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企业的文化建设与管理的最新思考.doc_第1页
现代农业企业的文化建设与管理的最新思考.doc_第2页
现代农业企业的文化建设与管理的最新思考.doc_第3页
现代农业企业的文化建设与管理的最新思考.doc_第4页
现代农业企业的文化建设与管理的最新思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农业企业的文化建设与管理的最新思考眭林刚原创| 2014-09-16 00:30 在中国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大趋势面前,如何建设现代农业的企业文化,如何走向科学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因此我们希望从行业的本质和历史发展规律,以及全世界先进经验和技术的走向上,作一些探索与思考。一、行业本质与规律1、传统农业的变革与改良可以说,农业的发展历史,是人类在大自然条件下农业生产能力逐步变迁的历史,也是人类与大自然关系的变迁历史。特别是中国与西方国家农业的发展与变迁。1)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在传统农业时代的现实中,社会总体所生产出的粮食不足以支撑人口的快速增长,社会人口的增长非常缓慢,劳动力作为农业的主要生产力,成为制约农业的生产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有着良好的自然条件,农业的产出较高,相对于西方,总体人口得到较大发展。同时,人口的增长又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相反,西方欧洲虽然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但气候条件不适宜高产农作物的生长,农作物产量较低,人口的增长也就较低,当时西方各国的农业生产能力一直低于我国。2)生产经验的积累与文明。在那个传统农业时代,无论中西方都沿着自然环境、农作物品种、劳动力人口以及相对较低的生产技术进行着发展与变革。不管是我国还是西方各国,生产技术的变革与改良都主要来自于人们的生产经验与试错经验的积累。我国由于人口众多,种植经验与试错经验的积累都占据了优势,相比西方积累了更多的生产技术,进一步促进了中国农业的发展与人口的增长,并在此优势条件下创造了伟大中华文明。不仅是我国如此,大多数的文明古国,如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等,都是传统农业自然资源相对较好,人口众多并且稠密,创造了较发达的传统农业生产力和相应的古代文明。3)人口的迁移及土地的拓荒。这也是导致传统农业变革与改良的重要因素。例如,8-12世纪我国,由于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人口经济向南迁移,从黄河流域扩展到长江流域。长江流域自然条件与北方有较大不同,因此生长农作物的品类和生产工具及技术都有了很大的不同。以粮食为例,北方以小麦、高粱和谷物为主,而南方更适宜高产的水稻。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前提必须是有合适的工具,因此不适宜南方种植的北方农业工具也逐渐进行了发展和改良,例如除耙子外又改良与发展出锄头等农具,交通工具由马车为主,也在南方延伸出以船为主等。由于工业技术的落后,生产工具的变革与发展缓慢,传统农业时代虽然种植地域得到了拓展,但生产上仍然需要“靠天吃饭”,属于被自然气候所主导。同样情况,西方在工业革命之前,传统农业的变革与改良也与此类似。因此,传统农业的本质是为在自然经济条件下,采用人力、畜力、手工工具、铁器等为主的手工劳动方式,靠世代积累下来的传统经验发展,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居主导地位的农业。是采用历史上沿袭下来的耕作方法和农业技术的农业。气候与土地条件的变迁,品类的变迁,劳动力数量的变化,生产工具和经验的变迁以及人口的迁移等成为传统农业变化的主要规律性要素。2、现代农业的传承与发展 都市农业、高效农业、创意农业与品牌农业的关系18世纪以后,欧洲发生工业革命,生产工具和技术得到巨大发展与变革。当时我国仍处于传统农业时代。工业革命发生后,技术和工具的变革不断加速,西方社会开始由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社会经济的主体也由农业替换为工业。工业成为了社会的主流与核心。工业革命发生后,西方农业的生产力水平超越中国,走向了现代化农业。其后世界农业的整个演变和发展的过程共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农业贴补工业阶段。例如英国早期以圈地运动,从农民里面来拿出土地出来,然后发展工业。美国早期采用市场手段逐渐压低农产品价格,发展工业。苏联与我国走得路差不多,通过剪刀差,长时间压低农产品价格,通过降低农民收益的方式,支持工业发展,并为轻工业提供原材料和劳动力。综合此阶段农业对工业的贴补为:给地、给产品(农产品为轻工业提供主要原材料)、给人。第二阶段:农业自养阶段。随着农业对工业的不断贴补与转移,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农产品成本逐步上升,而工业所需劳动力渐渐趋于平衡,农业及农产品的价格的压制开始逐渐回调,进入农工自养的阶段。