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县立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三《劝学》《劝学》问题导读单.doc_第1页
江西省吉安县立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三《劝学》《劝学》问题导读单.doc_第2页
江西省吉安县立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三《劝学》《劝学》问题导读单.doc_第3页
江西省吉安县立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三《劝学》《劝学》问题导读单.doc_第4页
江西省吉安县立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三《劝学》《劝学》问题导读单.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安县立中学“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有效教学工具单 劝学问题导读评价单设计人: 龙建新 课时数:3班级: 组名: 姓名: 时间: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熟读并背诵课文,掌握、积累“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等12个文言常用实词和“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熟记“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等古今字和通假字。2.理解从三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方法。3.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4.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探究作者的思想观点过程与方法:1学生自学,诵读课文,疏通文言。2小组合作,积累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3师生探究,学习本文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品味荀子散文的丰富内涵;领会学习的重要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学习重点:1诵读、领悟、背诵全文。2理清思路,领会学习的重要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学习难点:1积累文言现象。2领会学习的重要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学习过程:模块一、知识导学1、文本品韵 我们正置身于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与我们一生相伴相随。唯有学习,我们才能有让人羡慕的资本;唯有学习,我们才能搭乘世纪的快车,奏响青春的旋律。“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两千多年前的孔子面对浩瀚的知识发出了这样的喟叹。那么,学习的重要性在哪里?如何学习才能提高效率?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继孔孟之后最有名的儒家学者荀况在他的代表作劝学中回答了这些问题。文章旁征博引,娓娓说理,反映了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它作为先秦诸子集大成者的文学成就。2、关于作者 荀子(约公元前前)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是荀子的第一篇。内容分前后两个部分,前部分着重阐明学习的重要性,后部分着重阐明学习的方法。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勉励人们学习须持之以恒,以求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品德。模块二、走进文本 自主学习(一)、诵读课文,标注读音 中()輮( ) 舆( )有()槁暴( )砺( )参省( ) 臾( )跂( )楫( ) 生( )蛟( )跬( ) 骐骥( ) 驽( )锲( )镂( )跪( )蟮( ) 螯( ) (二)、研读课文第一、二段,完成下列问题1、字词解释 君子 曰:学不可以已 。 青,取之于 蓝,而青于 蓝;冰,水为之,而寒于 水,木直中 绳,輮 以为轮,其曲中规。虽 有 槁暴 ,不复挺者,輮 使之然 也。故 木受绳则直 ,金 就 砺则利,君子博学而 日 参省乎 己,则知 明而 行无过 矣。2、翻译第1-2段: (三)、研读第三自然段1、字词解释 吾尝终日而 思矣,不如须臾 之所学也。吾尝跂而 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 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 舆马者,非利 足也,而致 千里;假 舟楫者,非能水 也,而绝 江河。君子生 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翻译第3段: (四)研读第四自然段。1.解释加点词语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 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 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 舍之,朽木不折;锲而 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 食埃土,下饮黄泉 ,用心一 也。蟹六跪而 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 翻译第4段: (五)连线串珠,构建知识殿堂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通 ,释义: 。 通 ,释义: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通 ,释义: 。(3)君子生非异也 通 ,释义: 。 2古今异义词辨析(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2)声非加疾也 古义: 今义: (3)假舆马者 古义: 今义: (4)蟹六跪而二螯 古义: 今义: (5)用心一也 古义: 今义: (6)金就砺则利 古义: 今义: (7)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 今义: 3找出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1)木直中绳,车輮以为轮 :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 (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 (6)用心一也 : 4一词多义意义用法辨析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闻 博闻强识 不能称前时之闻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 以为妙绝 佛印绝类弥勒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挽弓当挽强 强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望 日夜望将军至 先达德隆望尊 适冬之望日前后 5文言句式(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7)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8)无以至千里 背诵这篇课文独学生成的问题:对学生成的问题:群学生成的问题:我主动,我参与,我体验,我成功! 问题导读评价单 第2页(共4页) 我主动,我参与,我体验,我成功! 问题导读评价单 第2页(共4页) 吉安县立中学“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有效教学工具单 劝学问题导读评价单参考答案 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有”通“又” “輮”通“煣”,使弯曲(2)“知”通“智” 智慧(3)“生”通“性” 资质、禀赋5古今异义词辨析(1)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参:古义,验,检查;今义,加入。(2)疾:古义,强,洪亮;今义,疾病,快。(3)假:古义,凭借,借助;今义,与“真”相对。(4)跪:古义,脚或腿;今义,跪下的“跪”。(5)用:古义,因为;今义,使用。