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响应管理程序V1.docx_第1页
应急响应管理程序V1.docx_第2页
应急响应管理程序V1.docx_第3页
应急响应管理程序V1.docx_第4页
应急响应管理程序V1.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应急响应管理程序应急响应管理程序文件编号:SY/ITSS-CX24编 制:朱俊杰审 核:冀志敏审 批:张红玲版 本:V1.0发布:2014年12月08日 实施:2015年01月01日陕西思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变更记录序号版本变更说明修改人/日期审核人/日期审批人/日期1V1.0新建朱俊杰/2014.12.5冀志敏2014.12.30张红玲/2015.1.1陕西思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I目 录1.目标12.适用范围13.要求13.1 工作原则13.2 组织指挥机构与职责23.3 应急响应流程24.应急准备34.1 建立应急响应小组34.2 职责划分34.3 应急处理前风险评估34.3.1风险评估34.4 应急事件等级划分54.4.1等级划分的依据54.4.2重要事件分值计算与定级64.5 先期处置64.6 应急预案74.6.1应急预案制定流程74.6.2流程图74.6.3主要活动描述84.6.4主要输出14.7 培训及考核14.7.1培训14.7.2考核15.监控预警15.1 目的15.2 例行监控15.2.1范围15.2.2方法25.3 监控报告25.4 事件级别评估35.5 启动应急预案36.应急处置过程46.1 应急调度46.2 排查诊断46.3 处理恢复56.4 事件升级56.4.1原则56.4.2信息通报56.5 应急事件关闭66.5.1申请与核实66.5.2关闭信息通报66.6 流程76.6.1应急响应流程76.6.2流程图77.优化改进91. 目标为规范应急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应急机制,提高应对和防范风险与事故的能力,确保在事故发生后能迅速、有序地控制和处理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和环境影响并将其控制在预期的、可接受的目标内,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2. 适用范围突发事件包括通信线路和设备故障、主机(服务器)、存储系统、网络设备(各类网络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电源故障运行中断;重要系统资料、应用数据损坏货丢失,或重要信息系统数据损坏或丢失;发生计算机程序、系统参数和数据被删除等信息攻击和破坏货计算机病毒疫情导致信息系统不能提供正常服务;自然灾害(水、火、电等)造成的物理破坏、人为失误造成的安全事件。3. 要求 3.1 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立足安全防护,加强预警,重点保护网络设备、服务器等重要的信息系统,从预防、监控、应急处理、应急保障和防止失泄密等环节,在法律、管理、技术、人才等方面,采取多种措施,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共同构筑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快速反应: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按照快速反应机制,及时获取充分而准确的信息,跟踪研判,果断决策,迅速处置,最大程度地减少危害和影响。 分级负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和完善运维部安全责任制及联动工作机制。根据运维部的职能分工,各司其职,加强部门间的协调与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履行应急处置工作的管理职责。常备不懈:加强技术储备,规范应急处置措施与操作流程,定期进行预案演练,确保应急预案切实有效,实现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科学化、程序化与规范化。3.2 组织指挥机构与职责 公司成立应急协调小组(以下简称协调小组),应急协调小组成员由运维主管副总、运维部经理、项目经理组成。当发生突发事件时,运维部经理负责协调相应的项目经理、运维工程师、商务等人员成立应急事件响应小组,负责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3.3 应急响应流程4. 应急准备4.1 建立应急响应小组企业应急协调小组成员由运维主管副总、运维部经理、项目经理组成。