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红十字事业是崇高而伟大的事业! 编制:中山市一中红十字会 1.龙胆紫(紫药水):加快伤口结痂,加快伤口 愈合。 2.红汞(红药水):保护伤口并具有抗菌的作用 。 3.酒精和碘酒:用作非黏膜伤口的表面消毒 。不可用于破损伤口的消毒。 4.双氧水:用于受污染的黏膜或破损伤口的 基本消毒。 双氧水当它与伤口、脓液或污物相遇时,立即分解生成氧。这种尚未结 合成氧分子的氧原子,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与细菌接触时,能破坏细菌菌体, 杀死细菌。 杀灭细菌后剩余的物质是无任何毒害、无任何刺激作用的水。不会形 成二次污染。因此,双氧水是伤口消毒理想的消毒剂。但不能用浓度大的双氧水 进行伤口消毒,以防灼伤皮肤及患处。 利凡诺的消毒主要是口腔科用药,起消毒防腐药,用于口腔消毒。含漱浓度 0.1%.不宜过高 碘酒、甲紫等皮肤外用消毒药,是处理伤口的常用药。大家 在使用这些药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甲紫不宜用在粘膜或开放创面。甲紫又称龙胆紫,俗称紫药水,常用于表浅皮肤 粘膜感染,杀菌能力强。甲紫能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菌及霉菌,有较好的杀菌作用 ,优点是刺激性小。外用于防治皮肤、粘膜的化脓性感染及治疗口腔、阴道的霉 菌感染。据英国有关专家研究表明,甲紫对粘膜和破损皮肤刺激较大,尤其会诱 发皮肤癌,因此甲紫不宜在粘膜或开放的创面上使用,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红药水不宜合用碘酒。红药水又名红汞,是一种 重金属盐,所含的阳离子汞能与细菌蛋白质结合, 从而达到消毒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红药水和碘 酒既不能同时使用,也不能在同一部位先后使用。 这是因为碘酒中的碘会与红药水中的汞相结合,生 成有毒物质碘化高汞,对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严重 的还会损伤伤口,甚至被人体吸收中毒。另外,红 药水不能用于大面积伤口,否则易造成汞中毒。 碘酒含碘,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可以破坏 细菌的原浆蛋白和杀死细菌的芽胞。红汞是 汞和溴的有机化合物,汞离子能沉淀细菌蛋 白,具有抑菌杀菌作用。但是,如果把这两 种外用药混合使用,碘酒中的碘和红汞中的 汞就会发生化学反应,变成一种毒性大、刺 激性强的“碘化汞”,轻则破坏皮肤组织,发 生红肿、水泡,重则引起皮肤中毒,导致伤 口化脓。因此,二者不能混合使用。 第一章: 外伤急救四项技术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是外伤救 护的四项基本技术。在现场外伤救护时 ,救护的效果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与及 时准确的现场急救、处理、安全迅速的 转运密切相关。正确的现场急救能减轻 伤者的痛苦,预防和减轻并发症,为医 院的进一步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 ,开展群众性卫生救护培训,学习和掌 握外伤急救四项技术是很有必要的。 