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第二学期宏观经济学导论.ppt_第1页
2012-2013第二学期宏观经济学导论.ppt_第2页
2012-2013第二学期宏观经济学导论.ppt_第3页
2012-2013第二学期宏观经济学导论.ppt_第4页
2012-2013第二学期宏观经济学导论.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主讲人:李淑赟 邮 箱: 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课程相关教材及杂志 v以本教材为主,学习基本理论 v参阅相关书籍、期刊杂志 v相关教材 (美)曼昆 著 ,宏观经济学(第5版)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 期刊杂志 财经、财经国家周刊、新世纪、南风窗 读书、书屋、随笔、万象JJJ 考核要求 1.期末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试卷成绩 70% 2.平时成绩:上课率+平时作业(各50%) 注:点名缺课一次扣10分,两次扣50分,三次扣100分。 导论主要内容 v一 、 宏观经济学概述 v二、宏观经济学研究目标 v三 、 现代宏观经济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一、宏观经济学概述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3.宏观经济学的运行机制 4.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5. 5.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重点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 v“宏观(Macro-)” 希腊文表示“大”的含义,与微观(Micro-) 相对应。“宏观经济学”一词,最早是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1933年 提出。 v约翰梅纳德 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 1883-1946) ,1936年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本人被称为“宏观经 济学之父”。 v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体(单个企业和家庭) v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体(国家、地区、全球) v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利用和整体经济的运行状况,以及政府 如何运用经济政策来影响和调节国家整体经济的运行。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v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企业或家庭的经济行为 作为研究对象。 v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经 济的运作情况。 v总量=个量之和? v注意:数以千百计的个人行为的累计效果将远远大 于这些个人行为的简单加总。 使用个量(边际)分析。 使用总量分析。 合成谬误(萨缪尔森 ) 3.宏观经济学的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 v微观经济学的运行机制是 v宏观经济学的运行机制是 市场(价格)调节 市场调节+政府调节 4.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基本假设 v微观经济学的运行机制是市场(价格)调节。 v宏观经济学的运行机制是市场调节加政府调节 。 基本假设是:理性人、完全信息、市场出清( 均衡) 基本假设是:市场机制不完善,政府有能力 调节经济。 5.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面临的主要宏观经济问题 v从一国经济来看,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v全球上,各个国家为何经济增长速度不同?经 济增长是由什么决定的? v为何一国经济会发生高涨或萧条的波动? v是什么导致了失业? v为什么会产生通货膨胀? v经济全球化对一国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 v宏观经济政策对一国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 研究问题之一:长期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 美国1900-2000年人均实际GDP 单位:万亿人民币 中国GDP 的增长 70 规 则 v一个被称为70规则的古老拇指规律有助于理 解增长率和复利计算的影响。根据70规则, 如果某个变量按每年a%增长,在将近70/a年 以后该变量翻一番。在A国,收入按每年1% 增长,收入翻一番需要()年左右时间。在 B国经济中,收入按每年3%增长,因此,收 入翻一番需要()年左右。 70 23 18701990年增长率 美国实际人均GDP2244美元18258美元 (1) 1.75% 美国实际人均GDP2244美元2.75% 美国实际人均GDP2244美元0.75% 18901990年增长率 日本实际人均GDP842美元3% 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5519美元 (37) 60841美元 16144美元 研究问题之二: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 ) 谷底 顶点 收缩 扩 张 收缩 A A D D C C B B AA 宏观经济也研究短期问题, 重点分析经济总量的短期波动 。 研究问题之三:失业(Unemployment) 美国1900-2000年失业率 研究问题之四:通货膨胀(Inflation) 美国1900-2000年通货膨胀率 研究问题之五:国际经济 (International Economy) 封闭经济 开放经济 v汇率对一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v对外贸易盈余与赤字对一国就业与财政的 影响 研究问题之六:宏观经济政策 v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指:财政政策、货币 政策、收入政策、对外贸易政策等。 v财政政策 由政府的税收政策和支出政策所组成 v货币政策 在中央银行的控制下如何决定和调整一 个国家的货币供给增长速度 主要理论 v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短期) v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v宏观经济政策理论 v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v劳动力市场理论 v开放经济理论 主要市场 产品市场 货币(资本)市场 劳动力市场 国际市场 宏观经济学 v第一章 国民收入核算 v第二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v第三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v第四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与分析 v第五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v第六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v第七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总结: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v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经济活动及 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社会 的总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 行分析。