此时大量的就业人口开始转向服务业,农业就业人口进一步降低。农业开始实行工业化,农业竞争趋向激烈。第三阶段:工业反哺农业阶段。随着工业化和现代科学技术要素注入农业,农业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分工进一步加快,资本、大资本、垄断资本纷纷进入农业产业,农业产业呈现横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纵横全面一体化状态。农业呈现高度的产业化特征。小型家庭农场纷纷被击跨,农业生产就业人口比例进一步降至极低。现阶段美国农业生产人口仅为5%,以95%的城市人口支撑5%的农业人口。资本、工业化技术成为农业产业化的主要生产要素。物流、商贸流通领域及产业结构性竞争成为农业竞争的主要方式。历经三个阶段的演进和三个世纪的变革,全球现代农业出现了许多现代化农业发达的国家。例如,美国是国际上农业最发达的国家。耕地多、劳力少、资本足、能源价格低廉、农业设备先进、农业自然科学投入大、创新多,采用大农场模式进行产业化经营,使美国农业拥有巨大的生产优势,同时美国的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价格联动,以及美国政府对农业的旱涝保收的高额补贴,使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粮食生产和出口国。荷兰创造了世界一流水平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荷兰地少人多,农业资源贫乏,主要以畜牧业、奶业和附加值高的园艺作物生产业主。产权属于农民所有,在生产领域采用了家庭经营方式,在流通、信贷、加工等领域实行股份合作制,形成了国内与欧洲的严密而畅通无阻的产业链。以色列发展出了世界最先进的节水灌溉系统和种植系统。以色列全国一半以上是沙漠,干旱严重,水资源与耕地稀缺,自然条件恶劣而且土壤肥力条件很差,但以色列通过发展节水农业、科技兴农、农产品再加工、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等现代化农业科技的发展,不仅发展出了高效的现代化农业,满足以色列的农产品需求,并把农产品出口至整个欧洲。农业成为以色列的支柱产业之一。由于现代农业的发展,现在的以色列不仅经济发达,而且环境非常优美。日本是国际上农协发展最先进的国家。地少人多,在生产规模处于绝对劣势,但采用高度发达的农协合作模式突破了小规模农业生产限制,形成了以农协为中心的产业一体化结构。在政府与农协双轮驱动下,农业产业科技服务体系高度发达与完善,成为农业产业化最先进的国家之一。综上所述,现代农业本质上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现代农业的发展是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产业演变的规律就是农业科技的演变规律。同时我们更知道一切行为的演变都是来自于理念的演变,可以说现代农业的演变更本质上反映的是现代文明的演变。随着20世纪和本世纪初的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知识与信息互联网的爆炸式增长,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形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化、高效化、创意化、品牌化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形态之一。现代农业也随之演变出相应的都市农业、高效农业、创意农业、品牌农业。随着人类生活形态的变化,现代农业竞争的发展和农业营销的需要,品牌化开始在农业的发展与竞争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1)都市农业与品牌农业的关系都市农业是以围绕人们都市生活的日常饮食、休闲观光、科教娱乐、养生度假等生活需要而综合发展出一种以服务于都市为主要形态的农业。在都市中,人们的审美意识与品牌意识等方面都较强,也因此都市农业似乎与生俱来地与品牌有着最直接的相关性。都市人们习惯性地会以自身对品牌方面的认知与都市农业对自身的感受进行对照。如果都市农业的开发与建设者忽视了这方面的建设和开发及其运作,消费者就不能将它接受为一个成功的品牌。其品牌建设特征更接近于现代服务业。在这一点上,多利农庄、利海农业、太仓现代农业园、海客乐、菜管家等围绕都市农业进行定位的企业起步时就注意了这方面的开发建设与运作。2)高效农业与品牌农业的关系高效农业是以现代科学方式进行生产与管理,使农作物生产和人们效率大幅提高的高效农业生产方式。高效农业的主要特征有农业工业化、集约化、信息化、产业链一体化等。也因此其品牌建设特征更接近于工业品与工业企业的品牌建设。例如中粮、北大荒、超大农业等。3)创意农业与品牌农业的关系创意农业是将人们的创意发想和农业进行结合,产生独特的农业产品或农业形态的一种方式。创意农业更注意农产品或农业的附加值延伸。也因此,创意农业对品牌农业需求极大,需要最终以品牌形式将创意农业所创造的附加值展现与保存下来。在品牌建设中其形态较接近文化娱乐或艺术品等。例如成都的五朵金花创意农业。21世纪是“品牌”的世纪,更是“文化”的世纪。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时代的发展,已将中国的农业推到了崭新的时代前端。中国的农业将展开波澜壮阔的全新变革。唯有准确地把握现代农业的本质以及行业发展的规律,运应正确的品牌开发与建设方法,新时代的中国农业企业才能够在这场伟大的变革中成为胜者,成为行业品牌中领导者或是其中一员。