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式容器编制说明_第1页
塔式容器编制说明_第2页
塔式容器编制说明_第3页
塔式容器编制说明_第4页
塔式容器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塔 式 容 器 目 录一 塔式容器的现行标准、规范二 JB4710塔式容器修订内容简介三 JB4710塔式容器适用范围四 设计基础五 材料六 塔计算 七 结构设计八、塔的制造、检验与验收要求九、横风向的风力和风弯矩计算一、 塔式容器的现行标准、规范:JB4710钢制塔式容器SH3098-2000石油化工塔器设计规范HG20592-1998塔器设计技术规定SH3088-1998石油化工塔盘设计规范SH3048-1999石油化工钢制设备抗震设计规范JB/T12050-2001塔盘技术条件二、 JB4710修订内容简介根据GB150修改了的相关内容根据GB50009-2001建筑结构载荷规范修改相关内容根据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修改相关内容增设了裙座隔气圈结构补充了有关分段交货的内容增加了横向风的风振计算取消高振型近似地震弯矩的计算三、 钢制塔式容器(JB4710)范围3.1适用范围1、规定了钢制塔式容器的设计、制造、检验与验收的要求2、设计压力不大于35MPa,高度H10m,且H/D5的裙座自支承钢制塔式容器。 D:平均直径D13.2不适用范围1 带有拉牵装置的塔式容器2由操作平台联成一体的排塔或塔群 从静力计算角度,塔是一细高的构筑物,除承受内(外)压外,还承受风载荷、地震载荷以及质量载荷,因此高度愈高,H/D愈大,其弯曲应力亦愈大;反之,对于低矮塔或H/D较小的塔,尽管风载荷、地震载荷不见得小,但由于低塔力臂较小,计算截面的弯矩相对较小,所以塔的弯曲应力不会太大,所以设计时塔的厚度通常不取决于侧向(风、地震)载荷,而可能取决压力载荷或最小厚度。因此标准规定H10m的使用范围。至于在工程设计中遇到10m以下塔如何处理,我们推荐方法如下:1, 按GB150,按内(外)压确定塔壳有效厚度、名义厚度2, 水平地震力计算,(近似按单质点考虑) Pe=0.5emog设防烈度 7度 8度 9度e地震影响系数 0.23 0.45 0.93, 水平风载荷 Pw=0.95fiDH.H10-64, 应力校核 风载荷和地震载荷是一种动载荷,即载荷大小、方向 及作用点是随时间变化的,由于动载荷使塔器产生加速度并引起较大的惯性力,而使塔产生振动,在振动过程中,塔的位移和内力不仅与自身的几何尺寸有关,而且与塔的自身动力特性(即自振周期、振型,载荷的变化规律)相关。自支承的塔,可将简化为一底部固定,顶端自由的悬臂梁,其振动型式为剪切振动、弯曲振动、或剪、弯联合作用的振动,究竟是那种振动型式,主要取决于塔的长细比(H/D);当 H/D5 塔的振动以剪切振动为主510 弯曲振动为主 JB4710标准排除了H/D5的剪切振动,同时忽略55的使用范围。四、 设计基础4.1 定义a、压力:除注明外,均指表压力。b、工作压力:在正常工作时,容器顶部可能达到的压力。c、设计压力:设定的容器顶部的最高工作压力,与相应的设计温度一起作为设计载荷条件,其值不低于工作压力。d、计算压力:在相应的设计温度下,用以确定元件厚度的压力。e、 设计温度:在正常工作情况下,设定的元件的金属温度(沿元件金属截面的温度平均值)。4.2 设计压力的确定4.2.1 JB4710规定,工作压力小于0.1MPa的内压容器,设计压力不小于0.1Mpa。即无论工作压力大小均属于压力容器范畴,塔的设计、选材、制造与检验都必须遵守GB150的规定。对于工作压力是常压,且是密闭不与大气相通的塔器,设计压力应0.1MPa,而直接与大气相通的常压塔器,设计压力取常压。4.2.2 GB150中3.5.1条,指出了在确定容器设计压力时,应考虑的问题。4.2.3 SH3074-95石油化工钢制压力容器和HG20580-1998钢制化工容器设计基础规定对设计压力的确定作了详细的规定。4.2.4 当工程设计中另有规定时,其设计压力按有关规定执行。4.2.5 对于真空塔器,按承受外压设计,当装有安全泄放装置(真空泄放阀)。