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连县筠连镇城市老垃圾简易堆放处封场治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x_第1页
筠连县筠连镇城市老垃圾简易堆放处封场治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x_第2页
筠连县筠连镇城市老垃圾简易堆放处封场治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x_第3页
筠连县筠连镇城市老垃圾简易堆放处封场治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x_第4页
筠连县筠连镇城市老垃圾简易堆放处封场治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筠连县筠连镇城市老垃圾简易堆放场封场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二零一三年七月目录一、建设项目概况11.1建设项目概况11.2项目背景及主要建设内容11.2.1项目背景11.2.2项目主要建设内容21.3工程合理性分析41.3.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41.3.2规划符合性分析51.3.3项目治理方案合理性分析51.3.4项目总图布置及环境合理性分析6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72.1垃圾简易堆放场现状及存在的环境问题72.2环境质量现状72.1.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72.1.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82.1.3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82.1.4声学环境质量现状82.1.5土壤环境质量现状9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93.1 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及减缓措施93.1.1施工对环境空气影响93.1.2施工噪声污染及减缓措施103.1.3施工期废水影响123.1.4施工期固废影响分析123.2封场期的环境影响及减缓措施133.2.1封场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133.2.2封场期水环境影响分析143.2.3渗滤液运输对沿线影响分析153.2.4封场期对土壤环境影响分析163.2.5封场期对景观的影响分析163.2.6封场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163.2.7封场后管理影响评价173.3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73.3.1预测范围及时段173.3.2预测因子173.3.3预测方法183.3.4预测结论183.3.5保护措施及对策193.4环境风险评价213.4.1风险分析213.4.2防范措施213.5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23四、公众参与234.1网上公示234.2公众调查25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26一、建设项目概况1.1建设项目概况项目名称:宜宾市筠连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地点:四川省筠连县筠连镇燎原村七组;建设性质:技改;项目业主:筠连县城市投资有限责任公司。1.2项目背景及主要建设内容1.2.1项目背景筠连县筠连镇城市老垃圾简易堆放场位于四川省筠连县筠连镇燎原村七组,占地约29亩。筠连县筠连镇城市老垃圾简易堆放场封场治理工程占地约3.7176公顷(其中封场面积19500m2)。老垃圾堆放场于2000年投入使用,2011年停止使用,场内垃圾堆放量约35万m。与国内绝大多数简易垃圾填埋场一样,筠连县筠连镇城市老垃圾简易堆放场无底部防渗设施、无沼气导排设施、无雨污分流设施、无渗滤液收集、处理设施,对周围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目前,筠连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已投入运行,筠连县筠连镇城市老垃圾简易堆放场将进行封场整治。若封场工程不完善,垃圾堆体将是一巨大的二次污染源,填埋气体、垃圾渗沥液将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该场垃圾堆体边坡过陡,可能坍塌;缺乏气体导排设施,堆体存在自燃现象。故本项目封场工程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堆体进行整形并绿化,控制填埋气体,妥善处理垃圾渗沥液,有效减少和控制填埋场污染。本项目已被列为“四川省重点流域纳入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项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1998年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国家实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受建设单位筠连县城市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成都科技大学环保科技研究所于2013年8月在对现场进行踏勘和收集资料的基础上以及对项目进行初步工程分析的基础上,完成了筠连县筠连镇城市老垃圾简易堆放场封场治理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1.2.2项目主要建设内容老垃圾简易堆放场总库容为35万m3,占地约29亩。