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 考 议 论 文 写 作 的 几 点 建 议一、讲究方法技巧的指导 议论文是一种充满着辩证智慧的精神生命。这一特殊的精神生命,只有在富有辩证智慧的写作巧手中,才能尽现其万千仪态与魅力。从某种角度看,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就是文字符号在思维中的辩证组合。写作中,存在着一对对既矛盾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议论文写作技巧指导案例“正与反”的指导训练:【名家范文】(一)忧国与爱国(梁启超) 有忧国者,有爱国者。爱国者语忧国者曰:汝曷为好言国民之所短?曰:吾惟忧之之故。忧国者语爱国者曰:汝曷为好言国民之所长?曰:吾惟爱之之故。忧国之言,使人作愤激之气,爱国之言,使人厉进取之心,此其所长也;忧国之言,使人堕颓放之志,爱国之言,使人生保守之思,此其所短也。朱子曰:“教学者如扶醉人,扶得东来西又倒。”用之不得其当,虽善言亦足以误天下。为报馆主笔者,于此中消息,不可不留意焉。 今天下之可忧者莫中国若;天下之可爱者,亦莫中国若。吾愈益忧之,则愈益爱之;愈益爱之,则愈益忧之。既欲哭之,又欲歌之。吾哭矣,谁欤踊者?吾歌矣,谁欤和者? 日本青年有问任公者曰:支那人皆视欧人如蛇蝎,虽有识之士,亦不免,虽公亦不免,何也?任公曰:视欧人如蛇蝎者,惟昔为然耳。今则反是,视欧人如神明,崇之拜之,献媚之,乞怜之,若是者,比比皆然,而号称有识之士者益甚。昔惟人人以为蛇蝎,吾故不敢不言其可爱;今惟人人以为神明,吾故不敢不言其可嫉。若语其实,则欧人非神明、非蛇蝎,亦神明、亦蛇蝎,即神明、即蛇蝎。虽然,此不过就客观的言之耳。若自主观的言之,则我中国苟能自立也,神明将奈何?蛇蝎又将奈何?苟不能自立也,非神明将奈何?非蛇蝎又将奈何?(二)最先与最后(鲁迅) 韩非子说赛马的妙法,在于“不为最先,不耻最后”,这即使从我们这样外行的人看起来,也觉得很有理,因为假若一开首便拼命奔驰,则马力易竭,但那第一句是只适用于赛马的,不幸中国人却奉为人的处世金针了。 中国人不但“不为戎首,不为祸始”,甚至于“不为福先”,所以凡事都不容易有改革;前驱和大将,大抵是谁也怕得做。然而人性岂真能如道家所说的那样恬淡,欲得的却多。既然不敢径取,就只好用阴谋和手段。以此,人们也就日见其卑怯了,既是“不为最先”,自然也不敢“不耻最后”,所以虽是一大堆群众,略见危机,便“纷纷作鸟兽散”了,如是偶有几个不肯退转,因而受害的,公论家便异口同声,称之曰“傻子”,对于“锲而不舍”的人们也一样。 我有时也偶尔去看看学校的运动会。这种竞争,本来不象两敌国的开战,挟有仇隙的,然而也会因了竞争而骂,或者竟打起来。但这些事又作别论。竞走的时候,大抵是最快的三四个人一到决胜点,其余的便松懈了,有几个还至于失了跑完预定圈数的勇气,中途挤入看客的群集中;或者佯为跌倒,使红十字队用担架将他抬走。假若偶有虽然落后,却尽跑,尽跑的人,大家就嗤笑他。大概是因为他太不聪明,“不耻最后”的缘故罢。 所以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战具比我们精利的欧美人,战具未必比我们精利的匈奴蒙古满州人,都如入无人之境。“土崩瓦解”这四个字,真是形容得有自知之明。 多有“不耻最后”的人的民族,无论什么事,怕总不会一下子就“土崩瓦解”的,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点评】所谓“正”,是指正面的、正向的;所谓“反”,则是指反面的、反向的。无论是在社会生活,还是在自然界,这种相反相对的现象比比皆是。这种种现象,为“正与反”的写作技巧提供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正与反”的技巧,是基于作者对事物截然相反的辩证识别。用这种思路构成文脉,就会一正一反,或一反一正,正反对照,相互映衬,形成强烈的反差,使文章具有极强的表现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在我们的写作中,“正与反”可以说是很常见也很好理解的一种写作技巧。不过,尽管大家对它并不陌生,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还是有很多人不能熟练通脱地运用。以议论文为例,有些同学在运用“正反”对比的时候,常常出现如下一些问题:一,所联系的两种事物不能真正构成相反相对的关系,从而也就形不成强烈的反差,起不到应有的表达效果。二,在具体的对比中,往往仅仅看到了对立的一面,没有看到统一的一面,达不到辩证思维的高度和深度。三,仅仅罗列出两种相反或相对的事物,缺少将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的论证,从而使文章显得松散无力。在议论文写作中尤其适合运用这种技巧。如果文章的思路是“正向”推进的,则可使伴随着反向的呼应和印证,使自己的立论更全面。如果文章的思路是“反向”推进的,就可以凭借“正向”的支撑。过秦论、伶官传序、六国论,古今中外,运用这种辩证技巧的议论文名篇举不胜举。梁启超先生的忧国与爱国,将“视欧人如蛇蝎”与“视欧人如神明”两种极端的心态摆在一起,已经醒目地指出了当时人们认识上的偏见;经过一番深刻的剖析后,文末掷地有声地说:“中国苟能自立也,神明将奈何?蛇蝎又将奈何?苟不能自立也,非神明将奈何?非蛇蝎又将奈何?”摆出了“能自立”与“不能自立”两种截然不同的假设,更发人深省,催人奋进!如此短文却有强烈的醒世力度,就是得力于鲜明的对比。