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农村信息化解决方系统特点: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先导性、集成性、迅捷性、高效性的特点,通过信息化实现农业和农村的跨越式发展,不再走传统工业和城市发展的老路。新农村信息化解决方案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要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速我国现代化进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支持保护的条件和能力。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不失时机地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这是党中央根据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做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一、信息化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农业总体上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历史阶段。在生产方式上主要表现在以小农经济为主逐步向规模化、产业化、社会化生产的转变,由于我国人口多、土地少等特有的国情,许多简单的经济问题往往会影响到政治和社会等多个方面,导致这一过渡阶段将十分漫长。因此,信息化要面对我国农业种类多、地域广、用户层次多、需求分散等具体问题,切实解决农户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逐步实现农业和农村信息化,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和增加农民收入。1、“生产发展”离不开农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在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快速、有效地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首先,信息技术要发挥先导作用。对于生产者来说,最关心的是生产市场上需要的产品,由于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就必须在种养之前基本掌握未来收获季节时的供需情况,对于农业这种生产特点,对信息的需求程度要高于其它行业。而实际上,由于城乡间存在着数字鸿沟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面向农村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加上我国小农经济的生产特点,导致农业生产从一开始就处于被动局面,由此产生的浪费也十分惊人。开发面向生产者和管理者的农产品供需分析系统、市场价格预测系统、农田决策指挥系统等,可辅助生产者合理安排生产,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其次,信息技术要指导农业生产。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如何进行农艺管理,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这需要信息技术的指导,并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之中。开发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领域的农业专家系统、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便携式农业信息系统等,随时随地为生产者提供技术指导,从而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第三,信息技术要促进农产品销售。农产品要实现由产品到商品的转变,进入流通领域,就必须掌握市场供需状况和价格走势,只有完成整个生产过程,才能进入扩大再生产,这更需要信息的指导,“增产不增收”、“卖难”现象一直存在,今后还可能会长期存在。因此,开发农产品供需信息系统,建立农产品交易信息平台,开发农产品物流配送系统等,对实现产销对接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实现了“生产发展”,才能使农民“生活宽裕”,才能有经济实力改善生存环境,实现“村容整洁”。 2、“管理民主”需要农村信息化。农村信息化是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农村信息化主要包括农村行业信息化、农村行政管理信息化、农村生活消费信息化和农村社会资源信息化等内容。乡镇和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对象,是社会的最低层,就像建筑物的地基一样,假如不牢固,就可能影响整个建筑物的稳定性。由于该层次数量多、地域广、差别大,其组织管理和服务难度较大。建立面向基层的电子政务系统、小城镇信息化管理系统、社区管理信息系统、水务管理信息系统等,实现对乡镇和村日常事务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务,上传下达,实现政务公开和管理民主,对提高基层政府执政能力,密切干群关系,推动基层管理民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农村信息化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保持社会长治久安,是协调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基层“管理民主”的重要手段。3、“乡风文明”需要不断提高农民的技能和综合素质。首先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广电网和电信网等多种信息传播方式,为农民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其次是开展农村远程教育,为农民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培训,以适应现代农村发展的需要;再是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这些方面都需要信息化的支持,信息化将加速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缩小农村与城市间的数字鸿沟,促进农村城镇化,为农民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因此,开展“多网合一”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研究,建立农村远程教育系统,开发各种农村信息接收终端,制作多媒体教育培训课件,满足农民技能培训信息服务的需求,促进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实现“乡风文明”。