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的战略性慈善研究分析.docx_第1页
中国企业的战略性慈善研究分析.docx_第2页
中国企业的战略性慈善研究分析.docx_第3页
中国企业的战略性慈善研究分析.docx_第4页
中国企业的战略性慈善研究分析.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企业的战略性慈善研究分析摘要:战略性慈善是一种可以实现社会福利和企业利润“双赢”的行为。本文从我国企业发展慈善的制约因素,企业将慈善上升到战略角度的重要作用与意义等视角出发,对中国企业慈善进行了研究分析,从而提出了我国企业发展战略性慈善的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战略性慈善 ;中国企业 ;社会福利;利润;双赢 前言: 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特别是512汶川大地震的发生,使全体炎黄子孙在悲痛中更加紧密的团结到了一起,可谓众志成城,其中也不能忽视众多的中国企业的积极参与,全国甚至刮起了一阵支持督促企业捐款的热潮。王老吉的上市、万科捐款门的困扰等等现象,表现出了国人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与期待,面对如此种种,中国企业应何去何从? 中国企业慈善捐赠水平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当然,不可否认,发达国家已经有了资本主义几百年的积累,而我国仅仅是刚刚迈入小康社会,很多企业也是自顾不暇,同时,我国还存在像法律制度不完善;慈善机构的组织建设低下、公信度低;企业慈善意识低等等弊端。而且,众所周知,企业的目的就是获取利润最大化,那么怎样才能既能为社会做贡献又能兼顾企业自身的利益呢? 或许此次汶川地震中的一些实例能够给我们一定的启发:在此次灾难的捐赠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企业并不仅仅是捐款,还对自己进行了一定的包装宣传,虽然这是一种貌似投机的行为,但根据中国社科院震后一个路上拦截式的随机调查,对于有些企业以积极抗震救灾来宣传企业的行为,40.9%的受访者表示完全支持,认为企业就是要实现社会福利和企业利润的“双赢”;33.8%认为可以理解,这毕竟比其它营销方式高明一些;25.3%认为过于功利,如果操作不好可能会让人反感。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在媒体宣传、企业对网络的应用和社会公众观念转变下,这种貌似“投机”的行为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 总结大全 慈善捐款不应该仅仅是发生一场巨大的灾难之后就一窝蜂的猛捐一阵子,而应该是一项长期坚持要做的事业。企业应将慈善事业提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给予其必要的重视,充分利用这种双赢策略,从而做到利己利他。 一、研究意义 20 世纪70 年代初期的“滞胀”让企业的捐赠行为陷入了一个尖锐而且难以化解的矛盾之中:社会公众强烈要求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而企业投资者却不断向管理者施压,要求他们提供最大的短期利润回报。在此背景之下,“战略性慈善捐赠”( Strategic Philanthropy) 模式应运而生,其核心特征是强调企业慈善捐赠行为与企业经营行为之间的联系,即行善可获回报,企业可以“通过行善而做得更好”(Doing Better By Doing Good)。 随着企业竞争的日趋激烈,现代企业的竞争已不仅仅是资本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还有企业的文化、形象等无形资产的竞争。对于如何维持提升企业的形象这一点,企业是否能够担负更多的社会责任这条路径不容忽视。企业如何才能在将资源分配给没有明显回报的慈善事业的同时扩大自己的战略利益?在此,我认同大多数战略慈善的支持者坚持的观点,即虽然企业没有获取有形的、清晰的交换价值,但是公司慈善和其他社会责任行为将为企业带来诸多无形的战略性资产,例如声誉资本、员工承诺、信任、关键规制机构或立法主体的积极行为(Neihesiel,1994)或默许,以及企业的商业环境和制度环境的改善和发展。 企业将企业慈善上升到战略的角度,对于整个组织管理体系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1、有利于组织明确方向,上下齐心。战略使得组织在其成长过程中有总方向,并对企业今后的行为进行严格的约束和规范。此外,清晰明确的发展方向还有利于组织上下达成共识,协调一致,彼此支持。 2、有利于组织资源的合理配置,有的放矢。在实行企业慈善时,我们也可以遵循企业“少投入多产出,充分利用企业有限资源”的原则,通过对慈善项目进行战略管理,从而减小由于资源盲目投入而给组织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使企业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3、有利于组织管理者增强战略意识。随着市场经济、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中国企业旧有的管理者一切按指令办事的模式已经不利于企业的发展,自由竞争、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等决定着当代的管理者必须具备敏锐的战略眼光与意识,否则必将遭受淘汰的厄运。 