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XX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41.doc_第1页
安徽省XX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41.doc_第2页
安徽省XX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41.doc_第3页
安徽省XX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41.doc_第4页
安徽省XX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4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 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 x xx x 职职业业技技术术学学院院 二二一一年年八八月月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目 录录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项目概述项目概述1 1 一、项目名称.1 二、建设地点.1 三、建设单位.1 四、学院基本情况.1 五、项目编制依据.2 六、建设项目及投资概况.3 七、项目建设周期.3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及必要性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及必要性4 4 一、创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对提升 xx 皖西北中心城市地位,促进皖西北地区快速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 二、创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对引领 xx 及皖西北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6 三、创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对促进学院自身更好更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6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8 8 一、学院建设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基础.8 二、重点项目建设方案切实可行.22 第四部分第四部分 资金分配及建设进度安排合理资金分配及建设进度安排合理2828 一、经费预算的必要性与可行性.28 二、建设进度安排切实可行.29 第五部分第五部分 保障措施得力保障措施得力3131 一、思想保障.31 二、组织保障.31 三、制度保障.32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资金保障.32 第六部分第六部分 预期效益分析预期效益分析3434 一、学校办学活力日益增强.34 二、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34 三、师资队伍结构明显改善.35 四、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高.35 五、社会影响作用日益扩大.36 第七部分第七部分 基本结论基本结论3737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1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项目概述项目概述 一、项目名称一、项目名称 xx 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 二、建设地点二、建设地点 安徽省 xx 市 xx 路号 三、建设单位三、建设单位 1单位全称:xx 职业技术学院 2举 办 方:xx 市人民政府 3法人代表: 四、学院基本情况四、学院基本情况 xx 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 xx 教育学院,自 1998 年开始向高等职 业教育转型,2001 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更名为 xx 职业技术学 院,2008 年成为安徽省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学院现有全日制高 职在校生 7381 人,学院占地面积 413 亩,教学行政用房面积 14.48 万 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 4570 万元,馆藏图书 67 万册,电子图书 6500gb,设有工程科技学院、生化工程学院、经济贸易系、人文社科 系、外语系、基础教学部、培训部等 2 院 3 系 2 部,现有教职工 315 人, 专任教师 271 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占 29.89%,具有中级职 称的占 32.47%,具有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的占 32.10%。学校面向 国内外公开出版学术期刊xx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在全国 1000 多所 高职院校中属少数拥有自主出版学术期刊的院校之一,在职业教育领 域有着较大的影响。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2 学院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确立了“以农学为基础,以工 科为主干,多科类协调发展”的专业定位,共开设 39 个高职教育专业, 覆盖农、工、文、医、艺、经贸、建筑等学科,基本形成了以微生物技术、 食品检测、园艺技术、园林工程为主体的农业类、以数控、模具、机电、 电子、汽车维修为主体的工业类、以市场营销、物流管理、酒店管理、 会计电算化为主体的三产服务类 3 大重点专业群,一批优势专业逐渐 显现特色,成为带动学院整体发展的龙头。园艺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 术专业被列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文秘专业被评为省级精品专业, 数控技术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微生物技术与应用是省级 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计算机系统维护专业被列为教育部高职高专 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为进一步加强优势专业建设和优质课程建设,营 造品牌效应,学院设立专项经费加大支持力度, 已有 3 门省级精品课 程和 25 门院级重点课程获得立项,遴选了 7 个校级重点专业。 经过多年建设,学院已成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级数控实训基地、 国家三维 cad 教育培训基地、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紧缺人才培养 基地、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nit 项目)培训基地、微软 it 认证教育基 地、安徽省机电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安徽省碧桂园项目培训基地(免 费培训农村退伍士兵)、xx 市建设系统职工教育培训中心、安徽省建 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考核基地、护士资格考前培训基地。 