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山市板庙子金矿外围找矿远景研究-毕业论文_第1页
吉林省白山市板庙子金矿外围找矿远景研究-毕业论文_第2页
吉林省白山市板庙子金矿外围找矿远景研究-毕业论文_第3页
吉林省白山市板庙子金矿外围找矿远景研究-毕业论文_第4页
吉林省白山市板庙子金矿外围找矿远景研究-毕业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省白山市板庙子金矿外围找矿远景研究 吉林省白山市板庙子金矿外围找矿远景研究Study on Resource Potential for Perphery of Banmiaozi Au Deposits , in Baishan City , Jilin Province论文题目: 吉林省白山市板庙子金矿外围 找矿远景研究 学生姓名: 学院名称: 勘查与测绘工程学院 专业名称: 资源勘查工程 班级名称: 学 号: 指导教师: 教师职称: 完成时间: 长 春 工 程 学 院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表学 生 姓 名所 学 专 业资源勘查工程设 计 题 目吉林省白山市板庙子金矿外围找矿远景研究指 导 教 师 评 阅 成 绩(35%) 及 评 语调研综述(15分)外文翻译(10分)成果质量(60分)工作表现(15分)评语: 指导教师评阅总成绩: (百分制)指导教师评阅总成绩: (35%) 指导教师: 评 阅 教 师 评 阅 成 绩(15%) 及 评 语题目难度(10分)调研综述(10分)外文翻译(10分)成果质量(70分)评语: 评阅教师评阅总成绩: (百分制)评阅教师评阅总成绩: (15%) 评阅教师: 续前表 专 业 答 辩 小 组 评 语评语: 答辩总成绩: (百分制)答辩总成绩: (50%) 专业答辩小组组长签字: 总成绩指导教师成绩(35%): ; 评阅人成绩(15%): ;答 辩 成 绩 (50%): 总成绩得分: 上分教师: 学院答辩委员会评定意见总成绩等级: 院答辩委员会主任: 年 月 日6长春工程学院学士学位论文吉林省白山市板庙子金矿外围找矿远景研究 丁大庆摘 要板庙子金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白山市境内。矿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中朝准地台北缘东段,铁岭靖宇隆起与太子河浑江陷褶断束接触界面凹陷侧。板庙子金矿金赋存层位为上元古界青白口系钓鱼台组底部赤铁石英砂岩与其下伏的下元古界珍珠门组大理岩不整合面部位的硅化构造角砾岩带,是吉林省通化市地质勘查院在白山地区石英砂岩层底部发现的大型金矿。区域地层出露较全,属较典型华北地台型地层,太古界、下元古界、上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皆有出露,地层呈北东向展布。矿区岩浆岩不甚发育,以零星出露的花岗斑岩及闪长玢岩为主。矿区构造主要以北东向及北西向两组断裂构造为主。矿区断裂构造十分发育,且具有多期次继承性活动的特点。本文通过对板庙子金矿及其外围区域地质背景的研究,分析该区域成矿地质条件,成矿特点,进而分析其控矿条件,找矿标志,最终确定该研究区的找矿前景。关键词珍珠门组、 钓鱼台组、 矿床成因、 找矿远景Abstract:Plate temple son gold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southeastern jilin baishan city territory. Mining area tectonic location at the accurate edge of eastern Taipei, tieling - JingYu uplift and taizi river - HunJiang in plait broken contact interface concave side beam. Plate temple son gold gold occurrence horizon for stimulation has the ancient world at the bottom of the mouth of diaoyutai formation under the red hardness of the sandstone and its underlying yuan ancient world pearl door marble unconformity