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特色小镇调研报告2017-8作者姓名目录特色小镇调研报告4一、政策导向41.1、国家政策41.2、住建部政策51.2.1 基本原则51.2.2 目标51.2.3 培育要求51.2.4 组织领导和支持政策51.3、云南省政策51.3.1 2017年6月16日云南省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新闻发布会召开,105个特色小镇成功入选国际水平、全国一流、全省一流特色小镇创建名单。51.3.2 此次入选的105个特色小镇分三个层次:51.3.3 名单筛选原则61.3.4 实施阶段61.3.5 金融政策61.3.6 总结61.4、其他政策61.4.1 关于做好2016年特色小镇推荐工作的通知(2016.8.3)61.4.2 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2016.10.8)71.4.3 关于推进政策性金融支持小城镇建设的通知(2016.10.10)81.4.4 关于公布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的通知(2016.10.11)91.4.5 关于实施“千企千镇工程”推进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通知(2016.12.12)91.4.6 关于开发性金融支持特色小(城)镇建设促进脱贫攻坚的意见(2017.1.13)10二、业态规划112.1、政策解读112.2、特色小镇概念132.3、特色小镇的双向选择142.3.1 “特色产业”142.3.2 “旅游产业”152.3.3 “产业+旅游”双核驱动152.3.4 “双核驱动”是否必要172.3.5 “人口聚集”模式分析18三、运作模式203.1、商业模式203.2、发展模式203.3、运营模式223.3.1 “政府运营角度”223.3.2 “企业运营角度”253.3.3 “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角度”253.3.4 结合商业模式看待运作模式26四、投融资模式294.1、特色小镇的投融资流程294.2、资源导入304.3、PPP模式314.3.1 主流投融资模式314.3.2 什么是PPP模式314.3.3 PPP项目应用范围324.3.4 PPP项目运作模式324.3.5 PPP项目的主要参与风险33参看文献:34特色小镇调研报告一、政策导向1.1、国家政策2016年3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第八篇:推进新型城镇化,第三十二章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第三十三章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第三十四章建设和谐宜居城市;第三十五章健全住房供应体系;第三十六章推动城乡协调发展。1.2、住建部政策1.2.1 基本原则:坚持突出特色;坚持市场主导;坚持深化改革。1.2.2 目标: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不断提高建设水平和发展质量。1.2.3 培育要求: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1.2.4 组织领导和支持政策:三部委负责组织开展全国特色小镇培育工作,明确培育要求,制定政策措施,开展指导检查,公布特色小镇名单。省级住房城乡建设、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负责组织开展本地区特色小镇培育工作,制定本地区指导意见和支持政策,开展监督检查,组织推荐。县级人民政府是培育特色小镇的责任主体,制定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整合落实资金,完善体制机制,统筹项目安排并组织推进。镇人民政府负责做好实施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支持符合条件的特色小镇建设项目申请专项建设基金,中央财政对工作开展较好的特色小镇给予适当奖励。三部委依据各省小城镇建设和特色小镇培育工作情况,逐年确定各省推荐数量。省级住房城乡建设、发展改革、财政部门按推荐数量,于每年8月底前将达到培育要求的镇向三部委推荐。特色小镇原则上为建制镇(县城关镇除外),优先选择全国重点镇。1.3、云南省政策1.3.1 2017年6月16日云南省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新闻发布会召开,105个特色小镇成功入选国际水平、全国一流、全省一流特色小镇创建名单。1.3.2 此次入选的105个特色小镇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创建国际水平的特色城镇,包括丽江古城、元阳哈尼梯田、大理古城、巍山古城、建水临安古城共5个;第二层次为创建全国一流的特色小镇,包括和顺古镇、沙溪古镇、建水西庄紫陶小镇等20个;第三层次为创建全省一流的特色小镇,包括九乡旅游小镇等80个。1.3.3 名单帅选原则:特色优先、产业为核心、企业主体、交通和工作基础、一票否决。特色小镇首先要有特色,是否在全省、全国甚至全球具有独特、唯一的鲜明特色,作为筛选中坚持的首要原则。其次是将是否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下一步产业发展思路是否清晰、定位是否精准、实现路径是否可行、支撑要素是否具备等,作为一条重要原则。同时,是否有企业参与投资以及交通、工作基础等也作为重要的考量因素。对有房地产开发嫌疑的,单纯的旅游景区景点打造的等实行一票否决。1.3.4 实施阶段:名单公布规划建设考核验收,四个阶段;近期全省将推出一批相关配套文件,制定出台特色小镇从规划建设考核验收的一系列相关标准和办法,明确责任,将责任落实到州县、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2017年底105个特色小镇须完成投资规模20%以上。