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源县吉克煤矿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富源县吉克煤矿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富源县吉克煤矿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富源县吉克煤矿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富源县吉克煤矿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富源县吉克煤矿可行性研究报告1前言1.1工程概况吉克煤矿位于富源县墨红镇吉克村委员会,距富源县城约60km,由云南捷夫科技有限公司(民营)建设经营,该煤矿为新建项目,为地下开采,建设规模为45万t/a,矿井的服务年限为47年,项目静态总投资为1.6亿元。吉克煤矿开采煤层为主焦煤及1/3焦煤,煤质优良,属我省的短缺煤种。根据云南省国土资源厅批准的勘探范围及地质勘探报告确定的范围为,煤田范围南北长3.24km,东西宽2.13km,面积6.58km2。勘察地质报告提供查明煤炭资源量8814.35万t,其中可利用资源量为7268.33万t,暂不能利用资源量为1546.02万t。1.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云南省煤炭资源丰富,截止2000年底,全省保有储量240亿t,居全国第八位,南方第二位。根据云南省“十五“计划及耗煤行业发展规划,预测2005年全省煤炭消费量为41.8mt(其中电煤15.0mt),2010年为76.5mt(其中电煤34.00mt)。加快云南煤炭基地的建设,对于缓解云南煤炭供需紧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云南省2001年共有矿井1881处,大中型煤炭企业仅有8个,全省1782处乡镇煤矿平均生产能力不足1万t,煤炭生产结构明显不合理。根据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和云南煤炭工业“四五”计划,在“四五”期间,云南省煤炭工业将按照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和国家关井压产政策的要求,在资源丰富、建设条件好的矿区,建设一批安全有保障、合理开发的矿井和煤炭基地,以促进云南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煤炭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因此,吉克煤矿的开发对加快当地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经济发展十分必要。1.3项目的前期工作2004年7月,受云南捷夫科技有限公司委托,我院及云南省地方煤炭公司设计所联合进行了富源县吉克煤矿新建45万t/a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并于2004年8月完成编制,现已上报云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等待批复。2004年9月,该公司委托我院承担了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地质灾害评估工作,现已完成编制工作。1.4方案编制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的要求,云南捷夫科技有限公司于2004年11月委托昆明煤炭设计研究院进行本工程的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作(见附件1)。我院成立了项目组,按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技术规范(sl204-98)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制定了工作计划,以指导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工作。通过对拟建项目可行性设计资料的研究分析,根据工程特点,进行了项目区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水土流失状况、土地利用状况等自然情况的调查,并收集了政府部门各种调查、统计资料和大量的资源普查资料。为了使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实用、合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依据可行性研究设计资料,对工程区域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地段进行了地质调查工作。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富源县吉克煤矿水土保持方案可行性研究设计报告书。在编制该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云南省水利厅、曲靖市水利局、富源县水务局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1.5项目区基本情况项目区地处云贵高原,为中低山相间的高原构造侵蚀山地地形,山区地形切割强烈,海拔标高21751792m,相对高差383m,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中部低平。