face a set of silicide tectonic breccia belt is in tonghua geological prospecting institute found at the bottom of the quartz sand strata in baishan region of large gold deposits. Regional strata outcropped on the whole, is a typical north China platform type formation, archaean group, lower proterozoic group, has the ancient world, upper Paleozoic, Mesozoic and Cenozoic are exposed, formation in north east to distribution. Not very development, mining area of magmatic rocks with sporadic exposed granite porphyry and diorite play rock to give priority to. Mining area construction mainly east and north west to the north of two groups of faulted structure is given priority to. Development of fracture tectonic and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ple inheritance issue activity.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plate temple son gold deposit and its peripheral regional geological background of research, analysis of the regional ore-form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mineraliz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n analyzes its ore-controlling conditions, prospecting signs, ultimately determine the prospecting prospect in the study area.Keywords:Zhenzhumen formation、Diaoyutai formation、Genesis of mineral deposit、Resource Potential目 录1 前言11.1 选题背景11.2 位置、交通11.3 自然地理与经济状况21.4 以往地质工作评述32 区域地质52.1 大地构造52.2 区域地层62.3 岩浆岩92.4 区域构造92.5 区域地球化学102.6 区域矿产123 矿区地质133.1 矿区地层133.2 矿区构造144 矿床地质154.1 矿体特征154.2 矿石特征154.3 围岩蚀变205 矿床成因215.1 成矿物质来源215.2 成矿物理化学条件215.3 成矿机制及成矿阶段226 矿区外围找矿潜力分析256.1 控矿因素256.2 成矿规律266.3 找矿靶区圈定276.4 金矿资源潜力评估297 结论30参考文献31致 谢321 前言1.1 选题背景所选题目来自于吉林省科学技术厅委托长春工程学院,承担的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中的吉林东南部珍珠门组与钓鱼台组金矿找矿远景及构造演化研究项目的科研学术任务,属于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吉林白山地区的金矿赋存一般都是与深大断裂带的花岗岩及变质岩有关联,石英砂岩层基本上不作为金矿赋存的有利层位。而板庙子金矿是吉林省通化地勘院在白山地区的石英砂岩层底部发现的大型金矿,金矿带赋存于上元古界青白口系钓鱼台组底部的赤铁石英砂岩与其下伏下元古界珍珠门组大理岩不整合面部位的硅化构造角砾岩带内,当前共发现了4条金矿体。从地质观点来看,矿区位于中朝准地台辽东台隆的北东缘,在铁岭靖宇隆起与太子河浑江凹陷(褶断束)两大级构造单元转换带靠近的凹陷侧。