设计压力取1.25倍的最大内、外压力差或0.1MPa两者中的较小值;当没有安全泄9放装置时取0.1MPa.4.2.6法兰当量设计压力(或称法兰当量计算压力):当塔体采用设备法兰连接时,法兰除承受内(外)压外,还承受塔自重,风载荷、地震载荷、偏心载荷或管道推力等引起的轴向力和力矩,所以应将法兰所承受的轴向力、力矩(弯矩)连同塔的内压力折合成一个当量设计压力,在选用标准设备法兰的压力等级或非标准法兰的设计压力时应不小于法兰当量设计压力。 M-外力矩(法兰面处的最大力矩) F-轴向外载荷(拉力) DG垫片压紧力作用中心圆直径 P设计内压力 4.3 计算压力 在相应的设计温度下,用以确定元件厚度的压力,其中包括液柱静压力,当静压力小于5% 设计压力时,可忽略不计。4.4 试验压力 系指在压力试验时,塔器顶部的压力。卧置试压时,应加上液柱静压力。同时应注意试验压力对管法兰压力等级的影响。4.5 设计温度4.5.1 塔的设计温度是指塔在正常工作情况下,设定元件的金属温度,设计温度与设计压力一起作为设计载荷条件。图样或铭牌上标注的设计温度应是壳体设计温度的最高值或最低值。4.5.2 GB150规定了在确定容器及设计温度时应考虑的问题.。 如:1)设计温度不得低于元件金属可能达到的最高温度; 2)0以下的金属温度,其设计温度不得高于金属可能达到的最低温度; 3)元件金属温度可以传热计算确定,或实测,或按内部介质温度确定。4.5.3 关于设计温度确定的细则,详见以下标准: SH3074-95 石油化工钢制压力容器 HG20580-1998 钢制化工容器设计基础规定 SH3098-2000 石油化工塔器设计规范4.5.4 对于带保温(冷)的塔器的设计温度,SH3098规定如下,参见下表:塔器设计温度(不包括裙座) 最高(或最低)工作温度设 计 温 度炼油石油化工T0-20介质工作温度010或最低工作温度-20 T015T=T0-5(但最低应高于-20介质正常操作温度减510或取最低介质温度15350T=T0+(155)4.5.5 工程设计中另有规定时,其设计温度按工程规定。4.5.6 裙座和地脚螺栓的设计温度 a、JB4710-2005版规定,裙座壳和地脚螺栓的设计温度应取使用地区月平均最低气温的最低值加10. b、SH3098对裙座壳的设计温度的规定见下表裙座设计温度有过渡段的裙座无过渡段的裙座裙座过渡段裙座本体T-20或T200200T350取塔或塔釜的设计温度取建塔地区的环境温度取建塔地区的环境温度设计温度取塔或塔釜设计温度环境温度:取GBJ19-88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温度中的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表中T为塔或塔釜设计温度。裙座作为塔器的一个重要支承元件。据GB150的规定,容器各部分工作状态下的金属温度不同时,可分别设定各部分的设计温度,而裙座直接与压力容器(塔)焊成一体。裙座的工作温度不仅要考虑环境温度的影响(特别是高温或低温塔器),而且还应注意塔釜设计温度的影响,否则会由于设计温度确定不当,造成选材不合理。因此SH3098考虑到裙座上、下部分既受塔釜温度的影响,又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对裙座设计温度作较为详细的规定。4.6 载荷 设计时应考虑的载荷 a) 压力载荷-设计压力,液柱静压力,试验压力 b)重力载荷-塔器自重(含内件、填料),物料重,压力试验的液体质量、附属设备及保温、管道、操作台等。 c) 偏心载荷 d)动载荷:风载荷和地震载荷。 需要时,还应考虑的载荷 e) 连接管道和其它部件引起的作用力 f) 温度梯度或热膨胀量不同引起的作用力 g)包括压力急剧波动的冲击载荷 h)冲击反力,入流体冲击引起的反力等 i)运输、吊装的作用力4.7 厚度及厚度的附加量4.7.1 塔壳加工成形后的最小厚度:为不包括腐蚀裕量的最小厚度。 a)碳钢、低合金钢塔器为2/1000Di,且不小于4mm. b) 高合金钢制塔器不小于3mm. c)在满足a、b的前提下,为保证塔器在制造、运输、安装、吊装时的刚度,设计,制造、安装单位应就具体情况确定,是否采用临时加固措施。 d) 复合钢板复层的最小厚度应满足以下要求 为保证工作介质干净(不被铁离子污染)采用的复 合板其复层公称厚度不小于2mm.