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审批) .doc_第1页
桂林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审批) .doc_第2页
桂林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审批) .doc_第3页
桂林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审批) .doc_第4页
桂林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审批) .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编号:2009-zb(设)-02 桂林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地籍调查桂林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地籍调查 技术设计书技术设计书 广西第一测绘院 2009 年 3 月 桂林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地籍调查桂林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地籍调查 技术设计书技术设计书 承担单位(盖章):广西第一广西第一测绘测绘院院 设计负责人: 审核意见: 主要设计人: 唐诗华、李毅 审 核 人: 2009 年 月 日 2009 年 03 月 07 日 批准单位或部门(盖章):桂林市国土资源局 审批意见: 审 批 人: 年 月 日 目 录 1 1项目概述项目概述1 1 1.11.1项目来源项目来源.1 1.21.2调查目的调查目的.1 1.31.3调查范围调查范围.1 2 2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2 2 2.12.1自然地理概况.2 2.22.2已有资料情况已有资料情况.2 3 3执行标准和文件执行标准和文件2 2 4 4主要技术指标主要技术指标4 4 4.14.1系统基准.4 4.24.2基本精度指标.4 4.34.3地籍界址点测量精度.5 4.44.4土地利用分类.6 4.54.5面积计算与计量单位.6 5 5设计方案设计方案6 6 5.15.1技术路线和工作流程.6 5.25.2控制测量.8 5.35.3城镇地籍调查边界划分及其与农村土地调查边界的衔接14 5.45.4土地分类编号15 5.55.5地形图测绘15 5.65.6城镇土地调查24 5.75.7内业编辑31 5.85.8统计汇总32 5.95.9数据管理32 5.105.10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建库33 5.115.11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37 5.125.12编写调查报告38 5.135.13成果资料整理与装订39 5.145.14提交成果39 6 6质量控制质量控制4242 6.1加强质量意识教育,执行奖优罚劣制度42 6.2采用先进的作业方法,确保成果的可靠性42 6.3严格执行成果检查、验收制度42 7 7进度控制进度控制4343 8 8安全措施安全措施4343 9 9附件附件4444 9.19.1附录 a:测区测量标志及各等控制点标石埋设和设计图 44 9.29.2附录 b:点之记示意图 46 9.39.3附图 c:桂林市各镇 1:500 地形地籍测绘范围图 .47 广西第一测绘院测绘工程技术设计书 - 1 - 1 1项目概述项目概述 1.11.1 项目来源项目来源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的要求,从 2007 年 7 月 1 日起, 国土资源部组织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下称:“二次调查” ) 。自治区国土资源厅 于 2007 年 9 月制定了广西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 ,为了按时、高质量完成第二次调 查工作,此项工作具体由桂林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地籍调查工程技术服务采购领导小组 办公室(以下简称“调查办)负责,并委托广西第一测绘院承担具体调查的各项任务,根 据桂林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地籍调查工程项目合同 (编号:glzfcg2008a0048) ,开 展桂林市本级城区(含雁山区)城镇土地调查及其数据库建设工作。为了使工作有序地开 展,保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本项目,编写本技术设计书。 1.21.2 调查目的调查目的 全面查清桂林市本级建成区和建制镇内部每宗国有土地的界址、范围、面积、用途等。 掌握真实的地籍基础数据,建立和完善市本级城区地籍调查、土地统计和土地登记制度, 施测形成地籍、地形为一体的多功能用图,实现政府各部门资源共享,达到社会化服务, 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1.31.3 调查范围调查范围 二次调查的范围是桂林市行政区域范围,包括市辖区内的建成区与建制镇、街道办及 雁山新区。 1.41.4 工作内容和数量工作内容和数量 1.4.11.4.1控制测量 a) 二等gps 控制网,覆盖范围约500 平方公里。 b) 四等gps 控制网,覆盖范围约350 平方公里。 c) 一级控制点测量。 d) 二级控制点测量。 e) 三、四等水准测量。 1.4.21.4.2数字化地籍测量和地形测量 a)雁山新区、桂阳公路万福路两侧以及华侨农场共约 86.3 平方公里 1:500 数字化 地形测量。 