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古交钢铁厂狐偃山铁矿10万吨年铁矿石开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1页
太原市古交钢铁厂狐偃山铁矿10万吨年铁矿石开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2页
太原市古交钢铁厂狐偃山铁矿10万吨年铁矿石开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3页
太原市古交钢铁厂狐偃山铁矿10万吨年铁矿石开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4页
太原市古交钢铁厂狐偃山铁矿10万吨年铁矿石开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太原市古交钢铁厂狐偃山铁矿10万吨/年铁矿石开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太原市古交钢铁厂狐偃山铁矿(盖章)二o一一年十月太原市古交钢铁厂狐偃山铁矿10万吨/年铁矿石开采项目(简本)第一章 建设项目概况1.1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1.1.1建设项目地点古交市位于山西省中部,太原市西部山区,云中山脉南部,吕梁山脉北端,距太原市56km。是全国最大的主焦煤生产基地,也是吕梁山东麓的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是连接省城太原和晋西北的现代化工矿城市。古交市地处北纬37406至3889,东经111438至112215之间,东西宽50公里,南北长53公里,总面积1551平方公里。古交钢铁厂狐偃山铁矿位于古交市215方向直距约27km处,分为两个矿区五个矿段,其中郭家梁矿区属古交市常安乡管辖,位于常安乡西南13.5km;上白泉矿区属古交市原相乡管辖,位于原相乡上白泉村西南3.7km。交通地理位置见图1.1-1。1.1.2建设背景太原市古交钢铁厂狐偃山铁矿,年设计生产能力为10万吨,属国有矿山企业,主要产品为矽卡岩型磁铁矿石。1958年开始开采,1962年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下马停产,1970年重新上马并陆续规划建设。1980年,依据山西省冶金设计院对郭家梁矿区规划设计,形成大岩背、单岩背、东崖底及西单(已划出)四个露天采场,从1992年开始,矿区陆续转入地下开采。到1996年露天采场相继结束,全部转入地下开采。依据山西省非煤矿山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领导组办公室 (晋非煤整合办核20083号) 即关于太原市非煤矿山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方案的核准意见的文件精神,太原市古交钢铁厂狐偃山铁矿属单独保留矿山,矿区面积1.9863 km2,核定开采能力10万t/a。依据山西省非煤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领导组(晋非煤开整字201107号文)“关于太原市非煤矿产资源进一步开发整合实施方案的核准意见”,太原市古交钢铁厂狐偃山铁矿为单独保留矿山,矿区面积1.9809km2,核定开采能力10万t/a。依据该矿持有的山西省国土资源厅2010年5月21日发布的采矿许可证(证号:c1400002010052120065203),开采矿种为铁矿,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开采规模为10万t/a,矿区面积1.9809 km2,开采深度为1730m至1180m标高,开采有效期自2010年5月21日至2016年5月21日,有效期6年。14盆子坡矿段东崖底矿段黑矾窑矿段周庄沟矿段南岔矿段图1.1-1 地理位置图(1:270000)根据山西省矿业联合会技术服务中心(晋矿联技审字201030号文)山西省太原市古交钢铁厂狐偃山铁矿开发利用方案评审意见书,截止2007年12月31日,矿区内累计查明铁矿资源储量1205.17万t。采空动用资源储量1060.27万t。保有111b类型储量144.9万t,其中111类别可采储量105万t。矿区设计利用资源储量134万t,设计可采储量107万t,设计生产规模10万t/年,设计矿山生产服务年限12.6年。本项目分两个矿区、五个矿段、九个开拓系统,十九个工业场地。两个矿区分别设集中生活办公区,其中郭家梁矿区集中生活办公区位于1号开拓系统东崖底系统主井工业场地,服务于16号开拓系统人员办公生活之用;上白泉矿区集中生活办公区位于9号开拓系统南岔系统主井工业场地,服务于79号开拓系统人员办公生活之用。1.2工程概况1.2.1主要工程内容(1)项目名称太原市古交钢铁厂狐偃山铁矿10万吨/年铁矿石开采项目(2)建设单位太原市古交钢铁厂狐偃山铁矿(3)项目性质项目性质:资源整合。项目基本情况见表1.2-1。表1.2-1 基本情况列表序号项 目基本情况1建设项目名称原市古交钢铁厂狐偃山铁矿10万吨/年铁矿石开采项目2建设性质资源整合3生产规模10万t/a4井田面积1.9809km25工业场地占地面积5.28 hm26开采矿体本项目开采的矿体为郭家梁矿区盆子破矿段19号矿体;东崖底矿段1号、单1号、2号、3号、7号、10号、10增号矿体;上白泉矿区黑矾窑矿段4号、5号矿体;周庄沟13号、14号、15号矿体、南岔矿段25号、27号矿体7开拓方式斜井开拓8采矿方法3号开拓系统(大岩背系统)、5号开拓系统(上油凹1号系统)、7号开拓系统(黑矾窑系统)、8号开拓系统(周庄沟系统)采用房柱式采矿法;1号开拓系统(原东崖底系统)、2号开拓系统(单岩背系统)、4号开拓系统(盆子坡系统)、6号开拓系统(上油凹2号系统)、9号开拓系统(南岔系统)采用无底柱小分段采矿法。