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能源产业为例初探新兴产业安全保障机制.docx_第1页
以新能源产业为例初探新兴产业安全保障机制.docx_第2页
以新能源产业为例初探新兴产业安全保障机制.docx_第3页
以新能源产业为例初探新兴产业安全保障机制.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新能源产业为例初探新兴产业安全保障机制 摘要: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十二五”期间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确保国内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战略重点。但因尚在成长培育期,受到发达国家的强大冲击。本文试图以新能源产业为例,就建立新兴产业安全保障机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能源产业;新兴产业;安全保障机制 2010年9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从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出发,现阶段选择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加快推进。这将成为“十二五”期间我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确保国内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战略重点。但目前我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尚处于成长期,受到发达国家相应产品强大竞争力的严重冲击,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贸易保护主义日渐抬头,经济和贸易摩擦初露端倪,传统的提高关税、配额等保护方式和贸易救济手段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现在的需要,产业安全问题将成为制约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重要瓶颈之一。因此,在当前面临激烈国际竞争的形势下,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一个适应国际通行规则的产业安全保障机制,以保障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和发展,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战略任务,成为当前亟待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新能源产业安全状况评估 目前我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尚处于成长期,受到发达国家相应产品强大竞争力的严重冲击,在新能源等领域的经济和贸易摩擦初露端倪,产业安全问题将成为制约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重要瓶颈之一。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发展低碳经济必然要对现有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升级。一方面通过对钢铁、化工等传统高能耗产业进行技术改造、节能减排,实现产业升级;另一方面,通过对新能源、环保产业的大力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2009年我国新能源投资达346亿美元,成为清洁能源投资领域第一,是位居第二位美国的近1倍。政府刺激计划中的投入也高达469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2009年中国环保产品出口为244亿美元,占全球比重13.4,略低于美国,为世界第二。虽然在投资和政府投入上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国家,可与美国比肩,但是我国目前仍然处于低碳产业链中低端,在全球分工格局中扮演着以国内的高能耗、高污染、低要素回报为特征的产品生产,为发达国家提供清洁能源的角色。目前我国低碳产业的产业安全面临四大主要问题: 1.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链低端集中。我国新能源技术在基础研发领域投入明显不足,关键技术瓶颈始终未能有大的突破,新能源产业链主要集中在资本密集和劳动密集的利润微薄的制造环节。风电产业风机MW级以上的生产主要依赖生产许可证等技术转让或依赖进口,80的设备需要进口。光伏产业关键生产设备全靠进口。新能源汽车研发也存在研发不足、动力电池等核心技术缺乏等问题。 2.国内消费市场狭小,依赖出口,易遭受贸易摩擦。由于体制和政策的问题,国内新能源消费市场过于狭小。截至2009年底,风电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2左右,而发电量占比不足1。过小的国内市场,使得国内企业转而大量出口,目前光伏产业90以上的产品出口国外。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欧美国家能源补贴政策变化的影响,国内很多光伏企业频现危机,2009年我国有200多加光伏产业组建企业停产或减产,维持正常生产的企业仅70家左右,出口价格也呈现下降趋势。 3.低端产能过剩和高端供应短缺。由于新能源产业出现的暴利行情,催生了业界疯狂投资。导致在中央和地方政府补贴狂潮下,吸引了不少短期投资者。国内原料多晶硅产业规模从2006年的387吨上升到2009年的20000吨左右。而风电设备制造行业,国内已经有80多家企业参与风电投资,国产风电设备存在质量隐患,也使得该行业进入国家限制行业之列。与此同时,受制于核心技术缺失,我国还在大量进口新能源产业的关键设备和原材料。 4.外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链控制。外资通过对产业结构尤其是新兴产业的布局,实现对我国产业的控制。应该特别关注跨国公司在中国新能源领域的布局。开发新能源,发展可再生能源是我国实现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同样中国走低碳经济之路所形成的巨大市场和商机也吸引着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利用其在新能源、减排领域上技术的优势和资金实力,纷纷在中国开始布局,既有新能源生产领域,也有新能源设备制造领域,以形成对整个产业链的控制。世界第一大能源巨头英国石油公司(BP)利用其在煤炭清洁利用技术、风力发电等优势,在未来的5年内,将投资不少于5亿美元,用于煤炭清洁利用技术战略整合及商业化、风力发电及醋酸生产等3个方面。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方面领先的通用电气公司(GE)已在中国开发了39个风力发电场。外国风电设备制造商看到中国巨大市场的潜力,受制于风电设备国产化率的规定,纷纷在国内独资或合资建厂。国外制造商携技术、管理和雄厚资金实力,将在国内风电设备市场占据重要位置,成为本土风电制造企业最具威胁的对手。世界第二大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商西班牙牙歌美飒风电设备公司将在山东潍坊建设风电项目。