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快递服务业的模块化网络发展模式研究.doc_第1页
我国快递服务业的模块化网络发展模式研究.doc_第2页
我国快递服务业的模块化网络发展模式研究.doc_第3页
我国快递服务业的模块化网络发展模式研究.doc_第4页
我国快递服务业的模块化网络发展模式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图分类号:f062.9 我国快递服务业的模块化网络发展模式研究产业经济学刘佳佳顾宝炎 教授 二九年十二月 学校代码:10252学 号:0721513上海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快递服务业的模块化网络发展模式研究姓 名刘佳佳系 别管理学院专 业产业经济学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指导教师顾宝炎 教授学位论文完成日期 2009年12月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位论文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上海理工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内容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保 密 年 不保密 本学位论文属于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年 月 日 年 月 日声 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公开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年 月 日摘 要近些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交往更加密切,企业和个人对于日常活动中文件、包裹和物品的递送需求日益加大,加之众多类似电子商务、网上购物等新型交易业务的出现,许多实物产品的运输和配送成为物流体系中至关重要的部分,这为快递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在此背景下,我国的快递业作为服务行业中举足轻重的产业,也经历了一轮飞速的发展历程。2007、2008年,快递服务业的年均产值都已达到400亿以上,持续保持着强劲的增长态势。但是,在我国快递服务业快速发展的背后,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行业中单个企业的规模偏小,市场较为分散,在跨地区、跨国境的物品配送服务方面,企业运作效率不高。而在国内的一些区域性市场,整体的竞争秩序也比较混乱,不少企业的组织运营不够规范,员工素质不高,从而致使一些快递企业的消费者投诉率居高不下。相比之下,国外快递服务业具有较高的市场集中度,其规模效应和运作效率也都很高。由于快递服务业本身的行业特性,具备较高的市场集中度能最大限度地提升行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在大幅降低成本的同时,为客户提供更加快捷的服务。因此,我国的快递服务业在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时,就应当考虑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来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并思考怎样通过重新整合产业链条上的各个环节,使得物流体系的运作效率得到提高,从而使一些企业在行业大发展的背景下,打造核心竞争力并脱颖而出。本文首先对模块化及其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在对快递服务业的行业特征和发展现状进行概述后,按照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scp分析范式,对快递服务行业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借鉴模块化理论及其相关研究成果,对文章所应用的重要概念和条件进行界定,并建立了快递服务业的模块化网络发展模式框架;通过对模块化网络的分解与重构,本文阐释了该模式的主要特点,分析了该模式对于行业的资源整合、促进行业集中度提高以及发挥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最后,通过对比快递服务行业中企业应用的两种基本市场策略,进一步指出模块化网络发展模式的优化效应,并对未来的行业发展提出了一些策略性建议。关键词:快递服务业 模块化 网络 产业链iiiabstractas chinas economy taking off during recent years, th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s also speeding. that pulls demands from the enterprise or individuals for their daily activities, documents, parcels and goods delivery. combin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and online shopping, the logistics system becomes more and more significant