9提升方式主斜井:采用卷扬车提升矿车,竖井:采用卷扬车提升罐笼(其中6号系统上油凹为主井为竖井,其余系统主井均为斜井或平硐)10投资总额853.88万元11服务年限12.6a(4)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一、建设规模达产后,矿山布置十九个工业场地,除东崖底开拓系统2号副井为新建,其余均利用原有开拓系统。本项目开采的矿体为郭家梁矿区盆子破矿段19号矿体;东崖底矿段1号、单1号、2号、3号、7号、10号、10增号矿体;上白泉矿区黑矾窑矿段4号、5号矿体;周庄沟13号、14号、15号矿体、南岔矿段25号、27号矿体。矿区设计利用资源储量134万t,设计可采储量107万t,设计生产规模10万t/年,设计矿山生产服务年限12.6年。二、工程内容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公用工程、环保工程、办公室及生活设施和储运工程等。本工程建设内容与现有工程衔接关系见表1.2-2。表1.2-2 本工程建设内容与现有工程衔接关系一览表工程类别现有工程现状整合工程建设内容与现有工程的关系目前的建设进度主体工程开拓系统1号开拓系统(原东崖底系统)主井:简易封闭开采7号及10号东部矿体主斜井2号副井建成后封闭1号副井的接替井,主斜井、回风斜井利旧-1号副井:简易封闭1号副井-2号副井未建回风斜井:简易封闭回风斜井-2号开拓系统(单岩背系统)主斜井:简易封闭开采单1号、及10号西部矿体主斜井利旧-副斜井:简易封闭副斜井利旧回风斜井:简易封闭回风斜井利旧3号开拓系统(大岩背系统)主斜井:简易封闭开采2、3号矿体主斜井利旧-回风斜井:简易封闭回风斜井利旧安全出口:简易封闭安全出口利旧4号开拓系统(盆子坡系统)主斜井:简易封闭开采19号矿体剩余矿量主斜井利旧-回风斜井:简易封闭回风斜井利旧5号开拓系统(上油凹1号系统)主斜井:简易封闭开采1号矿体主斜井利旧-回风斜井:简易封闭回风斜井利旧安全出口:简易封闭安全出口利旧6号开拓系统(上油凹2号系统)主竖井:简易封闭开采10增号矿体主竖井利旧-回风斜井:简易封闭回风斜井利旧7号开拓系统(黑矾窑系统)主斜井:简易封闭开采4、5号剩余矿量主斜井利旧-副斜井:简易封闭副斜井利旧回风斜井:简易封闭回风斜井利旧8号开拓系统(周庄沟系统)主斜井:简易封闭开采13、14、15号矿体剩余矿量主斜井利旧-回风斜井:简易封闭回风斜井利旧9号开拓系统(南岔系统)主平硐:正常运行开采25、27号矿体主平硐利旧-副斜井:正常运行副斜井利旧回风斜井:正常运行回风斜井利旧运输系统1号9号开拓系统主斜井:采用卷扬车提升矿车,竖井:采用卷扬车提升罐笼(其中6号系统上油凹为主井为竖井,其余系统主井均为斜井或平硐)主斜井:采用卷扬车提升矿车,竖井:采用卷扬车提升罐笼(其中6号系统上油凹为主井为竖井,其余系统主井均为斜井或平硐)利旧-地面生产系统16号开拓系统16号开拓系统各设一个原矿堆场、废矿石临时堆场在东崖底主斜井西侧设置一个原矿堆场(长20m,宽10m),一个废矿石临时堆场(长10m,宽10m),服务于16号开拓系统,用于堆放16号开拓系统运行时产生的原矿石和废矿石的堆放新建未建79号开拓系统79号开拓系统各设一个原矿堆场、废矿石临时堆场在南岔主平硐西侧设置一个原矿堆场(长20m,宽10m),一个废矿石 临时堆场(长10m,宽10m),服务于79号开拓系统,用于堆放79号开拓系统运行时产生的原矿石和废矿石的堆放辅 助 工 程通风系统1号9号开拓系统采用机械式通风,通风方式为抽出式,在回风井口安装k系列轴流式节能风机采用机械式通风,通风方式为抽出式,在回风井口安装k系列轴流式节能风机利旧-废石系统1号9号开拓系统采用原东崖底露天采坑作为废石场采用原东崖底露天采坑和大岩背露天采坑作为废石场,服务于19号开拓系统,用于堆放19号开拓系统废矿石利旧-公 用 工 程给水系统1号9号开拓系统水源来自常安乡水井,由水罐车从常安乡运至各工业场地,本工程定期拉水,经蓄水池收集后供生产、生活用水水源来自常安乡水井,由水罐车从常安乡运至各工业场地,本工程定期拉水,经蓄水池收集后供生产、生活用水利旧-排水系统1号开拓系统(东崖底开拓系统)矿井水未建矿井水处理站本工程在东崖底主井工业场地建设一座井下水处理站,用于处理矿井水。井下水处理站配备1台yg-1-2型净水器,处理能力为2m3/h,可以满足矿井水处理要求。井下水处理站采用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处理工艺,污染物去除率cod:85%;bod5:80%;ss:90%。矿井涌水经处理后贮存在清水池中,全部综合利用于井下洒水不外排。新建未建26号开拓系统各矿井无涌水,生活污水随地泼洒各矿井无涌水,在东崖底工业场地设集中生活办公区(利用原东崖底系统生活办公区,不再新建),服务于16号开拓系统人员办公生活之用,在东崖底工业场地新建生活污水处理站,用于处理集中生活办公区产生的生活污水,处理后的废水回用于矿石堆场、废石临时堆场、道路洒水,不外排。新建未建79号开拓系统各矿井无涌水,生活污水随地泼洒各矿井无涌水,在南岔工业场地设集中生活办公区(利用原南岔系统生活办公区不再新建),服务于79号开拓系统人员办公生活之用,在南岔工业场地新建生活污水处理站,用于处理集中生活办公区产生的生活污水,处理后的废水回用于矿石堆场、废石临时堆场、道路洒水,不外排。新建未建供电系统16号开拓系统郭家梁矿区电源由常安乡变电站提供,在各工业场地建设配电室,配备变压器一台。同时自备250kw发电机1组,以便应付紧急情况。