1.3.5 金融政策:民间资本进驻;前期拨付1000万启动资金至小镇政府;2018年合格的全国和省级小镇1亿元贷款贴息,2019年合格的全国和省级小镇9000万元贷款贴息;2018年和2019年合格的小镇给予500万元奖励资金;特色小镇规划区域内的新建企业,从项目实施之日起,其缴纳的新增税收省(州)市分享收入,前3年全额返还,后2年减半返给县市区政府。1.3.6 总结:民间融资、尽早动工、标准待定、优惠难拿。1.4、其他政策1.4.1 关于做好2016年特色小镇推荐工作的通知(2016.8.3)发布部门:住建部村镇建设司政策点评:该通知主要阐述特色小镇推荐流程及选拔标准。政策要点:推荐数量:根据经济规模、建制镇数量、近年来小城镇建设工作及升级支持政策确定。推荐材料(4样):1.基本信息表;2.工作情况报告及PPT(还可以提供视频材料);3.总体规划;4.政策支持文件。推荐程序:省(区、市)组织专家评估、考核-报住建部村镇建设司-住建部村镇建设司、财政部农业司复核现场抽查。候选要求:近5年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重大环境污染、重大生态破坏、重大群体性社会事件、历史文化遗存破坏现象。1.4.2 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2016.10.8)发布部门:国家发改委政策点评:该意见对特色小镇建设的诸多方面进行了具体部署。政策要点:总体要求:创新探索,因地制宜,产业建镇,以人为本。分类施政:大城市周边重点镇:加强与城市发展的功能配套与统筹规划,发展成卫星城;远离中心城市的中小城镇:完善基础设施,服务带动周边农村。人才劳动力吸引:鼓励外出农民回乡,强化校企合作,依托职业院校等建设培训基地培养人才。商业环境:鼓励“双创”,吸引创业者、风投资本、孵化器等以构建创新生态圈,深化商事仲裁、负面清单管理等制度。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综合配套、集约利用原则,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信、污水垃圾处理、物流等。具体包括提升公路等级和通行能力,推进市域铁路发展,建设多层次轨道交通,建设公共停车场、鼓励利用地下空间。公共服务:完善教育、医疗资源在小城镇的供给,提高质量和水平,超过10万人口的特大镇按同等城市标准配置教育和医疗资源,其他参照县级医院水平,鼓励有条件的小镇布局三甲医院,推动市县知名中小学和城镇中小学联合办学。推进电网、宽带网络、快递网络建设,推进电商“快递下乡”。生态环境: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协调绿地、河湖、林地、耕地,推动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互促共融、新型城镇化与旅游业有机结合。鼓励有条件的小镇按照不低于3A级景区标准建设。建设主体:政府、社会、市民共同参与。政府负责制度供给、设施配套、要素保障、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监管等,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审批环节,减少行政干预。激发社会资本活力,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市民参与投资、建设、运营、管理。户籍:放开小城镇落户限制。土地:盘活存量土地,建立低效用地再开发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自愿有偿流转和退出机制。投融资: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鼓励利用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金,共同发起设立建设基金。研究设立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基金,倾斜支持特色小镇开发。鼓励国开行、农发行、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城镇发行债券融资。降低行政成本:“大部门制”、赋予镇区人口10万人以上的特大镇县级管理职能和权限。1.4.3 关于推进政策性金融支持小城镇建设的通知(2016.10.10)发布部门:住建部、农发行政策点评:该通知主要阐述政策性金融支持的范围、模式、申报方案等。政策要点:支持范围:1.以转移农业人口、提升小城镇公共服务水平和提高承载能力为目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包括:土地及房屋的征收、拆迁和补偿;安置房建设或货币化安置;水网、电网、路网、信息网、供气、供热、地下综合管廊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园林绿化、水体生态系统与水环境治理等环境设施建设;学校、医院、体育馆等文化教育卫生设施建设;小型集贸市场、农产品交易市场、生活超市等便民商业设施建设;其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2.为促进小城镇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平台支撑的配套设施建设。主要包括:标准厂房、孵化园、众创空间等生产平台建设;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文化交流中心、民俗传承基地等展示平台建设;旅游休闲、商贸物流、人才公寓等服务平台建设;其他促进特色产业发展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3.优先支持贫困地区,设立贷款绿色通道,相关项目优先受理、优先审批。设立贷款项目库:地方住建部与农发行对接,落实承贷主体。小城镇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县政府批准向农发行分支机构申请省级住建部、农发行编制项目清单、申请报告每年12月底前交住建部、农发行总行,项目管理:1.融资模式:政府购买服务和采购、PPP。2.主体:农发行各分行联合其他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3.