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 汉 大 学毕 业 论 文题目: 1:500地籍、地形数字测图设计方案专 业: 工程测量 学 院: 测绘学院 _年 级: 学习形式: 函授 学 号: 论文作者: _指导教师: 职 称: 完成时间: 年 月 日摘 要随着城市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数字地图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为满足规划发展的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地籍信息系统,为实现计算机自动化管理提供基础数据,须进行全数字地籍、地形数字测图工作。现根据测区具体情况,编写本设计方案。本设计方案简要地介绍了1:500地籍、地形数字测图从外业到内业成图的基本过程及技术要求,包括:控制测量前准备工作,控制测量精度要求,1:500地籍、地形数字测图,内业数据处理技术规程,结论及存在的问题等。【关键词】1:500地籍、地形数字测图;基本过程、精度要求目 录1、 第一章 控制测量前准备工作2、 第二章 控制测量精度要求3、 第三章 1:500地籍、地形数字测图4、 第四章 内业数据处理技术规程5、 第五章 结论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章 控制测量前准备工作1.外业控制测量之前,必须进行测区资料收集、踏勘、器材准备工作、观测计划拟定、仪器检验及设计编写等项工作。11测区踏勘:了解已知点分布情况和标石保存状况,交通情况、河流水系分布,城乡居民地分布及电力供应,植被覆盖程度以及当地名属风情等。12器材准备、仪器检验:作业前,仪器应按规范要求进行检验,以保证仪器符合要求。 13已有资料及利用13.1 1984年由省测绘局外业大队施测的III洞寨山、III观音岐在测区内,现场踏勘点位保存良好,为保证测区成果成图能统一使用,该成果作为平面控制之起算.上述成果属1.5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中央子午线为11830,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13.2 1984年由省测绘局外业大队施测的III德化1、III德化3在测区内,现场踏勘点位保存良好,可作为本区高程控制之起算。该成果属1956黄海高程系。13.3 福建省测绘局1987年版1:10000比例尺地形图及1984年省测绘局外业大队在该区施测的1:1000比例尺地形图(蓝图),可供设计及工作计划用图。 第二章 控制测量精度要求测图平面控制网的作用在于控制测量误差的累积,保证图上内容的精度均匀和相邻图幅拼接,布网前应收集测区内已有的平面高程控制和地形图等测绘资料,网点的位置取决于地形条件,控制范围应教大,应尽量均匀便于施测和进行图根控制加密,测图网加密时应该尽可能减少步网的层次,这样既可控制起始数据误差的影响也使加密点精度趋于均匀,现结合测区实际情况对控制测量的作业依据、步骤、精度要求、等提出以下要求: 1作业依据 1.1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100193); 1.2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简称GPS规程; 1.3 城市测量规范(CJJ899),简称规范;1.4 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1.5 福建省土地管理局编印的地籍管理文件汇编;2GPS控制测量本区以洞寨山为起算点, 洞寨山到观音歧为起算方位,在城关规划区范围内布设四等GPS控制网点。GPS点位选埋:GPS待定点已于11万图上圈定,至少应保证有两点通视,以满足一级导线布设的要求。点位应选在基础稳定,土质坚实的地上,以便长期保存利用。周围应便于安置接收机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应小于15。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大于400m;远离高压输电线,其距离不得小于200m。