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监理工作报告(终).doc_第1页
水土保持监理工作报告(终).doc_第2页
水土保持监理工作报告(终).doc_第3页
水土保持监理工作报告(终).doc_第4页
水土保持监理工作报告(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水电电站工程蓄水站工程蓄水阶阶段段 水土保持监理工作总结报告水土保持监理工作总结报告 *水利工程水利工程监监理有限公司理有限公司*水水电电站站项项目部目部 二二一四年六月二十日一四年六月二十日 审审 定:定:* 审审 查:查:* 校校 核:核:* 编编 写:写:* * * * 目目 录录 1工程项目概况 .5 1.1 工程概况5 1.2 工程项目组成5 1.3 项目批准情况6 1.4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批复文件主要要求6 1.5 水土保持设计变更7 1.6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9 1.7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10 1.7.1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10 1.7.2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12 1.8 本阶段水土保持验收的范围及重点.* 2.水土保持措施落实情况及后续实施计划 .* 2.1 现阶段水土保持措施整体落实情况.* 2.1.1 主体工程区水土保持措施落实情况 * 2.1.2 渣场防护措施落实情况 0* 2.1.3 料场区水土保持措施及落实情况 21 2.1.4 施工道路区水土保持措施及落实情况 22 2.1.5 施工生产生活区水土保持措施 24 2.1.6 其他工程区水土保持措施落实情况 45 2.1.7 移民安置区、水库淹没及影响区水土保持措施落实情况 26 2.1.8 管理措施落实情况 26 2.1.9 水土保持效果 26 2.2 水土保持概算投资完成情况.27 2.3 水土保持项目后续实施计划.29 2.3.1 *村、*村料场.29 2.3.2 渣场29 2.3.3 左、岸场平系统29 2.3.4 蓄水后库区岸坡监测 29 3.监理工作综述 .29 3.1 监理依据.29 3.1.1 监理合同 29 3.1.2 相关法律、法规、部委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29 3.1.3 技术规范与标准 31 3.1.4 相关设计文件及批文 31 3.2 项目监理机构及人员.31 3.2.1 项目监理机构 31 3.2.2 人员组成及职责分工情况 32 3.2.3 监理工作主要制度 34 3.3 水土保持监理主要方法.34 3.4 监理效果.36 3.4.1 水土保持工程质量控制情况 36 3.4.2 水土保持工程投资控制情况 43 3.4.3 水土保持工程进度控制情况 45 3.4.4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安全控制情况 47 4.监理结论 .48 5.经验与建议 .48 5.1 主要经验.48 5.2*水电工程后续水土保持工作建议 49 6.附件 .50 6.1 工程建设监理大事记.50 6.2 水土保持工程形象图片.55 5 1 1工程项目概况工程项目概况 1.11.1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水电站位于*地区*县境内,地处*中游*至*峡谷段 出口处,是以发电为主的等大(2)型工程,电站采用左侧河床布置溢流坝, 侧河床布置坝后式地面厂房的堤坝式开发方式。工程施工总占地 334.12hm2,其中永久占地*7.24hm2,临时占地*6.88hm2,电站装机容量 *MW(装机 6*MW),年发电量 45.01*亿 kWh。201*年 1 月筹建,201* 年 11 月实现截流,201*年 11 月实现“三期截流”。计划 20*年首台机组投 产,20*年 2 月工程完建。 1.21.2 工程项目组成工程项目组成 *水电站工程主要由主体工程、施工辅助工程、移民安置工程等组成。 其中主体工程由混凝土重力坝、坝后式厂房、鱼道组成,枢纽布置自左向分 别为左岸挡水坝、溢流坝、冲砂底孔坝段、厂房坝段和岸挡水坝段。*水电 站工程项目组成见表 1-1。 表表 1-11-1 *水电站工程项目组成表水电站工程项目组成表 工程项目项目组成 主体工程凝土重力坝、坝后式厂房、鱼道等。 施工辅助工程 围堰工程、土料场 1 个、砂石料场 1 个、砂石加工系统 1 个、混凝土拌和 系统 1 个、综 合加工系统(钢筋加工厂、木材加工厂)、机 修系统(机械修 配厂、汽车保养厂)等。 办公生活设施1 个办公生活区(含承包商营地和业主营地)。 储运工程 综合仓库、油库、炸药库等;新建公路 20.7km,新建永久跨河桥 2 座,临 时桥 1 座; 。 库底卫生清理卫生清理、林木砍伐与迹地清理。 移民安置生产安置人口*,搬迁安置 5 人。移民 安置 专项设施复建 3 座*设施:*、*和*各一处。三级公路*km,机耕道*km,人行 便道*km,人渡 1 处,及部分输电通讯设施。 6 1.31.3 项目批准情况项目批准情况 *水电工程自 201*年 1 月开始前期筹备工作,201*年 7 月通过国务 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建设,主要往来文件见表 1-2 。 