第一节:止 血 血液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一个成 年人的血液约占体重的,即体重 公斤则约有毫升血液。当血液流 失超过全身血量的以上时,可出现 明显症状;当血液流失达全身血量的 时,就有生命危险。急性创伤性大出血 是伤后早期死亡 的主要原因之一 。 一、出血的种类 出血可以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二种 1.外出血 体表可见到。血管破裂后,血液经皮肤 损伤处流出体外。 .内出血 体表见不到。血液由破裂的血管流入组织、 脏器或体腔内。如闭合性骨折,胸、腹腔内 大血管破裂,或肺、肝、脾脏等内脏破裂伤 和颅内出血等内出血,出血量难以估计,且 易被忽视,危险性极大。 二、各种出血的特点 根据出血的血管种类,出血可分为动脉出血 、静脉出血及毛细血管出血三种。 1.动脉出血 .静脉出血 .毛细血管出血 血色鲜红,出血呈喷射状,与脉搏节律相同。 危险性大。 血色暗红,血流较缓慢,呈持续状,不断流出 。危险性较动脉出血小。 血色鲜红,血液从整个伤口创面渗出,一般不容易 找到出血点,常可以自动凝固而止血。危险性小。 三、失血的表现 一般情况下,一个成年人失血量在500毫升时 ,可以没有明显的症状。当失血量在800毫升以 上时,由于皮肤血管收缩,以保证重要脏器供血 ,伤者可出现面色、口唇苍白,皮肤出冷汗,手 脚冰冷、无力,呼吸急促,脉搏快而微弱等。当 出血量达1500毫升以上时,会引起大脑供血不足 ,伤者出现视物模糊、口渴、头晕、神志不清或 焦躁不安,甚至出现昏迷症状。 急性创伤出血,要特别警惕内出血。如 果伤者受伤后无外出血,但出现上述的 症状,就有内出血的可能,应立即将伤 者送往就近的医院抢救。 四、外出血的止血方法 指压止血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临时性止血 方法。它根据动脉的走向,在出血伤口的近心 端,通过用手指压迫血管,使血管闭合而达到 临时止血的目的,然后再选择其他的止血方法 止血。指压止血法适用于头、颈部和四肢的动 脉出血。不同的出血部位,采用不同的压迫点 (见图11)。 (一)指压止血法: 图11 全身主要动脉压迫点 指压止血法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可分为: (1)颞动脉、耳后动脉压迫止血法 用于头顶、头皮前区、头皮后区及颞 部(太阳穴的部位)动脉出血。 方法:头顶部及头皮 前区和颞部出血可在 伤侧耳前,用拇指对 准下颌关节上方的颞 动脉用力压迫(见图1 2);头后区出血则 压迫耳后突起下方少 外侧的耳后动脉。 图12颞动脉压迫止血法 (2)颌外动脉压迫止血法 用于腮部及颜面部的出血。 方法:用拇指在下颌 角前约半寸的凹陷处 ,将颌外动脉压迫于 下颌骨上(见图13 )。 图13颌外动脉压迫止血法 (3)颈总动脉压迫止血法 常用于头、颈部大出血采用其他方法无效时使用 。 方法:在气管外侧,胸 锁乳突肌前缘,将伤侧 颈总动脉压迫于第五颈 椎上(见图14). 注意:严禁同时压迫两 侧的颈动脉,否则会造 成脑缺血坏死 图14颈总动脉压迫止血法 (4)锁骨下动脉压迫止血法 用于腋窝、肩部及上肢出血。 方法:用拇指在锁骨上 凹摸到跳动处,其余四 指放在伤者颈后,以拇 指向下内方压向第一肋 骨(见图15)。 