二、必然面临的课题根据行业的本质与发展规律,中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正全面进入现代农业的时期。传统农业的合作社及生产企业正向现代农业企业转变,社会资本及工商业公司等进入现代农业开发已成为必然趋势。刚闭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确定了这个时代的来临。因此各企业应如何面对这个转换趋势,以及在转换中应采用怎么样的企业文化及品牌营销建设,成为了中国各农业企业必然面临的重要课题。1、农业企业集团的选择时代的变革已经来临,企业的变革已亦成为必然选择。而选择中的重中之重,首先是企业的战略,其次是企业的策略。必须重新定位好“我是谁?”,“我将成为谁?”;以及回答“我该怎么做及我将怎么做的”等这些重要问题。要回答好这些重大的战略问题,企业不能盲目,更不能想当然,“摸着石头过河”将面临巨大经济风险,因此必须采用成熟的定位理论和工具,进行科学的应用,才能在企业文化与品牌营销建设中取得真正的先机,获得强大的优势。企业定位需要:首先针对发达国家现代农业企业的成熟经验与发展中国家现代农业的成功事例展开分析。然后根据对国内农业发展形势的分析、对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分析、对地区农村金融状况制约农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再对农业公司的优劣势及机遇与挑战分析,结合差异化战略的指导思想确定农业公司的整体定位。最终明确企业是现代农业价值链的重构者,现代服务业的农产品经营者,还是农业生产资料服务商、农业科技服务商、新型农村金融服务商等。经营理念需要:首先在企业经营中既要考虑短期利益又要考虑长远利益,在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发生矛盾时,短期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然后企业是社会的企业,任何企业在运营中都会遇到处理各方利益关系的问题。现代农业公司在运营中要考虑社会、客户、合作伙伴、员工等各方面的利益,在各方都得到发展的同时发展自己。现代农业公司的经营理念需要应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同时尊崇短期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的思想;最终才能够为股东创造价值、为客户竭诚服务、携伙伴共同发展、让员工得到成长和分享。管理理念需要:现代农业公司要想完成自己的使命,不仅要思虑远期目标,也要近观现实结果。必须认识到聚集群众智慧,发扬团队精神,在农业较漫长的作业周期中,不断加强管理,追求精益求精。在新的变革中,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农业集团企业向现代高效企业演进已成为必然趋势。农业集团企业文化与品牌建设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最终企业文化与品牌建设需要扎实地落实到每一个环节。2、现代农业企业文化核心要素的基本建设文化核心五要素的成因 广义上说,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说,文化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与制度。而企业文化则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现代的企业文化是伴随着现代企业的演变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二战时期弗雷德里克泰勒发现了“科学管理”,掀起了现代企业史上第一次生产力的革命,大幅提升了体力工作者的生产力,使二战期间的美国一国所生产出的战争物资比整个世界其他参战国加起来都多。二战后欧洲和日本也认识到泰勒的“科学管理”的重要性,通过“马歇尔计划”和戴明,引进了泰勒的工作方法,全球现代化企业开始蓬勃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体力工作者的收入大幅增加,而且工作强度和工作时间大幅下降,社会地位上升,由无产阶级变成了中产阶级,并且占据了社会的主导地位。并开始由体力工作者为主体向知识型工作者为主体的社会阶级结构转变。1959年的美国人口统计显示,知识工作者(非体力工作者)的数量超过体力劳动者,成为人口的主力军。美国社会进入“知识社会”。知识社会的到来为现代企业文化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知识社会的来临,催生了第二次生产力革命。彼得德鲁克开创了管理学,大幅提升了组织的生产力,让社会容纳了如此巨大的知识群体,并让他们创造绩效成为可能。随着管理学的发展,逐渐产生了企业的组织文化和管理文化。知识成为社会的关键资源。企业的竞争也演变为知识的竞争。随着生产力的提升和企业的发展,人类第一次由“商品稀缺时代”走到了“商品过剩时代”,商品营销逐渐转变为知识营销。综合了对内文化管理与对外文化营销的企业文化成为了知识竞争时代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企业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这五大要素成为企业文化对内对外营销的核心要素,产生了巨大的文化营销价值和文化管理价值。