表表.1-2.1-2 *水电工程主要来文表水电工程主要来文表 来文(主送)部门时间文名文号 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20*年*月*日 关于印发* 水电站预可行性研究审查 意见的函 水电规20*0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 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年 2 月 关于*水电站开 发方案的批复 发改能源(201*)* 号 环境保护部201*年 1 月 0*日 关于*水电站环境影 响报告书的批复 环审201*0*号 水利部201*年*月*日 关于*水电站 水土保持方案的复函 水保函201*0*号 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201*年 4 月*日 关于印发* 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审 查意见的函 水电规水工201*号 *环境保护厅201*年*月*日 关于*水电站“三通 一平”等工程环境影响报 告书的批复 *环审20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 展和改革委员会201*年 7 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 *水电站可行性研 究报告的批复 发改能源201*42 号 *环境保护厅201*年 8 月*日 关于*水电站“三通 一平”等工程竣工环境保 护验收意见的函 *环验201* 号 1.41.4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批复文件主要要求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批复文件主要要求 (1)按照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落实资金、管理等保障措施,做好本方案 下阶段的工程设计、招投标和施工组织工作,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监督与管理, 切实落实水土保持“三 同时”制度。 (2)定期向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及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水土保 持方案实施情况,并接受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7 (3)委托具有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的单位承担水土保持监测任务,并及时 向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监测报告。 (4)委托具有水土保持监理资质的单位和人员承担水土保持监理任务, 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监理工作,确保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质量。 (5)采购石、砂等建筑材料要选择符合规定的料场,明确水土流失防治 责任,并向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6)水土保持后续设计应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7)按规定将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于 30 日内分送项目所在流域 机构及地方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并将送达回执报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8)建设单位要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的规 定,在工程投入运行之前及时向水利部申请水土保持设施验收。 1.51.5 水土保持设计变更水土保持设计变更 *水电站在工程开工前编制了*水电站水土保持方案报告 书,设计深度为可研设计深度,*水电站在实施过程中,主体工程在规模、 布局等方面均没发生大的变化,施工辅助工程布局上有一定的调整,交通工 程新增加 702#公路;渣场位置和数量不变,占地和堆渣形态有调整;施工生 产生活区布置基本与原方案一致,仅垃圾焚烧站、炸药库、生活污水处理厂 位置稍有调整,砂石加工系统、混凝土拌和系统等工程占地稍有增加。 因主体工程的混凝土优化设计和后续弃渣回采不理想,导致本工程土 石方调运和平衡发生较大变化。施工阶段土石方开挖总量为 1231.81 万 m(松方,本节下同),土石方填筑总量为 891.9 万 m,外借方 4*.20 万 8 m(折合自然方 339.3 万 m,最终工程总弃渣量为 845.11 万 m。与可研批 复方案相比,弃渣总量减少 45.5 万 m,回采总量减少 *.*万 m,导致 最终弃渣量增加 213.11 万 m。 受工程设征占地面积调整和统计方式变化,施工阶段水土流失防治责 任范围为 555.08 hm2,较可研阶段增加了 *.74hm2。 工程在后续水土保持工作中,对水土保持防护措施的深化、优化、调整 等设计工作,导致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类型和植物措施布设等有较大变化。