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研究对象解决问题中心理论研究方法 微观 经济学 个体经济活 动者的行为 及后果 资源最优 配置 价格理论个量分析 法 宏观 经济学 社会总体经 济行为及其 后果 资源充分 利用 国民收入 决定论 总量分析 法 区 别: 第一, 两者都以市场经济制度为背景 。 第二,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 第三,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 。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联 系: 二、宏观经济学研究目标 v宏观经济学研究的目标是追求整体经济的稳 定和持续发展 1、充分就业 2、物价稳定 3、经济增长 4、国际收支平衡 三、现代宏观经济理论产生与发展 (一)古典宏观经济学 (二)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形成 (三)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重商主义 重农主义 亚当斯密 1776年国富论 市场这 只看不见的手实 现利益最大化 经济学理论 诞生 萨伊 马尔萨斯 马歇尔 大卫李嘉图 马克思 1876年资本论 列宁 现实共产主义 斯大林 优先发展军事工业 凯恩斯 1936年通论 货 币 主 义 理 性 预 期 供 给 学 派 新 凯 恩 斯 主 义 创 新 学 派 新 制 度 经 济 学 新 自 由 主 义 前 苏 联 前 东 欧 中 国 大 陆 西方经济体系 东方经济体系 转型经济学 行 为 主 义 共产主义理想 边际革命境界 1.萨伊定律 v 萨伊定律简单地理解就是“供给自己创造 自己的需求”。萨伊认为,一种商品要由另一 种商品来购买,因为货币只是交换的媒介, 那么,一种产品生产出来,与它价值相当的 其他产品就有了销路,也就是创造了一定的 需求。 (一)古典宏观经济学 2. 古典宏观经济学 工资 价格 利息 劳动力市场 产品市场 货币市场 三种价格可以上 下调节,自由伸缩 三个对应 市场出清 WPr 古典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重大分歧 v古典宏观经济学: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在各个市场 出清、供需均衡的点集上,均衡是各个市场的 常态,当受到干扰,市场会在价格机制下很快 恢复均衡状态 v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经济易受各种因素的干扰,均 衡易打破,且市场机制的失灵会使得干扰不易 消除。均衡较难达到和维持,非均衡是经济运 行的常态 国家干预与自由放任的争论 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之争 (二)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形成(凯恩斯革命) 1.形成背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 经济大危机的出现带来了一个当时现有 的经济理论无法解答的难题:自由市场经 济为什么会突然出现如此深重的经济衰退 呢? 美国银行前的挤兑人群(1930) 美国人排起长队领救济金 这位32岁的母亲卖掉了 房子和服饰,以便全家七个 孩子能有吃的。全家只能吃 捡来的蔬菜度日。上图是美 国以此照片发行的邮票。 英国失业者街头求职 在工作介绍所外等待的英国失业者 主要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在1929年和1933年之间工业生产崩溃的时间和程度 国家萧条始于*复苏始于*工业生产下降%* 美国1929(3)1933(2)46.8 英国1930(1)1931(4)16.2 德国1928(1)1932(3)41.8 法国1930(2)1932(3)31.3 意大利1929(3)1933(1)33 比利时1929(3)1932(4)30.6 荷兰1929(4)1933(2)37.4 丹麦1930(4)1933(2)16.5 瑞典1930(2)1932(3)10.3 捷克斯洛伐克1929(4)1932(3)40.4 波兰1929(1)1933(2)46.6 加拿大1929(2)1933(2)42.4 阿根廷1929(2)1932(1)17 巴西1928(3)1931(4)7 日本1930(1)1932(3)8.5 备注:*年代,季度在圆括号内。*从顶峰到低谷的衰退。 2.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的理论渊源: 罗斯福“新政” 前苏联计划经济 凯恩斯1936年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罗斯福“新政” v罗斯福1933年接任总统。罗斯福上台后,立 即要求国会授予他紧急全权,推动新政。新 政的目的就是一个,要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 生活的全面干预。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名称主要内容 整顿金融体系政府提供贷款,帮助大银行恢复信用,保障小额存款的安 全。 加强对工业的 计划指导 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对工业生产进行控制和调节, 以防止盲目竞争导致生产过剩。 调整农业奖励自愿限制种植面积和牲畜头数的农民,稳定农产品的 价格。 推行“以工代赈 ” 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 苏联的启示 v当资本主义世界面临大萧条时,当时的苏联 经济建设正是欣欣向荣,正在进行第一个五 年计划。大家知道,苏联实行国家统治的经 济体制(计划体制),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 充分发挥。据说,当时的罗斯福新政就是学 习苏联的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至少是借鉴 政府在经济中发挥作用的思路。 凯恩斯与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诞生 v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了著作就业、利息和 货币通论,奠定了一个宏观经济分析的理 论框架,标志着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 理论经济学分支学科产生。(以三大心理规律为中心解 释了大危机) 凯恩斯理论对经济危机的诊断 v低于充分就业状态的经济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常态。 v产出和就业的总水平本质上是由总需求决定的,有效需求不 足是造成低于充分就业的原因。 v三大基本心理规律造成有效需求不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 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和流动性偏好) 凯恩斯理论对经济危机的诊治 l政府实行需求管理政策是唯一的办法。管理当局通过干预影 响总需求水平,以确保经济更迅速地恢复充分就业的状态。 凯恩斯革命建立了新的经济学体系 v1、把国民收入作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问题。 v2、对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进行综合总体分析。 v3 、建立了以总需求为中心的宏观经济学体系。 v4、突破了传统的充分就业均衡理论,建立了一种 以存在失业为特点的经济均衡理论。 v5、明确提出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政策主张。 凯恩斯主义成为主流经济学 v到了20世纪50年代 ,萨缪尔森在出版他的 著作经济学正式的把传统的新古典经 济学理论称作微观经济学( Microeconomics),把凯恩斯的理论称作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巨著 经济学流传颇广,被翻译成日、德、意 、匈、葡、俄等多种文字,成为许多国家 和地区制订经济政策的理论根据。 v认为新古典经济学描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