区域内较大的地表水体为交一河,为补木河的上游,河水由南向北流出井田,与于庵子冲河汇合东流,经青龙、大青山、富乐拉坡入块择河,汇入喜旧河注入南盘江,属珠江水系。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主要以轻度水力侵蚀为主,土壤流失的表现形式主要以面蚀为主。项目区属于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公告的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防治标准为二级,项目区允许的土壤侵蚀模数为500t/km2.a。2方案编制总则2.1编制目的和意义2.1.1编制目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水土保持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编制富源县吉克煤矿水土保持方案。可以通过对项目区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以及水土流失现状的调查分析,针对本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及影响,确定该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区范围;预测工程建设对原地貌、土地的破坏情况以及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和重点流失区域,提出相应的水土流失防治对策和防护措施,落实水土保持工程与主体工程“三同时”的规定,有效控制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水土流失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提供水土保持治理、实施管理的科学依据,也为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水土流失防治执法检查提供依据。2.1.2编制意义该项目的建设对促进云南煤炭产业的结构调整,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煤炭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工程建设中不可避免的对项目区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破坏,其中新增水土流失影响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及其相关法律、法规文件的精神,正确处理开发建设项目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通过编制本水土保持方案,采取综合措施,合理布置水土保持防护措施,防治因主体工程及配套工程建设所引发新的水土流失,将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达到有效地控制新增水土流失,有效地治理项目建设区原生水土流失面积,为工程设施提供安全保障,保护和改善项目建设区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确保水土保持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实施。通过本水保方案的实施,可以尽量恢复项目建设区的林草植被,使受扰动的地表所产生的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并控制其水土流失强度低于背景值,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2.2编制依据2.2.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年8月1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8月29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列(1988年6月);(7)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年);(8)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1994年7月27日);(9)云南省人大关于我省开发建设项目认真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决议。2.2.2部委规章(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1994年11月22日 水利部、国家计委、国家环保总局513号);(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1995年5月30日 水利部5号令);(3)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2000年1月31日 水利部令第12号);(4)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后续工作的通知”(办函2002154号);(5)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2002年10月14日 