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水库工程设计.doc_第1页
毕业设计--水库工程设计.doc_第2页
毕业设计--水库工程设计.doc_第3页
毕业设计--水库工程设计.doc_第4页
毕业设计--水库工程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大学水利电力学院毕业设计任务书题 目: 丁山水库工程设计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杨革 2012年 12 月 30 日1.毕业设计目的、任务1.1设计目的毕业设计是完成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最后一项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在完成其它实践教学环节的基础上,通过对有代表性的已建或在建工程的资料分析,结合生产实际,进行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提高专业基本技能及工作能力的一项指导性实践环节。毕业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解决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掌握工程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培养学生善于运用设计图册、国家标准规范和规程,提高设计计算、专业绘图及编写设计文件等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工作的能力。1.2设计任务主要使该设计者掌握土石坝及溢洪道的相关设计内容。2. 基本资料2.1设计资料2.1.1工程概况丁山水库位于QH河干流上,水库控制流域面积4990 km2,总库容5.05108 m3。水库以灌溉发电为主,结合防洪,可引水灌溉农田71.2105亩,远期可发展到10.4105亩。灌区由一个引水流量为45m3/s的总干渠和4条分干渠组成,在总干渠渠首及下游24km处分别修建枢纽电站和HZ电站,总装机容量31.45MW,年发电量1.129108kW.h。水库防洪标准为百年设计,万年校核。枢纽工程由挡水坝、溢洪道、导流泄洪洞、灌溉发电洞及枢纽电站组成。2.2设计基本资料2.2.1水文资料表1-1 水文资料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利用水文系列年限年222代表性流量多年平均流量m/s21.9调查历史最大流量m/s3980设计洪水洪峰流量(P1)m/s4000校核洪水洪峰流量(P0.1)m/s6550保坝洪水洪峰流量(P0.01)m/s91003洪量设计洪水洪量(P1)m/s5.0010 5d校核洪水洪量(P0.1)m/s7.95105d4多年平均径流量m/s6.94105多年平均输沙量t43110表1-2 水库工程特征值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设计洪水时最大泄流量m3/s2000.00其中溢洪道815相应下游水位m700.552校核洪水时最大泄流量m3/s6830.00其中溢洪道5600相应下游水位m705.60水库水位3校核洪水位(P0.01)m770.40设计洪水位(P1)m768.10兴利水位m767.20汛限水位m760.70死水位m737.004水库容积总库容m35.05108校核水位设计洪水位库容m34.63108防洪库容m31.36108兴利库容m33.51108其中共用库容m31.10108死库容m31.051085库容系数50.506调节特性多年导流泄洪洞7形式明流遂洞工作闸门前为有压遂洞直径m8城门洞型压力遂洞8m消能方式挑流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7最大泄量(P=0.01%)m3/s1230.00最大流流速m/s23.10闸门尺寸mm76.5弧形门启闭机t300.00油压启闭机检修门mm89.00斜拉门进口底部高程m703.358灌溉发电隧洞形式压力钢管内径m5.40灌溉支洞内径m3.00最大流量m3/s45.00进口底高程m731.642.2.2气象流域年平均降雨量686.1mm,70集中在69月,多年年平均气温89 0C,多年平均最高气温29.1 0C (6月),多年平均最低气温-14.3 0C(1月),多年平均最大风速9m/s,水位768.1m时水库吹程5.5km。2.2.3地质(1)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QH河在丁山水库坝址区呈一弯度很大的S形。坝段位于S形的中、上段。坝段右岸为侵蚀型河岸,岸坡较陡,基岩出露。