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ppt_第1页
2011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ppt_第2页
2011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ppt_第3页
2011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ppt_第4页
2011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隋唐制度的革新和经济的发展 考纲展示复习向导 1.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和 经济制度 (1)三省六部制;(2)科举 制;(3)府兵制与募兵 制;(4)租庸调制;(5) 两税法 1.掌握隋唐时期的政治 经济制度革新的基本 内容;正确认识这 些 制度在当时所起的作 用 2.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 (1)农业;(2)手工业;(3) 商业和城市与社会生 活 2.了解隋唐时期社会经 济发展的基本概况, 理解隋唐时期社会经 济发展的原因 1行政制度三省六部制 发 展 创立隋文帝综合汉魏以来的官制,在中央确立三省六部制, 三省为最高政府机关; 完善唐太宗时进一步明确划分三省的职权,制度得以完善 职 责 三 省 中书省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 尚书省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 行国家重要政令 门下省审议机构,负责审 核政令 六 部 吏部官吏的考核、任免 户部户口、赋税等 礼部国家的礼仪制度 兵部军政 刑部刑法 工部国家的工程建设 特 点 三省六部职权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 宰相增多(三省长官均是宰相),权力分散; 皇权进一步加强 历 史 作 用 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 中央统治力量; 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标志着隋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的进一步完善,此后历代基本沿袭这一制度 2.选官制度科举制 (1)形成原因 士族门阀门阀 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兴起,九品中正制无 法实实施;隋朝统统一后,为为加强对对全国的统统治,急需 选选拔人才。 (2)发发展历历程 隋朝创创立: 隋文帝废废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试的办办法选选 拔官员员;炀炀帝时时,始建进进士科,科举举制形成。 唐朝完善: 唐朝贞观贞观 年间间增加了考试试科目,以进进士和明经经两科 为为主;武则则天创设创设 武举举和殿试试;开元年间间,任用高 官主持考试试,提高科举举地位,后成为为定制。 (3)影响 积积极作用:抑制了门阀门阀 ;拓宽宽了官吏来源,扩扩 大了统统治基础础;提高了官员员素质质;将选选拔官吏 的权权力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权,有利于政局 的稳稳定;促进进了教育与文化的发发展。局限性: 束缚缚了人们们的思想,忽视视了实实用性学问问,不利于中 国科学技术术的发发展;同年登科的进进士往往容易结结 成朋党,败败坏官风风。 3府兵制与募兵制 (1)府兵制:府兵的发发展:隋朝府兵制与均田制结结 合;唐太宗调调整和健全府兵制,实实行“兵将分离”。 作用:有益于国家统统一、富强和民族的融合;有 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权;不易形成将帅拥帅拥 兵自重的局面 。 (2)募兵制:目的:增强军军事力量。作用:募兵 制减轻轻了农农民的负负担,有利于生产产的发发展;但导导致 军阀军阀 割据形成。 4赋税制度的发展 (1)租庸调调制 发发展:北魏时时期开始实实行租调调制;隋时时沿用,并 开始以庸代役;唐朝时实时实 行租庸调调制,唐中后期为为 两税法所取代。 唐朝租庸调调制的内容: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缴纳 一定量的谷物,称为为“租”;缴纳缴纳 定量的绢绢和布,称 为为“调调”;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纳绢 或 布代役,叫做“庸”。 作用:保证证了农农民的生产时间产时间 ,使赋赋役负负担相对对 减轻轻;保证证了政府的赋赋税收入,巩固了府兵制。 (2)两税法 原因:唐玄宗天宝年间间,由于封建经济经济 的发发展, 土地买卖买卖 和兼并之风风盛行,均田制与租庸调调制无法 实实行,国家收入减少。为为解决财财政困难难,780年,唐 德宗接受杨杨炎建议实议实 行两税法。 内容:每户户按资产资产 交纳户纳户 税,按田亩亩交纳纳地税; 一年分夏秋两季纳纳税。 