水利部令第16号);(6)水利部“关于印发规范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程序、编制格式和内容补充规定的通知”(保监200115号);(7)水利部“关于加强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理工作的通知”(2003年3月5日 水保200389号);2.2.3规范性文件(1)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2)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云政发199951号);(3)云南省云价费发199725号文“关于印发云南省水土流失防治费及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征收标准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1997年1月17日);(4)水利厅、水保处、省计委关于资源开发和生产建设项目实行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制度的通知(云水保联字1993第10号)。2.2.4规范标准(1)水利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规划通则(gbt157721995);(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 计算方法(gbt157741995);(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95);(6)水利部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l9096);(7)水利部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sl73.62001);(8)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9)关于颁发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和定额的通知(水总200367号);(10)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93);(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主要造林树种苗木(gb600085);(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防洪标准(gb5020194)。2.2.5技术资料(1) 云南省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报告(2000年8月)。(2)富源县吉克煤矿可行性研究报告 2004年8月;(3)富源县吉克煤矿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2004年9月;(4)富源县吉克煤矿灾害地质评估报告 2004年8月;(5)云南省地方的水保规划、区划资料;(6)其它有关的工程设计资料及社会经济资料。2.3方案编制深度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关于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深度的规定,本工程属于新建项目,主体工程可行性研究设计已完成。为了使该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与主体工程建设相适应,因此,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深度为可研设计深度。2.4设计水平年该项目为生产建设类项目,包括两个设计水平年,即基建完工后的第一年和方案服务期末,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服务期为施工准备阶段至试运行投产后的第十年,因此,设计水平年为2008年和2015年。10年后的水土保持方案重新编报。3项目及项目区概况3.1项目概况3.1.1地理位置及交通吉克煤矿位于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南部,行政区划隶属富源县墨红镇吉克村村民委员会管辖,井田范围南北长3.24km,东西宽2.13km,面积6.58km2。井田往北约60km至富源县城,往南约97km至黄泥河镇,有公路相通。贵昆铁路支线曲靖-富源-红果支线,在富源县城北侧通过,建有富源火车站;南昆铁路从黄泥河镇东面通过,威舍站至黄泥河镇约3.0km,建有铁路专用线及货站,交通方便,煤矿交通位置见附图一。3.1.2项目建设及规模本项目建设内容主要为矿井采场、地面生产系统、生产生活设施等。建设规模为45万t/a,工程特性见表3-1。3.1.2.1矿井开拓方案根据井田特点,井口位置选择在贾古德村西侧,设计在斜井、立井两个方案对比的基础上,推荐采用斜井方案。斜井井口布置在贾古德村以西,交一河以东的河谷地带。在1830m标高布置一对主、副井筒,在距主、副斜井以南约300m处,1830m标高布置一回风斜井,三条井筒皆沿煤层走向开掘。主斜井为大倾角胶带机斜井,用于提升原煤;副斜井为单钩串车斜井,用于提升矸石、材料、设备及人员。