贷款方式:银团贷、委托贷款4.质押担保:小城镇建设项目涉及的特许经营权、收费权、政府购买服务协议预期收益等。1.4.4 关于公布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的通知(2016.10.11)发布部门:住建部政策要点:公布了127个“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1.4.5 关于实施“千企千镇工程”推进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通知(2016.12.12)发布部门:国家发改委、国开行、光大银行、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城镇化促进会。政策点评:核心在于将企业转型升级和特色小镇建设的有机结合。政策要点:创建模式: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主要内容:1.聚焦重点领域:产业发展和城镇功能提升两个重点。培育休闲旅游、商贸物流、信息产业、智能制造、科技教育、民俗文化传承等特色优势主导产业。2.建立信息服务平台: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简历“千企千镇服务网”,开发相关数据库。3.搭建镇企合作平台:举办“中国特色小(城)镇发展论坛”,召开建设交流研讨会、项目推介会。4.镇企结对树品牌:依托服务平台,企业和城镇双向选择。工作要求:1.各地发展改革部门:强化推进,积极引导2.国开行、光大银行各地分行:重点帮扶带头实施“千企千镇工程”的企业。3.各地企业联合会:把企业转型升级和特色小镇建设有机结合。1.4.6 关于开发性金融支持特色小(城)镇建设促进脱贫攻坚的意见(2017.1.13)发布部门:国家发改委、国开行政策要点:加强规划引导:编制特色小(城)镇发展专项规划;统筹考虑财税、金融、市场资金等方面因素,做好系统性融资规划和融资顾问工作,明确支持重点、融资方案和融资渠道,推动规划落地实施。支持发展特色产业:1.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和开发银行各分行要加强协调配合;2.开发银行各分行要运用“四台一会”(管理平台、借款平台、担保平台、公示平台和信用协会)贷款模式,推动建立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以批发的方式融资支持龙头企业、中小微企业;3.在特色小(城)镇产业发展中积极推动开展土地、资金等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探索将“三资”(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资本化。补齐特色小(城)镇发展短板:一是支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包括土地及房屋的征收、拆迁和补偿;安置房建设或货币化安置;水网、电网、路网、信息网、供气、供热、地下综合管廊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园林绿化、水体生态系统与水环境治理等环境设施建设以及生态修复工程;科技馆、学校、文化馆、医院、体育馆等科教文卫设施建设;小型集贸市场、农产品交易市场、生活超市等便民商业设施建设;其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环境设施建设。二是支持各类产业发展的配套设施建设,包括标准厂房、孵化园、众创空间等生产平台;旅游休闲、商贸物流、人才公寓等服务平台建设;其他促进特色产业发展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开展试点示范,对试点单位优先编制融资规划,优先安排贷款规模,优先给予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探索多种类型的PPP 模式,引入大型企业参与投资,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发挥开发银行“投资、贷款、债券、租赁、证券、基金”综合服务功能和作用,在设立基金、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等方面提供财务顾问服务。强化人才支撑,开发银行扶贫金融专员要把特色小(城)镇作为金融服务的重要内容,帮助特色小(城)镇引智、引商、引技、引资,以“开发性金融支持脱贫攻坚地方干部培训班”为平台。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国家发改委和国开行要建立定期会商机制,确定重点支持领域,设计融资模式;建立特色小(城)镇重点项目批量开发推荐机制,形成项目储备库。二、业态规划2.1、政策解读首先,国家十三五规划在政策层面的要求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其相关的重大工程工作中所涉及的“特色小城镇”,即:发展具有特色资源,区位优势和文化底蕴的小城镇,通过扩权增能、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培育成为休闲旅游、商贸物流、信息产业、智能制造、科技教育、民俗文化传承等专业的特色镇。其次,住建部对特色小镇建设工作予以细化,确立原则、目标、要求、架构等相关信息。自2016年工作展开以来,先后开展了2016年特色小镇的评选工作,指导性意见细化工作,进度细化跟进工作,融资政策细化工作等。再次,通过上述内容,并结合云南省本地政策可知,特色小镇建设工作基本遵循“名单公布规划建设考核验收”这样一个规律,所以云南省在2017年6月公布105个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并计划于后续规范标准、政策。总之, 特色小镇作为国家十三五规划中重大工程项目工作,试点与政策并行,规划与标准并行。因此在现行条件下取得某个小镇项目的控制权可做为先行目标,继而获得标准制定的影响力,后期以标准定制作为特色小镇发展的保障,甚至以标准规划资格的身份参与到其他项目的规划、验收工作中。 