五、项目编制依据五、项目编制依据 xx 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立项及其可行性 报告编制的主要依据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3 教育部 财政部 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 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 安徽省职业教育大省建设规划(2008-2012) xx 职业技术学院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六、建设项目及投资概况六、建设项目及投资概况 xx 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预计需要资金总额 为 6860 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投入 2000 万元,地方政府财政投入 2110 万元,学院自筹 1290 万元,企业赞助 1460 万元。三年内重点投 资建设微生物技术与应用、园艺技术、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四 个专业及其专业群,实施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和教学质量监控与保 障体系建设项目,体现了保障重点、总体带动的建设思路。 七、项目建设周期七、项目建设周期 2010 年至 2012 年,建设周期为 3 年。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4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及必要性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实施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引领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创 新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 量,全面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重大举措。将 xx 职业技术学 院建设成为国家级骨干高职院校,对于我市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 技能型专门人才,实现从“人口大市”到“人口强市”转变,促进区域经 济社会又好又快、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皖西北中心城市建设,具有 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创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对提升一、创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对提升 xxxx 皖西北中心城市地皖西北中心城市地 位,促进皖西北地区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位,促进皖西北地区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xx 职业技术学院坐落在皖西北重镇 xx 市。xx 市地处安徽省 西北部,面积 9775 平方公里,总人口 1008 万人,是安徽省人口大市。 xx 市“十一五”规划纲要曾明确提出了“努力把 xx 建设成为以优质 安全农畜产品供应中心、加工制造业中心、现代物流集散中心为主要 功能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十一五期间, xx 工业经济发展迅速,目前已形成农产品深加工、医药、机电、化工、 纺织、煤电等六个工业支柱,被列入省“861”行动计划的 xx 电厂一 期 260 万千瓦工程、年产 800 万吨的刘庄煤矿、口孜煤矿等重大项 目均已建成投产。xx 是农业大市,正在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变,“十一 五”期间形成了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 经营的基本格局,培育出一批年销售收入超过 5 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5 头企业。xx 是皖北商贸物流集散中心,拥有 10 多个国家级、省级专 业批发市场和 4 个年销售额超亿元的大型商场,正在着力打造辐射 3000 万人口的商贸服务圈。xx 是劳务输出大市,每年新增劳动力转 移 1213 万人,新增劳动力的素质提高、技术培训和原有劳动力的再 培训任务十分繁重而艰巨。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皖北地区发展,提 出了“促进皖北大开发,充分发挥工业优势,重点建设煤电化基地,发 展特色制造业,尽快做大做强,促进皖北地区奋力崛起”的战略部署, 并把 xx 市定位为皖西北发展的战略重点。 xx 职业技术学院是安徽省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也是皖西 北地区综合办学实力较强的高职院校,在培养社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 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院在专业设置、人才 培养质量和办学特色等方面优势明显,骨干专业如微生物技术及应用、 园艺技术、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应用电子技 术、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与 xx 市的发展指导思想以及 6 大支柱 产业具有较强的对应关系,与皖西北的产业结构也较为适应。实施 xx 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可以更好地发挥高 职院校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构建终 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十二五”期间安 徽省和 xx 市经济社会发展、经济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 供必要的人才支撑,对进一步贯彻落实 xx 市“建设皖西北经济社会 发展强市、提升 xx 皖西北中心城市地位”的战略部署,实现由人口大 市向人力资源强市转变,促进安徽省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皖西 北地区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6 二、创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对引领二、创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对引领 xxxx 及皖西北高等职业及皖西北高等职业 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xx 职业技术学院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该区域高职院校数 量不多,并且院校状况和发展质量参差不齐。xx 职业技术学院作为 安徽省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积极贯彻落实市政府在xx 市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的“高标准建设 xx 职业 技术学院”的规划目标,大力加强内涵建设,创建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 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皖西北职业教育中 起到了带动作用。