二、新农村信息化解决方案北京派得伟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控股的专门从事农业与农村信息技术产品研发、销售、系统集成和服务的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成立于2001年6月,同年8月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003年被评为“北京市守信企业”,2004年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005年通过了软件企业认证和软件产品认证,并获北京市“百万家庭上网工程”贡献企业称号,为我国的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公司以“立足农业、面向农村、服务农民”为宗旨,先后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20余项,市场项目60余项,取得了包括电子农务、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水务和信息服务等5大系列的重要成果,共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国家星火项目计划证书等12项,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56项,产品及服务网络遍布全国30多个省市和地区,已逐步成长为我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龙头企业。1、电子农务以农业智能系统开发平台(PAID)为核心的系列化开发工具,可方便快捷地开发出种植、养殖和加工等领域的实用型农业专家系统(AES),对缩短农业专家系统的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提高开发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作用,该平台在全国29个省市推广应用,共计开发出了各类农业专家系统200多个。农业专家系统(AES)具有指导生产者进行科学决策和管理的功能,包括品种选择、肥水运筹、病虫草害防治、化控、饲料配方、疫病诊断和防治等,用户称之为身边“不走的专家”,为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农务通系列产品农用掌上电脑(AHPC)和掌中宝(APDA),可在农业生产现场方便快捷地为用户提供咨询、诊断和专家决策等服务,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便于携带、存储量大等优点,深受基层干部和技术服务人员的欢迎;农田地理信息系统(AGIS)以农作物管理为核心,将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农业专家系统(AES)有机结合,可形象直观地为基层政府、生产者和管理者提供作物布局、农艺作业等决策服务,并能提供方案评估和效益评价。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溯源系统实现从生产、库存、质检、销售的不同角度,对农产品生产过程相关的产地环境(土壤、空气、灌溉水)质量信息、农户信息、生产过程信息(育苗、定值、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和收获及包装信息(质量检测、分级、包装)等数据进行全程管理。系统以符合国际物品编码协会EAN.UCC规范的编码标准为基础,采用全球通用的128编码,用户可通过电话、网站、短信等方式实现追溯,从而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全社会信誉体系的建立,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农村水务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水环境管理、防汛抢险管理、旱情信息服务、水利工程管理、防汛及水资源分中心等系统,在完善信息标准和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开展领域模型研究及其在决策支持中的应用,对合理调配和充分利用水资源,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水务科学决策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2、电子政务基层电子政务系统(eGov.)包括村级电子政务(eGov.V)和乡镇电子政务(eGov.T)两个部分。村级电子政务(eGov.V)主要由组织机构、网上办公、村务公开和系统管理等模块组成,可实现对党支部、村委会、经济合作组织等业务的组织和管理;乡镇电子政务(eGov.T)由内网、外网和专网组成,主要包括信息发布、网上报表管理、登记申报及审批业务办理、招商引资管理、采购招标管理、虚拟社区服务、信访投诉、投票表决、统计和问卷调查、自动限时上报、自动邮件回复等功能。办公自动化系统(OA)提供了丰富的流程定制工具,可以迅速搭建起面向具体业务的办公环境。主要包括公文处理、办公事务管理、公共事务管理、人事管理、档案管理、会议管理等,真正实现政府及企事业单位无纸化、远程办公的新理念。3、电子商务农业企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AEM)以企业资源计划(ERP)为核心,包括生产计划、销售、采购、仓储、物流配送、客户关系等管理模块,本系统将农业企业购销存与物流配送业务有机集成,充分考虑了农业企业的业务特征和流程。系统实践了现代企业管理中“协同商务”的概念,将企业的物资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综合管理,为企业内部管理和高层决策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农产品质量控制信息系统对指导大群体分散农户进行农产品安全和标准化生产,减少和防止农药、化肥等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农产品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农产品市场交易系统(e-Market)采用B2B方式,建立了城乡农产品产销信息平台,包括市场信息采集及发布、市场信息智能分析、农产品电子议价、智能交易联络等功能,对加强农商合作,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交易效率,解决农产品卖难等问题具有重要作用。