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毕业设计论文1995载货汽车后围加强梁拉延模具的设计.doc_第1页
机制毕业设计论文1995载货汽车后围加强梁拉延模具的设计.doc_第2页
机制毕业设计论文1995载货汽车后围加强梁拉延模具的设计.doc_第3页
机制毕业设计论文1995载货汽车后围加强梁拉延模具的设计.doc_第4页
机制毕业设计论文1995载货汽车后围加强梁拉延模具的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1995载货汽车后围加强梁拉延模具的设计姓 名: 赵琳 系 别: 工程系 专 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 级: 2009.03 学 号: 200901178 指导教师: 连政国 2013年 6月 18日2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的文献、数据、图表、资料均已作明确标注,论文中的结论和成果为本人独立完成,真实可靠,不包含他人成果及已获得青岛农业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毕业论文(设计)版权使用授权书本毕业论文(设计)作者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设计)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青岛农业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设计)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毕业论文(设计)。本人离校后发表或使用该毕业论文(设计)或与该论文(设计)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单位署名为青岛农业大学。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指 导 教 师 签 名: 日期: 年 月 日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第一章 绪 论11.1 设计的目的和意义11.2 国内外现状1第二章 零件分析及毛坯计算42.1 零件分析42.2 冲压工艺尺寸及冲裁力计算42.2.1 毛坯尺寸计算42.2.2 计算冲压力,选择压力机4第三章 拉延模设计63.1 拉延模工作部分尺寸确定63.1.1 凸凹模尺寸63.1.2 压边圈初始尺寸设计73.1.3 压料面设计及计算73.1.4 拉延筋的设计83.2 定位部分尺寸及结构设计93.2.1 板料定位装置设计93.2.2 压印器设计与安全螺钉设计93.2.3 快速定位结构与间隙调整块设计103.3 拉延模导向设计113.4 卸料、顶件装置设计123.4.1 工件顶出装置的设计123.4.2 托杆及其附件设计133.5 固定连接部分设计143.5.1 压板槽的设计143.5.2 固定螺钉的选择143.6 模具体设计143.6.1 模具体主筋结构与挖空点设计143.6.2 模具主体部分设计153.6.3其他附件设计163.7 拉延模工作原理17第四章 结 论19参考文献20致谢211995载货汽车后围加强梁拉延模具的设计摘 要1995载货汽车是五征集团的新车型。本文根据1995载货汽车后围加强梁的结构特点和拉延要求,设计了该产品的拉延模具,包括:产品的结构分析;计算拉延力,选择压力机型号;选择按模具各部分的结构和尺寸的设计和零件测绘;模具整体结构的分析与设计。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工件的特点、技术要求和工厂现有设备条件,因此,所设计的1995载货汽车后围加强梁拉延模具能够满足产品的生产要求。关键词:汽车后围;拉延;模具设计 I Design of Drawing Die for the Reinforced Beamof 1995 Trucks, Rear Quarter PanelAbstract1995 trucks is the new type of Wu Zheng.