图15锁骨下动脉压迫止血法 (5)肱动脉压迫止血法 1.上臂出血压迫止血法 方法:一手将患肢 抬高,另一手拇指 将上臂内侧的肱动 脉向肱骨方向压迫 (见图16)。 图16上臂出血压迫止血法 方法:用拇指压迫伤侧 肘窝肱二头肌腱内侧 的肱动脉末端(见图 17)。 2.前臂出血压迫止血法 图17前臂出血压迫止血法 方法:用两手拇指分 别压迫腕部的尺动 脉、桡动脉(见图 18)。 3.手掌出血压迫止血法 图18手掌出血压迫止血法 (6)肱动脉动脉压迫止血法 用于下肢出血。 方法:让伤者坐下或仰 卧屈膝,在腹股沟中点 稍下方触摸到股动脉的 搏动后,将两手拇指重 叠,向后用力压迫股动 脉(见图19)。 图19股动脉压迫止血法 (7)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压迫止血法 用于足部出血。 方法:用两手拇指分别 压迫足背伸拇长腱外侧 的足背动脉和内踝与跟 腱之间的肱后动脉(见 图110)。 图110股动脉压迫止血法 (二)加压包扎止血法: 加压包扎止血法是急救中最常用的止血方法之一 。使用于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出血。 方法:用消毒纱布或干净的手 帕、毛巾、衣物等敷于伤口上 ,然后用三角巾或绷带加压包 扎(见图111)。压力以能 止住血而又不影响伤肢的血液 循环为合适。若伤处有骨折时 ,须另加夹板固定。关节脱位 及伤口内有碎骨存在时不用此 法。图111加压包扎止血法 (三)加垫屈肢扎止血法: 适用于上肢和小腿出血。 在没有骨折和关节伤时 ,可采用加垫屈肢止血法。 (1)上臂出血:可采用 一厚棉垫或纱布卷置于腋 窝处,上臂紧贴胸侧,再 用三角巾、绷带或腰带固 定在胸部(见图112) 。图112上臂加垫屈肢止血法 (2)前臂或小腿出血:可在肘窝或膕窝加垫屈肢固定( 见图113) 图113前臂、小腿加垫屈肢止血法 (四)止血带止血法: 当遇到四肢大动脉出血,使用 上述止血方法止血无效时,可采用 止血带止血。使用止血带止血得当 ,止血效果较好,但使用不得当时 ,则可造成组织缺血坏死,严重者 可导致伤者失去肢体。因此,不到 万不得已时不要采用止血带止血。 常用的止血带有橡皮管(带)、布条止血带等。 (1)橡皮管(带)止血法 用约一米长弹性好的橡皮管 (带),上肢出血于上臂上1/3 处(中1/3处容易损伤桡神经) ;下肢出血于大腿的中部处结 扎。结扎时应先将伤者上肢抬 高,局部垫上敷料或毛巾等软 织物,将止血带适当拉长,缠 绕肢体二至三周,在外侧打结 固定(见图114),借助橡 皮管(带)的弹性,压迫血管 而达到止血的目的。松紧度以 摸不到远端动脉的搏动,伤口 刚好止血为宜。 图114 橡皮管(带)止血法 (2)布条止血带止血法 可用三角巾、手帕 、毛巾或布条折成带状 缠绕在垫有敷料或毛巾 等软织物的肢体上(见 图115),拉紧,打 结或用木棒、笔杆、筷 子等棒状物体,于布结 处旋转拧紧固定。 图115 布条止血带止血法 注意事项: 1.上止血带时,皮肤与止血带之间不能直接接触, 应加垫敷料、布垫或将止血带上在衣裤外面,以 免损伤皮肤。 2.上止血带要松紧适宜,以能止住血为度。扎松了 不能止血,扎得过紧容易损伤皮肤、神经、组织 ,引起肢体坏死。 3.上止血带时间过长,容易引起肢体坏死。因此, 止血带上好后,要记录上止血带的时间。并每隔 405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13分钟。