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货币银行》word版.doc_第1页
《存款货币银行》word版.doc_第2页
《存款货币银行》word版.doc_第3页
《存款货币银行》word版.doc_第4页
《存款货币银行》word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存款货币银行第一节存款货币银行的产生和发展存款货币银行名称的由来在金融中介体系中,能够创造存款货币的金融中介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它们统称为存款货币银行(),而不论其具体采取的称呼为何。西方国家的存款货币银行主要指传统称之为商业银行或存款银行的银行;我国的存款货币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中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其他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及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追本溯源,存款货币银行有极为久远的发展历程。古代的货币兑换和银钱业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推进,在古代的东方和西方,都先后有货币兑换商()和银钱业()的发展。它们的职能主要是:()铸币及货币金属块的鉴定和兑换:由于小国林立,各国铸币单位不同;同一体制的铸币也由于铸造分散,往往成色各异、重量不一。要进行交易,必须进行兑换。至于在流通货币金属块的情况下,如中国的白银流通,不仅各地白银的成色有别,而且衡制也有差异,更需鉴定和换算。()货币保管:货币持有者常常需要有一个安全处所保管自己的货币。原因可能是为了储存,也可能是经营过程中的暂时需要。委托保管与现代存款不同,不仅得不到利息,而且还要缴纳保管费。()汇兑:往来于各地的商人,为了避免长途携带货币的风险,委托它们汇兑,即在此地把货币交给它们,然后持它们的汇兑文书到彼地所指定的处所提取货币。随着兑换、保管、汇兑业务的发展,这些古老的银钱业主手中聚集了大量的货币。在这样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也就发展了贷款业务。当他们不仅依靠上述古老业务所聚集的货币资金贷款,而且还要靠向货币持有者以提供服务和支付利息为条件吸收存款来扩展贷款业务时,则意味着古老的银钱业向现代银行业的演变。但是质的转化是直到资本主义关系开始发展之后才完成的。在西欧,很早就有关于古代银钱业的记载。如公元前年的巴比伦寺庙、公元前年的希腊寺庙均已有经营金银、发放贷款、收取利息的活动;公元前年在雅典,公元前年在罗马帝国,也有这类银钱业的活动。中国关于古代高利贷的记载颇多,关于官府放贷机构的记载也较早,但关于银钱业的记载则较晚。较早的记载是南北朝之际寺庙经营典当业。有关这方面的大量记载始于唐代:有经营典质业的质库,有保管钱财的柜九章房,有打制金钱饰物和经营金银买卖的金银铺;至于汇兑业务,不仅有商人经营,更主要的是由官府经营;此外还有专门放债收息的官府机构。经存款过宋、元,到明、清两代,钱庄、银号、票号先后兴起,银钱业有长足发展但由于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中国古老的银钱业一直未能自我实现向银现代银行业的跨越。行所以,对于现代银行业()的兴起,还需要从西方考察。现代银行的产生中世纪,欧洲各国国际贸易集中于地中海沿岸各国,意大利处于中心地位。在此期间,意大利的威尼斯和其他几个城市出现了从事存款、贷款和汇兑业务的机构。但它们贷款的大部分是贷给政府的,并具有高利贷的性质。商人很难从它们那里获得贷款,即使获得贷款,也会因为要支付高额利息而使自己的经营无利可图。为了摆脱高利贷的束缚,威尼斯和热亚那的商人曾经创设过信用合作社。世纪,西欧开始迈进资本主义时期。年,在当时世界商业中心意大利建立的威尼斯银行成为最早出现的近代银行,也是历史上首先以“银行”为名的信用机构。此后,相继出现的有米兰银行(年)、阿姆斯特丹银行(年)、汉堡银行(年)、纽伦堡银行(年)、鹿特丹银行(年)等。这些银行最初只是接受商人存款并为他们办理转账结算,后来开始办理贷款业务。但它们所经营的仍然是那些有高利可图并且主要是以政府为对象的贷款业务。显然,这仍然不能适应资本主义工商企业发展的需要。所以,客观上迫切需要建立起能够服务、支持和推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资本主义银行。资本主义银行体系是通过两条途径产生的:一是旧的高利贷性质的银行业逐渐适应新的经济条件而转变为资本主义银行;二是按资本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股份银行。