为防腐采用的复合钢板其复层不小于3mm e) 不锈钢堆焊层在加工厚的最小厚度为3mm. f) 塔盘最小厚度:详见SH3098第2.5.5节或SH3088石油化工塔盘设计规范。4.7.2 裙座壳的名义厚度不得小于6mm(JB4710-92版为有效厚度不小于6mm)4.7.3 在GB150、塔器JB4710的标准中规定,壳体的实际厚度(成形后的厚度)均不得小于名义厚度减去钢板厚度负偏差。4.7.4 厚度负偏差C1 a) 当钢材厚度负偏差不大于0.25mm且不超过名义厚度的6时,负偏差可忽略不计。 GB6654、GB3531由于C1全部为0.25mm,故可不计C1. b) SH3098为便于设计人员查找方便,列出了常用钢板、钢管的厚度负偏差的表格。4.7.5 腐蚀裕量C2 a) 腐蚀裕量: 腐蚀裕量应根据金属材料在介质中的腐蚀速率和塔器的设计寿命确定C2NF.dc2 NF-设计寿命 对炼油和石油化工类一般取1520年 dc2-年腐蚀速率 b) 塔器主要元件的腐蚀裕量的选取可参见下表元 件 类 型腐 蚀 裕 量 的 选 取筒体和封头介质为压缩空气、水蒸汽或水时,碳钢或低合金钢制元件C2不小于1mm;其它情况,按以下规定选取腐蚀裕量C2炼油类腐蚀速率(mm/年)0.10.20.20.3C2246石油化工类腐蚀程度不腐蚀轻微腐蚀腐蚀重腐蚀腐蚀速率(mm/年)0.130.250.25C20122336注:1)腐蚀裕量不宜大于6mm,否则应更换成耐腐蚀材料或采取其它防腐措施: 2)腐蚀速率可根据工程设计实践或查取有关腐蚀手册确定。接管包括(人、手孔等)除工程设计另有规定外,应取筒体的腐蚀裕量塔内件(不包括塔盘)不可拆卸或无法从人孔取出的内件受力取筒体腐蚀裕量不受力取筒体腐蚀裕量的1/2可拆卸并可从人孔取出的内件受力取筒体腐蚀裕量的1/4不受力0不同部位的元件当塔内个部分介质腐蚀速率不同时,不同部位的元件可取不同的腐蚀裕量裙座筒体对碳钢、低合金钢取不小于2mm 地脚螺栓不小于3mm基础环、筋板、盖板2塔盘(含塔板、支承件等)可拆卸2(双面)不可拆卸3(双面) 注:两侧同时与介质接触的元件应根据两侧不同的工作介质选取不同的腐蚀裕量,两者叠加作为总的腐蚀裕量。 c) 当实际工程设计中另有规定或实际使用经验时,可根据具体的工程规定或经验确定腐蚀裕量C2.4.8 许用应力4.8.1 受压元件用钢和螺栓材料的许用应力按GB150选取。4.8.2塔器设计温度低于20时,应取20的许用应力。4.8.3 不锈钢复合钢板的许用应力; JB4710新版规定,对于复层与基层结合率达到JB4733标准中的B2级以上的复合钢板,在设计计算中,如需计入复层材料的强度时,其设计温度下的许用应力可按下式: 4.8.4 非受压元件材料的许用应力,除裙座壳、地脚螺栓座和地脚螺栓材料的许用应力另有规定外,其余可按现行的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的规定选取。4.8.5 对于塔整体按常规设计,局部元件进行应力分析的设备,其局部应力分析处元件的许用应力应按常规设计标准选取。4.9 焊接接头系数4.9.1按GB150和GB4710的规定4.9.2 在计算壳体壁厚时(内压引起的),所用的焊接接头系数为纵向焊接接头系数,在塔壳组合应力校核时,(内压、风、地)所用的是环向焊接接头系数。4.10 压力试验4.10.1 压力试验的目的是在超工作压力条件下验证设备整体的强度,以及焊缝的致密性及密封结构的严密性。试验压力取值按GB150的规定,塔器的液压试验允许采用立试和卧试。卧试时应加上液柱静压力。4.11 气密性试验4.11.1气密性试验的目的是检查密封面的严密性及焊缝的致密性。4.11.2 GB150规定,盛装毒性程度为极度或高度危害介质的压力容器须进行气密性试验。 容规规定,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或设上不允许有微量泄漏的压力容器,必须进行气密性试验。五、 材 料5.1 受压元件的材料选用原则按GB150的规定。5.2 受压元件材料的选用细则,可参考以下标准:SH3074石油化工钢制压力容器SH3075石油化工钢制压力容器材料选用标准S/T3096-2001加工高硫原油重点装置主要设备选材导则HG20581-1998钢制化工容器材料选用规定5.3 非受压元件5.3.1 GB150规定与受压元件相焊的非受压元件应是焊接性能良好的钢材。