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情绪唤醒对态度改变的影响 理论意义 对态度的研究,已经由 静态地描述态度的结 构转向动态地分析态 度改变。特别是在研 究影响态度改变的变 量中,采用多元视角 对态度进行分析,有 利于完善态度的改变 理论。情绪作为其中 的一个重要变量,对 态度改变的影响不容 忽视。 现实意义 态度改变主要应用于说服他人接 受某种事物和观点,在当今的电 视媒体运用的比较多,在教育、 营销等领域也开始得到重视,如 何说服他人成为关注的焦点。但 是否使他人处于激昂的情绪状态 时,态度易于改变?本文将从这 点进行探讨。 问题的提出 态度概念 国内外对态度改变理论的相关研究 情绪唤醒的界定 情绪对态度改变影响的相关研究 文献综述 态度的概念 态度成为心理学概念最早是来自托马斯 (W.ThomaS,1919)的移民研究 .Freedman后来定义态度为个体对某一特 定事物、观念或他人稳固的由认知、情 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 。他的定义强调了态度的组成及特性, 是目前被大家公认的较好的解释,并认 为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与关键,情感 既影响认知成分,也影响行为倾向成分. 国内外对态度改变理论的相关研究 o态度改变的学习理论认为,人们态度的改变过程实际是一个学 习反应的过程。这种学习的基本过程实质上是在强化原理的支 配和控制下所进行的特定刺激与特定反应的联结过程。 o社会心理家海德(FHeider,1958)提出了平衡理论,这个理 论考虑个人所持有的简单认知系统中,情感之间的一致性。它 的基本概念是人们寻求认知结构的平衡,认知结构失去平衡时 ,就发生态度改变,据此出了态度改变的P-O-X模型。 o社会心理学家里昂费斯廷格(Festinger,1957)提出了认知失 调论。认知失调是指指个体所持有的认知彼此矛盾冲突,处于 相互对立的状态。该理论认为人们总想根据他们的态度行事, 经常采取一些折中的行为去消除这些不和谐以达到平衡。 n心理学家Hovland等人提出了态度改变的详析可 能性模型。该模型认为态度改变是一个联系体, 它涉及到具有动机和能力的个体怎样评价他人、 某种观点或立场的核心属性或价值。它涵盖了所 有与态度改变有关的因素。 n心理学家墨菲(Murphy)通过对黑人态度的研究得 出结论:信息沟通有助于态度的改变。这一理论着 重从沟通信息及其作用所依存的诸条件来研究态 度的改变。 n心里学家Watts的实验证明:态度的改变有时能够 通过自我说服来达到。 n关淑润(2001)认为通过实践活动、角色扮演以及 利用组织群体的影响可以改变态度。 n从以上 研究可 以得出 这样一 个结论 : 1.态度是可以改变的而且 是能够改变的。 2.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归 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信 息来源变量、信息变量 、受信者变量、情景变 量。 n孟昭兰在情绪心里学一书中将唤醒水平定义为机体总 的生理激活的不同状态。 nHamm 等人(2003)通过研究发现情绪反应与自主神经 活动是密切联系的,情绪发生时伴随着交感和副交感等自 主神经系统活动、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活动的改变,即 情绪的生理唤醒。 nCacioppo等人(2000)认为情绪发生时心率、血压、皮 肤电等自主神经活动的指标在强度、峰值、时间过程发生 的变, 化,尽管相对于具体情绪而言,没有研究表明存在固定 的模式,但也是存在一定的普遍性和规律性。 nFowles和Levenson先后通过研究表明,心血管反应、皮肤 电反应、呼吸变化与情绪的唤醒水平密切相关,是情绪唤 醒水平的重要指标,反映了情绪的一般唤醒。 情绪唤醒的界定 nMartens和Landers(1970)用心率和手掌汗液的生理测量 以及问卷调查的数据证实了低、中、高三种唤醒水平的确 立。 