鲁迅先生的最先与最后,从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赛马经验“不为最先,不耻最后”谈起,进而引申出“中国人”的一种由来已久的“为人的处世金针”不为最先也不敢做最后;接着联系现实,紧扣着“最先”与“最后”这一对矛盾,展开正反对比,最后得出一个不由你不信服的哲理:“多有不耻最后的人的民族,无论什么事,怕总不会一下子就土崩瓦解的,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这振聋发聩的论断,也主要得力于鲜明的对比。【例文一篇】做敢负责任的人温家宝同志在当选国务院总理时,面对众多中外记者,曾掷地有声地说:我是一个敢负责任的人!正是在这响亮的责任表白中,以他为首的中国新一届政府,全力塑造着为人民负责任政府的良好形象。这朴素而有力的话语,引起了我们对“责任”这一寻常话题的再思考。放眼古今中外,凡是事业有所成就的仁人志士,无一不是敢负责任的人。旷世奇才司马迁,面对孔子的春秋及先秦历史散文以后几百年的史学文化空白,“小子何敢让焉”,当仁不让,勇承写史大业!正是胸怀奇强的责任心,他才忍辱负重,发愤著述,终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终成信史,彪炳千古。“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鲁迅,虽然著作等身,名满天下,却对自己的每一篇文章一丝不苟,对每一位读者认真负责。在他生命的最后两天,“已经没有力气了”,却仍然在吃力地修改那篇最终未能成文的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修改的痕迹竟达五十三处之多!正是具有这种超乎寻常的责任心,先生才在一件小事里高度赞扬了那位敢负责任、令人仰视的“车夫”;正是具有这种超常的责任心,先生之风,才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周恩来同志怀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责任,中学时就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他一生为国为民忠诚负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终于成为亿万人民衷心爱戴的好总理因此,在文明社会里,责任感既是一个人道德文明的底线,又是一个人告别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更是一个文明人必须具备的优秀品质。然而,生活中,我们也会时常发现一些不负责任的人。“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不会有责任心,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人不会有责任心,朝秦暮楚、缺少爱心的人不会有责任心,蝇营狗苟、胆小如鼠的人不会有责任心,贪婪成癖、唯利是图的人不会有责任心然而,生活又是公平的。“捣鬼有术,也有效,但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鲁迅),形形色色的不负责任的人,虽然或许会靠着捣鬼投机之术暂时得到一点蝇头小利,但最终将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证明一条铁的人生规律:碌碌无为,一事无成。如果执法者人人负责,就不会出现冤假错案。如果领导者人人负责,就不会出现渎职腐败现象。如果承建工程者人人负责,就不会出现“豆腐渣工程”所以,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大家庭,它需要每一位成员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贤者施其惠,智者尽其能,勇者竭其力。这样,社会各成员才能精诚团结,齐心协力;这样,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才能蒸蒸日上,我们中华民族世纪复兴的千秋伟业才能真正实现。为己,为人,更为全社会,让我们人人争做敢负责任的人。【点评】本文论题集中,论点鲜明,文笔练达,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首先从温总理铿锵有力的话语说起,自然地引出论题;然后放眼古今中外,举出司马迁、鲁迅、周总理这三个典型事例,从正面对论点作出了有力论证;然后笔墨一转,联系当今一些不负责任的人或事,既从反面进一步论证了论点,又颇具针砭时弊的力度,从而引发读者广泛的思考。篇末的一声“人人争做负责任的人”的呼喊,也有深长的意味。另外,文中引用名句名言,顺手拈来,不露痕迹,既加强了论证力度,又增添了文化厚度。不过,高要求来看,本文在过渡衔接方面,尚有不够缜密之处。【写作实践】1、自选一个相反或相对的话题(如“知易行难与知难行易”、“不以一眚掩大德与不以大德掩一眚”、“大丈夫当扫天下何扫一屋与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等等),写一篇议论文。2、阅读下面两段材料,请以“环境与生存发展”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有一种鱼在自然界中越来越少,某生物学家为了不让这种鱼灭绝,人工喂养了一批这种鱼,长大以后,分别放养在1号和2号两个鱼塘中,尽管食料很充足,这些鱼却缺乏活力,常有鱼苗死亡。