我国农业企业由于一直处于“农业补贴工业”的第一阶段,农业企业的发展受到了较大的制约。农业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也一直落后于工业和现代化IT与互联网等企业。随着“工业反哺农业”的第三阶段到来,我国农业企业的企业文化也必然得到快速的发展。杰出的农业企业需要把握时代先机,快速系统化地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高地。3、文化核心五要素的分类阐释企业愿景:是企业成员共同希望创造出的未来景象与企业蓝图。企业使命:是企业存在的理由和它对于企业成员的价值与意义。企业价值观:是在实现愿景和完成使命过程中成员的一切思想和行为的依据和准则。企业精神:是在实现愿景和完成使命过程中成员的精神特征。企业宗旨:是企业存在的目的或对社会发展等作出的贡献。德鲁克认为企业要思考三个问题:1、我们的企业是什么?2、我们的企业将是什么?3、我们的企业应该是什么?企业文化的核心五要素就必须回答以上问题,告诉人们:企业要到哪里去,未来是什么样的,目标是什么?将企业自己的本质、为什么从事这个行业,以及未来何去何从,写进自己的企业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及宗旨和精神之中。只有当企业努力为消费者、社会及内部员工做出正面贡献时,毫无疑问,消费者、员工以及社会力量才会支持你,一个企业才能得到最大的认同,获得最快的发展。三、打造现代农业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 我国农业现代化正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及全球化等,迎来快速发展期。现代农业企业必须理解农业产业的深刻变化以及消费者在社会形态中的生活变化。除了加快现代化农业设施建设,加强农业科学发展的研究开发以外,更需要注意企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综合农业快速转变中的企业文化的变迁与阻碍。特别是在这个整体农业企业自身企业文化建设较落后于企业发展的阶段,在现代快速发展与变迁的现实中,不仅需要使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赶上企业发展,更需要打造能够引领或统领企业整体建设的企业文化,使企业现在与未来的发展更具整体性、协调性和系统性。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基础建设只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部分,更多的问题需要企业顶层设计与应用企业文化来解决。1、现代农业产业化与品质论 传统农业的产品品质,因为缺乏科学有效的检测方法和管理与控制技术,品质很大程度上受到天气与地理环境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因此不仅产品产量,还是产品品质,都很难得到保障。不仅生产效率低下,而且抗风险能力也低。如果发生品质安全事故,将无法检测,也不能进行过程控制,更无法进行有效调节与治理。高度发达的现代农业产业化因为引进了科技化的、工业化的生产和现代化的管理以及可追溯信息系统的信息记录,因此品质控制成为可能。然而现有的很多农业企业仍然生产落后、技术落后,管理落后,信息系统不完善,即使新进入的企业购置与兴建新的生产设备与系统,仍然需要面对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传统作业的思维是否能够跟着上新的时代要求,能否符合现代化农业的作业水平,是否具备现代化农业的作业思维?这些文化范畴的问题终将直接转化为作业管理的问题和产品品质的问题。所以针对这些重要问题,一个成功的企业必须提炼出正确的品质理念和经营管理理念作为企业行为的整体指导,并通过行为制度落实到企业整体的行为之中和每个员工的行为之中,才能真正形成企业独特的品质核心竞争力。例如:超大集团的经营活动从一开始即紧跟全球日益高涨的有机、绿色消费趋势,以超前的眼光鲜明地提出了“走绿色道路 创生态文明”的经营理念。以此为指导,从农业生产资料的选择、到基地的选址、布局和规划,到与国际接轨的“超大果蔬企业标准”、到统一、规范的有机绿色种植模式,再到作为主要生产要素的科技研发,最终到惠及千家万户的终端消费市场,全线贯穿成一条自成品牌、独一无二的绿色生态产业链,即:一个与国际接轨的企业标准作为全程质量控制基准、两个权威认证机构对基地进行有关产品认证作为品质保障、三个保障系统作为生产支持、四大分销网络体系作为市场拓展、五个统一作为生产管理基本点的以“1-2-3-4-5”为特征的绿色生态产业链,从产前、产中和产后全方位推动“超大”品牌的发展(如下图)。在遵循经济效益的基准和符合生态环境与安全的前提下,超大集团制定了超大绿色有机果蔬企业标准。该标准具有以下4大特点:一是涵盖范围广。该标准包含无公害类、绿色无公害类、亚有机类和有机类果蔬,明确提出了各个级别超大绿色有机果蔬的具体质量指标,且充分考虑了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A级有机食品(绿色食品AA级)在标准上的衔接性和一致性。二是与国际标准接轨。有机类果蔬的标准直接与国际有机食品标准接轨,其各项指标均达到IFOAM制定的有机生产和加工基本标准的要求,这为企业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根本保证。