b)建城区现有地籍图 100 平方公里的 30%需要进行修测,约 30 平方公里。 c)100 平方公里 1:500 数字地籍测量。 1.4.31.4.3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 按照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有关技术标准和要求,对桂林市城镇建成区范围内的地籍调 查和地籍测量成果的图形数据、宗地属性以及各种表、卡、册等数据信息进行编辑、录入, 并将图形数据与属性录入数据进行挂接,建立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城镇土地调查数据主 要包括土地权属、土地登记、土地利用、基础地理、影像等信息。 广西第一测绘院测绘工程技术设计书 - 2 - 2 2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 2.12.1 自然地理概况 桂林市地处南岭山系的西南部,平均海拔约 150 米,属于型岩溶地貌。桂林是世界 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地处南岭山系西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地 处东经 1101211030,北纬 25002522之间,东邻灵川县,南邻阳朔县 葡萄镇,西与临桂县交界,除南面小部分与阳朔县葡萄镇接壤外,其余部分与灵川、临桂 两县城所围成的狭长区域地带相接。 城区交通四通八达,交通条件良好。测区的通行条件绝大部分为良好,城郊结合部分 有乡间大路,均可通机动车辆。 地形测区位于桂林市象山区二塘乡至雁山区雁山镇之间的区域,通视条件良好;地籍 调查、地籍测量和修测区均位于桂林市主城区和雁山镇,通视有一定的困难。 测区地物主要对象为村庄、水系、植被、电力及通讯设备、供、排灌网络,沟坎等。 城郊地物则以房舍、水系、植被、电力及通讯设备、供、排灌网络,沟坎等。 测区地貌条件不算复杂,地形平缓,即使局部有斜坡,但一般都短而缓。 2.22.2 已有资料情况已有资料情况 2.2.12.2.1 广西测绘局生产的 1:1 万比例尺地形图。 2.2.22.2.2 广西 a、b、c 级 gps 点和国家一、二、三等水准点。 2.2.32.2.3 原有土地权属界线核定书和地籍图件资料。 2.2.42.2.4 建设项目征地及近期土地征、转用的有关资料。 2.2.52.2.5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划定和变化等有关资料。 2.2.62.2.6 测区原有 c、d、e 级 gps 控制点。 2.2.72.2.7 测区原有 100 平方公里 1:500 需要修测的数字化地籍图,1:500 地形图 200 平方 公里,相应的地籍属性和空间数据库。 2.2.82.2.8 影像资料:1:2000 正射影像图 120 平方公里。 2.2.92.2.9 土地权属资料:1988 年以来历年申报登记发证的资料,为本项目土地权属调查的 主要资料。 3 3执行标准和文件执行标准和文件 3.1、法律、法规及行政规章: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 (5) 土地登记规则 (1995,国土法字第 184 号) ; (6) 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 (1995,国土籍字第 26 号) ; (7) 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 (2003,国土资源部 17 号令) ; 广西第一测绘院测绘工程技术设计书 - 3 - (8) 土地调查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518 号) ; (9) 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 (国发200638 号) ; (10)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 (2007,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办公室) ; (11) 土地登记办法 (国土资源部第 40 号令) ; (12) 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登记办法 。 3.2、技术标准: (1)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1014-2007; (2)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 (3)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 1001-1993; (4)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cjj 73-1997; (5)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 ; (6) 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 td/t 1016-2007; (7) 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 td/t 1015-2007; (8) 城市测量规范cjj 8-1999; (9)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10) 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 gb/t168181997; (11) 1:500、1:1000、1:2000 地形图图式 gb/t 