时间和项目方面,该项工作是2016年提出规划及开展构建工作,从本报告汇报时间在2017年7月云南省亦已公布105个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标准定制,近期参与的云南省内关于旅游新标准的制定,昆明市质监局组织的2017年度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申请筛查工作,因此可以判断云南省内对于一系列标准的制定是同步进行中的。2.2、特色小镇概念2.2.1 特色小镇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产业竞争力的一种重要载体,也应该成为中国新时期产业升级的主要载体之一。发达国家很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就是聚集在小镇而不是中心城市的。高端产业在大中城市和特色小镇共同发展,是一个成熟大国的必然选择。这种城镇化与产业的多元结合方式,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多种模式,也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更多个性化的选择方案。2.2.2 特色小镇是指依赖某一特色产业和特色环境因素(如地域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等),打造的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综合开发项目。是旅游景区、消费产业聚集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区三区合一,产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模式。2.3、特色小镇的双向选择2.3.1 “特色产业”,特色小镇建设为产业小镇,而且是高端产业小镇,在高等教育、科研、金融、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都要有所布局;或者发展传统经典产业,使茶叶、丝绸、石刻、文房、青瓷等方面得以长效发展。中国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一定要去占领产业链的高端环节,不能按照城镇体系的分工,就给中心城市做配套,承接中心城区淘汰出来的落后产能。特色小镇主要聚焦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本身+产业应用+产业服务”的相关产业集群机构。2.3.2 “旅游产业”,以自然资源为依托,拥有完善的城镇及旅游配套设施;拥有超越一般景区的较高品质的服务(包括旅游服务于公共服务)。旅游产业主要是“旅游+农业”、“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健康”、“旅游+体育运动”、“旅游+科技”、“旅游+教育”等方面内容。2.3.3 “产业+旅游”双核驱动关于特色小镇的开发,一般包括了7个部分,如下图: 特色产业引擎,当地的特色产业,一般以新兴产业或传统的经典产业为主。 旅游引擎,吸引外来消费的关键,一个或多个核心旅游休闲项目,如观光景区、主体乐园、特色街区、温泉养生中心等。 核心产业园区,包括产业的研发、生产、制造等核心功能,是城市特色产业的集中体现。 休闲聚集区,聚集了各种休闲业态,主要功能是留住人流并扩大其消费。 产业延伸环,围绕特色产业及旅游产业,会形成产业延伸的一系列项目,往往环绕中心区,形成辐射或组团分布。 获取土地开发收益的重点,包括原有城镇居民居住,农民城镇化居住,产业人口聚集居住,外来游客居住等。 社区配套网,服务于居民生活及旅游产业的金融、医疗、教育、商业等产城一体化的公共配套。 其中,特色产业开发是核心,不仅涉及了产业本身的生产制作,还会延伸到服务性质的第三产业,与其相关的应用以及教育和研究事业。 具体而言,特色产业开发具体落地架构主要分为事业导入与产业开发两个方面: (1) 事业导入主要分为科(产业科研基地)、教(教育培训园区)、文(产业博物馆)、其他(比如康复疗养医院)等。(2) 产业开发包括产业本身(科技产业园、产业孵化园、双创中心、创想园等);产业应用(应用示范园等);产业服务(产业+贸易、产业+会议、产业+康养、产业+运动、产业+休闲娱乐等等)。第二大核心开发是旅游项目,旅游产业项目以“旅游吸引核+休闲聚集+商街+居住”的开发架构模式。 旅游吸引核特色项目吸引核(包括主题乐园、景区等)、风貌吸引核(包括古镇、艺术、创意等)、广场吸引核(包括激光水秀、篝火晚会等)、餐饮吸引等。 休闲聚集餐饮聚集、酒吧与夜间聚集、创意客栈聚集等。 商街创意工坊街区(诸如百工坊、百艺坊等)、娱乐游乐街区(演艺、洗浴、养疗等)、休闲街区与商业地产。 居住就业与本地居民第一居所、大城市与周末居住第二居所、养老与度假居住第三所等。 产业和旅游真正融合发展得比较好的案例,比如丹麦的比隆镇,这里是世界第五大玩具厂商乐高公司的总部所在地,它的主导产业本来是玩具设计和制造,但后来政府和乐高公司联合开发了乐高乐园项目,建了乐高微缩景观和游乐园,很受游客欢迎,现在已经成为欧洲著名的游乐目的地。这算是产业和旅游双核驱动了。2.3.4 “双核驱动”是否必要比隆镇这样的案例并不多,乐高公司的产品玩具跟旅游休闲还算是相关性很高的,所以才能成功。同时大多数认为特色小镇要产业和旅游双核驱动的人,实际上的混淆了两个概念。第一,“旅游”和产业的概念。这一点前面已经区分过了。发展旅游的同时配套健康养生、民俗工艺品制作、会议培训只能算旅游业的深化或者旅游产业链的延伸,不能算“旅游和产业双核驱动”。第二,容易被混淆的就是旅游休闲和宜居宜业的概念。适合旅游的地方不一定宜居,宜居的地方不一定适合旅游。旅游是“游”,是外来游客的流动,从观光旅游到休闲旅游再到会议养生等“大旅游”,可以延长游客在某一景区的停留时间,但总体而言都还是短期停留。统计意义上一般把在一个地区停留六个月以内的叫流动人口,超过六个月的才叫常住人口,没有什么旅游项目能让游客在一个地区停留这么长的时间。旅游的核心是消费,尽可能的吸引有“财”的人来流动消费,花完钱就走人;产业发展的核心的生产,是尽可能的吸引有“才”的人来创业就业,长期定居。二者发展路径截然不同,所需要的区位条件、基础设施、配套服务、盈利模式也都差异巨大。比如,同样是居住功能,要发展旅游就应该多建酒店、民宿或度假别墅;要发展产业,就应该多建人才公寓。