三是可操作性强。标准中所指定使用的超大生物有机系列肥料、生物农药均具有良好质量保障体系和供给系统,为标准的实施提供了物质保障。四是在同类标准中处国内领先水平。通过有关单位查新检索表明,该标准将果蔬产品分4个技术等级,并整合了地方无公害标准、绿色食品标准和有机食品标准,在国内尚属首家。同时,在所有基地的生产中全面实施严格、科学的绿色有机耕种方法,推广“五个统一”栽培模式,即:统一使用超大精心选育的果蔬良种;统一使用通过中国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和欧共体BCS机构双重有机加工产品认证以及已获得ISO9001及ISO14000质量认证的超大生物有机系列肥料;统一使用广谱、高效,无农药残留的生物农药;在生产中由超大技术专家按照绿色有机栽培的标准和要求进行统一技术指导;产品进入市场前由加工中心进行分级,质检中心进行统一检测。 2、现代农业标准化与品牌论现代农业标准化是农业生产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从农业的产业演变历史来看,一直以来传统农产品的生产受到了天气、地理条件、生产设置、人工作业、农作物自然生产以及病虫害等因素的制约,从传统角度来说,这些因素都属于不可控因素。而众所周知,标准化是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它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是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与可控性。现代农业的标准化是传统农业走上向现代农业的必经之路,这不仅仅是生产设置的标准化,更包括的是生产管理的标准和产品品质的标准化。这使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必然将面对经历标准化的转变。除标准化以外,品牌的意识和品牌开发与建设能力也是现代农业产业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我国现代农业品牌的建设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在产业中也远远落后于工业品牌和消费品品牌及服务业等品牌的建设。我国能称之为农业品牌的企业,屈指可数。这种现状既与我国作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世界地位极不相称,又极大地影响了农业企业的直接收益,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未来成长与发展。在标准化与品牌两方面仍以超大农业为例,超大农业的“走绿色道路 创生态文明”的经营理念的确立及“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的建立,为超大农业赢得了极大的发展机遇。不仅沃尔玛等世界企业主动将订单送来超大,2008年时更被选为中国“奥运会”的蔬菜水果供应商,即使在2006年欧洲提高绿色产品进口标准,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的世界性影响下,产品依然远销欧洲、美国、日本等国,销售不降反升。48.8亿元人民币,这是2007年6月世界品牌实验室对福州超大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品牌价值的估值。由此,超大再次跻身世界品牌实验室评选的“亚洲品牌500强”,成为亚洲农业行业唯一入选品牌。2012年6月,据世界权威品牌评价机构评估,“超大”品牌价值达169.36亿元。2013年超大品牌价值达213.75亿元人民币。此外,多利农业攻战“有机”定位,首先切入消费者中的高端人群,由高到低,由点到面的品牌建设,亦大有可为。由此可见,现代农业标准化与品牌化都必须值得现代农业企业重视,并加快建设步伐。 3、现代农业信息化与金融服务品格论 自20世纪90年代全球进入信息化时代开始,世界与人们的生活变成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和信息化改变了整个世界。迄今信息化正向深化方向发展,将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数字化等多化趋势深度融合在一起,将强大的计算机力量、网络力量、开发设计模拟控制的力量、交流发布传播文化的力量等与现实世界对接在一起,日新月异地改变着这个世界和社会。现今,信息化正有五种深化发展趋势:深化趋势一、万物数字化。在前两个信息化十年里信息化已经把信息设备和计算机相连的设备,都数字化了。现在的新十年要把剩下的不是信息的设备也要数字化。这种产品已经产生,就是用数字标识仪,RFID(射频识别即RFID技术,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RFID读写器也分移动式的和固定式的,目前RFID技术应用很广,如可以装在汽车里,装在集装箱里,装在书上,装在零件上,甚至装在血液里面,放在牛上猪上,装在农产品上面等等。以前RFID装在农产品上成本还比较高,现在这个问题也解决了,人们发明了二维码。用手机一扫就可以立即得到农产品的所有信息。万物数字化的出现,促使了物联网和智能城市的快速发展,也必将带来农业产业的信息化变革。深化趋势二、控制向远程发展。小到家中电器的遥控,大到卫星的上天。通过GPS、移动通信、物联网等,远程控制将延伸到方方面面。