本次封场治理工程占地约3.7176公顷,其中封场面积19500m2。本项目主要由主体工程、配套工程、生产管理与生活服务设施等构成。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主体工程主要包括:垃圾堆体整形与处理、填埋气体收集与处理、渗滤液收集与处理、地表水与地下水控制系统、封场覆盖系统、绿化与植被恢复系统、垃圾坝等。(2)配套工程主要包括:供配电、给排水、消防和通信等。(3)生产管理与生活服务设施主要包括:办公用房以及综合用房等。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见表1-1,主要构筑物及设备见表1-2。表1-1 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表类别建设内容及规模可能产生的主要问题施工期封场期主体工程垃圾堆体整形与处理工程每隔5m设置2m宽的平台,平台之间的坡比不大于1:3;整形时分层压实垃圾,压实密度大于800kg/m;新建垃圾坝1座,垃圾坝顶高程253m占用土地损坏植被水土流失施工噪声扬尘及废水恶臭污染渗滤液对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污染填埋气体、恶臭、渗滤液、水土流失填埋气体收集与处理采用被动收集方式收集填埋气体;按30m间距设置导气石笼,石笼直径为1200mm,由中心dn200的hdpe穿孔管与外界铁丝网,以及内部填充的卵石构成,共设置导气井23座;分区域收集后至集中燃烧装置燃烧后排放填埋气体渗滤液收集与处理渗滤液产生量为6.10m3/d;垃圾坝沟谷部分设置导渗滤液排盲沟,梯形断面,宽900高400mm,沟内设置渗滤液导排管(dn315)以48%坡度进入渗滤液暂存池,暂存池大小:2564m;渗滤液处理方式:渗滤液通过吸污车运输至筠连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系统处置渗滤液、渗滤液运输噪声地表水与地下水控制系统地表水控制系统:设置地表水导排系统封场平台及垃圾坝内侧设置排水沟,最终汇入终场截洪沟,垃圾场汇水面积为0.05km2;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混凝土预制板梯形断面排水沟:底宽0.5深0.5顶宽1.5m,终场截洪沟:底宽0.5深0.5m,纵坡i0.005地下水控制系统:不设置地下水导排系统,设置地下水检测井、扩散检测井、污染检测井/封场覆盖系统封场覆盖系统采用:排气层、防渗层、排水层、植被层;排气层采用6.3mm复合土工排水网,防渗层采用1.0mmhdpe膜与30cm的渗透系数45cm的土料组成,其中营养植被层为15cm,渗透系数110-4cm/s且有机质含量大于5%/绿化与植被恢复系统分阶段绿化和修复,首先种植浅根植物,如以草皮为主,灌木为辅;然后,引进大型灌木或乔木。/辅助配套工程新建部分巡视道路,道路宽为4m,路面为泥结碎石路面,垃圾坝至回车平台处沿堆体边界设置巡视道路,道路宽为2m综合用房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公用工程给排水:建厂内给排水管道/供电:接入县城供电网络/表1-2 主要构筑物及设备一览表序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主要技术参数1堆体整形1.1垃圾开挖m459001.2垃圾回填m505002垃圾坝2.1土方开挖m54002.2基槽回填m15002.3c10细石砼砌mu30块石m90002.4c15砼m802.5浆砌条石栏杆高1200m1042.6勾缝19003封场覆盖系统3.16.3mm土工复合排水网m2200003.2200g/m2无纺布保护层m2200003.31.0mmhdpe土工膜光面m2200003.46.3mm复合土工排水网m2200003.5450mm厚压实粘土层m90003.6150mm厚营养植被土m30004渗滤液收集与导排系统4.1渗滤液收集管dn315pe100m55穿孔管4.2渗滤液导排管m25无孔管4.3渗滤液调节池2084.0m座14.4卵石2040mmm20004.5土工布200g/m2m213004.6粗砂m104.7阀门井axb=1400x1400mm,h=3m座14.8检查井1000,h=4m座15地表水排出系统5.1表面排水沟梯形断面底宽0.5深0.5mm900混凝土预制板5.2终场截洪沟bh=1.01.0mm680浆砌块石6景观恢复6.1500mm营养土层m100006.2植草m2200006.3灌木200007填埋气收集导排系统7.1移动式集气站座3钢制7.2集液井座3hdpe7.2导气中空管dn200m360hdpe穿孔管7.3导气管dn200m120hdpe实管7.4铁丝笼网眼尺寸4040mmm218007.5卵石d50100mmm4107.6膨润土m1007.7集气干管dn250m200hdpe实管7.8集气支管de110m1200pe软管7.9燃烧装置100m/h套38监测设施8.1地下水监测井座48.2监测设备套19配套设施9.1进场道路b=4m泥结碎石m3009.2巡视道路b=2m泥结碎石m2009.3回车平台泥结碎石1009.4铁丝网围墙高2mm7809.5场外取水dn110m25009.6场外供电m30001.3工程合理性分析1.3.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根据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本项目属于其中“第一类鼓励类”“三十八、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中“20.