成矿构造带属古陆边缘隆滑构造体系(包括不整合面和层间滑动拆离带构造)。按板块构造的观点矿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东段,受中生代以来的太平洋板块向西北俯冲形成的构造-岩浆活动带的控制。目前对此矿床缺乏更进一步的系统研究。吉林省白山市八道江区板庙子金矿及其周边的金矿床无论从含矿主岩还是矿石矿物都是一种新类型金矿赤铁矿化硅化碎裂岩型金矿,金矿赋存在中元古界的老岭群珍珠门组大理岩和上元古界的钓鱼台组的赤铁石英砂岩接触带,该区类似的含矿层位还有多个,对上述地层展开研究有望扩大吉林东南部金矿找矿远景,对其开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论文选题为“吉林省白山市板庙子金矿外围找矿远景研究”,主要研究白山地区板庙子金矿床及其外围金矿的成矿地质背景、与金矿有关的成矿地质条件,控矿条件,找矿标志,以期探讨出板庙子金矿区外围的找矿前景。届时望对地区其他的金矿勘查工作发挥出一定的借鉴意义。1.2 位置、交通研究区地处吉林省白山市,白山市在吉林省东南部自然风景清秀的长白山的西侧,坐标:东经12606至12817,北纬4120至4247。东邻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西与通化市毗连;北与吉林市接壤;南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鸭绿江隔江相望。东西相距180Km,南北相距163Km。白山市交通通信便利,通化白河、大连大栗子两条铁路连接南北,开通了泉阳丹东、白河长春铁路旅客列车。境内公路全长2,100多Km,连接市县城乡。图1-1 研究区交通位置图1.3 自然地理与经济状况1.3.1 地形地貌白山市群山林立,绵延起伏,沟谷交织,河道纵横。长白山熔岩台地和靖宇熔岩台地覆盖在境内的大部分地区,龙岗山脉和老岭山脉斜贯全市范围。龙岗山脉海拔8501250米,相对海拔在550-750米之间;老岭山脉山体高大,海拔10001300米,相对高度500800米之间。鸭绿江两岸地势起伏较大,沟谷切割比较深,地势相对险峻。白山境内最高海拔2692米位于长白山主峰白云峰,是东北地区最高的山峰;最低点位于靖宇县的批州口子,海拔280米。主要河流有鸭绿江、二道松花江、浑江等。1.3.2 经济白山市的支柱产业为煤炭、木材、电力、医药工业,冶金、机械、塑料、造纸、纺织工业为骨干产业,是一个门类比较齐全的新兴工业城市。木料综合利用、能源、有色金属冶炼和加工、特产中药材和塑制品等行业在国内占有重要位置。1.4 以往地质工作评述吉林省白山是区域地质调查和资源勘查详细程度较高,但工作进展并不平衡。前前后后有许多地质调查和勘查工作,现叙述如下:1949到1951年,建国初期,白山市老矿山陆续为中国人民政府接管,那时这些老矿山都大多已经停产倒闭,为了尽快开工生产,1949年在长春市建立了东北地质调查所,国家政务院财经委员会派出了东北地质调查总队,对临江铜矿、大栗子铁矿、荒沟山铅锌矿、松树镇煤矿、湾沟煤矿、柞子煤矿、石人沟煤矿等矿山进行了调查。1952到1957年,1952年底,中国地质部东北地质局在辽宁沈阳成立,先后为吉林省派出7支勘查队伍进行普查勘探工作。到1954年中国冶金部鞍山地质公司对七道沟铁矿和大栗子铁矿进行了勘探。到1955年中国地质部东北地质局提交了临江二道沟铜山铜钥矿普查报告,中国冶金部鞍山地质勘探公司提交了浑江市大栗子铁矿地质勘探报告书。1958到1965年,吉林省地质局成立于1958年,吉林省冶金局地质勘探公司成立于1959年,其后吉林省煤田地质、建材地质组成地质勘探公司,各县市组建了各自的地质队,正规化、综合化的地质队伍逐渐完善成立。根据新形势要求,后期地质工作以铁矿勘查及辅助原料冶金矿产为主,取得了重大成果一系列。(一)经吉林省地质勘查局所属的地质队勘查,重大的发现有:经普查找到了马鞍山硅藻土、板石沟的铁矿。铁矿报告提交的主要有:爱林的铁矿、青沟一太平铁矿、临江地区的富铁矿、乱泥塘的铁矿、苇沙河一带铁矿等一系列普查报告。还有板石沟铁矿地质勘探详查报告、荒沟山铅锌矿黄铁矿储量计量报告、抚松大营的II号铅锌矿体详查报告书等一系列报告。(二)吉林省冶金部门的勘查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提交的报告主要有:六道沟矿区铜山铜矿床地质勘查报告、荒沟山铅锌矿勘探报告书、以及六道沟刘家堡子的铜矿、铜山铜钼矿综合利用勘查工作报告;老岭铁矿地质勘查总结报告;大栗子铁矿地质勘探详查报告书。 1966到1978年,这一阶段前期主要受政治运动的干扰,使矿产勘查工作处于停滞状态。到1970年秋,逐步恢复。