因此与塔的受压元件相焊的非受压元件用钢,除能满足操作条件(物料、载荷等)要求外,应是可焊性能良好的,且不会导致受压元件性能改变的钢材。如CrMo钢、低合金钢、不锈钢制塔器中的非受压元件(如塔内支承板、支架、裙座材料、塔外部连接件的垫板等)的选材,应与塔体材料一致。5.4 裙座壳的材料5.4.1 JB4710规定,裙座壳用材按受压元件用钢要求选取。 其理由裙座是塔器非常重要的支承元件,裙座的失稳或损坏直接影响塔器的正常使用,而且裙座材料用量不大,提高它的用材要求经济上不会造成太大的浪费。作为设计标准整个裙座按受压元件选材不尽合理。 裙座不承受压力载荷,也不与工作介质直接接触,应属于非受压元件,但是它的失效,不仅影响塔或整个工艺系统的正常运行,而且还可能造成极大的危害(破坏)或者是二次危害,因此,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非受压元件(受力元件)。 日本JPI-7R-35带裙座塔器的强度计算标准中指出,“对于裙座材料采用区分受压元件和支承构件的方法处理选材,即把直接焊接在塔器(塔)受压部分的部分作为受压元件,除此之外的作为支承构件”。 具体地说,受压元件是指裙座最上面的一段(也就是过渡段),除上面部分之外的裙座壳,地脚螺栓座,基础环等作为支承件。 美国ASME(导则)指出 “非受压元件用材(如裙座、支座,吊耳、折流板、内件等)不必限于与其连接的受压元件材料以及本标准所用的材料标准,但与受压元件直接焊接者,应具有可焊性”。 因此根据JB4710的原则及国内塔的裙座设计的多年实践或经验,并参照了国内的标准规范SH3098及HG20652,对裙座的选材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如下:5.4.2 裙座选材原则如下 a、裙座与塔体受压元件(塔封头等)相焊后对受压元件材料性能的影响。 b、考虑塔釜操作温度。 c、考虑建塔地区环境温度的影响。 d、安全、经济合理。5.4.3 一般情况,裙座壳体采用同一种材料,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应采用带有过渡段的裙座,过渡段的材料与塔(封头)材料一致。 1)塔(或塔釜)设计温度T-20或T350. 2) 裙座壳体与塔下封头相焊,将影响封头材料性能时(如:塔、封头、材料为低温用钢、不锈钢、铬钼钢等)a、 对于1)条:当T-20,塔釜材料一般采用低温钢,如果裙座壳采用碳钢(如Q235-A)与封头相焊,其焊接接头及裙座壳上部达到或接近低温状态,裙座壳体的韧性将会降低,同时此处受力状态本来就比较复杂(结构不连续应力、热应力、局部应力等)和恶劣,属于高应力区,加之碳钢材料的韧性下降,将会使此处的焊接接头处及周围区域工况更加不利。GB150附录C规定“承受较大的载荷,需作强度计算的非受压元件用钢,应具有受压元件相等的韧性”。 因此规定当塔釜设计温度T-20时,采用与塔封头材料相同的过渡段.b、 塔釜设计温度T350时,靠近塔釜的裙座上部温度将远高于环境温度,若将环境温度作为裙座设计温度,显然不合适,但是如果以塔釜设计温度作为裙座设计温度来确定裙座壳将很厚。如果整体采用厚的裙座壳体,将很不经济,所以需采用过渡段。c、 塔的下封头为铬钼钢(抗氢钢、耐热钢),裙座壳体为碳钢时,二者相焊可能改变铬钼钢的金相组织和性能,以及焊接接头质量,因为铬钼钢材料对焊接裂纹很敏感,对其化学成分、微量元素(S、P、Sn、AL等)都有严格要求,故采用过渡段d、 封头为不锈钢时,若用碳钢裙座与不锈钢塔体(封头)相焊将可能改变不锈钢奥氏体组织。焊接时,由于C的稀释,有可能产生碳化铬(由于C与Cr的亲和力强),而造成贫铬,影响不锈钢的抗晶间腐蚀性能,同时焊接接头有可能有马氏体存在,变硬,变脆。5.4.4 SH3098规定,对于高度低于2.5m的裙座,这是因为尽管符合上述设过渡段的条件,但由于塔裙座较低,设过渡段的意义不大,但裙座壳材料与塔(封头)材料必须一致或相近。