附近不应有强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并尽量避开大面积水域。GPS点位选定后,应绘制点之记。GPS点的标石按GPS规程附图B.0.5、B.0.6制作,中心标志采用铸铁标志。当与旧点重合时,尽量利用旧点标石,并在点之记中加以说明;当选在坚固房顶上时,不能埋设在隔热层上。本测区GPS点的编号冠以“D”,后面加流水编号,如:D1、D2Dn。点的编号在路线中尽量做到顺序连号,避免产生混乱。GPS标石面应刻制“GPS”;年代“2001”;点号“Di”及作业单位“地测”。四等GPS观测:本区使用WILD200S三台套接收机同步观测一组卫星。测区概略定位解的取值为东经:11830;北纬:2530。在每个点上应选择强度因子PDOP必须小于或等于8良好的观测窗口观测作业,观测时应密切注视PDOP值,观测窗口必须具有同步的4颗以上的可见卫星数,卫星离地平高度角应大于15。作业前,应检校光学对点器是否符合要求,确保系统的对中整平是达到良好测量的必要手段。因此,测站应严格对中和整平。必要时采用铅垂线对中。 观测点号的输入和记录, 采用8位阿拉伯数字,如1号站输入记录为00000001。观测点的标志面中心至天线垂直距离的量取为h=ho+hc,ho为丈量时特制专用测高弯尺上的白式指标线的读数,读取至1mm;hc=0389m为天线高偏差固定常数。每测站观测前后应各量取天线高一次,两次量高之差不应大于3mm,取平均值作为最后天线高。GPS测量作业基本技术规定应符合GPS规程表4.1.3的要求。天线定向标志线应指向正北。 雷雨季节架设天线时要注意防雷击,雷雨过境时应暂时关机停止观测,并卸下天线。内业计算及精度: 内业数据的解算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提供的平差软件包(GPSAD)进行。 每个时段同步观测数据的检核,按以下规定进行:1计算同一时段观测值的数据剔除率,其值应小于10%;计算同步边各时段平差值的中误差与相对中误差,相对中误差计算公式: =(a2+(bd) 2)式中:标准差(mm)a固定误差10mmb比例误差系数10ppmd相邻点间距离(km) 同一条边任意两个时段的成果互差,应小于接收机标称精度的22倍。2 若干个独立观测边组成闭合环时,各坐标分量闭合差应符合下式规定: Wx3nWy3nWz3n 式中:n闭合环中的边数相应级别规定的精度(按平均边长计算)3三边同步环,第三边处理结果与前两边代数和,其差值应小于下列数值: Wx35Wy35Wz35W=W2x+W2y+W2z35 式中:相应级别规定的精度(按平均边长计算)。 当检核发现需补测或重测的边,应尽量安排一起进行同步观测。平面控制测量 一级电磁波测距导线沿主干线或测区周围布设,在GPS网(点)的基础上组成单一路线或结点网。当局部地区(或1:500数字化测图区)密度不足时,采用二级电磁波测距导线补充。 一、二级导线的主要技术指标按表1规定执行,但最弱点点位中误差均不得大于5cm。 采用结点布设时,导线节长度一般不宜大于附合路线规定长度的0.7倍。 当附合路线长度短于规定长度1/3时,导线全长绝对闭合差0.13米。一、二级导线相邻边长之比一般不宜超过1:3。 一、二级导线点位以直接通视法在实地选定于能长久保存土质坚实的位置。必要时选在坚固稳定的高层建筑物顶上。相邻点之间通视应良好,便于观测及长期保存使用。 一、二级导线点均应埋设标石,位于高层建筑物顶上的控制点,不得埋设于隔热层上。中心标志(包括水泥、沥青路面)采用帽钉。 埋石点的埋设要求及规格按规范要求制作。 一级导线点冠以D加流水编号D1、D2、 Dn;二级导线点冠以D加流水编号D1、D2、Dn。点之编号在导线节中尽量做到顺序连号,不得有重号。 水平角观测采用DJ2型(或DJ6型)全站仪按全圆方向法观测。记录使用PCE500微机按Record for NAS程序进行记录。可不作度盘和测微器的位置分配。水平角观测一个测站观测方向数少于四个方向时,可不归零。 水平角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按规范第 2.3.12条执行。 观测前,所使用之仪器应按规范第2.3.1条要求进行检验。一、二级导线水平角观测技术要求按表1执行。 