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al flavor and request of drawing of 1995 trucks, rear quarter panel, drawing die was designed. In the process of design, the analysis of the products, structure, the calculation of the drawing power and choice of the press machine, design of each part structural of the die and drawing of the partial picture, the analysis and design of the whole structure were included. The structural flavor, request of technology and devices of the plant were considered in the process, so the drawing die for the reinforced beam of 1995 trucks rear quarter panel was satisfied to the request of the product. Key words: rear quarter panel; drawing; die design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第一章 绪 论1.1 设计的目的和意义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汽车在人们的学习工作中已经必不可少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汽车,越来越多的汽车开始走进百姓家庭,汽车制造业也成为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山东五征农用车有限公司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公司发展迅速,并开始由农用车向商用车方向发展。他的主导产品是载货汽车,在市场中占有很大比例,深受用户们的喜爱。载货汽车主要由底盘和驾驶室等部分组成,其中五征轻型车公司主要是装配汽车,驾驶室是购买零件后在厂中组装,发动机等部分是外购,再装配汽车,这样就严重影响自己的发展,为此,五征公司新建了模具厂专门负责设计汽车覆盖件模具并进行生产。汽车覆盖件作为汽车必备的组成部分之一,他的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汽车驾驶人员的生命安全而且影响汽车的美观舒适性和牢固性,所以汽车覆盖件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与此同时,汽车覆盖件作为一类特殊的冲压件,他的表面不能有皱纹、波纹、边缘拉痕、擦伤、凹痕和其他会影响表面完美的瑕疵。覆盖件上的装饰盘条、装饰棱线需满足以下几点条件:(1)平稳光滑,(2)清晰,(3)过渡均匀,(4)左右对称。在涂漆后,外观可能由于表面上的几个非常小的毛病导致的光的漫反射最后受到破坏。大部分覆盖件都是由一次或几次不等的整形、拉延经切边后获得,所以可以说拉延模设计好坏决定汽车覆盖件的表面质量,鉴于现今大多数模具自动化水平低,而且设计周期长,造成新车型生产缓慢,延缓了公司发展的脚步。 1995载货汽车是五征轻型车公司新开发的一种车型,驾驶室附件模具中的一种就是后围加强梁拉延模具设计,为了提升公司制造能力和提高公司效益,必须解决现在模具设计周期长的问题。为此,该设计运用CADUG等绘图软件设计模具,手工绘图慢的问题这样就可以解决了,同时设计过程中还借用了模具厂常用的常用件和标准件,尽可能标准化设计的模具,这样就节省了模具设计的部分时间,从而缩短了新产品的开发周期,而且还降低了汽车的制造成本,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和公司的整体实力,为以后公司向其他方面发展做了准备。1.2 国内外现状1.国内、外模具设计制造技术的发展状况工业生产的 “工业之母”就是模具。模具涉及汽车、机械、电子、轻工、冶金、建材、化工等多个行业,应用范围十分广泛1。用模具来加工产品,可以节省原材料,降低能源消耗以及成本,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保持较高的产品一致性等。如今,模具的产品质量好,生产效率、成本低,用的材料少,可以用于各种各样的行业,而且可以立即用在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在制造业中,它起着支撑作用,其它行业无法替代,影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2。