开题报告 数据来源:中外企业慈善捐赠状况对比调查,张传良,中国企业家2005年17期 上图为国内企业与跨国公司在我国慈善捐赠方向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跨国公司更加注重教育科研,而国内企业则较注重扶贫赈灾,显然,跨国公司利用了教育捐赠互动性强的特点,扩大了捐赠的影响面,体现了企业在慈善捐赠过程中的策略意识,而国内企业在此方面则有待加强。从而,我们更可看出将企业上升到战略高度对于企业发展的战略性的重要意义。 4、有利于企业组织扬长避短,取得竞争优势。企业若期望在市场中长期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在竞争中获胜。这不仅是组织战略管理的指导思想,而且也是战略的最终归宿。战略选择是建立在对组织系统的剖析和环境分析基础上,所以它将极大的有助于组织发掘自身优势,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从而巩固竞争地位,扩大市场份额。 二、存在问题 正如前言所提,我国的企业慈善还处于较低水平,发展道路也是蜿蜒难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我国慈善事业的法律不健全且执法不严 (1)慈善事业立法不足 近年来,社会上对慈善立法呼声日益高涨,民政部早于2005年正式启动慈善法的起草工作,2006年,慈善事业促进法草案出台并被列入国务院年度立法计划,准备于2007年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但草案在内部引发争议,几易其稿,预计将在2009年人大纳入立法计划。建立和健全慈善事业有关法律,借鉴国际通行的作法和经验,使慈善事业发展有法可依,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同时,有关慈善事业的税收法律存在漏洞,也对我国的企业慈善行为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关于慈善事业的税收标准不一:存在着地域差别、免税企业类型的差别以及接收对象不同而导致的税收优惠差别。我国相对保守的税收政策激励机制。就目前而言,国内慈善税收政策的滞后性,以及缺少“人性化”程度,已成为影响中国企业捐赠的重要因素。个别慈善事业组织滥用免税权利。有证据表明,有 人将具有高尚道德的慈善事业转变成了逃税的手段,而且得到了制度上的保证。 (2)执法不严 立法就要执法,执法必严是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可靠保证。著名相声演员牛群的“裸捐事件”对法律的戏弄,不得不令我们对我国的执法力度上做一定的反思。 2、我国慈善机构的建设水平低下,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不足,透明度低。 我国企业慈善表达渠道单一,而且多数为半官方性质,民间组织力量薄弱,而且慈善机构的组织建设还不规范,大多数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还有待提高。 而且,由于慈善组织的运行缺乏透明度,公众无法监督,企业就因种种顾虑而不愿捐赠。例如,近年发生的如捐款建成的华侨大厦抵押案等丑闻让捐献者揪心,虽然只是少数,但其却对社会慈善事业有着沉重的杀伤作用。于是,面对这种种质疑和顾虑,企业往往会取消捐赠。 3、我国慈善供给成本过高. 慈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就是转让财物本身的市场价格,间接成本是因慈善而产生的时间、精力甚至精神上的损耗。我国现阶段的供给成本过高,主要源于慈善组织缺陷导致的间接成本过高。我国现阶段的基金会大约2 /3具有官方色彩, 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 官僚主义严重, 造成慈善组织运行成本过高, 慈善捐赠效益不高。 4、我国慈善捐赠的宣传运作不成熟。 企业捐赠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企业形象,企业希望通过捐赠,提高知名度,在社会上建立起良好的传颂口碑和社会舆论。我国慈善事业刚刚起步,企业对于打造慈善品牌缺乏经验,尚处于摸索阶段。同时,政府对于慈善宣传也不够重视,使社会对慈善捐赠的关注程度不够,企业无法得到预期的社会效益,就会对慈善捐赠的热情大打折扣。 5、企业慈善意识淡薄。 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社会和环境的社会责任。现期很多中国企业忽视了其社会利益内容的道德责任。企业其实在自身获得收益的同时,应综合运用社会影响、资金和人才等资源为社会带来收益,树立“企业公民”观念,反哺社会慈善公益事业,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这既是对社会的一种奉献,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投资经营理念。 三、我国企业发展战略性慈善的措施 我国企业的战略性慈善捐赠可以考虑进行以下步骤: 第一步,提高企业参与慈善捐助对企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使其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可谓是紧密相联,相辅相成的。许多跨国公司已经通过相关的慈善公益活动在自己的企业文化中深深地打上了慈善的烙印,它们在企业捐赠方面有着成熟的“企业公民”理念,将企业捐赠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商业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整套规范化、制度化的运作机制;进而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慈善文化。