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呼应勿缓教案.doc_第1页
父母呼应勿缓教案.doc_第2页
父母呼应勿缓教案.doc_第3页
父母呼应勿缓教案.doc_第4页
父母呼应勿缓教案.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期 第 课时日期: 备课人:签到学生数: 教学课题:孝敬父母教学内容: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教学目的:教育孩子对父母呼唤和命令应勿缓、勿懒。教学重点: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1.组织教学(见上课流程):见附录 2.复习检查:1) 分享上节课布置的弟子规行为实践作业完成情况;2) 抽背弟子规(背的好的可获读经奖) 3.新课进行:1) 出示课题:孝敬父母2) 引入一:由视频中华弟子规(杨淑芬总监制)第11集:应答的礼节(共22分钟,小班可分段播放15分钟至问题(5),再播放结束)引入 这节课的内容。问:(1) 奶奶赶早买菜回来,看到孝孝,怎么想的?后来拿着葡萄喊孝孝,进入他的房间后,奶奶为什么摇头?(奶奶刚开始以为孝孝没有睡懒觉,夸奖他早起。准备奖励他一串葡萄,奶奶唤他时,他没应声,孝孝没做到“父母呼,应勿缓”,奶奶进入房间,发现孝孝又睡下去了,所以摇头。)(2) 孝孝起床后,怎么问候爷爷奶奶的?爷爷教导孝孝什么呢?(孝孝先问候早安。爷爷告诉他不早了,教导他:长辈呼唤我们的时候,要及时应答;奶奶很辛苦,要多帮助奶奶干活。)(3) 孝孝想帮助奶奶吗?他怎么帮的呢?(孝孝想帮奶奶,但他周末的活动都计划好了,没有时间,小宠哥用树枝变出一个孝孝帮助奶奶。)(4) 孝孝让能干的树枝孝孝留在家里帮助家里人,他自己做什么去了呢?(他去捡垃圾,踢足球。)(5) 树枝孝孝帮助奶奶补衣服、提菜篮子,奶奶高兴吗?奶奶奖励他点心,但奶奶后来摇头,不什么呢?(奶奶先高兴,但觉得他不说话,说他憨憨的,很可爱。后来他吃完点心,也不和奶奶多说话,所以,奶奶摇头。)(6) 孝孝听到奶奶和姑姑的电话,他想到什么呢?(奶奶并不需要什么中秋节的礼物,她更高兴看到女儿回家,但她更体谅女儿。孝孝悟到:其实父母呼应勿缓,是对长辈要发自内心的关爱、尊敬;树枝孝孝虽然帮助奶奶干活,但根本没关心过奶奶,也不是发自内心。孝敬奶奶不能让别人代替。)(7) 中秋节孝孝家发生什么事?孝孝的姑姑回来了,奶奶很高兴。儿女长大,会离开父母身边。但还是应该常回家看看。(8) 小宠哥怎么解释“父母呼应勿缓”的?(父母长辈叫我们的时候,不仅要立刻答应,更要体现出我们对长辈的关心和尊重。)引入二:由视频中华弟子规(杨淑芬总监制)第12集:一双戏靴(共22分钟,小班可分段播放10分钟至问题(3),再播放结束)引入 这节课的内容。问:(1)孝孝想当小组长,所以他对同学特别热情,他做的对吗?(不对,应该家里和学校表现一样。)(2)他把奶奶的戏靴搞丢了一只,这时同学要他帮助,他选择了帮同学还是找靴子?他做得对吗?(他选择去同学家,不对。)(3)他有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没有)(4)他没经奶奶同意,就又把奶奶的戏靴借给同学玩,他对吗?(5)奶奶晕倒,为什么呢?孝孝最后怎么做的?(奶奶珍藏的靴子,就是想唱主角,没有靴子,奶奶唱不成主角。爷爷教导孝孝,让他认识到自己想当组长为大家服务,但没经奶奶同意,把戏靴当交易,就不对。最后,他终于帮奶奶找到靴子。)3) 出示内容: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4) 读偈颂:(1) 范读;(2) 仿读(教读);(3) 品读。5) 讲偈颂:l 父母呼 应勿缓:父母叫我们的时候,我们应该立即停下手里的事情,快步走到他们面前,问:“爸爸妈妈,有什么事吗?”除了“父母呼,应勿缓”,还要“师长呼,应勿缓”,“长辈呼,应勿缓”。我们儿时都做过孩子,那时,是不是父母一叫就答应呢?恐怕很多人不是。尤其现在独生子女居多,父母当宝贝一样疼爱,这让孩子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像很多大学生,不会洗衣服,别人叫也不吭声;再大一些,不懂人与人之间怎样交往,这都与儿时教育有相当大的关系。小时候父母娇惯你,喊多久都不应一句,即使回答,也是恶狠狠地说:“干嘛!什么事?”没有一点恭敬和孝心,长大以后自然对谁都不理不睬。