汽车制造中一种十分重要的制造技术就是薄板冲压成型,汽车覆盖件大多是用薄板冲压的技术而成。现在,国外汽车界提出了3战略:(1)节约产品开发费用,(2)降低整车质量,(3)缩减产品的市场周期。在国外工业发达国家,模具制造业因商品化、专业化、标准化程度高而成为一个高技术密集型产业。采用新设备、技术、热处理工艺,还有新材料的模具行业再加上IT汗业的快速发展使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简称cam)及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 ,简称cad)在模具行业得到了大范围的应用,缩短了车身覆盖件模具的生产周期,减少了制造费用 4。我国的模具生产近几年在快速发展,许多模具企业加大了用于技术发展的投资,并把技术进步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一些国内模具企业已普及了二维CAD,并陆续开始使用Pro/Engineer、UG等软件,并用在冲压模的设计中。而且,许多院校和研究机构开展模具技术的开发及研究,经过多年的努力,在模具CAE/CAM/CAD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在缩短模具设计制造周期和提高模具质量等方面做出了贡献。5未来的模具CAD正在进入更加专业化的道路。有的常用软件,因为他的专业性差,功能复杂,所以完成不了大型模具的设计。如果专业模具厂和软件公司共同发展,研发专业性强功能简单的CAD软件,就可以更好的发展模具CAD。国内的模具厂家可以先引进国外先进CAD软件(如Pro/E、UG等),然后根据本部门产品的特点,再进行开发,开发专业性强的模具CAD系统。2.汽车覆盖件拉延模具的特点汽车的覆盖件是汽车车身的冲压件,形状复杂但材料薄而且表面质量要求高及尺寸大。经过多道工序冲压才可形成较复杂的冲压件。冲出高品质的外观件,关键是拉延模,而拉延的模具设计好坏会直接影响是否可以减少调试模具的时间,是否可以出合格件,进而来缩短模具生产周期。覆盖件的拉延模的设计可以分成两大部分: 分别是拉延模结构和拉延模型面的设计,这两部分的单独设计结合起来后就可以形成完整的模具设计6。3.目前汽车覆盖件拉延模具设计制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车身覆盖件在汽车整车中占有着重要地位,生产覆盖件的主要工艺装备是覆盖件模具。尽管中国模具工业发展已经很迅速了,不过和工业发达的国家比一下,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很多先进的模具技术应用范围不够广,所以很多精密的、大型的、长寿命的复杂的模具一定要通过进口来得到。与此同时,由于专业化、商品化、标准化程度太低,制造精度不高,模具品种不多,技术设备不先进,模具的使用寿命短,模具生产技术所需要的人员,尤其是了解现代模具设计和制造的技术人员不多。为进一步加快我国模具业发展,普及先进的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就是基本任务之一 7。4汽车覆盖件拉延模具设计未来的发展趋势模具技术在制造业中增长很快,它的特点是批量非常小,更换速度非常快,数量大,它能发挥CAD技术的优越性,然而我国现在还不能发挥这种技术的潜力,汽车覆盖件模具CAD技术的成果也不明显,所以需要提高模具的设计效率来弥补这个缺点。如今,模具设计的发展方向为以下几点 1:1.提高模具标准化水平和模具标准件的使用率。2.在模具设计制造过程中广泛应用CADCAECAM技术。3.模具新材料及模具热处理新技术的研制、开发及推广应用。4.模具制造的精密化、柔性化。21第二章 零件分析及毛坯计算2.1 零件分析零件二维图如图2.1所示:图2.1 零件三维转化图产品形状如上图所示,该件属于汽车驾驶室后围零件。从图上可以看到,该零件形状比较复杂为空间曲面,表面质量要求较高、结构尺寸大,同时作为汽车覆盖件,厚度薄(仅1mm)。左右完全对称是该产品的另一个主要特点,结构工艺性良好,因此大大缩减了设计和绘图的时间和难度。2.2 冲压工艺尺寸及冲裁力计算2.2.1 毛坯尺寸计算由于工厂所用三维软件可以在图上直接测出零件尺寸,因此 ,在UG软件上测得工件尺寸为:长1291 mm,宽152 mm高27mm。根据冲压工艺分析确定毛坯尺寸:长:1540 mm宽:405 mm毛坯周长: l=2405 mm21540 mm=3890 mm2.2.2 计算冲压力,选择压力机1.