吉克煤矿表3-1 工程特性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指标备注1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年产量万t45.0(2)日产量t15002矿井设计服务年限年47其中:一水平年203矿井设计工作制度八小时工作制(1)年工作天数d300(2)日工作班数班34储量(1)可利用储量万t7268.2(2)设计可采储量万t3147.15煤的主要用途炼焦6煤层情况(1)可采煤层数层7(2)可采煤层总厚度m13.66(3)煤的体重t/m31.34-1.47井田范围(1)走向长度km3.24(2)倾斜宽度km2.13(3)井田面积km26.588开拓方式斜井9井下运煤方式胶带机10矸石处理方式矸石场排弃11供水水源河水、井水12场外公路长度(1)运煤公路km10改建(2)风井公路km0.313地面建筑工程(1)工业构筑物总面积m25488.47(2)行政、公共建筑总面积m24682.114矿井总占地面积hm26.38(1)水田hm23.6(2)梯地hm20.4(3)荒坡hm22.2(4)旱地hm20.1815建井期(1)投产工期月28.5(2)达产工期月44.616静态投资万元16029.973.1.2.2生产工艺3.1.2.2.1井下工艺本矿井可采煤层有7层,煤层间距13-32m,煤层倾角一般小于10度,属近水平煤层。采区巷道采用倾斜长壁布置方式,各煤层均布置轨道大巷,工作面的轨道巷与煤层轨道大巷采用直接联系方式。在m11煤层集中布置胶带运输大巷与各个工作面运输巷采用溜煤眼方式联系,形成回采工作面,回采工作面沿走向方向布置,各个工作面的运输巷通过行人进风斜巷与煤层轨道大巷联系。本矿井采用单一倾斜长壁采煤法,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普采工作面长度120-150m,工作面采用普通机械化开采煤层,滚筒式采煤机采煤,可弯曲刮板输送机运煤,用单体液压支柱及金属铰接顶梁支护顶板。工作面的推进采用后退式,即从采区边缘向大巷方向推进。本矿井通风方式为抽出式通风,通风系统为中央并列式通风系统。矿井达产时的井巷工程量为:井筒17307m3,井底车场及硐室10720m3,主要运输道及回风道23183m3,采区58183m3。总的工程量为109393m3,其中岩石量29707m3,煤79686m3。3.1.2.2.2地面生产工艺吉克煤矿原煤全部可作洗煤厂入洗原料煤,本矿不单独建设洗煤厂,仅建设筛分(选矸)楼,能力与矿井能力一致。a、主井生产系统主井地面生产系统由筛分手选、储存、装车外运等部分构成。筛分手选:原煤按50mm分级,人工拣矸方式,手拣矸石由溜槽入矸石仓。筛上块煤与筛下粉煤和并进胶带输送机转载到配仓胶带输送机,经电动梨式卸料小车卸入装储煤仓,汽车装车外运。b、副井生产系统本矿副井为串车斜井,单钩提升,布置在吉克煤矿工业场地内。担负矿井材料、设备、人员等的提升运输。c、排矸系统根据井田范围内地形条件、地面工业广场的选址条件、井下开拓及运输情况,吉克矿井的生产矸石和地面生产系统选出的矸石,用矿车运至滑坡煤仓排干系统,用自卸汽车运至排矸场统一排弃。3.1.2.2.3主要生产工艺流程本煤矿主要生产工艺流程见下图3-1。3.1.2.3工程总体布局吉克煤矿地面建设工程包括工业场地、运输系统等,项目组成见表3-2。 表3-2 吉克煤矿地面工程项目组成序号项目功能建设内容建设占地1贾古德工业场地主、副井场地、煤炭加工、储运及辅助设施、生活、行政设施主、副斜井井口,胶带输送机及转载站,筛分楼、储煤仓、装车仓、矸石仓,机修、材料设备总装场地,办公楼、灯房、浴室,水处理,变电所,宿舍、食糖、锅炉房等。占地3.8hm2,其中水田3.0hm2,荒坡0.8hm2。2风井工业场地井下通风风井井口、通风机房占地0.6hm2,其中梯地0.4hm2,荒坡0.2hm2。3排矸场矿井矸石、筛分矸石处置拦矸墙等初期占地1.8hm2,其中水田0.6hm2,荒坡1.2hm2。4矿山道路产品煤、设备材料、矸石、人员运输运煤公路改造、新建风井公路占地7.18hm2,其中原有道路7.0hm2,旱地0.18hm2。掘进工作面采煤工作面多功能隔爆振动钻滚筒式采煤机工作面可弯曲刮板输送机蟹爪式装煤机双向伸缩带式输送机桥式转载机侧卸式矿车可伸缩带式输送机绞车提升胶带输送机矸石仓1#胶带输送机手选胶带振动筛自卸汽车储煤仓排矸场矸石仓滑坡煤仓单斗装载机自卸汽车自卸汽车排矸场外运图3-1吉克煤矿工艺流程图3.1.2.3.1贾古德工程场地将井口及工业场地布置于贾古德村西面的沟槽中,沟槽宽300m,东高西低,纵坡在4%左右,1830.00m标高水平的宽度为100-200m,两侧山坡横坡20%-50%。场地由北向南、由高至低采取分区平面布置与连续式台阶竖向布置,主要分区为生产区、辅助生产区及行政生活福利区。生产区布置在产地西南部,主要有主斜井井口房、筛分破碎车间、原煤的储、装、运、计量等主要生产系统。在场地西南边沿布置有井下水处理站;辅助生产区位于场地东南部的平台上,设置副斜井及提升系统,布置与副井有窄轨铁路联系的机电修理车间、材料库、坑木场及加工房等。行政生活福利区位于场地北部平台上,布置办公楼、人物交接室等联合建筑,在其正面设置厂前区广场,广场周边布置有单身宿舍、食堂、车库等建筑。本工业场地占地3.8hm2,土石方工程量为:挖方28000m3,填方18000m3,挡土墙6800m3。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图详见附图五。3.1.2.3.2风井工程场地风井工业场地位于贾古德村南部300m处的台地上,场地东高西低,纵坡在6%左右,场地内布置有抽风机房及配电室、场地标高为1830.00m。本工业场地占地面积为0.6hm2。土石方工程量为:挖方4500m3,填方9000m3,挖方用于填方,不足部分由贾古德工业场地多余土方补充。3.1.2.3.3矸石排放场地排矸场位于贾古德工业场地以北约100m处的山沟中,沟谷宽30-50m,东高西低,沟谷纵坡在4%左右,两侧山坡横坡30%-60%。有效库容约50万m3,可满足煤矿排矸到2015年。 本水保方案服务期结束时(2015年)共征地1.8hm2,利用库容约42.80万m3。主要占地为荒坡和梯地。2015年后的排矸场建议选用贾古德村北面约200m处的冲沟中进行堆放。3.1.3场内外交通3.1.3.1对外交通吉克煤矿年产45万t/a原煤主要供应营上或竹园洗煤厂。吉克煤矿矿井工业场地所在地贾古德村至洗煤厂所在的营上约28km,至竹园约40km。