城镇垃圾及其他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工程”。老垃圾简易堆放场填埋城市生活垃圾的方式为自然堆放腐烂,未采取任何环保措施,对周边环境产生极大的污染,严重影响到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健康,不利当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和持续发展。因此老垃圾简易堆放场封场治理工程的建设是一项关系到环境保护、群众健康的大事,是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大事。本项目已纳入“四川省重点流域纳入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项目表”。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1.3.2规划符合性分析根据筠连县筠连巡司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本项目老垃圾简易堆放场用地处于城市规划区,且距离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区域仅有1km左右。老垃圾简易堆放场虽然已于2011年停止使用,但由于其为不规范的简易垃圾堆场,存在极大的环境和安全隐患,若不对其采取妥善的封场处理,对筠连县城市发展和城市环境都将构成一定的制约和威胁。因此,本项目的实施将更有利于筠连县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与筠连县筠连巡司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总体上是相符合的。根据川国土资函20121777号文件,省国土资源厅已原则同意该项目通过用地预审,核定项目用地总规模控制在3.7176公顷。为满足项目用地需求,需依法按程序对筠连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进行局部调整,目前相关调规工作正在进行中(见附件)。1.3.3项目治理方案合理性分析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根据国内外简易垃圾堆放场处理处置工程经验,结合筠连县老垃圾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两种方案进行比选:方案一:整体搬迁和土地恢复利用该方案是将简易垃圾堆放场堆存的垃圾清运至标准的卫生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以达到彻底消除简易垃圾堆放场污染的目的。前提条件是,该地区必须具有按国家标准规范建设的垃圾卫生填埋场,并同时具有足够的接纳处理能力。异地卫生填埋方案可彻底解决简易垃圾填埋场的污染问题,原场址可得到再次开发利用。缺点是清运及处理成本高,运输过程中可能造成二次污染,仍需再占用新的土地资源。方案二:就地封场处理通过对垃圾堆体进行必要的整形,修筑平台、盘山道、边坡排水渠与雨水边沟,对渗沥液进行定向收集导排,然后对垃圾堆体进行最终覆盖及植被恢复,并建设填埋气体集中收集处理系统,最终达到消除垃圾堆体的安全隐患及产生的臭味,有效减少渗沥液产生量,有效控制处理填埋气体及渗沥液对周边环境的污染,改善景观达到生态恢复的目的。该方案具有施工工期短、见效快、费用低,操作比较容易,建成后可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土地资源可得到开发利用等优点。缺点是渗沥液污染虽然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但短期内还会有少量渗沥液渗入地下。结合筠连县及老垃圾简易堆放场实际情况,工程可行性研究推荐采用方案二作为处理方案,主要考虑以下几点:(1)筠连县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规模为120t/d,总库容约90万m,而筠连县筠连镇老垃圾场堆放量约35万m,若全部清运,将占用现状填埋场库容的39%。(2)该堆放场距离新建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单边运距为15km,若全部清运,仅运输成本将达数千万,而且运输过程中还会产生很大污染。(3)该堆放场位于筠连镇燎原村七组,土地二次开发利用价值不高。(4)该堆放场已完全停止使用,不再产生新的污染源,若就地采取有效措施后,污染源逐年衰减。根据三峡库区相关研究表明,三峡库区内5至10年的堆存垃圾中有机物大部分已经分解,可降解有机物含量小于5%,有些样品甚至已经接近土壤,垃圾浸出液的cod有97%小于60mg/l(gb 16889-2008表3规定的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本项目至2000年使用至2011年,期间几乎没有进行封闭掩埋,其降解速度应比调查平均水平快。由于堆放场已完全停止使用,其污染源将逐渐衰减,污染负荷逐渐减小。综上所述,在综合考虑经济、公辅设施发展现状、社会规划发展等方面的基础上,选择方案二作为本项目的治理方案较为合理。1.3.4项目总图布置及环境合理性分析项目总图布置主要由填埋区、渗滤液调节池组成。填埋场区域是由垃圾向山坡下堆积而形成的,南北长(北高南低)130m,东西宽80m,填埋区域最高海拔高我为560m,底部区域为540m,在填埋区南侧底部区域设置垃圾坝,此坝为浆砌石重力坝,坝外布置调节池,便于渗滤液的收集和处理。控制室位于综合用房内,并远离填埋区设置,有效减缓了恶臭对其的影响。同时,项目周边近距离的居民点都分布在封场区东北及东部,将渗滤液收集及调节池不知在场区南部可以减缓封场期渗滤液收集、暂存过程中可能对上述环境敏感点造成的影响。