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应急处置机制建设的调研报告.doc_第1页
关于应急处置机制建设的调研报告.doc_第2页
关于应急处置机制建设的调研报告.doc_第3页
关于应急处置机制建设的调研报告.doc_第4页
关于应急处置机制建设的调研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应急处置机制建设的调研报告 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对于全面提高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的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通过参与应急管理工作、搜集基层工作情况、个别交换意见、座谈、走访、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对我县应急处置机制建设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县应急管理工作现状及形势(一)应急管理机构基本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初步形成。我县坚持抓基础建平台,应急管理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化、规范化。深入开展“一案三制”建设,加强县乡两级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建立健全了应急管理“一岗双责”及考核制度,基本建立覆盖我县常发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建立监测预警机制、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等8大机制,初步形成了统一指挥、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和以属地管理为主、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强化应急保障工作,组建了应急专家队伍和县乡村和企事业单位三级应急救援队伍,配备了应急物资,重点推进应急值守监督管理平台、县级指挥平台和预警发布平台建设,强化了应急通讯保障,广泛开展应急科普宣传,协调处理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效率显著提升。(二)突发事件频发,加强应急管理常态化建设势在必行。从我县一年来的突发事件来看,地质和气象等自然灾害频发,事故灾难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社会治安事件隐患较多,群体性上访数量居高不下,劳动合同用工、旧城拆迁、农村征地拆迁,企业改制以及产权问题、环境问题等所引发的不安定因素依然存在。特别是近期,突发事件呈现出频发化、分散化、多样化的特点,使政府应接不暇而又不得不面对,牵扯了大量精力、人力、物力、财力。因此,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常态化建设,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对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二、应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少数单位领导存在认识误区。少数单位的领导受应急管理就是应急处置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存在认识误区,没有确立全过程的应急管理理念,忽视应急预防准备、监测预警和善后处置等方面的工作。此外,少数领导还存在麻痹思想,认为自己所负责的工作或地区总体形势较好,没有必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应急管理方面的工作。(二)公众应急意识淡薄,社会参与程度低,自救互救能力差。虽然近年来我县在应急救援知识宣传教育方面做过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总体意识不足,自救互救能力缺乏,参与程度低,尤其是社区、学校、农村等,自发地组织和行动起来防范、应对突发事件以及灾后的恢复和重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不能很好地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配合政府开展工作,这些都严重地制约了社会公众力量的作用发挥,也就加重了政府的负担。(三)应急预案实用性和操作性不强。目前,虽然乡镇和部门均制订了相应的应急预案,但编制预案时普遍没能结合本区域实际,或是照搬照抄,或是闭门造车,致使预案缺乏操作性。或者由于专业培训演练基本条件欠缺,致使制订的预案不能够及时进行演练检验,导致部分部门、乡镇对应急响应程序不够清楚,具体操作细节不够明了,协同能力较弱,表现在信息报送、综合协调、指挥处置、现场作业等方面难以胜任复杂的工作任务,应急预案形同虚设。(四)统一高效的应急救援工作机制尚未建立。目前,我县在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中,采用分散的、以相关职能部门为主的管理模式,由于各部门的职能有所交叉,综合指挥协调能力相对不足。对突发事件的处置,往往要靠对各职能部门的协调,而目前更多的是依靠组织者的个人能力和领导的重视程度,带有很大的随意性,难以满足长期有效运作的要求。此外,统一的应急指挥平台尚未建立,各部门指挥平台系统各自独立、不能互联互通、信息不能共享,这既是一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同时效率也比较低下。三、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的建议(一)建立健全领导机制。为提高应急管理的综合协调能力、保障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建议在县委县政府的集中统一领导下,依托5支专业方向的应急救援队伍,建立地震地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抗洪抢险应急指挥中心、森林灭火应急指挥中心、道路水上交通事故应急指挥中心、矿山抢险危化品事故应急指挥中心,由相关分管县领导担任指挥中心的领导。指挥中心的建设应强调专业性、实战性。突发事件发生后,指挥中心即转为应对相应突发事件指挥部,具体组织、协调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工作。(二)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各乡镇、各部门要明确分工,配齐应急管理专、兼职工作人员,并把职责落实到领导,落实到具体科室和工作人员。