4、信息服务将计算机网、电信网、广电网等多种通讯渠道融为一体的“多网合一”现代农村信息服务平台(Co-webs),以信息资源和数据库建设为核心,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和服务体系,采用计算机、机顶盒、固定电话、手机等多种上网终端,充分发挥了不同通信渠道的优势,克服了传统农村信息服务传播途径单一,效率低下,用户面窄等问题,有效解决了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农技110呼叫中心系统(Agri-CC)采用业界稳定性高的模拟语音卡和TTS技术,产品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操作简单、功能强大等特点,包括系统主流程、交互语音服务定制系统(IVRMaker)、人工坐席和系统维护等部分,有效实现了互动式语音应答(IVR)、文本转语音、可视化定制、呼入转接、录音放音等功能,是区域农业信息综合服务的模式之一。农村远程教育是提高农民生产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以地面宽带网和卫星传输网为载体,用户采用多媒体数字接收终端(MDT)、多媒体数字播放终端(MASP-农教通)等手段,实时收看或离线播放多媒体教育课件,为农民提供种植、养殖、储藏加工、医疗卫生、职业教育、生活百科等内容的技术培训,实现科技进村入户。通过建立区域化农村远程信息服务网络,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传播,为基层干部、技术人员和农民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多媒体信息服务,不断提高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为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提供了有效途径。点评: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在当今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年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农村行政管理和农民生活等方面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先导性、集成性、迅捷性、高效性的特点,通过信息化实现农业和农村的跨越式发展,不再走传统工业和城市发展的老路。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快速、协调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农民素质,最终目标是要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农村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2010-1-26 作者:朱凡 编辑:李军伟 点击进入论坛北京派得伟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投资组建的一家专门从事农业、农村信息技术产品研发、销售、系统集成和服务的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确立以新农村信息化建设为目的,以农业生产、政府、科研教育、农业企业、农民为服务对象,针对目前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迫切需求,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智能技术、控制技术、模拟技术、3S技术、虚拟技术、多媒体等高新技术,搭建和集成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以电子农务、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水务和信息服务为服务内容的新农村信息化解决方案,以加速传统农业向农业现代化迈进的步伐。一、电子农务解决方案电子农务面向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层次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提供系列化的农业信息技术和产品,有效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生产发展”。北京派得伟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系列化的电子农务软硬件技术产品。1、 农业专家系统开发平台2、 农业专家系统3、 农业信息咨询系统4、 农务通-农业掌上电脑/智能手机5、 区域农业综合资源管理系统6、 农场管理辅助决策系统7、 农民合作组织服务管理系统8、 温室环境智能控制与管理系统9、 温室娃娃二、电子政务解决方案电子政务面向乡镇、村、社区的综合事务管理,为基层政府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开展内部的协同办公自动化管理,做到政务公开,提高基层政府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是实现基层政府“管理民主”的重要保障。北京派得伟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系列化的电子政务软硬件技术产品。1、 新农村村务管理系统2、 新农村镇务管理系统3、 社区综合事务管理系统4、 办公自动化(OA)系统5、 项目信息管理系统三、电子商务电子商务面向农产品流通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搭建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促进农产品流通和销售,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交易效率,解决农产品卖难等问题;为涉农企业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降低了企业管理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生活宽裕”。北京派得伟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系列化的电子商务软硬件技术产品。