后来,这位生物学家找了这种鱼的天敌一条吃鱼的鱼放入了2号鱼塘,结果2号鱼塘的鱼非常活跃,生长速度明显加快,而l号鱼塘的鱼越来越少。美国阿拉斯加一个自然保护区有一种稀珍的鹿种,主人们为了使鹿群不受伤害,将狼、豹野兽捕杀光。从此,鹿置身于没有任何危险的“安乐窝”中,活动量逐渐减少,体质也越来越差,在闹瘟疫时大量死亡。后来,主人们不得不从外地再引进狼,珍稀的鹿群为了生存,整天来回奔跑,体质和生命力逐渐增强。二、强化思路的指导与训练。下面以议论文为例子,谈一谈写作思路的指导。就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让他掌握一定的作文路数,掌握一定的结构范式,以做到写什么像什么,有百利而无一害。(一)常见的议论文思路归类:1.联想型议论文一般来说,高考作文都提供一定的材料(一般是文字材料),这各种各样的材料也就成为一种特殊的联想“触发点”,使考生睹材料而自然地去思人、思事、思历史、思现实、思未来.,总之材料可以引导考生浮想连翩。但是请注意,在议论文中,这种联想绝不等同于抒情散文式的浮想连翩,它的目的不是形象抒情,而是思辨明理,是在丰富的联想中,在众多的比较中阐明出一个比较深刻透彻的道理。 大致说来,其联想的方式有三种:相似联想、类比联想和逆向联想。 相似联想,就像比喻修辞格中的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一样,“材料”与“现实”是一种相似关系,抓住现象的“相似点”,进而联想成文。这种文章主要使用比喻论证法。比如,“树木森林气候”,“鸟的评说”等等,这是由自然现象或寓言故事而联想到人类社会、现实人生。考生必然也必须从“相似”的角度去联想,由“树木”可以想到“个人”,由“森林”可以想到“集体”,由“气候”可以想到社会”,于是也就自然地谈起“个人、集体、社会风气”、“自我、家庭、社会”、“私人、家庭、国家”之类话题。“鸟的评说”中自然又可以联想到各种各样的人生百态。“春来草自青”“瓶子是否装满”等等,都可以联想到社会人生。 同类联想,由材料的内容联想到了与之相同或相近的现实内容,通过同类比较得出某种见解,论证某种观点。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逆向联想,即向材料的内容相反或相对的方向去联想。这材料所运载包含的观点一般是错误的或有漏洞不全面的,这就需要写作者逆向联想,去寻找与之相反或相对的现实内容,以否定(或至少也是补充)材料中的观点。另外,如果材料的观点是正确的,在同类联想之后仍嫌论证不充分的,也可以采用逆向联想,以从反面寻找有关现实来论证材料观点的正确性,但这种情况只能在文章的局部中出现,不能贯穿在全文中,因此不能包括在逆向联想式材料议论文范围之内。 感触类议论文典型案例读后感关于读后感的写作读后感是抒情性较强的议论文,要结合自身体会和现实事例来阐明针对某一文本“读”后悟出的道理。读后感的写作主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细细品读原文,把握文章精神。“感”是从读中产生的,不能深刻而全面地领会原文的精神,就无从真正激发出有实在内容的感想。其二、在整体把握原文精神的基础上,找出适合自己的“感触点”,也就是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某一点”去深入挖掘,并用这一“点”去统摄全篇,使感触的内容集中紧凑;千万不要“广种博采”,面面俱到;更不要写成原文内容不分轻重缓急的转述或不疼不痒的评述。对这个“点”的理解也不要过分拘泥,这一“点”可以是原作的主要内容,也可以是原作的次要内容,甚至某一个情节、一个细节、一个人物(也许还只是文中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一句闪光的话等等,都可以;总之,要真正凸显出某一个亮“点”,然后集中挖掘出自己独特的真情实感。 其三、扣紧自己的“感触点”,展开联想,联系生活实际;万不可出现一些游离于“感触点”之外的枝蔓。写读后感的重点就是这联系实际发表感想的部分。对生活实际的理解也不必太拘泥,这里的生活实际,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社会的;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历史的;可以使国内的,也可以是国外的;总之,古今中外,天南地北,都可以;但一定要扣住中心,还要去除冬烘气,具有时代感。 其四、在表达方式上,以议论为主,兼顾与叙述、抒情的有机结合。 其五、注意与一般评论性议论文的区别。读后感是有“感”(感触、感慨、感叹)而发,应有较强的感情色彩,即使在逻辑论证过程中也蕴含着慨叹之情;同时,既然是慨叹,也就自然突出“自我性”,始终要以“我”的口吻,字里行间表现出这是“我”的感受来当然,好的读后感也会让别人有同感有共鸣;而不能像评论性议论文那样排除自我感情色彩去做冷静客观的评判。在两种类型议论文的比照中,各自的特点也会更加凸显。总之,读了一篇文章或一段材料之后,深深地被材料的某一点打动,产生一定的感触或联想,首先简述文章或材料的内容,找到“感触点”;然后扣住“感触点”去分析材料,去引申或联想现实;最后再回扣材料,总结全文。 2. 引申型议论文 引,是缘引,引子或杂文中常说的“由头”;申,是延伸发挥。材料只起到缘起引领的作用,引述材料后,向着观察生活层层深入地引申,最后得出一个深刻的道理。