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人高等教育毕 业 论 文题 目 社会保障制度对劳动市场运行的影响姓 名 学 号 专 业 学习形式 层 次 站 名 完成日期 内容摘要社会保障制度是劳动力市场运行的重要稳定因素,是劳动力市场发育的重要制度保障。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不仅为国有企业消除冗员扫除了障碍,而且为职工自主择业和劳动力自由流动创造了条件。解除企业的政策性社会负担,加快传统劳动力计划配置方式所形成冗员向市场排放,从而按照市场原则雇用劳动力,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劳动力的实际稀缺程度以及相对价格,有助于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城乡劳动力市场的统一,也帮助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和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同时建立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由此可以筑起可靠的社会保障线。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 劳动力市场 影响目 录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概述 1(一)我国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1(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运行中的主要问题 1二、我国城镇社会保障制度与劳动力市场运行 2(一)我国城镇失业保险制度改革 2(二)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设计 3(三)我国城镇医疗保险制度设计 4(四)我国城市贫困与社会救助制度设计 4三、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设计 5(一)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 5(二)建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6(三)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 6四、结论 7社会保障制度对劳动市场运行的影响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概述(一)我国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社会保障(socialsecu ty)即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社会成员基本生活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它指的是社会成员因年老、疾病、失业、伤残、生育、死亡、灾害等原因而失去劳动能力或生活遇到障碍时,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通常国家依据法律制定相关的制度和规定以保证其社会保障政策的实施。国家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目的是通过利益的再分配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缓解阶级矛盾,维持社会稳定,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安定的社会环境。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是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社会生产、保障社会安定、促进改革开放、实现共同富裕。随着社会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也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中共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中国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设计了基本框架。决定指出: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是适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由政府和国有企业大包大揽而逐渐形成的。其特点是:第一,就业式保障。即就业是获得社会保障的前提。劳动者一旦获得职业,同时也就获得了享受保障的权利。第二,单位式保障。即劳动者一旦就业,必然从属于某个单位,其住、医、行及老、病、残均由单位“包管”。第三,身份式保障。即凭“身份”享受保障。农村居民比城镇居民所享受的社会保障项目少、层次低;非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比全民所有制职工所得到的法定保障范围小、水平低。第四,福利式保障。即社会保障主要通过高福利实现。(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运行中的主要问题1、社会保障资金严重不足新制度规定,城镇所有企业及其职工必须履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义务。企业的缴费比例一般为企业工资总额的20%左右,个人缴费比例为本人工资的8%。由于近年来大批职工退出劳动力市场,离退休人员增长迅速,导致基本养老保险费率太高(目前费率高达28%),企业负担过重,影响了企业参保积极性 都加强:论商业医疗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的有效衔接,保险研究2008.10。和基金收入。目前,社会统筹基金入不敷出,基本养老保险欠费严重,形成个人账户的“空账”运行。2、受管理体制、资本市场等条件制约,补充养老保险积累基金缺乏市场化投资渠道,目前只能存银行、买国债,资金收益率很低。3、城镇职工基木医疗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还比较小,只占城镇从业人员的1/4左右,还低于1995年公费医疗与劳保医疗制度的覆盖范围近90%的农民成为自费医疗群体,不仅影响了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而且牺牲了农民的健康,并导致贫困问题难以解决。4、失业保险金还不能保证所有失业劳动力的全部支付。5、还没有建立完整的社会救助保障体制特别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由于农村人口众多,不仅存在大量的需要社会救济的“三无”(无收入、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对象,而且仍有30004000万左右的农村贫困人口。6、历史问题没有解决,影响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国有企业职工改革的补偿问题还没有解决,也严重障碍了新的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障碍国有企业改制,影响国有企业职工的身份转换,实现向劳动力市场的转移。中国劳动力市场运行论纲。二、我国城镇社会保障制度与劳动力市场运行(一)我国城镇失业保险制度改革有效实施“下岗”与失业的并轨,是解决传统劳动力计划配置的历史遗留问题,加快传统劳动力计划配置所形成的冗员向市场排放的关键在旧的计一划经济体制下,中国城镇采取“就业保障”政策,职工不存在失业风险。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劳动力计划配置方式被突破,打破了企业职工的“铁饭碗”,职工开始具有失业风险。1986年,为了配合国有企业用工制度的改革,国务院颁布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开始了建立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进程。1999年1月国务院发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失业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国的失业保险制度基本成型。