郭家梁矿区电源由常安乡变电站提供,在各工业场地建设配电室,配备变压器一台。同时自备250kw发电机1组,以便应付紧急情况。利旧-79号开拓系统上白泉矿区电源由原相乡变电站提供,在各工业场地建设配电室,配备变压器一台。同时自备250kw发电机1组,以便应付紧急情况。上白泉矿区电源由原相乡变电站提供,在各工业场地建设配电室,配备变压器一台。同时自备250kw发电机1组,以便应付紧急情况。利旧-供暖系统16号开拓系统郭家梁矿区东崖底、单岩背系统现有生活办公区冬季采用小型燃煤锅炉采暖在东崖底工业场地设集中生活办公区(利用原东崖底系统生活办公区,不再新建),服务于16号开拓系统人员办公生活之用,郭家梁矿区集中生活办公区冬季采用空调、电暖器采暖新建未建79号开拓系统上白泉矿区南岔系统现有生活办公区冬季采用小型燃煤锅炉采暖在南岔工业场地设集中生活办公区(利用原南岔系统生活办公区不再新建),服务于79号开拓系统人员办公生活之用,上白泉矿区集中生活办公区冬季采用空调、电暖器采暖新建未建环 保 工 程大气原矿堆场、废矿石临时堆场粉尘露天堆场,粉尘大郭家梁矿区在东崖底主斜井西侧设置一个原矿临时堆场(长20m,宽10m),一个废矿石 临时堆场(长10m,宽10m),用于堆放16号开拓系统产生的原矿石和废石;上白泉矿区在南岔主平硐西侧设置一个原矿临时堆场(长20m,宽10m),一个废矿石临时堆场(长10m,宽10m),用于堆放79号开拓系统产生的原矿石和废石;两个矿区原矿堆场、废石临时堆场进行地面硬化,建2m围墙+4m高挡风抑尘网,并设洒水喷淋装置,抑尘效率按80%新建未建运输道路扬尘道路未硬化,运输扬尘大对各个工业场地原有运输道路进行改造,对运输道路及进场道路进行硬化,设专用洒水车,在运输道路定期洒水降尘,保持路面清洁和相对湿度;对外运输汽车加盖篷布,限制超载。新建未建废水1号开拓系统(东崖底开拓系统)矿井水未建矿井水处理站本工程在东崖底主井工业场地建设一座井下水处理站,用于处理矿井水。井下水处理站配备1台yg-1-2型净水器,处理能力为2m3/h,可以满足矿井水处理要求。井下水处理站采用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处理工艺,污染物去除率cod:85%;bod5:80%;ss:90%。矿井涌水经处理后贮存在清水池中,全部综合利用于井下洒水不外排。新建未建29号开拓系统矿井水各矿井无涌水外排各矿井无涌水外排-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在郭家梁矿区东崖底集中生活办公区的北侧建一座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16号开拓系统集中生活办公区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在上白泉矿区南岔矿段集中生活办公区东侧建一座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79号开拓系统集中生活办公区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规模均为1m3/h,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消毒处理工艺,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于原矿石堆场、废石临时堆场洒水抑尘及工业场地道路洒水,不外排新建未建固废废石运至原东崖底露天采坑采用原东崖底露天采坑和大岩背露天采坑作为废石场,服务于19号开拓系统,用于堆放19号开拓系统废矿石利旧-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送当地环卫部门指定地点集中处理统一收集后送当地环卫部门指定地点集中处理利旧-噪声提升机基础减振、隔声基础减振、隔声新建未实施通风机合理布局、基础减振、安装消声器合理布局、基础减振、安装消声器新建未实施空压机基础减振、空压机房单独封闭隔声 基础减振、空压机房单独封闭隔声,室内采用吸声材料新建未实施水泵-室内布置,水泵与进出口管道间安装软橡胶接头,泵体基础设橡胶垫或弹簧减振器新建未实施运输车辆-限制车速,限制鸣笛新建未实施生态排污影响-按照环评要求落实大气、水、固废、噪声环境保护措施,加强废水综合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从而减轻工程排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固废处置废石一部分填铺工业场地,一部分在场地堆放利用东崖底露天采坑和大岩背露天采坑做为废石场边填埋边治理,环评规定对废石进行合理排放、填沟、覆土、植被恢复。新建未建绿化工业场地绿化率低绿化率达20%。新建未建运输道路沿线运输扬尘大运输道路洒水抑尘,清扫保洁。新建未建露天采坑未进行生态恢复治理利用东崖底露天采坑和大岩背露天采坑做为废石场边填埋边治理,单岩背露天采坑及时进行生态恢复治理新建未建办公室及生活设施宿舍、办公室、食堂利用原东崖底系统生活办公区作为郭家梁矿区集中生活办公区,不再新建;利用原南岔系统生活办公区作为上白泉矿区生活办公区,不再新建利旧-1.2.2生产工艺达产后,矿山布置十九个工业场地,除东崖底开拓系统2号副井为新建,其余均利用原有开拓系统。1、一号开拓系统(东崖底系统)由原东崖底主斜井、1号副井、2号副井及回风斜井组成,主要用于开采7号及10号东部矿体。主斜井,位于东崖底矿区西部,井口坐标为:x=4179100.23,y=19585254.54,z=1571.87,方位角116,倾角2630,井底标高1240m,井筒断面2.72.7m。主斜井及盲斜井主要完成矿石的运输及提升,同时也担任进风。采用1.2m卷扬机提升0.75m3矿车。