1、 农业企业购销存及物流配送系统2、 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3、 农产品行情预测系统4、 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管理溯源系统5、 基于HACCP标准的农产品生产管理系统四、信息服务解决方案信息服务面向农业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各自的信息服务需求,以信息资源和数据库建设为核心,建立集计算机网、电信网、广电网、卫星网等多种通讯渠道为一体的“多网合一”服务模式,在农民与政府、科技人员及市场之间架起了一座畅通的信息立交桥,不断提高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实现“乡风文明”。北京派得伟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系列化的信息服务软硬件技术产品。1、 自主建站内容管理系统2、 短信管理系统3、 邮件管理系统4、 呼叫中心系统(AGRI-CC)5、 新农村资源管理系统6、 农村现代科技信息管理系统平台7、 农教通移动农业信息存储&多媒体播放器(MAISP)五、电子水务略北京派得伟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产品多样性能够满足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各系统之间的搭配使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更适合中国国情。我国农业信息化现状与发展建设探讨2010-03-05 22:08摘 要:根据不同 农村 地区信息化建设 发展 调查的数据,研究影响和制约农村信息化建设缓慢的因素,探讨今后如何引导农村进行信息化建设,让 计算 机和 网络 更好地为农业和农民服务。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信息意识;网络资源;综合服务 1 发展农业信息化的重要作用 利用 现代 信息技术和网络开展有效的信息服务,可以使农产品顺利进入市场,进而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改造和装备农业,对农业生产的各种要素进行数字化设计、智能化控制、精准化运行、 科学 化管理,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业效益。利用信息技术汇集、处理动态 经济 信息,为宏观决策和管理提供支持,可以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业务职责优化重组,以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实现管理与运行机制的现代化。 从农业生产方面看,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指导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提高生产效益,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使有限的农业资源得以优化配置,有助于推动传统农业的升级改造,提高劳动生产率。从农民生活方面看,借助多种信息传播媒体可以提高农民生活素质。 2 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计算机进入农村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可以说不迟于城镇。但是计算机的普及率根据各地区的发展程度不同而不同。就今年7月份调查显示,在经济较发达的廊坊燕郊地区,农村中平均每五户有一台电脑,而在经济不太发达的辛集,平均每十户才有一台电脑。 电话的普及率在农村也是相当高的,也可以说不亚于城镇。据调查,燕郊地区农村固定电话的普及率已经达到95%,而移动电话的普及率也高于40%,辛集地区固定电话普及率也已经达到90%,移动电话也有20%以上。 调查有电脑的人显示,60%的人表示很需要上网查找信息;50%以上的人希望能利用网络进行联系。可见,有相当一部分农民还是需要通过网络了解外界信息的。 对没有或者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人进行调查显示,80%以上的人不知道网络是什么东西,不明白计算机与网络有什么联系。这种情况在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张家口、承德地区比较常见。 3 农村信息化发展速度缓慢的原因 从计算机和电话线进入农村,农村信息化建设发展相当缓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3.1 农民文化水平低 以往人们都说农村的购买能力低,负担能力差,然而从实际调查来看,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很多家庭拥有彩电、冰箱、空调等比电脑贵得多的电器,也有不少家庭有面包车甚至轿车等 交通 工具。农民不投资信息产品的主要的原因是不会使用电脑,不会上网,也就是文化水平低。据调查,经济较发达地区40岁以下在农村务农或打工的农民,具有初中学历的达到60%,具有高中学历的不到20%,具有大中专学历的寥寥无几,具有本科及其以上学历的几乎没有;而在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学历层次就更低了。40岁以上的农民的文化水平相对还要低一些,勉强说不是文盲。 文化水平低还导致农民信息意识薄弱。农民缺乏从网络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对学电脑、学上网有神秘感和畏惧心理。 3.2 农业信息匮乏 在网络上搜索有关于农业生产生活方面的信息,结果找到的条目不少,但是具体信息重复率较高,而且很多信息没有什么实际使用价值。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农业生产信息网站的建设落后,点击率太低、经济效益差导致网站建设落后;其次是信息收集困难,农村人口分散、资源共享意识薄弱导致农业网络资源不足。 3.3 电信运营商不注重农村市场 现在城镇安装宽带有很多优惠政策,价格越来越低,而在农村安装宽带价格很高,一般都在每年1000元左右。农民并不知道这1000元创造的经济价值会是多少,很多人认为是奢侈、是浪费。并且,电信运营商对农村信息网络的维护也不到位。根据规定,电话线出现故障24小时之内必须要有维护人员到达现场。可是在农村,尤其是夏季和冬季,往往两、三天都没有维修人员出现在故障现场。 4 扫除障碍,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 针对以上分析,在今后的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应趋利避害,切实让当今快速 发展 的信息技术为农业生产和生活服务。 4.1 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增强农民信息意识 提高农民文化水平的关键,一是加快发展 农村 教育 事业,着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二是建立和完善多形式、多层次的农民培训体系,全面加强对农民的培训;三是建立文化图书馆,把报刊、杂志等送到农民手中,使农民的知识有鲜明的时代感,知识与时代同步,符合时代的要求。 