矿井工业场地至营上28km,其中10km为乡村公路,路面为泥结碎石路面,路面宽7m,利用该公路完成原煤运输任务,必须将该路进行改造,路面改造为混凝土路面,改造后的路基宽7.0m,路面宽6m。3.1.3.2内部交通内部交通主要为吉克煤矿矿井工业场地至风井工业场地新修的300m公路,路基宽:4.5m,路面宽3.5m,为泥结碎石路面。3.1.4公用及辅助工程3.1.4.1 供电在贾古德工业场地设置一座35kv变电站,电源取自补木35kv变电站(距离4km)和营上35kv变电站(距离18km)。矿井地面工业场地及风井工业场地共设2座10/0.4/0.23kv变电所分别向地面、井下及通风机配电。3.1.4.2给排水 (1)给水生活供水系统:交一河旁设取水井及取水泵房,通过无缝钢管加压输送至净水站。消毒处理后,送至工业广场生活供水管网。生产及消防供水系统:主要采用矿井涌水,经澄清后,由提升泵打入400m3高位水池,送往矿区各生产用水点及消防管网系统。(2)排水井下水:经处理的井下涌水部分回用于地面及井下除尘、机修、洗车、绿化等用途外,剩余水量外排交一河。浴室及生产废水:机修及洗车废水经隔油池隔油后汇入井下水处理站,浴室排水及筛分楼除尘器排水直接进入井下水处理站处理。3.1.5砂、石料吉克煤矿新建工程基建期共需砂、石料约1万m3,全部在当地具有合法开采权的砂石料场购买,企业不单独考虑砂石料场。3.1.6工程征地、占地情况煤矿建设征用土地6.62hm2,其中水田3.6hm2,梯地0.4hm2,旱地0.18hm2,荒坡2.2hm2,工程建设用地面积见表3-3。表3-3 工程占地一览表单位工业场地风井排矸场风井公路供水系统面积(hm2)3.80.61.80.370.05占地类型水田3.0hm2,荒坡0.8hm2梯地0.4hm2,荒坡0.2hm2。水田0.6hm2,荒坡1.2hm2旱地0.18hm2旱地0.05hm23.1.7施工组织及施工工序根据矿井建设方案和移交标准,首个工作面投产时间为28.5个月(不含施工准备期6个月),全部建成达产期为44.6个月(不含施工准备期6个月)。即2005年1月至6月为施工准备期;2005年7月至2007年10月进行井巷工程、地面运输、场区设施及其他、供电系统、给排水系统、地面生产系统等的建设,首个工作面建成。2007年11月至2009年3月进行回采工作面设备安装及试运转、井下消防、瓦斯抽放系统、安全技术及监测系统的建设,基建工程结束满足达产生产要求。3.1.8工程土石方平衡及流向分析根据工程可行性研究资料分析,吉克煤矿新建工程土石方主要产生于以下工作面。(1)井巷工程在基建期产生的岩石量10.39万m3(自然方)。煤矿生产过程中在掘进工作面和选煤过程中产生的矸石量,每年有4.5万t,折合方量为每年产生矸石2.88万m3(自然方),到设计水平年2015年,共产生矸石量17.28万m3。(2)贾古德村工业场地在基建期场地平整时产生的土石方量,根据主体工程的设计资料分析,基建期共产生土石方量为28000m3(自然方),其中22500m3用于场地的回填(贾古德村工业场地回填18000m3,风井工业场地回填4500m3),剩余5500m3堆弃于矸石场内。另外,工业场地平整时需将厚30cm的表层耕植土进行剥离,剥离量为11400m3,堆存于矸石场内。(3)风井工业场地基建期场地平整时产生的土石方量为4500m3,全部用于场地回填,不足部分从贾古德工业场地运入4500m3。另外,剥离的表层耕植土1800m3需堆存于矸石场内。(4)贾古德工业场地至风井工业场地300m的道路,共产生土石方量3600m3,堆存于矸石场内。另外,外部运煤道路10km,仅进行路面改造,将原有的泥结碎石路面改为混凝土路面,不进行土石方开挖。本项目开挖和剥离土石方及流向情况见表3-4。表3-4 项目开挖土石方及流向一览表 单位:104m3(自然方)序号项 目开挖或剥离量物料流向土方石方回填利用矸石场1矿井工程27.67 27.672贾古德工业产地3.942.251.693风井工业产地0.630.450.184道路0.36 0.36合计4.9327.67 2.70 29.90注:1、土方松散系数取1.25m3/m3,石方松散系数取1.45m3/m3,弃渣折合松方为42.80万m3。3.1.9主体工程比选方案的水土保持评价主体工程可行研究报告对矿井井口和工业场地位置进行了两个方案的比选,即贾古德村厂址与交一凹村厂址。1、贾古德村方案将井口及工业场地布置于贾古德村西面的沟槽中,沟槽宽300m,东高西低,纵坡在4%左右,1830.00m标高水平的宽度为100-200m,两侧山坡横坡20%-50%。工业场地选择的位置在煤田范围内,并处于井田北部,无不良工程地质现象。本工业场地占地3.8hm2,土石方工程量为:挖方28000m3,填方18000m3,挡土墙6800m3。2、交一凹村方案本方案的井口及工业场地位于交一凹村子东北面约600m的坡地上,其东南面约400m为下吉克村。该坡地位于井田西南面,东西长约150m,坡地横坡为5-10%,场地内多为水田,地势狭窄,布置困难。坡地的西边有简易公路通向贾古德村。工业场地可选择的位置在煤田边界之内,场地位于第四纪淤泥层,工程地质条件较差,但场地不受洪水威胁。本工业场地占地4.4hm2,土石方工程量为:挖方41000m3,填方18000m3,挡土墙5000m3。主体工程根据地面布置原则及技术经济比较,井口与工业场地的选择以贾古德村方案为佳,故主体工程推荐贾古德村方案。从水土保持的角度对这两个厂址方案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交一凹村方案对地表的破坏和扰动的面积比贾古德村方案大0.6hm2;产生的弃土比贾古德村方案多13000m3;产生的新增水土流失量比贾古德村方案多90t;但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工程量比贾古德村方案小,其中挡土墙工程量少1800m3。综合以上因素,从水土保持的角度推荐贾古德村方案是合理的。