旅游目的地对医疗教育设施几乎没有要求,即使是发展“旅游+健康”也是以康复疗养设施为主;而产业聚集区要促进人才聚集,则需要配套幼儿园、小学,以及功能相对齐全的医院。而且,就开发模式来讲,旅游景区修建配套设施是为了赚钱,通过住宿、餐饮和各种服务收费把投资在景点建设的钱挣回来;而产业聚集区的配套设施投资则不应该赚钱,而是通过配套设施吸引人才和企业,再通过产业税收把建配套的钱挣回来,这是两个正好相反的投资收益模式。一个特色小镇就3个平方公里,建设面积1个平方公里,1500亩地,还要一边搞生产制造研发金融,一边建旅游设施迎来送往,这样的做法不符合产业升级的基本规律,最后可能是优势资源过分分散,两头不讨好。现在很多地方在搞特色小镇的时候普遍感到很难办,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被“旅游和产业双轮驱动”搞晕了头脑,做产业服务和招商的被逼着去研究如何发展旅游、招揽游客,做旅游策划的被逼着加入产业内容,研究如何招商引资。2.3.5 “人口聚集”模式分析特色小镇发展的基础是人口聚集,人口聚集的变迁是城市化的重要表现,人口聚集是城市化的基础。人口的两种聚集模式,包括长期居留型聚集与中短期流动性聚集,这两种人口聚集模式的结合,将为城镇化发展带来大量的就业人口和消费人口,形成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决定着城镇发展格局。1、特色产业带动的人口聚集及城镇化发展逻辑特色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聚集,产业聚集带来就业人口的增加,形成常住居民,常住居民的各种需求,促进地产、金融、公共服务等配套产业及设施的发展,进而推动城镇化架构的形成。(产业聚集优先于人口聚集)2、旅游产业带动的人口聚集及城镇化发展逻辑以“旅游吸引核”为基础,通过旅游的“搬运”功能,形成大规模的外来游客的聚集,游客聚集形成食住行游购娱等多样化的消费结构,由此形成消费产业的聚集,构成城镇发展的产业结构,带来大量的就业人口与服务人口。这些人口与当地居民结合,产生对城镇居住、交通、金融、文化等的需求,由此带动城镇化结构的形成。(人口聚集优先于产业聚集)三、运作模式3.1、商业模式3.1.1 土地一级开发,仅做土地的一级开发,直接获利;进行一级土地开发,同事通过其他模式(如补贴方案等),享受升值收益结构。3.1.2 二级房产开发,包括六大房产结构:一居所地产、商铺型地产、客栈公寓型地产、二居所地产(周末)、三居所地产(度假)、养老地产。通过销售回收经营等方式形成销售运营模式。3.1.3 产业项目开发,一是特色产业项目开发,包括科教文卫等产业事业导入及产业园、孵化园等产业本身开发;二是旅游产业项目开发,包括旅游吸引核项目(如主题公园)、休闲消费聚集项目(如休闲商街)、夜间休闲聚集项目(如水秀表演等);通过项目的运营获得收益。3.1.4 产业链整合开发,两大产业链:旅游产业链和特色产业链;两大产业链相互支撑,构建区域产业生态圈,包括金融、教育、居住人群、城市化机构和政府政策等。3.1.5 城镇建设开发,城市服务:公共交通服务、社会服务等;城市管理:城市智能化管理、政府政策等;城市配套:银行、学校、医院等。3.2、发展模式3.2.1 第一个路径,是从产业园区到特色小镇。传统产业集聚园区主要进行生产上的分工协作,开发模式相对比较单一,主要由政府征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后引入产业,存在规划设计粗放,缺乏系统的功能分区等问题,特别是生活配套和生态空间严重缺乏,做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可以,再往上升级就很困难,人才都不愿意来。而特色小镇是产业、生活、生态一体化的空间经济平台,不仅具备产业园区的集聚生产功能,并且强调生活空间、生态环境一体协调。既符合产业发展要求,又能够满足人居需求,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传统产业园区应该利用特色小镇建设的机会,对园区产业进行梳理,明晰产业发展思路,清退一批低端、散乱、不符合园区定位的企业。有的园区如果比较大,可以划出来一块1平方公里左右的空间来,仿照现在产业特色小镇的开发模式进行集中规划建设,将园区生态予以重建,对园区生活配套加以完善,实现从产业园区向产业社区的转变。3.2.2 第二个路径,是从重点镇到特色小镇。以前很多地方都会把乡镇划分为重点镇和非重点镇。重点镇一般都负有产业发展的职能,非重点镇就主要定位为为农村地区提供生产生活服务,最多搞点休闲旅游,不负有其它产业发展职能。非重点镇一般经济发展条件不太好,不是太偏就是地形限制,一般都会选择做旅游类特色小镇。而重点镇则位于交通区位比较好的地方,具有较强的产业基础。这些重点镇,就应该抓住特色小镇的建设机遇,大力发展成为产业特色小镇。镇这一级的产业发展,突出的问题是缺乏统筹规划,基本上是自发形成的产业聚集,有些地方还非常强大,特别是在广东浙江一带,那些专业镇的产业竞争力都是世界级的。但是在宜居性方面,则往往问题突出。由于大部分产业聚集都是家庭作坊式的,小老板加上低端的产业工人,对生活条件并不讲究,老板发了财也去大城市买房子。这样的状况对产业升级构成了巨大的挑战。中国八九十年代曾经兴起过一波乡镇企业的浪潮,后来大部分经济资源都被中心城市吸走了,那一拨乡镇企业也就大部分倒闭、小部分进城,能够在小城镇发展好的很少很少。这些专业镇要防止重蹈覆辙,学习发达国家,认真打造宜居宜业的特色小镇就业生活环境是很重要的一步。这方面,我前面介绍的硅谷的那些小镇、英国的Sinfin、德国的奥迪小镇等等,其发展经验都是值得借鉴的。3.2.3 第三个路径,是从城市综合体到特色小镇。城市中综合体跟产业园和重点相反,不缺生活配套,关键是缺乏产业支撑。一些城市边缘地区的城市综合体建设,陷入了“卧城”的发展陷阱,就业都在中心城区,白天见不到人。特色小镇并不一定要建在远离城市的地方,它的开发理念是生产、生态、生活的融合,只要是3平方公里的那么一块地区,把三生空间融合做好,都可以叫特色小镇。城市中心区因为缺乏生态用地,而且需要高密度建设,还有就是发达的公交体系可以让生产和生活空间距离超过3公里的范围,所以才不存在“三生融合”的特色小镇,并不是说特色小镇必须建在远离城市的镇上。3.3、运营模式以企业主体,政府服务,政府负责小镇的定位、规划、基础设施和审批服务,引进民营企业建设特色小镇。3.3.1 “政府运营角度”特色小城镇不仅是策划开发,还涉及城镇建设。