光电测距(与测角同时进行,采用电子记录) 一、二级导线边长以经鉴定后的电子全站仪单程测定二测回(每测回二个读数记录,但在记录传输之前应先预测几次,边长稳定后再作记录),测距一测回内读数较差应10mm,测回间较差应15mm。测距时温度气压只在测站读取,温度读至0.5,气压读至1hpa。仪器加乘常数,气象常数可直接置入全站仪自动改正。导线边长改平,垂直角采用与测角测边同型号全站仪按中丝法与测边同向观测二测回(技术要求按表1执行)。测定之边长应经仪器常数、气象改正后投影到参考椭球面,归算至高斯平面。测区平均纬度为2530,hm=62m,R=6364761 m。高程控制测量 四等水准网布设,在III德化1、III德化3的基础上,采用附合路线和结点网形式布设,附合路线长度和结点路线长度均应满足规范第3.1.5条要求。四等水准沿平坦地区的一、二级导线点采用附合路线或结点网进行布设,一、二级导线(网)点水准高程的联测密度,应满足进一步高程加密的需要。四等水准网中最弱点高程中误差(相对于起算点)不得大于2cm。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及技术指标见表2。水准测量成果的重测和取舍按规范第 3.3.8条规定执行。水准观测前必须对水准仪和水准标尺按规范规定项目进行检验。作业开始后的一周内每天应对水准仪进行一次i角检测,i角不得大于20,i角稳定后可每隔15天测定一次。水准观测使用DS3型水准仪及三米区格式双面木质标尺,四等水准观测以中丝法进行单程观测。视距可直接读取,观测顺序为后后前前。水准测量,采用计算机记录,输出测站、测段汇总,装订成册。水准测量每测段的测站数必须是偶数。联测一、二级导线点应为偶数站,但不作测段处理。水准高差应进行尺长改正及正常水准面不平行改正(此项改正若不影响至0.001m,可免于计算,先按最大纬差估算)。 不便水准联测的一、二级导线点的高程,以水准高程为起算,组成一级光电测距三角高程路线,其间隔边数不应多于10条。平差后光电测距三角高程路线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0.05m。光电测距三角高程路线各边均应对向观测。垂直角往返观测技术要求见表5,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求取的高程最后取位至0.01m。仪器高、觇标高应用钢尺丈量至0.005m。 平差计算前应对原始观测成果进行200的检查,以确保成果的正确性。一、二级导线平面及四等水准采用微机按NASWE95平差软件(该平差软件可进行投影计算)进行平差计算。成果取位按照规范第 2.5.10 及第3.6.5条执行,三角高程抄录至0.01m。一、二级导线平面计算资料;四等水准;光电测距三角高程计算资料分别装订成册。首级控制点成果表抄录一式二份,分别装订成册。 图根控制测量 在一、二级导线点的基础上采用光电测距导线加密一、二级图根导线。布网密度要满足规范表8.2.1的规定或测图需要,并在控制测量阶段一次完成,确保地物点整体数学精度。图根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规定见表1。 图根导线一般以附合路线或结点网形式布设;在特殊情况下,允许个别布设闭合路线,但应联测2个起算方位。个别困难地带,导线确实无法贯通的,可采用支导线形式补充,但应联测2个起算方位,导线折角按左、右折角各观测一测回,圆周角闭合差40;边长应对向观测,平距较差2(ab*D),取平均值使用。 图根埋石点的标石规格及埋石要求按规范要求制作。埋石点应选择在一级图根点上,以基本图幅为单位,每幅应不少于4个,(包括高级点在内),应注意均匀分布,并保持相邻方向通视。水平角度观测测前应对所使用的仪器应进行检校。水平角采用DJ6型全站仪按全圆方向法观测,当方向数多于3个时应归零。采用电子记录。 观测要求及限差见表2。 图根边长测量使用全站仪(与测边同型号)单程观测一测回。加常数、乘常数、气象改正可直接预置入全站仪对边长进行改正。仪器高和觇标高精确至0.01m。图根点的高程以一、二级导线点高程为起算,采用三角高程的方法测定,加密层次同平面控制。 垂直角观测要求及高差计算要求见表1。凡组成三角高程路线的各边之垂直角,均应进行对向观测。 平差计算前对原始观测成果进行200的检查,确保成果的正确性。 采用微机按NASWE95平差软件进行平差计算。成果表一律打印二份分别装订成册。 