增强农民信息意识的关键,首先必须让农民认识到 网络 与他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可以通过一些成功运用网络的例子进行说明,例如:南方很多种植花卉的农民通过互联网销售花卉,足不出户就能收到大订单。其次,促使农民由被动接受信息到主动收集信息。有关部门应该主动送信息上门,农民通过掌握信息增产增收后就会自觉的收集信息。再次,信息收集方式由原始向 现代 化转变。原始收集就是互相打听,四处奔走。现代化收集就是利用报纸、广播和互联网等现代设施收集。 4.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资源开发 加强农村信息网络建设,积极建设技术先进、功能完备的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是顺利实现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条件。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包括农作物种子工程设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设施、卫星遥感通讯设施、基础信息资源的开发和网络设施建设。由于农村 经济 条件有限,基础设施建设遵循边建设、边应用、边服务的原则。 开发信息资源重点在于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和经济信息网络中心的建设,完善农业信息服务系统,完善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农村公共信息网络体系,免费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公共信息服务。重点整合并传播农业技术、市场供求、价格、气象、病虫害防治等各种农业信息资源,增强农业生产经营的预见性。目前,发达国家无不投入巨大财力来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建设。美国以政府为主体构建了庞大和完整的农业信息网络,收集、分析和发布农业信息,美国国家 自然 科学 基金会投资5300万美元建设一个大型涉农网络项目。欧盟委员会2004年投资5200万欧元推进25个成员国之间的网络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英国也投资2.4亿英镑支持网络研究项目。同时,还应发挥市场的引导机制积极利用民间投资,允许和鼓励 企业 、科研机构、社会组织、个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信息协会和农户等投资信息化建设。 4.3 发展综合服务,完善保障机制 综合服务包括宏观信息服务和微观信息服务。在开展宏观信息服务方面,资源提供者应尽力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权威、及时、准确的信息 参考 ;在开展微观服务过程中,资源开发者必须深入调查研究不同主体的信息需求,使农业信息服务有的放矢。信息服务方式,除电视、电话、电脑“三电合一”模式外,还有农民上网工程、信息进村、电波入户等方式。 完善保障机制,首先应该保障网络畅通无 阻。其次,服务商应该深入探索和实践多元投入机制,形成有利于信息技术创新和增强农业信息化后劲的发展机制,提高信息服务的社会化水平,不断赋予农业信息化建设新的生机和活力,真正使农民和农村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受益。 内蒙古农牧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发布者:发布者 发布时间:2007年4月21日点击次数:137 刘正垣 摘要:农牧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内蒙古农牧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入手,初步分析了推进内蒙古农牧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简要就内蒙古农牧业信息化的定位、思路、总体目标及发展对策提出自己的观点。关键词:农牧业信息化;现状;对策农业信息化是指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全面实现各类农业信息与知识的获取、处理、传播和合理利用,加速传统农业的改造,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决策水平,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和高速发展的过程。农牧业是我区的主导产业,“三农”问题是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大力推进农牧业信息化, 以信息化带动农牧业现代化,已经成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我区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工作中的重大任务,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对于促进我区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1内蒙古农牧业信息化发展现状1.1农牧业信息体系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2000年成立了内蒙古农业信息中心;2001年元月,建成了自治区农牧业核心网站“内蒙古农牧业信息网”;2002年,初步建成了具有较强技术支持功能的自治区农牧业信息网络主干平台;截止到2004年相继建立了10个盟市级和8旗县级农牧业信息网站,分别占58.8%和8%;已有8个盟市和22个旗县农(牧)业主管部门建立了局域网,分别占47.1%和22%;全区有7个盟市的农(牧)业行政主管部门设立了市场信息科或农业信息中心;有66(占65%)个旗县按“五个一”标准完成了县级信息平台建设,已有460(39%)个乡镇建立了农村信息服务站。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区的200多人的农牧业系统信息员及管理人员队伍和1500多人农村信息员队伍。1.2农牧业信息采集报送发布管理运行机制初步形成2002年以来自治区农牧业厅先后印发了内蒙古农业信息采集、报送、发布制度(内农市发200358号)和内蒙古农牧业信息采集报送发布管理办法(试行)(内农牧办发200373号)。