为防 止止血带放松后大量出血,放松期间应在伤口处 加压止血。 第二节:包 扎 包扎是开放性创伤处理 中简单,但却十分有效的保 护措施。准确,牢固的包扎 能起到止血,保护伤口,减 少感染,固定敷料夹板,扶 托受伤的肢体,减轻伤者的 痛苦等作用。 一、包扎的材料 常用的包扎 材料有绷带、 三角巾、四头 带(见图116 )及其它临时 代用品。 图116包扎材料 1.绷带 为条状的棉布或棉织品。我国标准绷带长6米 ,宽度分别是3、4、5、6、8、10厘米等6 种规格,供包扎实际需要选用。绷带包扎一 般用于支持受伤的肢体和关节,固定敷料或 夹板和加压止血等。 .三角巾 三角巾是最常用的包扎用品之一。由一块边 长为1米的正方形棉布,沿其对角线剪开即 为两条三角巾。根据包扎的实际需要,折叠 成宽窄适度的条带、夹带大小适用的燕尾巾 或帽式巾等。三角巾包扎主要用于包扎、悬 吊受伤肢体,固定敷料,固定骨折等。 3.其他临时代用品 当外伤现场救护没有 上述常规包扎材料时 ,可选用伤者或者急 救者身边干净的手帕 、毛巾、衣物、腰带 、领带等进行包扎。 二、常用包扎法 (一)绷带包扎法 常用的绷带包扎法有环形包扎法、螺旋型包 扎法、螺旋反折法、8字行包扎法等。 1.环形包扎法 此法是各种绷带包扎中最基本的方法。多用于 手腕、肢体、胸、腹等粗细大致相等部位的包扎 。 方法:将绷带作环形重叠缠 绕。第一圈环绕稍作斜状, 第二、三圈作环绕,并将第 一圈斜出的绷带角反折至圈 内重叠环绕固定,以后的每 一圈均将上一圈的绷带完全 覆盖,最后用扣针将带尾固 定,或将带尾剪成两头打结 固定(见图117)。 图117环形包扎法 2.螺旋型包扎法 用于肢体粗细大致相同部位的包扎和固定。 方法:先按环形法缠绕数圈 ,然后将绷带按一定间隔向 上作螺旋行缠绕肢体,每缠 绕一圈都将上一圈绷带覆盖 1/3或1/2(见图118)。 用扣针将带尾固定或打结。 图118螺旋行包扎法 3.螺旋行反折包扎法包扎法 用于肢体粗细差别较大的前臂、小腿部位的包扎 。 方法:先按环形法缠绕数 圈,然后作螺旋行缠绕, 待缠绕至渐粗处时,将每 圈绷带反折,反折时用左 手拇指按住反折处,右手 将绷带反折向下拉紧缠绕 肢体,并覆盖前圈的1/3 或2/3(见图119), 用扣针将带尾固定或打结 。 图119螺旋形反折包扎法 4.人(8)字形包扎法 用于肘、膝及肩、髋等关节部位的包扎。 方法:包扎起点 在关节中央,先 作一固定的环绕 ,然后向下缠绕 一圈,再向上缠 绕一圈,形成人 (8)字形的缠绕 ,并覆盖前圈的 1/2(见图120 、21、22),用 扣针将带尾固定 或打结。图122肩、髋关节部8字形包扎法 5.手和脚部的绷带包扎法 将绷带在手腕或足踝处按环形法缠绕一圈固定 后,将绷带斜绕过手背或足背至小指(趾)旁, 再将绷带环绕一圈后,斜绕回手腕或足踝一圈, 用扣针固定或打结(见图123。24)。 图123手部绷带包扎法图124足部绷带包扎法 使用绷带包扎法的注意事项: 1.缠绕绷带的方向应是从内向外,由下至上,从远 端至近端。开始和结束时均要重复缠绕一圈以固定 。打结、扣针固定应在伤口的上部,肢体的外侧。 2.包扎时应注意松紧度。不可过紧或过松,以不妨 碍血液循环为宜。 3.包扎肢体时不得遮盖手指或脚趾尖,以便观察血 液循环情况。 (二)三角巾包扎法: 三角巾在使用时有多种用法(见图125)。 三角巾全巾:三角巾全幅 打开。可用于包扎或悬吊 上肢; 三角巾宽带:讲三角巾顶 角折向底边,然后再对折 一次。可用于下肢骨折固 定或加固上肢悬吊等; 三角巾窄带:讲三角巾宽 带再对折一次。