作用:统统一税制,在一定时时期保证证了国家的财财政 收入;改变变了战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为主的赋赋役制度,而 以土地和财产为财产为 征税依据,表明封建政府对农对农 民的 人身控制有所松弛;扩扩大了税源,增加了政府的财财 政收入,相对对减轻轻了农农民的负负担;是我国封建社会 赋赋役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进步。 局限性:不再限制土地兼并,使土地兼并情况越来 越严严重;地主隐瞒财产隐瞒财产 、转转嫁赋赋税和政府的苛捐杂杂 税使农农民的负负担更加沉重。 三公九卿制与三省六部制的比较 相同点:都属于中央行政制度,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制加强的表现,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不同点: (1)时代不同。前者确立于秦,盛行于汉;后者确立 于隋,盛行于唐。 (2)内部结构不同。前者是综合性的中央行政制度, 其中行政、军事、监察等权力融为一体;后者则是集 决策、审议、行政等分权后又集权的中央行政机构。 (3)宰相的组组成和地位不同。前者中的丞相协协助皇帝 处处理全国政事,有相对对独立的决策权权、审议权审议权 和行 政权权;后者由于三省的长长官都是宰相,使相权权一分 为为三,从而加强了皇权权。 (4)作用地位不同。前者使中央集权权制确立;后者使 中央集权权制趋趋向完善,是中国政治制度成熟的重要 标标志。 【例1】 (2009北京海淀区期中练习)钱钱穆在国史 新论论中纵论汉纵论汉 唐宰相制度的差异时说时说 :“汉汉代宰 相是首长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员制。最高议议事机关称 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需用皇帝诏书诏书 名义颁义颁 布者 ,事先由政事堂开会决议议,送进进皇宫宫画一敕字,然 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书门 下之章发发下。”这则这则 材料说说 明( ) A政事堂不掌握实际实际 的权权力 B皇帝权权力被严严格限制 C机构设设置重叠,官员员冗滥滥 D宰相权权力被分散削弱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理解材料及对所学 知识的分析理解能力。属于材料型选择题。解题关键 是将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与所学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可得出唐朝宰相权力被分散削弱的结论 。 【答案】 D 原 因 国家统一、强盛,交通发达,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比较畅通; 前期统治者推行轻徭薄赋、劝课农 桑的政策; 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国内民族间交往密切,互通有无; 政府实行较为开放的政策,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大量水利工程的修建,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劳动人 民的辛勤劳动等,都是其重要因素 表 现 及 特 点 农 业 江南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水稻产量提高;耕地面积增加; 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农田灌溉的发展和农具的改进:兴修水利,创制筒车,江东地区 出现曲辕犁。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茶叶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唐中期,政府 开征茶税 表 现 及 特 点 手 工 业 产地分布广。 生产规模大、产量多;能制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 分工细,品种多,出现新品种。丝织品有绫、锦等十几类;陶瓷 业中唐三彩为彩瓷的产生开辟了道路;秘色瓷在唐代出现。 技艺水平高,融入外来风格。如冶铸业普遍采用切削、抛光、焊 接等工艺;造船业出现了最早使用机械动力的轮船雏形;丝织业 吸收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商 业 商人足迹遍及全国。店肆、“驿驴”等服务业出现,以运河、长 江为主的水路运输较前代方便。 货币统 一:开元通宝成为范式。 市场较前代发达:有固定的交易场所;政府设置官员管理物价、 税收;出现了夜市、草市;商业活动有时间和市场限制;市中出 现邸店和柜坊等金融机构。 出现大商人,胡商遍布各大都会 表 现 及 特 点 城市 建筑规模宏伟的长安、洛阳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 全国商业大都会; 工商业发达,扬州、成都是长江流域东西两个商业中心 社会 生 活 兼容并蓄、多姿多彩、较为开放: 喜穿戎装、胡服,女装袒胸窄袖; 饮食品种繁多,盛行饮酒、喝茶; 住宅规模不一,室内家具大变革; 盛行骑乘之风; 文娱活动丰富 隋唐经济发展的影响: (1)社会角度 政治意义:安居乐业、矛盾缓和、政局稳定巩固 统治。 