20257.1-2007 ; (12) 1:500、1:1000、1:2000 地形图数字化规范 (gb/t171601997) ; (13) 地籍图图式 (ch5003-94) ; (14) 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gh100191; (15) 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100395; (16) 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95; (17)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1002004、j2982004; (18)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图式 ; (19) 桂林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地籍调查工程技术服务采购采购实施方案 ; (20)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2007,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 导办公室); (21)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汇交办法(国务院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地籍调查工程 领导小组办公室); (22)广西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地籍调查工程实施方案 (桂土调查办发20073 号, 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 ; (23)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地籍调查工程技术补充规定 (广西第二次 土地调查城镇地籍调查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二 00 八年二月) ; (24)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 (国土资发(2001)359 号) ; (25)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12898-91) ; 广西第一测绘院测绘工程技术设计书 - 4 - (26)桂林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地籍调查工程实施方案 ; (27)桂林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地籍调查工程项目合同 (编号:glzfcg2008a0048) ; (28)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1); (29) 地籍测绘规范 (ch5002-94) ; (30) 本技术设计书。 3.3、参考标准: (1)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gb/t13989-1992) ; (2) 数字测绘产品质量要求 (gb/t 17941.12000) ; (3) 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与质量评定 (gb/t 183162001) ; (4)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 (gb1480493) ; (5) 1500、11000、12000 地籍图图式 (ch500394) ; (6) 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gb/t1392392) ; (7) 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代码 (gb/t13923-2006) ; (8)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gb/t177981999) ; (9) 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 (gb/t183162001) ; (10)经桂林市国土资源局批准的桂林市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 。 4 4主要技术指标主要技术指标 4.14.1 系统基准 4.1.1 平面基准采用 1980 西安坐标系,1.5带高斯-克吕格投影,中央子午线 111。 同时计算一套平面坐标系成果,采用自定义的中央子午线,具体技术参数见补充说明。并 与 2003 桂林平面坐标系联测。 4.1.2 高程采用 1985 国家高程基准,基本等高距:平地、丘陵 1 米,山地为 2.5 米。同 一图幅内基本等高距保持一致。 4.24.2 基本精度指标 4.2.1 gps 网精度 表表 4-14-1 gpsgps 测量精度分级表测量精度分级表 等级等级 平均边长平均边长 (kmkm) 固定误差固定误差 a a(mmmm) 比例误差系数比例误差系数 b b(110110-6 -6) ) 最弱边相对最弱边相对 中误差中误差 闭合环或附合路闭合环或附合路 线边数(条)线边数(条) 二等 9102 1:120000 6 四等 210518000010 一级 1101012000010 二级1 152011000010 4.2.2 gps 测量参数 表 4-2 gps 测量基本参数表 项目项目观测方法观测方法二等二等四等四等一、二级一、二级 广西第一测绘院测绘工程技术设计书 - 5 - 卫星高度角() 静态 151515 有效观测卫星数 静态 快速静态 4 - 4 5 4 5 平均重复设站数 静态 快速静态 21.61.6 时段长度 (mim) 静态 快速静态 120 30 60 15 45 15 数据采集间隔 (s) 静态 快速静态 151515 接收机类型双频双频双频 标称精度 10mm210- 6d 10mm510- 6d 10mm510- 6d 观测量载波相位载波相位载波相位 同步观测仪器数 322 几何图形强度因 子(pdop) 666 4.2.3 平面精度 a) 四等以上平面控制网中最弱相邻点的点位误差不得超过5cm。 