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课外必考古诗习题.doc_第1页
七上课外必考古诗习题.doc_第2页
七上课外必考古诗习题.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闻”的意思是听到,“左迁”的意思是贬官.2、“杨花落尽过五溪”即表明了写此诗的时令春末夏初,又渲染了离恨伤感的气氛。3、作者为什么选“杨花”和“子规”两种景物?有什么作用? “杨花”,含飘零之感,唤起读者对王昌龄流落远方的担忧;“子规”,有离别之恨,触发宦游异乡的人们的心头的凄情。渲染了暮春时节哀伤愁恻的气氛,也象征着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4、“闻道龙标过五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被贬感到同情,也是寄诗的原因。5、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我把满腹的同情和思念之情托付给明月,随风飞到远在夜郎西边的龙标。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无情的明月写的有情,构思奇特,思想深沉。真切地表达了李白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和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6、这首诗歌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诗人选取飘零的杨华和啼叫的子规两种景物加以描写,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意,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悲景衬托离情,表现出作者对好友旅途艰辛、贬所荒远的深切同情和无限关切。夜雨寄北1、“秋”字的作用 ? 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 秋季是个让人感伤的季节,以景衬情。2、“闻君归其未有期”有两个“期”;连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一问一答,一扬一抑,诗人思念妻(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3、“巴山夜雨涨秋池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中“巴山夜雨”重复出现,有什么艺术效果? “巴山夜雨”的重复运用,构思巧妙,体现了时间、地点的变化,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妻(友人)聚首,促膝长谈的愿望,也能让人感受到诗人长夜难眠,仕途失意的怅惘。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诗,使人想象了什么样的情景?表到了怎样的感情? 想象来来日与妻(友人)重逢,在西窗下秉烛夜谈,诉说巴山夜时彼此相互思念之情。虚写未来的欢聚,正是为了衬托眼下的孤寂和思恋之情,更深刻地表达了现实的离愁和深切的思念。5、成语“剪烛西窗”源自夜雨寄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你对这个成语的理解。 表达诗人思念亲人、朋友,渴望团聚的感情。泊秦淮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晚唐统治者的辛辣讽刺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2、“烟笼寒水月笼沙”的两个笼字用的好,作简要分析。 两个“笼”字连用,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描绘出一幅月色迷茫、轻烟浮动的淡雅的秦淮河两岸夜景,渲染了朦胧冷清的氛围。突出了水边夜色迷离冷寂的特点3、“隔江犹唱后庭花”的“犹”字解释什么?此字透露出诗人的一种什么思想感情? “依然” 。饱含了作者对统治者只顾享乐不去收复失地的愤怒和自己内心的无奈 。表现出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担忧之情。4、“后庭花”是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后主李煜所作,后世多称为亡国之音。诗中后两句是在批评歌女不知亡国恨,一味沉迷于靡靡之音吗? 全诗以叙事带出议论,但议论并非指向歌女,而是指向不顾国家艰难、只顾自己享乐的上层达官贵人。浣溪沙1、 从季节、时间的角度看,这首词写的是作者春天黄昏时的生活和心情。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由自然景物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和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同时也不免流露除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2、这首词是怀人之作,从那些句子可以看出来?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3、“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独”字透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孤独寂寞的情感。4、词中多处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作简要分析(1) 新和旧的对比,“新”是唱新词。“旧”是饮酒唱词时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怅惘情景。(2) “去”“来”对比“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来”“去”对比,增加了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 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对仗工整,浑然天成,你从中读到了怎样的哲理?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即使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但同时仍然会有新的美好的事物再现。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闻”的意思是 ,“左迁”的意思是 。2、“杨花落尽过五溪”即表明了写此诗的时令 又渲染了 的气氛。3、作者为什么选“杨花”和“子规”两种景物?有什么作用? 4、“闻道龙标过五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5、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6、这首诗歌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夜雨寄北2、“秋”字的作用 ?3、“闻君归其未有期”有两个“期”;连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巴山夜雨涨秋池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中“巴山夜雨”重复出现,有什么艺术效果?5、“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使人想象了什么样的情景?表到了怎样的感情? 6、成语“剪烛西窗”源自夜雨寄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你对这个成语的理解。泊秦淮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烟笼寒水月笼沙”的两个笼字用的好,作简要分析。3、“隔江犹唱后庭花”的“犹”字解释什么?此字透露出诗人的一种什么思想感情? 4、“后庭花”是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后主李煜所作,后世多称为亡国之音。诗中后两句是在批评歌女不知亡国恨,一味沉迷于靡靡之音吗? 浣溪沙1、从季节、时间的角度看,这首词写的是作者 时的生活和心情。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