历史地位:封建经济发达物产丰富商品丰富 经济交流活跃科技技术先进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 人民生活:物质生活维持温饱文体活动(节日 )兼收并蓄多姿多彩。 国际意义:物产丰饶、制度完善、科技领先、开明 兼容、文化灿烂、国力强盛、疆域广大、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圈”形成。 (2)自然角度 灌溉农业溉农业 :草原变农变农 田,蓄水变变成耗水;河流中 下游地区水流减少。 农农耕技术术:“火耕”“垦垦荒”“围围湖造田”,导导致水土 流失,洪涝涝灾害。 凿凿井技术术:(坎儿井)使地下水位下降,绿绿洲退化, 土地沙化。 农农民居宅:牧民成为农为农 民,帐帐毡成房屋,树树林被 毁,青山成为为荒山石岭。 【例2】 (2009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练 习)下列有关隋唐经济经济 的说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水激轮转轮转 ”,发发明创创制了新的灌溉溉工具翻车车 B“海上霸王”,能制造当时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 C“千峰翠色”,越窑青瓷中出现现了极品秘色瓷 D“灯火不绝绝”,一些繁华华的大城市出现现了夜市 【解析】 本题较易,主要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 知识的能力。A项中提及的翻车出现于魏晋时期,B 、C、D三项都是隋唐经济发展的表现,故答案为A 。 【答案】 A 热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2009年9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 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坚持以人 为本,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围绕群众普遍 关心的民生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促进实现全体人民学 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推动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 生动局面。” 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 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处理与自然的 关系上,人类既有宝贵的经验,又有沉痛的教训。温 家宝总理在对建议作说明时,具体指出“要按照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 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 设”。 考点链接 1通过社会政治制度的创新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维护国家统一,实现长治久安。可联系隋唐时期革新 、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构建出当时历史条件下 较为适应历史发展需要、较为和谐的社会制度,从而 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局面,使中国封建社会 进入繁荣时期的史实,体现历史学习的借鉴功能。 2总结总结 和借鉴历鉴历 史经验经验 ,促进进和谐谐社会建设设是当 代人义义不容辞的责责任。应该说应该说 ,在过过去的岁岁月里, 人类类已为为和谐谐社会的建设积设积 累了许许多经验经验 ,也留下 了不少的教训训。复习历习历 史时时,应应重点总结这总结这 些经验经验 和教训训。例如唐朝时时江南地区放火烧烧山、开垦垦山地 ,围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对对自然生态态平衡造成很大 影响。 【样题】 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从下列隋唐时期的生 产活动中可接受教训的是( ) A兴建和修复水利工程 B扩大桑树的种植面积 C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 D大面积种植水稻 【解析】 四个备选项都是隋唐时期农业发展较快的 表现,其中A、B、D三项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不可能是“教训”。C项对自然生态平衡有破坏性影响 ,故是我们应该接受的教训。 【答案】 C 变式预测 阅读下列材料: 2009年12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哥本哈根出席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领导人会议,并在会上发表重要 讲话。