例如通过远程控制,丹麦的一对夫妻可以管理上万头猪的农场;美国的农业可以从播种、育苗、施肥、浇灌、喷药等全程无人控制和远程遥控,并使各种设备按指令有条不紊地最大化效率工作。深化趋势三、开放互动。80年代时,电脑操作系统苹果封闭,微软开放,微软胜出,装着微软操作系统的电脑走入千家万户,然后通过互联网把这个世界连接在一起。今天苹果IPHONE和智能手机又把世界的更多的人联接进了网络。网络上开放的社交网站、博客、微博、乃至手机上的微信,更快速地把这个信息化世界变成了开放与互动的世界。在当今这个世界,客户足不出户即可看到农产品的任何生产情况,并可迅速地与外界传递和交流都已经被实现与应用。竞争方式从硬件为王转向软件为王,转向数据为王,转向应用互动为王,背后依靠的就是深度开发。深化趋势四、计算机走向两端,嵌入式和集中式。嵌入式计算机可以被做得非常小,嵌入到众多产品与设备之中,空间和体积、形状、大小再不是制约,可以无处不在。另一种集中式,就是“云计算”。云计算的集中处理一定会加速数据为王的发展趋势。深化趋势五、智能化和人工智能化。社会经过数字化、网络化,一定是走向智能化,走向人工智能。通过网络的知识搜索引擎,将数据收集,并通过挖掘、打通、创造实现智能化的快速提升。例如有一款农药叫“666”,就是因为通过666次才实现了这个成功的配方,所以叫“666”。现实世界中可能还有无数的“665”就差一次没有成功,如果把这些数据收集起来,进行对比分析和挖掘,把方向方法打通,那就可以迅速地创造新的“666”。美国、欧洲、日本都正在从事这方面的研发与应用。无疑信息化的发展与变革,为现代农业带来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前所未有的挑战。另一方面,金融这个2008年刚为世界带来危机的服务工具,已经再次证明了它对世界的影响力。全球农产品是最早构成金融期货交易的商品。包括:1、粮食期货,主要有小麦期货、玉米期货、大豆期货、豆粕期货、红豆期货、大米期货、花生仁期货等等;2、经济作物类期货,有原糖,咖啡,可可,橙汁,棕榈油和菜籽期货;3、畜产品期货,主要有肉类制品和皮毛制品两大类期货;4、林产品期货,主要有木材期货和天然橡胶期货。美国各交易所,尤其是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是农产品期货的主要集中地。农产品期货交易基本已经掌握了以上农产品的定价权,其价格指数的走势直接影响着农产品的交易价格、农产品的订单和农产品生产规模的调整。同时也为农产品避免价格大起大落提供了套期保值工具。期货农业在欧美一些国家作为一种最主流的形式已经存在几十年了,以其风险性低、价格提前发现、农民增收效益显著等优势特点而被农产品交易市场和广大农户所接受。比起计划经济和传统农业先生产后找市场的做法,“期货农业”则是先找市场后生产,是一种当代进步的市场经济模式。所谓“期货农业”是指农产品订购合同、协议,也叫合同农业或契约农业。具有市场性、契约性、预期性和风险性,订单中规定的农产品收购数量、质量和最低保护价,使双方享有相应的权利、义务和约束力,不能单方面毁约,因为订单是在农产品种养前签定,是一种期货贸易,所以也叫“期货农业”(农业订单+期货贸易)。美国是国外用期货为农民服务的成功范例。如美国政府将玉米生产与玉米期货期交易联系起来,积极鼓励和支持农民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交易,以维持玉米的价格水平,替代政府的农业支持政策,通过玉米期货市场,美国已经成为全球玉米定价中心。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推进和发展,以及现代农业观念的深入和普及,我国已经有不少农产品已经实行了期货交易,如黑龙江省的大豆交易市场;天津市的红小豆交易市场,其中河南省延津县的小麦交易成功地使用了“期货农业”这一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山东寿光果蔬交易所依托交易所网站和先进的电子交易系统,通过互联网集中报价、统一撮合,以网上订货、电子购物等方式,实现果蔬和大宗商品的现货交易、中远期电子交易、即期现货连续交易。农产品的期货发展,正成为我国宜农、惠农、保农的重要方式之一。除期货以外,农业企业的上市发行股票或债券、引进风险投资或进行银行贷款等也是农业企业重要的金融活动方式。正如期货影响农产品的价格及风险一样,融资直接影响着农业企业的资金成本和发展速度,对农业企业的生死存亡都起着杠杆式的作用,或是加速发展,或是避免风险获得平衡,或是加速灭亡。在这个快速高收益的世界里更充满着巨大的风险与危机。无数的例子都证明人在金融这个快速变化的、杠杆式的世界里,人性的弱点都被进行了快速与放大,那里是无数人性的弱点集合。在这个金融世界,生存法则是“要战胜市场必须先战胜自己”。我国农业企业需要清楚地认识到金融的本质,以及清楚地认识我们农业企业参与金融市场的本质目标,培养自我杰出的金融品格和自我行为控制,才能在金融世界里因势利导、趋利避害,使之成为公司发展的巨大助力而不迷失或反受其害。因此品格的建设,必须先从理念入手,落实到行为之中,才能形成知行合一的严格自律的操守。也因此可以说,无论在现代农业产业化的转型还是产业品质的提升,或是标准化的落地及品牌化的建设,或者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和金融品格论的树立,如果没有正确的理念进行引导,没有正确的行为进行落实,现代农业的发展之路必将会多走弯路、多遭坎坷、经历危机。