通过实施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充分利用自 身优势,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坚持开放办 学,使学院在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和辐射能力等 方面有较大提高,特别是在创新校企合作的办学体制机制、在深化人 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教学团队、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创 新办学特色等方面将会取得更大进展,从而成为发展的模范、改革的 模范、管理的模范,更好地引领和带动区域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三、创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对促进学院自身更好更快发展三、创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对促进学院自身更好更快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具有重要意义 xx 职业技术学院是安徽省较早建立的高职院校之一,自 1998 年 至今已有 12 年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历史。近年来,学院在办学方向、 办学宗旨、专业设置、教学改革等方面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更 加紧密,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当地优势企业合作、整合 社会资源开放办学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尝试。学院的办 学条件,尤其是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得到加强,现已成为皖西北地区 重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7 “十二五”期间,学院将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 量,在创新办学体制机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点专业建设、师资队 伍建设、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大 投入力度。因此,作为市级地方政府举办的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在 努力整合社会资源、积极多渠道筹措资金的同时,争取列入“国家骨干 高职院校建设项目”,获得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专项经费支持,对于 实现学院“十二五”的发展目标显得至关重要。学院将会在更高层次上 开展新一轮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为 xx 市和皖西北区域 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8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 一、学院建设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基础一、学院建设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基础 (一)形成了符合自身特点的(一)形成了符合自身特点的办办学理念和学理念和办办学思路学思路 几年来,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 定,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之路,强化高等 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和内涵建设,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重视校内外 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积极探索推行“学用一体,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 模式,已经显现出明显的办学优势和特色。学院在坚持高等职业教育 办学方向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符合高职教育规律和自身特点的办学 理念和办学思路: 办办学宗旨:学宗旨:立足 xx、面向安徽、辐射中部地区,为区域经济 社会发展服务; 指指导导思想:思想:以教学为中心,以建设为基础,以改革为动力,以 管理促效益,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坚持规模、结构、质量、 效益的统一,把学院建设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特色鲜明的高等职业院 校; 办办学思路:学思路:以农学为基础,以工科为主干,多科类协调发展; 服务地方经济,培养适需对路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 技术应用性人才,一心一意办高职; 人才培养:人才培养:坚持“学用一体,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 地方优势产业开放办学,实现校企共育人才; 发发展目展目标标: :区域领先,争创示范。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9 通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综合办学水平和办学 实力显著增强,对 xx 乃至皖西北地区的经济社会以及高等职业教育 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促进和引领作用,也为学院向更高层次的发展打下 了坚实基础。 (二)具有一支(二)具有一支团结奋进团结奋进,求真,求真务实务实的的领导领导班子班子 学院领导班子结构合理,现有成员 6 人,是一个团结、勤政、廉洁、 务实,具有较强的执政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班子。学院领导班子坚持“特 色兴校、就业立校、服务强校” 的办学思想,积极探索高职教育发展 规律,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为己 任,为地方农、工、三产服务业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自 2005 年以来, 学院新一届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院教职员工,发扬“艰苦创业,无私奉 献,开拓创新,争创一流”的学院精神,拓展了学院校区,扩大了办学 规模,增强了办学实力,树立了崭新形象。 (三)全院教(三)全院教师师形成了和形成了和谐谐向上,向上,积积极极进进取的精神取的精神风风貌貌 在学院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院上下呈现出和谐向上、积极进取 的良好精神风貌,广大教师的发展意识、改革意识、大局意识、开放意 识和创新意识大大增强,形成了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学院环境 优雅宜人、人文意蕴厚重、创新风气浓郁、校务公开民主、师生文明互 爱。 