3.2项目区自然概况3.2.1地形地貌项目区地处云贵高原,为构造侵蚀低中山地貌,山区地形切割强烈,海拔标高21751792m,相对高差383m,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中部低平,山脉为北东向走势与区域构造一致,山间深谷与山脉平行分布,又有北西南东方向的短轴谷地,相间分布,构成了中山低山,深谷、浅谷、山川纵横交错的山区地势。3.2.2地表水系矿区地处高原山区,地形切割强烈,高差较大,有利于地表水排泄,矿区内较大的地表水体为交一河,为补木河的上游,河水由南向北流出井田,与于庵子冲河汇合东流,经青龙、大青山、富乐拉坡入块择河,汇入喜旧河注入南盘江,属珠江水系。交一河源头最高点海拔1840m,往北流出,最低点海拔1792m,河头河尾相对高差48m,交一河东西侧共有5条小溪。各小溪流量小,分别为0.1413、0.19、0.2375、0.4547、0.054l/s,汇入交一河,交一河实测流量918l/s。3.2.3地层岩性矿区煤系地层隐伏于卡以头组(t1k)、飞仙关组(t1f)地层之下,中部沟谷中分布少许的卡以头组上部岩层,往东西两侧为飞仙关组(t1f)地层,永宁镇组地层分布于矿区外东部山峰,第四系分布于山谷低洼区。现依次由老至新分述如下:1、二叠系上统(p2):峨嵋山玄武岩组(p2):厚度300380m,矿区未出露,钻孔揭露该组顶部岩段,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龙潭组(p2l):厚度143.56171.96m,平均159.00m,为陆相含煤沉积,主要可采煤层赋存于该组内。有m7、m9、m11、m15、m16、m21、m22等七层为主要可采煤层。龙潭组第一段(p):厚60.0289.72m,平均77.93m,主要岩性为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细砂岩夹薄至中厚层状菱铁岩、粉砂质泥岩及煤层。含可采煤层m16、m21、m22三层。龙潭组第二段(p)厚度78.8483.86m,平均81.03m。主要岩性由灰色薄层状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组成,夹薄层至中层状菱铁岩,灰白色泥岩及煤层。含可采煤层m7、m9、m11、m15四层。长兴组(p2c)厚64.0899.93m,平均98.74m,主要岩性为灰色、灰绿色暗绿色层状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薄至中厚层状菱铁岩,灰色泥岩、炭质泥岩及煤层。2、三叠系下统(t1)卡以头组(t1k):厚度103.34109.58m,平均106.46m,出露不全,仅见卡以头组顶部岩层,分布于交一河河沟两侧。飞仙关组(t1f)厚度354.19359.73m,平均356.96m,分布矿区东部及西部,几乎覆盖了整个矿区。主要岩性为一套紫色、紫红色、紫灰色的碎屑岩,顶部夹灰薄层状泥灰岩。本组与下伏卡以头组呈整合接触。根据岩性组合特征,生成标示及颜色,从下往上分为四段:飞仙关组第一段(t1f1):厚度95.1299.87m,平均97.54m。 飞仙关组第二段(t1f2):厚度99110.87m,平均110.43m。飞仙关组第三段(t1f3):厚度148.99m。第四段(t1f4):288.2230.5m厚度4555.2m,平均48.5m。永宁镇组(t1y):厚度311.80m。矿区未出露,分布矿区外东南峰顶。该组岩性组合特征及生成标志可分为二段:永宁镇组第一段(t1y1):厚度210m。主要岩性为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灰岩、泥灰岩,下部夹少量的紫红色薄层状泥质粉砂岩。永宁镇组第二段(t1y2):厚度101.80m,与第一段分布区相同。第四系(q):厚度010m,主要分布于沟谷、洼地、山坡及河流两侧。岩性以黄褐色、紫灰色、紫红色松散的亚粘土、砂、砾石、碎块等残坡积物为主,次为洪冲积物及人工推积物等,不整合于各种基岩之上。矿区煤系地层为龙潭组(p2l) 、长兴组(p2c),厚度214.55367.32m,平均250.26m。含主要可采煤层7层,可采煤层总厚13.66m。3.2.4地质构造1、褶曲矿区地处滇黔新华夏构造带西缘,整体构造形态为走向nne的师宗向斜构造。项目区位于师宗向斜西翼南端,为一单斜构造,走向nne,倾向东、北东,倾角变化较小,区内南部、北部、东部等处,地层倾角1222间变化。并逐渐向中部变缓,于f11与f5之间,地层倾角49,而且有波状起伏特点。2、断层该区断裂构造较发育,与区域构造方向一致,主要断层有f11、f5、f16等三条。f11逆断层:走向nne2936倾向东南,倾角7072,两地层倾角1545,断距105156m。断层北东延伸长7.35km,从翁克进入矿区,经岔河法白勒西侧出矿区,区内长3.85km。 f5逆断层:走向2225,倾角6880,倾向南东,分布于中吉克,经田边村东侧,妥托村东侧出矿区。断层区内长3.85km。属压扭性断层。 f16正断层:走向1036,倾向南东东,倾角4765。分布于中吉克交于f5断层,区内长3.52km。为陡倾斜张扭性断层。 本区构造中等偏简单,属二类一型。3.2.5水文地质项目区所处地貌为中低山相间的高原构造侵蚀山地地形,属低中山区。受构造控制,山脊、谷地的排列方向与主要构造线及地层走向大体一致,呈北东-北北东延伸展布。地形切割较深,沟谷发育,高原侵蚀强烈,有利于地表水及地下水排泄。1、含、隔水层含水带和隔水带 上二叠统龙潭组(p2l)裂隙含水层矿区内该地层深埋地下,厚143.56171.96m,平均159.00m,岩性主要为细砂岩、粉砂岩及泥岩夹煤层,其中粉、细砂岩组成含水层,泥岩及煤为隔水层。该含水层是矿井涌水的直接充水含水层。 上二叠统长兴组(p2c)裂隙含水层矿区内该地层深埋地下,厚64.08m99.93m,平均98.74m,岩性主要为薄至中厚层状泥质粉砂岩、泥岩,上部裂隙发育,地下水经卡以头组裂隙含水层水直接补给长兴组裂隙含水层,随深度增加,裂隙减少,为矿井充水的直接顶板含水层。 下三迭统卡以头组(t1k)裂隙含水层出露于交一河一带,厚103.34109.58m。