4.2 职责划分运维主管副总职责:应急响应协调管理,统筹规划运维部经理职责:应急预案的制定,负责评估应急响应的运维成本项目经理职责:负责应急响应的实施,及应急人员能力的培训不同的应急事件,成立专项应急小组,具体职责细化如下:1) 应用系统应急小组:负责运维应用软件发生错误或大面积故障时的响应;2) 系统应急小组:负责对支撑应用运行的系统故障及数据库故障的响应;3) 网络安全应急小组:负责对网络问题及其设备发生故障的响应;4) 硬件应急小组:负责对主机、存储、外设、终端等设备发生故障时的响应;5) 基础环境应急小组:负责对电力,空调,消防等基础类建设发生故障时的应急响应。4.3 应急处理前风险评估运维项目启动后,应急小组应结合项目SLA要求及项目实际情况,进行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划分应急响应事件等级,建立保障机制,建立回退机制。4.3.1风险评估根据风险项可能导致的应急事件划分,设置三个关键指标,重要性、影响值、可能性,通过三个指标对可能导致应急事件的风险项进行分析,并最终给出风险等级。重要性:赋值描述1涉及人员、桌面设备、会议及系统监控的级别2涉及网络安全、系统运行、大型主机故障的级别3涉及基础环境的故障、灾害气候导致的环境、机房、网络瘫痪的级别影响值:赋值描述1个别客户业务或信息资产受到影响2单独业务或信息资产受到影响3多个业务或信息资产受到影响可能性:赋值描述1未曾发生或可能性极小的情况2偶尔发生且在运维过程中无可避免的情况3发生概率较大,人为或故障都有可能引发的情况风险等级=重要性*0.5+影响值*0.4+可能性*0.1风险等级不足整数的,自动进位至整数根据风险级别,可以有针对性的在应急准备阶段、监控预警阶段对风险项进行相应的准备和监控。以下为主要风险评估内容:应急响应风险评估列表应急风险评估内容风险评估细项重要性风险点影响值可能性风险等级管理风险机构、制度、人员1容易因公司制度、人员问题导致项目管理风险,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损失。222日常维护1因日常操作不当造成的项目风险,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损失。322网络脆弱性风险网络设备脆弱性3因网络设备脆弱造成的风险233操作系统脆弱性3因操作系统脆弱造成的风险233系统风险数据库脆弱性3因数据库脆弱造成的风险223网络服务脆弱性2因网络服务不规范、达不到SLA要求造成的风险222应急演练的风险应急预案及演练1因应急预案不完善、应急演练达不到预定要求的风险111基础环境的风险环境因素及设备故障3因环境因素或设备问题造成的风险313物理脆弱性风险存储介质脆弱性风险2因数据库脆弱造成的风险122远程控制木马风险2因网络服务不规范、达不到SLA要求造成的风险2224.4 应急事件等级划分对重要信息系统风险评估后,项目经理还应组织客户、其它服务提供商等对信息系统可能发生的应急事件进行等级划分。4.4.1等级划分的依据信息系统应急事件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包括:信息系统的重要程度、信息系统服务时段、信息系统受损程度。其中: 信息系统的重要程度重要程度主要应考虑信息系统所支撑的业务的重要性,以及信息系统内信息资产的重要性和信息系统服务的重要性。根据重要程度的不同, 划分为14个等级,并对应赋值14分,如下表所示:赋值描述1个别客户业务或信息资产受到影响2单独业务或信息资产受到影响3三个业务或信息资产受到影响4大面积业务或信息资产受到影响 信息系统服务时段服务时段主要应考虑应急事件发生时系统提供服务的状态。服务时段的划分及赋值如下:赋值描述1非系统服务时段(不含系统服务时段即将开始)2系统服务时段或系统服务时段即将开始3系统处于重点时段保障或处于服务高峰时段 信息系统受损程度受损程度主要应考虑应急事件发生时信息系统功能和性能等方面的影响程度。受损程度的划分及赋值如下:系统性能系统功能功能无损部分损失全部损失小于阈值13大于或等于阈值123*注:重点时段保障的损失程度赋值为3。4.4.2重要事件分值计算与定级重要事件分值重要程度值*服务时段值*受损程度值重要事件定级与重要事件分值有关,具体划分标准如下:重要事件分值区间重要事件定级2836区间一级事件1824区间二级事件16区间三级事件4.5 先期处置(1)当发生突发事件时,运维部应做好先期应急处置工作,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同时向相关主管部门通报。(2)突发事件分为三级:(参见4.4)重大(级):设备在运行中出现整机系统瘫痪货服务中断,导致设备的基本功能不能实现或全面退化的故障;较大(级):设备在运行中出现的故障具有潜在的系统瘫痪或服务中断的危险,并可能导致的基本功能不能实现或全面退化;一般(级):设备在运行安装过程中,客户对产品功能、配置等方面需要的信息和需求,对业务系统几乎无影响。;(3)运维项目经理在接到突发事件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信息后,应加强与运维工程师的联系,掌握最新发展态势。对级的突发事件,由运维项目经理自行负责应急处置工作。对有可能演变为级或级的突发事件,要成立公司协调小组处置工作提出建议方案,并作好启动应急预案的各项准备工作。运维部要根据事件发展态势,组织派遣应急支援力量,支持做好应急处置工作。