项目总图布置充分利用地势特点,并对外环境影响较小。综上所述,项目总图布置从环保角度分析是合理。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2.1垃圾简易堆放场现状及存在的环境问题筠连县筠连镇城市老垃圾简易堆放场位于筠连县筠连镇燎原村七组,占地约29亩,该垃圾简易堆放场于2000年投入使用,2011年停止使用,场内垃圾堆放量35余万m。老垃圾简易堆放场在底部未作防渗设施、无雨污分流设施、渗滤液外流无收集处理设施,同时,堆场填埋气没有采取任何收集导排措施,为无组织排放状态,老垃圾简易堆放场对周围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及自然生态环境已构成了不良的影响。主要存在以下环境问题:(1)垃圾堆放场地未做防渗处理,也未设置渗滤液的收集装置和处理装置,老垃圾场污水未处理直接排放。垃圾渗滤液下渗、漫流,对地表水、地下水造成污染,可能影响当地居民身体健康。(2)缺少垃圾场填埋气体收集、导排系统,垃圾中有机物在分解过程中所产生有毒、易燃气体在垃圾堆中蓄积,造成安全隐患。(3)垃圾自然堆放,未压实,单位重量的垃圾耗用了相对较大的场地空间,降低了填埋场土地的利用效率,垃圾堆易受力移动漫散,侵占土地。(4)垃圾露天堆放,无覆盖层,轻质垃圾易四处飘散,同时垃圾臭气四溢,滋生蚊蝇及鼠类,对周围卫生环境产生恶劣影响。(5)现有垃圾堆放场自然落差大,无水土保持措施,存在滑坡、崩塌隐患。因此,对其进行封场整治是非常必要且紧迫的。2.2环境质量现状2.1.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本次环评在项目周边区域共设置5个大气监测点,即老垃圾场场界外东北侧居民户,老垃圾场场界外东南侧居民户,茶叶站煤矿生活区,筠连县环境空气例行监测点。由监测结果可知:所有监测项目均符合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二级标准,表明项目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良好。2.1.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本环评根据区域排水情况对斑竹沟、无名冲沟及定水河(收集筠连县污水处理厂例行监测断面数据)进行了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由监测结果可知,1#监测断面(老垃圾圾简易堆场下游500m)粪大肠菌群超标2.5倍,2#监测断面(无名冲沟汇入斑竹沟处下游500m)铅超标28.42倍,镉超标35倍,粪大肠菌群超标1.8倍;3#监测断面(无名冲沟汇入斑竹沟处上游200m):铅超标30.78倍,镉超标37倍,粪大肠菌群超标0.1倍,其余监测断面及相应监测项目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类标准。超标原因为:人畜粪便污水和农田灌溉排水引起粪大肠菌群超标;老垃圾圾简易堆场渗滤液污染地表水体以及附近矿坑废水任意排放引起无名冲沟来水中的铅和镉超标。2.1.3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2013年4月四川省宜宾地质工程勘察院对工程区内地下水进行了采样监测,评价区主要地下水类型为碎屑岩类裂隙水,地下水位埋深为4.2m。地下水专项评价共布设5个全分析水质监测点位。包括原燎原煤矿水(s2);场区北东侧泉水(s3);填埋区下游10m处钻孔水(s4);现茶叶站煤矿饮用水源(s5);茶叶站煤矿洞排水(s6)。项目区域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中的类标准。由监测结果可知:s2、s6为煤洞水,两水样中ph、总硬度、mn、nh3-n等指标超标,因污染指标间与渗滤液检测指标并未表现相关性,导致其超标的主要因素可能为煤系地层及人为采煤活动的影响;s3、s5为泉点及茶叶站煤矿饮用水源,除色度、no3-、no2-及ph超标外,其它离子均未超标,说明其并未受到填埋场渗滤液的影响;s4为填埋区地下水流下游方向10m处钻孔,cl-、mn、氨氮及codmn等超标指标与渗滤液各指标含量间表现出良好的相关性,超标因子应是受到渗滤液的污染。2.1.4声学环境质量现状本次环评共设置3个噪声监测点,即老垃圾场、老垃圾场场界外东北侧居民户和老垃圾场场界外东南侧居民户。由监测结果可知,3个监测点的昼夜厂界噪声测试结果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2类标准要求,说明项目外环境声学状况较好。2.1.5土壤环境质量现状本次环评选取老垃圾场场界外东北200m处农田、老垃圾场场界外南侧200m处林地及老垃圾场场界外西南侧400m处林地三处进行了土壤质量现状监测,监测项目为:ph、镉、汞、砷、铜、铅、铬、锌、镍。由监测结果可知:1#(老垃圾场界外东北200m处农田)以及2#(老垃圾场界外南侧200m处林地)处镉超标、3#(老垃圾场界外西南侧400m处林地)处镍超标。其余监测点位及相应监测指标均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55)中二级标准限值。超标原因为:矿坑废水任意排放的现象,其中的镉等重金属可能通过地表径流污染周边的土壤环境。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3.1 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及减缓措施3.1.1施工对环境空气影响3.1.1.1施工废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分析施工废气主要来源为开挖粉尘、混凝土搅拌粉尘、燃油废气以及垃圾堆体整形产生的扬尘。根据类比分析,本项目在垃圾封场时日平均粉尘产生总量约为0.43kg。