枢 纽工程区在营地景观绿化深化设计工作中,根据场地排水需求补充了永久 的拦挡、截排水措施和施工期临时截排水措施;渣场区调整了拦渣堤和护坡 结构型式,受堆渣方式改变,泥石流排导槽方案发生改变;料场区因剥离表 土运往 *#渣场集中堆存,取消了相关的表土防护措施;交通工程区和施工 生产生活区在后续绿化措施深化设计中,改变了绿化物种和工程量;因部分 场地与*电站交叉使用,部分施工生产生活区和全部料场后期植被恢复主 体责任转移至*电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 年 12 月修订)、 开发建设项 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经批准后,项目地点、 规模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当补充或者修改水土保持方案并报原审批机关批 准,水土保持方案实施过程中,水土保持措施需要作出重大变更的,应当经 原审批机关批准。 20*年 5 月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根据现场水 土保持实施情况编制了*水电站水土保持设计变更报告(送审稿) 9 ,报送原审批机关审批。 1.1.6 6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1*)、 开发建设项 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1*)中有关规定,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总 体目标为:预防和治理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通过水保措施的实施促 进工程安全生产与工程地区水土保持设施的改善。具体为: (1)扰动土地整治率:对受工程建设过程中因开挖、填筑、占压等活动影 响而降低或丧失水土保持功能的土地,及时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与植物措 施恢复或改善其水保功能,控制新增水土流失的产生,扰动土地整治率达 95%以上。 (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使总的水土保持效 果尽快接近和优于项目建设前的水平,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达 95%以上。 (3)土壤流失控制比:在施工期与工程主体设计相结合,对工程建设过 程中采取拦、挡、护、绿化等综合措施使各开挖面得到有效处理,土壤流失 控制比大于 0.8。 (4)拦渣率:对规划的 3 个渣场和场地平整进行合理性分析,根据分析 结论,进一步优化渣场堆存方案。并规范弃渣工艺流程,按照“先拦后弃”的 原则,设置必要的临时或永久工程措施,堆渣后针对渣场的具体情况,比选 优化永久性的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方案进行双重防护,如:修建排导槽、挡 渣墙(堤)、排水沟以及栽植乔灌草等,有效防治弃渣流失,使弃渣得到及时 有效的防护,拦渣率达 95%以上。 10 (5)林草植被恢复率;施工过程中及施工结束后,对工程永久、临时征用 土地,在工程完建后凡具备绿化条件的,均采取土地整治、栽植乔灌草等绿 化措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恢复景观,使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林草植被恢复 率达到 97%以上。 (6)林草覆盖率:在各项植物措施实施并发挥效益后,使工程征、占地范 围内林草覆盖率达到 45%以上,恢复和改善区内生态环境,防治新增水土 流失。*水电站设计水平年防治目标见表 1-3。 表表 1-31-3 *水电站设计水平年防治目标水电站设计水平年防治目标 序号项目 规范标 准 按降水 量修正 按土壤侵蚀强度 修正 按地形 修正 采用标准 1 扰动土地整治率(%) 9595 2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95095 3 土壤流失控制比 0.800.8 4 拦渣率(%) 95-1095 5 林草植被恢复率(%) 97097 6 林草覆盖率(%) 45045 注:1. 工程所在区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 540.5mm,水土流失强度以中度为主,对应防治目标修正值为 0; 2. 工程区域为典型的高*深切峡谷地貌,对应拦渣率可减少 10,但考虑到工程区生态环境脆弱,拟不对其进 行修正,拦渣率仍要求达 95%以上。 1.71.7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 1.7.1 水土流失防治水土流失防治责责任范任范围围 *水电站依照“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 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的规定确定,工程水 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包括工程征用、租用的永久和临时占地区及由于工程 施工活动和移民活动而造成的直接影响或带来危害的区域面积为 469.34hm2,由于本工程建设基本接近尾声,对施工阶段项目建设区以外的 11 移民安置和专项设施复建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区域均计入项目建设区,施 工阶段防治责任范围面积共计 555.08hm2。