可用于足 、踝部的“8”字固定等。 图125三角巾使用方法 平结(或称一字结) 优点是不易松脱,结平整齐,易解开。 方法:将三角巾的 两端提起,将左边 穿过右边,再将右 边穿过左边,最后 将两端抽紧(见图 126)。 图126平结 环形垫的制作:环形垫的用途是放在骨折断端 突出体表或有异物的伤口上,以避免用绷带包 扎时产生的直接力。 方法:将三角巾折成 一条窄带,环绕手掌 数圈形成一环形再用 窄带的末端穿绕环形 周围一圈,每穿绕一 次均将窄带拉紧,绕 妥后,将窄带末端塞 入折缝内,形成一竖 稳柔软的环形垫(见 图127). 图127环形垫 。 1.臂悬挂 用于支持和保护上肢。适用于肋骨或上肢受伤,但上 肢能弯曲,且能站立或坐下的伤者。 方法:让伤者坐下,轻轻地 使前臂交叉胸前,伤者可自 己用手托着伤侧手臂,小心 将三角巾从上臂和肘后穿过 ,使底边下垂,顶角置于肘 外侧,将上角从伤者颈后绕 到颈前,将下角上折到颈部 ,与上角打一平结,最后将 顶角折叠,用扣针固定(见 图128)。 图128臂悬挂 1.三角悬挂 用于提高或固定手或前臂于较高的位置,多用于手部 损伤、锁骨骨折或多根肋骨骨折。 方法:使伤侧前臂置于胸前 ,手指伸到对侧肩部,将三 角巾盖在伤肢外侧,使底边 下垂,上角搭于肩上,顶角 置于肘外侧,将底边折起, 置于伤者前臂内侧和肘下, 再将下角从后背绕至颈前, 与上角在肩部打一平结,最 后将顶角折叠,用扣针固定 (见图129)。 图129三角悬挂 3.头部帽式包扎法 方法:将三角巾的底 边向内折叠约二指宽 ,置于前额眉处,顶 角向后覆盖头部,两 底角经耳上缘向后拉 至枕部下方,左右交 叉压住顶角,再绕至 前额打一平结固定, 然后将顶角折入底边 内(见图130). 图130头部帽式包扎法 4.头、耳部风帽式包扎法 方法:在三角巾处打 一结,成风帽状,然 后将顶结置于前额中 央,头部套入风帽内 ,包住头部,向下拉 紧两底角,再将底边 向外反折23指宽的 边,左右交叉包绕下 颌,绕至枕后打一平 结固定(见图131) 。 图131头、耳部风帽式包扎法 5.面部面具式包扎法 方法:将三角巾顶角 打结套于颌处,底边 平放于头顶拉向枕后 ,再将底边之左右角 提起拉紧交叉压住底 边,经两耳上缘绕至 前额打结固定。包扎 完成后在眼、鼻、口 位置提起布巾各剪一 洞,露出眼、鼻、口 (见图132)。 图132面部面具式包扎法 6.眼部包扎法 方法:将三角巾折叠 成四指宽的带巾,斜 置于伤侧眼部,从伤 侧耳下绕至枕后,经 健侧耳上拉至前额与 另一端交叉反折绕头 一周,于健侧耳上端 打一平结固定(见图1 33)。图133单眼包扎法 (1)单眼包扎法 方法:将三角巾折叠 成四指宽的带巾,中 央置于枕部,两底角 分别经耳下拉向眼部 ,在鼻梁处左右交叉 各包一眼,成“8”字形 经两耳上方在枕部交 叉后绕至下颌处打一 平结固定(见图134 )。 图134双眼包扎法 (2)双眼包扎法 7.单侧胸(背)部包扎法 方法:将三角巾的顶 角置于伤侧肩上,两 底边经上腹部绕至背 部打结,再将顶角经 肩部拉向背部与底边 打结固定(见图135 )。 单侧背部包扎法与单 侧胸部包扎法相同, 但位置相反,于胸前 打结固定。 图135单侧胸部包扎法 8.双侧(背)部燕尾巾包扎法 方法:将三角巾折叠成长 短相等、夹角约70度的燕 尾巾,两燕尾夹角对准胸 骨上凹,燕尾巾底边绕至 背后打结(底边不够长时 可接一带子),两燕尾角 经双肩于背后或肩上打结 固定(见图136)。 双侧背部燕尾巾包扎法与 双侧胸部燕尾巾包扎法相 同,但位置相反,于胸前 打结固定。 