为了将产生的影响减到最小,施工中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做到:施工中应尽量减少建筑材料运输过程中的洒漏,运输车辆装载量适当,尽量降低物料卸料过程中的落差,适当洒水降尘,及时清除路面渣土,减少扬尘对环境空气的影响;合理安排挖掘土方的堆放场地及施工工序,注意场内小环境的挖填方平衡,以减少因土方不合理的占地堆放而影响施工进程。车辆和施工机械在场内的行速规定不超过16km/h,主要是防止尘土飞扬和垃圾飞散;场区作业区设有拦截网,防止杂物飞扬扩散;场外30m方圆内,每日对其清理,防止垃圾飞散造成大气污染;有严格的覆盖和压实制度及质量保证措施,这是最大限度减少尘污染的重要措施。综上,只要严格按规范施工,施工期不会对该地区环境空气造成污染危害。3.1.1.2填埋气体的环境影响分析填埋气体来源于垃圾填埋发酵过程,填埋场垃圾中的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后,产生co2、ch4等气体,同时含有nh3、h2s、甲硫醇等恶臭气体。ch4为可燃气体,容易发生爆炸危险,因此,在垃圾堆体开挖采用斜面分层自上而下作业,这样不易形成甲烷气体聚集的封闭或半封闭空间,防止填埋气体突然膨胀引发爆炸,也可避免陡坡发生滑坡事故。施工时,设置h2s、co2、ch4测定仪、报警仪和通风系统,并配备防毒面具。厂区配置安全带、安全帽等劳动防护用品。易燃、易爆及有毒物品,须设置专用仓库、专人保管,并满足劳动保护规定。在采取以上措施后,不会造成施工危险。3.1.1.3恶臭气体的环境影响分析本工程施工期最大年产气量约为38.3万m3。垃圾填埋单元在自然发酵过程中有机物发生分解,放出恶臭气体,主要成分为h2s、nh3等。硫化氢(h2s)的平均体积百分比为0.2%、密度为1.19kg/m3,由此得出填埋场硫化氢排放浓度为0.0342kg/h。氨气(nh3)的平均体积百分比为0.3%、密度为0.5971kg/m3,由此得出填埋场氨气排放浓度为0.0171kg/h。本项目属于环境治理型项目,施工前就有恶臭影响,虽然施工时,垃圾堆整形会使影响变大,但产生恶臭量小,施工期间采取洒水,喷洒除臭剂等措施,将会使恶臭影响降低到最小,另外施工期时间较短,属于暂时影响,随着施工结束,恶臭影响将会得到较大改善,使其达到环评标准要求。因此,施工期间的恶臭对周围居民影响较小。3.1.2施工噪声污染及减缓措施3.1.2.1施工期噪声源施工期噪声源主要包括:开挖土方、工程打桩、构筑物砌筑、场地清理和修理、垃圾堆整形、装修等使用施工机械的固定声源噪声以及施工运输车辆的流动噪声声源。根据施工量,按经验计算各施工阶段的昼夜的主要噪声源及场界噪声见表3-1。表3-l施工机械产噪声级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声级/距离(db(a)/m)序号设备名称声级/距离(db(a)/m)1装载机85.7/56混凝土振捣器79/52挖掘机84/57电锯、电刨89/53推土机83.6/58运输车辆79.2/54混凝土搅拌机85/59夯土机82/55垃圾碾压机85/510hdpe焊接机60/53.1.2.2施工期噪声预测本预测采用点声源衰减模式,施工期噪声影响预测值见表3-2。表3-2 施工期噪声预测结果 单位:db(a)噪声源强值预测距离(米)备注10202550100150200土石方85655957514541.539以施工期最强噪声级值预测结构100807472666056.554垃圾堆整形100807472666056.554施工期间产生的施工噪声昼间将对50米范围内,夜间将对150米范围内造成噪声污染。由于离本项目最近居民点距离为65m,项目施工期对周边声学环境影响在昼间较小,夜间较大。因此在随后的施工中,建设单位必须严格执行本环评中提出的对施工期噪声的治理措施要求,尽量避免在夜间(夜间22:00早上8:00)施工。考虑到施工期的暂时性,且停止夜间施工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后,项目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声学环境影响不大。施工结束后,施工噪声影响即可消除。3.1.2.3施工噪声污染减缓措施首先从设备选型上注意尽可能选用低噪声设备,采用减振、隔声处理,减少或降低噪声。另外,渗滤液运输车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噪声也可能会对沿线声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但由于本项目仅需配备1辆运输车,每天运输1次,故封场期运输过程对沿线声环境质量影响较小。3.1.3施工期废水影响3.1.3.1施工废水影响分析施工期废水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工程施工中产生的生产废水,主要来自于混凝土搅拌和搅拌机械设备的冲洗废水,产生量约为6.2m3/d;二是工程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主要含codcr、bod5、氨氮、ss等污染物质,产生量约1.92m3/d;。三是施工期垃圾产生的渗滤液,每天产生量为19.83m3,主要污染物大致包括:有机物(通常以cod质量浓度表示)、总氮、氨氮、离子态重金属等。3.1.3.2治理措施施工废水经沉淀、隔油、除渣后回用,严禁将施工过程中的砂土料冲洗水和混凝土搅拌产生的废水以及带有混浊泥浆的废水等直接排入附近水体。项目内不设施工营地,因此施工期间生活废水量产生量较少,环评要求施工单位修建简易旱厕,收集生活污水后用于农肥。由于原垃圾填埋场未修建渗滤液收集系统,同时新建的渗滤液收集、导排系统和渗滤液暂存池还未完成,因此,施工期间的渗滤液无法收集和处理,建议施工期避免雨季施工,同时未施工的区域用hdpe膜覆盖,以减少渗滤液的产生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综上,在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后,施工废水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小。