to function as transportation and distribution. so it supplies a huge market opportunity to the express delivery services industry. under this background, the express delivery industry has experienced a rapid development process in our country.in 2007 and 2008, the average annual output reached more than 40 billion, and the whole industry still retains its strong growth. however,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the express delivery industry in china. for instance, the individual enterprises are almost small-scale, the whole market has been dispersed badly and the market competition order is a little chaotic. in contrast, the foreign industry reminds a higher degree of market concentration; its economies of scale and operational efficiency are higher too. as its sector-specific in the express service industry, only a high degree of market concentration can maximize the efficiency of resource. thus, when the chinese industry is facing with the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it requires a new development model to promote the whole industry and reintegrate each point on the industry chain so that the competitive enterprises which are outstanding could stand out.based on the modularity theory, this paper carried out in-depth analysis on the status of express delivery industry firstly. then a modular network model was established. through the decomposi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modular network,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model were explained specifically. finally, by comparing the two basic strategies applied in the industry, this paper pointed out the optimization effects caused by the modular network model. and a number of strategic proposals for the industrial further development are suggested.key words: express service industry, modularity, industrial chain目 录摘 要iabstracti第一章绪论11.1 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11.1.1 研究背景11.1.2 研究意义21.1.3 研究目的和主要解决的问题31.2 相关研究综述31.2.1 国外研究现状31.2.2 国内研究现状4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61.3.1 研究思路与内容61.3.2 研究方法81.3.3 本文的创新点8第二章模块化理论概述92.1 模块与模块化的概念92.2 模块化的类型102.2.1 生产模块化的六种类型102.2.2 产业模块化的三种基本类型122.3 模块化分工下的产业链构成14第三章快递服务业的发展现状173.1 快递服务业概述173.1.1 快递服务业的定义173.1.2 快递服务业的分类183.2 发展快递服务业的重要意义183.2.1 快递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183.2.2 快递服务业的行业特征203.3 我国快递服务业的scp分析213.3.1 scp分析范式213.3.2 市场结构分析213.3.3 市场行为分析263.3.4 市场绩效分析28第四章我国快递服务业的模块化网络发展模式314.1 模块化网络的定义314.2 模块化网络的特点334.3 模块化网络的应用354.3.1 模块化网络的产业应用范围354.3.2 模块化网络在快递服务业的适用性分析364.4 快递服务业的模块化网络发展模式394.4.1 模块化网络发展模式的优势来源产业链优化394.4.2 