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怎样走出器乐演奏误区的探讨.doc_第1页
关于怎样走出器乐演奏误区的探讨.doc_第2页
关于怎样走出器乐演奏误区的探讨.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器乐学习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要奏出会唱的曲调,没有一定的技术是表现不出来的,况且器乐化的旋律更需要完美的技术,技术可以使审美意象获得物质形式。拉赫曼尼诺夫说:“技术上的熟练应当是那些想成为一个优秀钢琴家的学生首要条件之一。”因此人们十分重视技术的学习。倘若在自己的深层意识中,有着纯技术的观念,其危害是很大的。伟大的钢琴家霍夫曼说:“技术好象放在抽屉里的工具,仅仅拥有这些工具是毫无意义的,什么时候和怎样应用这些工具的那种艺术直觉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在器乐学习过程中,专业学生若处理不好技术与艺术、再现与表现的关系,则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容易步入误区。一、“误区”的表现特征在1992年“珠江奖全国少年钢琴邀请赛”中,简报报导说:“选手经过激烈角逐后,评委及与会教师深有感触地说,九十年代的中国少年钢琴演奏水平,远非八十年代可比拟,尤其在技术方面,也曾使外国钢琴演奏家为之震惊。但在演奏艺术上,存在着典型而普遍的误区,有的选手只追求演奏速度,而缺乏音乐语汇、音乐感情、音乐形象、音乐色彩、音乐韵律、音乐走向,丢失了最珍贵的艺术境界,尤其对长句的呼吸把握不好,没有演奏风格的意识,读谱能力差,体态语言不自然等。”我想它也是整个器乐学习存在误区的真实反映。对于如何走出误区,一些专业教师都习惯于从本专业学习方法和步骤上思考问题寻找出路。如注意兴趣的培养;曲目的选择要适宜孩子的年龄;难度要“降温”;培养严格要求的习惯等。这些确也是器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但问题并不是单一因素所致,而需要我们宏观系统地去认识。只有把它放在音乐教育这个大系统网络中去调查研究,才能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系统的音乐教育分为基础与应用两大部份,基础是应用的先决条件,否则就不称其为基础。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基础,但学习音乐还有一个共同的基础。这两个基础在一些地区和学校由于受实用观念的支配,均有不同程度的忽视,尤其对共同音乐基础课的学习。心理学根据技能的性质和特点,分为运动技能及智力技能,智力技能包括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识活动。共同的音乐基础,就是培养智力技能和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拉赫曼尼诺夫说:“音乐作品中每个音符都是重要的,但是还有一些东西同音符一样重要,那就是灵魂。”“灵魂”是潜意识的源头,它可以把沉入潜意识之中过去的记忆、体验、认识带进意识,并与当前的知觉印象结合起来,因此它包涵着更复杂的内容,成了由许多认识构成的具有多层次的复杂组合体。“灵魂”的塑造不是某一专业单独可以完成的,它还需要丰富的知识和听觉修养,这样才能在演奏中准确地体现音乐感情的性质、程度、特性、色彩和变化幅度及力度。因此要学习器乐专业必须要有广阔扎实的音乐基础,而孤立地在器乐演奏上下功夫,就容易步入演奏“误区”。二、纯技术的危害器乐演奏最原初时代的技术,并不意味着单纯的操作方法,而是与音乐表现统一的整体。长笛只所以最早作为独奏乐器的原因,是因为木管具有很强的歌唱特质,发明它的是会吹芦笛又会歌唱的人。倘若缺少音乐经历和歌唱,就不会发明长笛。技术的发展与运用也是感情需要自然发展成的。