1号副井,位于东崖底矿区中部,井口坐标为x=4178875.05,y=19585763.02,z=1635,井底标高1475m。经盲竖井及盲斜井至1240m水平。井筒断面2.5m,井筒内设人行梯子间。盲竖井井筒断面2.0m,内设人行梯子间及扶手。1号副井主要用于7、10号矿体前期开采辅助提升工作,待2号副井建设完毕后即报废。2号副井,位于1号副井南部约200m处,井口坐标为x=4178603.1,y=19585735.68,z=1659.7,井底标高1510m。经盲竖井及盲斜井至1240m水平。井筒断面2.5m,井筒内设人行梯子间。盲竖井井筒断面2.0m,内设人行梯子间及扶手。2号副井作为1号副井的接替井,承担7、10号矿体后期人员、材料及辅助提升工作。回风斜井,位于东崖底矿区北部边界处,井口坐标为x=4179510.87,y=19585490.69,z=1594.762,方位角174,倾角27,井底标高1493m。井筒断面2.02.0m,采用锚杆支护,局部破碎地段采用喷射混凝土支护,内设人行踏步及扶手,井口安装主扇风机。2、二号开拓系统(单岩背系统)由斜井组成开拓系统,用于开采单1号、及10号西部矿体。主斜井,位于东崖底矿区北部,井口坐标为:x=4179270.35,y=19585640.46,z=1590.034,方位角154,倾角25,井底标高1435.19m,井筒断面2.72.5m。采用1.2m卷扬机提升0.75m3矿车。内设人行踏步及扶手。经盲竖井下至1410m。盲竖井井筒断面2.5m。井筒内设置人行梯子间、管缆间等。主斜井及盲竖井主要完成矿石的运输及提升,同时人员也担任人员、材料、设备提升任务及进风。副斜井,位于主斜井西南部,井口坐标为:x=4179190.25,y=19585680.38,z=1583.732,方位角274,倾角25,井底标高1522m,井筒断面2.52.2m。采用800单筒提升机,电机功率37kw。内设人行踏步及扶手。采用盲竖井延伸至1410m与主井贯通,盲竖井井筒断面2.5m。井筒内设置人行梯子间、管缆间等。主要负责人员、材料、设备的辅助提升任务。回风斜井,井口坐标为:x=4179215.93,y=19585642.39,z=1583.632,方位角88,倾角25,井底标高1522.75m,井筒断面22m。采用一道盲斜井延伸至1485m回风水平。内设人行踏步及扶手,井口安装主扇风机。3、三号系统(大岩背系统)由斜井组成开拓系统,用于开采2、3号矿体。主斜井,位于东崖底矿区东部,井口坐标为:x=4179417.39,y=19585997.25,z=1635.92,方位角140,倾角25,井底标高1539.24m,采用二段盲斜井延伸至1490m,井筒断面2.52.2m。采用800单筒提升机,电机功率37kw。内设人行踏步及扶手。主要完成矿石的运输及提升,同时也担任人员、材料、设备提升及进风。回风斜井,位于安全出口南约400m处,井口坐标为:x=4179070.15,y=19586164.19,z=1679.85,方位角350,倾角27,井底标高1532m,井筒断面22m,内设人行踏步及扶手,井口安装主扇风机。安全出口,位于主斜井东部,井口坐标为:x=4179455.919,y=19586262.34,z=1664.00,方位角210,倾角25,井底标高1532m,采用二段盲斜井延伸至1530m,然后利用斜坡道延伸至1430m水平,井筒断面2.52.2m。内设人行踏步及扶手。专门用于紧急情况下工作人员进出。4、四号系统(盆子坡系统)利用原开拓系统斜井延伸开采19号矿体剩余矿量。主斜井,位于东崖底矿区西部,井口坐标为:x=4179160.96,y=19585442.09,z=1596.01,方位角220,倾角24,井底标高1574.84m。采用三段盲斜井延伸至1435m,井筒断面2.52.2m。采用800单筒提升机,电机功率37kw。内设人行踏步及扶手。主要完成矿石的运输及提升,同时也担任人员、材料、设备提升及进风。回风斜井,位于盆子坡矿区西部,井口坐标为:x=4179629.80,y=19585150.60,z=1544.50,方位角158,倾角23,井底标高1494.24m,井筒断面22m,内设人行踏步及扶手,井口安装主扇风机。5、五号系统(上油凹一号系统)利用原斜井组成开拓系统开采1号矿体。主斜井,位于东崖底矿区西部,井口坐标为:x=4178526.18,y=19584893.19,z=1612.13,方位角130,倾角23,井底标高1506.58m,采用一段盲斜井延伸至1450m,井筒断面2.52.2m。采用800单筒提升机,电机功率37kw。内设人行踏步及扶手。主要完成矿石的运输及提升,同时也担任人员、材料、设备提升及进风。回风斜井,位于安全出口南约400m处,井口坐标为:x=4178359.00,y=19585304.00,z=1650.00,方位角20,倾角22,井底标高1593.25m,采用二段盲斜井延伸至1500m水平。井筒断面22m,内设人行踏步及扶手,井口安装主扇风机。安全出口,位于主斜井东部,井口坐标为:x=4178447.30,y=19584969.74,z=1644.58,方位角125,倾角25,井底标高1610m,采用三段盲斜井在1450m处于主斜井贯通,井筒断面2.52.2m。内设人行踏步及扶手。专门用于紧急情况下工作人员进出。6、六号系统(上油凹二号系统)由原竖井及副井组成,用于开采10增号矿体。主竖井,位于东崖底矿区东南部,井口坐标为x=4178211.89,y=19585675.00,z=1701.90,井底标高1582m,延伸至1510m水平。井筒断面3.5m,井筒内布置新系列2号单层罐笼,gs防坠器、行人梯子间、管缆间等设施,采用1.6m卷扬机提升。阶段运输采用人力推车。采用盲斜井下至1510m水平。主竖井及盲斜井主要完成矿石、废石的运输机提升,同时也担任人员、设备、材料升降及进风等。盲斜井井筒内设隔墙、人行阶梯及扶手等设施。