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传递(普通班).doc_第1页
信息传递(普通班).doc_第2页
信息传递(普通班).doc_第3页
信息传递(普通班).doc_第4页
信息传递(普通班).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年级普通班生物作业 内容: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稳定性 编辑:赵 鹏复查:李 飞审核: 高二生物作业 信息传递+稳定性一、选择题1(2010中山模拟)下列现象中,信息传递不属于物理信息的是() A谈虎色变 B杯弓蛇影C红杏出墙 D抓耳挠腮2(原创题 赵鹏)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属于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是()A莴苣在适宜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B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C. 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D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3下列实例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的是()A植食性动物数量增加,导致植物数量减少,从而引起植食性动物数量增长受到抑制B豆科植物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并从根瘤中获得含氮养料C山区植被遭到破坏后造成水土流失D废弃耕地上杂草丛生4(2010潍坊模拟)生活于树木茂密的森林中的鸟类,最可能通过哪种方式传递信息()A飞翔行为 B声音鸣叫C性外激素 D鲜艳的羽毛5下图是一个能够自我维持稳态的生态系统必须满足的条件,则字母X最可能代表()A生物因素 B共生关系C能量流动 D物质循环6(2010南京模拟)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无法适应环境B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C延长短日照植物黄麻的光照时间可提高麻皮产量,这属于行为信息的合理利用D在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都是密不可分的7在下列生态系统中,能提高区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是()A减少该生态系统内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B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C使该生态系统内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D减少该生态系统内生物的种类8(原创题 赵鹏)某生物实习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洗净的砂、黑藻、草食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的生态瓶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乙中的生物存活时间最长丙的稳定性最差,植物在暗处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往生态瓶放入少量蔗糖,为植物提供营养瓶中水量不能超过容积的一半A B C D9(数据分析题)在四个生态系统中,它们的非生物成分和日照状况无太大区别。其中的生物成分如下表:生态系统编号第一营养级的种群数第二营养的种群数级第三营养级的种群数20301520102110510301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最不易遭破坏和最易遭破坏的分别是()A B C D10(原创题 赵鹏)下列事例中,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的是()A由于滥砍乱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B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C乡村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塘边洗东西,可每天早晨池水依然清澈如故D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闯入某种大型肉食动物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相互作用直到恢复原来的状态11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甲、乙、丙、丁四种生物,由于食物关系相互形成以下几种类型的结构,其中最稳定的是 ()A. 乙乙丙丁 B 丁 C. D甲 丙 乙12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图解。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a为抵抗力稳定性,b为恢复力稳定性Ba为恢复力稳定性,b为抵抗力稳定性C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呈相反关系D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呈相反关系13(原创题 赵鹏)据调查,目前我国四分之一以上的国土荒漠化,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00亿元。为治理国土荒漠化,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措施,其生态学原理是()A增加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B增加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C增加食物链中的营养级D增加生物种类,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14.(2010盐城二模)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两个种群间能量流动方向是乙甲B.M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两个种群数量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D.两个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15.为了调查废水污染对农田土壤动物类群的影响,在受污染河流一侧不同距离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离污染河流的距离(km)0.10.51.02.04. 0动物类群数(类/m3)2023375058动物个体总数(个/m3)36566575019832490根据上述材料,下列各种描述错误的是()A.土壤污染物浓度与动物类群数的丰富度成正相关B.受污染的农田土壤仍有一些土壤动物,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抵抗力稳定性C.水污染会显著降低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总数D.距离污染源越远,污染物的浓度越低,土壤动物的多样性越大16.下列有关干旱区域的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食物链少,抵抗力稳定性强B.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弱,恢复力稳定性强C.经干旱环境长期诱导,生物体往往发生耐旱突变D.种群密度是限制干旱区域生物种群数量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17.(2010淄博模拟)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B.在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与细胞、个体与个体、种群与种群之间传递C.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利用人工合成性引诱剂诱捕害虫也属于信息传递18.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a、c、d、b四个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依次递增,则M可以表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B.若M表示木本植物的丰富度,我国从南向北木本植物的丰富度变化的趋势是bdcaC.若acdb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则M表示生物个体的数量D.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可能是b19.下列有关生态学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解者在分解动植物遗体时,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产者再利用B.不同的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可能是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C.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弱D.根据生态学原理制作小生态瓶时,要注意保证光照,及时换气20. (原创题 赵鹏)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中,正确的叙述是 ()A.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只能来自无机环境B.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够传递信息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化学防治21.