具体如下: (1)枢纽工程区 本占地区指首部枢纽、引水系统、厂房系统、业主营地、鱼类增殖站等 永久主体工程的占地范围,施工阶段占地面积共计 50.22hm2。 (2)弃渣场区主体工程共有 3 个渣场和 1 个场平工程,施工阶段渣场区总占 地面积为 51.76hm2,其中与水库淹没区重叠 12.95hm2计入本区,为永久占 地。 (3)料场区工程共设置了 1 个土料场和 1 个天然砂石料场,占地 34hm2。 (4)交通工程区 施工公路占地区指本工程的永久公路和临时施工公路的占地面积。施 工阶段本工程永久公路占地面积 11.94hm2,临时施工公路占面积 *.5hm2,其中临时公路与水库淹没区重叠 0.2hm2计入本区,为永久占地。 (5)施工生产生活区 施工生产生活占地区包括木材加工厂、机电及金结安装场、钢筋加工厂、 供风站供水站、综合仓库、油库、炸药库等各类施工生产设施及各工区的生 活福利设施的占地,经统计施工阶段生产设施占地 32.32hm2。其中与渣场 重叠部分计入渣场区,与水库淹没区重叠 3hm2计入本区。 (6)移民安置及专项设施复建区 工程移民安置占地包括农村移民安置占地和专项设施复建,以及相关 的供水工程、防护工程等,经统计施工阶段移民安置占地共计 2.56hm2。 12 (7)水库淹没及影响区施工阶段水库淹没面积 212.83hm2(不含与弃渣场等 防治区重叠面积 55.96hm2);水库浸没塌岸影响面积 2hm2。*水电站水土 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面积对比分析详见下表:*水电站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 围面积对比分析表表 1-4。 表表 1-41-4 *水电站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面积对比分析表水电站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面积对比分析表 单位单位:hm:hm2 2 可研阶段施工阶段变化 防治区 合计 项目建 设区 直接影 响区 合计 项目建 设区 水库塌 岸影响 备注 可研施 工 枢纽工程区 33.7033.7050.2250.22*.52 渣场区 45.9745.9751.7651.76 与水库淹没区重 叠12.95hm2计入 本区 5.79 料场区 34.0034.0034.0034.000 交通工程区 26.2026.2028.4428.44 与水库淹没区重 叠0.2hm2计入本 区 2.24 施工生产生 活区 30.330.332.3232.32 与水库淹没区重 叠3hm2计入本区 2.02 移民安置及 专项设施复 建区 2.862.862.562.56-0.3 其它占地区 *3.95*3.95*0.95*0.95 与水库淹没区重 叠39.81hm2计入 本区 -23 水库淹没及 影响区 132.36130.3622*.83212.83 2 除去施工占地重 合部分55.96hm2 82.47 合计469.34464.484.86555.08553.082*.74 注:根据施工总布置规划的征地范围,本工程主体工程、渣场、料场、施工道路等工程的影响区域均已包含在征地 范围内,因此本方案仅把水库淹没影响(水库蓄水后的局部坍岸、滑坡区域)和不属于建设单位管辖的移民安 置区域纳入直接影响区。 1.7.2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由于本工程造成的水土流失绝大部分发生在施工筹建期及施工期,故 在进行水土流失防治分区过程中充分考虑主体工程布局、施工扰动特点、建 设时序,同时结合本工程水土流失影响初步分析结果。将防治责任范围分为 13 水库淹没区、枢纽工程区、交通设施区、施工生产生活区、料场区、渣场区、 移民安置及专项设施复建区 7个防治类型区,前述防治分区与原水保方案 划分的水库淹没区、枢纽工程区、交通设施区、施工生产生活区、料场区、渣 场区、移民安置及专项设施复建区相对应,防治分区无变化。 根据工程施工活动及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程度、危害,本工程水土流失 防治重点区域为主体工程区的高陡开挖边坡、渣场区、料场区、施工道路区, 同时必须对施工生产生活区和移民安置区开挖扰动面做好及时的防护工作。 ( (1)主体工程区)主体工程区 主要为工程枢纽建筑物占地区,包含业主营地和鱼类增殖站等占地区 域,面积共 50.22hm2。 ( (2)渣)渣场场区区 工程规划的 3 个渣场和下游河滩地场地平整占地范围,3 个渣场分别 为 1#渣场、2#渣场和*#渣场,总占地面积为 51.76hm2,其中利用库区占地 12.95hm2。 ( (3)料)料场场区区 工程规划的 2 个料场开采区域,包括*村碎石土料场和*村砂砾石料 场,共占地 34.00hm2。 ( (4)施工道路区)施工道路区 主要是施工区永久和临时施工道路,道路总长 20.7km,新建桥梁 4 座, 总长 574m,总占地 28.44hm2,其中利用库区占地 0.2hm2。 ( (5)施工生)施工生产产生活区生活区 14 主要为施工生产、生活区,包括大坝工区和*村工区两个施工工区, 占地面积 32.32hm2,其中利用库区占地 3hm2。 ( (6)其他占地区)其他占地区 为工程施工征地红线范围内除上述工程占地外的其他占地区域,总面 积*0.95hm2,其中利用库区占地 39.81hm2。 ( (7)移民安置区)移民安置区 主要为移民搬迁安置及专项设施复建区域,面积共 2.56hm2。 ( (8)水)水库库淹没及影响区淹没及影响区 水库正常蓄水位*0.00m 时淹没及影响的陆域,面积为 2*.83hm2,不 含施工占用库区部分 55.96hm2,其中水库淹没区(项目建设区)面积 212.83hm2,淹没影响区面积 2.00hm2。 1.81.8 本阶段水土保持验收的范围及重点本阶段水土保持验收的范围及重点 蓄水阶段水土保持验收的重点为:库区左、岸边坡防护工程,蓄水后位 于正常水位以下的 1#、2#渣场水土保持防护工程,下游左岸护坡护岸工程, 施工道路配套的边坡防护和截排水工程,蓄水前的库区清理工程。 2.2.水土保持措施落实情况及后续实施计划水土保持措施落实情况及后续实施计划 2.12.1 现阶段水土保持措施整体落实情况现阶段水土保持措施整体落实情况 2.1.1 主体工程区水土保持措施落主体工程区水土保持措施落实实情况情况 (1)环评措施:对高陡开挖边坡,为保证开挖边坡稳定、施工安全和进度 要求,采取喷混凝土、锚杆、锚索的施工安排与开挖平行作业,及时对边坡 进行支护并设置排水孔排泄渗水;针对施工导流过程中建筑物本身安全的 15 考虑,采取了钢筋石笼护坡、干砌石护坡等工程措施进行保护。 从水土保持和环境绿化美化的角度考虑,需恢复电站厂区周围的植被。 *水电站管理及生活区位于*县*村,包括业主营地占地面积约 5.69hm2、鱼类增殖站占地面积约 1.03hm2,本区除考虑必须配套建筑物外, 其余用地以绿化为主,绿化起到分隔空间、烘托主题、改善环境的作用。根 据相关规定,按绿化率 30%对其进行绿化,绿化面积约 1.50hm2。参照园林 绿化的相关规格,主要的绿化措施有撒播草籽、栽植观赏性乔灌树种、设置 花台花坛等。乔灌树种可采取孤植、对植、丛植、群植、带植等绿化方式进行 栽植。 (2)落实情况:主体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大坝两端高陡边坡,采取了挂网 喷浆护坡防护、预应力锚索加固等工程措施。 对业主营地、鱼类增殖放流站、公共服务区均采取了绿化措施,其中业 主营地绿化面积21780m2,鱼类增殖放流站绿化面积4081m2,业主永久营地 内,各建筑物周围已设有绿化带,主要绿化措施有撒播植草、栽植观赏性乔 灌树种、栽植绿篱等,同时布设了营地排水系统,以上措施不仅满足了水土 保持的要求,而且具有提升了业主营地的整体景观效果。乔木树种有红梅、 红枫、柳树、银白杨、*树、红叶李;灌木树种有云杉、连翘、小叶女贞球、金 叶女贞球、南天竺;绿篱植物为万年青。 2.1.2 渣渣场场防防护护措施落措施落实实情况情况 可研阶段工程区共规划 3 个渣场,1 个下游左岸河滩地平整。施工阶段, 渣场位置设置方案未发生变化,受弃渣调运规划方案等因素影响,各渣场与 16 场平工程的弃渣量有所调整,与可研阶段相比,弃渣总量减少 45.5 万 m, 回采总量减少 *.*万 m,导致最终弃渣量增加 213.11 万 m。随着渣场 的调整,其水保措施也相应做出了调整。 表表 2-12-1 渣场可研阶段与施工阶段变更情况一览表渣场可研阶段与施工阶段变更情况一览表 占地面积(hm2)最终弃渣量(万m)最终渣顶高程(m) 渣场名称 可研阶段施工阶段可研阶段施工阶段可研阶段施工阶段 备注 1#渣场4.677.884714532*3305 2#渣场6.965.6524 6533003305 *#渣场26.6927.98541635.1133373323 下游河滩 地平整 7.6510.459012032733273 填筑量不计入最 终弃渣量 合计45.97 51.76 845.11 (1) 1#渣场水土保持防护措施落实情况 1#渣场位于*沟沟口,为临河型渣场,最终渣顶高程 *m,最大堆渣 量*3 万 m,渣场回采量 38.0 万 m,最终堆渣量约为 145 万 m,最大堆 渣高度 51m,渣场占地 7.88hm2。渣场从左至以一个整体进行堆渣,堆渣完 成后,在渣顶部位修建 M10 浆砌石泥石流排导槽,堆渣边坡 1:1.6,在 3270m、32*m 平台设置宽 2m 马道,在 3300m 高程设置 4m 宽马道。 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1#渣场防护工程于 201*年 3 月 20 日开工、 2*1*年 8 月 45 日完工、201*年 9 月 28 日通过分部工程验收。 在渣脚部位修建了钢筋石笼拦渣堤;对 3261m 高程至拦渣堤顶高程之 间坡面采取钢筋石笼护坡,3261m 高程至 3279m 高程之间坡面采取铅丝石 笼护坡,护坡顶高程按*20 年一遇洪水标准加一定安全超高考虑;渣场顶 部设置泥石流排导槽。 17 拦渣堤由钢筋石笼分两层码放堆筑而成,呈矩形断面,底宽 4m,高 2m,为了提高拦渣堤的防冲能力,对钢筋石笼拦渣堤内部进行 M7.5 砂浆 填充。钢筋石笼规格为 2.0m1.0m1.0m,采用 22 钢筋作为骨架,6.5 圆 钢作为网格,骨架钢筋沿水平方向间距 1.0m,网格钢筋之间及与骨架钢筋 之间间距均为 20cm。 钢筋石笼护坡采取单排单层码放法,单个钢筋石笼厚 1.0m,宽度为 2.4m,护坡顶高程 3261m。钢筋石笼规格为 2.4m1.0m1.0m,采用 22 钢 筋作为骨架,6.5 圆钢作为网格,骨架钢筋沿水平方向间距 1.2m,网格钢 筋之间及与骨架钢筋之间间距均为 20cm。 铅丝石笼护坡也采取单层码放,单个钢筋石笼厚 1.0m,宽度为 2.4m, 护坡顶高程 3279m。铅丝石笼护坡规格与钢筋石笼一致,仅用 8#铅丝代替 6.5 钢丝作为网格。 泥石流排导槽起于沿江公路涵洞出口,经渣场顶面后,向渣场坡面延伸 至渣场铅丝石笼护坡面止,与*呈一定的交角汇合,泥石流排导槽总长 202m。渣顶面排导槽呈梯形断面,底宽 4m,高 2m,两侧边坡为 1:1.6,纵 坡 i=0.03;为了防止泥石流对裸露渣体坡面冲刷,在坡面砌筑钢筋石笼放排 导槽,底宽 4m,高 1m,两侧边坡为 1:1.6。