技术实际上是人体的延伸,不仅是中枢神经肉体的延伸,更是精神的延伸。因此技术具有人的特性,只有把技术结合到自己生存中的人,才能通过演奏再现精神的美。音乐实在是生命的结晶,生命的光芒。乐谱并非如结构主义所言,是绝对客观的冷冰冰的,而是与人的体验内在的联系着,为着激活人的体验而存在。对演奏者来说,乐谱意味着体验感情的形式。当形而上学的纯技术侵入人的观念后,技术原初的本根丢失了,技术被迫与音乐分离,无生命的机械动作模糊了手段与目的的联系,将活生生的个体束缚在纯技术动作之上,从而使技术成了它的反面,事实上丢失了音乐。技术理性使人仅仅变为工具,作为文化和体力上的工具而存在,作为物质和材料而存在,人仅仅成为“能指”、“符号”、“功能”,使人丧失了最可贵的自然本性,无情地压抑了人对音乐的兴趣,感情处于麻木状态,这意味着感情的异化。既然如此,我们学习音乐、演奏音乐,有什么意义呢?这难道不应引起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吗?三、从音乐基础的视角探讨形成误区的原因人们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开始都十分重视基础课的学习,知道对文化知识的掌握,首先要具备初步的感性认识,或对事物理解表达所需要的思维能力。思维是借助于概念的语词来实现的,因此掌握语文知识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并从小就开始了学说话学识字,以培养语词的思维能力,当开始学习各种文化课程时,已具备了初步的基础,因此学习起来就比较顺利。学习器乐也应具有简单的符号思维能力,它是学习音乐的基础。由于处理符号信息存在着不同的途径,它也可以用语词的动觉思维学习器乐,这是后来步入误区的根源。只有用音响,用音乐语言来思维,才会有音乐的体验,这种蕴于内而形于外的特征,是审美进程中的“路标”,使演奏者可按曲调之迹寻感情之踪,它是演奏现象和内在本质联系结合的反映。所谓的“音乐语言”是人们在长期的音乐审美活动中,创造的一套音乐表现体制,它包括音乐各要素及其组合形式。音乐体验的原型并不是日常生活感情的体验,首先是内心音乐语言的体验,没有内心音乐就不会有完整的音乐体验。通过器乐学习也可以学习积累音乐语言,但它不及歌唱体验的直接、深刻、数量多。实践证明,凡是经过严格的视唱练耳训练,并且具备了一定水平的学生,学习器乐进度就比较快,乐感就比较好。看看优秀演奏家的经历就会发现,他们在学琴前就有了音乐的经历和体验,懂得音乐是什么样子,而且能编唱一支旋律,使人感到新颖有创造力。歌唱使他了解体验了音乐,并且具备了较好的音乐思维能力。这样在开始学琴时,才会有感情体验的介入,以情带动技术实现对音乐多侧面多层次的表现。体验是音乐表演的根基,对音乐的体验也是对生命生活的体验,音乐通过体验才能使生命本身显现出来。但是还有一些初学器乐的学生,没有经过视唱练耳的训练,缺少音乐的感性认识和体验,没有初步的音乐思维能力,就仓促学习乐器了。他们不但没有习惯同步于内心歌唱的演奏,更没有“意在笔先”的思维能力。这种缺少音乐时空主体建构和不同语言风格建构的演奏,只能是“物化思维”,尤如计算机演算数学题,结果正确,但失去了主体意识。由于没有学习乐器的基础,大多学生在练习新曲目时,不能适应“一心多用”,往往顾此失彼,不但演奏的乐曲缺少生命力,而且学习效率也十分低。因为少儿的肌肉记忆力特强,当手指背会了乐曲时,手指只不过进行着一种空泛的唠叨,以表现自己都不理解的无来由无目的热情。这些学生经我们测试,他们竟不能唱出演奏曲目的旋律,倘若视唱一首新曲,更是困难重重。这种缺少音乐思维的演奏,只能是机械的再现,不能说是表现。由于缺乏学习器乐的感性知识和思维能力,所以在个人的潜意识中,就有着不同程度的神秘感和纯技术的观念。纯概念的技术动作自我意识很强,注意力总是集中在控制技术动作上。因为运动系统的操作是极其复杂的,它要调动数不胜数的不同神经与肌肉成分,以一种高度分工而又高度结合的方式协调动作。有时控制不好甚而失去了演奏能力,或掌握技术变得十分困难,因此对乐谱符号的创造运用不感兴趣。长此以往构成了平时练习的模式,和动觉思维习惯,使演奏越来越成为一种心理刺激或镇静剂。