同时,努力把应急管理工作延伸到社区、农村,逐步构建起覆盖全县各基层的应急管理工作网络,形成上下联动、步调一致、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此外,定期开展应急管理领导干部及专兼职人员业务培训工作,提高应急管理业务技能。(三)建立健全指挥机制。建议结合县政府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更新建设,优化配置、合理整合现有视讯监控系统,通过整合尽快建成功能强大的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形成集应急指挥、信息采集、危机预警、信息发布等功能于一身的应急联动指挥平台,并配备现场应急指挥车,为领导靠前指挥、现场机动信息采集、现场灾情控制提供平台。(四)建立健全预警机制。按照预防为主、属地管理的原则,加大对各辖区内存在的风险隐患的排查清理和监控,建立全县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健全和完善预测预警、分析研判、总结评估等机制。强化监测预警手段,增强监测点,提高测报工作水平。尽快建立县级综合预警发布平台,及时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加强政府与社会公众的信息沟通,促进人们在危机来临时自觉科学地进行防范。(五)建立健全信息收集发布机制。一是规范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工作制度。明确信息收集、报送程序,报送范围,责任主体和报送要求。建立和完善24小时的信息报告制度,加强各乡镇、部门应急信息收集、分析、传递能力,做到口径一致,数据准确;二是注重各类应急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设备等手段及时发布预警、灾害、应急工作进展等各类信息;三是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保持新闻信息发布渠道,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宣传工作。(六)建立健全宣传机制。强化培训,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法制意识。进一步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宣传力度,通过开办学习讲座、知识竞赛、专题培训等手段提高机关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该法的认识水平,明确在突发事件中的责任和义务,并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充分做好应急状态下的各项准备,做到常备不懈。建议将公民防灾减灾教育纳入我县中小学教育、社区教育、重点企事业单位教育的范畴,充分利用“公共安全宣传周”、“全国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日”、“全国消防日”等契机,在电视台、网络等媒体上开设专栏,在乡镇、学校定期开展讲座论坛、知识竞赛、实践操作演练等宣传活动,以增强公民防灾减灾意识,丰富预防、减灾及自救互救知识,提高公民的防灾减灾能力。(七)科学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急管理预案的操作性。目前,预案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下一步关键是抓好应急预案的落实,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并做好各级、各类相关预案的衔接工作。同时,加强对预案的动态管理,要针对应急实践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并尽可能地细化,明确做什么、怎么做、谁负责。此外,提高预案的知晓率,确保一定范围内的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预案的能力。实施各项演练,发挥预案作用。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县级层面的实战性强的综合性专业演练,提高物资集结、队伍集结能力。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结合实际,每半年开展一次专业性演练,可以实行纸上或网上的虚拟演练,也可以进行小规模的实练。通过演练,发现问题、积累经验、锻炼队伍、磨合机制,使预案随时能够经得起突发事件的检验,达到关键时刻能够用得上、起作用的要求。(八)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一是按照“一专多能、平战结合”的原则,进一步推进5支专业队伍建设,作为全县事故应急、人员搜救、险情排除的突击力量,并通过专业训练和救险通用技术知识培训、配备必要的装备,增强他们的救援技术,提高救援能力。二是按照县、乡镇、村(居)三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原则,加强县综合应急救援支队、乡镇综合应急救援大队、村(居)综合应急救援中队的建设,充分发挥这些队伍在区域联防和救援互助中的关键作用。三是动员社会力量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逐步建立健全吸纳志愿者参与的工作机制,做到有动员号召机制,有组织运作体系,有明确具体任务,有平时学习训练。(九)提高应急物资管理保障水平。以政府储备和社会征集相结合的原则,建立政府及其部门自有物资、设备、机具目录及县所有企事业单位内可临时征用的物资目录。统筹规划布局各级各类应急物资储备,重点建设全县重要应急物资储备库,优化现有生活类、应急抢险类、公共卫生类储备物资,完善应急物资投放网络。完善应急物资储备更新、轮换的财政补偿机制和县内各单位间应急物资余缺调剂、保障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覆盖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物资保障和储备体系,实现综合动态管理和资源共享。(十)建立健全社会动员机制。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建设,是确保一方平安的基础。要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应急处置工作的首要任务,妥善处理应急措施与常规管理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基层应急组织网络建设工作。要着力增强基层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努力做到把各种公共安全问题和隐患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整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