其运作,不能像竞争性工业产业一样完全靠市场的力量进行,而需要政府出面,结合城市发展,进行产业培育,整合行政管理、公共工程、土地与资源、税费优惠、营销促进、招商引资、制度保障、户籍改革等等,以商业化的理念,按照经济规律,结合长远发展目标,围绕综合效益最大化,开展经营运作,形成有效推进特色小城镇发展的运作架构。第一,以产业培育为龙头产业是小城镇建设的内在因素和主要内容。镇区人口、基础设施建设、镇区规模为小城镇的主要指标和考核“硬件”,而产业培育不仅为其“软件”,更为其灵魂。产业发展不起来,软件没有特色,则小城镇不但没有发展动力,也势必缺乏自身魅力。对于特色小城镇来说,特色产业的培育应注重以下两点:产业定位:即依托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将特色产业定位为第一主导产业,通过配备合理的产业链,和其它产业形成联动关系。产业体系构建:形成以特色产业(或“旅游产业+特色产业”)为主导,以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食品加工业等产业为支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休闲农业、运动产业、休闲商业等相关产业互动整合发展的产业集群。总体上实现,以特色产业为龙头,一方面在做强做大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特色产业极强的关联作用,带动并协调相关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特色产业的发展提升城市的硬件和软件水平,为其他产业建立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以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第二,以公共工程建设为基础公共工程,是小城镇建设发展的基础,对区域整体发展作用显著。对于特色产业引导的小城镇,在公共工程建设方面,有其侧重点,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交通建设可进入性,是特色产业资源开发的基础,也是开发价值的最大影响元素。有无便利的交通,是社会投资商介入旅游项目的主要评价前提。因此,特色产业小城镇要形成一个集散中心,为游客提供便利的对内对外交通。城市建设特色产业小城镇本身即为吸引物,其城市建设打造要实现本土化、特色化、品牌化,形成鲜明的城镇特征。建筑风貌方面,要运用本地特色产业的建筑风格、形态、材料、符号等,形成创意建筑的独特性;特色建设方面,要在区域定位的指导下,通过标志性景观设计、城市家具设计、元素装饰、植物配置、绿道建设、等景观工程,搭建城市特色识别系统。特色氛围打造小城镇已进入了以特色化为主的阶段,特色氛围的营造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特色产业业态的设置,比如特色园区、休闲商业、经典民艺等;二是特色设施的建设,比如主题广场、特色休闲带、环城游憩带等。第三,以公共营销为推动营销是城镇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府在其中扮演着管理者、推动者的作用。主要品牌及形象的定位及传播、游线开发设计、活动促销、智慧营销四个层面。品牌及形象的定位及传播特色产业品牌和形象对其作用要远远大于一般的消费品。政府应结合整个小城镇的特色化发展思路及方向,进行品牌塑造、包装、传播、管理,以及包括视觉、理念和行为等识别系统在内的形象识别系统设计。线带开发设计需要进行地区的政府调研,根据访客及居民习惯,设置合理的探访和生活线带区划。主题活动从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电视媒体、节事活动、公共活动等各方面,构建完善、有侧重的主题活动。智慧营销顺应科技发展及需求的新趋势,从特色信息查询、主题活动提供等各方面实现营销的智慧化。第四,以扶持政策为支撑政府应从政策上为特色小城镇的发展创建一个健康、宽松的政策环境:产业政策给予特色产业及其相关产业以政策倾斜,使特色产业逐渐成长为小城镇的主导产业。土地政策在明晰产权和确立集中统一管理体制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土地,正确处理小城镇建设用地、居住用地与保护耕地之间的矛盾,防止打着特色产业的幌子,进行房地产开发的现象。金融及税收政策融资方面,加大国家银行对小城镇建设贷款资金支持范围,并在土地开发成本、税收、投资回报等方面给予投资商以优惠的支持,实现投融资方式的灵活性、多样性。3.3.2 “企业运营角度”只靠政府还不能盘活特色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还应寻求一些有能力的投资商深入参与到城镇化建设中。从现实情况来看,主要有全面运营和版块运营两种模式。第一,全面运营一些大型的投资商,站在区域发展的高度,将城镇建设、城镇居民转型、农民搬迁、城镇发展、特色产业等全面结合起来,形成产业发展、特色发展、城市发展相结合的产城一体化模式,构建企业投资、运作与项目开发的架构。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全面运营中小城镇,扮演着区域运营商的角色。第二,版块运营更多的投资商选择特色小城镇中的某一个版块来进行运营,这样相对来说风险较小。其中最能吸引企业进行投资的,集中在特色项目与配套地产两方面。特色项目是特色小城镇发展的动力基础,包括产业园区、文化体验区、特色街区、经典民艺等,可以产业聚集,形成产业链,实现特色产业收益。配套地产是特色小城镇发展的支撑,包括配套住宅、高端别墅、特色酒店、养生养老地产、庄园等,可以平衡特色产业的高投入,并进一步促进小镇的发展。3.3.3 “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角度”特色小城镇的开发建设对城市居民,农村居民转化为城市居民以及城乡统筹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城市居民,基于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可以寻找到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享受到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务、分享城镇发展的利益分配。