由吉林省地矿局通化地质队进行勘查工作,提交的报告主要有:浑江市柞子山铝土矿普查报告书;浑江市平川砂金矿普查评价报告书。吉林省地勘局第八地质调查大队,提交了浑江市的老道洞、山顶洞和松树窝子、韩家街冰洲石的普查评价报告。吉林省冶金地质勘探公司,通化602队在大栗子铁矿区勘探了详查了东风区、西部区的富铁矿,提交了相应勘探报告。602队提交了抚松铁矿普查报告书,临江市铜矿小铜沟地质勘查报告 。 1979到1989年,吉林省地勘局第五地质调查所,对那尔轰的铜矿进行了普查,提交了靖宇县那尔轰铜矿床初步普查报告书。吉林省冶金地勘局602队,在大栗子铁矿的外围小栗子沟发现了富铁矿,提交了吉林省浑江市大栗子矿区小栗子铁矿床区段地质勘查储量报告。有色601队,对临江的铜矿、通化铜矿继续勘探,增加了储量,提交了相应补充报告。 1990到1998年,通化的地质大队查明了浑江市荒沟山铅锌矿有可采的含金层。提交了白山市荒沟山金矿勘探报告,以及吉林省靖宇县东大沟金矿详查报告。吉林省冶金602队提交了浑江市临江县三道沟金矿勘查报告。中国核工业部224队提交了汤河区砂金矿详查报告和靖宇县那尔轰河砂金普查报告。省地勘局第五地研所,在大横路首次发现以钻为主的铜钻矿床,提交了白山市大横路矿区铜钻矿普查报告。吉林省冶金602队,提交了临江市大栗子矿区小栗子铁矿四区北段地质勘探报告,大大增加了大栗子矿区富铁矿石的储量。 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是地质学的一项基础工作,吉林省地勘局区调大队,通化地质队,先后一起完成了长白满江、靖宇、抚松、浑江市1: 20万的区调工作并完成了部分1:5万比例尺图幅修正。 1999到现在,在吉林省白山市板庙子青白口系赤铁矿化的石英砂岩层位中发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金矿化富集带,在板庙子金矿区求得的金储量约20吨;老岭成矿带的金矿资源评价已经列入了大调查项目并已组织实施一段时间,在大松树一带已经获得了明显的找矿成果。2007年,由通化地勘院和澳大利亚的澳华黄金提交了中国吉林省白山市金英金矿田地质勘查报告。2 区域地质2.1 大地构造吉林省白山市板庙子金矿的区域大地构造位置是属于华北地台(级),辽东台隆(级),太子河浑江陷褶断束(级),老岭背斜(级)中段的北西翼。图2-1 区域大地构造位置图吉林省白山市板庙子金矿位于华北板块北缘东段,其发展演变历程可总结为三个大的地质阶段,即地槽发展的阶段(太古早中元古代),准地台发展的阶段(晚元古代古生代三叠纪),滨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化的阶段(三叠纪新生代)。在时间上经历了太古、元古、新地三大区域旋回。长期的复杂的发展演化过程造就了本研究区的具体独特特点的地质特征。研究区早期地壳演化经历了太古宙陆核地体的形成、拼贴,古元古代吉南裂谷的拉张、闭合,中元古代北部边缘地体的挤压拼贴等阶段后,步入稳定发展期,总的构造演化特点是地壳由简单到复杂,由薄变厚,由简单褶皱至复杂褶皱形态,以及断裂(韧性剪切带)发育的演化过程。新元古代古生代,出现局部裂陷,堆积了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中生代滨太平洋构造运动,受挤压、拉张应力作用,区内出现多处断陷盆地,且沿挤压拉张构造带发生强烈陆相火山喷发及岩浆侵入活动,并构成了以北东向构造为主体的复杂断裂构造格局。新生代太平洋板块的持续作用,造成大量基性火山喷发,致使研究区东部基本为玄武岩所覆盖。区内断裂构造发育。有深达地幔的超深断裂,也有地壳表层的浅层次断裂;有韧性剪切形成的韧性剪切带,也有脆性张裂构造;具规模大小不等、方向各异、性质不同等特点。2.2 区域地层研究区的区域地层出露的较全,属于比较典型的华北地台型地层,有太古界、下元古界、上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的地层都有出露,地层整体呈北东向分布(图2-2)。2.2.1 太古界研究区太古界的地层分布位于区域的西北部,包括了西北天岩组和四方山岩组(表壳岩),其岩石岩性主要为黑云斜长角闪岩、条带斜长角闪片麻岩及黑云角闪片麻岩;以及小荒沟山片麻岩套和马鹿沟的片麻岩套(TTG),其岩石岩性主要为变质辉长岩、钾长花岗片麻岩、二长花岗片麻岩、花岗片麻岩。地层曾受中、深度区域变质的作用及广泛的混合岩化的作用。断裂附近岩层遭了受动力变质,常常呈现片理化。2.2.2下元古界下元古界的地层为老岭群,分布于研究区的中西部,位于太古界变质岩系的南东侧。它与下伏太古界的变质岩系呈断层接触关系。老岭群划分以林家沟组(Pt1lj )和珍珠门组(Pt1z )为主。