平均106.46m,岩性以薄至中厚层状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为主。上部裂隙发育,含裂隙潜水。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成为该组地下水的主要来源,含水丰富,为矿井充水的间接充水含水层。 三迭统飞仙关组(t1f)相对隔水层出露于矿区东部、南部及西北部,厚354.19359.73m,平均356.96m。岩性主要为薄至中厚层状粉砂质泥岩及粉砂岩、细砂岩。地面未见泉点出露,只在雨季沿该段底部有个别季节性水点,流量甚微,对其下部含水层起隔水作用。 永宁镇组(t1y)岩溶含水层:厚311.80m,分布于矿区外东南山顶,岩性主要为泥灰岩及灰岩,地表溶蚀裂隙发育,含岩溶地下水。因出露分布有限,未见泉水出露。该含水层为层间溶蚀裂隙岩溶含水层,距开采煤层较远,且有隔水层相隔,对矿床充水无直接影响。 第四系(q)松散孔隙含水层:主要分布于沟谷地带,岩性为砾石、砂及粘土,结构松散,厚度变化大。含水性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大。无固定出水点,对深部矿床充水无直接影响。滑坡体(qh):由支离破碎的t1y 、t1f 岩石组成,节理裂隙十分发育,赋水性好,由于滑坡体位于山坡上沿,止于河沟,大气降水易渗入,也易流失,沿滑坡周围及滑坡面渗出地表,无固定泉点。对矿床充水无直接影响。断层富水性与导水性:矿区处于富源师宗弥勒断裂带附近,区内断层构造发育,区内断层多为高角度断层,破碎带不宽,断层带富水性不强。2、矿井充水因素:煤系地层裂隙含水层地下水直接进入矿坑;煤系地层以上含水层地下水通过断层破碎带裂隙导水以及回采后的塌陷裂隙进入矿坑。综上所述,本区地形有利于地表及地下水排泄,地表水体不发育,排泄条件良好。矿井涌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入渗,沿断层破碎带附近裂隙导水及回采后的塌陷裂隙补给。因此,本区水文地质勘探类型属于以裂隙弱含水层充水为辅,断裂破碎带附近裂隙导水充水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类型。但浅部小窑开采形成的老窑和采空区,有可能造成静压突水。设计推算矿井正常涌水量约120m3h,最大涌水量约192m3h。3.2.6地质灾害发育现状项目区地质灾害共发育10处,其中滑坡2处,坍塌8处,其类型主要为滑坡和坍塌,且规模小,危害程度小,未见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和岩溶塌陷。1、滑坡滑坡体规模l2号滑坡较大,l1号滑坡体的规模较小,滑坡分布高程1840-1910m,滑坡所处的地形坡度2040,主要发育与t1f2粉砂质泥岩强分化层中,目前滑坡体均属稳定型。由于l1滑坡体在工业场地及井口附近,虽然现在处于稳定,但随着矿井的开发,各种条件的变化,可能会使滑坡重新滑动,将对矿井及工业场地产生一定的危害。2、崩塌项目区崩塌发育,崩塌体规模5000-30000m3,崩塌体高程1810-2010m,崩塌壁长50-300m,壁坡坡度6090,崩塌形式均为散落式。崩塌体物质松散,岩性尾随石块直径多小于20cm,偶见直径50cm的块石。区内崩塌主要发育于t1f2、t1f1、粉砂岩及泥质粉砂岩中,由于岩层倾角缓,812,裂隙发育,风化较强烈,在重力失稳及外界动力(修路和河水)作用下,沿裂隙面产生散落,散落距离一般3050m。但由于崩落体规模小,且远离村庄、矿井汇集辅助设施,危害小。3.2.7气象本区为冬寒夏温,春暖秋凉的高原性季风气候,冬春干燥多雾,夏季多雨湿润,每年12月至次年2月为霜冻期,35月为风季干燥期,68月为雨季,全年气温变化较大,最高气温34.9,最低气温11,年平均气温13.8。年均降雨量1093.7mm。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多年平均风速为2.6m/s。20年一遇1小时的平均最大降雨量为66.24mm,12小时的平均最大降雨量为136.78mm,日平均最大降雨量为155.1mm。3.2.8地震项目区地处富源-弥勒断裂、师宗-弥勒断裂以东数公里,无直接地震记录资料。据富源县史料记载,富源城西20km范围内曾1537年、1833年、1856年先后发生过三次5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近十年来小震时有发生,1965年1月开始对地震统计记录,1978年富源城北发生过2.7级地震,富源城西发生过3.1级地震,至今共发生过32次地震。根据2002年1月1日实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富源县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所属地震第三组,涉及地震基本加速度值为0.10g。3.2.9土壤及土地利用现状3.2.9.1土壤矿区主要成土母质大致可分为古红土、近代母岩分化物和近代洪积冲积三种类型。古红土风化度和淋溶作用强,成土时间长,大多发展成地带性的山地黄壤“类型”;近代母岩风化物风化度浅,成土时间短,大多保留原岩的某些特征,多发育成各类岩成土;洪积冲积母质可能受二者影响,多发育成水稻土、冲积土等。目前矿区范围内共包含7个土类,9个亚类,14个土属,41个土种,其分布及结构特性各不相同,主要土壤类型由黄红壤、山地黄壤及山地黄棕壤,非地带性的紫色土和水稻土壤嵌配置。矿区土壤养分含量不足,尤其是有效磷普遍偏低,其次水稻土中有效钾偏低;然而,其他养分含量均为中上等,尤其是有机质偏高,表明矿区土壤及其肥力较强,潜力很大,如果加上配方施肥,其养分肥力可望达到较高水平,因此其总体肥力仍属中或上等。