图136 双侧胸部燕尾巾包扎法 9.肩部燕尾巾包扎法 方法:将三角巾折叠 成两尾角相等的燕尾 巾,置于伤侧肩上, 夹角对准伤肩的颈侧 ,燕尾底边绕上臂在 腋前方打结固定,两 燕尾角分别经胸、背 部拉至对侧腋下打结 固定(见图137)。 图137单侧肩部燕尾巾包扎法 (1)单侧肩部包扎法 方法:将三角巾折叠 成两尾角相等的燕尾 巾,夹角对准颈后正 中,左右双燕尾由前 向后分别包绕肩部至 腋下,然后在腋后打 结固定(见图138) 。 图138双侧肩部燕尾巾包扎法 (2)双侧肩部包扎法 10.腹部包扎法 方法:将三角巾底边 横放在腰部 ,顶角向 下,覆盖腹部,两底 角绕至后腰打结,顶 角经两大腿之间,再 经臂部拉至后腰与底 角打结固定(见图1 39)。 图139腹部包扎法 11.臂部包扎法 方法:将三角巾顶角 顶角对着腰椎,一底 角垂下,另一底角水 平展开覆盖伤侧臂部 ,绕腰与顶角打结; 下垂的底角经大腿之 间向前向上拉,与底 边打结固定(见图1 40)。 图140臂部包扎法 12.四肢包扎法 方法:将三角巾底边横 放于腕(踝)部,受伤 手指(足趾)对向三角 巾顶角,手掌(足底) 向下放在三角巾中央, 将顶角反折覆盖手(足 )背,两底角在手(足 )背交叉并压住顶角缠 绕腕(踝)部后打结固 定(见图141)。 图141手(足)部包扎法 (1)手(足)部包扎法 方法:根据伤口大小 将三角巾折叠成适当 宽度的带巾,覆盖于 膝(肘)部,两端压 住上下两边,缠绕膝 (肘)部一周后在膝 (肘)外侧打结固定 (见图142)。 图142膝(肘)部关节包扎法 (2)膝(肘)关节包扎法 (三)四头带包扎法 包扎前额、鼻 、下颌和枕部 等伤口时,可 用四头带包扎 (见图143 )。 图143四头带头部包扎法 1.临时代用品悬挂法 (1)使用皮带或领带悬挂法(见图144)。 (2)使用外衣拉链悬挂法(见图145)。 (四)临时代用品包扎法 (3)折叠外衣下角,用别针固定悬挂法(见图146) 。 (4)将袖子与上衣用别针固定悬挂法(见图147)。 2.头部毛巾包扎法 方法:将毛巾横放头 部,其前边包住前额 ,把两个前角拉向耳 上缘至枕后打结,然 后再把毛巾的两个后 角反折压住前角扎结 之上,左右交叉反至 前额打结,如不够长 度可加接一布带(见 图148)。 图148头部毛巾包扎法 3.面部手帕包扎法 方法:将手帕两对角 各打一结,两结分别 放于头顶及下颌正中 ,把手帕套在面部, 将另外两角拉至枕后 打结,然后在眼、鼻 、口处剪孔(见图1 49)。 图149面部手帕包扎法 第三节:骨折固定 人体共有206块大小、形状不同的骨头。 它们由关节连接,构成人体坚硬的支架(见 图150)。正常情况下,骨骼是很坚硬的。 当受到外力撞击、旋转、弯曲和肌肉猛烈牵 拉时,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可以 发生完全或不完全的断裂,称为骨折。当骨 折发生时,骨折的断端容易损伤骨骼旁边的 重要血管、神经或脏器。应用外伤急救现场 的固定技术,有利于避免在转送伤者过程中 因骨折部位移动而加重伤势,防止骨折断端 刺伤肌肉、神经、血管或脏器,引起疼痛、 出血、甚至休克的发生。 一、骨折的种类 1.闭合性骨折 骨折处皮肤完整,骨折断端与外界不相通(见 图151)。 2.开放性骨折 外伤伤口深及 骨折处或骨折 断端刺破皮肤 露出体表外( 见图152)。 3.复合性骨折 骨折断端损伤血管、神经或其他脏器,或伴有 关节脱节等。 4.