林家沟组分布主要在靠近太古界变质岩系的一侧,出露的范围相对较小,岩性主要为片理化粉砂岩、细砂岩,其顶部为灰质板岩。珍珠门组出露的范围相对较大,是区内老岭群的地层主体,其岩性主要为,灰白色的大理岩、白云质大理岩夹角砾状大理岩互层。2.2.3上元古界研究区上元古界的地层位于区域的中部和东南部。其下部为青白口系(Qn),上部是震旦系(Z)。上元古界与下伏老岭群的接触关系是不整合接触。(1)青白口系(Qn )青白口系下统为马达岭组(Qn1m ),上统为钓鱼台组(Qn2d )与南芬组Qn2n )。马达岭组出露在本区东南部的红土崖河一带,岩石岩性为灰白色细粒粉砂岩、灰色页岩夹薄层灰岩。钓鱼台组位于区域中部,在东南部广泛出露。岩石岩性为灰白色的中粒石英砂岩,下部夹有少量的 图2-2 吉林省白山市板庙子一带地质图1.寒武系与奥陶系 2.八道江组 3.万隆组 4.桥头组5.南芬组6.钓鱼台组7.珍珠们组8.林家沟组911.小荒沟片麻岩套 1213.马鹿沟片麻岩套14.四方山岩组15.西北天岩组16.断层17.金矿体赤铁矿层。南芬组分布区域与钓鱼台组相近,岩石主要为紫红色、浅黄绿色、灰色细粒粉砂岩、页岩,局部夹有泥灰岩。其中与金矿化关系较为密切的硅化矿化蚀变带主要位于钓鱼台组底部,特别是与下伏的老岭群珍珠门组的接触带附近。(2)震旦系(Z)震旦系位于区域中部、东南部,分为下统的桥头组(Z1q)和上统万隆组(Z2w)、八道江组(Z2b)及青沟子组(Z2q)。桥头组岩性主要为灰白色中细粒石英砂岩,夹黄绿色粉砂岩,灰黑色粉砂岩。万隆组是浅灰色纹层灰岩,厚层的含泥晶灰岩,中部夹瘤状灰岩。而八道江组(Z2b)的岩性为浅灰色叠层石灰岩夹藻类灰岩。青沟子组(Z2q)的岩性为灰黑色页岩,底部为角砾状灰岩。2.2.4 古生界区域中南部主要为古生界地层。研究区内古生界地层出露的有: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以及二叠系。下伏上元古界地层与古生界地层是平行不整合接触。水洞组和昌平组组成区内寒武系下统。杂色页岩,浅黄色、灰色含磷砾岩、粉砂岩是水洞组的主要岩性。昌平组以紫红色的条带状灰岩和灰色灰岩为主,在其底部局部可见紫红色叠层石灰岩。馒头组与张夏组组成区内寒武系中统。馒头组的下段称东热段,以紫红色砂质白云岩为主要岩性,与浅黄色白云岩形成互层,其底部为角砾状灰岩;河口段为其上段,以暗紫色、紫色、黄绿色粉砂质页岩为主要岩性,页岩局部可见夹鲕状灰岩及砾屑灰岩,形成互层。张夏组岩性以灰白色生物碎屑灰岩、鲕粒灰岩为主,中上部夹有生物扰动灰岩。崮山组与炒米店组组成寒武系上统。紫色、紫红色粉砂岩,粉砂质页岩,夹多层灰岩,砾屑灰岩构成崮山组岩性。炒米店组以浅灰色薄层条带状灰岩为主,夹有多层风暴砾屑灰岩。奥陶系只出露有奥陶系下统与奥陶系中统。奥陶系下统又分为冶里组与亮甲山组。冶里组岩性是浅灰色薄层灰岩、黄绿色页岩薄层。灰色、深灰色厚层灰岩、泥质团块灰岩为亮甲山组主要岩性。奥陶系中统出露有马家沟组,岩性以浅灰色厚层灰岩、含泥质团块状灰岩夹生物碎屑灰岩为主,底部为角砾泥灰岩。中统本溪组与太原组组成石炭系地层出露。灰绿色和灰黑色砂、页岩夹灰岩、煤线和灰色铝土质页岩是本溪组主要岩性。太原组以灰色、灰黑色砂岩、页岩夹煤层为主。二叠系出露有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和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山西组以灰白色、灰黑色砂岩为主、.页岩夹煤层。石千峰组以紫红色砂页岩夹铝土质页岩为主。2.2.5中生界中生界地层出露于区域中部浑江两侧,大致呈北北东向展布,中生界地层与下伏不同时代老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中生界地层可见上侏罗统鹰咀砬子组、林子头组以及石人组,下白垩统为黑崴子组。鹰咀砬子组岩性为黄绿色、紫色粉砂岩、粉砂质凝灰岩,其底部可见有砂岩。林子头组以灰绿色紫色流纹质凝灰岩角砾凝灰岩为主要岩性,底部可见安山质的凝灰岩。石人组的下部为浅黄色砂砾岩,其上部为浅灰色的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夹泥灰岩。穿插有花岗斑岩脉穿插。灰色、紫色砾岩、砂岩及粉砂质泥岩为下白垩统黑崴子组主要岩性。中生界各组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2.2.6 新生界新生界仅见第四系,沿沟谷分布,主要为冲洪积砂砾石,黄土。2.3 岩浆岩古老深变质岩浆岩(TTG)为研究区内主要岩浆岩,从元古代开始岩浆活动较为微弱,花岗闪长斑岩,花岗斑岩脉和闪长玢岩脉只在局部区域零星分布。