b) 四等以下平面控制网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 c) 测站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15.0cm。 d) 地形图实地地物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及地物点间距中误差按表 4-3 执行。 表 4-3 间距中误差表 (单位:图上 mm) 地区类别地区类别点位中误差点位中误差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 建城区、平地、丘陵地 0.20.3 山地、高山地 0.40.5 注:树林隐蔽、陡石山等特殊困难地区可按上表放宽 0.5 倍。 4.2.4 高程精度 a)高程精度按表 4-4 规定执行: 表 4-4 高程精度表 (单位:m) 项 目建成区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 一、二级控制点相对于起算点0.02 图根控制点相对于起算点0.05 测站点 0.070.070.100.150.15 高程注记点 0.150.200.360.50.75 等高线插求点(等高距) 1/31/22/31 b)地形特征点必须测注高程点,高程注记点间隔一般不大于 15 米。 c)建筑区、道路中心适当测注高程点。 广西第一测绘院测绘工程技术设计书 - 6 - 4.34.3 地籍界址点测量精度 4.3.1界址点精度 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误差和间距超过 50 米的相邻界址点的间距误差不超 过表 4-5 的规定;间距未超过 50 米的界址点的间距误差限差不超过下式(1)计算结果。 d=(mj+0.02mjd) -(1) 式中:mj -相应等级界址点的点位中误差(cm) ; d - 相邻界址点间的距离(cm) ; -界址点坐标计算的边长与实量边长较差的限差(cm) 。 表 4-5 界址点精度及适用范围 界址点对邻近图根点 点位误差(cm) 类别 中误差允许误差 界址点间距允 许误差 (cm) 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 关系距离允许误差 (cm) 适用范围 一 5101010 地价较高地区、城镇街坊外围界址 点及街坊内明显界址点 二 7.5151515 地价一般地区、城镇街坊内隐蔽界 址点及村庄内部界址点 注:界址点对邻近图根点点位中误差系指用解析法勘丈界址点应满足的精度要求;界址点间距允许误 差及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允许误差系指各种方法勘丈界址点应满足的精度要求。 4.3.2 主要地籍要素点(地物点)精度 主要地籍要素点(地物点)的精度分三级,各级主要地籍要素点(地物点)相对于邻 近控制点的点位误差和地物点的间距误差不超过下表的规定。 表 4-6 主要地籍要素点(地物点)精度 主要地籍要素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误 差和相邻主要地籍要素点间的间距误差 主要地籍要 素点 中误差(cm)限差(cm) 适用范围 一510大型商住楼、房产价格较高的地物点 二7.515一般住宅楼、房产价格适中的地物点 三1020 简易住宅楼、房产价格较低的地物点 4.44.4 土地利用分类 执行 gb/t 21010-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 4.54.5 面积计算与计量单位 a)面积计算使用解析法,公式见 td 1001-93 第 3.4.11.1 条。 b)计量单位。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其中,面积量算单位采用平方米(m2) ;长度单位 用米(m) ;面积汇总单位采用公顷(hm2)和亩。 5 5设计方案设计方案 5.15.1 技术路线和工作流程 广西第一测绘院测绘工程技术设计书 - 7 - 5.1.15.1.1 技术路线 利用 cors、全球定位系统(gps) 、全站仪等先进技术手段,采用全野外数字化测量 方法,对城镇测区内没有地形图的范围,先进行全野外数字化测绘地形图,并以该地形图 和已有地籍图、地形图作为本次城镇土地调查工作底图进行权属调查,在调查区域现场调 查宗地权属。然后对调查区域进行全野外数字化地籍测量,确定宗地的界址点、界址线、 形状、位置及其他相关地籍、地物要素等信息,同时按照有关标准建立城镇地籍数据库。 5.1.25.1.2 软件选用 a) 软件平台 地形地籍图的测绘采用我院研制的 szct 数字测量成图软件。数据建库采用桂林市国 土资源局采购和提供的 mapgis 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 b) 数据库平台 选用 sql server 数据库管理系统。 5.1.35.1.3 工作流程 a) 工作准备:资料收集、测区踏勘,资料分析,技术设计,技术培训。 b) 控制测量:选点埋石,gps 测量,导线测量,平差计算。 c) 地形图测量与修测:图根控制测量,全野外数字化采集,图件编辑。 d) 权属调查:宗地权属状况调查,界址调查,绘制宗地草图,引用原土地登记地籍 调查表。 e) 地籍测量与修测:测定界址点,测绘地籍图,制作宗地图。 