学院高度重视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审时度势、把握时机、下 定决心,积极创造条件,把创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作为学院改革和发 展的头等大事。广大师生员工积极献言献策、全力投入,以争创国家 骨干高职院校为己任,全力落实学院各项目标任务要求,努力做好本 职工作。目前,全院上下已经形成“与时俱进、开拓拼搏、创新创造创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10 名牌;科学发展、求真务实、争先争优争示范”的浓厚氛围。 (四)具有建(四)具有建设设国家骨干高国家骨干高职职院校的良好外部院校的良好外部环环境和政策支持境和政策支持 1区位区位优势优势突出突出 xx 市地处安徽省西北部,处于以 100 公里为半径、约 3000 万人 口的范围内周边大城市围空区的中心,对周边地区有很强的辐射能力,具 有成长为中心城市的地理优势(见图 1)。国家发改委制订的促进中 部地区崛起规划,为 xx 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作为农业大市、能源 新城和交通枢纽,xx 将从这一规划中受益良多。xx 在粮食生产、能 源、交通运输、人力资源方面具有较好的条件和产业优势。xx 是全国 重要的粮棉油肉商品生产基地,粮食产量占全省六分之一;xx 煤炭资 源丰富,已探明可采储量 80 亿吨,五大煤矿近期内将形成 3000 多万 吨的煤炭产能,正在成为华东地区新兴能源基地;xx 综合交通枢纽地 位突出,有 6 个方向的铁路在 xx 汇集,xx 编组站是京九线上最大 的编组站和路网性枢纽,有 6 个方向的高速公路经过 xx,被交通部 列入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布局规划,有淮河、颍河 2 条水运线通江达 海,还拥有皖北地区唯一的 4c 级民航机场;xx 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 是全国闻名的劳务输出大市,全市外出务工人员近 230 万,适宜发展 劳动密集型产业。 随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深入实施,xx 在 粮食生产、农副产品加工、能源、机电化工、交通基础设施、商贸物流、 纺织服装等领域有望获得更多支持。xx 必将在中部崛起中成为一颗 引人注目的城市新星。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11 图 1:xx 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区位优势图 安徽省委、省政府制订了要把安徽省建设成为经济强省的发展战 略,特别把 xx 市的发展定位为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根 据国家“中部崛起”的建设与发展政策,xx 市也制定了提升皖西北中 心城市地位和打造区域经济发展龙头的战略规划。以上这些为 xx 市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12 带来了极好的发展机遇,也为 xx 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带来了极好的 发展机遇。 2市政府大力支持市政府大力支持 xx 市人民政府在“十一五”期间对职业教育非常重视,投入力度 逐年加大。xx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 出了 “高标准建设 xx 职业技术学院”的任务,xx 市政府为此制定了 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 xx 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建设,持续不断加大专 项经费投入,建立了以学校为核心、地方政府扶持引导、社会广泛参 与的职业教育发展保障体系,促进了 xx 职业技术学院的快速发展。 xx 市政府不仅把 xx 职业技术学院确定为 xx 市社会发展重点 建设项目,而且为学院依法自主办学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证和制度环 境。在具体项目建设工程中,政府多次召开土地局、规划局、城建局、 财政局、人事局、教育局等职能部门参加的协调会和现场办公会,使 学院改、扩建工程从立项、征地到建设等都得以顺利进行。在办学经 费上,市政府每年都把 xx 职业技术学院专项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 2006 年以来,连续五年共投入专项建设资金 4200 万元,并承担了学 院有关基建项目的贷款贴息。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市政府给予学院高 度的招聘教师自主权,在编制计划的基础上,让学院根据自身的办学 需要引进人才,学院连续五年自主引进专任教师 138 人,全部入编。 在开放办学上,市政府对学院的校企合作、兼职教师聘任、生产性实 训和顶岗实习等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证。在 2008 年 启动的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作中,市政府按省财政支持资金 11 的比例给予配套,保证了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五)校企合作、开放(五)校企合作、开放办办学取得明学取得明显进显进展展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13 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院紧紧依托地方优势产业,探索校企 合作办学的多种形式。学院与 xx 轴承有限公司合作筹建轴承专业, 首先利用数控专业开设“轴承班”,增设轴承设计与制造课程,由企业 派技术人员设计课程,编写教材,参与教学,企业安排实训,培养的学 生优先到该公司就业。与安徽开乐专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进行机 电和数控专业的人才培养,校企双方在建立校内实习工厂、实施工学 交替培养模式、技术开发、开展代加工服务等方面加强合作,达到了 互利双赢的目的。与 xx 汽车运输集团合作共同开展汽车维修、乘务、 站务、物流等专业的订单培养,xx 汽运集团投入资金和技术人员,全 程参与管理和教学,学生毕业后全部由集团安排就业。xx 金种子酿 酒有限公司、xx 市双孢菇生产基地、华润雪花啤酒有限公司已成为 微生物技术专业学生技能培训的学校,初步完成了向“厂中校”的过渡。 学院利用 xx 林科所温室和苗圃开展实习教学,学生直接参与林科所 作物的栽培与管理,由林科所指派技术人员指导学生实践活动。xx 生态园作为市内最大的风景园林,每年定期安排我院园艺专业学生实 习,参与园内观赏植物的繁育和养护。学院与上述企业之间在互派技 术人员开展技术合作、课程与教材开发、员工培训、实习教学等方面 逐步完善了制度,规范了管理,为实现人才资源、教育资源共享打下 了良好的基础。 (六)具(六)具备备了良好的了良好的软软、硬件教学条件,、硬件教学条件,为为建建设设国家骨干高国家骨干高职职院校院校 奠定了奠定了坚实坚实基基础础 1建立了一支建立了一支较较好适好适应应高等高等职业职业教育要求的教育要求的师资队师资队伍伍 为提高师资队伍质量,学院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制 度、办法,采取了各种有效措施,基本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业务过硬、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14 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 型教学团队。 ( (1) )专专任教任教师队师队伍伍结结构合理,构合理,“双双师师”特色明特色明显显 学院教师梯队结构合理,专任教师中具有教授、副教授、高级工 程师、高级实验师、高级会计师等高级职称的占 29.89%,具有讲师、 工程师、经济师、律师、会计师等中级职称的占 32.47%,具有研究生 学历和硕士学位的占 32.10%,具有一年以上行业企业一线工作经历 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 39.5%。学院高度重视“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 设,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政策,完善了人事分配制度,有计 划地选派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将其作为晋升职务职称的优先条 件,大幅度提升了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鼓励专业教 师以解决生产技术难题为目的,积极与企业共同研究、开发项目;积极 组织专业课教师参加相关工种的职业资格考证,并通过考试获得职业 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专业课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达到 86.7%。 ( (2)重)重视专业带头视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人和骨干教师师培养培养 学院实施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引进、培养计划,建立竞争机制, 采取动态管理,选拔了一批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形成了人 才队伍的重要支撑。近三年,先后派出教师中短期业务培训和学历进 修 177 人次、国内访学 14 人,国外培训 8 人,提高了专业教学团队的 业务水平,培养了一批省级专业带头人、省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坛新 秀、院级专业带头人和院级教坛新秀。 ( (3)形成了兼)形成了兼职职教教师选师选聘、培养、使用的聘、培养、使用的稳稳定机制定机制 学院制定合理的制度和措施,通过密切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关系, 广泛挖潜社会教学资源,不断引进兼职教师。通过广开门路、大胆试 用,不拘一格选人才,不断优化组合,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数量逐年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15 壮大,教学能力稳步提高的兼职教师队伍。在选择兼职教师条件上, 坚持以能力考核为主,学历要求为辅,把行业企业一线实践能力放在 首位。在管理上,对兼职教师实行聘用合同制,通过试用,择优留用。 在使用上,重视兼职教师的精神待遇,合理解决他们工作和教学时间 冲突的问题;通过共同开展教研活动,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 大纲,共同编写校本教材,使他们真正关心我们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 革,真正融入我院教学团队。 ( (4)教研科研成)教研科研成绩显绩显著著 学院制定了xx 职业技术学院教研科研奖励暂行办法,并提供 专项研究经费予以保障。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立项建设以来,学院高 度重视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建设,培养了省级教学名师 1 名、 省级专业带头人 2 名、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1 名、省级教坛新秀 1 名、校级教学团队 6 个、校级教坛新秀 4 名、校级专业带头人 10 名; 47 项教科研项目获得省级、校级立项,1 人获得国家级教研成果奖;发 表论文 1000 余篇,主编、参编教材 40 余部,自编讲义或实习(实训、 实验)指导书 10 余本,教学资源开发和校企合作教材编写成效显著。 2010 年,14 人申报省级教学成果奖(待审批)。 2教学基教学基础设础设施能施能够满够满足教学要求足教学要求 学院校舍 22 万多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 4570 万元,馆藏图 书 67 万册,电子图书 6500gb,各类纸质期刊和电子期刊近 2 万种。 图书馆实行信息化管理,建立了先进便捷的电子检索设施。图书馆及 校园网运行正常,保证了师生教学、科研、学习需要。学院始终重视教 学设施现代化建设,公共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尤其是核心课程采用了 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学院拥有 400 米塑胶跑道标准田径场 1 个,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16 篮球场 10 个,排球场 6 个,羽毛球场地 4 个,足球场 1 个,体育运动 场地面积 20000 多平方米,各种体育设施器材齐备。 3具具备备了良好的了良好的实实践教学条件践教学条件 学院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原则,通过校企共建、政府投入、学院 自筹等方式,充分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建设了一批装备水平较高、管 理较为规范的校内实训基地。目前共有各类校内实训实验室 82 个,其 中生产性实训基地 8 个。2007 年立项建设的中央财政支持的数控实 训基地,在省内职业院校中达到领先水平;园艺实训基地于 2008 年被 评为省级示范实训中心;啤酒生产实训车间、食用菌生产实训基地、机 电工程训练中心、汽车实训车间、护理实训基地、物流实训中心等都 是我院重点实训基地,在实践教学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学院还建立了 116 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立了专门的实训室管理队伍,完善了各 项运行管理制度,设备维护、材料损耗、经费补充有保障,实践课开出 率高,教学受益面广。 学院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基地建设、管理、使用情况良好, 能够满足教学实训实习需要,在开展社会培训、技能鉴定、职业学校 师资培训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4教学管理与教学管理与质质量量监监控控规规范有序范有序 ( (1)建立了多元立体化教学)建立了多元立体化教学质质量量监监控体系控体系 学院在管理实践中以大系统教育观为指导,健全和规范了各种教 学管理制度,努力构建集政府引导与评估、社会和行业监督与评价为 一体的多元立体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校内,形成了学院、系部、专 业三个管理层面参与,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共同监督测评的评教评 学制度,实行了教学督导制、教学信息员制、学生代表座谈访谈制、学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17 生随机抽取问卷测评制、学生全员网上评教制等多重评教评学制度, 实现了教学质量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网络化。 ( (2)教学管理)教学管理组织组织完善完善 学院建立了“院长教务处教学系教研室”教学组织 管理体系,聘请了部分教育专家、企业领导、高级技术人员和学院离 退休专家、骨干教师参与学院教学监督管理,组建了教学工作委员会、 教学督导室、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体育工作委员会、各专业建设指导 委员会等教学工作组织,严格过程管理,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专业 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全面养成教育,形成了完善的人才培养 质量保障体系,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 ( (3)管理制度健全)管理制度健全 学院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各项文件规定,结合学院 实际,制定完善了教学、招生、学生、行政、后勤等各项规章制度,并 汇编成册,做到了办学和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认真贯彻安徽省高 职高专院校教学管理规范(试行),切实执行院系领导及专家听课制 度、教师听课制度、教学检查制度、学生监督和评价制度、教学督导制 度、教学日志制度、教学值班制度、学生实习实训考核与管理制度等, 建立了学籍管理、考试考核、实习实训、结业毕业、就业指导与服务、 学生文体活动、校园综合治理等制度,保证了治教严谨、办学规范、校 园稳定和学生业余文体活动丰富有序,促进了学院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七)教学改革和(七)教学改革和专业专业建建设设取得取得显显著成效著成效 1初步形成了初步形成了“学用一体、工学交替学用一体、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探索“学用一体,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学生专业知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18 识和专业技能学习过程置于工作过程、工作岗位环境中,培养学生的 实际工作能力。为进一步突出高职办学特色,提高学生岗位实践能力, 学院进一步加强了校内外“教学做”“产学研”一体化、主体多元的生产 性实训基地建设。目前已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116 个。在实践教 学方面,将模拟仿真、操作训练、校内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四个环 节循序渐进地联系在一起,分层递进,提高能力,突出教学过程的实 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逐步形成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学用一 体、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不同专业特点进行了基于工作过 程、行动导向、情景教学的教学改革;积极探索能够保证“学用一体、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运行的管理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保证 了“学用一体、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 2 专业专业改革与建改革与建设设成效成效显显著著 在长期的高职教育办学过程中,学院逐步形成了“以农学为基础, 以工科为主干,多科类协调发展”的专业发展方向定位,“以服务为宗 旨,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调整方针,“学用一体,工学交替”为主导的 人才培养模式,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围绕产业办专业,形成 了灵活的专业设置与调整机制。学院现有 39 个专业,基本形成了以数 控、模具、机电、电子、汽车为主体的工业类专业群,以食品检测、微 生物技术、园林工程、园艺技术为主体的农业类专业群,以市场营销、 物流管理、酒店管理、会计电算化为主体的三产服务类专业群,覆盖 与区域产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相适应的农、工、文、艺、医、经贸、 管理、建筑等类别的专业布局。其中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应用电子、 微生物应用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园艺技术、市场营销、物流管理、 酒店管理等专业,是直接服务于 xx 市“十一五”时期“加快建设以优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19 质安全农畜产品供应中心、加工制造业中心、现代商贸物流集散中心 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的龙头专业。学院在专业建 设与改革过程中,坚持“突出重点、强化优势”的专业建设思路,建成 了 1 个国家级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 个省级高职高专教学改 革试点专业、1 个省级精品专业、1 个省级特色专业、2 个省级重点建 设专业、8 个院级重点专业,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和院级三级重点专业 的建设体系。 3 课课程体系改革与建程体系改革与建设设有有较较大突破大突破 2001 年以来,经过多次课程体系调整、整合与重构,由传统的基 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课程体系,改革为由综合素质、基础 与专业基础、职业技术、专业拓展等四大课程模块,形成了以素质教 育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多方向课程结构平台”为支撑的课程体 系,进一步优化了职业岗位所需的素质和能力结构。在教学过程中, 实施以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导向为主导的教学方法。目前,学院 已形成了省级、校级两级精品课程建设体系。 4 实实践教学改革全面展开践教学改革全面展开 学院不断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专业实践教学比重达到总学 时的 50%以上,建立了理论与实践交互式实践课程、相对集中式实践 课程、针对某一就业方向的专业能力培养课程、面向职业证书考核培 训课程等实践课程体系。学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 作用,积极探索与实践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的实践教学方法,如“典 型工作任务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情境体验教学法”、“案例讨 论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示范模拟训练教学法”等。学院重视 引进和发展现代化教育技术,积极发挥校园网、多媒体、计算机等现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20 代教学设施的作用,组织开展模拟仿真实训。学院充分利用比较充足 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大力推进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 并注重校内外实训实习的有机衔接与融通,保证了所有学生在毕业前 有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工作经历。 5 职业职业素素质质与与职业职业能力培养能力培养取得明取得明显显成效成效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教育,通过课程体系改 革、专业教学计划调整以及各类教学实践活动,综合塑造学生诚信品 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改善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提高学生职 业竞争能力。