为了加强排导槽排导和防水能 力,在排导槽内侧布设有土工复合膜和 M10 砂浆抹面,砂浆抹面厚 20cm。 (2) 2#渣场水土保持防护措施落实情况 2#渣场位于*沟沟口,为临河型渣场,渣场位置和类型与可研规划一致, 最终渣顶高程 05m,最大堆渣量 84.18 万 m,渣场回采量 20.18 万 m,最 18 终堆渣量约为 65 万 m,最大堆渣高度 51m,渣场占地 5.65hm2,目前已堆 渣完毕。 水土保持防护措施实施情况:2#渣场防护工程于 201*年 5 月 2 日开工、 2*1*年 10 月 4 日完工、201*年 12 月 31 日通过竣工验收。在渣场顶部修建 钢筋石笼泥石流排导槽,采取分台堆放,在 3278m 高程设置一宽 4m 的马 道,在 3295m 高程设置一宽 3m 的马道,3278m 高程以下堆渣边坡 1:1.6,3278m 高程以上堆渣边坡为 1:1.75;在渣场上游侧渣脚部位修建了钢 筋石笼拦渣堤,并对上游侧渣体坡面采取钢筋石笼护坡;渣场下游侧利用已 有防洪堤和防护坡面防护工程,仅对堆渣坡面采取干砌石护坡。渣场防护按 *20 年一遇洪水标准加一定安全超高考虑,护坡顶高程为 32773278m。 拦渣堤由钢筋石笼分两层码放堆筑而成,呈矩形断面,底宽 4m,高 2m,为了提高拦渣堤的防冲能力,对钢筋石笼拦渣堤内部进行 M7.5 砂浆 填充。钢筋石笼规格同 1#渣场拦渣堤。 钢筋石笼护坡采取单排单层码放法,单个钢筋石笼厚 1.0m,宽度为 2.4m,护坡顶高程 3278m。钢筋石笼规格同 1#渣场钢筋石笼护坡。 干砌石护坡护坡厚度为 0.5m,并沿高度每隔 3.0m 设置 1.5m 宽的护 坡加厚平台,护坡顶高程为 3277m。 泥石流排导槽起点为 8公路 K0493.96 处涵洞泄水口,走向与*垂 直,横穿 2渣场,将沟水引入*。排水明渠采用 1m 厚块石铺底,明渠底 宽 3m,高 1m,纵坡 i=0.03,两侧边墙为钢筋石笼,钢筋石笼尺寸采用 2.5m1 m1m(长宽高),采用 22 钢筋作为骨架,6.5 圆钢作为网格, 19 骨架钢筋沿水平方向间距 1.0m,网格钢筋之间及与骨架钢筋之间间距均为 20cm。钢筋石笼排导槽内侧铺设防水土工布和混凝土面层,混凝土面层厚 30cm。 (3) *#渣场水土保持防护措施落实情况 *#渣场位于大坝下游 2.5km 的*岸*坡台地上,为谷坡型渣场,最大 堆渣量 703.32 万 m,渣场回采量 78.21 万 m,最终堆渣量约为 635.11 万 m,最终堆渣高程 23m,最大堆渣高度 55m,渣场占地 27.98hm2,堆渣边 坡 1:1.75,采取分台堆放,在 3290m 和*0m 高程各设置一宽 2m 的马道, 目前处于堆渣过程中。 水土保持防护措施实施情况:在下游侧渣脚部位修建了土工格栅挡墙 A;在靠近 2#公路侧渣脚部位修建浆砌石挡墙 B,并在挡渣墙外侧修建有浆 砌石排水沟;在渣场的西南角位置,为了施工方便,建立了个临时的施工加 工场地,为防止渣体随意滚落,在此加工场地平台内侧修建有浆砌石挡墙 C;防止 2#公路侧涵洞出水口冲刷渣体,沿公路侧修建了 C20 混凝土排洪 渠,将涵洞水引至已有农田灌溉渠;为了临时施工道路需求,分别在挡渣墙 B704.3*和 412.136 段附件埋设有长 6m 和 0*m 的混凝土涵管,涵管与 挡渣墙外侧排水沟相连。 土工格栅挡墙 A 长 978.49m,高 2.2m,宽 4m,加筋土设计边坡 1:0.73,挡墙从加筋底部开始,竖向每 0.4m 水平铺设一层单向土工格栅,加 筋土边坡坡面采用格栅包裹形式,回包水平长度不小于 1.0m,包面土工格 栅间采用生态袋装土填充,其它土工格栅间采取石渣填料,目前已实施了桩 20 号 0+0000+297 的土工格栅挡墙,其它土工格栅挡墙正在招标过程中,即 将进行施工。 挡渣墙 B 总长 738.640m,为重力式结构,顶宽为 0.5m,内边坡直立, 外边坡 1:0.52,墙高 1.6m,墙踵宽 0.2m,基础埋设不小于 0.5m,墙趾与 M7.5 浆砌石排水沟相连,宽 0.4m,沟深 0.4m,衬砌厚 0.3m,墙内孔内预埋 10cm 的 PVC 管材作为排水孔,排水孔比降为 5%,排水沟比较为 0.5%。 挡渣墙 C 总长 309.34m,为重力式结构,顶宽为 0.5m,内边坡直立,外 边坡 1:0.52,墙高 1.6m,墙踵宽 0.2m,墙趾宽 0.5m,基础埋设不小于 0.5m,墙内孔内预埋 10cm 的 PVC 管材作为排水孔,比降为 5%。 C20 混凝土排洪渠总长 788m,走向基本与 2#公路平行,整体以明渠为 主,部分断面设有 C45 混凝土盖板。渠底宽 0.8m,高 0.8m,梯形断面,两侧 内边坡均为 1:0.5,渠道比降 5%。 *#渣场附近表土暂存场按可研阶段规划,位于 *#渣场后*坡处,总共 堆放 21.2 万 m,堆放时间较短,现已被应用于交通工程、枢纽工程、施工 生产生工程等工程的绿化覆土,在堆放期间,对表土进行了临时截排水和浆 砌石挡护。 (4)下游河滩地平整水土保持防护措施落实情况 下游河滩地场地平整工程位于大坝下游 1.5km*左岸河滩地上,位置 与可研规划一致,回填弃渣量 120 万 m,填高 55m,场平高程*73m,占地 面积 10.45 hm2,目前已堆渣完毕,现作为施工机械停放场、金属结构拼装及 机电安装场、钢管拼装厂、机电设备库等施工临时设施场地。 21 水土保持防护措施实施情况:拦渣堤采用 C0*混凝土结构,断面型式为 重力式,顶宽 1.2m,内边坡 1:0.1,外边坡 1:0.5,基座厚 1m,堤趾宽 0.55m、堤踵宽 0.75m,墙顶控制高程*46.9m,底高程为 3242.4m,基座底部 为梯形防淘齿墙,齿墙厚 1m。为排除渣体内积水,在拦渣堤内设置了排水 管,布孔方式为梅花型,垂直间距为 1.0m,水平间距 2.0m,采用 100mmPVC 管预埋进混凝土内。