ABB是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的技术领导者,将继续在中国核电领域布局,并利用其在风电上网长距离传输上的优势,投入更多的资源。作为全球最大的集成电力供应商,阿尔斯通发电设备占全球装机容量的25,阿尔斯通凯觎中国清洁能源市场已经多年,2007年8月通过证券市场收购武汉锅炉公司51的股权,实现对武锅的控股。跨国公司的进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我国企业在这一领域的技术进步,但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跨国公司凭借其在技术、资金上优势,会对国内企业产生严重的挤压,会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产生严重的影响。 二、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安全保障机制的对策建议 对于中国来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是我们立足当前、应对危机的重大举措,更是面向未来、着眼长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抉择。因此,尽快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安全保障机制,为其健康长远发展保驾护航、着力提升其产业国际竞争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鉴此,建议如下: 1.建立健全我国产业安全保障的法律体系,为我国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目前我国产业安全法律体系不完备、内容不完善,立法层次也不一,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现有的中国产业安全法律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已不能适应经济生活的客观要求,对国内产业也不能做到有效快速的保护。建议在“十二五”期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尽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较为系统全面的产业安全法律制度,抓紧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产业安全法,将分散在对外贸易法等各类法规中的涉及到产业安全的法律制度集中起来,形成一部统一的、系统的、全面的、可操作 性强的综合法案。重点关注主要异常货物、技术和服务贸易进出口,外资并购,知识产权,国际经济协调,全球公共政策以及全球战略性资源中危及到产业安全的行为,旨在强调其对提升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作用以及对产业安全的适度保护,为我国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2.依托科技创新,分类指导,渐进发展,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加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是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维护产业安全的根本所在。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要按各产业实情分类推进:第一类是技术较成熟、产业基础较好,能近期发挥作用的产业,如节能环保、新材料;第二类是技术进步很快,有可能在近期有较大发展的产业,如高端装备制造业、电动汽车、新能源;第三类是近期有发展,但中长期战略意义更为显著的产业,如物联网及下一代互联网、生物技术。 要形成有利于战略性产业和产品发展的竞争性政策。为了提升战略性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必要根据不同类型战略性产业的竞争程度,实施有区别的竞争政策。对于那些已经有较强竞争力的战略性产业,实施开放的竞争性政策;对于有一定竞争力的战略性产业,在对外资有所限制的同时,促进国内产业间的有效竞争;对于尚无国际竞争力战略性产业,应当予以一定的保护,实施渐进、有序的开放政策。同时,为了促进战略性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可实施特定的反垄断豁免。 要支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品出口,严格执行劳动、安全、环境标准,规范出口成本构成,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要加强自主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加速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优势核心竞争力,由“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型;由粗放型经济向节能、低碳和绿色环保方向调整,从技术上突破贸易壁垒。 要将现有的“两反一保”救济手段和政策手段形成合力,形成产业政策、贸易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外交政策以及法律手段的协调机制,以有效应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贸易摩擦。 3.灵活运用国际通行规则,完善产业损害预警系统,进一步丰富贸易救济手段,维护国内产业安全。 面对国际经贸摩擦增多的新特点,以及后危机时代我国维护产业安全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需要构筑合规性的贸易救济体系以更有效地维护我国产业安全。 (1)要灵活运用国际通行规则。要充分利用国际通行规则,依法合理地运用贸易救济手段,维护贸易秩序和环境,维护国内企业合法权益和重点产业的安全。适时援引WTO规则有关幼稚产业保护条款保护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还要充分利用世贸组织解决贸易争端的有效机制,妥善应对贸易摩擦,将违背和滥用WTO规则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诉诸争端解决机制。 (2)要强化产业损害预警机制的预案、预控作用。预警机制所体现出来的前瞻性、预防性特征,为维护产业安全起到了“雷达”的作用,是维护国家产业经济安全工作的关键环节之一。我国产业损害预警机制从2001年开始建设,初步建立了国家、地方、行业、企业“四位一体”的产业损害预警体系,在汽车、化肥、钢铁、纺织和电子信息产品等10类重点行业和400多种重点敏感商品进行损害预警监测,为做好维护产业安全工作提供了重要基础和有力支撑。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应未雨绸缪,尽早建立并完善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加强对重点敏感产品的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和产业国际竞争力报告,防患于未然。 (3)建立重点国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