(双选题)(2009年汕头二模)下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夹的面积可以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T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正常作用范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B在遭到干扰时,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有关,与数量无关C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y值和x值之间呈正相关DTS值越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大22. (双选题)(2009年天津卷)下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B.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乙复杂C.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D.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姓名_学号_成绩_二、非选择题1、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模型。a、b、c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d、e、f表示用于各营养级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g、h、i分别表示各营养级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j、k、l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1)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狼同化的能量c 。(2)若一段时间内草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1106 kJ,那么图中最高营养级生物所获得的能量为_kJ(能量传递效率用图中字母表示)。(3)若图中的箭头表示碳循环的一部分,则碳的循环方式与其他不同的是处的箭头,与之有关的生理过程包括_。(4)生态系统中还存在其他第二营养级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的生物,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_价值,图中的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食”与“被食”的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5)若将上述草原生态系统开发成为农田生态系统,则其群落的演替方式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人类在此过程中对群落演替产生的影响是。2、烟草和莴苣的种子,在萌发时必须要有光信息,这些种子常称“需光种子”;另一类植物,如瓜类、番茄等的种子萌发,见光则受到抑制,这类种子称为“嫌光种子”。下图所示的实验是用一种半休眠状态的莴苣种子进行的,这种种子在黑暗中的发芽率为50。请分析回答:(1)图中表明,在600690 nm红光照射下,种子发芽率 ,这表明红光这种光波信号对种子萌发有 ,但是,种子一旦接受720780 nm远红光照射,萌发便受到 。(2)光作为信息对同一植物种子的萌发作用有 性。(3)阳光是生态系统重要的生态因素之一。它发出的 信息对各类生物都产生深远的影响。3、(2009年海南卷)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乙两种昆虫和蜘蛛。甲、乙两种昆虫均以该植物为食,蜘蛛以乙昆虫为食。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甲昆虫采食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请回答:(1)上述现象中,X分别在 之间进行传递。(2)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分别是 和 。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 。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所利用的信息种类是 。(3)若在上述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短期内该植物上甲昆虫天敌和乙昆虫天敌数量的变化是 。4、海南省地处祖国的南大门,有3千多公里的海岸线,很多地方都分布有红树林。红树林就是生长于热带或亚热带海岸最高潮线以下及平均高潮线以上的乔木或灌木。它们受周期性潮水淹没,退潮时会暴露出呼吸根。红树林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气候调节、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1)红树林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红树林内物种较多、种群数量大,他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及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 。今年年初的长时间低温天气给红树林带来很大的损害,有些受损严重的红树林要恢复原状需经历较长时间,这表明红树林 稳定性较低。(2)红树林能在海岸正常生长,说明其根部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比一般的陆生生物 。(3)若要调查红树林中红树的种群密度,在取样时,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 。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是 。5、(2008年江苏卷)某班学生选取了江苏一水体中的4种生物:栅藻(单细胞绿藻)、水绵(多细胞绿藻)、菹草(高等植物)和颤藻(蓝藻),用其生长旺盛的新鲜材料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A、B两组同时开展平行实验,进行有关光合作用的研究。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这4种生物中,含有叶绿体的有 。(2)A组的实验结果如上图所示。椐图推测,一年中最早出现生长高峰的生物可能是;夏季高温阶段最具生长优势的生物可能是 。(3)B组测得的栅藻净光合放氧率明显低于A组。仔细对比发现,两组实验条件的唯一差别是B组接种栅藻的浓度明显高于A组。实验在短时间内完成,水中也不缺乏各种营养,造成B组栅藻净光合放氧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4)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浮游藻类的大量增殖常常会引起鱼类缺氧死亡。这种情形下,导致水体缺氧的主要原因有 和 。6、(2010潍坊质检)下面左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简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右图表示某植食性昆虫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率变化曲线。(1)AE和DB过程中碳的流动形式分别是。(2)若消耗生产者10000 kg,位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最多可增重kg。(3)左图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4)右图中,在t1时期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型,在t2时期后,种群数量将。(5)在牧业生产中,为保护优良牧草,连年使用同一种化学杀虫剂,常导致害虫再度大爆发。其主要原因是: ; 。信息传递普通班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10 DCABD CBCAD 11-20 BBDAA BBCBB 21CD 22 AD二、简答题:1、(1)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fI (2)106(3)a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4)直接使用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次生演替抵抗力改变了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2、(1)最高 促进作用 抑制 (2)两重 (3)物理3、(1)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植物与乙昆虫 (2)无机环境 生物 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 物理信息 (3)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乙昆虫天敌数量减少4、(1)生物多样性 恢复力 (2)高(3)随机取样 计算所有样方植株密度的平均值5、(1)栅藻、水绵和菹草 (2)菹草 颤藻 (3)栅藻密度过大导致栅藻接受光照不足 (4)藻类呼吸的耗氧量增加 藻类死亡导致微生物增殖,耗氧量增加6、(1)CO2、有机物 (2)80(3)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增长不变 (5)害虫的抗药性经自然选择逐代增强化学杀虫剂导致害虫天敌大量死亡,破坏了生态系统原有的营养结构(害虫天敌大量死亡,破坏了食物链的结构)信息传递普通班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10 DCABD CBCAD 11-20 BBDAA BBCBB 21CD 22 AD二、简答题:1、(1)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fI (2)106(3)a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4)直接使用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次生演替抵抗力改变了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2、(1)最高 促进作用 抑制 (2)两重 (3)物理3、(1)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植物与乙昆虫 (2)无机环境 生物 化学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