而中国企业虽然在公益捐赠方面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中国企业的捐赠理念为“回报社会、造福桑梓”,没有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的运作机制,更谈不上在企业文化中形成相应的慈善文化。 在企业内部应该像发展企业文化一样提高企业慈善文化。并学习跨国公司的成功理念,将企业捐赠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商业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整套规范化、制度化的运作机制;进而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慈善文化,从而使企业在其“回报社会、造福桑梓”的同时也获得利益。 第二步,把慈善捐助纳入到企业发展战略中,保证企业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规范化 企业应将捐赠纳入到企业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建设中,为企业拟订一个与企业经营发展有关的业务,制定详细的计划与营销策略,突出企业的公益理念。具体措施如下: 1、突破慈善纯粹利他的防线,企业在选择慈善捐助时,要将企业社会责任活动与竞争环境改善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目标的兼容,例如利用市场社区的捐赠模式。 2、要将企业社会责任活动与企业独特资源能力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有限的慈善资源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我国内资企业捐赠多数是属于资金型捐赠,很少选择产品捐赠和劳务捐赠,但不容忽视的是,将慈善与自身产品、慈善与产品宣传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捐赠成本,还可以对企业形象和企业的产品进行宣传。 3、加强企业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在企业内部成立专门主管慈善捐助的机构,或者赋予公司慈善管理者以公司内的高层地位。同时,还要建立捐赠制度,设立捐赠机构对慈善捐赠实行项目化运作。给管理公益捐赠的机构适当权力,防止慈善捐助的决策、管理个人或极少数高层领导人说了算。 4、合理利用国家税收政策,降低捐赠成本。一般来说,一个企业根据当年的经营业绩,结合自身所秉持的慈善理念最终决定捐赠水平,此时,与捐赠行为有关的税收支出,就成为降低捐赠成本的一大变量。捐赠企业完全可以通过选择捐赠渠道、分析捐赠项目性质,合理控制捐赠规模来达到降低捐赠成本,提高捐赠收益的目的。 第三步,重新建立成功企业的社会评价体系 西方发达国家,对成功企业的评价都是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着手。经济指标仅仅被认为是企业最基本的评价指标,而全面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则被视为企业好公民形象的重要条件。在我国,至今对企业的评价仍然停留在经济指标上。这样的评价体系已不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要求,不利于中国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更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国家重新建立企业的社会评价体系,对于我国企业慈善的战略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因社会评价体系的改变,企业若想得到更好的评价,企业声誉提高,便必须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更有利于企业慈善的战略化。 当然,企业在实行战略慈善的同时一定要从自身实际出发,量力而行。从成长周期来看,中国大多企业还处于原始积累和扩张阶段,对于目前的中国企业来讲,要回报社会,首要责任还是为社会生产优质的、消费者满意的产品,不搞假冒伪劣,讲诚信,不偷税漏税,另外善待自己的员工。其次,应该对推动生产力发展有贡献,对新的科技发展有推动。在做到这些之后,就要注重于企业慈善的战略化,将慈善提到战略的高度上来,而不仅仅是象在初阶段只是出部分人力物力等,一捐了之就可以了。 总结大全 四、总结 社会的全面发展需要企业慈善,和谐社会的建设也需要企业慈善。而我们在企业慈善的建设上仍任重道远。但只要我们企业从战略发展的角度开展慈善事业、建 总结大全 立慈善机制, 企业慈善必将成为慈善事业发展的有力支撑,企业也将在慈善事业发展中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重硕果,最终也会取得企业慈善事业的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共赢。参考文献:钟宏武。慈善捐赠与企业绩效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9月。郑功成。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与需要努力的方向背景、意识、法制、机制J。学海,2007年第三期。杨守金。中国特色慈善事业的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周庆行,杨玉芝。略论我国企业慈善的可持续发展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钟宏武。企业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