3.1.4施工期固废影响分析施工期固废主要由施工人员产生,预计工程施工人员约30人,生活垃圾以0.2kg/人d计,产生生活垃圾约6kg/d。对于这部分固体废物必须严格管理,禁止随意丢弃,应进行集中收集并在本填埋场填埋,确保尽可能少的干扰周围环境。项目封场工程挖方量为5.38万m3,填方量为5.40万m3。项目基本可以做到挖填方的平衡,少量的取土可以向附近料场外购。本项目不设取土场、弃土场。为避免由于取土乱掘乱挖、弃土乱堆乱放以及临时堆土场边坡过高、过陡等引发新的地质病害(滑坡、泥石流),消除边坡稳定性及工程隐患,规范施工,对临时堆土场位置的选择、堆、取土方式以及坡面防护、排水等作如下要求:(1)临时堆土场位置的选择,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定,由设计单位就每处取、堆土场进行取、堆土临时设计和提出相关要求。(2)临时堆土场位置应在垃圾坝范围以外,不致影响坝基稳定,不能只片面地考虑弃土方便,运距短。临时堆土场应尽量选择在地质条件相对较好的低洼路段,无水流或水流较小的支沟、山间沟谷,以免造成对水体的污染。(3)临时堆土前应清除表层腐质土,并堆放在旁边以备绿化和复垦时用。(4)当临时堆土场自然地面横坡大于15%时,应在原地开挖宽为2-3m、内倾坡度为3%-4%的台阶。当自然地面横坡较陡,弃土难以堆放时,应设置必要的支挡防护工程。土堆放时应自下而上分层填筑,并摊平碾压,并按照gtr所规定的条件进行中等强度压实处理,但顶面层可不进行压实。(5)土体边坡不得大于1:2,并在土体表面植草,以防止水土流失,以纤维布覆盖并修筑临时排水沟,以防风蚀或降雨侵蚀的发生。(6)土方的堆放应执行专用技术条款(cctp)b卷b2.11条之规定。临时堆土场周围应设置完善的截、排水设施,将地表水引排至取、弃土场外。3.2封场期的环境影响及减缓措施3.2.1封场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封场期的大气影响主要来自垃圾填埋场中垃圾分解产生的填埋气体和渗滤液暂存池产生的恶臭。3.2.1.1填埋气体影响分析垃圾填埋气体的主要成份为co2和ch4,通过填埋场设置的导气管导至地面。填埋气体的收集导排采用分区域集中排放,在填埋区,按30m间距设置导气石笼,导气石笼直径为1200mm,由中心dn200的hdpe穿孔管与外围铁丝网,以及内部填充的卵石构成,共设置导气井23座。填埋气体垂直导排井与封场层内的导气层横向收集盲沟形成纵、横两个方向的气体通道。填埋场的垃圾坝及库区周边的山体共同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阻止了填埋气体的横向迁移,在最终封场完成后进行导气井的沼气浓度定点监测,当空气中的甲烷气体含量超过5%时,由导气井上设置的点燃装置进行燃烧排放。因此,采取以上措施后,填埋气体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明显影响。3.2.1.2渗滤液调节池恶臭影响分析类比污水处理厂中生物反应池恶臭源强,即nh3:3.7110-5kg/hm2;h2s:9.3610-7kg/hm2,得出本项目渗滤液调节池中氨气排放浓度为0.006kg/h,硫化氢排放浓度为0.0001kg/h。由于渗滤液调节池产生的恶臭气体较少,且渗滤液调节池为地埋式处理且加盖,再加之场界周围绿化,因此不会对周围大气产生明显影响。本项目垃圾堆场东北面65200m范围,有六户居民,最近距离为65m;东部有一户居民,居住点与填埋场位于小山丘两侧底部区域,直线距离为120m。为保护上述环境敏感点,环评要求封场工程实施后,建设单位应根据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 17-2004)、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程(cjj 112-2007)落实对垃圾堆场周边大气环境的控制要求。综上,在采取地埋封盖及绿化措施后,渗滤液调节池恶臭对周维环境影响较小。3.2.1.3封场后对大气环境的正效应分析1)减少扬尘封场前,由于垃圾随意倾倒且未压实,特别是大风天气,会产生较多扬尘,本项目对垃圾堆放场进行封场,不仅有效的对垃圾进行卫生处理,而且杜绝了由于垃圾随意倾倒产生的扬尘。2)减小填埋气体影响对老垃圾堆放场进行封场后,并实施相应的绿化措施,减少了恶臭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对垃圾场所产生的气体进行导气、排放,以减少垃圾场内产生大量的填埋气体而导致突发性爆炸事件的发生。本项目封场整治后,与封场前相比,各污染物产生量消减,污染物的影响会减少很多,可以保证污染物达到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和二级标准,老垃圾堆放场封场工程极大的改善了大气环境,产生了较大的正效应。3.2.2封场期水环境影响分析封场完成期渗滤液年总产生量约为2226.5m3,封场期劳动定员按2人计,生活污水产生量约为0.08m3/d。生活污水排入渗滤液调节池,与渗滤液一起处理。由于该工程渗滤液运至筠连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处理,因此,在正常的情况下,该工程产生的垃圾渗滤液不会对地表河流产生影响。封场期渗滤液存在未正常处理发生溢流的风险,本项目建成后通过加强管理可有效控制渗滤液的风险事故对地表水的影响,且一旦发生也可通过采取措施加以控制,不会对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老垃圾堆放场垃圾体所含水量及降雨产生的渗滤液,大量流入地表水体和渗入土壤。随着堆放年限的增加,渗滤液产生量不断累积,水体、土壤的自净能力逐步变弱,因而造成地表水污染。堆放场封场整治后,由于采取了截流措施,停止了渗滤液对外地表水的排放,地表水体逐渐得到自然净化,加上降雨、径流等对地表水体的稀释作用,附近地表水水质将日益得到改善并恢复原有功能。