各专业在对学生进行教学和考核方面,十分重视与国家 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接轨,在已开设的 19 个工种的职业资格考试中, 学生参加比例高、获证率高、多证率高,使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并举, 缩短了就业适应期。学院不但每年组织学生开展数控、机电、电子、计 算机、酒店管理、护理、艺术设计、园艺技术等方面的职业技能大赛活 动,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在 2008 年安徽 省第三届数控大赛中,我院 6 名选手夺得数控车组第二名和第三名、 数控铣组第三名、加工中心组第三名;2008 年安徽省“我与奥运”大 学生演讲比赛中,我院同学夺得全省决赛第二名;2009 年全省第三届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有 2 位选手分获钳工组第一名和第三名;2010 年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院物流技能项目获团体二等奖,数控 编程、加工与装配项目获团体三等奖,园林设计 1 人获二等奖,其它 项目 6 人获三等奖;2010 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院获得“模具 零部件 3d 测量与制造”团体三等奖。学院长期坚持“双证书制”引领 实践教学,学生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较强,绝大部分毕业生走上社会 后成为企事业单位“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技能人才。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21 6就就业质业质量与社会量与社会评评价良好价良好 近三年,第一志愿上线率、报到率逐年上升,2009 年录取报到率 达到 87.8%。毕业生当年平均就业率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初 次就业率达 95%以上。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思想政治表现、职业 道德、文化素养、业务素质、职业技能等给予了较高评价,总体满意率 达 91%以上。毕业生在本地和沿海就业单位具有良好声誉,有些已经 成为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或管理骨干。一些优秀毕业生自主创业, 取得了骄人成绩。 (八)具有(八)具有较强较强的区域的区域辐辐射和社会服射和社会服务务能力能力 学院开放优质教学资源,实现区域共享,对区域职业教育起到了 积极的辐射带动作用。学校面向社会,积极开展横向交流与科技服务 活动,为校企联合、学生实习及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企业 职工和社会成员提供多样化继续教育、为中职毕业生在岗接受高等学 历教育创造了条件,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社会培训方面,学院 3 年来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主要培训 项目有:利用国家级数控培训基地培训现代制造业紧缺人才;作为省 扶贫办“雨露计划”培训基地,积极开展面向农村退伍军人的技术培训, 开设数控技术、食品与发酵、酒店管理、建筑施工员等四个培训项目; 作为“安徽省机电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积极开展电工、车工、钳工、 无线电装接工培训;作为“xx 市建设系统职工教育培训中心”,大力开 展项目经理、安全员、阳光工程、质检员等在职培训;作为安徽省城乡 与住房建设厅批准建立的“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考核基地”,开展了 建筑电工、建筑电焊工、建筑架子工培训;面向农民开展阳光工程培训、 食用菌技术培训、青贮饲料发酵技术培训,满足农民技术需求;与 xx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22 汽车运输集团合作,订单培训该集团紧缺人才,由 xx 汽运集团委托 培训汽车维修专业、站务专业、乘务专业、物流专业人才;受 xx 市公 安局委托,为全市公安干警举行计算机等级考试培训等。以上各类社 会培训,累计培训量已达 18000 多人次。 在技术服务方面,学院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道路,本着优势互 补、互惠互利的原则,与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更好 地为地方经济服务。学院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地方技术服务和科技推广 工作,为行业企业提供各种技术咨询和智力支持,解决企业技术难题。 这些工作,加强了学院与社会的联系和融合,增强了学院的社会服务 能力,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水平。 在校际合作与对口支援方面,我院受 xx 市教育局委托,面向全 市中等职业学校连续 3 年开展机械、电工电子、计算机技术等专业教 师培训共 300 人次;为池州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数控专业学生实训 104 人;作为 xx 工业经济学校的支持单位,为该校开展师资培训、实训教 学、技能大赛辅导;我校获批示范性高职院校后,有 20 多所省内外高 职院校来我校学习交流,扩大了我校的影响。 二、重点项目建设方案切实可行二、重点项目建设方案切实可行 (一一)项项目建目建设设目目标标明确明确 思路清晰思路清晰 重点突出重点突出 学院在建设方案中提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 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 和教育部 财政部 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 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 号)精神,秉承 “乐学善教、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 xx 农业大市对适应农 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的需求,紧紧围绕安徽产业结构调整、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23 技术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坚持为“三农”服务的行业面向,以全 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宗旨,以创新校企合作办 学体制机制为基础,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平台,以专业建设为 龙头,以课程改革为根本,强化内涵建设。