n情绪唤醒的测量:荷兰Spirit-10生物反馈仪器采集实验过 程中被试的心率、皮温、皮电三项生理指标;测量生理反 应的16导生理记录系统(BIOPACMP150)的信号探测器、 转换器、放大器等系统,用于记录个体在实验阶段的心率、 呼吸和皮肤电活动。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得出:生理的激活水平是情绪唤醒 水平的重要指标;通过仪器可以测量生理的不同激活 水平。 情绪唤醒与态度改变的相关研究 一、重复测验引起的生理唤醒对态度的影响 Zajonc(1968)最早提出了曝光效应这个概念,并通过试 验证明人们对他人的态度形成与情感有着紧密的关系。 曝光效应是指人们对其他人或事物的态度随着接触次数 的增加而变得更积极的一种现象。 Downing认为曝光效应这一现象是重复的印象强化对象 与反应连接。遵循: 重复 熟悉 偏好 赞同 Caciopoo和Petty(1984)通过实验认为如果信息过于 频繁人的反应会变坏。造成这一原因可能是一方面可能 是思维饱和,人们不再以一致性方式对信息进行分析; 另一方面重复刺激使唤醒水平降低增加了人们的厌倦感 ,导致负面反应。 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效果呢? 详细可能性理论认为: 当对象缺乏意义时;人们 缺乏对态度对象的知识时 ;人们的态度信息加工时 ,重复刺激易于改变。否 则将减少说服力。 我的猜想: 态度改变的不同并不完全 是因为信息是否复杂,而 在于信息刺激引起人不同 的唤醒导致态度改变的不 同。简单刺激比复杂刺激 需要更多的重复才能达到 最佳的唤醒状态,但无论 哪种刺激,一旦高于一定 唤醒水平都会使态度或行 为产生相反的效果。理论 根据: n赫布和柏林等人提出的唤醒理论认为,人们总 是被唤醒的,并维持着生理激活的最佳水平。 人们偏好最佳的唤醒水平。 nH.wolford(1974)设置了三种实验情景(复 杂的代数问题、基本的技术技能、简单的反应 时)证实了赫布所指的关系,认为在认知操作 中情绪不宜过高,应保持中等。该实验反应了 情绪与认知操活动效率之间的耶克斯道森定 律。 耶克斯道德森定律 容易 一般程度 困难 低 激动水平 高 高 操作 低 已有研究 琼斯在研究抽烟生癌的实验研究表明,宣传恐 怖程度和人们的态度变化成倒U型关系。恐怖的 宣传由低等发哦中等程度时态度变化也逐渐增大 ,但恐怖宣传一旦过强之后,情况将会适得其反 。 n琼斯使用的是引起恐惧的图片材料 ,抽烟也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信息 刺激物比较简单 ,而且只是研究 了恐惧情绪的不同水平对态度改变 的影响。是否在复杂的刺激条件下 不同的情绪唤醒也会引起态度改变 出现倒U型现象? n不同刺激物、不同情绪 唤醒及态度改变之间将是 会是怎样的关系? n反思耶克斯道德森 定律是否也适用于态度改 变中呢? n我的假设:中等程度的情绪唤醒引起最 佳的情绪,最利于态度的改变。假设模 型 信息刺激 情绪唤醒 态度改变 简单 复杂 低 中 高 直线倒U 假设模型 实验设计 n两个变量:信息刺激物:简单的 图片, 和复杂的复杂的论据论点,重复的次数( 一次、三次或者五次)。 n情绪唤醒状态的测量仪器:16导生理记录系统 (BIOPACMP150)的信号探测器、转换器、放 大器等系统,用于记录个体在实验阶段的心率 、呼吸和皮肤电活动。 n态度测量采用量表法。 n选择30个被试。 参考文献 n1 刘宗粤. 论社会态度的发生机制架构J. 浙江社会 科学, 2003,(05) n 2刘鸣.社会态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田.中山大学学报 论从,1997(6):173一176. n3张林,张向葵.态度研究新进展一双重态度模型J 心理科学进展,2(X)3.2:171一276 n4乐国安主编.西方社会心理学新进展阅.广州:暨南大 学出版社,2004 n5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四.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 n6钟毅平.现代认知心理学对态度研究影响述评田.心 理科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