f) 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数据入库,数据统计汇总,成果输出。 g) 编写报告:技术报告,工作报告,分析报告。 h) 资料整理:成果整理装订,资料移交。 i) 检查验收:各级检查,成果验收。 5.1.45.1.4 工艺流程图 广西第一测绘院测绘工程技术设计书 - 8 - 合格 不通过 不合格 合格 不合格 工作准备 控制测量 检查 地形图测量 权属调查 地籍测量 检查 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 系统测试 通过 验收 资料整理装订和移交 编写报告 图 5-1 工艺流程图 5.25.2 控制测量 5.2.15.2.1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在测区范围布设二等 gps 网作为首级控制网,以四等 gps 网作为加密网,发展一、二 级控制网。 a) 布设二等 gps 网时,其平均边长为 9 公里,利用测区内及附近已有的 a、b 级 gps 点和国家二等三角点作起算点。数量约为 13 座,其中新埋 2 座,利用旧点 11 座,分别为 广西第一测绘院测绘工程技术设计书 - 9 - 临桂原有四等点 2 座,阳朔原有四等点 2 座,桂林 cors 基准点 4 座,广西 c 级点 3 座, 控制面积约 500 平方公里,同时联测桂林原有 c 级控制点 5 座,国家二等三角点 3 座,广 西 b 级点 3 座。其布网图如附图 d 所示。 b) 在二等 gps 控制网基础上布设四等 gps 点,四等 gps 点的密度以满足发展一、二 级控制网为原则,按平均边长约 2 公里左右布设,数量约为 60 座,控制范围约为 350 平 方公里。gps 网的点与点间不要求通视,但应考虑常规测量方法加密时的应用,每个点应 有一个通视方向。其布网图如附图 e 所示。 c) 在四等控制网的基础上布设一级控制网,要求布设均匀,原则上每平方公里应有 4 个以上不低于一级控制网精度的平面控制点。每个点至少保证能与一个点通视,并便于 设置全站仪及加密控制测量使用。 d) 在四等及一级控制网的基础上,适当布设二级控制点,以满足发展图根点的需要。 e) 图根控制点在二级及以上控制点基础上布设。图根点应满足测图需要,一般选在 利于保存、便于使用的地方比如街道的交叉口,同时尽量考虑到界址测量及地形测量的要 求,合理分布。图根点的密度每平方公里一般不低于 64 点,建筑物密集地区应适当增加, 复杂地区每幅不应少于 15 个图根点。 f) 建成区每幅图埋石点的数量(含等级点)为 3 个,非建成区每幅图埋石点数量为 2 个,确实因为测区实地埋石和通视困难(如树林密集、土地平整等) ,标石的埋设密度可 适当减少,个别图幅的埋石点可以允许 1 个。埋石点间应要求两两通视,个别可允许一个 通视方向。 g) 选择二、四等 gps 控制点点位时,应保证点位既能满足 gps 的观测条件,又方便 于常规控制测量的使用;有利于长期保存、安全作业;有利于安置 gps 接收机和操作,视 野开阔,周围障碍物高度角不超过 15;距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不得小于 200 米,距离 高压输电线不得小于 50 米。 h) 所有的控制点应在其附近处写上点号,以便查找。 5.2.25.2.2选点埋石 a)各级控制点编号要求:(顾及已有成果,各级控制点编号如下) 二等 gps 点编号按 gps c009c; 四等 gps 点编号按 gps e650e; 一级控制点编号按001; 二级控制点编号按001; 图根埋石点编号按 t001t,图根木桩点编号按 p001p。 二等点从 9 号开始编,四等点从 650 号开始编,一、二级和图根点按流水号编,同级 控制点严禁编重号,但可以空号。 b)各级埋石点标石规格要求: 1)、 二、四等点标石规格为:上面为 2020cm,下底为 4040cm,高 40cm。二、 广西第一测绘院测绘工程技术设计书 - 10 - 四等标石埋设图见附录 a(b)(i),标石面整饰见附录 a(e)(i)以及中心标志见附录 a(a)(i)。 2)、 一级、二级控制点标石:上面为 1212cm,下底为 2020cm,高 50cm。 一级、二级标石埋设图见附录 a(b)(ii),标石面整饰见附录 a(e)(ii)和 a(e)(iii)以及中心标志见附录 a(a)(ii)。 3)、 埋石图根控制点标石规格上面为 1212cm,下底为 2020cm,高 40cm。 埋石图根标石埋设图见附录 a(b)(iii),标石面整饰见附录 a(e)(iiii)以及 中心标志见附录 a(a)(ii)。 一、二级控制点和图根点埋设标石面应高出地面 35。 4)、 设在楼顶上的各级埋石点规格:上面为 2020cm,下底为 3030cm,高 15cm,楼顶标石埋设见附录 a(c) ;设在构筑物(如水泥路面等)上的各级埋石点, 由于刻字的困难性,故采用打入带圆盘的直径为 1cm,长 12cm 带十字的钢钉, 圆盘 上刻有等级和点号,见附录 a(a)(iii),水泥路面标石面整饰见附录 a(d) 。 5)、 各级埋石点的中心标志一律采用广西第一测绘院制作的专用测量标志。gps 控制点中心标志规格见附录 a。 (i)二等点中心标志 (ii)四等点中心标志 (iii)一级点中心标志 图 5.2 控制点中心标志规格 6)、 在实地选埋各级控制点时,应在点位附近显要位置用红油漆写上点名,并标 所在方位和距离(在街道、居民区应注意环境雅观) 。 c)二、四等控制点应在实地绘制点之记,点之记格式执行 cjj 73-1997 附录 a。 d)二、四等和一级控制点埋石时,应拍摄点位照片。点位照片拍摄要求:标石放入 坑时拍一张,泥土掩埋后标石面拍一张,从南面朝北面拍一张全景共 3 张.使用数码相机, 有效像素不低于 300 万分辨率,存储格式为 jpg 格式,命名规则为点号1、2、3,点位 相片作为成果提交。 5.2.35.2.3平面控制点测量 二、四等控制网点均采用 gps 静态测量方法施测。一级控制点可以采用 gps 静态测 量方法、cors 或全站仪测距导线(网)方法施测。二级及图根点可采用 cors 或全站仪测 距导线(网)方法施测。 