他指出中国政府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重要战略 任务。1990至200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 放强度下降46%。在此基础上,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 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再下降40%45%。中 国的减排目标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保证承诺的执行受到法律和舆论 的监督。 最近3年,中国政府采取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尤为引 人注目。中国先后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成 立了由温家宝总理亲自挂帅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 导小组”,而建设“生态文明”也被写进中国共产党的 十七大报告。中国发改委数据则显示,在中国政府针 对金融危机推出的4万亿元人民币投资计划中,投向 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的达2100亿元;用于自主创 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达3700亿元;而经国务院批准出 台的10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也都对节能减排提出了 明确要求。 请请回答: (1)用史实说实说 明秦汉时汉时 期、唐朝时时期、清朝时时期人与 自然之间间的关系。 (2)关中地区曾长长期是我国古代的政治中心和经济经济 重 心,由于什么原因在何时时我国的政治中心和经济经济 重 心开始迁移?迁移的方向如何? (3)举举出近代以来,中外历历史上不符合可持续发续发 展观观 的历历史现现象。 (4)人类类在何时时找到了解决环环境问题问题 的正确道路?通 过过上述问题问题 ,你从中得出哪些规规律性的认识认识 ? 【答案】 (1)秦汉时期:中原和黄河流域因过度开 垦和大量砍伐树木导致环境破坏。唐朝时期:江南地 区围湖造田、放火烧山等现象破坏了生态平衡。清朝 时期:人口急剧膨胀,人地矛盾越来越尖锐。 (2)关中地区由于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而丧失其作为 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的重要地位,唐朝安史之乱后经 济重心开始向南转移,唐灭亡以后,政治中心开始向 南迁移。 (3)如中国“大跃进跃进 ”中大炼钢铁炼钢铁 ,工业业革命后所带带来 的环环境污污染。 (4)在知识经济时识经济时 期,1992年联联合国环环境与发发展大会 把人类类面临临的环环境问题问题 与经济经济 社会发发展结结合起来, 树树立了环环境与发发展相协调协调 的观观点,找到了在发发展中 解决环环境问题问题 的正确道路。 认识认识 :人类类在征服自然的同时时,开始破坏自然,人 与自然的关系开始不协调协调 ;随着近代工业业文明的发发 展,人与自然的关系呈现现出严严重的不协调协调 ;到知识识 经济时经济时 期,人类认识类认识 到人与自然和谐谐相处处的重要性 ,注重了可持续发续发 展。 科学技术术在造福人类类的同时时,也产产生了极大的负负面 效应应,如环环境污污染、生态态失衡、资资源危机等问题问题 。 1(2009江苏单科2)唐代中枢机构中书书省、尚书书省 和门门下省的精细细分工体现现了( ) A施政观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夺相权权的创创新设计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权的重要进进步 【解析】 唐朝为了强化中央集权,进一步削弱相权 ,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三省由中书省、尚书省、门下 省构成,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书,门下省负责审核,尚 书省负责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各有分工,相互制衡,提高了工作效率。题干中“ 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精细分工”,反映了行政 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D项显然可以排除,因为三省 六部制的设置是为了强化皇权;A项可排除,因为三 省六部制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B项可 排除,因为并未剥夺相权,只是削弱了相权。 