因此,本项目对老垃圾堆放场进行封场,对地表水体有较大改善作用。3.2.3渗滤液运输对沿线影响分析本项目封场期产生污水6.18m3/d(其中渗滤液为6.10m3/d,生活污水产生量为0.08m3/d),由密封吸污车定期运至新筠连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处理系统进行存储、处理。筠连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位于筠连县筠连镇水塘村1社,运输路线途经老屋基、大水井、星星村、白鹤村等人群居住区,运输中在燎原村路段沿定水河运输,在白鹤大桥处跨越定水河,环境敏感程度较高,运输过程对周围环境存在较大环境风险。3.2.3.1辆噪声影响分析本项目配备一辆容积为10t的吸污车,每天清运一次渗滤液。运输路线途径的学士路段为运输路线上最大的居民居住点,为防止噪声扰民,首先在车型选择上,应选择低噪声车辆,其次应合理安排运输时间,避开夜间运输,途径人口密集区时车辆限速,禁止鸣笛,尽量减小车辆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3.2.3.2滤液渗漏影响分析渗滤液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存在渗漏,且运输车部分路段沿定水河,由206省道进入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若途中渗滤液发生渗漏,则将会对周围沿线定水河地表水造成污染。因此,筠连县城市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应安排专人定期检查吸污车密闭情况,避免运输途中渗滤液泄露。同时,也应合理安排运输时间,错开道路交通拥挤时间,避免运输途中由于交通拥挤发生意外事故导致渗滤液泄漏。3.2.3.3滤液恶臭影响分析渗滤液在运往筠连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途中,若吸污车不密闭将导致渗滤液沿途渗漏,则渗滤液产生的恶臭将对沿路环境产生影响。因此,应定期检查吸污车密闭情况,每天运输结束后对车辆进行冲洗,降低运输途中渗滤液恶臭对周围居民的影响;合理安排运输时间,错开道路交通拥挤时间,避免因为交通拥挤吸污车在道路上逗留,从而延长恶臭对道路周围环境的影响时间。在采取上述措施后,渗滤液运输对沿线环境影响不大。3.2.4封场期对土壤环境影响分析老垃圾简易堆放场任意堆放的垃圾,在堆放腐败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并会将垃圾中的重金属溶解出来,是有机物、重金属和病原微生物三位一体的污染源,其大量渗入土壤,使得土壤的自净能力逐步变弱,造成土壤严重污染。根据监测报告可知,1#(老垃圾场界外东北200m处农田)以及2#(老垃圾场界外南侧200m处林地)处镉超标、3#(老垃圾场界外西南侧400m处林地)处镍超标。堆放场封场整治后,由于采取了截流措施和完善的渗滤液导排系统,停止了渗滤液对外地表的排放,土壤逐渐得到自然净化,日益改善并恢复原有功能。因此,本项目实施,对土壤环境具有正效应。3.2.5封场期对景观的影响分析本项目建设前为老垃圾简易堆放场,垃圾随意堆放严重影响了区域景观的美感,本项目为老垃圾封场治理工程,封场结束后,将对填埋场分阶段绿化:第一阶段:主要栽植草坪、观赏地被、花卉及花灌木等,通过地表植被的涵养,恢复封场覆盖层的生态属性;第二阶段:根据堆体稳定性监测和检测,大部分垃圾稳定化后进行乔、灌、花、草等层次丰富、色彩丰富的景观种植搭配。因此,本工程的实施,改善了区域景观环境。3.2.6封场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本项目建设前为老垃圾简易堆放场,垃圾随意堆放严重影响了区域生态环境,本项目为垃圾简易堆放场封场工程,封场结束后,将对填埋场分阶段绿化,通过绿化措施,可以使区域生态得意改善。堆放场封场前对周围的水、气、土壤环境造成污染,使附近的树木枯死,严重破坏了区域的生态多样性。封场进行土地复绿,种植树木草皮,停止对附近地表水的污染,减轻恶臭影响,生态环境将得到逐步恢复。远期实现土地再利用时,原填埋场区可用作城市绿化用地。因此项目的建设将有利于改善当地景观风貌,创造出一个宜人的环境使当地环境景观更显优美和协调。3.2.7封场后管理影响评价为了维护封场后填埋场的安全运行,必须进行封场后各种维护。封场后的维护主要包括填埋场地的连续视察与维护、基础设施的不定期维护以及场内及周边环境的连续监测。环评要求:应按照生活垃圾填埋场稳定化场地利用技术要求规范(gb/t 25179-2010)要求,未经环卫、岩土、环保专业技术鉴定之前,填埋场地禁止作为永久性建(构)筑物的建筑用地。3.3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3.1预测范围及时段本次评价范围向南以斑竹沟南侧分水岭为界,向东以斑竹沟分水岭为界,向北为填埋场地下水流上游方向,亦包括斑竹沟北侧分水岭,评价范围约为1.5km2。评价时段主要为:施工期为1a,填埋场封场运行40年。封场后20年仍有部分渗滤液下渗至地下水系统,封场后2040年后,填埋场基本达到稳定,渗入地下水系统的污染物可忽略。3.3.2预测因子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564-2010)及筠连老垃圾填埋场封场整治工程水质检测报告,根据检测结果中显著超标离子,选取codmn、氨氮、氯化物、fe及mn为评价因子,并以渗滤液实测值及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提供经验值,确定各污染物(表3-3)源强进行预测。