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三.doc_第1页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三.doc_第2页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三.doc_第3页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三.doc_第4页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三.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有:道家:老子、庄子;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墨家:墨子;法家:商鞅、韩非子。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认为“仁”就是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政治上主张以德治民,“克己复礼”,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教育上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孟子和荀子是战国时儒家的代表人。孟子政治上主张“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伦理观上主张“性善论”。荀子政治上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论断。伦理观上主张“性恶论”。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他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他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还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福祸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他汇集了早期法家的学说,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墨家创始人墨子,战国初期鲁国人。他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反对浪费;他的治国主张是“尚贤”,反对任人唯亲。墨家思想代表平民百姓的愿望,影响很大。2. 西汉时,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宣扬“君权神授”加强君权;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思想;提出“三纲五常”的为人处事道德标准;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得到汉武帝的赏识。汉武帝规定儒家经典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他还兴办太学。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影响: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成为两千多年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3. 宋代程朱理学的代表人有程颢、程颐、朱熹。“二程”主张先有理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伦理道德是天理;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三纲五常是天理,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提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明道德之善的认识论。他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他的思想还传至日本、朝鲜,形成“朱子学派”。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4. 南宋理学家陆九渊提出“心即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提出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明代的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在认识论上,他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5. 明朝后期的李贽向儒家正统思想发出挑战,他自称异端,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主张个性解放,认为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李贽的思想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6.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进行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黄宗羲对君主专制进行猛烈抨击,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他的思想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作用。顾炎武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他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他的著作有天下群国利病书。王夫之是唯物主义思想家,他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他还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1. 古代希腊的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其代表人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否定神的意志,树立人的权威,他的思想体现了希腊人文主义的本质。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忽视道德,导致雅典社会的世风日下、道德沦丧。2. 古希腊的苏格拉底针砭时弊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提出“美德即知识”。他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教育可使人认识自己的美德。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3. 十四五世纪,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4. 16世纪,在文艺复兴的影响下,欧洲出现了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的历史影响:形成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开始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使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5. 1718世纪,欧洲兴起了启蒙运动。18世纪中叶,法国涌现出伏尔泰、孟德思鸠、卢梭等启蒙思想家,推动启蒙运动进入高潮。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人物观点代表作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提倡“天赋人权”,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张君主立宪;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孟德斯鸠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法律是理性的体现。否定了封建专制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主张君主立宪;论法的精神卢梭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统治者若违反民意,人民有权推播他。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私有;社会契约论。主张民主共和。社会契约论6. 德意志的康德对启蒙运动作经典总结,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提出要自由也要自律,著作有纯粹理性批判。7. 启蒙思想家不满足于对人性的尊重,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解放,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他们否定一切外在权威,认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只有人自己的“理性”。所谓“理性”是指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启蒙运动的影响:启蒙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了封建专制统治;在启蒙运动影响下,法国爆发了大革命;启蒙运动还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四大发明造纸西汉前期中国已有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105年)印刷术隋唐之际出现雕版印刷;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唐末火药用于军事;宋代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指南针战国时的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指南针用于航海四大发明对近代西方的影响:造纸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火药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2. 古代中国的文学时期体裁代表人及作品春秋诗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由孔子整理,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奠定了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战国楚辞屈原的离骚,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汉代赋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二京赋唐代诗初唐: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陈子昂盛唐:边塞诗人:高适“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岑参“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山水诗人:孟浩然“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王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李白:浪漫主义诗人,赢得“诗仙”美誉杜甫:以现实主义的“诗史”,被誉为“诗圣”中唐: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宋代词婉约派:柳永雨霖铃;李清照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元代元曲关汉卿、马致远明清小说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3.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此后,汉字按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发展,总趋势是由繁到简。4. 两宋时期,宫廷画进入最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风俗画是当时画坛最大亮点。代表作有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都是写意画的精品。5.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清朝道光年间,“徽汉合流”,京剧形成。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同光十三绝”等艺人。 第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1. 17世纪初伽利略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等物理学定律,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牛顿是经典力学的创立者,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他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把地球上物体的运动和天体的运动概括到同一理论之中。牛顿力学体系的特点: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作用。2. 20世纪初,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相对论提出的意义):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它也发展了牛顿力学,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3.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宣告了量子论的诞生。(量子论和相对论创立的意义):量子论和相对论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推动了物理学的进步,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4. 1859年,英国人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一书,创立生物进化论。达尔文认为不同的生物有共同的原始起源,生物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后人把他的思想归纳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5.18世纪,英国人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6.1831年,英国人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发明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也叫电气革命,电灯、电话、电车等电气产品纷纷涌现,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7. 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信息技术的基础。1969年,互联网在美国诞生。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得到进一步发展,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在家中工作,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着改变(如可以进行网络聊天、网上购物等)。但沉迷网络也给青少年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1.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著作是魏源的海国图志,该书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对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和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2. 维新派的代表人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康有为把西方的政治学说结合中国的儒家思想来宣传维新变法,代表作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他的思想被称为“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严复指出封建君主是“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1898年,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变法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这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运动。3.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新文化运动兴起。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有: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口号:打倒孔家店);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鲁迅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有机结合,成为新文学的典范,代表作有狂人日记、孔乙己)。(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 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4. 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后期,李大钊在中国首先举起社会主义大旗(文章有: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五四运动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文章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条件。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 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的内容: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统治(民族革命);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政治革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社会革命)。(意义):三民主义表达了资产阶级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2. 辛亥革命等一系列革命的失败,使孙中山认识到救国必须寻求新途径、新力量。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孙中山看到了希望。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孙中山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内容):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指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指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者均享有民权;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新三民主义仍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但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有共同的革命目标,即反帝反封建。(意义):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3.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成果,是取得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毛泽东思想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作用)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提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他还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革命即将胜利前夕,1949年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及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同年,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报告中,提出一系列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4. 邓小平理论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7年,在中共十三大上,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规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1992年,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同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共的指导思想;邓小平还提出“一国两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等思想。5. 21世纪初,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创立了“三个代表”思想,内容:中共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1.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作出了发展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即“两弹一星”)的决策。“两弹一星”的一些成果: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与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成功;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2.2003年,“神州”5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3. 袁隆平是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著名科学家,他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杂交水稻优势的第一人。1973年,他培育出杂交水稻南优二号。4.1965年,中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5.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为促进社会主义科学文艺事业发展,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贯彻“双百”方针后出现的一些优秀文艺作品: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的小说青春之歌。6. 建国后到“文革”前夕(19491966年,共17年),我国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及成人教育初具规模,全日制、半工半读、业余教育共同发展。 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三个面向)。国家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普及义务教育,制定义务教育法。 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1.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浪漫主义文学:背景:18世纪末到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剧烈的革命、频繁的战争、腐败的政治,使人们对“理性王国”感到失望,浪漫主义文学产生。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法国:雨果巴黎圣母院;英国:雪莱解放了的普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