传统的快递配送业务链构成424.4.3 模块化网络发展模式43第五章基于模块化网络发展模式的策略与建议515.1 快递服务业不同发展模式的对比分析515.1.1 “全网络覆盖,扩张市场”的低成本策略515.1.2 “细分市场,定制服务”的差异化竞争策略535.2 基于模块化网络模式的策略选择与建议555.2.1 快递服务业未来发展的策略选择555.2.2 对快递服务业发展的其它建议56第六章研究的结论与展望596.1 全文总结596.2 研究展望60参考文献61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承担科研项目及取得成果65后 记67第一章 绪论第一章 绪论1.1 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1.1.1 研究背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企业对于日常商务活动中文件、包裹和物品的递送需求日益加大,加之信息产业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催生了众多类似电子商务、网上购物等新型交易业务的出现,许多实物产品的运输和配送,对物流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情形下,传统的邮政服务和一般的货运服务已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于是,物流业的一个全新细分领域快递服务业就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发展速度也十分迅猛。快递服务业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主要是提供一种快速的实物递送服务,它以商务文件、小包裹为主要递送对象,以迅速、安全、高效、门到门服务为主要特征,由承运方将托运方的文件或物品,以快速、可跟踪查询的运输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内递送到指定目的地或目标客户手中。作为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快递服务在诞生后的40多年发展历程当中,一直保持着年均10以上的高速成长,并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快递服务业在我国的出现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发展初期,我国的快递市场尚未对外放开,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政策性保护下,中国邮政下属的邮政特快专递(ems)在市场中处于长期的霸主地位,其市场份额也曾一度高达97%。但是,该行业的激烈竞争始终没有停止过,除了大量民营快递公司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涌现外,几家快递业的国际巨头也参与其中鏖战市场,他们在中国市场的扩张策略也一直按部就班地进行,可以说,内资与外资快递企业的纷争由来已久。近几年,外资跨国企业加快在华发展步伐,而我国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是他们疯狂涌入的首要原因。伴随着行业的高速发展,也催生了一批本土民营企业的壮大,他们凭借着自身对国内市场形势的准确把握,采取低成本的扩张模式,迅速在国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申通快递、顺丰速递、圆通快递等等民营企业,借助各自独特的地区优势,已在国内建立了广泛的配送服务网络。但是,面对具有人才、技术、管理等多方优势的外资巨头的强势介入,本土企业依旧承受着巨大的竞争压力,我国快递服务业的发展也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从产业发展角度看,如何规划和振兴我国的快递服务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使我国快递服务业的整体竞争力提升一个层次,如何将产业优势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基础上,逐步推向国外,并促使中国的快递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为国内物品或包裹配送提供高效、完善的全球网络,这些都是当前快递服务业发展所需要思考的重要议题。而近些年来被广泛应用于it、汽车等工业制造业的模块化设计理论和思想,或许可以成为我国快递服务业发展的一个新的探索。1.1.2 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随着市场对于快递服务需求的增加,快递服务业的发展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有关快递服务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增多。但由于市场发展环境的原因 ,国内的许多研究将重点放在了如何发挥快递企业的竞争优势上,特别是针对国有企业ems市场份额下降的问题,受到学者的关注度比较高,且这些研究大多是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应用管理学理论来解释和分析邮政快递存在的问题。此外,考虑到我国邮政部门长期处于垄断地位,相关的研究较多地集中于邮政快递企业如何实现旧体制的转变,以及怎样应对行业发展的新形势等方面。