5.4.5 过渡段长度一般不小于300mm,但当T-20或T350时,取46倍保温层厚度,且不小于500mm.5.4.6 推荐的裙座壳体材料 1)裙座本体材料裙座设计温度T 裙座本体材料钢板标准钢材标准 0350Q235-CGB3274GB700-200Q235-D、Q345-DGB3274GB700、GB/T1591-20Q345-E(16Mn)GB3274GB/T1591 注:裙座设计温度T,见前面4.5.6表 对于符合设置过渡段条件,但高度小于2.5米的裙座,裙座本体材料应与塔体(或封头)材料相同或相近。 2)过渡段材料应与塔体(或封头)材料相同或相近。5.4.7 当裙座本体(包括无过渡段和有过渡段的裙座本体)材料采用Q235-D、Q345-D、Q345-E时,其材料质量证明书中应具有低温冲击试验的保证值。如下表(或者在图样技术条件要求中提出):钢 材标 准钢 号夏比(V型缺口)的冲击试验温度 ()三个试样冲击功的平均值AKV(J)101055(纵向)GB700Q235-D-2027JGB/T1591Q345-D-2034JGB/T1591Q345-E(16Mn)-4027J 5.4.8 裙座壳体的许用应力 a、裙座壳体材料(包括本体或过渡段)与塔釜材料相同时,其许用应力与塔釜材料的许用应力相同.b、 当裙座本体(包括无过渡段和有过渡段的裙座)设计温度等于或低于200时,材料的许用应力按下表:钢 号厚 度mm许用应力 MPaQ235-AD40140Q345- D 、E16190Q345- D、 E1650175 5.4.9地脚螺栓座(基础环板、盖板、筋板)的材料应是碳钢或低合金钢,其许用应力如下。1) 碳钢的基础环板、盖板、筋板材料的许用应力为147Mpa;2) 低合金钢的基础环板、盖板、筋板材料的许用应力为170Mpa5.5 地脚螺栓材料及其许用应力环境温度地脚螺栓材料许用应力MPa-20Q235-A147-20Q345-E(16Mn)170六 塔计算6.1塔体的强度计算和稳定校核内容1) 按设计压力、设计温度确定塔体圆筒及封头有效厚度;2) 塔的自振周期计算3) 风载荷、地震载荷计算及强度、稳定性校核; 必要时,要进行以下计算:4) 计算由管道推力、悬挂重物或吊装用吊耳在塔体上引起的局部应力;5) 塔筒节采用法兰连接时的法兰当量压力的计算;6) 塔内件的强度计算。6.2 塔的自振周期与振型 塔设备除承受静载荷(压力、温度、重量和偏心载荷等)外,还承受动载荷,即风载荷和地震载荷。风载荷和地震载荷使塔体产生加速度并引起惯性力,由于惯性力的作用使塔体产生随时间变化的变形、位移和内力,并使塔体沿载荷方向振动,塔的各截面的位移、内力与结构的自振周期(自振频率)、振动类型等有关。因此,自振特性(自振周期、振型和阻尼)对塔器作动力计算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当塔器作风载荷、地震载荷计算时必须事先求出它的自振周期。 从结构动力学角度,理论上塔器属于无限自由度体系;等直径、等壁厚塔是无限自由度的弹性连续体,而对于不等直径、不等壁厚塔,为便于计算将其简化为多自由度体系,一般来说,塔有多少个自由度就有多少个自振周期和振型,自振周期由低向高排列,最低的自振周期称为基本振型自振周期(第一振型自振周期),依此为第二振型自振周期、第三振型自振周期、。除第一自振周期外,均为高振型周期,每个周期,对应着一个振型。振型就是塔的各质点在振动瞬间的位移,将塔的各质点位移连接起来形成一定形状的曲线,见下图。基本振型 第二振型 第三振型等直径、等壁厚塔的基本振型周期是将其作为弹性连续体通过解析法求得的;而不等直径、不等壁厚塔的基本振型周期是将无限自由度体系简化为多自由度体系,通过折算质量法求得的。(但是在计算水平风力及地震地震力时,等截面塔和不等截面塔均按化为多自由度体系(多质点)进行分析的)。第二振型和第三振型的自振周期可分别近似取T2=T1、T3=T1。不等直径、不等壁厚塔的高振型自振周期按JB4710附录B计算。自振周期与质量和H/D成正比,与壁厚成反比。6.3 地震载荷6.3.1 JB4710 设防烈度在7度及7度以上,应进行塔的抗震设计计算。这里应注意:烈度-是指某一地区各类建筑群宏观破坏程度,我国地震烈度表将烈度分为12度;一次地震不同地区可有不同烈度。基本烈度-是指在一定期限内,一个地区可能普遍遭遇到的最大烈度。 设防烈度是按国家批准权限审定,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我国设防烈度分为6、7、8、9四个等级。 