回风斜井,位于矿区东南部,井口坐标为x=4178365.89,y=19585671.25,z=1678.50,井底标高1633m。方位角249,倾角2743,井底标高1632.1m。井筒断面22m,待回风系统完善后,井内设人行踏步及扶手。采用一道盲竖井延伸至1560m回风水平。井口安装主扇风机。7、七号系统(黑矾窑系统)利用原斜井组成开拓系统开采4、5号剩余矿量。主斜井,位于黑矾窑矿区东部,井口坐标为:x=4178691.15,y=19587973.85,z=1675.082,方位角250,倾角17,井底标高1600.2m,延伸至1580m,井筒断面2.72.7m。采用1.2m卷扬机提升0.5m3矿车。内设人行踏步及扶手。主要完成矿石的运输及提升,同时也担任人员、材料、设备提升及进风。副斜井,位于黑矾窑矿段西部,井口坐标为:x=4178744.89,y=19587650.25,z=1723.348,方位角125,倾角27,井底标高1663m,采用二段盲斜井在1580m处于主斜井贯通,井筒断面2.52.2m。采用1.2m卷扬机提升。内设人行踏步及扶手。主要负责人员、材料、设备的辅助提升任务。回风斜井,位于主斜井北部,井口坐标为:x=4178787.65,y=19587930.25,z=1709.00,方位角252,倾角20,井底标高1600 m,井筒断面22m,内设人行踏步及扶手,井口安装主扇风机。8、八号系统(周庄沟系统)因原周庄沟主井坍塌废弃,利用原副井组成斜井开拓系统,延伸开采13、14、15号矿体剩余矿量。主斜井(原副井),位于周庄沟矿区东部,井口坐标为:x=4178133.35,y=19588116.20,z=1678.875,方位角217,倾角25,井底标高1620m,井筒断面2.52.2m。采用800单筒提升机,电机功率37kw。内设人行踏步及扶手。采用一段盲竖井延伸至1535及1440m,盲竖井井筒断面2.5m。井筒内设置行人梯子间、管缆间等。主斜井及盲竖井主要完成矿石的运输及提升,同时人员也担任人员、材料、设备提升任务及进风。回风斜井,位于主斜井南约400m处,井口坐标为:x=4178090.239,y=19587935.86,z=1715.256,方位角235,倾角25,井底标高1685m,采用二段盲斜井分别延伸至1650m,井筒断面22m,内设人行踏步及扶手。再采用盲竖井延伸至1590、1500m,井筒断面2.5m,井筒内布置行人梯子间等设施,采用1.6m卷扬机提升。井口安装主扇风机。9、九号系统(南岔系统)利用原主、副井组成开拓系统开采25、27号矿体。主平硐,位于南岔矿区北部,井口坐标为:x=4177839.53,y=19588639.00,z=1665.84,方位角260,采用一段盲斜井延伸至1550m,盲斜井坡度25,井筒断面2.52.2m。采用1.2m卷扬机提升0.75m3矿车,内设人行踏步及扶手。主要完成矿石的运输及提升,同时也担任人员、材料、设备提升及进风。副斜井,位于主斜井西部,井口坐标为:x=4177831.64,y=19588561.68,z=1688.47,方位角160,倾角22,井底标高1611m,在1590m处于主井贯通,井筒断面2.52.2m。采用1.2m卷扬机提升0.5m3矿车。内设人行踏步及扶手。主要负责人员、材料、设备提升及主井辅助提升任务。回风斜井,位于南岔矿区中部,井口坐标为:x=4177713.00,y=19588791.00,z=1724.43,方位角128,倾角28,井底标高1661m,采用二段盲斜井延伸至1612m回风水平。井筒断面22m,内设人行踏步及扶手,井口安装主扇风机。根据开发利用方案, 3号开拓系统(大岩背系统)、5号开拓系统(上油凹1号系统)、7号开拓系统(黑矾窑系统)、8号开拓系统(周庄沟系统)采用房柱式采矿法;1号开拓系统(原东崖底系统)、2号开拓系统(单岩背系统)、4号开拓系统(盆子坡系统)、6号开拓系统(上油凹2号系统)、9号开拓系统(南岔系统)采用无底柱小分段采矿法。1.3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本项目在实施各污染综合防治对策后,对区域环境空气、水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等均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从区域环境功能承载力、土地利用、城市建设规划要求、社会敏感目标、工业场地平面布置及项目综合影响判断认为,工业场地及固废堆场选址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是可行的。第二章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概况2.1项目所在地的环境概况2.1.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古交市环境监测站于2010.10.2-2010.10.8对本项目区域进行了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山西省环境监测中心于2011年10月11日出具了数据审核表。根据监测报告结果可知:pm10有超标现象,tsp、so2和no2均未超标。由此可见,评价区受到pm10轻微污染,分析其原因是由运输道路扬尘所致。2.1.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本项目矿区内全部为季节性荒沟,平常干枯无水,仅在雨季连续降雨或暴雨后才出现短暂水流,矿区周边无地表水体,因此本项目未对地表水进行监测。2.1.3地下水环境质量根据古交市环境监测站2010年10月6日-8日对1#郭家梁村水井,2#上石沙村水井进行了监测,山西省环境监测中心于2011年10月11日出具了数据审核表。