将信息队伍建设、信息员培训、考核与资格认证,信息采集报送内容、标准、任务、发布方式等以制度的形式做出规定,并将信息采集、报送任务正式列入各级农牧业部门各单位年度工作实绩考核内容,使我区农业信息采集、报送、发布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轨道,为推进农牧业电子政务和政务公开提供了有力保证。1.3加强了自治区农牧业信息平台的开发建设2003年,建成了自治区农牧业信息网络主干平台。网络平台由外网和内部交换网两部分组成,内外网之间已实现物理隔离。外网以DDN专线接入国际互联网,可实现局域网内各终端访问因特网,收发电子邮件功能,运行“内蒙古农牧业信息网”。可为全区农业系统及涉农部门开展网站建设提供虚拟网站和主机托管的服务,为各大农产品批发市场提供平台。内部交换网(局域网)为交换到桌面100M的高速以太网。设置了Web服务器、邮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FTP服务器、视频服务器,安装了网络版杀毒软件,在机关办公楼内采用双信息点综合布线,通过隔离卡实现内外网物理隔离。内部交换网联入农业部农业卫星指挥调度通信系统,可以通过内部交换网实现内部办公自动化,访问厅机关政务网,并为今后建立全区农牧业广域网打下了基础。依托农牧业信息网络主干平台建成开通了自治区农牧业核心网站“内蒙古农牧业信息网”。内蒙古农牧业信息网自2001年1月建成开通以来,始终坚持“服务三农,促进发展” 的办网宗旨,在信息网络体系建设、信息员队伍培训、信息资源开发、探索信息服务方式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为今后更好的为“三农”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网站经过三次升级改版扩建,网站的栏目更加科学合理,内容更加丰富,服务更加完善,后台管理技术更先进,管理更加便利,达到了当今网站建设的先进水平。目前共开设农业概况、农业系统、政务公开、招商引资、农业动态、实用技术、政策法规、科教兴农、供求信息、价格行情、行政通知、专家资源、疫情灾情、留言板、信息员管理等24个栏目,28个数据库系统,8个嵌入应用子系统(供求信息、价格行情、视频点播、病虫害诊断系统、农业标准、行政通知、后台管理系统、邮件系统),数据共占磁盘空间261M,约1.37亿字。网站累计发布信息已达75万条,平均每天更新信息3000余条,约7.8万字。日点击率达到3万人(次),总访问量已经超过150万人(次), 已成为由大型数据库支持、交互性的自治区级大型农牧业综合门户网站,已成为我区收集、整理、加工、发布农牧业信息的重要窗口和阵地,在自治区各委办厅局网站中名列前茅。1.4加强了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和全区农牧业信息资源的整合开发2002年以来先后开发建设了基于“内蒙古农牧业信息网”的“农业新闻数据库”、 “实用技术数据库”、 “政策法规数据库”、 “供求信息数据库”、 “农牧业专家数据库”、 “公文查询检索数据库”、 “农产品价格行情数据库”、 “信息员管理数据库”、 “农牧民经纪人数据库” 、“农村牧区经济合作组织数据库”、 “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据库”“农牧业标准数据库”、“公文检索数据库”等十余个数据库,并将各类农牧业信息纳入数据库管理。为了加强全区农牧业信息资源的开发整合,统一全区农牧业信息数据库标准,避免重复建设,实现各级农牧业信息网站的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共享,将着手建设全区农牧业系统统一信息平台和公共数据库,计划于2005年底前将全区各级农牧业网站全部纳入该系统运行。1.5建成了一批农牧业信息网站近年来,先后建成了包头市农业信息网、满洲里农业信息网、通辽市农业信息网、巴彦淖尔市农业信息网、赤峰市农牧业信息网、赤峰松山区农业信息网、赤峰翁牛特农业信息网、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信息网、内蒙古农牧业机械化信息网、内蒙古绿色食品信息网、内蒙古渔业信息网、巴盟农垦信息网、内蒙古园艺花卉信息网十余个农牧部门及行业信息网站。2内蒙古农牧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2.1对农牧业信息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还有待加强仍然有一些部门和单位对农牧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和系统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有些同志认为这项工作只是一个业务建设问题,没有充分认识到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转变职能,提高行政能力的客观要求,没有充分认识到大力推进农牧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农牧业现代化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2.2农牧业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投入严重不足我区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绝大部分地区对农牧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以及政策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够,致使各地农牧业息化基础设施普遍较薄弱,信息建设工作进展缓慢。大多数旗县和乡镇农牧业服务部门尚未配置计算机。一些农牧业部门虽然建立了局域网,但普遍存在设备简陋、应用软件缺乏、运行经费不足的问题,限制了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信息服务的广泛开展和技术设备的充分利用。据2004统计,在17个盟市级农牧业主管部门中有8个建立了局域网,10个开通了农牧业信息网站,分别占47.1%和58.8%(全国为81%和83%);旗县级农牧业主管部门中有22个建立了局域网,8个建立了农牧业信息网站,分别占22%和8%(全国为38%和45%)。“九五”期间,全区省、地、县三级农业部门用于信息体系建设的总投资不足240万元(其中本级170万元,不包括巴盟),远不能满足我区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对农牧业信息化的需求。2.3缺乏有效的农牧业信息资源开发整合机制,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农牧业涉及领域广,信息涵盖宽泛,全区各级农牧业部门和涉农部门都拥有各自的信息资源。由于目前还没有建立起跨部门的统筹协调管理机制,大量农牧业信息处于部门所有、相对封闭的分散状态,缺乏有效整合,共享程度低,致使内蒙古农牧业信息网络主干平台的优势和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和政府部门难以及时获取全面、系统、准确的信息,直接影响了宏观决策,也给农户的查询使用带来很大困难。