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口吃本不是奇怪的现象,而是正常的言语“失误”现象。它是随着人类口头语言的产生而产生的。只要口头语言存在一天,口吃现象就一天不会消亡。任何人-不论他口语表达能力多么强,不管他是演说家还是任何有成就的人,都不能保证一辈子不发生一句口吃。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到绝对的不口吃,任何人都有过,并且还可能有在某种场合、某种情境中,说不出来话、说重复话、说错话而后再改过来的现象,即所谓的口吃现象。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因为人是有感情的,在外界条件刺激下, 往往引起高级神经活动的暂时性紊乱,并因此而导致呼吸与发声器官活动的不协调,产生口吃现象。生活中这样的情形比比皆是:与亲朋好友久别重逢,由于过分激动,纵有万语千言,竟憋在嘴里吐不出一个字来,或者冲出口来,竟前言不搭后语;突然听到不幸的小溪,由于惊魂未定,悲痛难当,说出话来断断续续;第一次登上演讲台面对数百名观众演讲时,腿发颤、嘴发瓢,本来已经背得滚瓜烂熟的演讲词,竟象故意捉弄人似的,不是卡壳,就是重复;突然被记者采访,手足无措,吭吭哧哧,结结巴巴:急于和人家争辩某个问题,虽然面红耳赤,却说不出个甲乙丙丁凡此种种,是人人不可避免的正常的言语“失误”现象。无论是“失误”者本人,还是旁观者,都不会把这看作是一种“病”。因为,这种言语失误现象,就同我们有着健全双腿双脚的人,走路也会发生摔跤崴脚一样,是平常而有正常的事。从语言学角度,口吃是许多言语失误的一种,没有疾病的意义。那么,口吃现象最初是怎样发生的,后来又是怎样发展成魔鬼一样的“口吃病”的呢?我们认为,它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这样三个阶段:诱发口吃阶段;渗入心理因素阶段;恶性循环导致言语功能失调阶段。下面分别作阐述:第一、诱发口吃阶段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口吃现象的初发阶段。其表现形式与正常人的口吃现象大体相同,并不严重。诱发口吃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种:1、有意模仿:一般是在少儿时期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和性格的顽皮或模仿影视、评书中的口吃人物以娱乐开心,或模仿周围的口吃同学引起的。这是少年儿童口吃者中最为普遍的。2、环境影响:由于经常在口吃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其影响而引起口吃。如有孩子,家庭中父母或他人有口吃,不知不觉地也染上了口吃。3、意外惊吓:因为在少年时期说了错话,办了错事,被家长或老师威严恐吓而引起的口吃。也有因为家长吵架、动手打孩子等或发生大地震这样意外的事故,受惊吓而引起口吃的。4、疾病影响:有些口吃者在年幼时期得过麻疹、高烧、脑炎、百日咳等病,引起呼吸器官或发声器官的明显症状或不适感觉,并诱发语言上的反常现象,似乎这种反常的语言动作能环节某种不适的感觉。5、教育不当:有些儿童在语言方面发展很慢,以致四、五岁了还说不好话,家长往往处于焦虑的心理,逼着孩子把话讲好,结果反倒引起孩子的紧张而发生口吃。也有的家长不让孩子和外界接触,结果使得孩子怕见陌生人,怕见世面,一旦见了陌生人便手足无措,语无伦次。6、错误发音:由个别音发音部位与发音方法的不正确引起的。有的口吃者因某个字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不对,每说到这个字便卡壳,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口吃。7、性格急躁:有的人性格急躁,表现在言语方面是发言欲过急。常常是在接受某种信息后,大脑只产生了对某一事物的笼统认识,还没来得及整理好发言思路,便急于用语言区表达,结果造成言语的不畅。以上是导致口吃的一些诱发因素,其中以模仿最为常见。