根据监测报告可知各项指标均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93)中iii类水标准,可见当地地下水水质较好。2.1.4噪声环境质量现状太原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于2012年12月16日进行了19个工业场地噪声现状监测,由监测结果可知,19个工业场地昼间、夜间噪声监测值均未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限值要求,说明当地声环境质量较好。2.2建设项目评价范围2.2.1大气环境评价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评价范围的确定方法,结合本次工程大气污染排放特征、该地区主导风向、厂址周围关心点分布以及该地区地形地貌,确定本次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以各工业场地为中心,向东南西北各延伸2.5km的区域,共46.8km2。2.2.2地表水环境评价范围本工程井下涌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生产过程不产生废水;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后全部回用;因此,可以做到正常生产时,无废水外排。同时矿区内均为季节性沟谷,无常年性河流。因此,本次评价只对地表水进行简单分析。2.2.3地下水环境评价范围重点是矿区及废石场周围500m范围。2.2.4噪声环境评价范围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确定为各个工业广场四周200m。2.2.5生态环境评价范围矿区及废石场向外延伸300m以内区域。2.3环境保护目标评价区内无自然景观、风景名胜、人文景观等保护目标,结合工程特点确定本项目主要保护目标为场址周围的村庄、生态环境、地下水,具体见表2.3-1、图2.3-1。表2.3-1 主要环境保护对象与目标环境要素编号保护对象基本情况保护要求环境空气1郭家梁村位于东崖底主井工业场地西南1.0km处,500人,120户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2矿泉村位于盆子坡副井工业场地北500m处,320人,75户3上白泉村位于黑矾窑主井工业场地东北3.5km处,1100人,252户4科头村位于盆子坡副井工业场地西北2.2km处,300人,73户地下水1郭家梁村东崖底工业场地西南1.0km(第四系松散含水层)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iii类标准晋祠泉域-山西省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太原市晋祠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声环境1厂界工业场地四周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生态环境1地表植被(井田、矸石场、工业场地)破坏后及时恢复到原来状态2水土流失(井田、矸石场、工业场地)采取水保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加重3农田和农作物及时修整、恢复,防止减产44郭家梁矿泉废石沟大气评价范围生态评价范围地下水评价范围生态评价范围地下水评价范围1号开拓系统2号开拓系统4号开拓系统3号开拓系统5号开拓系统6号开拓系统7号开拓系统8号开拓系统9号开拓系统运输路线运输路线1km取土场郭家梁矿区集中生活办公区上白泉矿区集中生活办公区图2.3-1环境目标保护图(每格1km)第三章 环境影响预测及主要控制措施3.1 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建设项目的主要污染类型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3.1.1 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1)施工期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施工活动大气污染源主要为施工扬尘和施工废气。施工扬尘的主要来源有:现场道路扬尘、细颗粒材料露天堆放扬尘、土方、渣石扬尘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现场道路扬尘和材料堆放扬尘。施工废气的主要来源有:各种燃油机械、汽车等。参照太原市环境保护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施工工地环境保护管理的通知(并环发201018号)文件,本项目施工期工地扬尘污染控制需达到“5个100%”,即:工地沙土100%覆盖,工地路面100%硬化,出工地车辆100%冲洗车轮,拆迁工地100%洒水抑尘,暂不开发处100%绿化,有效控制建设期施工期间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施工场地每天应定时洒水,以防止浮沉颗粒,在大风日应增加洒水量及洒水次数; 施工场地内运输通道应及时清扫、冲洗,以减少汽车运输扬尘;运输车辆进入施工场地应低速、限速行驶,以减少产尘量;避免起尘材料的露天堆放,多尘物料应使用帆布覆盖;施工期间必须按照关于有效控制扬尘污染的通知的要求,采取措施控制扬尘污染。