这类材料作文题一般定为“从X X谈起”、“由X X X想到的”、“从XXX说开去” 引申的思路大致有两种:一种同类引申,即顺应着材料的内容向外发挥,在材料的基础上向着更广更深处发挥,以正面立论为主。另一种是逆向引申,在材料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相反的甚至针锋相对的观点,以反驳为主要方式,逆向展开自己的论证。这与前面所说的同类联想型和逆向联想型有相同之处,也可以说,引申型材料议论文就是一种特殊的联想型材料议论文。3.评论型议论文(文学评论、思想评论、时评、史论等等)。4.阐释型议论文。5.关系型议论文,等等,限于时间,此点到为止。附录:考场优秀例文一篇08北京卷高考作文题:课堂上,老师说:“今天我们来做个小实验。”随后,他拿出一个装满石块的玻璃广口瓶,放在讲台上,问道:“瓶子满了吗?”所有学生答:“满了!”“真的?”老师从桌下拿出一小桶沙子,慢慢倒进去,填满石块的间隙,“满了吗?”学生们若有所思。老师又拿过一壶水倒了进去,直到水面与瓶口持平。“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老师问道。课堂活跃起来。一个学生说:“很多事情看起来达到了极限,实际上还存在很大空间。”一个学生说:“顺序很重要。先放这桶沙子,有些石块肯定就放不进去了。”一个学生说:“对,得先放石块。有些分量重的东西就得优先安排。”一个学生说:“也不一定,先放沙子和水就一定不行嘛?”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问题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发展潜力,创造奇迹(57分)看似被石块填满的玻璃瓶,又倒入一桶沙子,注入水后才真正被填满,玻璃瓶就像我们人本身一样,我们常认为我们的身体和思想达到了极限,实际上还有许多可以拓展的空间。这些待拓展、发掘的空间,我们叫它潜力。一些普通人,经历了一些刺激或启发,会迸发出惊人的力量。英国有位五十多岁的老太太,一天他二十多岁的儿子在院子里修汽车,突然一声巨响,支撑着汽车的千斤顶断了,心爱的儿子被压在汽车下面惨叫。或许伟大的母爱激发了这位年过五旬的母亲。她竟然冲上去抬着一吨重的车子起来几厘米数分钟,免得儿子被压死,并且喊邻居帮忙,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同时我们也会思考,一个瘦弱的老太太能有这么大的力量?太不可思议了。是啊!有些时候人就是如此地不可思议。其实我们身体里蕴藏着无穷的力量,只是我们还不会使用。据科学研究表明,一般人的大脑只使用了百分之十左右的部分,剩下的百分之九十至死都是在空转。几乎没有进行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题02 故事类材料作文审题技巧(教案)-2024-2025学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高考作文宝鉴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21.2 解一元二次方程21.2.1 配方法第2课时教学设计
-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1单元 感受时代脉动 第1课 认识社会巨变 第1站 我们生活的变迁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 纺织销售礼仪培训课件
-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1章 有理数1.2 数轴、相反数与绝对值1.2.1 数轴教学设计 (新版)湘教版
- 2024中煤蒙陕能源销售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葆婴大学培训大纲
-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7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2024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社招+校招开启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2 早睡早起教学设计
- 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制度
- 《H水电站水能规划与防洪设计》18000字(论文)
- 建筑施工现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要求措施
- 阿拉善盟社区工作者招聘真题2024
- 村卫生室管理培训
- 安全培训创伤急救
- 企业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梅河口康美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题库必考题
- 浙江省丽水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控英语试题【含答案】
- 辽宁省七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2025新疆交投集团所属子公司招56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