提高质量、强化特色、突出 服务,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为全国 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学院在建设方案中提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主 动适应 xx 支柱产业和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积极 策应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战略,进一步探索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 制建设,努力搭建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合作共 赢的开放办学平台;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重点建设微生物技术及应用、 园艺技术、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为龙头的优势品牌专业,加强 涉农专业建设; ;校企双方按照职业岗位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实现校内教学场地企业化、企业生 产经营场地教学化; ;以制度建设推进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工程化、职业 化、国际化教学团队; ;建设社会服务能力项目。开展进城务工人员、农 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 术服务、技术培训,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 ;建立健全更具实效的监 控保障体系。强化外部监控队伍建设,使教学质量监控的标准与行业 标准、企业需求相结合。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功能,全面提高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通过三年建设,全面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办学 水平、人才培养质量,把学校打造成皖西北地区重要的高技能人才培 养基地、技术服务中心和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中心;把学校建设成为国 家骨干高职院校,带动地方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提高对经济社会发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24 展的服务能力。 建设方案提出了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六项任务:坚持校企合 作办学之路,办学体制机制不断创新;政府企业共建高职院校,优化人 才培养制度环境;创新校企共建专业机制,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 企互聘任教任职人员,共育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发挥学校综合资源优 势,提升学校社会服务能力;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 养质量。 以上提出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和建设任务,很好地体现了国家 对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的要求,体现了以专业建设为引领,主动服务 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体现了以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创新 为动力,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建设思路, 体现了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主题开展教学改革,提高培养质量 这一主线,能够通过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建设强化教学质量保障, 对学院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将会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建设任务中特 别把“提升学校社会服务能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提出了 2012 年力 争达到的指标,体现了学院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的宗旨意识。 在六项建设任务中,提出了三年建设期内深化校企合作办学、推 进政府企业共建高职等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的基本思路;提出了校企共 建专业,实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 思路,特别强调了推进订单培养、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 创建“厂中校、校中厂”双向培养平台等人才培养方案,并使这些思路 和方案在各个重点专业建设方案中得到具体的落实;提出了利用校企 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完善兼职教师引进与培养机制的具体目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25 标和措施;特别提出了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方面应该达到的主要指标。 对于以上任务和建设目标,市政府牵头召集学校领导和各项目组主要 成员、有关企业的领导和专家参加的论证会,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形成 了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共同认可的方案。另一方面,学院组织全体干 部和教师对建设任务进行了多次讨论,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复交流, 最后形成共识:这些建设任务是在学院两年来建设省级示范性高职院 校基础上,充分考虑学院所面临的内外部形势确立的,经过自我加压, 上下一心,真抓实干,能够圆满完成项目建设的目标任务。 为确保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和目标如期实现,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 校建设方案分年度制定了具体建设进度和绩效指标,项目进展计划有 序,进度安排科学合理,职责任务落实到位,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能 保证建设任务按时高质量完成。 (二二)重点重点专业专业及其及其专业专业群建群建设项设项目目选择选择得当得当 学院选择微生物技术及应用、园艺技术、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 技术 4 个专业(群)重点建设,计划三年内投入经费 5055 万元。所选择 的 4 个专业,体现了学院面向地方优势产业培养现代农业、现代制造 业紧缺人才的办学思想。这是根据 xx 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国家实 施中部崛起战略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并结合学院自身的办学基础和 优势而确定的。微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是省级示范院校建设的重点专 业,主要针对 xx 市农产品深加工业的发展要求和酒类生产地方特色 而开设,目前已经有了相当好的基础,其师资队伍总体水平高、课程 建设成果较丰硕,人才培养模式有特色、校企合作办学扎实有效,校 内实训基地特别是啤酒生产实训车间达到省内同类院校领先水平。园 艺技术专业针对 xx 市传统农业急需向现代农业升级的战略要求而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