因为父母是最亲的,他的呼唤你都不应,那到了单位或面对亲友时,更不会恭敬对待了。所以,儿时的教育很重要,它导致了每个人在修养上的差别。表面看这只是一般的道理,但在实际行动中却难以做好。所以,现代人和古人相比,确实特别差,而且是点点滴滴都差!【互动】如果是奶奶呼、爷爷呼、叔叔呼、老师呼我们怎么办呢? l 父母命 行勿懒:答应帮爸爸妈妈做的事不可以拖拖拉拉,答应了要马上去做;提示家长也要首先做到这条,这样孩子们才会心服口服。父母有命令,要赶快行动,不应该拖拉,这也是孝敬父母的举动。从小若有这样的理念,那么一旦父母生病,自己因感恩也会去孝养。或许有人问:“儒家思想提倡孝道,后世有二十四孝等许多故事。可这孝顺之举,佛教有吗?”佛教不但有,而且远远超胜,更不可思议。如虚云老和尚,他为报答亡母深恩,吃尽了千辛万苦:首先三步一拜,一心发愿朝拜五台山,以此功德,回向母亲早脱轮回。在这个过程中,他两次冻僵在冰雪中,感得文殊菩萨化身救他脱险,三年后才到五台山。后来又念未见母亲现身,不知是否离苦得乐,他又在阿育王寺拜佛陀舍利、燃指供佛,一心求见母亲一面。结果一天在梦中见母现身,得知母亲已转生净土。以这种伟大的行持报父母之恩,在儒教中很难见到。孔子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父母活着,应以礼承事;死后,要以礼埋葬,并于逢年过节时,以礼祭奠。所以,他们对父母的报恩仅限于此。然佛教可谓更上一层,莲池大师云:“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只有让父母彻底离苦得乐,才成就了真实的孝道。在佛教中,一个人要想往生极乐世界,首要条件就是:“孝养父母,奉侍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可见,“孝养父母”是最基本的善法。要了解孝,就应深入佛经,像父母恩重经、盂兰盆经、地藏菩萨本愿经,都可以称为“佛门孝经”,经中详细描述了父母恩重难酬,做儿女的应如何报答父母深恩。佛陀还亲口说:“今成得佛,皆是父母之恩。人欲学道,不可不精进孝顺。”因此,人想学道,孝顺非常重要。而孝顺方式,佛教的与世间的有很大不同。佛经云:“饮食及宝,未足报父母之恩。唯导父母向于正法,便为报二亲也。”意思是说,以金银财宝、饮食衣物供奉,不能圆满报答父母的恩德,唯有引导他们行持正法,才是真正报答了双亲之恩。有些道友以前常让父母不高兴,也做了让他们伤心的事,现在懂佛教的道理后,就应该行持善法,并把善根回向给他们这是我们的报恩之举,是最圆满的!【可参考的故事】: 不论身在何处,要让父母放心,思考:为什么要及时接父母的电话呢?曾参心痛感啮指,思考:曾子为什么能感受到母亲的呼唤?要听长辈的话,思考:小鲫鱼听妈妈的话吗?l 教导小朋友要明白:父母一定是有什么事才会呼唤我们,我们千万不能迟缓,更不能置之不理!除了对父母要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外,对待所有的长辈比如老师、爷爷奶奶、叔伯阿姨,都要有相同的恭敬之心,要进一步做到老师呼、阿姨呼应勿缓才行。做医生的听到病人的呼喊,应该做老师的听到学生的呼唤,应该做老板的听到员工的呼唤,应该做领导的听到百姓的呼唤,应该如果能从小培养我们真诚关心他人习惯,就要从关心父母家人做起。一个从来不关心父母的人,除了他自己,是不会关心别人,更不用说爱祖国、爱集体了。成功心理学的思想家认为:善于关心别人的心理、别人的利益、别人的兴趣是任何一个成功者必要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智慧。做到父母呼应勿缓,是我们道德意识的基础,更是我们未来成为一个真正强者的社会行为与智慧的基础,真正成为家庭、社会、时代所需要的人。6) 读:读偈颂(可齐读、轮读、唱读)4.巩固练习:1) 游戏: 竖起耳朵听游戏规则:请多对母子上台,各站两排,孩子背对家长,讲师点家长,家长只能喊“宝宝,过来一下!”孩子凭耳朵分辨妈妈的声音,立即到妈妈面前,妈妈再吩咐孩子去做一件事。最后大家投票选举最棒的孩子!(1)(2)(3)2) 看图思义。(大、中,看图思义;小,看图。)3) 模拟表演父母呼应勿缓。(大、中)(1)妈妈让小明把家里的鞋子摆放整齐,小明只顾自己玩游戏,没有去整理。(2)妈妈在阳台很忙,正好爸爸在看电视,妈妈请爸爸帮助晒衣服,爸爸很高兴地帮妈妈把衣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