花岗闪长斑岩属于六道江单元,位于驮道一带的中心区域,小岩株,岩墙状分布,驮道一带花岗斑岩墙岩脉是最大的,北东向延伸,长3.5公里,宽500米。花岗斑岩处于古生界及上元古界地层中。在驮道南东部地名为铜矿的地方,产有和花岗闪长斑岩有关的矽卡岩型金、铜矿床。花岗斑岩脉在区域的东北部边缘有零星出露,侏罗纪石人组为其最新地层。区域的北东部分布有闪长玢岩脉,北东或北东东向展布,在上元古界地层之中。总之,自从元古代以来,特别是从中生代开始,岩浆活动微弱是本区的一个特点。2.4 区域构造中朝准地台北缘东段为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太子河浑江陷褶断束与铁岭靖宇隆起接触界面凹陷侧。研究区位于长白山脉的西南缘,区内山势绵延起伏,宏伟壮观,呈北东向分布。中部浑江地势最低,逐步加高于北西和南东方向。地层、断裂的延展方向反映于地形、地貌。浑江是区内最大的河流,斜贯本区自北东向南西。在不同的区段浑江流向发生转变:在白山市以北,浑江河谷为北东方向;从白山市至七道江,浑江河谷变为北北东向;从七道江到六道江镇,河谷又转为东西向;到六道江以南,河谷转变为北北东向。浑江河流的这种反复转折,难以用偶然来解释,所以它们是断裂控制的结果。在浑江两岸,多支流密集,一般呈北西向分布,以等间距分布为主要特征。支流的有规律分布,密切相关于控制它们分布的断裂构造。上元古界和古生界沉积岩系和下元古界浅变质岩系,大体呈北东方向延伸,强烈挤压致使地层形成同方向的断裂,挤压破碎带、片理化带、构造透镜体带及高角度逆冲断层组成主干断裂。北东向断裂规模较大的有四条:老房子簸箕掌子断裂,四方山新立屯珍珠门断裂,浑江水泥厂断裂大安水电站马鞍岗板石镇断裂。一系列北西向压扭性断裂在北东向断裂带形成后形成。北西向压扭性断裂使早期形成的北东向断裂发生了右行错移;以北东向张性断裂为主的北西向断裂的伴生成分利用改造了早期北东向压扭性断裂,使其转变为了张性,形成了北东向张性构造,以硅化蚀变带为主。规模较大北西向断裂的有:四方山上四平断裂带、黑沟村马鞍岗断裂带、板石镇通钢选矿厂断裂带等。浑江的两岸,断裂发育以北北东向为主,叠加于早期的北西向和北东向构造之上,一起控制了中生代的火山沉积盆地的分布。规模宏大的北东向构造复合于北西向构造,并在区域中部又叠加了北北东向断裂,构成该地区的构造的一个基本框架。2.5 区域地球化学元古宙集安群、老岭群同为陆内裂谷环境下,元古界的几套物质组成的地质体,是金、银、铜、铅锌矿产的重要产出层位之一。其主要地球化学特征是:(1)早元古界地质体以浅海相陆源碎屑岩建造,海相碎屑碳酸盐岩建造为主,是规模较大的亲石、碱土金属同生地球化学场。在碳酸盐岩,泥质岩,火山岩分布区,与中生代岩浆活动叠加,形成规模较大的复杂成分含量富集区,富集区两侧的常伴随有贫乏区,伴随着与元古代地质体有关的矿产,全部产在复杂、较复杂组分含量富集区内。(2)主要成矿元素丰度见(表2-3)老岭群Pb、Zn、Au、Sn、Cu、Ag、Sb元素丰度均高于省内其他地区丰度,并且Au元素丰度是省内丰度的1.5倍,Cu元素为1.5倍,珍珠门组元素丰度为最高,达台山组及花山组次之。集安群以Au、Cu、Pb、Zn、Sn等多数成帮元素高于省内平均值,Ag、Sb等少数成矿元素接近省内平均值为特征,而且以Cu、Pb元素为主。集安群各地质体中,清河组成矿元素丰度较为突出,其次是新开河组,大东岔组。图2-3 构造地球化学分区略图(3)元古宙成矿元素Au、Cu、Pb、Zn、Ag、Sn、Sb的富集作用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集安群、老岭群中,与陆内裂谷环境同生,海洋沉积造成高丰度,主要成矿元素一般多赋存在碳酸盐岩或细碎屑岩、泥质岩石中;二是后期燕山期花岗闪长岩等中酸性侵入岩体,花岗岩中Ag、Au、Pb、Zn、Cu等元素丰度高,带入到了元古宙地质体内;三是元古代早期海相中酸性火山岩,中生代中酸性火山岩中Au、Cu、Zn、Pb、Ag等元素的加入,火山活动物质进入元古宙地质体以不同形式。(4)集安群、老岭群分布范围内,地球化学异常以Pb、Zn、Au、Cu、Ag、Sn、Sb为主,元素组合极其复杂,且规模大、强度高,多分布在老岭群珍珠门组、花山组、达台山组范围之内,岩浆侵入岩体与碳酸盐接触带。元古宙主要成矿元素的迁移富集规律是:以海相火山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质体,为初始矿源层,在元古界为成矿提供矿质的前提下,中生代岩浆侵入作用给成矿元素提供了两个条件,一是为成矿提供了热源,对形成含矿质的热水溶液提供了物理条件;二是中生代岩浆侵入岩体,普遍具有锌,金,铅,铜丰度偏高的特征;说明侵入岩带入了大量的成矿元素,与元古代成矿元素叠加成矿。