4.6 应急预案4.6.1应急预案制定流程1) 项目经理根据合同内容,以及需求方的需求分析,确认是否有需要建立应急预案;2) 不需要建立应急预案,则按事件处理;否则建立应急预案;3) 由运维经理带领的运维团队负责应急预案的评审;4) 对应急预案进行测试,明确是否符合需求分析,并对相关运维工程师进行应急培训;5) 测试不通过,则返回项目经理,重新制定应急预案;否则运维部经理确定应急预案;6) 组织定期针对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4.6.2流程图4.6.3主要活动描述陕西思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9编号流程活动输入描述输出责任人1需求分析合同1.项目启动初期,项目经理向运维部提交启动应急流程申请单,启动应急流程申请单获批准后(包括口头批准),组建应急响应工作小组,对发生的重大事故进行讨论分析并制定应急处理方案。应急响应工作小组人员应由项目经理、甲方业务代表、运维工程师、厂家支撑组成。2.应急小组应结合项目SLA要求及项目实际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并建立保障机制,建立回退机制。运维项目经理2制定应急方案应急请求项目经理根据应急响应工作小组的风险评估及应急事件等级划分结果,组织编制相应的应急响应方案。应急响应方案应根据客户自身业务的需要,对应急事件级别的响应时间、处置完成时间等达成一致,并为不同的应急事件级别,配置相应的保障措施如人员、资金、设备等。应急方案运维工程师运维项目经理3评审应急方案1.应急预案评审应遵循以下原则: 实事求是、符合客户单位应急管理工作实际;对照相关标准、客户系统风险评估结果等发现预案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依靠专家,综合评定,及时补充完善应急预案。2.应急预案评审应依据以下文件,并考虑单位实际:可能存在事故风险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能力。3.参加应急预案的评审应包括客户方、厂家或其它供应商等的人员参加;4.应急预案评审的频率:规定每个项目应急预案必须经过评审通过后方可组织培训、演练及实施。 5.应急演练的方法:规定应急演练的方法为远程与现场想结合方式进行。 6.审核通过后,项目经理组织运维团队所有人员进行应急响应方案的培训及演练工作。应急方案运维工程师运维项目经理运维部经理4测试培训应急方案对已经评审通过的应急方案进行实地演练,若演练成功,运维部经理确认应急方案。确认应急方案成立后,由项目经理制定并发布运维项目应急处理培训计划。项目经理需有针对的制定培训计划、培训资料,培训内容包括:服务技能、服务意识、服务流程等。使运维工程师可以按应急处理服务过程和服务规范要求,提供并交付约定的服务。应急方案运维工程师5定期培训、演练应急方案1.运维项目需每年不少于1次进行应急处理的演练工作。项目经理需在应急演练前制定应急演练计划,应急演练计划需对演练的目的、风险评估、保障措施等做详细说明。2. 应急演练前项目经理将应急演练计划上报给运维部及用户进行评估、审核,在得到运维部及用户审核通过后,项目经理对项目组成员进行针对本次应急演练的培训及宣贯工作。应急演练记录运维工程师运维项目经理运维部经理4.6.4主要输出应急方案应急演练记录4.7 培训及考核4.7.1培训根据人事部相关规章制度中的员工培训计划,对应急负责人的应急能力进行相关培训。4.7.2考核根据人事部相关规章制度中的员工绩效考核中的相关能力的考核,对应急负责人员进行相关考核。5. 监控预警5.1 目的为了防范突发应急事件的发生,维护系统长期高效稳定的运行,降低系统运行的风险,需要有一定的监控预警机制,防范于未然。5.2 例行监控5.2.1范围1) 应用系统煤炭运销管理系统、煤炭物资供应管理系统、CMIS煤炭企业薪资信息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财务核算子系统、资金管理子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综合统计子系统、BQ商业智能子系统、数据管理平台等2) 支撑应用系统运行的系统软件、工具软件AIX操作系统、HACMP高可用服务、数据库软件服务、中间件软件服务、备份管理软件服务3) 网络及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4) 安全设备防火墙5) 主机、存储、外设、终端等设备IBM小型机、X86服务器、刀片服务器、磁盘阵列、NetApp存储、台式机、笔记本、扫描仪、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投影仪、视频监控设备、电视电话会议设备等6) 电力、空调、消防等基础环境精密空调、UPS电源等5.2.2方法1) 设立服务台,保持监控长期健康运营2) 建立知识库,完善监控内容,保证监控工作的理论依据3) 完善明确的监控制度,包括监控项目、监控时间、监控频率、监控项目指标、监控结果反馈等4) 确定监控人员及职责划分运维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运用相关工具进行监控5.3 监控报告建立监控预警的记录和报告,并根据规定完整填写报告的内容,在应急事件发生后,监控责任人应该向应急事件响应小组提交监控报告应急事件响应责任人应对报告内容进行逐项核实,核实确认后,出具相关应急事件报告,应急事件报告应作为事件级别评估的输入,重点时段保障需求也应作为事件级别评估的输入。