近年来有些部门有为“三农”提供信息服务的积极性和热情是件好事,但也不排除存在个别部门争职能、争项目、争经费、相互扯皮、打乱仗的倾向,有可能导致网络平台和农牧业信息机构的重复建设及职能错位的后果,须引起高度重视。2.4信息发布渠道不畅,城乡“数字鸿沟”问题突出一是目前我区大部分盟市、旗县农牧业信息平台没有建立起来,绝大多数乡镇村缺乏网络沟通手段和终端设备,困扰农牧业信息进村入户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已成为信息化发展的巨大瓶颈。二是基层农牧业部门信息发布渠道少,媒体间在农牧业信息传播和发布方面缺乏协调配合和沟通。三是各级农牧业部门电子政务水平很低,政府和农牧业生产经营者之间网上互动办事服务还没有起步。另外农牧民整体科学文化素质较低,组织化程度不高,也加大了农牧业信息化的难度。2.5信息员队伍建设滞后,素质亟待提高我区各级农牧业部门从事信息工作的人员从数量、结构和整体素质都不能适应推进信息化的要求。一是管理人员信息化知识有限,跟不上信息化发展步伐;二是缺乏信息分析人员,使大量信息资源仅停留在低水平开发状态;三是基层信息服务人员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普遍较低。3内蒙古农牧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路与对策3.1基本思路3.1.1工作定位:农牧业信息服务具有典型的公共性和社会性,信息的搜集、加工、分析已经成为行政管理的中心活动之一,政府在建立公共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上具有无法代替的主导作用,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为社会服务,而不是从系统本身获取利润。因此,我区农牧业信息化建设及农牧业信息服务必须定位在:为我区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农牧业结构调整和农牧民增收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既定位在为“三农”服务的公益性事业。3.1.2指导思想: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的决定为指导,以提高政府宏观决策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促进农牧业发展、农牧民增收和农村牧区稳定为目标,以加强信息服务为根本目的,以推进农牧业信息体系建设和农牧业电子政务建设为切入点,以信息资源开发、整合为基础,以服务网络建设为支撑,加强农牧业信息体系和队伍建设,健全管理制度,按照“应用主导,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整合资源,信息共享”的原则,通过“抓龙头、抓窗口、抓资源、抓延伸、抓队伍”,形成依托“内蒙古农牧业信息网”,上下贯通,横向相联,直达乡镇的农牧业信息网络格局,形成集信息采集、加工、发布、服务于一体的农牧业信息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决策管理、生产经营、科技推广、农畜产品市场流通等农牧业各领域的信息化。尽快缩小与其它先进省区的差距,使我区农牧业信息服务滞后的状况得到根本性改变。3.1.3总体目标:建立完善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农牧业信息平台和乡镇农村经济信息服务站,形成覆盖全区盟市、旗县、大多数乡镇以及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畜产品批发市场、中介组织和经营大户的农村牧区市场信息服务网络;建立完善农牧业信息资源开发、整合、共享机制,建立全区标准统一、规范、实用的农牧业综合信息资源数据库群;建立我区农牧业信息咨询和信息服务智能化系统,研究开发服务于我区农牧业的信息技术与产品,加快信息技术在农牧业领域的应用与推广,提高信息技术在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推进农牧业电子政务建设,全面实施“金农工程”,转变政府职能,增强决策能力,提高监管水平、工作效率、服务水平以及办事的透明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牧业信息管理、服务队伍。通过“金农”工程的实施,力争在23年内,在全区所有盟市绝大多数旗县建立起农牧业信息平台,90%以上的乡镇建立起农村信息服务站;全区农牧业信息管理服务人员由目前的200人发展到600人,农村信息员队伍由目前的1300人发展到3000人。力争到2010年,使我区农牧业信息化程度达到同期国内先进水平。3.2对策3.2.1要重视加强农牧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农牧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最基本的是以各级农牧业部门为依托,建设自治区、盟市、旗县农牧业信息网络平台,以自治区农牧业信息网络平台为核心,以各盟市为枢纽,旗县为网点,并与其它网络互联,形成全方位的农牧业信息网络系统。各级政府应集中力量优先安排农牧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信息畅通无阻。进一步加强内蒙古农牧业信息网络主干平台建设。重点是充实完善网络功能,延伸网络范围, 增强网络服务的扩展性,增强防护功能,保证主干平台的正常运行,扩大信息服务面。依托主干平台,建立农业部卫星指挥调度通信系统、全区农牧业视频会议系统、新闻采编系统、农牧业综合信息资源数据库。对数据库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提高网站的运行效率及安全性;将现在的“内蒙古农牧业信息网”升级改造成为自治区级农牧业综合门户网站,建成我区发布农牧业综合信息的重要窗口和阵地,并以各地区各行业各具特色的农牧业信息子网为补充,提供全方位的农牧业综合信息网上服务。抓好盟市、旗县农牧业信息服务平台和乡镇农村经济信息服务站的建设。要强加基层农牧业部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建设农牧业信息传播快速通道,加快盟市、旗县级农牧业信息服务平台和乡镇农村经济信息服务站的建设。盟市和重点旗县农牧业信息网站应建成地区性、综合性、公益性、多功能的农牧业网站。可采取主机托管或虚拟主机形式,依托内蒙古农牧业信息主干网络平台来实现。网站建设的重点要放在信息资源的建设上,信息资源建设应以本地化信息为主,要突出地方特色,同时还要有必要的国际和国内信息。网站功能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网站应建成由强大农牧业信息资源支持的,由功能完备的各类应用模块组成的交互式的、动态农牧业网站。乡镇农村经济信息服务站的建设要达到“五个一”的建设标准,即有一间房子,有一套设备(如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等),有一条电话专线,有1-2名专职或兼职人员,有一套组织(队伍)网络和管理服务制度。