地震等级是反映震源在地震时所释放的能量大小。现通用里氏地震等级。6.3.2 抗震计算的理论基础反应譜理论反应譜理论是现阶段抗震计算的最基本理论,JB4710标准采纳了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推荐经修订的设计反应譜-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与震级、震中距(近震、远震-设计地震分组)、场地土及结构阻尼有关。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由直线上升段、平台水平段、曲线下降段和直线下降段四部分组成,见下图。地震影响系数曲线max为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设 防 烈 度789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g0.15g0.2g0.3g0.4g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0.080.120.160.240.32 Tg为各类场地土的特征周期,是设计地震分组(即近震、远震)和场地土类别相关的物理量,见下表。特征周期值Tg设计地震分组场地土类别(坚硬土)(中硬土)(中软土)(软弱土)第一组0.250.350.450.65第二组0.300.400.550.75第三组0.350.450.650.90从上表可以看出,特征周期值Tg随着设计地震分组的增大及场地土的变硬而增大,因此远震或软场地土将使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Tg平台拐点向右移动,即场地土的特征周期变大,故对长周期的塔设备(高柔构筑物)是不利的。 反之,对近震或硬的场地土,其地震位移振幅小,场地土的特征周期较短,因此对低矮塔(刚性构筑物)破坏作用大。注:场地:系指建筑物所在地,其范围相当于工厂区居民区、自然村或不小于1.0km2的平面面积。 场地土:是指场地范围内的地基土,不是塔的基础。 近震:当场地的地震烈度是由于本地区和附近地区等于或比该场地的烈度高1度的地区所引起的。 远震:当场地的地震烈度是由于附近地区高2度或2度以上的地震所引起的。场地土的软硬程度影响到地震波的传播,它具有滤波和放大效应,对于软质土,地震位移(振幅)大,周期长;而硬质土地震振幅小,周期短。6.3.3 水平地震力任意高度处的水平地震力F1=11kmkg (JB4710-92 F1=C211kmkg)式中:1 为对应基本振型自振周期的地震影响系数;1k 基本振型参与系数mk 距地面高度hk处的集中质量。如前所述,无论是等截面塔还是不等截面塔的地震力计算,都是将塔器简化成多自由度体系(多质点),即将塔体沿高度分成若干段,各段的质量集中在每段长度的1/2处(即所谓质点),而使塔成为有若干个集中质量的多自由度体系。对塔进行分段时应注意:1) 每段的直径和厚度必须相等;2) 存在质量集中的塔器,应使集中质量的作用点位于该计算段的质量集中点,避免在同一计算段内形成两个质点。如:a板式塔中有塔盘的塔段和无塔盘部分(如塔下部塔釜或塔上部空间)应分别分段;b填料塔中填料层和无填料层部分应分别分段。 3)在计算自振周期时分段数多一些,计算精度将高一些;而在计算地震载荷、风载荷时,可以少一些分段数。对于手工计算,选择适当的段数,既考虑减少计算工作量,又不影响计算结果的精度。6.3.4 地震弯矩计算任意截面处的地震弯矩 多质点体系基本振型示意图当15, 且H20m时,须考虑高振型的影响。 这是由于高塔基本振型周期较长,地震影响系数往往落在曲线的下滑段,地震影响系数值较小,相应的地震力也偏小,但第二、第三振型的自振周期比基本振型周期要高出几倍或十几倍,故地震影响系数可能落在平台段共振区附近,等于或接近max,显然地震力将很大,因此JB4710规定要考虑高振型的影响。6.3.5 垂直地震力 JB4710规定,设防烈度为8度、9度区的塔应考虑垂直地震力的作用。 地震波含有横波和纵波,横波使构筑物左右晃动,纵波使构筑物上下运动(颠簸),通过地震记录发现垂直加速度有时可达到水平加速度的1/2或2/3,甚至超过水平加速度,因此将增加塔的轴向拉力(或压力),故JB4710规定设防烈度为8度、9度的塔应进行垂直地震力的计算。