我国失业保险制度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主要表现是覆盖面逐步扩大。1986年的规定是覆盖4种人:1992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将待业保险的范围扩大到8种人以上;1993年4月国务院颁布的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把失业保险覆盖面扩大到了所有国有企业;到1999年的条例,失业保险不但涵盖了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研究课题组: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研究,经济要参,2008年第34期。有城镇企业,而且包含了事业单位的职工。下岗职工并没有同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不承认下岗职工是失业人员,所以失业保障最初并没有把下岗职工纳入失业保障中,而是建立了过渡时期的特殊失业保障制度。这种制度作为短期稳定社会的政策取得成效,但没有从根本上解除下岗职工的后顾之忧,阻碍了下岗职工就业市场化的进程.因此,必须改革这种特殊失业保障制度,实行特殊失业保障制度与新的失业保险制度并轨,完成新老保障制度的对接。我国失业保险制度滞后,不但阻碍了劳动力市场的运行,也阻碍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同时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所以必须加快新的失业保险制度的建设。中国现行的失业保险制度是1999年1月颁布的失业保险条例,它从一开中国的失业统计采用城镇登记失业率.这一指标对我国真实失业状况存在低估。一是把农村劳动力排除在外,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是不争的事实,按发展经济学理论就业不充分就是失业:二是中国失业人员有“正式登记”的严格限制,山于各种原因,大约有40./0的失业者没有登记,统计部门估计数据偏低0.8个百分点:三是把下岗职工排除在外.加上其它因素,我国城镇真实实际失业率在年代以后,应在10%以上.始就是参照西方模式设计的。筹资方式为缴费制。1999年以前,缴费率为参保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1%,全部由企业承担。失业保险条例出台后,缴费率提高至参保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3%,由参保单位和职工共同承担,参保单位缴纳职工工资总额的2%,参保职工缴纳本人工资的1%。从其实际的运行状况看,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一是对失业者保障的功能有限。目前失业保险体系的最主要任务是给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虽然各地基本都能够正常发放,但给付标准较低,仅略高于地方规定的社会救济标准,且能够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数较少。(二)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将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并提出建立新型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原则。国务院于1997年颁布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在我国正式确定了以“统账结合”为标志的混合型养老保险体制。“统账结合”养老保险体制本质上就是要不断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以及将原先由企业单独承担的养老金缴费变为由企业和个人分担。以“统账结合”为特征混合型养老保险体制取代原先的现收现付型养老保险体制是一种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制度变迁。一方面体现了效率:将职工个人的贡献(缴费)与获益(退休后领取养老保险金)在某种程度上结合了起来,使它从理论上说具有了更强的激励作用;另一方面又体现了公平:社会统筹部分对不同收入的养老金领取者进行了收入再分配,这正是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功能之一。更为重要的是,它部分剥离了国有企业的养老保障社会职能,廓清了其经营成败的“责任归属”,便于国有企业提升竞争力,也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三)我国城镇医疗保险制度设计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实行公费医疗制度,企业实行劳保医疗制度。传统医疗保障制度对于保障职工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这一带有“大锅饭特征和高福利色彩”的制度正在显示出越来越多的缺陷,如医药费用由国家和企业负担过多,缺乏稳定充足的资金筹集渠道;企业与企业之间经营效绩不同,单位与单位之间具体情况不同,职工享受的医疗待遇苦乐不均;卫生资源配置条块分割,重复建设,结构不合理,运行成本高;医药费用支出方式不合理,药品浪费严重,等等。它越来越难以解决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急需改革。基于日益沉重的医疗费用包袱,1994年国务院在取得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并于1998年底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木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低水平,广覆盖,双方负担,统账结合”。“双方负担”即基本保险由单位和职工双方共同负担:“统账结合”即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已实行40多年的公费、劳保医疗制度就此告终。(四)我国城市贫困与社会救助制度设计民政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模底调查,根据各地的贫困线将全国城市贫困人口汇总,全国城市贫困人口总数为1382万。国家统计局有关资料分析,2006年中国城市贫困人口总数为1170万。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朱庆芳估算城市贫困人口有3100多万:1998年,下岗职工8万,登记失业人员571万,被拖欠退休金的退休人员约60多万,加总共1500万:其赡养人口按2个人计算,总数是3000万:再加民政供养的城镇孤老残幼有100万人,共有3100多万人,占现在城镇人口的8%。朱庆芳还引用了国家统计局2005年8月对15万户城市居民的抽样调查的数据来支持她的观点:20%低收入户的平均月收入只有124元,6%最贫困的人口人均月收入只有90多元。国家计委社会发展研究所的杨宜勇补充:除下岗、失业的职工以外,还有1600多万停产、半停产和破产企业的职工,除去已计算的下岗、失业的职工,估计还有500-1000万。以上估计利用的是下岗和失业数据,故有高估的可能。此数可以看作是贫困人数的上限。 李秋芳:医疗保险制度发展模式的探讨与分析,国外医学情报,2002年第9期。三、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设计(一)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l、保障能力差国家财政的投入与市场物价上涨和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状况不相适应农村的民政社会保障基本上属于国民收入再分配的范畴,财政投入是其保障资金的主渠道。近年来,国家增加了对农村民政社会保障的投入,如国家多次调整优抚对象的抚恤标准,并增加自然灾害救济经费。但是,其增加的速度远远低于物价上涨的速度。由于物价上涨,原来核定的社会救济费,其保障能力只有原来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烈军属优待、五保供养采取农民负担的方式与优待金、五保供养经费调整的需求不相适应农村经营方式和分配方式的变革,使烈军属优待、五保供养由原来生产队集体经济负担变为一家一户农民负担。具体办法由“农户和乡办、村办企业按一定的比例合理分担”。这种做法一方面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另一方面难以提高优抚和五保供养标准。2、保障覆盖面窄以养老保险为例,农村参保人数为6172万人,占农村从业人员的13%,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不到8%。