为了防止洪水淘刷,拦渣堤外铺设防淘钢 筋石笼防淘,钢筋石笼厚 1.0m,宽度为 3.0m。 护坡工程按 30 年一遇设计洪水位加安全超高考虑,护坡顶高程为 3456.5m。浆砌块石护坡厚 50cm,混凝土护坡面层厚 20cm,为排除渣体内 部积水,降低渣体内部的浸润线,护坡内设排水孔,梅花形布孔,排水孔孔、 排距均为 2.0m。 内侧浆砌石排水沟为矩形断面,衬厚 30cm,衬砌后底宽 0.5m,深 0.6m,比降 5%。 2.1.3 料料场场区水土保持措施及落区水土保持措施及落实实情况情况 本工程共规划*村碎石土料场和*村天然砂砾石料场 2 个料场,其占 地类型有耕地、有林地和灌木林地,其中*村料场占地 30hm2,*村土料场 占地 4hm2。 (1(环评主要措施:工程措施主要对开挖地形进行整理,修建浆砌石 (干砌石)挡土墙、截排水沟,植物措施主要采取对*村土料场采取客土植被 恢复,对*村料场采取覆土复耕。 (2)落实情况:目前料场区已规划为*电站使用,*村料场规划为* 22 电站弃渣场,*村土料场在*水电站开采后,在现有征地范围内仍有足够 土料供*水电站使用,从减少工程征占地出发,*水电站也将使用本土料 场,占地面积保持不变,开挖深度加大,料场区水土保持防护措施实施主体 责任由*水电站转移至*水电站。 2.1.4 施工道路区水土保持措施及落施工道路区水土保持措施及落实实情况情况 场内交通工程总长 22.47km,总占地面积为 28.44hm2,其中临时交通占 地*.5hm2,永久交通占地 11.94hm2。 (1)边坡防护措施与排水 1)水保方案工程措施:设置排水沟或坡脚挡墙、护坡等对开挖、回填形 成的边坡进行防护。公路开挖边坡应控制在稳定坡比内,局部陡坡段在进行 外侧边坡填筑前,必须做到“先挡后填”,并对高陡边坡及时采取护坡、排水 沟、挡墙等工程措施进行防护。 2)落实情况:对 1#、3#、5#、6#、8#公路的路堑边坡岩体较破碎且边坡较 高部位,采取了挂网喷浆护坡防护、预应力锚索加固等工程措施; 对 2#、3#、4#、5#、6#、8#等公路地面横坡较陡,填土困难、路基边坡坡脚 侵压沟床地段,均设置了路肩挡土墙、路堤挡土墙。 1#、3#、4#、5#、6#、8#等公路分布有小型滑坡处,采用重力式挡墙支挡, 滑层稍厚时则采用抗滑桩稳定边坡;对于峡谷路段,局部有不同程度的崩塌 落石现象路段,设置了落石槽、拦石墙及 SNS 防护网进行防护;综合路堑边 坡地质、土质及岩体情况,合理设置边坡坡度。 在 2#、3#、4#、5#、6#、7#、701#、8#路临*侧均修建了排水沟,其中 23 7#、701#路两侧均修建了排水沟,2#路部分路段两侧修建了排水沟,通过与 穿越公路的暗涵连接到*两岸排洪渠,排水边沟采用矩形边沟,尺寸为 0.5m0.4m(深宽)。 (2)植物措施 1)水保方案植物措施:对具备直接实施植物措施的生长立地条件的场 内永久公路段两侧采取种植行道树的方式营造公路防护林,同时对永久公 路和库区外临时公路部分土质边坡采取撒播草籽的护坡措施,不仅可以减 少道路边坡的水土流失,还可降低交通噪声和扬尘污染。 2)落实情况:施工区已组织综合服务区绿化、2#路绿化、工区一期绿化、 4#、5#、6#、8#路工程绿化的实施,其中; 2#公路绿化工程:播撒草坪 7322.4,种植乔木 838 株,灌木 2304 株。 工区一期绿化工程:色带 7920,地被 21867,,栽植乔木 1200 株,灌 木 1048 株,地锦 26094 株,绿化面积 40537.48。 综合服务区绿化工程:播撒草坪 7037.1,种植乔木 209 株,灌木 399 株。 4#、5#、6#、8#路工程绿化:完成绿化面积*282.*m2,乔木种植:100*株; 灌木种植:936 株;竹类种植:189 丛。 2.1.5 施工生施工生产产生活区水土保持措施生活区水土保持措施 本工程施工生产生活设施占地区包括*村承包商营地,生产设施主要 包括 1 座砂石料加工系统、1 座混凝土拌和系统、1 个综合加工系统、1 个 机械修配系统、1 个制作安装系统、1 个机械停放厂、变电站、油库等施工生 24 产设施。总占地 32.32hm2,均为临时占地,本工程承包商营地、炸药库、综 合仓库等施工生产生活设施在*电站完工后,继续在*电站使用。 (1)工程措施 1)水保方案工程措施:场地平整、建房和拆除时应尽量避开雨季,并做 到挖填平衡,弃渣就近填入低凹处并压实,多余弃渣集中运至就近渣场堆放; 同时充分利用周边施工公路截(排)水沟,对降水和地表径流进行排弃,降低 地表冲蚀,防治新增水土流失。 部分无法利用公路截(排)水沟排水的施工设施在其周围修建浆砌石排 水沟,将地表径流引至营地排水沟。排水沟采用矩形断面,并用 M7.5 浆砌 石衬砌,衬厚 0.2m,衬砌后过水断面底宽 0.3m,深 0.3m,底坡为 1%。根据 场地布置及地形条件,需修建排水沟长度约 780m。 2)落实情况:施工场地均布置在地势相对平坦、坡度较缓的台地、缓坡 地带,做到挖填平衡,弃渣就近填入低凹处并压实,多余弃渣集中运至就近 渣场堆放;在供水系统、施工变电站、炸药库、油库和仓库等无法利用公路 截(排)水沟排水的施工设施,在其周围均修建了浆砌石排水沟,新建排水沟 总长约 1*0m。 (2)植物措施 1)水保方案植物措施:施工结束后由施工单位及时拆除地表建筑物,并 将建筑垃圾运至就近渣场集中堆放,结合渣场水土保持措施进行防护。库内 施工生产生活设施占地部分将被水库淹没,无需采取植物措施。库区外占 地 33.30 hm2主要为灌木林地,经过场地平整后,清除杂物,采取翻土覆土、 25 植树种草的方式恢复地表植被,改善其原有生态环境。 2)落实情况:在油库和仓库、供水系统、砂石骨料加工系统、混凝土拌 和系统等施工生产区四周有条件的地段,采取了一定的绿化措施。 2.1.6 其他工程区水土保持措施落其他工程区水土保持措施落实实情况情况 (1)业主永久营地 业主永久营地占地 5.69hm2,于 201*年建成。