点中,要掌握“人类对陆地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去年则简单地表述为“资源问题”。这一调整充分切合了当今世界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这一热点,从中也衍生出可持续发展的话题,考点更为明晰,考生的复习也更具针对性。3.今年的考纲列出了“中国主要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这一考点,去年的表述为“中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调整缩小了考查范围,就是说考生只用关注陆地自然资源,对中国近海的海底矿藏资源和海洋空间资源没有做要求。4.删除了“世界粮食问题。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考点,新教材在数年前就删除了这一内容,近年来的高考也未考到这一考点。第一部分自然地理和地图1。地球和地图分析:此部分考点为每年必考题,特别是各种等值线图的判读更是如此,2008加强了对日界线和区时的考察。能力上更侧重对基础知识及其实际应用能力的考察。命题趋势:以重大时事新闻为背景,考察时间计算、距离计算、大圆航线等应用性知识。2009年考题,仍以选择题为主要命题形式,但更加注重空间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的考察。2大气分析:近五年高考试题侧重对气温日变化、年变化、大气垂直分层、全球变暖等知识的考察。形式多以区域图和示意图的方式出现。命题趋势: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逆温现象、大气污染现象、等温线的描述及成因仍是命题重点。以全球变暖、臭氧空洞等热点为背景,考察成因及影响。3海洋分析:近年考题特别注重对盐度分布、洋流分布及其影响等知识点的考察。主要以:示意图、区域分布图、统计图、等值线图等方式出现。命题趋势:利用海水等温线、等盐度线,直接考察海水性质和运动。以洋流分布图及其他资料为基础结合具体区域考察洋流影响。4陆地分析:近年考题,以地貌景观图为命题背景。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重点考察板块学说、外力作用与地貌等知识。命题趋势:结合板块构造理论考察地壳运动规律;以三大类岩石转化为载体考察岩石分类、成因及其转化、以内外力景观图为背景,考察景观分布、成因等知识。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1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1)农业与工业命题趋势:多以材料、图表的形式呈现,注重因果式组合,多角度、多方位进行考查区位因素。2人口与环境命题趋势:多以坐标图、柱状图、区域土、构成土或表格曲线等方式呈现。侧重考察读图分析能力、图文转换能力、逻辑推理能力。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命题趋势:多以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图表材料作为命题的切入点,重点考察城市选择的区位因素与城市化。4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命题趋势:侧重以区域图为背景材料,考察重要交通线、点等工程建设的区位选择及交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对识记的知识和理解分析能力都有较高要求。新增了商业贸易中所产生的环境问题。5文化景观命题趋势:多以景观图、区域图、及文字材料等为背景,考察文化扩散及其意义。6旅游活动与环境命题趋势:以假日旅游为切入点,结合旅游地自然特征考察旅游景观的欣赏、交通线路的选择等知识;具有明祖特色的旅游自由,成为新的命题热点。7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命题趋势:以世界热点地区的冲突或影响较大的经贸摩擦为背景,考查热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征。8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命题趋势:利用沙尘暴、水土流失、草场退化、土壤盐碱化、江湖污染等热点问题,考察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以及应采取的对策等;结合重大工程考察相关环境保护措施的合理性,分析建设带来的环境影响等。第三部分世界地理1世界地理概况分析:近五年高考题多呈现世界局部区域轮廓图,通过图中信息进行空间定位,考察主要地理事物及特征并分析主要区域的工农业生产条件。命题趋势:以热点地区地理材料或地图为载体,考察学生阅读材料或地图,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以当今世界重大时政热点为背景,考查某地自然或经济特征;或通过阅读各种图表考察两地差异是今后重要命题趋势。以重要岛屿、海湾或河流区域图为背景,考查不同区域同类事物的对比分析能力也是重要趋势。第四部分中国地理一、中国的自然地理分析:这一部分从近五年的高考试题上可以看出,特别侧重对气候成因及分布特点的考查,长江和黄河水系、水文特点,农业与气候、地形关系等知识的考查;能力要求上,侧重考察对图表材料的分析能力考查。命题趋势:提供各种图表,考察重要的地形单元、河流流域等自然地理要素,以及农业、交通、城镇等人文要素是命题趋向之一。以区域图和气候统计图为切入点,考查某区域的气候类型、成因及对工农业的影响是命题趋向之二。二、中国的区域差异分析:这一部分从近五年的高考试题侧重以综合题的方式考查,考查知识点集中在某些重要区域、自然特征,以及工农业发展条件、交通区位因素及环境问题上;并且在能力要求上,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地理事物的分析评价能力。命题趋势:提供各种区域图,叠加地形、河流、交通线、资源等众多信息,考查取与地形地势特征、农业、工业发展方向、制约因素等评价性知识。考察队比区域自然特征。三中国国土的整治与开发分析:国土整治和和区域发展直接关系我国经济的发展,试题能体现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思路,是当前命题的热点区域。近五年的高考试题多一热点事例为命题背景,多种自然因素相结合,考察中国不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地理的关系,及经济发展重工业、农业、交通、城市等的区域因素。命题趋势:提供各种区域图,文字数据等多种自然地理要素信息,综合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其对农业、工业生产的影响。结合中部崛起、环渤海经济区建设、西部大开发等时政热点,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及经济发展以自然地理的关系,是特别要注意的命题点.09年高考地理热点知识一、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重新调整及中南、东部区域铁路网的形成:知识链接:(1)我国的铁路运输与公路运输、水运、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的比较;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及主要铁路枢纽的分布;铁路提速的原因及意义。(2)知道主要的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根据需要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3)运用地图说明我国交通运输网络在地区分布上的特点。(4)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和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二、2008年6月18日,中日双方通过平等协商,就东海问题达成原则共识。知识链接:(1)海洋是地球水圈的主体,是构成人类生存环境的基本要素,并通过影响地球气候,调节大气温度和湿度而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海陆位置、海岸线性质以及相对温和湿润的海洋气候等环境因素,对于民族特征、文化背景等人文素质以及国家对外政策的制定,也都会产生深刻影响。