不完全性骨折 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未完全中断。 如裂缝骨折,像陶器上的裂纹,常见于颅骨 、肩胛骨等处; 青枝骨折,多发生于儿童。儿童的骨质较软韧 ,不易完全断裂,与青嫩的树枝被折断时的情 况相似。 5.完全性骨折 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完全中断。 如横骨折、斜骨折、螺旋骨折、粉碎性骨折、 嵌插骨折、压缩骨折等。 二、骨折的症状 1.疼痛 骨折处均感疼痛,并有明显的压痛点,移动肢体 时疼痛加剧。根据疼痛的轻重和压痛点的位置, 可以大体判断是否发生了骨折和骨折的部位。 2.肿胀 骨折处软组织的损伤出血和骨折断端的移位 、重叠都会使伤处外表呈肿胀现象。 3.畸形 骨折发生后,伤肢出现短缩、弯曲、转向、棱 角等畸形现象。当骨折完全断离时,还可出现 假关节的异常活动。 4.骨擦音 骨折断端互相摩擦时有骨擦感,可听到骨擦音。 5.功能障碍骨折后由于肢体内部支架 的断裂和疼痛,使肢体原 有的运动功能受到影像或 完全丧失。伤者常表现患 肢不能或不敢活动,用手 扶持患处,以求处于静止 状态。 6.大出血 当骨折断端刺破大血管时, 伤者往往发生大出血,引起 休克。 在骨折固定中,各种规格的夹板是最常用的 材料之一。当意外事故现场救护没有现成的夹板 时,可利用身边或附近一切可以利用的物品,如 木板、扁担、木棍、树枝、竹竿、铁棒等做固定 材料。如果现场没有上述固定材料时,可利用伤 者的躯干或健肢进行固定。 二、固定的材料 四、骨折固定的方法 1.头部骨折 一般无须特殊固定,保持头部 稳定,头稍垫高,两侧放砂袋 或枕头固定,避免转送途中头 部来回晃动。 2.锁骨骨折固定法 方法:嘱伤者坐直挺胸。两手将伤者的肩慢慢向 后拉,使胸部尽量前挺。在伤者腋下垫三角巾或 棉垫、毛巾等,再用三角巾折成带状,以“8”字形 缠绕两肩,用力拉紧,使两肩向后展,然后打结 固定(见图153),最后将伤者两肘关节屈曲, 两腕在胸前交叉,用三角巾在手肘处绕过胸廓, 在胸前打结固定上肢。有条件时,也可用丁字形 夹板贴于背后,在两肩和腰部用三角巾和绷带扎 劳固定(见图154)。 图153锁骨骨折固定法图154锁骨骨折丁字板固定法 3.肱骨骨折固定法 方法:将伤肢呈曲肘状,在伤臂外侧放一长短适 中的夹板,加垫后用绷带将骨折上下两端固定并 用三角巾或绷带吊于胸前,然后再用三角巾或绷 带将上臂固定在胸部(见图155)。当现场没有 夹板或其它替代品时,可用三角巾将上臂固定于 胸部,再用三角巾或绷带将前臂吊挂胸前(见图1 56)。当肱骨骨折肘部不能弯曲时,可用身体 固定法(见图157)。 图155 肱骨骨折夹板固定法 图156 肱骨骨折三角巾固定法 图157 肱骨骨折身体固定法 4.前臂骨折固定法 方法:用两块大小合适的 夹板分别置于前臂的掌侧 和背侧,加垫后用绷带将 骨折上下两端扎牢固定, 然后用三角巾和绷带将前 臂悬挂于胸前(见图1 58)。没有夹板或替代品 时,可将伤肢前臂屈曲, 手端稍高,用三角巾挂于 胸前,再用一三角巾将上 臂固定于胸部(见图1 59)。 5.小腿骨折固定法 方法:取两块长度从脚跟至大腿中段 的夹板,置放于小腿的内、外侧,在 膝、踝关节部位加垫后用三角巾或绷 带分段固定,再用“8”字形绷带将脚掌 与小腿固定成直角状(见图160)。 无夹板或替代品时,可将伤者两下肢 并拢,两腿对齐,在膝、踝部加垫后 用三角巾或绷带分段将两腿固定,再 用“8”字形绷带将脚掌与小腿固定成直 角状(见图161)。 