对于农村居民,在城镇化过程中,通过搬迁或务工等方式进城,进行消费或其他创新业态的经营,实现职业转换,并进一步通过培训,增加自身技能。另外,在特色产业的带动下,小城镇周边会形成一些特色农业、特色度假等项目,有效提升了农业与城市之间的互动,将新农村社区纳入了特色小城镇架构中,发挥了“城市尾,农村头”的价值。特色小镇的运营模式是决定旅游小镇经营发展情况的重要因素之一,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支撑,居民为参与的模式无疑是现阶段最普遍而又行之有效的运营模式。旅游小镇的成功运营,是政府、企业、居民三方各司其职、共同协作的成果。3.3.4 结合商业模式看待运作模式特色小镇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诞生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需要土地、产业、城镇、服务、法制等多个方面的配合与交织。为了方便分析小镇的运营过程,我们将特色小镇的开发分为土地一级开发或代开发期、产业项目开发期、产业项目培育期、产业链整合期、土地二级开发期五个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对应着不同的资源形态,有着不同的运营要点及目标。土地一级开发或代开发期特色小镇中的土地一级开发并不仅仅是项目地的征地补偿、拆迁安置、七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配套设施的建设,其主要目的也不仅仅是使 “生地”成为“熟地”,而是要与产业发展、与项目开发结合在一起,因为产业的价值决定了土地的价值。因此,我们建议土地一级开发必须结合产业项目开发,结合土地二级开发,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获取一级市场的利润。这一时期的运营要点在于顶层设计和政策法制层面:顶层设计层面,做好城市规划和产业规划,确定小镇未来的发展方向;政策法制层面,出具土地、奖惩、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条件以及监管机制,保证小镇的顺利推进。产业项目开发期“特色产业”的发展方向确定后,就是要围绕这一产业,通过项目及载体的开发建设,形成产业的开发、培育及集聚,最终打造产业集群,实现产业价值。产业项目开发是其中的第一步,即紧抓产业链上的核心环节,在尊重市场及产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集中人才、创业团队及资金等优势条件,集中攻破产业开发的各种难题,形成产业项目发展条件的聚集。这一时期的运营要点在于对接国内外优势的科研及教育资源,一方面通过科研成果的孵化,促进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另一方面通过专家学者的研究,突破产业发展技术上的一些难题,同时还可以完成人才的培育及输送,形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后备力量。产业项目培育期当产业初步开发完成,形成一定的特色优势及产业价值后,就进入到了产业的培育阶段。这里所说的培育还是围绕特产业的核心部分展开的,主要目的在于培育和扶持有效的产业项目和企业主体,形成规模化的经营效益。这一时期的运营重点在于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持,包括信贷金融支持、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科研补贴、进出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土地价格优惠等等。在这一阶段可以有的放矢,对一些重点品牌或企业进行大力支持,引导他们与产业链条上的其他小型主体,建立互补、合作、共赢的关系,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产业链整合期产业链整合,即围绕主导特色产业,利用整合手段,使特色产业、旅游产业及其他相关产业通过某种方式彼此衔接,打破各自为战的状态,构建一个有价值有效率的产业集群,实现产业联动与融合,从而增强产业活力、节约交易成本、形成产业抱团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这一时期的运营重点在于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及各相关产业之间的壁垒,有效运用资源、技术、产品、市场、经营方式、组织管理、制度、人才等各种手段,实现产业之间的有效聚集,形成带动作用更强、效益更好的产业集群式发展。土地二级开发期土地二级开发期即产城融合共建期,这是新形势下,特色小镇发展的必经阶段。产业大发展,吸引大量就业人群集聚,进而产生了对居住、教育、医疗及第三服务业的大量需求。基于“产城人”一体化的发展目标,就需要通过土地的二级开发,实现综合服务配套的升级。包括居住配套、商业配套、教育配套、医疗配套、休闲娱乐配套、社区服务配套等等。这一时期的运营重点在于综合考虑城市发展、旅游发展、产业发展、政策的扶持和制约等因素,实现产城一体化开发,防止以“城镇运营”之名,行“地产开发”之实。四、投融资模式4.1、特色小镇的投融资流程如下所示:主要以构建以项目为核心;以城市投资及旅游投资为支撑,多种投资平台相互协调;特色小镇投融资平台为互相支撑的投融资框架结构。 投资平台建构,包括两大块,一块是城市投资;一块是旅游投资; 城市投资包括教育、水利、健康投资;旅游投资包括文化投资、农业投资、养老投资等; 多种融资方式,包括基金资金、开发性银行政策资金、PPP开发资金、商业银行信贷资金、ABS资产证券化、政府贴息、贷款资金等; 外部资源导入,导入九鼎投资、中兴通集团、中国健康产业基金、绿维文旅控股、赛伯乐、发改委PPP项目办公室、全经联等投资;导入大量优质的IP资源,包括知识资本的导入以及成熟品牌的导入。4.2、资源导入以产业链整合为模式,有效利用各种资源,突破原有的项目推进和开发时序,将后期导入前期,在进行策划规划设计的同时,引入后期的建造、成熟项目、营销、管理、服务、投融资等资源,使得策划规划过程也成为一个推动项目落地的过程。