3.2.9.2土地利用根据富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富源县土地总面积为323540.41hm2,土地利用类型分为八大类,即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表3-5 富源县土地利用现状 单位:hm2土地类型富源县比例%农用地耕地106772.2133.00园地1506.330.47林地129235.2139.94牧草地2532.410.78建设用地城镇建设及工矿用地5723.401.77交通用地3316.341.03水域3137.230.97未利用土地71317.2822.04合计32350.41100根据现场调查,拟建项目区的土地利用现状以旱地、水田、荒山荒草地为主,其次有少量的林地、河滩地。耕地总面积为205.13hm2,其中水田58.2hm2,占28.37%,旱地146.93hm2,占71.63%。3.2.10植被项目区内植被覆盖一般,局部沟谷地段如工业场地南北两侧沟谷区植被覆盖率较高。植被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性,海拔1800m以上的以针叶林为主,有云南松、华山松等,海拔1800m以下的以阔叶林树种为主,有杉木、木兰科、三茶科等。项目区灌木及疏林地站项目区面积的30%左右,陡坡地及旱地占项目区的30%左右,项目区总的植被覆盖率为38%左右。3.3项目区社会环境3.3.1行政区划及人口吉克煤矿位于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南部,行政区划墨洪镇吉克村委会管辖。区内居民以汉族为主,杂居少数民族,有彝族、回族、苗族等。3.3.2经济状况当地居民以农业生产为主,但耕地面积少,劳动力富余充足,多数人离家外出打工。农作物以玉米为主,其次为小麦、马铃薯、荞麦和少量水稻。经济作物有烤烟、白果等。乡镇企业有煤矿、焦化厂、铁锅铸造厂等。区内电力、通讯十分便利。富源县境内高压线电网纵横交错,对区内工矿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电信业建设发展较快,各乡镇村委会均开通了程控电话。吉克村委会相关社会、经济情况详见表3-6。表3-6 吉克村委会社会、经济情况简表项目妥托岔河黄家贾古德田边交一凹上吉克中吉克下吉克翁克人口70695177670286243187596509360男4065196366156133102326279198女300448130413011085270230162水田(亩)135122319180591115812480旱地(亩)4566067363135155154281281252人均收入13581347103314351238160715881099191712723.4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现状3.4.1富源县水土流失概况富源县是典型的山区县,向内山高坡陡。据调查,全县自然、人为水土流失面积1577.7km2,占全县总面积的48.5%。其中强度流失210.01km2,中度流失805km2,轻度流失562.8km2。全县平均土壤侵蚀模数2615t/km2.a,年水土流失量423万t。富源县的水土流失形式以水力侵蚀和重力侵蚀为主,其表现为面蚀、沟蚀、滑坡等。造成矿区中度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综合影响的结果,表现为: 1、自然因素:由暴雨和冰雹袭击,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加上部分地区植被稀疏、山高坡陡、地形切割激烈等原因,项目工业产地区内以坡耕地、水田为主,使得原本就很薄的土层抗冲性、侵蚀性较弱,造成区域内的水土侵蚀,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水力侵蚀。另外,矿区地形起伏大、河流深切,山地面积达总土地面积的80%以上,为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大部分地带分布着二叠系和三叠系石灰岩、玄武岩和泥质灰岩,区内呈现出山高谷深、褶皱断层繁多、易滑及可溶盐层广布、滑坡、岩溶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容易风化而产生水土流失。区域内褶皱断层、滑坡体的发育是产生水土流失的一个主要原因。加上矿区降雨集中,常有大暴雨出现,在植被稀少的地区容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2、人为因素:项目所在地富源县境内引起水土流失的人为活动主要是坡地耕种、林草垦植、为利用地开发、煤炭及其他矿产资源的开发。仅坡地耕种一项,就有832.7km2,占全县水土流失面积的56.3%,占总耕地面积1067km2的78%。其次是矿产资源的开发,泥土、矸石的排放量也不断增加,使得水土流失量也不断增加;此外,其他采矿业的发展,同样加重了当地水土流失。第三是林草垦植,毁林开荒等造成的水土流失,仅草地一项就有流失面积145km2。矿区中度水土流失使生态环境质量逐渐恶化,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水库淤积加重,河流含沙量增多等后果。近年来,富源县开展了以坡面水系治理为主,治沟为辅,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林草面积,建立水源涵养林,对坡耕地进行改造和改良,加强荒山和荒坡的治理,改造疏幼林地等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使当地的水土流失状况得到了有效的控制。3.4.2工程区域水土流失现状根据现场调查,工程区域内山坡地形坡度在1025之间。此区域土地开垦利用率较高,现状为耕地、灌木林地及荒草地。由于降雨集中,地形坡度较大,坡耕地比例大,耕作技术落后,认为活动频繁,扰动破坏地表的情况较为严重。因此,根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