(2)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的主要原因、日本地理位置、地形和河流特征;日本多地质灾害的原因;日本的资源分布特点;石油资源的地质分布规律;领海和专属经济区的划分。三、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知识链接:二十国集团各成员国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本次首脑会议召开地美国的地形、气候、河流、城市和人口分布等相关地理知识;应邀出席二十国集团首脑会议的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作为一个实体的欧盟以及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国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四、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八次会议知识链接: (1)上海合作组织(以下简称“本组织”)成员国的位置;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布与成因;国家统一与民族矛盾;格鲁吉亚问题;里海的油气资源、战略地位;中亚地区湖泊面积不断缩小的原因以及其他环境问题;中亚国家的农业生产。(2)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发展。五、2008年北极争夺战知识链接:北极地区的重要战略位置和交通位置(开辟北极空中航线的意义)、北极地区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等的分布;北冰洋的特点。六、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知识链接:宁夏自治区在人口和民族分布、自然资源分布、城市经济发展特点等方面具有的特点。(1)宁夏的自然和区域特征。宁夏处在中国西部的黄河上游地区,东邻陕西省,西部、北部接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与甘肃省相连。自古以来就是内接中原,西通西域,北连大漠,各民族南来北往频繁的地区。宁夏疆域轮廓南北长、东西短。宁夏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区之一。宁夏跨东部季风区域和西北干旱区域,西南靠近青藏高寒区域,大致处在我国三大自然区域的交汇、过渡地带。宁夏位于中部重点开发区的西缘或西部待开发区的东缘,是以山西为中心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和黄河上游水能矿产开发区的组成部分,北部和中部系“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的重点地段,南部属于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区和“三西”地区的范围。(2)宁夏的资源、工业和农业。宁夏自古就有“塞上江南”的美称,农业优势和资源优势比较突出,是全国四大灌区和12个商品粮基地之一,煤炭资源丰富。电力工业发展潜力很大,石油、天然气储量也比较丰富,具备发展石油、天然气化工的良好条件。七、亚太会议知识链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国家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本次首脑会议召开地秘鲁及美洲的地形、气候、河流、城市和人口分布等相关地理知识;美洲国家的国家的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太平洋沿岸局部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八、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知识链接:(1)历届奥运会举办地的地区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或欧洲、北美洲(2)奥运文化空间扩散的特点及意义:奥运文化空间扩散范围扩大,并与其他文化区发生重叠,促进文化的交流、发展与繁荣。(3)北京2008年奥运会在2008年8月8日举办的原因。九、汶川地震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知识链接:(1).地震成因: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2).地震危害:是一种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称为破坏性地震。(3.地震分布: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中海和东非、大西洋海底(4).主要的防震减灾措施:加强防震减灾教育,提高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加强防震研究工作,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健全防震减灾工作政策法规体系,完善社会应急机制,加强地震灾害管理;采取必要的避防措施和抗灾工程措施;加强灾害保险工作。(5).自然灾害的相关性。(6).地震往往诱发一系列灾害。(7).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直接或间接诱发地震等地质灾害,例如,人类的工程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是滑坡、地震的诱发因素;采伐林木,破坏植被,造成泥石流频繁发生。(8).地震发生地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十、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知识链接:(1)、亚欧会议主要成员国各成员国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日本、印度、英国、法国、德等国的地形、气候、河流、城市和人口分布等相关地理知识。 (2)、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地域上的山水相连;东盟国家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东盟国家的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和地质灾害;修建泛亚铁路的主要障碍。(3)、欧盟国家的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分布和人种的分布等特点;欧洲和中国相比在自然环境方面和人文地理方面的差异性。(4)、资源及能源的分布与开发、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国际组织与国际合作、重大工程建设、工业和农业、交通问题、生态环境问题、自然灾害及处理等。十一、海峡两岸实现直接“三通”知识链接:(1) 台湾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河流等;(2) 台湾的对外出口加工型的经济特征及区位因素分析;十二、神州七号升空,中国人首次实现太空漫步知识链接:(1) 影响火箭发射场和回收地的选择因素(2) 发射时间的区时换算(3) 卫星与地球自转速度的比较等十三、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知识链接:(1) 东部经济特区及沿海开放城市(2) 东部局部地区的自然与人文特征分析十四、国际油价暴涨暴跌,大起大落动人心魄知识链接:(1) 世界主要石油输出的波斯湾的自然地理特征(2) 石油形成的自然条件(3) 我国主要石油产区的地理特征十五、孟买恐怖袭击伤亡惨重,印度和巴基斯坦中断和平进程知识链接:(1)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成因(2) 印度新型工业区班加罗尔的区位选择(3) 克什米尔地区的地理特征十六、美国次贷引发金融危机知识链接:(1) 美国的农业专业化、各农业带的分布、区位因素及与中国的比较(2) 美国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成因(3) 美国的“硅谷”的区位条件十七、索马里海盗频频劫船,多国舰护航亚丁湾知识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