6.4 风载荷6.4.1 风载荷是室外塔承受的动载荷之一,塔在风的作用下,塔壳体除有轴向弯曲应力外,塔体本身还会有沿风向的顺风向振动和垂直风向的横向振动,过大的塔壳拉(压)应力会造成强度破坏和失稳;过大的挠度将影响塔的工艺操作及产生偏心弯矩,风诱导的横向振动可能会使塔器发生共振而失效。6.4.2 顺风向水平风力 P1=k1q0f1l1De110-6式中: k1 体形系数,表示稳定的风压作用在塔体表面分布状况,是实际压力与风速度压力的比值。 k2 风振系数,风的作用除了考虑平均风速变化外,还要考虑阵风的影响,阵风引起风的脉动,是一个非周期性的随机的作用力。 q0基本风压值,各地区的基本风压值见JB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但均不得小于300N/m2。 风的气流吹到塔体是气流速度消失,风力由动能转变为静压能,即风压, 按柏努利方程,其标准风压表达式为 N/m2 为空气密度 v0 为当地空旷平坦地面10m高度处,50年一遇(重现期)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 f1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系任意高度处风压与10m高度处的比值。在大气层内,风速随离地高度增高而升高,并且和地面粗糙度有关。直到距地面300500m 以上的地方,风速才不会受地面的影响。地面粗糙度是描述地面不规则障碍物分布状况的等级。新的荷载规范将地面粗糙度分为A、B、C、D四个类别。De1塔计算段的有效直径,即迎风面的宽度。De1l塔计算段的迎风面积总和。6.4.3 风弯矩由于风压的大小是随高度变化的,因此在计算塔的风弯矩时,将塔体沿高度分成数个计算段,求出各段的风载荷,然后计算出需要校核截面(或称危险截面)的风弯矩。分的计算段数越多(即段的长度越短),所计算的弯矩就越精确。 注意塔的计算分段与按塔的厚度分段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塔任意截面的风弯矩 水平风力 风弯矩实际分布图6.5 载荷的组合6.5.1 塔器强度及稳定计算时应考虑的载荷a、 操作时:内压(外压),操作质量,最大弯矩。b、 压力试验时:试验压力,0.3风弯矩偏心弯矩,塔质量。6.5.2 裙座强度及稳定校核时考虑的载荷a、操作时:操作质量,最大弯矩。(必要时垂直地震力)b、压力试验时:最大质量,0.3风弯矩偏心载荷。6.5.3 计算基础环板时的载荷a、操作时:操作质量,最大弯矩。(必要时垂直地震力)b、压力试验时:最大质量,0.3风弯矩偏心载荷。 6.5.4 计算地脚螺栓时的载荷 取以下两种载荷组合的最大值 a、最小质量:风载荷偏心载荷。 b、操作质量:地震弯矩0.25风弯矩偏心弯矩。6.6 塔的强度及稳定校核6.6.1 强度及稳定性应力校核包括以下内容 a、塔壳的轴向最大组合拉应力,最大组合压应力校核。 b、裙座壳的最大组合轴向压应力校核。 c、裙座与塔体连接焊缝的应力校核(对接为拉应力校核、搭接为剪应力校核)。 d、地脚螺栓座的基础环板厚度计算,筋板、盖板的应力校核。 e、地脚螺栓最大拉应力计算及螺栓直径的确定。6.6.2 塔壳进行应力校核的危险截面如下: a、等直径塔变壁厚交界处的横截面,即同一厚度段的底部横截面。 b、不等直径塔变径段的小端截面。 c、塔的下封头切线处(或者是裙座与塔壳的横截面)。 d、裙座基础环板处裙座的横截面。 e、裙座开孔水平中心线的最小截面。 f、过渡段的底截面。6.6.3 应力校核的许用值,见JB4710,其中K系数是载荷组合系数。 K1.2(风、地震、短期载荷、压力载荷及应力分分布不一致)6.6.4 塔的挠度计算及推荐的控制值1、塔顶部过大的挠度,可能会造成如下的影响。 a、板式塔的塔板效率(气液传质)。 b、产生过大的附加偏心弯矩。 c、连接法兰密封面处出现泄漏现象。 d、操作检修人员的安全性。2、 挠度计算按JB4710附录或SW6.3、推荐挠度控制值如下: a、当DN100mm时,YDH/100; b、当1000DN2000mm时,YD10.; c、当DN2000mm时,YDH/200; 式中 DN塔公称直径,对不等直径按加权直径 H塔总高度 mm YD塔挠度值 mm6.6.5 横风向的风力,风弯矩及防震措施 JB4710规定,当塔高H大于30米,且H/D15的塔应进行横风向共振时风力和风弯矩的计算。