业主永久营地内,各建筑 物周围已设有绿化带,主要绿化措施有撒播植草、栽植观赏性乔灌树种、栽 植绿篱等,同时布设了营地排水系统,以上措施不仅满足了水土保持的要求, 而且具有提升了业主营地的整体景观效果。乔木树种有红梅、红枫、柳树、 银白杨、*树、红叶李;灌木树种有云杉、连翘、小叶女贞球、金叶女贞球、 南天竺;绿篱植物为万年青。 本工程业主营地同时也用作*水电站业主营地。 (2)鱼类增殖站 鱼类增殖站紧临业主营地,占地 1.03hm2,于 201*年 6 月建成。与业主 营地绿化措施体 系一致,已采取撒播植草、栽植观赏性乔灌树种、栽植绿 篱等措施,并布置有排水系统, 以上措施满足水土保持要求。 2.1.7 移民安置区、水移民安置区、水库库淹没及影响区水土保持措施落淹没及影响区水土保持措施落实实情况情况 移民安置区(含专项设施复建)全部由地方政府实施,移民安置工程监理 由业主委托华东院监理中心负责项目的监理,本报告不再叙述,详见华东院 移民安置监理报告。 2.1.8 管理措施落管理措施落实实情况情况 26 在*水电工程施工期间,各参建单位均建立了环水保管理机构,制定 了相应的环水保管理制度,环水保体系基本处于受控状态,通过开展环水保 宣传*育,增强了施工单位环水保意识,施工期间未发生土石方滥挖乱弃现 象,有效避免和减少了水土流失;施工期间未用封闭式运渣车运输弃渣,但 通过限制装渣量和高度,未发生渣土洒落现象;配置了 2 台洒水车,对施工 临时便道落实了洒水降尘;对新修路基、路堤边坡,在边坡防护措施实施前, 采取了临时防护措施,落实边坡防护措施和截、排水设施。 *水电站工程施工期间,业主委托*水利委员会*流域水土保持监测 中心站负责实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监测工作服务期自 201*年 8 月至 2026 年 12 月),在每年的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开展施工期的水 土保持监测,并向业主提供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年度水土保持监测报告。 2.1.9 水土保持效果水土保持效果 (1)扰动土地整治率:截止 20* 年 6 月,项目区内扰动土地整治形式 主要包括植物措施实施(包括栽植乔灌草以及经过场地整治后的植被自然 恢复),工程防护措施的实施(包括框架梁护坡、浆砌石挡土墙、干砌石挡土 墙、钢筋混凝土拦渣坝、钢筋石笼拦渣坝等)以及硬化固化等,扰动土地整 治面积为 108.2hm2,施工扰动土地面积为 132.98hm2 ,扰动土地整治率为 81.37%。小于方案要求的 95%,尚未达到防治标准。 (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截止 20* 年 6 月,项目区内采取水土保持措 施的面积为 41.38hm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为 63.5%。小于方案要求的 95%,尚未达到防治标准。 27 (3)土壤流失控制比:在开发建设项目的施工期的通常取值标准为 2.5,小于 2.5 则该指标达标。20*年 2 季度监测结果除渣场区土壤流失控 制比值为 10.0,其它各监测分区土壤流失控制比均小于标准值 2.5。 (4)拦渣率:截止 20* 年 6 月,项目区共产生弃渣 945.11 万 m,弃渣 均运入指定弃渣场存放,并按设计要求布设了相应的拦挡措施,为整个项目 区总弃渣量的 100%,即拦渣率为 100%,大于方案的 95%,达到防治标准。 (5)林草植被恢复率:项目区内目前人工植树种草面积+自然恢复面积 达 21.28hm2,占可恢复植被总面积 51.61hm2 的 41.23%,植被恢复率为 41.23%,小于方案要求的 97%。尚未达到防治标准。 (6)林草覆盖率:按照水土保持监测理论与方法中的“一般把林草地 覆盖度大于 0.6 当作 1.0 处理”,项目区内植树种草面积为 21.28hm2,计算得 林草覆盖率为 41.23%,大于方案要求的 45%,达到防治标准。 2.22.2 水土保持概算投资完成情况水土保持概算投资完成情况 本工程水土保持专项总投资为 18304.96 万元,其中工程措施 7398.06 万元,植物措施 1130.33 万元,施工辅助工程投资为 332.95 万元,水土保 持监测 747.24 万元,独立费用为 2035.95 万元,实施期价差 6760.43 万元 (其中工程措施价差 964.48 万元、植物措施价差为 5351.*万元、施工辅助 措施价差为 204.83 万元)。 表表 2-22-2 *水电站水土保持专项投资总概算表水电站水土保持专项投资总概算表 单位:万元单位:万元 工程措施 7398.06 1 枢纽工程区 11.99 2 渣场区 7812.92 3 料场区 434.70 28 4 交通工程区 57.00 5 施工生产生活区 *.93 6 移民安置及专项设施复建区 22.52 植物措施 1130.33 1 枢纽工程区 *.24 2 渣场区 283.03 3 料场区 4 交通工程区 286.78 5 施工生产生活区 494.83 6 移民安置及专项设施复建区 7.55 施工辅助措施 332.95 1 枢纽工程区 0.50 2 交通工程区 69.82 3 施工生产生活区 4.52 4 其它施工辅助工程 2*.10 水土保持监测费 747.24 独立费用 2035.95 1 工程建设管理费 240.21 2 工程建设监理费 600.00 3 水土保持咨询服务费 96.09 4 项目技术经济评审及验收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