第二、渗入心理因素阶段对于诱发阶段的口吃,人们往往并不介意。假如一直采取不介意的态度,也许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渐渐地消失了。如果能得到家长恰当引导的话,孩子的口吃也会及时地被消灭在萌芽阶段。比如有的家长发现孩子模仿邻居染上了口吃,便以串门为借口,把孩子领到亲戚家去小住几日。这样,环境变了,孩子的口吃也渐渐消失了。问题是孩子的家长及周围人缺少这方面的知识,往往忽略了正确、及时的引导,等到孩子长大了一会,才感到事态严重,于是给予严肃的正面提醒:“你怎么结巴起来了?注意啊!”同时也有一些喜欢恶作剧的同学、同伴对口吃者故意加以讽刺、取笑。经过这种正面提醒和反面嘲讽的刺激,本来在大脑皮层没有“挂号”的东西,反被挂上“号”了,好像用笔划了一道“印儿”。刺激的次数越多,这个印记就越鲜明。所谓“越描越粗”正式这个意思。这时的口吃者便开始有意“注意”了,每当说话前,都告诫自己:“注意不要口吃,千万不要口吃”这种心理因素的渗入,无疑造成了言前的紧张状态,反而使言语实践遭到失败。第三、恶性循环导致的言语功能失调阶段渗入心理因素后,便愈来愈高度地警惕口吃、惧怕口吃,并千方百计地想法去纠正口吃。有的人办事之前把要讲的话再心里叨咕得滚瓜烂熟,有的人把难发音记下来,进行“单项”练习,虽然如此苦心经营,可一旦上了战场-具体的言语交际环境,便手足无措,烂熟于心的“腹稿”或不翼而飞,或“哽咽在喉”,代之而来的难以名状的恐慌和羞愧。可是越慌越羞就越讲不出话,越讲不出话便越慌越羞。就这样,一次次的言语失败,使心理负担更加沉重了,愈加沉重的心理负担也使言语的失败愈来愈惨:呼吸更加紊乱,发声器官更加不协调,伴随动作更加频繁。也就是说,久而久之言语的功能已经失调了。这种越怕口吃就越口吃,越口吃就越害怕的恶性循环,使他们陷入极端痛苦的泥潭之中而不能自拔。从上面介绍的口吃症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根深蒂固的病根是在“心理”。没有心理因素的深入,绝大多数口吃者是不能成病的。对于这一点,口吃者都是有深刻体会的。因为口吃是“心因性”疾病,所以口吃的轻重与有无也必然与人的心境有关。许多口吃者都说:“心境好久觉得口吃轻些或不发生口吃,心境不好时口吃就重些甚或相当重。这是为什么呢?一般来说,人们在良好的心境状态下,情绪活动比较容易受理智节制,因为良好的心境使人在待人接物中发生兴味,显示出一种轻松愉快的状态,有利于保持整个身心及性情的稳定,保持兴奋与抑制的平衡。而不好的心境,往往使人感到凡事都索然无味,易于烦躁,甚至容易被激怒或感到无聊苦闷等。在不良的心境状态下,情绪活动较难接受理智的支配和节制,容易对情绪失控,导致兴奋于抑制的不平衡。因而口吃者在心境好的时候,情绪不易波动,与人接触时不易产生自卑、紧张等心理;在心境不好的时候,情绪也易于波动,与人接触时也容易产生自卑、紧张等不良心理状态。而自卑、紧张等不良心理状态正是导致口吃的决定性因素。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防近视中班课件
- 生产员工设备操作培训
- 2025高中新课程标准
- 直播行业数据分析
-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乘法口算试题
- 管线基础知识
- 二年级口算题大全(可直接打印)
- 2024年份2月羊毛衫跨境预售生产尾款结算保障协议
- 学生学习效果提升策略分析-全面剖析
- 有机电子器件的柔性化与可穿戴应用-全面剖析
- 幼儿园绘本故事:《十二生肖》 课件
-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3-6年级英语单词表-可直接打印
- 机电安装总进度计划横道图
- 起重吊装作业安全综合验收记录表
- 常规检泵设计培训
- 园林绿化工程监理实施细则(完整版)
- 梦想(英语演讲稿)PPT幻灯片课件(PPT 12页)
- 中国联通员工绩效管理实施计划方案
- 法院刑事审判庭速裁庭廉政风险防控责任清单
- IEC60335-1(中文)
- 土方填筑碾压试验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