本研究注重从快递服务业的产业层面看问题,引入了模块化设计的原理,在深刻揭示快递服务业的重要性、分析新市场环境下快递业的新特点之后,通过建立模块化网络的概念模型,对比不同的发展策略,探索出行业发展新的策略布局。理论上,本研究依托已有的模块化基本理论,模块化原理与产业组织、产业发展相结合的理论,对快递服务业的市场结构、市场发展走向进行剖析,以求在相关产业的理论应用层面上有新的亮点。(2)现实意义作为物流业高附加值的一端,快递服务业在世界经济发展的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的对外贸易增长迅速,为满足外贸需求,一些国际知名快递公司陆续进入中国,中国邮政速递(ems)也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90年代中后期,电子商务的兴起带来物流配送需求的大幅增加,在运输需求、服务需求的双重推动下,国内的快递、快运业务迅速发展,并为经济增长提供强大支撑,可以说,快递服务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入wto后,我国的物流市场逐步放开,跨国公司如fedex、ups、dhl、tnt等在中国的业务不断深入,他们利用自身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信息网络优势,迅速地在各大中城市建立服务网点,而在国际快递市场上,他们的竞争优势更加显现,使得国内邮政快递ems以及一些民营快递公司的市场份额迅速下滑。尤其是ems,其国际快递业务的市场占有率已降到20左右,而国内市场份额更是从初期近乎完全垄断的97下降到了40左右,本土快递行业的发展前景着实令人担忧。现如今,在跨国公司大举进入的情况下,我国快递企业应采取什么对策加以应对?产业的战略布局应怎样形成?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未予以应有的重视,致使我国快递服务业的竞争力不断衰弱,进而将巨大的市场拱手让与跨国巨头,则国内产业所丧失的不仅仅是市场份额和利润,无疑会使整个快递行业陷入受制于人的境地。从这个层面来说,重视快递服务业的发展,积极应对外资挑战,充分挖掘和发挥我国快递服务业的自身优势,并建立牢固的网络体系,将会极大地促进我国快递产业的发展,实现以强大的本土快递服务支撑国民经济的长期发展进程。1.1.3 研究目的和主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力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应用产业组织学的scp分析框架,对快递服务业进行深入分析,并依托模块化理论,建立一套应用于快递服务业的模块化网络发展模式。意在通过对模块化网络的分解、重构,阐释该模式的特点,将模块化理论与实际的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从而使研究成果更具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旨在分析和解决以下问题:(1)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我国快递服务业的发展现状究竟如何?(2)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快递服务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整体市场结构比较分散,原因何在?(3)我国快递服务业应当从哪些方面获得更大改进,进而提高竞争力水平?(4)如何应用模块化理论优化我国快递服务业的发展模式?促使国内一些企业脱颖而出,进而成长为大型国际化快递企业?(5)快递服务业的现有政策还有哪些不足?对未来发展有哪些策略性建议?1.2 相关研究综述1.2.1 国外研究现状(1)模块化理论研究在经济管理学界,模块化理论被看作是企业产品的生产制造、企业组织设计以及产业组织(sturgeon,2002)的新范式。在模块化研究领域,青木昌彦和安藤睛彦(2003)编著的模块时代:新产业结构的本质被公认为是模块化理论的经典著作,作者在书中综合了日本和美国关于模块化理论的前沿研究成果,提出了模块化的概念及运行等重要理论,并根据模块之间信息传递方式的不同, 把组织模式分为金字塔型组织模式(ibm型)、信息同化型组织模式(丰田型)和信息异化型组织模式(硅谷型)。模块化理论应用到产品设计和制造的研究领域,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观点。langlois和robertson(1992)从产品制造的角度, 把模块化的企业生产网络基本分为两种类型: 核心生产网络和分散生产网络。在核心企业网络组织中,居于领导地位的是核心企业, 通过各企业间的协调, 发挥职能集成和产品集成的作用,各成员企业依附于核心企业, 分别就自己的职能活动服从统一安排、并将活动产出移交给核心企业进行整合。而在分散型网络组织中,各个成员企业根据其在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向价值链中下一职能的企业提供信息、转交产出,依靠这种类似流水线的连续过程生产产品。sanchez和mahoney(1996)指出,“模块化的产品设计需要企业组织设计的模块化”,模块化的产品设计思想和方法直接促进了模块化组织的产生。schilling(2000),schilling和steemsa(2001)构造一般模块化系统理论来研究产业层次的模块化问题,试图解释企业间模块化生产的形成根源和驱动力。(2)国外快递物流业相关研究国外与快递服务业相关的研究,更多集中在物流领域的产品配送方面。一些对于物流业或快递服务业的研究重点,则放在了物流企业的管理层面。