此外,碳酸盐岩发育是元古界的一大特征,对含矿热液的交代作用的进行和储存提供了有利条件和空间。2.6 区域矿产白山地区已发现硅石、滑石、煤、铁矿石、石英砂、石膏、水晶浮石、火山渣、大理石、高岭石、硅藻土、膨润土、玛瑙、铅、金、锑、银、锌、铜、镁、磷等非金属和金属矿100多种,占全省发现矿产的73%。己探明储量的目前有36种,矿产品位高、储量大,成矿条件好。临江市境内硅藻土产品远销国内外地区,江源县、八道江区是全国6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白山开发矿产资源前景十分广阔。3 矿区地质3.1 矿区地层 图3-1 吉林省白山市板庙子一带地质图1.寒武系与奥陶系 2.八道江组 3.万隆组 4.桥头组5.南芬组6.钓鱼台组7.珍珠们组8.林家沟组9-11.小荒沟片麻岩套 12-13.马鹿沟片麻岩套14.四方山岩组15.西北天岩组16.断层17.金矿体早元古宙老岭群珍珠门组为矿区出露主要地层,以硅化白云质大理岩及角砾状白云质大理岩为主要岩性,是一套滨海浅海相富镁质碳酸盐岩沉积岩建造。位于矿区的北部,北东向呈带状展布,总体上倾向于北西。断层接触于上覆晚元古宙地层;以铁锈斑点状石英砂岩、海绿石石英砂岩及角砾岩为主要岩性的晚元古宙青白口系及震旦系,为一套滨海浅海相碎屑沉积岩建造。3.2 矿区构造以北东向及北西向两组断裂构造为矿区主要构造。矿区岩浆岩不甚发育,以零星出露的花岗斑岩及闪长玢岩为主。具有多期次继承性活动的特点矿区断裂构造十分发育,按其力学性质和展布方向可分为二组,即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构造。单从发育程度上看以北东向为主,北西向稍次之。北东向的断裂构造多数沿层间断裂,尤其是地层间的接触面。具有继承性多期次活动的特点。此构造面在走向和倾向上常常呈舒缓波状,一般具韧脆性断裂的特点。它在金矿成矿作用中起储矿和导矿作用。4 矿床地质4.1 矿体特征目前发现四条金矿体,其中I号金矿体规模最大,其次为II号金矿体,其余较小。IIV号金矿体含矿硅化蚀变带沿北东向,呈串珠状依次由北向南展布。I号矿体地表控制长约361m,在深部坑道(575m标高处)控制长约80m,平均品位为4.0410-6,其矿体的平均厚度为14.90m,单样最高品位为15.9210-6。II号矿体地表控制长约180m,矿体呈北东向脉状产出。平均品位4.9910-6,矿体的平均厚度7.40m,单样最高品位11.2810-6。III号矿体为单工程控制,厚度为21.6m,品位为1.5410-6 。IV号矿体也为单工程控制,厚度为4.34m,品位为3.0010-6 。4.2 矿石特征4.2.1 矿石类型本区矿石以硅化蚀变岩型为主要自然类型,以构造角砾岩型为主,蚀变赤铁石英砂岩型次之,品位高;硅化大理岩型和断层泥型分布较少,其品位相对低。而硅化构造角砾岩型又细分为:硅化黄铁矿化构造角砾岩;重晶石化黄铁矿化构造角砾岩;赤铁矿化硅化构造角砾岩;重晶石化硅化构造角砾岩(如图4-1 )。 图4-1 石英角砾岩4.2.2 矿石结构金英金矿的矿石结构较简单,主要有以下结构类型:(1)全自形晶结构,常见的矿物有黄铁矿、石英、方铅矿、闪锌矿等,他们的晶型完好。(2)半自形晶结构,矿区几乎所有的矿物都有半自形晶结构,成半自形晶粒状结构的矿物种类较多,特别以黄铁矿、石英、毒砂等为主,晶形发育多不完全。(3)以金矿物、黄铁矿为主要代表的它形晶结构,其矿物以棱角状、粒状等不规则形态为主。(4)充填结构,这种结构类型较为常见。如黄铁矿呈脉状充填于石英晶体裂隙中,亦可见自然金以粒状充填于石英颗粒间。(5)交代结构,这种结构类型在宏观上表现为石英脉围岩的绢云母化。4.2.3 矿石构造该矿区矿石构造种类较多,在石英脉体中多见致密块状构造,角砾状构造,晶洞状构造也较为常见;其次为矿石中充填的微细石英脉体脉状构造。4.2.4 矿石物质组分及特征板庙子金矿具有比较简单的矿物成分,运用射线晶体衍射物分析的结果表明,研究区矿相有白铁矿、重晶石、石英、黄铁矿、白云石、赤铁矿、白云母、黑云母、块磷铝石、氯铜铝钒、褐铁矿、高岭石、钙钛矿、蓝晶石等。结合镜下和野外观察证实,本区主要矿物为黄铁矿、白铁矿、赤铁矿、石英、白云石、褐铁矿、重晶石等。很少出现其它矿物,金属硫化物特别相对较少,有时可见以团块状、细脉状或稀疏浸染状散布于硅化构造角砾岩带中。求证过程中采用微观和宏观特征相辅助的方法,就是采取野外肉眼观察、标本采样、显微镜镜下鉴定的方法。当前将矿物的主要成分及微观特点描述如下:金属矿物:(1) 金银系列(Au-Ag ):本矿区主要为自然金和含银自然金,银金矿较少。