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微观经济学与管理学真题.doc_第1页
中山大学微观经济学与管理学真题.doc_第2页
中山大学微观经济学与管理学真题.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山大学微观经济学与管理学真题第一部分:微观经济学(75分)一、名词辨析(每小题6分,共18分)1、价格控制与价格歧视 2、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3、逆向选择与道德危险二、假设你在管理一座收费大桥,过桥的需求函数为P=12-2Q。问:1、画出过桥的需求曲线。(4分)2、如果不收费,有多少人会通过该桥。(4分)3、如果过桥收费是6元,与不收费相比总的消费者剩余损失多少。(4分)三、为什么大多数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喜新厌旧”,请用消费者行为理论分析这一问题的根源?(15分)。四、2014年,国家发改委反垄断局针对进口汽车反垄断调查愈演愈烈,9月11日,对一汽大众开出2亿多巨额罚单、请你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为什么政府要打击垄断(巧分)。五、2013年11月19日晚公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最大的亮点是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请你分析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通过什么机制配置资源(15分)。第二部分管理学原理(75分)一、名词解释和比较(要求:从以下6题中任选5题,每题6分,共30分) 1、团队(Team)与组织(Organization) 2、概念技能(Conceptual skills)与人际关系技能(Interpersonal skills) 3、环境不确定性(environment uncertainty)与环境复杂性(environment complexity) 4、创造力(Creativity)与创新(Innovation) 5、分配性谈判(Distributive Bargaining)与整合性谈判(Integrative Bargaining) 6、价值链管理(Value chain management)与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1、“创业”(Entrepreneurship)是指创业者启动一项具有创意的商业项目计划,通过组织和整合必要的资源,推陈出新,承担风险和收益的过程。在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强调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一个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请阐述为什么创业越来越受到当今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欢迎。2、老子道德经第八章里说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尹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认为,有道德的上善之人,有像水一样的柔性。水的柔性是怎样的呢?水性柔顺,明能照物,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有功于万物而又甘心屈尊于万物之下。正因为这样,有道德的人,效法水的柔性,温良谦让,广泛施恩却不奢望报答。老子弘扬水的精神对于管理工作者来说有着怎样的管理思想帮助?请运用现实的案例说明其启示性,进而谈谈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实现中国管理现代化所具有的现实意义。3、研究者发现,组织的薪酬制度会对整个战略绩效产生重大的影响。随着组织的发展及环境的变化,不同的组织不同岗位上的员工,其薪酬和福利差距正显示出拉大的趋势,同时也出现了诸如“加班机器”、“过劳死”、“床垫文化”等现象,这使得薪酬福利的设计成为组织中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任务,请阐述一个优良的组织应该遵循怎样的薪酬福利设计原则。三、综合性案例分析题(阅读以下案例短文,请回答相关问题,共15分)中国历史上的管理不连续现象 任何管理思想都是根植于一定的社会文化土壤之中的,与世界管理的特征相比,中国管理中的不连续特征十分明显,特别反映在中国历史几千年的帝位变迁中,有关秩序的准则完全取决于君主个人的好恶历代皇帝在其登基即位后,鲜有延续执行先帝的政策,而都转向大刀阔斧改革立新政,甚至出现“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现象。最为典型的是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从辉煌到终止,政策可谓南辕北辙,从中可窥见一斑中国管理中的不连续性。 明朝永乐三年(1405)至宣德八年(1433年)的二十八年期间,郑和率众七次远航西洋。1405年7月11日,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欧洲多个国家航海世界多几十年,是中国明朝强盛的直接表现。对此,孙中山曾赞日“乃郑和竟能于十四个月之中而造成六十四艘之大舶,载运二万八千人巡游南洋,示威海外,为中国超前轶后之奇举。至今南洋土人犹有怀想当年三保之雄风遗烈者,可谓壮矣!” 此外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是一支完全按照海上航行和军事组织管理进行编成的庞大的船队,在当时世界上堪称一支实力雄厚的海上机动编队。历次下西洋船队人数众多,史料明确记载的四次均有两万余人参与,船队组织严密,管理有序,其船队编制由舟师、两栖部队、仪仗队三个序列编成,船队人员各司其职,分处指挥、航海、外交贸易、军事护航、后勤保障五部分,从对郑和船队人员组成研究,编制是完善的、严密的。体现了古代中国丰富航海经验以及优秀的管理思想制度,这都确保了郑和下西洋目标的实现。 永乐年间六次下西洋,1424年朱棣逝世后,皇位由太子朱高炽继承,但朱高炽登基不到一年就驾崩了,接位者为明宣宗朱瞻基。宣宗即位后,翰林院编修周叙为杨士奇出策,让他乘交趾退兵之时,联络朝中重臣杨荣、夏原吉、赛义和英国公张辅等人,“协口一词,从容恳款于圣上:凡中宫之在天下者,惟边防、镇守存之,余一切买办瓷器、颜料、纸扎、西洋等事者,悉皆停罢取归。一遵洪武故事,永不差遣。”他的建议中包括了下西洋。由此可知当时高层官员不满中宫所为,更是到了“协口一词”劝说宣宗停罢下西洋的。然而此后的事实是,宣德五年(1430年)重新启动了第七次下西洋,可见当时皇帝(管理者)意志起决策主导作用,就算有大臣公然反对也无济于事。 第七次下西洋归来是宣德八年(1433年),不幸宣宗于十年(1435年)去世。而明英宗朱祈镇在登基当年就罢诸处采买及造下西洋船木诸冗费”,终止了郑和的远航。虽然说一部分原因在于宣宗继承人英宗年仅九岁即位,并不能亲掌朝政大权,而需依赖老臣掌权,然而由此仍可察觉在我国两千年专制体制内,君王在决策上的绝对主导作用。虽然具备这种绝对影响力,但君王更迭之下,却很难保证政策的延续性,也使中国管理出现了不连续性的特征。 结合上述情景,请回答以下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