拉延力计算:查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得,拉延力P=k l tb0.938901350=1225350N 1230KN (2-1)式中:t-料厚(mm);l-毛坯周长(mm);k-系数,取0.7-0.9; b-抗拉强度(Mpa),材料为ST14, b 取270-350。2.压料力计算:Q=k F q=1.22.5302764=908292N=908KN (2-2)式中:k -系数 ; 取1.1-1.4F -毛坯压料面积(mm2); q -压料单位压力(Nmm2)。3.压力机吨位的选择: (2-3)选取系数为1.4,故 =1.4(1230+908)=1273KN根据冲压力选择压力机:因为总的冲压力是1273KN,根据现有压力机选用型号为YT271000H 的单动薄板液压冲压机。4.压中心的确定压力机的冲压中心即压力中心,也是所设计模具的中心,根据所选择的压力机可确定压力中心与基准点相差15 mm。第三章 拉延模设计3.1 拉延模工作部分尺寸确定3.1.1 凸凹模尺寸1)拉伸模间隙的计算 参照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确定拉延凸、凹模单边间隙:z2=1.2t=1.21=1.2 mm则拉延模的双边间隙为:Z=2.2mm2)凸、凹模轮廓确定按福田模具设计规范可知,凸、凹模轮廓取拉延件侧壁与压料面的交线;为防止轮廓加工伤及侧壁在拉延件侧壁为垂直面时,因此轮廓外移3mm,尺寸如图3.1。 图3.1 3)凸、凹模圆角半径的计算根据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圆筒形拉伸的凹模圆角半径公式:R凹=0.8 (3-1)式中:D-毛坯直径或上次拉伸直径,单位为mm;d-拉伸直径,单位为mm;t-料厚, 单位为mm。由于此工件的凹模不是圆筒形,故凹模入圆部分圆角R凹=(6-10)t;其圆角半径在三维数模分析及工艺补充面的处理确定:R凹=10t = 10 mm此外,凸模圆角半径应尽可能取和凹模圆角半径相等,并且R凸t;故此拉延凸模圆角半径R凸= 5 mm 。3.1.2 压边圈初始尺寸设计 H(0.12-0.15) L +h (3-2)H min=150 mm W(0.750.8) H (3-3) W min=130 mm各字母所代表的尺寸如图3.2: 图3.2 压边圈结合工件数模尺寸得出拉延模压边圈尺寸:H=(0.12-0.15)1540+51260 mmW=(0.750.8) H=(0.750.8)314235 mm3.1.3 压料面设计及计算压料面是凹模圆角半径R凹以外的那一部分的工艺补充部分组成的一个部分。凸模对拉延毛坯开始拉延前,拉延毛坯被压料圈压紧在凹模压料面上,所以对压料面的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否则压料面上的材料会产生皱纹发生断裂,选定压料面的表面粗糙度为1.6。由于零件三维图已知,利用UG软件直接选取零件截面图,便可得到压料面的具体形状。对压料面形状的要求是不形成折痕和皱纹的压料面形状的情况下压料圈将拉延毛坯在凹模压料面上压紧,确保凸模对拉延毛坯拉延条件良好,否则会由于拉延形成的皱纹和波纹产生破裂。查福田模具设计规范可知:压料面一般是从拉延模口线出来3 mm一直到毛坯料外边缘20 mm处左右。根据所设计覆盖件的截面凸缘形状,确定压料面尺寸及形状如图3.3所示(途中阴影部分为板料)。图3.3 压料面3.1.4 拉延筋的设计拉延筋的形状和方式有很多种,其形状也有几种类型,根据截面形状分,有半圆形筋和方形筋,拉延筋的方式有前后闭合的,也有不闭合的。根据工厂提供的数据并参照以往设计,选择半圆形筋(较常用)。拉延筋的作用是:阻力调节压料面上各部位的进料,还可以调节压料槽的松紧以减少或增加压料面上各部位的进料阻力,使拉延件外轮廓上的圆角曲线部分与直线部分的进料阻力均匀,降低对压料面粗糙度的要求,使用压料筋后,可以适当加大压料面之间的间隙,略大于料厚,这样压料面粗糙度对拉延的影响就不大了。如果不用压料筋则对压料面粗糙度的要求就高,而且压料面还易于拉毛和磨损,使拉出现在痕拉延件上;比不用压料筋拉延时稳定,并且能增加覆盖件的刚性。拉延筋一般涉及在压料面上,作用与压料面同样重要。根据工件的形状特点,设计合理的拉延筋的位置是很重要的,依照福田模具设计规范,拉延筋开设在距离拉延模口外25 mm处,由于此工件料厚度为1mm固设计拉延筋半径7 mm,且为不封闭的拉延筋,如图3.4 、3.5所示。图3.4 拉延筋(截面图) 图3.5 拉延筋(俯视)3.2 定位部分尺寸及结构设计3.2.1 板料定位装置设计根据福田模具设计规范可知:通常拉延模仅前侧设置2 处定位装置,左侧和右侧设置1 或者2 处。结合工件实际尺寸和形状,设计其形状,按上述要求如图3.6设计左侧和右侧,导轮定位如图3.7设计后侧。其中,左右侧定位装置间距为板料总长1540mm,后侧设置及导轮有两个,相隔935mm。