表1 电磁波测距导线主要技术要求 级别 项目一级二级图根一级图根二级DJ2DJ2DJ6DJ2DJ6DJ6水平角测回数213121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差()331831818半测回归零差()881881836一测回内2C互差()131313同一方向值测回互差()92424附合路线长度(km)4.02.81.51.0最长边长(m)450300200120平均边长(m)35025010080测边中误差(mm)15151515测角中误差()581220方位角闭合差()10n16n24n40n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1/160001/120001/60001/4000导线全长绝对闭合差(m)0260.220.22垂直角测回数(中丝法)22211垂直角指标差互差()1515251525垂直角互差()15三角高程路线同一边往返测高差之差(m)0.1S高程路线闭合差(m)0.05SS0.1n(n为边数)导线网中最弱点点位中误差(相对于起算点)(cm)5备 注N为导线折角数,S为边长(以km为单位)表2 四等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级 别 项 目四等水准备 注附合路线长度(km)15支线路线长度(km)10结点间路线长度(km)10最大视距长度(m)100前后视距差(m)5.0前后视距累积差(m)10.0黑红面读数差(mm)3黑红面所测高差之差(mm)5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mm)5路线或环线闭合差(mm)20L支线往返高差不符值(mm)20R测站高差取位(mm)0.1高差取位(mm)1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mm)30L备 注L、R以km为单位,不足1km按1km计算第三章 1:500地籍、地形数字测图由于目前工程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和修改基本上都是在数字地图上进行的,因此对数字地图的精度要求教高,这就要求我们在采集要素点的时候必须统一一个标准:如立尺点的位置、细部点的精度要求、表示方法要符合规范要求、当多种地物重合时应如何表示,要做到综合取舍合理等,现对数字地图的一些方法提出以下要求: 外业数据采集要求:外业数据采集,包括地物、地形要素的全野外数字采集其相应坐标及高程。 街坊的划分:尽可能以路或沟渠为界,数据量控制在1.6万点以内为宜,以避免同一宗地划分成不同街坊所有。建筑区、住宅小区暂按临时预编街坊号顺序编码,街坊号从西北角开始自西向东,自北向南,即从DH01至DHn。 测站点与立尺点的要求:自始至终加强对测站起算数据(核对测站坐标、高程、定向点坐标)的检查,并检核两点实测距离与计算距离是否一致。立尺点应保证与图式符号的定位点或定位线严格一致。为了减少棱镜常数对细部点的误差影响,应根据棱镜规格不同在全站仪加常数设置中考虑加入棱镜改正常数。当棱镜无法摆到点位(凹角)的情况下,要量测到棱镜后侧至点位距离,此时,水平方向要严格照准点位(凹角线),距离改正数要记载在观测手簿中,并在草图上加上标记,以便图形编辑时予以纠正。测定细部点边长以全站仪单程测定,水平角、垂直角采取半测回测定。但每天上午和下午的第一测站作业前必须检验仪器2和角一次,并重新设置于仪器中。 细部点施测的要求: 道路、街道、巷道两侧地物及有界址意义的围墙、栅栏、栏杆、篱笆、铁丝网、人工坎(斜坡)等,按一级界址点精度要求(点位中误差10cm,允许20cm)准确测定,详尽表示,并且要求由不低于一级图根点的控制点上引测;其余地物拐点的位置精度按二级界址点精度要求(点位中误差15cm,允许30 cm)测定。 道路、街道、巷道两侧的地物及明显带有界址作用的围墙、栅栏、篱笆、铁丝网、人工坎等应依实测绘,不得综合;其它情况的综合取舍标准按1:500图上0.4mm掌握。 当栏杆与坎重合时,坎位不变,栏杆位移表示(图上0.2mm)。围墙边有平房、简房、棚房时应注意区分表示主次关系,即围墙是否绘完整,围墙与建筑物的交接处要认真处理、交待准确。 围墙、栅栏、栏杆一般应测外边线(外拐点),其中围墙依比例尺表示宽度。围墙、栏杆遇门要断开表示。