上下坝线有约300m长的低平山梁(单薄分水岭),左岸为侵蚀堆积岸,岸坡较缓,有大片土层覆盖。右岸单薄分水岭是QH河环绕坝段左岸山体相对侧向侵蚀的结果。坝址区基岩以紫红色、紫灰色细砂岩为主,间夹砾岩、粉砂岩和少数砂质页岩。地层岩相变化剧烈,第四系除厚度不大的砂层、卵石层外,主要是黄土类土,在大地构造上处于相对稳定区,未发现有大的断裂构造迹象。坝址区左岸有一大塌滑体,体积约45104m3,对工程布置有一定影响。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建筑物按7度设防。上坝址:上坝址位于坝区中部背斜的西北,岩层倾向QH河上游。河床宽约300m,河库砂卵石覆盖平均厚度5m,渗透系数110-2cm/s。一级阶地(Q4)表层具中偏强湿陷性。左岸730m高程以上为三级阶地(Q2),具中偏弱湿陷性。岩基未发现大范围的夹层,基岩的透水性不大。河床中段及近右岸地段,沿113-111-115-104-114各钻孔连线方向,在岩面下2147m深度范围内,有一强透水带,w5.4630L/(s.m.m),下限最深至基岩下约80m。基岩透水性从上游向下游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左岸台地黄土与基岩交界处的砾岩(最大厚度6m)透水性强,渗透系数K10m/d。左岸单薄分水岭岩仍属于中强透水性,平均w0.48L/(s.m.m),应考虑排水,增加岩体稳定。下坝址:位于上坝址同一背斜的东南翼,岩层倾向下游;河床宽约120m,左岸为二、三级阶地,右岸731m高程以下为基岩,以上为三级阶地。左岸基岩有一条宽200250m呈北东方向的强透水带,右岸Z沟单薄分水岭的透水性亦很大,左右岸岩石中等透水带下限均可达岩面下80m左右。河床地段基岩透水性与中等透水带厚度具有从上游向下游逐渐变小的趋势。下游发现承压水,二、三级阶地砾石层透水性与上坝线相同,左岸坝脚靠近塌滑体。(2)溢洪道工程地质条件上坝线方案溢洪道堰顶高程757m,沿建筑物轴线岩层倾向下游。岩性主要为坚硬的细砂岩,其中软弱层多为透镜体,溢洪道各部分的抗滑稳定条件是好的。下坝线溢洪道堰顶高程750m。基础以下10m左右为砂质页岩及夹泥层,且单薄分水岭岩层风化严重,透水性大,对建筑物安全不利。2.2.4天然建筑材料(1)土料场坝址上、下游均有土料场,储量丰富,平均运距小于1.5KM。根据155组试验成果统计,土料平均黏粒含量为26.4%,粉粒55.9%,粉砂17.6%,其中25%属粉质黏土,60.7%属重粉质壤土,14.3%属中粉质壤土。平均塑性指数11.1,最大干重度16.7KN/M3,最优含水量20.5%,渗透系数0.4410-5cm/s。具有中等压缩性,强度特性见表1-2。表1-3 土料的强度特性试验方法统计方法抗剪强度指标/(0)c/kPa饱和固结快剪(25组)算术平均23.2728.0算术小值平均20.9619.3快剪(82组)算术平均21.5429.3算术小值平均21.3029.3快剪(18组)算术平均21.3029.3算术小值平均21.0019.4算术平均22.6858.3算术小值平均20.0335.6算术平均58.322.5算术小值平均23.835.6快剪(8组)算术平均28.845.1算术小值平均25.7529.3算术平均2945.1算术小值平均28.729.3三轴不排水剪(10组)算术平均20.0028.8算术小值平均25.23.0三轴不排水剪(6组)算术平均13.3028.0算术小值平均25.208.0三轴饱和固结不排水剪(6组)算术平均18.2042.0算术小值平均22.3035.0试验方法统计方法抗剪强度指标/(0)c/kPa野外自然坡度角(29组)算术平均35.70算术小值平均31.20室内剪切试验算术平均31.10算术小值平均29.10算术平均31.00算术小值平均29.00(2)砂砾料 主要分布在河滩上,储量为800104 m3,扣除漂石及围堰淹没部分,可利用的砂砾料约650104 m3。其颗粒级配良好,根据野外29组自然坡度试验,34组室内试验分析,统计成果分析如下:天然重度18.7kN/m3,软弱颗粒含量 2.64%。颗粒组成见表1-3。表1-4 砂砾料颗粒组成粒径/mm2008040205210.50.2510特别重要的城市、工矿区50015075二大(2)型101.0重要城市、工矿区500100150507525三中型10.1中等城市、工矿区10030505252.5四小(1)型0.10.01一般城市、工矿区30550.52.50.05五小(2)型0.010.00150.50.05表1-7 水工建筑物级别划分工程等别永久性建筑物的级别临时性建筑物的级别主要建筑物次要建筑物一123二234三345四455五555表1-8 永久性挡水和泄水建筑物正常运用洪水期标准建筑物级别12345洪水重现期(年)5001005030203.设计任务1)土坝工程坝顶高程复核计算土坝设计包括土坝加高拟按加设防浪墙方案与填土加高培厚方案比较选择设计方案,坝顶路面设计,土坝渗流计算,大坝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