导轮安装高度要适当,即最高点高度比挡料板高度高,否则导轮失去作用。初涉导论直径为定位过程:板料由进料一侧通过两导轮滑入压边圈上,然后,往后拉板料直至板料一侧靠到安装有导轮的定位板时,就完成定位。 图3.6 板料定料板(左右侧) 图3.7 板料定位板(后侧)3.2.2 压印器设计与安全螺钉设计(1)查福田模具设计规范资料可知:原则上于废料处设置与板料较晚接触的平面部位的到底标记装置;外板件应于非产品处设置;每制件原则上需设置距离不宜太近的 2 点。当模具制作完成后,为了保证所设计的模具型面间隙符和要求,须先试制,即把板料放入模具中,冲压后取出板料,看到底标记装置留在板料上的压痕,既可知道间隙是否符合要求,因此,设计该装置如图3.8: 到底标记装置由内六角螺栓安装在凹模上且超出凹模内表面0.3mm,为了加长使用寿命,故做标记的尖角处作淬火处理。(2)拉延开始时,压扁圈在托杆作用下向上运动,运动到特定位置停下,而安全螺钉就是控制压边圈的上升距离的。已知托杆行程为80mm,查阅工厂资料,通常安全螺钉规定行程要比实际行程长10mm,因此螺钉高出压边圈实际尺寸为90mm,考虑到导向要求,具体尺寸如图3.9所示。 图3.8 压印器 3.9 安全螺钉3.2.3 快速定位结构与间隙调整块设计鉴于该模具需要使用托杆,所以模具上应设置快速定位结构,目的是为了缩短安装时间,确定模具体相对于托杆的位置。参考已有模具上的快速定位结构,将其设置在模具后侧。快速定位结构的设计可以大大缩减模具安装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快速定位结构设计如下图3.10所示: 模具通过螺栓的圆周和另一个螺栓与之配合的一边来快速确定其相对于气棒的位置(图中圆圈表示下模座上托杆孔,托杆通过此孔给压边圈提供向上的力)。间调调整块是为了保证上模与压边圈以及压边圈和下模底座之间有一定的间隙,即保证上模与压边圈的间距为一个板料的厚度;压边圈与下模底座间距为30mm。当上述距离发生变化时,适当修磨间隙调整块即可。间调调整块分别安装在上模上和压边圈下侧上,对应在压边圈上侧和下模座上铸有10mm凸台,考虑到配合精度,间调调整块以及各凸台表面均要求表面粗糙度为1.6。具体形状如图3.11,其在压边圈和上模的分布位置相同,沿周向分布,分别为12个。图3.10 快速定位结构 图3.11 间隙调整块3.3 拉延模导向设计1. 导板规格导板是用于保证凸模、压边圈与凹模三者间的两两相互对准、滑动的以平面为导向的板状零件,。根据工厂现有导板规格,选取导板尺寸15015020mm,考虑到润滑要求,因此,导板须定时保养,涂润滑剂。2. 模具导向结构选择拉延模导向包括压边圈与凸、凹模导向。根据模具设计手册及福田模具设计规范可知,内外导向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拉延件的质量。考虑到加工难度,故在压边圈与凸模导向时压边圈内侧不安装导板,导板安装在凸模侧面上,铸出凸台于铸件压边圈上,进行后导向的加工。压边圈与凸模导向采用如图3.12,凸模与凹模导向(一侧)采用如图3.13所示结构。.3. 导向面长度选定查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导向面长度公式:t1+t20.2t 如图3.14已知t=1390mm,并且为了采购方便和利用工厂已有导板,所以导板采用一个型号。导板尺寸选取150mm的正方形导板,厚为20mm;且由福田模具设计资料规定可知至少需要30mm导向在模具触料前导入;当明显产生侧向力时,要用加大导向腿宽度的方法增加导向接触面积 。所以,选择40mm的导向在设计模具触料前开始导入。 图3.12 凸模与压边圈导向 图3.13 凹模与压边圈导向 图3.143.4 卸料、顶件装置设计3.4.1 工件顶出装置的设计工件顶出装置是在拉延完成后将工件从压边圈上顶出以方便卸料,由于该模具所用压力机是单动薄板液压冲压机,所以顶出装置在压边圈上设计;同时,依照已有模具将顶出装置设置在压边圈上的拉延筋上。此外,为了使工件能够顺利被顶出,顶出装置的个数及分布必须按实际各种数据分析后决定。根据此覆盖件面积大,所以在拉延筋上共均匀设置了12处,且顶件装置中的弹簧要有较强的抗疲劳能力,参考工厂结构,顶出装置设计如图3.15:由于工作要求,弹簧需要选型及校核,已知压料力预计为360N,拟用弹簧个数12个。每个弹簧应承受的压力:Fy=Fzn=36012=30N故所选弹簧的最大负荷Fy=300.8=37.5N查模具设计与加工速查手册表7.62 中选弹簧规格如下:d=0.8mm, D2=4, Fj=41.2, Hj=4.19, 弹簧校核:弹簧最大工作载荷下的总变形量Hj=4.193.14=H1, 其中H1为弹簧实际所需最大压缩量。