5.2.3.15.2.3.1gps 观测 广西第一测绘院测绘工程技术设计书 - 11 - a) 在观测前应根据使用的接收机数量,进行 gps 网形设计及编制作业调度表,其内 容包括观测时间、测站号、测站名称、接收机编号及观测人员等。观测人员测前应做好准 备,检查仪器设备和相关配件的完好性,检查电池容量是否充足。观测组应严格按调度表 规定的时间进行作业。保证同步观测。当情况有变化需修改调度计划时,应经作业分院负 责人同意,观测组不得擅自更改计划。 b) 每时段开机前,作业员应量取天线高,并及时在手薄中记载测站名、观测日期、 时段号、天线高等信息。关机后再量一次天线高以作校核,两次量高互差不得超过 3mm, 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若互差超限,应查明原因,提出处理意见并记入手薄。 gps 外 业观测手薄格式见 cjj 73-97 附录 h。 c) 观测员在作业过程中不得擅自离开测站并应防止仪器受振动和被移动防止他人和 其他物体靠近天线遮挡卫星信号。 d) 观测员在作业过程中不应在接收机旁 5 米范围内使用手机或者对讲机;雷电过境 时应关机停测摘机并装箱。 e) 通讯联系时,通讯设备应低于接收机天线,并尽可能与测站保持 5 米以上的距离。 f) 观测中应保证接收机工作正常数据记录正确,每日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将数据存至 计算机软盘、硬盘上,确保观测数据不丢失。 g) 观测人员应严格按手薄内容进行详细记载,不得错记,不得漏记,严禁伪造。 5.2.3.25.2.3.2gps 网的数据处理 a) 数据传输 将记录在接收机内存模块的观测数据传输至计算机。 b) 预处理 gps 数据预处理的目的是:对数据进行平滑滤波检验,剔除粗差;统一数据文件格式 并将各类数据文件加工成标准文件,找出整周跳变点并修复观测值;对观测值进行各种模 型改正。 c) 基线解算 基线解算时要顾及观测时段中信号间引起的数据剔除、观测数据粗差的发现及剔除、 星座变化引起的整周未知参数的增加等问题。 d) 检核 在基线解算完毕后,要进行同步环、异步环、重复基线的检核。 e) gps 网平差 当各项质量检验符合要求时,应以所有独立基线组成闭合图形,以三维基线向量及其 相应协方差作为观测信息,以一个点的 wgs-84 坐标作为起算依据,进行 gps 网的无约束 平差。无约束平差应提供各控制点在 wgs-84 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各基线向量三个坐标 差观测值的总改正数,基线边长精度信息,每点点位精度、误差椭圆,同步环和异步环闭 合差。 广西第一测绘院测绘工程技术设计书 - 12 - 二等 gps 网无约束平差完成后,以 itrf97 框架、2000.0 历元下的国家 a 级、b 级 gps 点作起算点,在国家 2000 坐标系中进行三维约束平差计算,求解二等网控制点在国 家 2000 坐标系下的坐标成果。 其他等级 gps 网在无约束平差完成后,再进行二维约束平差,二维约束平差应在 1980 西安坐标系和 2003 桂林独立坐标系中进行平差,求解两套坐标成果。同时通过公共 点求解两套坐标系的转换参数。 5.2.3.35.2.3.3cors 测量方法 5.2.3.3.15.2.3.3.1 cors 观测要求 在 cors 有效覆盖范围以内可采用 cors 技术直接施测一级及以下控制点、界址点、细 部点。并充分利用广西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数据进行相应高程改正,网络覆盖范围内相对于 基准站单点测量平面位置误差不大于2.5cm,高程误差不大于3.5cm。其观测要求如下 表: 表 5-1 cors 观测要求 等级/类 型 卫星高度角 () 有效观测 卫星数 观测历元 数 标高取位备 注 一级 15460 0.001 米 观测历元在得到固 定解后开始记录 二级 15430 0.001 米 图根点 15420 0.001 米 界址点 15420 0.01 米 细部点 15410 0.01 米 a)用于发展低等级的控制点必须埋石。 b)平面等级控制点应尽量用水准联测。 5.2.3.3.25.2.3.3.2 采用 cors 方法施测技术要求 a) 点位上空无遮掩物,适合于 gps 观测。 b) 测量一、二级控制点时要求摆设三脚架,安装基座,仪器对中整平。根据仪器高 设置的天线类型(斜高、垂直高)和位置(天线相位中心、项圈、底部等)严格量取仪器 高,要求量取三次,较差在3 毫米以内,取平均值作为仪器高。 c) 图根控制点可采用测杆(或配合支架)直接进行观测,测杆圆水准气泡需进行检 核,支杆高度不小于测量人员身高并尽可能不大于 2.0 米,以减少测杆倾斜误差的影响。 d) 采用测量控制点模式,要求两次初始化测量,每次初始化得到固定解时开始记录 测量结果,根据不同等级记录不同历元数的平均值作为一次测量结果。两次初始化测量结 果的较差,要求平面坐标3 厘米,高程5 厘米,超限重测。仪器设置 hrms 小于 3 厘米,vrms 小于 5 厘米。 e) 利用网络 rtk(cors)测量应保证一定数量已知点的检测,以确保测量成果的可 广西第一测绘院测绘工程技术设计书 - 13 - 靠性,要求平面坐标较差5 厘米,高程较差8 厘米。 f) 利用网络 rtk(cors)测设控制点必须进行一定比例的重复测量,比例不少于 10。重复测量成果的较差,要求平面坐标5 厘米,高程8 厘米。 g) 四等以下的地籍平面控制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5cm。 h) 观测前,应先利用周边 1-2 个已知点进行检核,各坐标分量较差均小于 2cm 后才 能实施流动观测,并需要独立观测 2 次,便于成果检核,收测时也应检查 1-2 个已知点进 行校核。 i) 观测成果直接记录于终端中。 5.2.3.45.2.3.4全站仪导线法 a) 采用全站仪测距导线网施测时,导线(网)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 5-2 要求。 