(统筹规划)结合项目落地、运营、投融资、营销概念的前期策划规划设计方案,将成为后期工作的有力指导。后端在策划规划阶段,将相关成熟的IP、运营机构、管理团队、建造机构、投资机构等,以专家身份、投资商、服务商身份,导入进来,形成落地性极强的方案。结合建造导入4.3、PPP模式4.3.1 主流投融资模式,云南省内情况云南省135个基础设施领域PPP项目面向社会公开推介、昆明市及滇中新区推出80个PPP合作项目。4.3.2 什么是PPP模式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又称PPP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三大特征:伙伴关系、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分类方法:外包类、特许经营类、私有化类。4.3.3 PPP项目应用范围特色小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是最需要社会资本参与的范围,而不是小镇整体或者所有项目。具体来说可以锁定4大类:燃气、供电、供水、供热、污水及垃圾处理、地下综合管廊、等市政设施,医疗、旅游、教育培训、健康养老、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公共服务项目,公路等交通设施以及水利、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等项目。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空间与服务项目则是门槛相对较高的参与范围。包括土地整理、产业物业建设、产业招商运营等项目,相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来说不是最缺资金的领域,因此会面临相对较高的参与门槛。4.3.4 PPP项目运作模式 4类合作主体:获得政府授权的下属机构或下属公司,各类投资主体(特殊之处在于可能会包含各类镇村集体经济、合作经济组织)、金融机构或其他投资人,咨询设计、工程施工、招商运营等产业服务机构等,合作成立SPV(特殊目的机构,承担项目公司角色)作为PPP项目实施主体; 2类参与收益:开发建设成本补偿+特许经营收益,两项收入之和会使各参与者有一定的利润收入,但成本补偿可能不能完全覆盖各参与者的投入,不足部分需要特许经营收益补足; 4类偿付来源:对政府来说,土地出让收入+税收收入+非税收入+专项资金四项收入将成为偿付各参与者的成本和利润的主要来源。4.3.5 PPP项目的主要参与风险 对投入成本的把控。主要取决于融资成本高低、项目费用管理、物资涨价风险以及不确定性支出; 对增值收入的挖掘。在政府补贴和特许经营收益之外,项目的运营会有不少市场化、商业化的增值收入点,这是PPP合同之外额外的经营收益; 对政府兑付的预估。政府的收入、负债和资产状况、政府支付信用、个别直接相关领导变动、政府换届、房地产市场波动等都将成为政府兑付收入的风险来源。参考文献:/n1146290/n1146392/c4676365/content.html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a/136522530_423069 关于特色小镇,目前最靠谱的一篇文章,没有之一!/wjfb/201607/t20160720_228237.html 住房城乡建设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 特色小镇培育网/news/detail/4845f76724db4a639f84c131b617993b.html 特色小镇的开发架构、投融资模式落地方案总结/a/132912260_473318 特色小镇详细攻略(全方位解读)/p/25294006 特色企业主导小镇开发的如何做TOT模式解读/p/25456414?utm_source=wechat_session&utm_medium=social 旅游小镇的内涵与特点圣者网联合伙人分享https:/zhuanl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范文合同失效通知模板与说明3篇
- 二零二五版企业订餐福利管理合同3篇
- 2025年PVC管材绿色生产供应链采购销售合同3篇
- 居民住宅改为商用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房屋租赁合同出租人租赁房屋租赁权租赁合同9篇
- 二零二五年度电子信息材料采购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生物制药行业质量控制合同3篇
- 2025年度人工智能产业园区建设与运营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电商客服人员客户关系管理培训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投影机采购与智能互动教学解决方案合同3篇
- 湖南省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监理服务费计费规则【实用文档】doc
- GB/T 6913-2008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磷酸盐的测定
- GB/T 18717.2-2002用于机械安全的人类工效学设计第2部分:人体局部进入机械的开口尺寸确定原则
- 教案:第三章 公共管理职能(《公共管理学》课程)
- 中国文化概论(第三版)全套课件
- 117-钢结构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与管控措施
- SHS5230三星指纹锁中文说明书
- 诺和关怀俱乐部对外介绍
- 保定市县级地图PPT可编辑矢量行政区划(河北省)
- 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含反思)
- 供方注册指南-ZTE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