(2)运营期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原矿堆场、废石临时堆场和以及道路运输扬尘。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总表3.1-1所示。表3.1-1 大气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污染源污染物产生情况治理方式排放情况类型产生量(t/a)类型排放量(t/a)原矿堆场粉尘面源10.2建挡风抑尘网并设喷洒水装置面源2.04废石临时堆场粉尘面源7.9设挡风抑尘网并设喷洒水装置面源1.58运输道路扬尘面源5.2厂内道路硬化,限制超载、洒水抑尘等,抑尘效率80%面源1.04合计23.34.663.1.2 水污染物排放情况(1)施工期水污染物排放情况施工过程废水影响主要包括:配料、冲洗及施工人员少量的生活污水以及施工后期井下排放的井下废水。生活污水相对较少,一般就地泼洒。(2)运营期水污染物排放情况矿井涌水根据晋中瑞辰地矿工程勘察有限公司出具的涌水量情况说明,当矿方开采各矿体时,正常情况下,东崖底开采系统7号及10号东部矿体正常涌水量为35m3/d,最大涌水量为43 m3/d,其它各开采系统井下均无涌水。评价要求本工程在东崖底主井工业场地建设一座井下水处理站,用于处理矿井水。井下水处理站配备1台yg-1-2型净水器,处理能力为2m3/h,可以满足矿井水处理要求。井下水处理站采用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处理工艺,污染物去除率cod:85%;bod5:80%;ss:90%。矿井涌水经处理后贮存在清水池中,全部综合利用于井下洒水不外排。生活污水郭家梁矿区生活污水产生量为16.10 m3/d,经xgdm-1.0型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回用于矿石堆场、废石临时堆场、道路洒水,不外排;上白泉矿区生活污水产生量为8.05m3/d,经xgdm-1.0型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回用于矿石堆场、废石临时堆场、道路洒水,不外排。生活污水处理装置采用二级生化处理工艺。处理工艺为:调节二级接触氧化沉淀消毒处理工艺。3.1.3 噪声污染物排放情况(1)施工期噪声污染排放情况由以上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施工场地噪声较大,因此要求施工单位采取以下噪声防治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制定施工计划时,应尽可能避免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高噪声的作业应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减少夜间施工量,打桩机等禁止在夜间施工,避免对周围村庄居民生活产生不良影响。合理布局施工现场:避免同一地点安排大量动力机械设备,以免局部声级过高。降低设备噪声级:设备选型上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如以液压机械代替燃油机械,振捣器采用高频振捣器等;对动力机械设备要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使其一直保持良好的状态,减轻因设备运行状态不佳而造成的噪声污染。闲置不用的设备应立即关闭。运输要采用车况良好的车辆,并应注意定期维修和养护;在乡村路段要限制鸣笛;一般情况应禁止夜间运输。(2)运营期噪声排放情况本项目矿山主要噪声来源于提升机、空压机、风机及水泵等设备运行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噪声的声压级一般在95110db(a)左右。针对本项目产噪设备特点,并结合本项目现存在的噪声污染问题,提出以下防治措施:(1)卷扬机采取基础减振、隔声的措施;(2)通风机采用基础减振,安装消声器和扩散器的措施;(3)空压机应设置在空压机房内,空压机房单独封闭,用墙体降噪隔声,室内采用吸声材料,门采用隔声门,窗采用通风隔声窗;(4)对各类水泵噪声,采用室内布置,水泵与进出口管道间安装软橡胶接头,泵体基础设橡胶垫或弹簧减震器;(5)对场外运输噪声,评价要求加强管理,制定有关规章制度,运输车辆经过村庄等地时,应自觉减速限制鸣笛,使噪声影响降低。3.1.4 固体废物污染物排放情况(1)施工期固体废物污染情况建设期固废主要为井巷掘进废石、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环评要求废石送至场进行处理,建筑垃圾及时清运,生活区设垃圾桶定点收集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送当地环卫部门指定地点集中处理按上述措施处理后,建设期的固体废物对环境影响较小。(2)运营期固体废物污染情况废石本项目矿山废石年产生量为1.0万吨,评价要求25%用于修路,其余75%提至地面,运至矿区废石场处理。本项目利用原东崖底矿段露天采坑和大岩背露天采坑做为废石场,原东崖底矿段露天采坑用于堆放16号开拓系统废矿石,现在作为回填区,用来排放建设期和运行期产生的废石废渣,东崖底露天采坑位于东崖底主井东侧,东南部形成长约100m、宽约40m、深约45m的采坑,性为二长岩,稳定性较好,采坑库容约18万m3,可储存矿石45万吨,采坑未进行生态恢复治理;大岩背露天采坑用于堆放79号开拓系统废矿石,现在作为回填区,用来排放运行期产生的废石废渣,大岩背露天采矿位于大岩背主斜井南侧,东西部形成长约60m、宽约40m、深约25m的采坑,采坑库容约6万m3,可储存矿石15万吨,采坑未进行生态恢复治理。