见附录 产生横向风共振的原因,是由于卡漫涡旋的影响而产生风的诱导振动,其振动频率(周期)与塔的自振频率(周期)相近或相等时发生共振。共振时的风速称为临界风速。6.7 局部应力计算6.7.1 当塔体上作用以下外载荷时,必要时应进行塔的局部应力计算和校核。 1、管道推力(力和力矩) 2、外部附件的作用力(如悬挂支座、工艺配管的管架、整体吊装用的吊耳)。6.7.2 局部应力计算方法 1、应力分析法 2、美国焊接研究委员会WRC-107公报规定的局部计算 方法。(可按SW6计算软件)。七、结构设计7.1 塔体结构7.1.1 塔体各受压元件(包括筒体、封头、接管法兰等)的结构及焊接接头的设计应符合GB150的规定,还可参照相关的行业标准SH3074、HG20584的规定。7.1.2 塔壳不等壁厚的划分原则 根据塔的强度和稳定计算,对不等厚度塔段的划分应注意: 1、分段数不宜过多,除特殊情况外,控制5段以内(不包括裙座)。 2、相邻段的厚度差不宜过大(一般24mm)。 3、不等厚度段与计算分段是不同的概念。 7.2 裙座 7.2.1 裙座一般采用圆筒形,当符合下面情况之一时,须选用圆锥形裙座。 1、由于裙座圆筒底截面应力校核不合格,须增加底部截面(或截面惯性矩)。 2、需降低混凝土基础环顶面压应力。 3、地脚螺栓数量过密,即间距过小,须扩大螺栓中心圆直径。(螺栓间距过小,不能充分发挥钢筋混凝土的强度或减小混凝土的承载截面,) 7.2.2 锥形裙座的半顶角不应超过15,由于半锥角增大 时,锥座在轴向压力作用下,其临界许用应力下降很 快,厚度要增加;同时锥壳与塔体的焊接接头的应力 也会大大增加。 7.2.3 裙座壳体与塔釜封头的连接结构。 1 裙座与塔壳对接结构,见下图 1) 对接结构图中的 (b)结构用于下列场合:a H/D20的高塔,b 低温塔器,c 裙座与封头焊缝处可能产生热疲劳的塔器,d 裙座名义厚度大于16mm。 2)、采用对接结构时,裙座壳的直径 a、JB4710规定,裙座壳的外径宜与相连接塔封头外 径相等。b、SH3098规定,裙座壳内径宜与塔封头内径相等,同时规定,当裙座筒体与封头名义厚度差等于或小于8mm时,裙座外径与封头外径相等。 从理论上分析,裙座壳体中径与封头直边段愈接近, 其连接处的附加弯矩愈小。美国kellogg公司、英国 BP公司规定筒体中径等于塔壳体中径。2 裙座与塔壳搭接结构,见下图1)采用搭接结构时,裙座壳体可焊在塔釜封头上,其塔接焊缝至封头与塔壳体环焊缝的距离控制在(1.73)ns但不得与该焊缝连成一体。2)裙座壳体也可焊在塔圆筒体上,其搭接焊缝至封头与塔筒体的环焊缝距离不小于1.75ns,防止热影响区重叠。 7.2.4 裙座排气管、引出管、检查孔、排净孔的设置,结构尺寸可按GB4710及SH3098的规定。 7.2.5 裙座上部隔热箱结构 当塔釜的设计温度350(JB4710为400)时,为减小裙座与塔釜封头连接部位的温差应力和温度梯度,改善该部位的传热条件,在裙座的上部靠近塔封头处设置隔热箱(或称隔气圈),见下 JB4710新版,仅给出了结构图,SH3098给出了较为详细 的隔气圈位置尺寸。 SH3098隔气圈位置尺寸见下表:(T350时设隔气圈)公称直径DN mmZ-隔气圈距裙座壳体上沿距离 mmDN10001401000DN20002002000DN2700215DN2700400 英国BP公司,规定当T450F(232)时,设隔气圈Di 英尺Y3英尺(914mm)5in”(127mm)35英尺(9141524)mm)7in”(178mm)57英尺(15242133mm)11in”(279mm)79英尺(21332743mm)14in”(356mm)9英尺(2743mm)18in”(456mm) 日本东洋工程公司,T400时设隔气圈Di mmZ-隔气圈至封头切线距离 mm180015018003000200300045002504500300 应该指出对于高温且温度变化频繁的塔器,除设裙座上部隔气圈外,还应注意裙座与壳体连接处的热疲劳问题。建议采用应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