anderson,crum和jerman(1996)通过分析领导力、合作、学习、过程管理、员工产出和组织绩效6个质量管理因素,共包含愿景、承诺、供应、数据获得性、统计使用等19个二级指标,研究了工作提升和物流质量管理之间的关系,并对实施质量改进时间长度不同的企业进行了横向分析,指出物流质量管理因素随着质量改进程度的不同呈现显著变化。millen和maggard(1997)分析了美国大型企业中物流质量管理实践发生的巨大变化,发现所有物流企业都在根据顾客日益增长的需求进行质量改进和提升。menter(2001)对物流服务质量理论作了阐述,他认为物流服务首先应该包括顾客营销服务和物流配送服务,而物流配送服务的衡量指标有如下三项:货物可用性、时间性和质量。1.2.2 国内研究现状(1)模块化理论的服务业应用研究模块化理论起初主要应用在计算机科学当中,所以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也是从模块化的设计原理、工程应用逐渐向其它学科扩展的。关于近些年模块化研究领域的分类,可参见表1.1。表1.1 与模块化理论相关的研究领域划分模块化研究领域研究对象细分产品模块化生产设计产品设计创新产业模块化模块化产业集群产业发展产业价值链组织模块化组织设计组织模式组织运行机制与治理在青木昌彦的“模块化是新产业结构本质”的观点发表之后,国内学界将模块化原理与产业发展结合的研究日益增多。所涉及的产业包括it、汽车、装备制造以及一些服务业部门的金融、房地产、家庭装修等。鉴于本文的研究范围是快递服务行业,因此,本节重点简述模块化理论在这些服务领域的研究状况。在模块化理论与服务业结合的一些研究文献中,钱平凡,黄川川(2003)将模块化的概念引入家庭装修项目的规划当中,认为模块化可以使复杂的系统问题简单化、僵化的系统灵活化、耗时的工期高效化、集中的决策分散化。模块化的关键点与难点在于对系统的功能性分析, 而模块化程度则取决于系统的可分性与投入、需求的多样化。杨枝煌等(2005)针对中国金融现代化改革提出了模块化分解的思路,通过将金融模块分解成产权、信息和业务三大主要模块,并吸收国外现代金融的“适应技术”和“适应制度”来解决资本市场的股权分置问题。沙磊,钟晓明(2006)结合物流业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利用模块化理论构造我国的物流业的优化物流系统,力图实现物流系统高效运行的整体目标。郭婧娟,徐寿波(2006)将模块化理论应用到房地产供应链管理中,基于模块化的基本原理,对房地产业应用模块化理论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从产品结构、制造过程和产业组织三方面对房地产业进行模块化基本结构设计,最后,提出了以客户需求为驱动、拉动与推动经营相结合、以信息技术为支持的新型合作网络关系下的房地产供应链模式。夏辉,宋晓峰等(2008)认为服务业模块化是拉动力、推动力和催化力三力合一的产物,三种力量互相作用相辅相成,共同形成了服务业模块化的动力机制。(2)快递服务业的相关研究快递服务业在我国是新兴行业,属于物流业的一个分支,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学者对于物流业方面的研究以及对快递企业发展战略的探索。下表在整理了相关快递服务业的文献资料后,将研究领域和方向分类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表1.2 快递服务业文献资料的研究领域细分总结分类研究领域细分国有邮政快递(ems)市场竞争策略品牌战略国内快递业和民营企业竞争力与竞争策略并购与整合快递网络与网点布局国际快递业国外企业在华战略委托代理关系宋安信(2002)指出未能充分利用自身的网络优势提供更高品质的服务是邮政快递(ems)目前的主要问题所在,因此快递服务的差异化才是邮政速递的取胜之道。王为民等(2002)通过对发达国家邮政业务结构的分析,对我国快递物流企业提出了业务结构上的改善意见,认为快递企业的业务结构应更加市场化,客户化,全球化。我国快递物流企业纯粹的国内邮件和包裹业务在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中难以生存,必须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深,全面扩大业务范围,扩展网络规模。史志成博士2003年发表的中国ems市场竞争力研究专门针对我国的国有邮政快递公司ems进行研究,深入分析和探讨了ems的市场竞争力问题。姜振华(2004)详细阐述了快递和物流服务在内容上的区别,他认为两者最大的区别是:物流是大批货物的集中发运,而快递是小件物品的寄送;狭义的快递概念剔除了物流配送这个环节,物流配送是快递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才拓展的领域;快递服务中的仓储是时点的暂存,而物流是时段的暂存或长存;快递的功能重在分拣和准时送达,而物流重在运输和仓储。廖涛(2005)进一步区别了快递与物流之间的定义,他认为,物流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对产品、服务和相关信息从生产点到消费点有效率的正向和逆向流动。而快递是指为商务文件和包裹提供最快捷、最安全的服务,它要求快递企业收取发件人托运的快件后,利用多种快捷的运输方式,按照发件人指定的时间运送到指定的地点,送交指定收件人,并提供运送情况和及时信息的查询服务。薛蓉娜,赵会娟2006年发表的中国邮政快递业竞争力的比较研究,其立足点也是在ems上,介绍了快递产业的基本特征,并根据这些特征构建快递业竞争力指标体系。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1.3.1 研究思路与内容本文的研究思路主要围绕着一条中心主线展开,首先分析快递服务业发展现状以及梳理模块化理论,为模块化网络发展模式的提出做好铺垫。