思维习惯有极强的渗透性、继承性、守常性,它构成了心理的底层结构,对音乐活动起着支配作用,使演奏的全部细节成为一种单纯的生理反应。因此它对于说明演奏的“误区”,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四、有益的启示儿童学画的历程,很值得音乐教师学习借鉴。初始学画,他们重视培养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现的兴趣,对技术没有更多的规范和束缚,实际上是一种心智的培养,任凭想象的驰骋,尽管没有成人画的成熟准确丰富规范,但它丰富的想象奇特的构图,大胆的变形及鲜艳的色彩,反而能打动人心。这是真挚感情、童心的力量。心智兴趣得到开发,技术慢慢也在其中了。音乐表演是人类童心在更高程度上的复活和再现,音乐发生学也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少儿在学习乐器前,应先进行一些心智兴趣的培养。视唱练耳的训练是一切音乐实践的基础,即能开发心智学会识谱,更能启发兴趣获得许多感性知识,并能引导到释义的文化情景中去。美国的“综合音乐感”教学,利用听觉的第一信号系统,从自由探索入手,联系生活与自身作直观的音乐启蒙教育,鼓励探索培养信心和乐感。“柯达尹教学法”结构严谨,主要通过视唱以发展音乐的才能。法国的加林、帕里斯和谢威在十九世纪就着手探索视唱的直接教育含义,他们强调视唱时的意象。英国音乐教育家沃德提出了以视唱为基础的发展乐感的方法,在许多国家都产生了影响。因此要学好一种乐器,避免步入演奏的误区,最佳途径是,首先学好视唱练耳课,以挖掘发展提高少儿的音乐素质水平。那种急功近利直接学习器乐的学生,大多是以琴代替思维的“物化思维”,很容易步入误区。五、寻找基础课与应用课的接触点改进基础教学基础课是应用的基础,这是不言而喻的,虽然视唱练耳教学有它自身的规律性,但不能忽视为应用学科服务,否则就不是名副其实的基础课了。视唱练耳作为基础课,不只是一般人认为的只是识谱音准节奏的训练,它的内容十分丰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包容了不同时代的音乐思潮和音乐语言,并且随着教学指导思想的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样的内容可以收到不同的效果。根据器乐学习的实践,我以为在视练学习中,要自始至终地贯彻以下几项原则,就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一)表现及感情体验的原则器乐学生普遍存在不认真歌唱的坏习惯,老师要从一开始就注意对他们提出较高的要求,要学生明白,要解释音乐的内容,首先要心里有,才能手底下有。歌唱是音乐体验的原型。视唱、背唱曲目时,唱准音高和节奏是起码要求,更重要的是通过体验与理解,将作者提示的表情符号,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将音势、乐句乐段、音乐的内涵表现出来。通过视唱培养学生的表演意识。乐谱不是一个给定的静态对象,它的再现是个不断变化的动态系统。如速度的选定,乐曲的流畅起伏、休止、渐强渐弱及高潮的处理,都需要有体验理解的表现,理解的表现就是释义。要知道视练课只学准确的再视,不学有理解的表现,犹如语文课只学识字,不知释义一样,是不完善的教育。高水平的视唱课就是一场独唱重唱合唱音乐会。要有这样的教学指导思想,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器乐学生的音乐体验、理解及表现意识,进而达到阅读乐谱时的内心音乐能力,它对器乐演奏是至关重要的。(二)处理或表现符号信息一次性的教学原则由于演奏是一次性的行为,因此在基础课中,不论视唱、背唱,要求学生回课一次完成。要解决识谱慢、思维滞后的问题,就应在基础课中强化读谱的练习,它不象一般人想象的那样简单。因为读谱是立体性的,并且是瞬时的处理,因此对反应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