表3-3 污染源强浓度(mg/l)样品性质nh4cod氯化物femn渗滤液1000100030000.6411.183.3.3预测方法根据工程分析确定各工况下的污染源强及预测参数,建立以visual modflow数值计算的水量和水质预测模型,针对填埋场封场期正常工况和发生环境风险事故时可能对地下水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3.3.4预测结论3.3.4.1对区域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评价本项目为污染整治工程,对原未设置任何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的简易垃圾填埋场进行封场的综合整治。根据水样检测及计算分析,在封场施工结束后,各污染物的浓度达到峰值,codmn在地下水系统中的最大浓度达到140mg/l,超出类水体标准区域达到沿地下水径流垃圾堆体下游方向250m;nh4最大浓度达到110mg/l,超出类水体标准区域达到沿地下水径流垃圾堆体下游方向330m;氯化物最大浓度达到1800mg/l,超出类水体标准区域达到沿地下水径流垃圾堆体下游方向180m;mn最大浓度达到14mg/l,超出类水体标准区域达到沿地下水径流垃圾堆体下游方向300m。总之,受渗滤液下渗而遭受污染,导致水体指标超出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类水体标准区域达到58500m2。根据数值模拟预测,严格按照封场设计后的填埋场下渗进入地下水系统的渗滤液量极小,正常工况下仅为1.83m3/d。封场后,污染源强的注入急剧减弱,随着地下水系统的中稀释、吸附及降解等作用,地下水系统逐步得到恢复,受污染地下水中污染物含量逐渐衰减。封场110a,cl由1800mg/l衰减至140mg/l;封场120a,codmn、mn分别由120mg/l衰减至3mg/l,14mg/l衰减至0.25mg/l;封场140a,氨氮由100mg/l衰减至0.2mg/l;即在封场40a后,地下水中以上指标达到类水体标准,因无防护措施填埋而造成的地下水环境污染基本得到恢复。3.3.4.2对填埋场周边居民生活、生产水源的影响评价根据预测,严格按照封场设计后的填埋场区域内的地下水环境是得到逐步恢复的,对周边区域的地下水水质是趋于利好方向,且受污染地下水主要的迁移路径为沿斑竹沟河谷地带。斑竹沟流域中现有茶叶站煤矿工人饮用地下水,而该地下水取水点高程点是明显高于斑竹沟沟谷,且据现有监测资料,该水体暂未受到污染,所以,在正常工况下对该饮用水源水质产生影响的可能性小。但发生风险事故后,由于防渗系统的失效,渗滤液下渗量激增,较之正常工况下约10倍。在此条件下运行,由于环境容量限制,封场后的填埋场区域地下水中codmn、氨氮及mn的衰减速度要明显低于正常工况,并在一定范围内会进行扩散。此时,茶叶站煤矿取水井在风险事故情况下,水质可能受到污染。环评建议,将茶叶站煤矿取水井作为填埋场封场整治工程的水质监测井,并定期对其水质进行监测,一旦发现水质异常,需采取相应措施解决茶叶站煤矿职工饮用水源问题(接引现燎原村7组居民饮用水源)。3.3.5保护措施及对策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坚持“源头控制、末端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相结合”的原则,即采取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相结合的措施。3.3.5.1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针对施工期产污特征及与地下水环境相关要素,提出以下保护措施:(1)施工期间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废水进行集中收集用于当地农灌,禁止随意外排。(2)施工期间,混凝土拌和废水、车辆冲洗废水中泥沙和石油类含量较高,应在施工场地设置临时沉沙池,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全部循环利用,不外排。(3)封场施工工期应合理规划在非雨季进行;散料堆场采取覆盖措施,防止产生水土流失污染地下水。(4)封场系统应控制坡度,以保证填埋堆体稳定,防止雨水侵蚀。根据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程(cjj 112-2007),垃圾堆体顶面坡度不应小于5%;当边坡坡度大于10%时宜采用台阶式收坡,台阶间边坡坡度不宜大于1:3,台阶宽度不宜小于2m。(5)根据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程(cjj 112-2007),在整形及处理过程中,应采用低渗透性的覆盖材料临时覆盖,避免垃圾堆体整形过程中由于降雨所产生的渗滤液,确保开挖后的垃圾能及时回填。(6)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技术规程(cjj 112-2007),填埋场封场必须建立完整的封场覆盖系统,覆盖系统包括排气层、防渗层、排水层、植被层以减少雨水下渗对垃圾体的淋滤。根据以上要求环评建议:可采用6.3mm复合土工排水网作为排气层。采用土工膜与压实黏性土组成的复合防渗层作为防渗层结构,压实黏性土渗透系数应小于110-5cm/s,厚度采用30cm。高密度聚乙烯膜(hdpe)采用1.0mm 光面土工膜。由于坡顶面积较小,可统一采用土工复合排水网作为排水层。营养植被层厚度应不小于为15cm, 营养植被层应压实,其有机质含量应大于5%。覆盖支持土层由压实土层构成,渗透系数应大于110-4cm/s,厚度为45cm。(7)垃圾堆体外的地表水不得流入垃圾体和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实行“雨污分流”。封场区域雨水应通过场区内排水沟收集,排入场区雨水收集系统。排水沟断面河坡度应根据回水面积和暴雨强度确定。(8)在先建的坝前沟谷部分设置渗滤液导排盲沟,沟内设置渗滤液导排管,通过穿坝渗滤液导排管进入渗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