在构建模块化网络发展模式的雏形后,通过对快递市场中,企业广泛采用的两种基本策略进行对比,突显新模式在应用到快递服务业上的优势和特点,探索其可能达到优化效果。最终,从行业整体发展和企业战略转型方面,提出几条现实性的建议。文章的具体研究思路如下图所示:绪论我国快递服务业的发展现状模块化理论国内业务国际业务适用性分析理论概述快递服务业的模块化网络模式快递服务业发展的策略选择与建议“全网络覆盖”的成本优先策略“细分市场”的差异化竞争策略策略 对比策略 对比结论在研究内容的章节安排上,本文共分6章,各章节的简要介绍如下: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综述,总结分析前人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现状,提出本文重点研究的问题和方向。而后对整篇文章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进行阐述。第二章是模块化理论的概述。本章构成了整篇文章的理论基础和论据来源。模块化理论和模块化思想的相关研究很多,应用的领域也十分广泛,考虑到本文的研究范围及特点,本章在理论的梳理上,主要选取其中产业模块化的相关理论。过去该理论研究的应用较多地集中于it、计算机以及其它一些制造业领域,在服务业上的应用研究尚不够成熟,但本文将通过第四章的适用性分析,阐述其在快递服务业的具体应用。第三章我国快递服务业的发展现状。本章首先概述快递服务业的定义,重点强调了快递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扮演的作用。而后利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scp分析框架对该行业进行系统分析,全面地揭示快递服务业在我国的发展状况。第四章快递服务业的模块化网络发展模式。该章节是本文的核心部分。本章建立在理论梳理与行业分析的基础之上,将模块化理论与快递服务业的运作结合起来。通过分析模块化在快递服务业实际中的适用性,探索一种新发展模式,建立了一个以业务功能模块为架构的快递服务体系。并对该体系的特点和优势进行评价。第五章是快递服务业策略选择与建议。首先分析当前快递企业主要实施的两种策略,即低成本策略和差异化策略,并对他们进行了对比分析,找出各自在实践当中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分析模块化网络模式的不同特点,指明它是一种建立在两种企业策略的发展思路之上,对产业内部和运作体系进行优化的发展模式。本章最后还对快递服务业的整体发展导向提出了一些策略性建议。第六章为全文总结和研究展望。笔者对整篇文章做了4条总结,分析了在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后续研究进行展望。1.3.2 研究方法(1)将理论模型应用到产业分析当中在本文的行业分析部分、模块化网络构建部分中,应用了许多理论和逻辑模型来解释和印证相关的研究结论。一方面,通过对前人文献中一些理论模型的借鉴,经过创新和改造,使之可以更加科学地应用到快递服务业的分析框架之中;另一方面,结合我国快递服务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逻辑模型和推演思路的确立,更清晰地阐释本文中的一些结论。(2)将模块化理论应用到快递服务业的研究当中突破传统模块化理论的应用范围,吸收模块化思想的精髓及最核心的部分,提出适用于快递服务业的模块化网络发展模式。本文不仅对其概念进行了进一步明确的定义,而且对它的适用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证明。实现了该理论在延续产业模块化方面的新应用。(3)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本文应用较多的是对快递服务业的定性分析,但随着分析问题的落脚点不同,穿插有一些定量的分析过程,使文章更有说服力且具备现实性。既有通过收集的数据资料对行业发展进行说明,也有笔者通过亲自的电话调查所获得的价格信息统计。注重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以便更好地阐释问题,证明结论。1.3.3 本文的创新点(1)本文将我国快递服务业放在一个新的时代背景下进行分析,所采用的scp分析框架虽然是产业经济学中比较传统的分析范式,但文章所掌握的数据和案例都是在新的行业发展环境中出现的,其研究结果具备一定的现实意义。(2)在借鉴模块化理论及文献的基础上,重点顺理了一些与模块化网络相关的研究成果,对产业链优化进行了新的界定,并对应用到快递服务业的模块化网络概念进行了新的定义。(3)针对快递服务业的特征,本文建立了模块化网络的框架。通过模块化网络的适用性分析及证明,提出构建一种新的模块化网络发展模式。该模式依托模块分解后的自组织创新特性,并最大限度发挥模块网络整合后的协同效应。69第二章 模块化理论概述第二章 模块化理论概述2.1 模块与模块化的概念模块化思想起源于西方,对于该问题的研究可以追溯到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他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强调专业化和分工的核心作用,认为这是推动生产力进步的基础。这本著作中提到的制针工厂实行分工化生产的例子,被看作是模块化原理的雏形。在生产制造领域,ibm公司首先提出了“模块”的概念。1964年,ibm开发的system/360计算机开创了模块计算机系统的先河。之前的计算机系统开发工作相当复杂和繁琐,一个计算机系统都需要配有自己的一套操作系统、处理器、其它硬件设备和软件。当厂商开发出一个新的系统时,其合作厂商还必须为该新系统开发相应的软件及其它部件予以支持。而当用户改用其它新系统时,必须同时更换原有软件。一旦软件版本遭到破坏或遗失,用户的关键数据 就有可能丢失。