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山县的由来及消亡.doc_第1页
长山县的由来及消亡.doc_第2页
长山县的由来及消亡.doc_第3页
长山县的由来及消亡.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山县的由来及消亡长山县,始建于隋朝开皇十八年(公元598),撤消于公元1956年3月,县名由武强县更名而得。武强县建于西汉,城治在今周村区大姜镇东面的固玄庄(或称固县庄、固悬庄),武强县的前身是於(w)陵邑、於陵县或乌陵县。长山县境域,在春秋战国时属齐国、属於陵邑,於陵故城遗址原在今邹平县临池乡古城村(位于今周村南约2公里处)。西汉时,於陵邑改称於(或“乌”)陵县。南朝孝武(公元454)时,废於陵县,武强县被侨置于今周村区大姜镇固玄庄。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城治迁移到长山城(今邹平县长山镇)。开皇十八年(公元598)改武强县为长山县,隶淄州(治所在今淄川县),属齐郡。长山县,在唐初隶属齐郡,武德八年(公元625)改隶淄州。自宋朝景德元年(公元1004)隶属京东东路淄州。元中统五年(公元1264)隶属淄州路。元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隶属般(pn)阳路。明朝洪武(公元13761379)年间隶属般阳府、淄川州,其后直至1911年,始终隶属济南府。自民国3年(公元1914)起隶属济南道。1927年隶属山东省;1936年隶属山东省第五行政督察公署。旧长山县境的大致辖域,主要包括:今周村区的大部,今邹平县的东部、东南部,今张店区的西北部以及东北部卫固一带“飞地”。据1937年地图资料记载:长山县西南部以摩诃山、南北峪、白云山为自然县界,南部以山旺庄、尚庄、王家庄、张染(冉)庄、马尚、姚家寨(今西寨)(以上6村分别属周村区和张店区)为县界,东部以道庄、阎家桥、麻姑营、院上(以上4村在张店区)、西江坡、三里庄、陈度、公孙庄、西营、陶唐口(以上6村属高青县)为县界,西部以侯家庄、马家寨、西董、姜家庄、陈河涯、莲花池、礼参店、李家套、辛集、郑家寨(以上村庄今属邹平县)为县界。另有卫固片26个自然村之“飞地”。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275公里,境域面积约4997平方公里。据宋史记载:长山县故城,城垣系土筑,周围4里,高3丈,厚2丈2尺,阔2丈7尺,雉堞(zh di)1400余,城四角设有敌台,城开四门,东门“望远”,西门“迎恩”,南门“怀范”,北门“传命”,各筑箭楼3间。宋宣和末至元代初,战乱频仍,城垣屡遭兵燹(xin),摧毁殆尽。明嘉靖四年(公元1525)知县张铎重修县城,改东西南北四门为“望海”、“观津”、“迎薰”、“拱辰”。并在城东南角新增一“景文门”。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知县钱士炎增修县城,堵迎薰门,再开景文门。康熙五十二年至五十五年(公元17131716),知县孙衍又两次增修。乾隆七年(公元1742),邑绅张永璜重修景文门,复开迎薰门,至此五门并开。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长山士民呈请捐修县城,知县叶观海主持将长山县城修葺一新。城围693丈,城墙顶宽1丈2尺,底宽21713丈1尺,墙高1丈8尺,上漫灰土,用砖铺成。四门皆重楼复檐。景文门有月城,券(xun)台无楼。东南西三面城垣皆土筑,费用由全县按地亩捐征,共征银48000余两。北面城垣为石砖墙,由焦桥村袁姓士绅(即袁紫兰家氏族)捐修。至抗战前城垣尚完好。1938年春,因战争需要,抗日部队组织四乡农民将长山城墙扒毁。该县城自隋朝开皇年间建造,至1969年彻底拆除,在历史上存留过1371个春秋。1936年,山东省划分为12个行政督察区,长山县隶属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381942年沈鸿烈任国民党山东省主席,划全省为17个行政督察区,长山县隶属第十行政督察区。1945年何思源任国民党山东省主席,划全省为6个政府办事处、17个行政督察区,长山县隶属第一办事处(鲁北办事处)第十行政督察区。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于1940年8月1日成立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进委员会,并根据抗日斗争形势需要,于1942年,将邹平县和长山县划分为“北邹长”和“南邹长”2个临时政区,与齐东县同属清河专区管辖。1943年9月,“南邹长”改为“耀南县”,隶属清河行政区清西专署。19451946年,耀南县先后隶属渤海行署第六专署、第三专署(也称清河专区)。1950年4月“耀南县”复名“长山县”。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期间,区划一度混乱不清。如长山县从1918年废“约”置“区”,全县共分9区、65乡镇,辖450村,其中,将房镇片列为长山县第四区,将卫固片列为长山县第九区。1939年,长山县九区(卫固)先被划为长、桓、临、益四边区,又于1940年4月28日划为桓台县五区。但在1946年,长山县重新规划时,仍将桓台五区(卫固)视为属下,共分7区、64乡镇,其中包括第二区(马尚)辖15乡、第五区(卫固)辖4乡。为此,在桓台县境域版图中,第五区曾经处于“1941年12月撤消、1943年6月恢复”的空白状态,而实际情况是,直到1948年,长山县才最终舍弃对卫固第五区的管辖。此期间,为了填补数年间缺失了的桓台县卫固五区,1951年,选用“铁山区”之名,替代了“桓台五区”(区公所驻卫固)的序数。据清嘉庆六年(公元1801)重修长山县志记载:“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前,县治分五乡:一乡,县东北四图;二乡,县东南十七图;三乡,县西南十九图;四乡,县西北二十三图;五乡,县北二十七图。后分为五路:东路共十约;南路共十四约;西路共十一约。北路共十二约;西北路共十一约,总计五十八约(共440村)。均以约称,不以图计。各村庄分隶焉。乾隆癸未、甲申(公元17631764)间,夏令(知县夏扶黄)复易各约名目单字者,各加一字。今仍从旧志而注新目于下”以下摘录之村名,均是今属张店区域、旧属长山县域的自然村。东路循字约、循墙:前院上庄、孙家庄(即东平庄)。天字约、乐天:后院上庄、大孙家庄、黄家庄、麻姑营庄、彭家庄。美字约、美中:班家庄、小套里、于家套、河崖头庄、东马上庄、西马上庄。德字约、观德:小孙家庄、小高家庄、台子庄(房镇店前身)、吉家庄、大高家庄、张对庄、干鱼头庄、周家庄、钟家庄、小庄。理字约、理顺:天乙庄、张家庄、阎家桥、莲池庄、道庄、九级塔、小石桥(今五里桥)、冢坡庄、姚家寨子(今西寨)、石村店、范家庄、范柳庄、陈家庄(?)、林家庄。1801年修志时,该东路“理字约”又新增2村:钱家庄、李家庄(该村后并入莲池)。柔字约、柔嘉:傅家山、大河南庄、小寨庄、大寨子、卫固镇、东卫固、八仙官庄(疑为彭家官庄)、母猪湾、万城庄、黄进庄、新庄(边辛)、郭家庄、解家庄(后演变为解于庄、于家庄)。1801年修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