(6)金:古义,指金属制的刀剑;今义,黄金。(7)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帮凶。6找出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1)輮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2)日 名词作状语,表示经常性,每日(3)下 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下(4)水 名词用作动词,游水(5)利 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快,走得快(6)一 数词活用为形容词,专一7一词多义意义用法辨析 听见闻 见闻,见识 声誉,名声借假 凭借,借助假如,如果与“真”相对,不真终止隔绝绝 到了极点非常横渡有力的弓强 强大有余竭力,勉强向远处看望 盼望,希望名望月圆之时,农历每月十五8文言句式(1)判断句 (2) 判断句(3)介词结构后置句(4)介词结构后置句(5)介词结构后置句(6)定语后置(7)被动句(8)固定格式“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下文“无以成江海”中“无以”同此劝学问题解决评价单参考答案 内容感知(1) 思路结构第一段:学不可以已 第二段:学习的意义(重要性) 第三段:学习的作用 后天善于学习的结果第四段: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善于积累 坚持不懈 用心专一(2) 思想感情学不可以已 学习的重要和必要 不停止地坚持学习 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品德。2写作特点(1)提示:“青”“冰”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平;“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改造人的品性。这五个比喻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提高人的智能、改造人的品性,使人智慧明达,不犯过错。(2)提示:这个比喻论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这个观点的,强调了学习的作用。(3)提示:可分为三层。第一层论述学习要积累,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第二层论述学习要持之以恒,是反正、反正设喻论述的。第三层论述学习要专一,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5)提示:本文的设喻特点: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如说明“学不可以已”之理,作者用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靛青色的提取,车轮的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为喻加以说明,充分表达了“学不可以已”而必须有所造就的道理。这样化深奥为浅近,由感性到理性,令人心悦诚服。设喻方式多样: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木为轮”、“金就砺则利”等从正面阐明学习的重要性。正反设喻,如“蚓”和“蟹”、“骐骥”和“驽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通过正反对照把所要说明的道理说得更具体明白。反复设喻,如“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连用几个不同的比喻,使读者加深对道理的理解。 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有的是将道理隐含于比喻之中,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锲而舍之”、“锲而不舍”。有的先设喻,后引出道理,如第2段,作者先连用五个比喻,后引出“善假于物也”的道理。有的先设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第3段第一层,作者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 “积善成德”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水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进一步论证。(5)提示:文章一开始就是一组排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样的排比句式在文中举不胜举,既富于论辩色彩,又富有文学韵味,甚或有一种音乐的节奏感流动在其中。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本文也很有特色。如在说明学习要善于积累的道理时,作者先后以“骐骥”与“驽马”、“朽木”与“金石”作对比,说明“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充分显示出“不舍”对于学习的重大意义。在阐述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时,作者又用“蚓”和“蟹”作对比,前者“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后者虽有“八跪而二螯”,却“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道理何在?就在于前者“用心一也”,后者“用心躁也”。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衬,增强了说理的分量。三思考探究1提示:一方面是说学习的意义非常重要,所以不能停止;另一方面是说对待学习应该采取的态度和方法,那就是不能停止。2提示:这就强调了“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这些效果的取得并不是因为人的本身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因为凭借了外界条件。这就与文章的推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丝丝相扣,有力地论证了学习的作用。学习可以弥补人的不足。3提示:课文中作者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从上句的“故”字看,这是荀子通过一组比喻得出的结论。从这一点看,荀子劝学是“劝”人们首先要学习做人。另外,“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一句同样着眼于品德的养成。在荀子看来,学习可以改造人“恶”的本性,可以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所以,学习的对象是明确的,也就是品德的学习。4提示:劝学是两千多年前的著述了,至今读起来仍然觉得很有道理。虽然时代变了,学习的条件和环境改变了,可是我们可以看出,荀子论述的基本规律,对于今天的学习仍然有指导性意义。而正因为它已经为两千多年的实践所验证,所以更具有权威性。劝学问题拓展评价单参考答案 1、 哪里有做臣下的跟他的国君开玩笑的呢? 老年时爱学习,就像点燃蜡烛的光亮。在烛光下行走,跟在黑暗中行走,哪一种好呢?2、学不可以已;人因该活到老,学到老,在任何时候都应学习,即终身学习。3、 若把它浸在臭水里,那么君子就不愿意接近它,平民就不愿意戴它,它的本质并不是不美丽,而是把它浸在臭水里才这样的。 所以君子居住一定选择乡土,外出一定结交贤士,这是用来防止邪僻而接近正直的方法。4、C(稍稍:渐渐地,逐渐。)5、A(A项,均为结构助词,取消主谓之间的独立性。B项,均为连词,前者表转折,后者表结果。C项,均为连词,前者表转折,后者表修饰。D项,前者为助词,表停顿;后者为代词,代草木、鸟兽、庸人。)6、D(“愤语遍布全篇”与文章不相符。)7、(1)完全归于腐烂败坏消灭净尽罢了。(2)他和人相处时,就整天沉默,像愚笨的人。(3) 又与世人忙忙碌碌、苦心钻营有什么分别呢?【参考译文】各种草木鸟兽被归类为“物”,人被归类为“人”, 他们活着的时候虽然有所不同,但死后却都一样,完全归于腐烂败坏消灭净尽罢了。但是在碌碌终生之中存在着(一些)圣贤,(他们)固然也是生死在这里面,但独特地和草木鸟兽不同,即使死了却能永垂不朽,超越久远的时空而更加凸显他们的存在。他们之所以成为圣贤,就在于他们能修养自己,施展在事功上,表现在文字言辞上,这是这三种人之所以能长存不朽的原因啊。能修养自己,一定能有所成就;施展在事功上,有时可以实现,有时不能实现;要表现在文字言辞上,(须看才分,)有时可以做到,有时不能不到。施展在事功上,不表现在文字言辞上是可以的。从诗、书、史记所记载的来看,难道建立事功者一定都要是能著书立说的人吗?修养个人操守,不施展在事功之上,不表现在文字言辞上,也是可以的。孔子的弟子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