四、中国现代农业企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综合地进行了农业产业的本质,历史的发展规律,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当今现状(产业化和品质、标准化与品牌、信息化与金融品格)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分析之后,我们还需将现代农业放入到在社会环境中再作考量和展望。经济环境: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跟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来自于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的发展。就拿中国来说,据初步统计:大约60%的增加值都是在城市里边,还有40%是来自哪里?不是在农村,主要是矿山,矿业也属于工业。85%的服务业增值,70%的国内生产总值,特别重要的是80%的财政税收来自城市、工业和市场。中国经济总产值已达到全球第二,城市化水平达到51%,社会主义特色的市场经济已得到了30多年的实践与建设,并趋向进一步开放与完善。2008年以来受全球金融危机、人民币升值、国内物价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外因和内因的影响下,出口所有下降。投资成为国内经济的增长主体,内需需要进步提升,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中国的现代农业发展成为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的新推动力。政策环境:十八届三中全会刚刚落幕三日时间就迅速发展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既展现出政府决策执行力之高效与决心,更显示决定之前的准备之充分。1)全会决定指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在行文上已把以前市场起基础作用改换为决定性作用,说明政府将让市场化在中国经济的运行中起更大作用,让市场化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的运行。2)全会决定提出:“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已显示本次改革的发展方向是“以工促农:工业化向农业延伸,农业向工业化发展,加快农业的工业化进程。既为工业化发展拓展空间,可向广大农村发展,又为工业化发展提高新的产业品类农业工业化,其实质仍是让工业化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城带乡:城市向乡镇延伸,乡镇向城镇化发展,加快乡镇的城镇化进程。在工业化向农业延伸和农业向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为其发展提供城镇化配套工程,引进带动和促进农业工业化发展,配套完成农业人口向城镇化人口的转换,打通与完善城市与农村乡镇的联结,推动城镇化进程。从而形成工农互惠、建设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其实质仍是让城镇化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至此,推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的三化将进一步释放动力。3)全会决定提出:“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改革举措。一是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主要是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允许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等。二是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主要是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试点。三是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主要是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完善农业保险制度;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允许企业和社会组织在农村兴办各类事业;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说明:政府在“稳中求变,稳中求进”的发展中,建设和完善农民保障,并为工商业存量的投资需求、城市人口存量的优质农产品消费需求和休闲度假消费和投资等需求、农村人口存量的消费和致富需求释放空间与活力。同时农村的土地流转及金融化改革也将土地进一步货币化,释放社会财富与货币总额。其实质是释放存量投资和消费需求,释放存量财富货币转换,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和农业产业化下农业人口到城市人口的转换。总体来说,在政策上为中国经济的增长提供了多力推动,确保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