如图所示: 有柱体(加固墩)的房角或围墙测定柱体外边线,并根据实际情况,依实反映墩柱外部凹凸状况。如图所示:a 四周有同类规格的加固墩:砖(砖房) 4343 结构平面示意图 实测图 b 四周加固墩凹凸不平: 5 64 7 5 6 4 72 3 1 3 2 1 11 121011 1210 8 9 8 96层钢筋混凝土砼6 1314 1314 结构平面示意图 实测图 栏杆式围墙,当底座高出地面1.0m时,按围墙表示,否则按栏杆表示,也是测定柱体外边线,如图所示:墙体高1.0m 符号: 道路、街道两侧骑楼柱子测外角点,中间的柱子测定柱子外边缘的中点,逐根测绘,按内虚外实表示。如图所示:5、9点测外角点;6、7、8点测外边缘中点。 5 6 7 8 9砼3 架空房屋以房屋的外围轮廓投影为准,四角支柱实测表示。柱廊以柱外围为准,图上表示四角和转折处的支柱位置。 阳台以基座外围为准。 门廊以柱或围护物外围为准,独立门廊以顶盖投影为准,柱石的位置应实测。檐廊、挑廊、门廊等加注记简称檐、挑、斗等字样。雨罩一般不表示,雨罩下有台阶的只表示台阶符号。室外楼梯、台阶按投影测绘,但台阶图上不足3级的一般不表示。室外楼梯、台阶及阶梯路应注意休息平台的表示。临时性房屋、活动房屋及正在拆迁的房屋不表示。 房前屋后的埕地应注意测绘表示,埕地外围有地基作界的应准确测定,按点线标示其范围(编码借用地类界),其间加注“埕”字。 底层已成形的建筑中房屋,要求准确测绘表示。按建筑中房屋表示,加注“建”字;仅有基础的,按地基外围测绘其形状大小,按建筑中房屋表示,但其中加注“基”字。若外形已确定,并能调注材料、层数者,则按建成房屋相应编码给定。其他要素(如:各类检修井、管线、自然地形地貌、植被等要素)按1:500比例尺地形图要求进行综合取舍。 高程注记取至0.1m,一般每方格注记58点, 均匀分布,合理选注。外业应注意量取仪器高和目标高,凡目标高有变化的点,均应记录点号及高程改正数(或注明该点高程无效),杜绝高程测注错误现象的发生。 陡坎应测注坎上、下高程或注记坎高,斜坡坎应上下定位,点位密度适宜。道路或街道交叉口应测绘高程点;街道中心线在图上每隔10cm应选注一个高程点。 道路两侧或单位内部的行树或散树、果树应测绘。 独立树、花圃及绿地等,若外围砌成高度小于0.5m的围坎时,用实线表示范围;围坎大于0.5m时用坎表示;否则以地界表示。电力线、通讯线(或有线电视线路)应正确区分表示,连接清楚,电力线应区分高低压线路。村庄内部道路根据实际情况分为大车和乡村路。路沿规则清晰的应依实测绘拐点,路沿不规则,不确定的,应适当作圆滑处理,主要通道应予贯通。 测绘建筑物时,应注意体现其相互关系(曲直性、平行、垂直关系等)。个别隐蔽建筑物拐点无法实测的可采用交会法或勘丈法补充,但要求使用钢尺(30m),且应有多余观测,以加强校核。有疑问的地物,外业先依比例测量其形状,待统一测绘表示方式后再做调整处理。 外业采集数据时按路、河等自然边界分块测量。不同作业组应协商施测街坊边界,以确保不遗漏,能完全衔接。 各类要素注记按以下要求注记: 门牌号注在房屋轮廓线外实际开门处,有庭院的注在围墙的主门处,当沿街房屋连在一起,且店面门牌号呈规律性连续时,可采用头、尾号,如“315”进行注记。无论小区或农村居民点,凡有确定的门牌编号,均需调注,不得遗漏。门牌号注记,字向按图示规则注记:4545 45 45 单位名称的调注:原则以权属单位的标准名称调注,不可采用租借单位的名称。当用地面积小注记容纳不下时可不调注。 幢号的调注:小区、厂区、单位院内,凡有确定的房屋幢号,均应调注。幢号注在该幢房屋轮廓线内左下角,如:(6)(5) 小区 单位名称、行政村名、自然村名、道路名称、路面材料、建筑材料及层次等应按注记分类表执行,严格掌握等级分类号、字体大小、排列方式、字头朝向等。简单房屋、棚房应加以文字说明注记。街坊四周路名环绕注记要完整,街坊接边处理后原则以路中心为界保留信息。跨街坊的架空管线等相互联系的地物要确保正确无误、无漏。 数字化测图的一般要求:1、人员要求:测图基本功扎实,有较丰富的城市大比例尺测图经验,熟练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有一定应用基础,了解数字测图特点,掌握数字测图技术。2、设备要求:全站仪特制对中棱镜(若未配置特制对中棱镜,应采取措施,有效削弱建筑物角点的对点误差,确保定位精度); 586台式微机(速度不低于133MHZ,内存大于32MB);便携式微机(非必须配置)。 