为解决该种问题,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就应运而生。ibm的计算机系统事先被划分成了不同的模块,并明确模块所包含的信息,而后,ibm就可以通过其分布世界各地的研发小组,对各种模块进行独立开发,他们的工作只要遵循一定的设计规则,就可以实现彼此的相互协调和对接。ibm这种模块化的产品设计和开发方法大大提高了不同部门的自控能力和整体的反应能力,产品系统也通过各模块的独立创新得到改进,从而使得总成本大幅降低,而新产品的开发速度和效率却大大提高。模块化原理的应用引起研究学者的关注源自卡利斯鲍德温(carliss y.baldwin)和吉姆克拉克(kim b.clark)的设计规则模块化的力量一书,他们认为,模块化是组织、设计复杂产品或过程的有效战略之一。通过建立模块化结构能实现良好的分工,从而解决系统处理过程的复杂性;另外,模块化能够对平行开展的作业进行协调,而每个模块内部的创新则是独立的,从而促进产品创新和提高企业学习能力,正是由于模块化结构会产生更多的选择余地,因此它能处理子系统的不确定性,并能产生选择价值。产业经济学者青木昌彦将模块化的原理与产业结构分析相结合,对于模块化进行了更加完善的解释:他定义的“模块”是指半自律的子系统,按照一定的规则与其他同样的子系统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更加复杂的系统或过程。模块化是将一个复杂的系统或过程按照一定的联系规则分解为可进行独立设计的半自律性的子系统的过程,或者是按照某种联系规则将可进行独立设计的子系统(模块)统一起来,构成更加复杂的系统或过程。通过模块化处理,产品、组织甚或一个产业系统,构成一个模块化系统。模块化系统设计中需要处理两种信息:“系统信息”和“个别信息”,前者为整个系统共知,包含了所有模块必须遵守的共同设计规则,并且是可扩展和延续的。后者是各模块自有的信息,只与本模块的设计有关。系统中各个模块在统一的标准界面平台下,相互独立地被设计和运行,并能够对市场变化做出适应性选择,模块之间通过标准化的接口进行协调和交互。结合前人对于模块化的定义,本文认为:从本质上说,模块化就是新时代分工下的高级形式,它不仅可以理解为企业所在产业链上的纵向协作分工,而且可以在企业内部根据所开展业务的不同性质、不同地域、不同功能进行分工。而其最终目的就是达到复杂问题的简单化、繁杂工作的效率化。2.2 模块化的类型2.2.1 生产模块化的六种类型模块化设计的应用使得生产的模块化得到了巨大发展,在模块化的分类方面,针对具体行业的研究,一些学者提出了生产模块化的分类方式。ulrich和tung(1991)根据产品的特征将将生产模块化的方式分为了6种类型:(1)共享构件模块化(component-sharing modularity)。在这种类型中,同一构件被用于多个产品(或服务)以便实现范围经济,该种模块化通过将“大规模生产”后移,增加了产品系列和种类。这样的好处在于能够大大降低成本,并提高产品研发的速度,尽快推出新产品。因此,虽然由于构件种类相对单一,共享构件模块化不能进行真正的、根据客户需要的个性化定制,却可以在生产成本和产品多样化方面获得一定优势如图。图2.1 共享构件模块化(2)互换构件模块化(component-swapping modularity)。它是对共享构件模块化的补充,通过将不同的构件与相同的基本产品进行相互结合,形成了与互换构件数量相同的产品,如图2.1。图2.2 互换构件模块化(3)“量体裁衣”式模块化(cut-to-fit modularity)。该类型是一个或多个构件在预置或实际限制中是连续变化的。由于客户对产品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并且这些要求在统计上是连续而非离散的,那么利用这种模块化方式就可以生产出满足特殊需求的个性化产品,使特殊需求客户不必拘泥于生产标准化的限制,而获得所需的个性,其结果就是顾客获得特定的服务而厂商因提供特种产品可获得更大附加值,如图2.3。图2.3 量体裁衣式模块化(4)混合模块化(mix modularity)。指的是不同构件混合在一起,形成了完全不同的产品,如图2.4。图2.4 混合模块化(5)总装模块化(bus modularity)。该模块化本质上在于确定一个可以附加大量不同构件的标准结构。如果产品除了有可变更的结构,还有可以确定的标准体,想要对其进行分解时,首先要确定每一个客户都真正需要的产品体系结构或服务基础设施,同时,把其余部分进行模块化,成为可以插入总线中的构件。如图2.5所示。图2.5 总装模块化(6)可组合模块化(sectional modularity)。它提供了最大程度的多样化和根据客户需求形成的定制化,允许任何数量的不同构件类型按任何方式进行配置,只要一种构件可以与其它构件通过标准接口进行连接即可。如图2.6。图3.6 可组合模块化2.2.2 产业模块化的三种基本类型一个模块化的复杂系统是由一些可独立的模块以及建立模块之间关系的联系联系规则构成的。联系规则包括“看得见的规则”和“看不见的规则”两个方面。“看得见的规则”在设计的初始阶段就会得到明确,它可以分为三种,即结构、界面和标准。“看不见的规则”仅限于一个模块内,不会影响其他模块设计者的决策,这种模块内的决策是可以被代替或在决策后进行再选择的,使模块设计保持自身独立性。模块的独立性包括两个方面,即各个模块本身以及模块内部“看不见的规则”两方面的内涵。看不见的规则是一种仅限于一个模块之内而对其他模块的设计没有影响的规则,允许和鼓励模块设计人员在遵循联系规则的前提下自由发挥对模块内的设计。如果模块不具有自身的看不见的规则,它就不具有独立性。而联系规则(看得见的规则)则是模块独立性的一个牵制因素,模块间如果没有了联系规则,众多模块将成为一盘散沙,系统不再成为系统。为实现对于模块的集中化,青木昌彦(2002)建立了一个模块化系统并将其分为三种基本形式:金字塔型、信息同化型和信息异化进化型。系统内包括两个不同的模块以及两类信息:看得见的信息或系统信息(es);看不见的信息或个别信息(e1,e2)。