呈粒状、麦粒状、叶片状和针线状四种,颗粒较细,粒径多为0.0020.0lmm,以0.0020.006mm居多,粒径大者为0.0740.15mm。自然金颗粒往往有褐铁矿或赤铁矿薄膜包裹。分布于石英、绢云母粒间(图4-2)。金品味较高,在995到833之间。图4-2 矿石中的金矿物(2) 黄铁矿:矿石中的主要的金属矿物。黄铁矿形成在多期成矿阶段,半自形晶、自形晶或它形晶网脉状、粒状、偏胶状和胶状等均有出现。这类矿石,早期黄铁矿晶粒较粗大,粒径为0.10.4mm,多呈半自形自形立方体星散状分布于蚀变岩中,一般常见褐铁矿交代早期现象。中期黄铁矿呈细粒半自形自形晶或细粒它形晶,呈团块状、脉状充填于早期矿物的颗粒间或裂隙之中,粒径小于0.2毫米,大多小于0.l毫米。晚期黄铁矿多呈稀疏浸染状分布在赤铁矿化、硅化石英砂岩中及其粒间,此类黄铁矿表面干净,颗粒细小,粒度在0.001 0.5毫米之间(图4-3) 。图4-3 板庙子金矿矿石中的黄铁矿 (3)白铁矿(FeS2):仅见于金矿或金矿化的蚀变砂岩中,是分布空间范围狭窄、金属硫化物含量居第二位的矿物。白铁矿呈浅黄白色,具双反射多色性,非均质性强,偏光色为兰色。白铁矿多呈自形半自形晶沿石英裂隙和粒间充填交代。 (4)褐铁矿(FeO(OH) nH2O ):分布比较普遍,常呈金属硫化物黄铁矿及白铁矿的假象,由隐晶质纤铁矿、针铁矿、水针铁矿及少量的粘土矿物组成的混合物。镜下观察发现有显微粒状的金矿物赋存在褐铁矿内。非金属矿物:(1)石英(SiO2 ):呈粒状分布,粒径一般为0.70.01mm,根据蚀变程度石英分布状态有三种:第一种为硅化蚀变岩中残留的石英砂岩集合体,其特点为颗粒较大,粒径为0.1 0.7mm,个别磨圆度较好,表面不干净,具有再生长大现象;第二种为大颗粒石英,其特点为不规则粒状,少数呈长条状、自形粒状,分布杂乱,常与细粒硅化石英相伴随,偶见有细粒硅化石英切穿大粒石英。常伴有绢云母及少量金属硫化物,粒径一般为0.150.5mm;第三种为细粒硅化石英,单体呈小颗粒状,粒径为0.0lmm0.05mm,集合体呈团块状、不规则状,多伴有金属硫化物,偶见有绢云母相伴。(图4-4)图4-4 板庙子金矿石中的石英(2) 绢云母:细小鳞片状,块状集合体,和硅化石英细脉关系密切,一般为块状集合体和脉状。(3)重晶石(BaSO4 ):呈细粒状集合体,不规则状分布,与硅化石英紧密相伴,多呈细脉状集合体,不规则状分布,与硅化石英紧密相伴,多呈细脉状及团块状集合体。(4)白云石、锆石、绿帘石、绿泥石呈细粒状集合体星点状分布,含量极少。4.3 围岩蚀变顶板岩石是强硅化石英砂岩和石英砂岩矿。矿体的边界与周围的顶板岩石是不清楚的,为逐渐过渡接触关系。底板围岩以硅化白云质大理岩及强硅化石英砂岩为主,矿体与围岩具有清楚的界限,是构造接触关系。硅化、绢云母化、重晶石化等是围岩矿化蚀变主要类型。硅化是矿区最重要的热液蚀变,通常金品位和硅化强度水平呈正相关,硅化岩是黑灰白色,风化后黄白色,由细脉状石英和细小的砂粒状石英组成。碳酸盐化出现在矿区的局部地段,在蚀变岩矿化及裂隙充填型矿化围岩中碳酸盐化较发育,它们往往叠加在已硅化、绢云母化的岩石上。镜下见方解石呈不规则的团块状、交代充填几乎所有的造岩矿物或已经硅化、绢云母化的矿物有的方解石呈细脉状充填在石英微裂隙内。方解石化是碳酸盐化的主要方式,是后期热液活动造成的,并与矿化无直接关系。绢云母化具有比较大的范围分布,与成矿关联不大,显微镜下常见到绢云母化条带穿过硅化带形成的小粒鱼籽状石英集合体,表明其形成是晚于硅化的重要阶段的。5 矿床成因5.1 成矿物质来源诸多方面的有利条件决定矿床在地壳中的形成和分布范围,各类成矿因素所造成的影响是不同的,矿床形成的先决条件是地球化学因素。根据李清泉等研究表明:吉林南部地区元素的元素丰度、区域地球化学背景,尤其是成矿元素的分布、聚集特点是决定该矿床的生成和分布的主要成分。除个别元素外,大多数元素在吉林南部的元古宇老岭群如Zn、Cd、Hg、锡,有显着较高的丰度特征。而元古宇老岭群中的大栗子组、临江组、珍珠门组这几个元素的丰度又大大高于吉林省的平均值,说明珍珠门组、大栗子组是区内金、铅锌、锑矿的容矿围岩,其本身成矿元素背景较高。就变异系数来看,在大栗子组和珍珠门组中,金为3.243.72,铅锌为2.286.10,比其他元素高,说明它们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极易带入和带出,易于富集成矿。早元古宙老岭群珍珠门组大理岩与晚元古宙的青白口系钓鱼台组赤铁矿化石英岩北东向接触断面,靠近赤铁石英岩一侧的硅化蚀变带是板庙子金矿的赋存层位,该蚀变带严格受北东向韧脆性断裂构造控制。依据该层位原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