5.4 事件级别评估应急事件响应小组负责人应根据事件级别定义,初步确定应急事件所对应的事件级别,并将事件级别置于动态调整控制中。5.5 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架构下拥有建立、评审、审批应急预案的策略和程序,控制启动预案的授权和实施。应急事件相关各方,包括服务提供商,需求方,厂商等,需要对应急预案达成一致。可根据先期处置要求进行应急响应预案的自动启动,或由应急响应责任人或现场负责人启动预案。应记录应急响应预案启动的过程和结果。应急事件现场负责人,应该向相关组织、单位告知预案启动信息,内容大致如下:1) 预案启动的原因;2) 事件级别;3) 事件对应的预案;4) 要求采取的技术应对措施或处置的目标;5) 实现目标所应采取的保障措施,如人员、资金和设备等;6) 对应急处置过程及结果的报告要求,如报告程序、报告内容、报告频率等;7) 信息通报的范围和接收者。信息通报应选取适当的方式,如电话、邮件、传真、书面文件等。所有相关利益方应对收到的通报信息进行确认和反馈。6. 应急处置过程6.1 应急调度按照制定好的应急预案,组建应急事件响应小组,对发生的重大事故进行讨论分析并制定应急处理方案,安排涉及应急响应的人员包括:运维工程师、项目经理、运维部经理、服务需求方负责人,服务厂商支撑。应急事件响应小组应结合项目SLA要求及项目实际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并建立保障机制,建立回退机制。相关人员保证各自业务流程范围内应急事件及时响应,保持持续跟踪,直到应急事件结束。6.2 排查诊断流程:1) 应急事件响应小组,组织相关专项应急小组成员,对现场进行故障排查;2) 专项应急小组成员排查故障时,可使用各类工具,包括应用软件、电子分析工具、知识库等;3) 专项应急小组成员在排查故障中,对于无法解决和确定的故障类别,需要及时联系相关厂商,进行问题定位;4) 专项应急小组成员应及时向应急事件响应负责人汇报故障排查情况、诊断信息、故障定位结果等;5) 将故障排查诊断过程与结果进行整理归纳,提交服务台;6) 应急事件响应负责人应及时与相关利益方进行沟通,沟通的内容主要包括系统故障点、造成故障的原因、排查诊断状况等;7) 应急事件响应负责人应组织相关利益方对问题进行确认。6.3 处理恢复基于应急响应预案、配置管理数据库、知识库等进行故障处理和系统恢复,处理与恢复的原则包括:1) 应在满足事件级别处置时间要求的前提下,尽快恢复服务;2) 采用的方法、手段不应造成次生、衍生事件的发生;3) 必要时可启用备品备件、灾备系统等;4) 应该对过程及结果信息进行记录,并及时告知相关利益方;5) 现场负责人应组织对处理与恢复的结果进行初步确认。6.4 事件升级6.4.1原则组织应建立、审议应急事件升级的策略和程序,以控制应急事件升级的授权和实施。当实际处置时间超过事件级别处置时间要求时,应作为事件升级的参考要素。组织应该对事件升级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并在相关利益方之间达成一致。升级内容应包含预案调整、人员调整、资金调整以及设备调整。事件升级的实施授权应由现场应急事件响应小组负责人启动。应该对事件升级的过程和结果信息进行整理与归档。6.4.2信息通报现场应急事件响应小组负责人应向相关利益方通报事件升级信息,内容应包括:1) 事件升级的原因;2) 事件升级后的级别;3) 事件升级后与之对应的预案;4) 对升级事件处置过程及结果的报告要求,如:报告程序、报告对象、报告内容、报告频率等;5) 信息通报的范围和涉及的接收者。信息通报应选择适当的方式,如电话、邮件、传真、书面文件等形式。6.5 应急事件关闭6.5.1申请与核实组织应建立、审议事件关闭的策略和程序,以控制事件关闭的授权和实施。应该对应急事件处置的过程文档进行整理。事件关闭申请应由相关的专项应急小组负责人提出,并提交相关文档资料。事件关闭申请和文档资料,应作为事件关闭核实的参考要素。现场应急事件响应小组负责人接到事件关闭申请后,应逐项核实报告内容,以判别应急事件处置过程和结果信息是否属实。6.5.2关闭信息通报组织应建立、审议应急事件关闭信息通报制度。现场应急事件响应小组负责人应向相关利益方通报事件关闭信息,并将应急事件发生的原因、处置过程和方法应记入知识库,事件关闭信息内容应包括:1) 事件发生的原因、事件级别及影响范围;2) 事件对应的预案;3) 事件的处置过程和方法;4) 事件的调整升级情况(没有则不填);5) 持续性服务情况;6) 事件处置评价;7) 事件关闭申请的处理意见;8) 关闭通报的范围和涉及接收者。6.6 流程6.6.1应急响应流程1) 项目经理接到用户应急服务请求;2) 根据应急预案,组建应急事件响应小组。客户单位负责人配合处理,服务台做好故障跟踪并向用户汇报;3) 应急事件响应小组判断事件是否可以独立处理。如果不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