3、作业要求:每个街坊完成后应及时打印出图,并到实地作巡视检查,以便改错和补漏,完善后及时提交专职质检员进行内查外检。经验收合格后的街坊图,提供给甲方进行权属调查及标绘红线(权属线),标注业主名称等。根据甲方标绘的权属线进行宗地图绘制、面积量算与统计,作业项目、方法、要求按福建省地籍信息系统软件包执行。 1:500地形数字测图本次地形测图采用全野外数字采集方法成图。外业数据采集包括地形、地物要素的全野外数字采集,所有的地物点、地形点均需实测坐标(地形点按1:1000测图精度要求)。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与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不得超过规范表4.1.8的规定。高程注记点的高程中误差,等高线插求点的高程中误差,应满足规范表4.1.9,表4.1.10之规定。地形图测绘方法及要求,测绘内容及取舍,除按照规范第四章第五节、第六节执行,符号按图式相应符号表示外,还应遵守下列规定。 1、地形图上高程点注记,图根点高程注记至0.01m,经水准联测的控制点高程注记至0.001m,碎部点高程注记至0.1m。 2 、 道路两侧行树或散树;花圃及绿地;电力线及通讯线的表示,按设计书要求执行。 3 、 测区道路等级应正确区分,道路一般不舍去。路堑、路堤按实地宽度绘出边界,并在坡顶、坡脚适当注记高程。双线道路图上每隔5cm左右选注一个高程点,一般应测注在道路中心及道路交叉处。 4、 高程点是地形图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般一方格内应注记1015个高程点,并选注合理、分布均匀。居民地内部应有足够的高程注记点。丘陵、山地一般应测注地形特征点,如:山顶、鞍部、山脊、谷底、沟口、池塘、水涯线、道路交叉口、地类界之转折点以及其他地面倾斜变换点的高程。是坊编码 第四章 内业数据处理技术规程 一、 软、硬件运行环境 1、 硬件设备要求如下:每组配备一台586型以上计算机,要求CPU主频133MHz,硬盘容量1GB,内存(RAM)32MB,配置800600高分辨率彩色显示器。带二串二并通讯接口,配置不间断电源,主机整体性能完好,配置与电子全站仪、E500电子手簿直接连机专用电缆。 2 软件环境要求如下:支撑操作系统:Mricosoft WINDOWS 2000/2002版中文操作系统AutoDesk AutoCAD R2002辅助制图系统 外业测图应用软件:北京清华山维新技术公司EPSW98版电子平板测图系统ANSEW for Window V3.0版工程测量控制网微机平差系统。附带SYMBOL.DBT标准1:500、1:1000地形图式图例库(要求符合 GB/T7929-1995国家标准规范)。福建省地籍信息系统(Windows版) 二、 计算机操作规程 严格执行作业组每组单机专用,作业员必须熟练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AutoCAD辅助制图程序及EPS系列程序包使用方法、操作步聚。力求数据信息安全保护、高效管理。1500街坊地籍图内业处理:1500地籍现状图按街坊形式划分进行外业施测,由电子全站仪实地获取测量数据,与台式微机直接联机通讯传输。后续通过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图形编辑整饰得到数字地籍图,称为测图内业信息处理过程,为规范本测区数字化测绘成果,特制定如下技术方案:1、 数学座标系指数字化测图过程采用“数学座标系”。参照德化县城关10公里内坐标系表示法,兼顾电子全站仪允许存贮数据有效位数,设计本测区数字化起算坐标偏移量为: X2800000m Y400000m 即坐标为 X(N)Xx Y(E)Yy 式中x、y为本次全站仪野外实测获取坐标,计算精度保留小数点三位数。 2、 机助制图式与编码参照(GB/T7929-1995)1500地形图图式编制标准;采用清华山维公司EPSW98分类编码表蓝本,作为本次编码操作唯一依据。3、 图形分层据测量地物要素分层,可作为图层控制开/关,定义图层颜色变化,并作为转入AutoCAD分层依据。4、磁盘文件命名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