图160 小腿骨折夹板固定法 图161 小腿骨折健肢固定法 6.大腿骨折固定法 方法:将一块自腋下至脚跟长的夹板置放于伤者 伤肢外侧,再用一块自腹股沟到脚跟长的夹板置 于伤肢内侧(亦可只用外侧一块夹板,内侧以另 一健肢替代),在膝、踝关节处加垫后用三角巾 或绷带依次在腋下,臂下,骨折上下端,膝下, 脚跟等处缠绕打结固定,再用“8”字形绷带将脚掌 与小腿固定成直角状(见图162)。无夹板或替 代品时,可将伤者两下肢并拢对齐,依照上述操 作方法固定(见图163)。 图162 大腿骨折夹板固定法 图163 大腿骨折健肢固定法 7.脊椎骨折固定法 脊椎骨折是骨折中较为复杂、严重的损伤之一。 如果处理操作不当时,会加重脊椎骨折对神经的 损伤,引起截瘫,给伤者造成终生遗憾。因此, 脊椎骨折的处理必须由医务人员或受过初级卫生 救护训练者进行操作。 在脊椎骨折的抢救处理中,最重要的是防止 脊椎弯曲和扭转,严禁乱加搬动,拉扯,不得使 用软担架和徒手搬运,切勿扶持伤者行走。必须 搬抬时,应由46人用手分别托扶伤者的头、肩 、背、臂、下肢等部位(参照搬运法),在保持 脊椎安全平稳的状况下,动作一致,轻巧平稳地 将伤者移至硬板担架上,并在身体的凹位如颈下 、腋下、膝下、足踝下及身旁放置足够的软垫如 棉被、毛巾被、衣服等固定身体位置,然后用三 角巾或绷带固定在硬板担架或木板上及时送往医 院。 脊椎各部位骨折的固定方法(见图164、65、 66、67)。 图164 颈椎骨折夹板担架固定法 图166 颈椎骨折夹板担架固定法 (伤者俯平躺) 图165 胸椎骨折夹板担架固定法 (伤者仰平躺) 图167 脊椎骨折式骨盆、髋部 骨折夹板固定法 8.颈椎骨折的固定和临时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护士资格证考试专业法规理解试题及答案
- 通过调整饮食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试题及答案
- 自主心理测试题及答案
- 针对性复习2024西医临床试题及答案
- 轮滑测试题及答案
- 教育专硕试题及答案
- 西医临床患者安全文化试题及答案
- 解析系统规划与管理师考试常见题型试题及答案
- 数的改写(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苏教版
- 新进场工人安全教育培训
- 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及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诊疗方案
- 【高中语文】《红楼梦》第十四回课件21张+统编版必修下册
- 2023防腐防火涂装钢结构变形B
- 跳汰机操作手册
- YS/T 310-2008热镀用锌合金锭
- GB/T 4956-2003磁性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法
- GB/T 27867-2011石油液体管线自动取样法
- 2023年漳州龙海市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10000中国普通人名大全
-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课件
- C语言程序设计说课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