废石场应进行防渗措施,修筑拦渣坝、截水沟和消力池,并依据山沟地形对废石进行堆放,并覆土绿化。生活垃圾生活垃圾按每人每天0.5kg算,则产生量为45吨,统一收集后送当地环卫部门指定地点集中处理。3.1.5生态环境影响情况(1)建设期对生态环境影响本次工程生态影响主要是场地开挖、井筒开拓对土地的扰动影响;占用场地造成短期少量植被破坏、占用土地以及废矿石堆存等造成的短期水土流失加剧,对局部生态环境有不利影响,其中以水土流失最为严重。随着矿井施工结束,场地的硬化和绿化,可使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2)运营期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区生态环境较好,评价区植被覆盖率约85%,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是本工程建设重点关心的问题。本项目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矿区范围内的生态影响主要表现为地表陷落对地下水、地表水、地面建筑物、公路、农田与农作物、植被、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及引发地质灾害的影响。(2)废石场的建设占用了自然沟壑,从而改变沟壑的使用功能并造成地表环境破坏;当使用完毕后,由于覆盖黄土、种植植被,待复垦和植被恢复后,将会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3)废石场存在边坡、坝体滑坡、塌陷的隐患,可能导致泥石流或水土流失的严重后果。3.2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3.2.1大气环境影响(1)预测方案根据环境影响技术评价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评价等级划分和预测内容的规定,本项目可以不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工作,直接以估算模式的计算结果作为预测与分析的依据。结合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因子,本次大气预测因子选取为tsp。(2)预测结果与分析本项目大气污染源主要为原矿堆场、废石临时堆场及运输扬尘,经采取工程及环评要求的治理措施后,能够得以有效控制。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中的有关规定,本次评价针对原矿堆场无组织排放按照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标准计算程序进行防护距离的计算,矿石堆场和废石临时堆场扬尘无超标点,因此本项目无组织排放粉尘不会对周围居民大气环境产生影响。从大气环境的角度而言,本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3.2.2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1、矿坑水处理根据晋中瑞辰地矿工程勘察有限公司出具的涌水量情况说明,正常情况下,东崖底开采系统7号及10号东部矿体正常涌水量为35m3/d,最大涌水量为43m3/d,其它各开采系统井下矿体均无涌水。本工程在东崖底工业场地建设一座井下水处理站,用于处理矿井水。井下水处理站配备1台yg-1-2型净水器,处理能力为2m3/h,可以满足矿井水处理要求。井下水处理站采用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处理工艺,污染物去除率cod85%,bod580%,ss90%。矿井涌水经处理后贮存在清水池中,全部综合利用于井下洒水不外排。2、生活污水处理郭家梁矿区生活污水产生量为16.10 m3/d,经xgdm-1.0型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回用于矿石堆场、废石临时堆场、道路洒水,不外排;上白泉矿区生活污水产生量为8.05m3/d,经xgdm-1.0型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回用于矿石堆场、废石临时堆场、道路洒水不外排。生活污水处理装置采用二级生化处理工艺。处理工艺为:调节二级接触氧化沉淀消毒处理工艺。3.2.3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1)矿井开采对地下水的影响矿山开采对上覆奥陶系岩溶裂隙含水层的影响本项目开采的矿体为郭家梁矿区盆子破矿段19号矿体;东崖底矿段1号、单1号、2号、3号、7号、10号、10增号矿体;上白泉矿区黑矾窑矿段4号、5号矿体;周庄沟13号、14号、15号矿体、南岔矿段25号、27号矿体。根据各矿段勘探线资源储量估算剖面图可知:7号矿体上部赋存似斑状二长岩,单1号矿体上部赋存二长斑岩和等粒状二长岩,3号矿体上部赋存二长斑岩,2号矿体上部赋存二长斑岩,25号、27号矿体上部赋存二长斑岩,4号矿体上部赋存斑状二长岩,属于二长岩透水层。19号矿体上部赋存冲洪积层、残坡积层和似斑状二长岩,分别属于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和二长岩透水层。因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