另外系统中还有一个被称作“舵手”的单位,它负责处理专业的、排他的系统信息,事先决定模块的联系规则(设计规则)。三种基本形式如下:(1)金字塔型(ibm360型电脑)舵手模块1模块2ese1e2e1ese1:联系规则:看不见的信息(个别信息):看得见的信息(系统信息)图2.1 金字塔型模块化系统在金字塔型的模块化系统中,舵手起到系统设计师的作用,各模块在舵手发出看得见的信息的前提下,负责处理系统活动中所必须的个别信息。(2)信息同化型(丰田型)舵手模块1模块2ese1e1图2.2 信息同化型 该形式中,舵手与独立模块之间不断交换经常发生变化的系统信息,即模块间与舵手的信息联系明显加强,各模块在活动开始后,根据具体情况联系规则会做一些相应的调整。系统中看得见的信息在舵手与模块之间流动和共享已被两个部分利用。(3)信息异化进化型(硅谷型)ese1舵手模块2模块1e1e1e2e2e2图2.3 信息异化进化型在信息异化进化型中,系统信息的掌控者“舵手”有多个,而且同时活动的是多个模块主体,这种模块的集中化也被称作“硅谷模式”。各模块发出的看不见的信息也是不同的。这些异化的信息在舵手对其所处的系统环境中加以解释后,会反馈到整个系统当中。而各子系统对于系统信息的处理,就包括了对反馈回来的异化信息的比较、解释、筛选,通过对信息的分散处理、传达,模块间的设计规则就在优劣对比中被不断筛选,从而得到发展。表现在科技企业界,就是不同研发模块所设计的创新产品的优胜劣汰。2.3 模块化分工下的产业链构成分工理论和生产专业化的思想,可以追溯到17世纪中后期的古典主流经济学家的研究。其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他在其1776年的巨著国富论中提出,劳动分工的日益深化和不断演进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最根本原因。可以说,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和专业化协作思想,为市场法则的制定奠定了基础。现实情况是,对于普通生产链条的个体组织来说,劳动分工和专业化越细,生产效率确实会相应提高,但对于复杂的系统集成来说,劳动分工和专业化越细,不同工序中间产生的交易成本会相应增加,如一些新兴it产业,简单的产业链分工所带来的成本是巨大的。因此,模块化的产生就将原有的在传统产业中应用的分工进行了升级和进化,使得这种的新的分工形式在新兴产业的复杂系统中得以运行。与传统意义上的分工不同,模块化分工具备一些优势特征:首先,模块化的分解和整合应用在复杂系统,而且各个模块本身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系统;其次,不同模块间具有一定的联系规则,这些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跟着系统自身的升级不断进化的;第三,模块自身的独立性保证了系统整体具有创新的源泉。因此,模块化分工是传统分工形式的深层次进化,它是由不同功能的价值模块组成,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混合型分工体系。从传统的生产专业化分工到模块化分工,其所带来的变化反映到产业链上,就表现为产业链的模块化。模块化的引入,使产业链的构成也产生了新的变化。具体到产业链的分类和基本构成问题,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潘成云(2001)从多个层面对产业链进行分类。从产业链的发育过程分为4类:技术导向型、生产主导型、经营主导型和综合型;从形成诱因分为政策诱致型和需求内生型两类;从独立性分为依赖型产业链和自主型产业链;从适应性上分为刚性产业链和柔性产业链。郁义鸿(2005)认为,产业链的不同是由产品特性决定的,他从产品本身特性与技术条件来对产业链进行划分,对上下游企业中上游行业的产品定义为产品a,以此将产业链划分为4类:即产品是纯粹最终产品类型(制造商和零售商的纵向关系)、产品是纯粹的中间产品类型、产品是中间产品类型或最终产品类型以及上游产品有两种产品作为严格互补品的类型。吴金明和邵昶(2006)根据企业间的契约形式和主要关系,将产业链模式划分为纵向一体化式、市场交易式、准市场式、混合式4种类型。综合众多学者对于产业链的分类,结合本研究的具体应用,本文从两个递进层次来理解产业链的构成。在第一个层面,把产业链按其发展动力分为政府政策导向型和市场需求导向型;以此为基础,在第二层面按各节点的交易关系再将产业链分为市场交易型、纵向一体化型和介于两者之间的混合型产业链。这样从第一层面揭示产业链的外在动因,从第二层面揭示其形成的内在动因,而模块化分工下的产业链即是这些不同种类产业链的延伸。如下图2.4。政府政策导向市场需求导向市场交易型混合型纵向一体化型模块化产业链价值模块价值模块分解分解第二层面第一层面图2.4 产业链的模块化构成类型第三章 快递服务业的发展现状第三章 快递服务业的发展现状3.1 快递服务业概述3.1.1 快递服务业的定义快递服务(express delivery service)是指在一定的时限或双方约定期限内,提供配送服务的承运方(快递企业)按照委托方(发件人)的要求,把委托方的包裹、物品或函件高效、安全地从发件人运送到指定收件人或目标地的服务。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2004年的报告对快递服务业定义是:(1)快速收集、运输、递送文件、包裹和其他物品,全过程跟踪这些物品并对其保持控制;(2)提供与上述过程相关的其他服务,如清关、物流服务等。我国的邮政部门在2007版的快递服务行业标准中,将快递服务定义为:快速收寄、运输、投递单独封装的、有名址的快件或其他不需储存的物品,按承诺时限递送到收件人或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