表 5-2 导线网主要技术指标 等级 测角中误 差() 导线总 长(km) 平均 边长 (m) 测距中 误差 (mm) 方位角闭合 差() 导线全长相 对闭合差 水平 角测 回数 垂直 角测 回数 距离 测总 回数 一级 53.630015 10 n 1/14000222 二级 82.42001516 n 1/10000111 图根 200.9801540 n 1/4000111 注:表中:n 为导线站数;测回数按 2 秒级全站仪测距、测角精度设计;水平角采用方向观测法, 垂直角采用中丝、对向观测法;距离双程观测。 b) 一、二级导线宜布设成网状或附合形式。图根导线以布设附合导线为主。导线布 设成网时,导线节的边数和距离不应大于相应等级附合导线的 0.7 倍。 c) 导线相邻边长之比不宜超过 1/3;遇特殊情况时,附合导线的总长和边数可放宽 至 1.5 倍,但其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 26cm,附和导线的边数不能超过 12 条。 d) 当附和导线长度短于长度的 1/3 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 13cm。 e) 个别地方布设图根闭合导线困难时,也可布设测支导线,但支导线边数不得多于 4 条,首站观测两个已知方向,水平角观测一测回、距离、垂直角往、返各测一测回。 f) 个别困难地方图根导线可附合三级。测距导线外业观测技术指标见表 5-3。 表 5-3 测距导线外业观测技术指标 水平角观测()垂直角观测()距离观测(mm) 等级半测回 零差 一测回 2c 较差 各测回 较差 指标差 较差 测回差 一测回读 数差 测回较差往返较差 一级 813915151015 2(a+b.d ) 二级 8131510 图根 15151510 注:本表按 dj2型号和级测距仪器设计。 5.2.45.2.4高程控制测量 城市三、四等水准一般不另行埋设标石,采用三、四等水准连测位于平坦地区的部分 广西第一测绘院测绘工程技术设计书 - 14 - 二、四等 gps 点和一级控制点,三、四等水准布测应尽可能考虑连测到最多的二、四等 gps 点和一级控制点,高程起算点要求为三等及以上水准点。路线顺地理走向,布设成一 个水准网。三等水准联测采用往返观测,所使用的水准仪(ds1 或以上级别) ,四等水准 联测采用单程观测,所使用的水准仪(ds3 或以上级别) 、木质标尺等仪器设备必须经过 检验并合格方可使用。仪器的检验参照 gb1289891 中“5.2”款及“附录 b”有关规定 执行。 位于楼顶上及其他没有连测四等水准的二、四等 gps 点和一级控制点,其高程可利用 高程拟合进行计算或采用广西似大地水准面高程模型进行解算。 投入本工程的仪器设备必须进行合法有效的鉴定与校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本次测区范围内原有广西一、二、三等水准点(见附图 f)约 20 个,数量较多,可 作为本次联测依据,城区水准点密度约 2 公里,外围水准点间距约 2.5 公里。 当局部附(闭)合水准路线长度超过 15km 时采用三等水准测量,其他采取四等水准 测量施测。 a) 三、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不得大于表 5-4 的规定。 表 5-4 三、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每 km 高差中数中误差 (mm) 等级 偶然中误 差 全中误差 附(闭)合 水准路线 长 km 视 距 m 前后视 距差 m 前后视 距累积 差 m 红黑面 读数差 mm 红黑面 所测高 差之差 mm 路线闭合 差 mm 三等36 4565362.03.012 四等510 15805103.05.020 注:l 为附合路线长度,以公里为单位。偶然中误差反映了整个测区水准测量的综合质量,当整个 测区偶然中误差不满足要求时,应对个别线路往返测较差偏大的测段进行重测。当全中误差不满足要 求时,应对个别线路闭合(附合)差偏大的测段进行重测,同时应对高一级起算数据进行必要的检核。 b) 二级控制点和图根点采用电磁波测距高程导线施测时,仪器型号选为 dj2 及以上。 二级电磁波测距高程导线尽可能布设成网。图根导线可采用附合高程导线。电磁波测距高 程导线与平面导线同时观测,其总长和边数与平面导线要求一致。电磁波测距高程导线观 测时,目标高和仪器高均应用钢尺丈量二次,读至 1mm,两次较差不大于 3mm 时取用中数。 电磁波测距高程导线技术要求如表 5-5。 表 5-5 电磁波测距高程导线技术 等级中位法垂直角测回数指标差互差() 对向观测高差之 差(m) 高程闭合差 (m) 二级 1150.1s05 . 0 2 s 图根 1150.4s 04 . 0 d 注:s 为边长、d 为距边边长,以公里为单位(不足 100 米时,按 100 米计算) 。 c) 二级和图根控制点如采用 cors 方法施测,其高程也同样采用 cors 测量成果。但 广西第一测绘院测绘工程技术设计书 - 15 - cors 高程成果不能作为再发展下级控制点的高程。 5.35.3 城镇地籍调查边界划分及其与农村土地调查边界的衔接 a) 城镇地籍调查边界由市国土资源局划定。 b) 城镇地籍调查边界须与农村土地调查边界无缝拼接。 c) 城镇地籍调查边界与农村地籍调查边界矛盾时,以城镇地籍调查边界为准。 5.45.4 土地分类编号 1、分类依据:土地分类以土地的权属性质和用途为主要依据。 2、土地利用分类:按 gb/t21010-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规定执行。 (1)批准用途和实际用途不相同时,在调查表中应分别填写。 (2)没有明确使用者或具有一定市政功能而无明确使用者的地块,如马路、街巷、 广场、水域或城镇内部公用地、归属不明的空地、城乡交接处的农用地等,用“块地”表 示, “块地”与宗地同级。 (3)违法用地和其他“块地”按实际用途调查。 3、土地权属性质分类 土地的权属性质分为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两大类,分别以“国”和“集”字表示。 