如加上其它保障项目,享受社会保障的农村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也就在10%左右。农村民政对象应保未保的现象普遍存在。此外,在农村城镇化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一部分农民处于社会保障的真空地带,由于发达地区现行社会保障体系的排它性和区域封闭性,使转移的农民工无法享受社会保障。3、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关系没有理顺。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的保值增值问题尚待解决据调查,各县级单位的养老保险基金均是通过存入国家专业银行来达到保值增值目的的。民政部当时向农民承诺,基金增值率为12.9%,并按照这一水平确定给付标准。但是,19%年以来,银行多次下调存款利率。目前,存入银行的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利率只有5.67%,低于物价上涨指数,比以往承诺的增值率低7.23个百分点。这就意味着对已投保的每100元国家将有7.23元的赔付,否则政府对农民养老金的给付承诺将无法兑现。若干年后,这些资金有可能成为负值。因此,如何使养老保险资金保值增值已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一些地方因合作医疗解体而使早巳被消灭或控制的地方病、传染病再度发生甚至流行,屡屡出现因病致贫、返贫现象目前大多数农民基本上是自我医疗保障,得点小病,常常无钱就医或不能就近治疗:得了大病就得卖口粮、牲畜或大量借债,有的甚至因治病而倾家荡产。(二)建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1、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前提条件农村剩余劳动力要实现真正的转移,就必须割断其同土地的联系,也就是要消除农民的传统土地保障机制,这就需要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确保失去土地保障的农民转移到城镇享受同城镇居民相同的社会保障。同时,通过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可降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成本,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竞争能力。2、缩小城乡差别和缩小农村地区收入差别的需要不同的农村地区以及同一地区从事不同行业的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通过拟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对生活困难的低收入者提供一部分帮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农村地区收入分配的差距。进入90年代以后,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幅度与城镇居民逐步拉大,尤其是近年来农民的收入增长极为缓慢,有的甚至呈负增长,由此导致城乡差距正逐步扩大。尽管中央政府制定和执行了多种增收减负的措施,但效果并不明显。通过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低收入者增加一部分收入,既可以从制度上消灭极端贫困者,又能够缩小城乡差距,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3、有利于刺激消费,与当前正在执行的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相适应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农村集中了我国最大的消费群体,扩大内需必须高度重视启动农村消费。政府和各有关部门采取一系列启动农村消费的措施。但农村消费并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启动和升温。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97年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39%,1998年为38.7%,1999年进一步下降到38.6%。(三)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突破口是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把原来不规范的社会救济制度化、规范化。这是因为,社会救济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最低层次的保障制度,传统的社会救济由于救济范围窄、标准低、工作随意性大,已很难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因此,建立和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仅有利于传统救济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而且是对传统救济工作的重大改革。首先要科学确定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既能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又能防止因保障标准过高而形成养懒汉的倾向。其次是合理界定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大体上包括因缺少劳力、低收人造成生活困难的家庭:因灾、因病及残疾致贫的家庭;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及无法定抚养人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农村应因地制宜,分地区、分阶段地实施不同的医疗保险制度。四、结论劳动力市场运行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劳动力流动性。随着劳动力流动的加大,劳动者面临的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多,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失业、伤残、疾病、教育、养老等一系列问题,以及随这些问题而出现的劳动力市场危机、阶级冲突和社会动荡。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增加劳动力市场中的稳定因素,以弥补劳动力市场机制的不足。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而且,完备的社会保障系统,还有利于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从总体上来说,是为计划经济体制服务的制度安排。改革前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以公有制经济单位(城镇企事业单位与农村人民公社、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操场租赁合同5篇
- 2024春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确定位置5.2用方向和距离描述行走的路线学案苏教版
- 电力企业环保工作总结参考5篇
- 眼镜店防蓝光眼镜购买合同
- 物联网家居安全监控系统开发合同
- 智慧仓储优化在电商行业的具体应用案例
- 2024年规范存量住宅交易协议模板
- 2024年个人动迁房产销售协议范本
- 彩钢工程承揽协议2024专业
- 教育强国框架下教师教育发展改革路径分析
- 医院全员教育培训管理工作制度规定办法.docx
- 二十四孝故事
- 英语课堂小说《月亮与六便士》(课堂PPT)
- 专项基金投资募集合作框架协议模版
- (完整word版)拼音练习jqx和ü、üe的相拼
- 医疗质量检查分析、总结、反馈5篇
- 桅杆工艺技术及施工要求
- (完整版)六年级下册体育教学计划与教案
- 北京地铁受电弓的维护与故障检修-毕业设计说明书
- 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结合研究
- 集团公司两金管理评价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