【答案】 C 2(2009全国13)隋唐时时期商业经济较业经济较 之前代有 很大的发发展,但仍有许许多阻碍其进进一步发发展的因素 ,其中有 ( ) A废废除五铢钱铢钱 B市坊分区 C实实行两税法 D草市兴兴起 【解析】 隋唐时期,市坊分区,坊是住宅区,市是 商业区,而且市的买卖有严格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严 重阻碍了商业的发展。A、C、D三项措施都有利于 商业的发展。 【答案】 B 3(2009重庆文综15)隋唐时时期,淮水以北新增的有 利于农农田灌溉溉的水利工程是( ) A郑郑国渠 B芍陂 C通济济渠 D邗沟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郑国渠是战国时期修建的,可排除A项;芍陂和邗 沟都是春秋时期修建的,故B、D两项均可排除;只 有C项通济渠符合题意。 【答案】 C 4(2008山东文综卷8)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较高的行 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 A增设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协调 C一职职多官,互相牵牵制 D简简化机构,总揽总揽 于上 【解析】 唐朝中央政府实行三省六部制。其中,中 书省负责政令的草拟;门下省负责政令的审核;尚书 省下设六部,负责具体执行。三省六部各司其职,又 相互协调,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 【答案】 B 5(2007重庆文综卷15)下图为图为 隋唐时时期局部图图。A 、B、C、D四城市中同时时以陶瓷和纺织纺织 品著称的是 ( ) 【解析】 依图辨析可知:A项是扬州,唐时物产丰 富的集散地;B项是苏州,出产锦;C项是宣州,出 产锦;D项是越州,出产纺织品和陶瓷。 【答案】 D 请同学们认 真完成课后强 化作业 一、科举制度产生的条件、特点及其历史作用 1历史条件 一是科举制的产生适应了封建地主阶级经济发展的需 要。伴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庶族地主阶级经济实力 不断增长,他们要求分享政治权利,参与封建政权; 二是科举制反映了封建政治形势变化的需要。这里必 须弄清九品中正制和门阀士族政治。士族垄断仕途, 阻碍社会优秀人才的选拔和任用,不利于封建国家统 治。 同时时,继继南朝士族政治走向衰落后,北朝后期九品中正 制的选选官制度也开始失去作用。西魏时时期出现选现选 官“罢罢 门资门资 之制”,不再主张张士族门阀门阀 ,开始主张张吸纳纳人才, 选选官注重才干而不以门门第高低为为取舍。隋朝时时,隋文帝 废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了向科举举制转转化的过过程。隋炀炀帝 开创创了进进士科,至此科举举制正式创创立。 2科举举制的特点及作用 唐朝将科举举制予以完善。一是表现现在科目设设置上的 增加;二是人才选选拔权权集中到中央,加强了皇权权; 三是科举为举为 中小地主阶层阶层 打开了仕途,使寒门门出身 的人可通过过科举举取得高官厚禄,地主阶级阶级 知识识分子 一心一意参加科举举,扩扩大了地主阶级统阶级统 治的政治基 础础。 唐太宗“尝尝私幸端门门,见见新进进士缀缀行而出,喜曰: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科举举制通过过考试选试选 拔官 吏,使有才干的人为为官,有利于官吏素质质提高和吏 治清明。同时时也有利于打破士族门阀门阀 控制政权权的垄垄 断局面,因而有利于社会进进步。科举举制把荐官制发发 展到考官制,这这无疑是我国选选官制度的重大进进步, 这这一制度为为以后历历朝沿用,乃至对对西方近代文官制 度形成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二、两税法的产生原因及评价 1产生原因:均田制瓦解,农民破产流亡,租庸调 制无法维持,封建国家税收减少;唐中期以后,土地 兼并集中日益严重,封建私人庄园经济兴起;安史之 乱引起社会动荡,赋税混乱。所有这些因素都导致以 均田制为基础,按人丁为赋税征收标准的租庸调制必 然瓦解。新的适应封建私人庄园经济发展需要的赋役 制度产生。 2评评价:两税法以土地、资产资产 多少为为征税标标准, 这这体现现了封建国家对农对农 民人身控制的松弛。两税法 征税标标准合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赋赋税均摊摊,限 制了地主阶级阶级 的特权权。两税法征收户户税、地税的变变 化,体现现了实实物地租的特征。它是我国古代地租形 式由劳劳役地租为为主向实实物地租为为主过过渡的表现现。这这 是我国封建社会赋赋役制度的进进步。两税法的实实施, 使中唐以来杂杂乱的税制得以统统一,这这有利于减轻农轻农 民负负担,缓缓和阶级阶级 矛盾。 两税法的产产生,实际实际 是土地兼并发发展的结结果。它的 实实施,实际实际 上承认认了土地兼并的合法性。之后,土 地兼并更加沉重。地主阶级隐瞒财产阶级隐瞒财产 ,把赋赋税转转嫁 给农给农 民,农农民负负担更加沉重。两税法是我国封建社 会赋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它体现现了封建地主经经 济发济发 展的需要,顺应顺应 了历历史发发展的潮流。 三、隋唐商业的繁荣 隋唐商业的繁荣超过前代,是以农业、手工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