因此该弹簧符合要求。 图3.15 顶件装置3.4.2 托杆及其附件设计 托杆的作用是为压边圈提供向上运动的力,方便上卸料,其附件主要有托杆接杆。根据福田汽车模具设计规范:托杆应加托杆接杆解决气垫下死点时高出工作台面的问题,经测量发现,由于工件弧度很大,高为70mm,因此设计压边圈(托杆实际行程)向上行程最少为70mm,由于压边圈与下模底座间隙为30mm,所以托杆实际距离为100mm,再加上10mm安全距离,托杆工作行程为110mm,因此加设托杆接杆。根据规定设计托杆接杆:高 Hmin=80mm,考虑到工作可靠及压边圈与下模间隙确定:H=80+30=110mm形状采用如图3.16结构形式的托杆接杆。接杆由螺钉连接在压边圈上。图3.16 托杆及接杆3.5 固定连接部分设计3.5.1 压板槽的设计压板槽位于凸凹模模座上,主要作用是通过压板和连接件将凸凹模模座分别固定在工作台和压力机上,起定位连接作用,是模具必不可少的结构之一。其在凸模座上的形状尺寸和位置分布如图3.17(在凹模上的分布相同)。图3.17 压板槽3.5.2 固定螺钉的选择该模具上所用螺钉大部分属于内六角螺钉,例如导板安装在模具上只能用内六角螺钉,此外还有托杆接杆与压边圈连接,间隙调整快安装等,考虑到外购方便及厂内已有螺钉,故上述内六角螺钉采用一种规格,一种规格的螺钉另一优点是钻孔和攻丝不用更换钻头和丝锥,降低加工难度,提高工作效率。另外所用的连接件还有挡料板和其他附件所用螺、栓螺钉等,由于要求不高,因此最好选用工厂已有零件。3.6 模具体设计3.6.1 模具体主筋结构与挖空点设计由于工件整体尺寸很大,决定了模具尺寸也很大,因此通常要在模具上设计挖空的地方和筋。筋的设计加强了承力部分的强度特性,挖空既要减轻模具总体重量又要保证一定的强度,所以设计合理的壁厚就很重要了,按照设计规范拉延模在挖空时壁厚不小于40-50mm的要求,并参照工厂现有模具,选择挖空部位壁厚为40mm,筋的厚度取30mm 。挖空点参选已有模具体。3.6.2 模具主体部分设计1)压边圈设计压边圈是一套模具中很重要的部件,其上还要安装送出料机构、板料定位机构、导向板等。它上面还分布着拉延筋。压料面也在其上。首先根据压料面的设计尺寸和安装间隙调整块,确定出压边圈长边宽为267mm,高为364mm。同时,考虑到节约成本的前提,应尽量减轻压边圈的重量,根据模具挖空要点及设计要求压边圈总体结构如图3.18、所示(虚线部分为方便上下料的装置)。图3.18 压边圈(侧视图)2)上模(凹模)整体设计凹模表面直接由三维图生成,简化了绘图难度和时间,凹模高度由零件拉延高度确定,模具底座采用工厂以往设计的模具图,其与压边圈位置靠两侧导板确定,吊装选吊耳与起吊棒,凹模尺寸根据零件三维图按照设计规定确定,具体尺寸见零件图,上模整体设计如图3.19。图3.19 凹模3)下模(凸模)整体设计凸模表面也由三维图生成,凸模高度由压边圈和其间隙确定,模具底座采用工厂以往设计的模具图将凸模与底座设计成一体,其与压边圈位置靠周边六块导板确定,考虑到吊装,故在四周增加吊耳,安装起吊棒,凸模尺寸根据零件三维图按照设计规定确定,具体尺寸见零件图,如图3.20。图3.20 凸模3.6.3其他附件设计1.排气孔由于模具工作时,压边圈首先行程往上到上极点,放上板料后随着凹模下压,将板料夹紧一起向下运动,然后停在下极点保持不动。当上模向上运动时,板料与凸模分离,未分离前,凸模与板料接近真空,这样外面的空气会将板料突出的部分压瘪,因此凸模上也要钻排气孔。查福田磨具设计规范可知:在凸模和凹模的凹角及最后成形墩死部位设置排气孔。气孔直径选6mm。上模排气孔设置时考虑到上模与压力机连接,在底座侧面也钻以排气孔以方便空气排除。2安全护板下模板与压边圈之间需要保证在压料圈上死点时有30 毫米的遮盖高度的地方安装安全保护板,具体尺寸按模具实际尺寸确定,薄板即可,材料不限,初选t=2mm的薄铁板。3 运输板设计模具设计完成后,为了在长距离运输过程中模具体之间发生碰撞,所以设计了运输板(模具工作时卸下)。运输板初选尺寸为:515256mm,通过螺钉连接在上下模上。4 起吊棒及吊耳设计起吊棒和吊耳都是大型模具吊装时所用的结构,这是设计模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该拉延模具共有三大部分:上模、压边圈、下模。其中上下模的吊装结构选择起吊棒,压边圈选择吊耳作为吊装结构如图3.21。图3-21 起吊棒与吊耳3.7 拉延模工作原理单动拉延模的模具总体结构如图3.22,他的结构一般采用的是倒装,其具体的工作过程如下:图 3-22 拉延模主、侧视图 模具开始工作时,压力机的顶杆首先推动压边圈向上运动。当压边圈运动到比凸模最高点高出约5mm时,停止运动; 工件毛坯经送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