乡镇农村经济信息服务站可依托乡镇农经站、农技站等部门建设。3.2.2.要加强农牧业信息资源整合开发信息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也是各国争夺的焦点之一。在信息社会,信息资源将成为比物质资源、能源资源更重要的资源,农牧业信息资源是信息技术在农牧业中应用的基础。农牧业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开发,是农牧业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是信息系统有效运行的关键和核心问题。首先,要加强农牧业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统一规划和指导,以内蒙古农牧业信息网依托,统一规划,统一数据库平台,建立全区统一信息平台和公共数据库系统,逐步建立和制定信息共享和数据更新的机制、技术规范、标准和政策法规。实现农牧业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和信息资源共享,避免数据库的重复建设,提高数据库的网络化水平,增强数据开放性和共享性。其次,要建立完善全区农牧业系统信息采集、报送、管理运行机制,整合全区农牧业系统现有信息采集渠道,提高质量和时效性,在此基础上进而建立跨部门的农牧业信息统筹协调管理长效运行机制,整合和开发全区农牧业部门、涉农部门和企业信息资源。第三,要建立全区农牧业信息资源综合数据库群,建立服务于我区农牧业决策管理、生产经营、科技推广、农产品市场流通的信息服务系统,实现全区农牧业信息资源共享。3.2.3建设高素质的农牧业信息管理服务队伍和农村信息员队伍推进我区农牧业信息化建设,网络设施是基础,信息资源的建设、开发、利用是核心,而信息技术人才是关键,当前的当务之急是要建立一支具有事业心和良好科学文化素质的农牧业信息技术与管理服务人员队伍和农村信息员队伍。要对农牧业信息技术与管理服务人员和农村信息员进行计算机、农牧业网络信息技术应用知识以及农牧业信息管理发布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组织指导农村信息员开展信息服务的能力和自身的服务水平。3.2.4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切实加强对农牧业信息工作的领导当前,我区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我区确立了围绕“三化互动”战略和以大力发展乳肉绒产业为重点,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的战略决策,实现农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广大农牧民增收也成为摆在我区面前的重要课题,在深化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建设农畜产品市场体系,提高农畜产品市场竞争力,稳定增加农牧民收入的过程中,对推进农牧业信息化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作为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极为重要的手段,大力推进农牧业信息化,对于促进我区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促进我区工业化跨越式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具有重大意义。大力推进农牧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农牧业现代化不是一个业务建设问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转变职能,提高行政能力的客观要求,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是发展现代农牧业的必由之路,是自治区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的重要任务之一。首先,各级政府和农牧业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新阶段加强农牧业信息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站在增强服务“三农”能力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把农牧业信息化建设列入各级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信息化建设的主体是政府,只有政府才能担当起公共通讯设施、建立农业信息体系、提供信息服务的职责,因此,各级政府要树立信息意识,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组织协调和政策引导扶持力度,特别是对农牧业信息资源的开发整合给予更有力的支持。要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规模较大的网络建设、数据库建设及应用系统开发资金,要列入本级基本建设计划,网络维护运行费用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其次,各级农牧业部门要把农牧业信息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年石阡县教育系统下属事业单位“优师计划”毕业生招聘教师笔试真题
- 2024年天然水项目规划申请报告
- 2023年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招聘考试真题
- 癌症康复课程设计
- 病毒研究所课题研究报告
- 病例分析论文研究报告
- 病人传呼器课程设计
- 班组长培养方案
- 玻纤网格布可行性研究报告
- 玻璃窑炉应急处置方案
- 危大工程以及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范围
- 门诊导诊课件
- 网架吊装施工专项方案(技术方案)
- 上半年临床路径在妇产科的优化策略
- 《树立正确的“三观”》班会课件
- 《糖尿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
- 影视人类学概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市政道路监理规划方案及实施工作细则
- (完整版)小学生24点习题大全(含答案)
- 2024年河北廊坊开发区管理委员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档案管理中级考试试卷及答案发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