5.55.5 地形图测绘 地形图测绘主要内容包括测区范围内平面与高程控制测量、各种大比例尺地形测图以 及对已有地形图保持现势性的修测等测量工作。 首级网采用全面布网,加密网可用导线或插点。平面控制网坐标系统采用 2003 桂林 平面坐标系和 1980 西安坐标系。高程基准采用 1985 国家高程基准。成图比例尺为 1:500。 1、采用全野外数字化成图方法,用全站仪或 gps rtk 采集数据野外绘制草图在室内 用笔记本电脑成图。 2、地形图图上地物点点位中误差及地物间距中误差的要求如下: 地区分类点位中误差(图上 mm)间距中误差(图上 mm) 建筑区和平坦地区 0.20.3 一般地区 0.40.5 注:困难地区的点位精度可放宽 0.5 倍。 广西第一测绘院测绘工程技术设计书 - 16 - 地形图高程精度要求:一般散点高程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 15cm;山地等高线插求点高程中误差不大于 1/2 等高距。 3、所投入的仪器设备均应进行鉴定且合格。 4、外业测量中仪器对中误差不应大于 0.005m;测前应进行仪器指标差检查;以较远 点定向进行测站固定角、坐标和高程检核,保证测站正确;迁站前应进行仪器归零检查。 野外数据采集时测距的最大长度不得超过 150 米;每幅图应测出图外 10mm,接边误差不 大于中误差 2倍。 2 5.5.15.5.1地形(地籍)图分幅和编号地形(地籍)图分幅和编号 成图比例尺为 1:500,图幅规格为 5050cm 正方形分幅,每平方公里为 16 幅,即 实地 250250m 为一幅图。 图号按图幅西南角坐标(x、y 值)公里为单位,x 坐标在前 y 坐标在后,中间以一短 线连接,取值范围和方法按 gb/t 7929-95 要求执行。小数点后 2 位数字,必须是 00、25、50、75,如“92.50-75.00” 。 图名一般选取图幅内较重要、知名的村名、地名、山名、单位或企业名称,名称太长 时,可以简称,一般取用当地习惯简称。街道名、道路名、河流名不能做为图名。 5.5.25.5.2野外数据采集 地形图测绘采用全站仪进行全野外数据采集数字化成图法,主要用全站仪测定地形要 素的坐标和高程,对于部分隐蔽点则采取皮尺或手持激光测距仪丈量边长,用边长交会方 法求得其坐标,也可采用方向交会法测定地物点的位置。 为尽量减少数据粗差,数据记录应充分利用全站仪或 gps 仪器的内存,实现全站仪或 gps 仪器自动记录。 5.5.2.1测站检查 在控制点上设站后,观测之前必须进行以下检查: a) 仪器参数检查。仪器高、目标高、气象改正数、棱镜参数、数据格式和单位等所 有相关设置必须正确; b) 仪器对中整平检查。仪器对中的偏差,不应大于 5 毫米;仪器管气泡不应偏离一 格; c) 视准差和指标差检查。角度测量仪器 2c 和 2i,其绝对值不大于 40,才能作业, 否则仪器必须进行检校; d) 定向检查。以较远的控制点定向,并用附近其他较近的控制点进行检核,角度检 核值与原有值之差不应大于 40,高程检核值与原值之差不应大于 0.05 米,边长(或坐 标)检核值与原值之差不应大于 0.03 米;并在较远处选择一个明显铅垂标志(如避雷针、 旗杆等)作为参考方向。原则上待测点至测站的距离不应大于定向边的距离,个别测站有 广西第一测绘院测绘工程技术设计书 - 17 - 困难时,应提高仪器对中精度和有效减弱定向目标偏心误差的影响,此时待测点至测站的 距离也不应大于定向边距离的 2 倍; e) 归零检查(度盘检查) 。测图过程中,每测 2050 个点和在测站结束时检查一次 定向方向(或参考方向) ,每站归零差不应大于 40; f) 观测时,需要在测站的正北、东北、正东、东南、正南、西南、正西、西北 8 个 方向各拍一张共 8 张相片,以供检查使用,同时拍一张测站全景像片。使用数码相机,有 效像素不低于 300 万分辨率,存储格式为 jpg 格式,命名规则为点号 1、2、3、4、5、6、7、8、9,点位相片作为成果提交。 5.5.2.2读数、视距要求 经过测站检查后,用全站仪施测地物点、地形点时,距离、水平角和垂直角(或坐标 x,y,h)可按半测回一次读数施测。 测站至界址点、地物碎部点的距离一般不超过 120 米,测站至地貌碎部点的距离一般 不超过 200 米,高程点间隔一般不大于 15 米。 5.5.2.3野外数据采集要求 a) 居民地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准确测绘实地外围轮廓和如实反 映建筑结构特征;房屋的轮廓应以墙基外角为准,房屋应逐栋表示,并按建筑材料和性质 分类,注记层数。 b) 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依比例尺表示的,应实测其外部轮廓,并配置符号或按 图式规定用依比例尺符号表示;不依比例尺表示的,应准确测定其定位点或定位线,用不 依比例尺符号表示。 c) 交通及附属设施的测绘,图上应准确反映陆地道路的类别和等级,附属设施的结 构和关系;正确处理道路的相交关系及与其它要素的关系;公路与其它双线道路在图上均 应按实宽依比例尺表示;公路应在图上每隔 15-20cm 注出公路技术等级代码,如 g(107);公路、街道按其铺面材料分为水泥、沥青、砾石、条石或石板、硬砖、碎石和 土路等,应分别以砼、沥、砾、石、砖、碴、土等注记于图中路面上,铺面材料改变处应 用点线分开;跨河或谷地等的桥梁,应实测桥头、桥身和桥墩位置,加注建筑结构。 d) 永久性的电力线、电信线均应准确表示,电杆、铁塔位置应实测。当多种线路在 同一杆架上或交叉时,只表示主要的,但应交接清楚。各种线路应做到线类分明,走向连 贯。各种电杆均要连线;架空的、地面上的、有管堤的管道均应实测,分别用相应符号表 示,并注记传输物质的名称。当架空管道直线部分的支架密集时,可适当取舍。 e) 江、河、水库、池塘、沟渠、泉、井等及其它水利设施,均应准确测绘表示,有 名称的加注名称;河流、溪流、水库等水涯线,按测图时的水位测定,注明日期,以分数 广西第一测绘院测绘工程技术设计书 - 18 - 表示高程和日期(分子和分母),当水涯线与陡坎线在图上投影距离小于 1mm 时以陡坎线 符号表示。沟渠宽度小于 0.5m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