起主导作用的是后一条途径。年,在英国政府支持下由私人创办的英格兰银行是最早出现的股份银行。它的正式贴现率()一开始就规定为,大大低于早期银行业的贷款利率。英格兰银行的成立,标志着现代银行制度的建立,也意味着高利贷在信用领域的垄断地位已被动摇。至于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建立起规模巨大的股份银行,则是在世纪末到世纪初这段期间。旧中国现代商业银行的出现、发展及构成当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建立起自己新的银行体系时,中国信用领域内占据统治地位的依旧是高利贷性质的票号和钱庄。直到年在中国才出现第一家新式银行,而且是一家外国银行,即英国人开设的丽如银行。从这以后至世纪末,英国的其他银行以及各帝国主义列强的银行,相继到中国设立了一批分行。最初,助长中国自身银行业产生和发展的主要社会条件是:外国资本主义在华贸易的发展,使得集中到沿海、沿江通商口岸和各大城市的资金要求有新式金融机构银行对之进行调剂;兴办工矿交通事业以挽回利权运动的高涨刺激了国民兴办银行的愿望;同时,清政府基于财政需要也想兴办银行。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是年成立的中国通商银行。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现代银行信用事业的创始。这家银行是以商办面目出现的股份银行,但实质上受控于官僚、买办。年成立了官商合办的户部银行(年改为大清银行,年又改为中国银行);年设立了交通银行,亦为官商合办性质。与此同时,一些股份集资或私人独资兴办的较典型的民族资本商业银行也陆续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以后的几年,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中国的私人银行业有一个发展较快的阶段。仅在年间就新设立家。中国的私营银行业终究是发展起来了。年以后,在国民党当政期间,系统地开始了官僚资本垄断全国金融事业的进程,其中包括以多种形式渗入和控制国内各大商业银行。旧中国,主要的商业银行,除由国民党政府直接控制的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外,有被人称为“小四行”的中国通商银行、四明银行、中国实业银行和中国国货银行,它们是官商合办的商业银行;有江浙财团的“南三行”浙江兴业、浙江实业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它们也受到官僚资本的控制;有被人称为“北四行”的盐业银行、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它们虽未被官僚资本直接控制,但实际上也并非是全然独立的。此外,还有几家较大的商业银行以及众多的中小商业银行,它们也都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受控于国民党官僚资本银行体系。商业银行的作用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商业银行区别于一般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地方,在于它的特定经营活动内容和特定职能作用。()充当企业之间的信用中介:通过吸收存款,动员和集中社会上第闲置的货币资本,再通过贷款或投资方式将这些货币资本提供给经营产业九章的资本家使用,银行成为货币资本贷出()者与借入()者之间的中介人。这有助于充分利用现有的货币资本。()充当企业之间的支付中介:通过为各个资本家开立账户,充当货币资本家之间货币结算与货币收付的中间人。在这里,银行是以资本家的账银行户和出纳的资格出现的。由此可加速资本周转。()变社会各阶层的积蓄和收入为资本:将原来并非资本而预定用做消费的积蓄和收入,通过银行汇集起来,提供给企业作为资本运用。这可以扩大社会资本总额。()创造信用流通工具:在上述各项业务的基础上,商业银行成为银行券和存款货币的创造者。发行银行券的权利后来被取消了,但在组织支票转账基础上对存款货币的创造,则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对于存款货币的创造,将在第十二章讨论。概括起来说,最能体现银行特点的是其作为借与贷的中介作用。马克思曾这样表述:银行“以货币资本的实际贷出者和借入者之间的中介人的身份出现银行一方面代表货币资本的集中,贷出者的集中,另一方面代表借入者的集中”第二节存款货币银行的类型与组织存款货币银行,如前所述,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中主要是指商业银行。这里先从商业银行谈起。西方商业银行的类型按资本所有权划分,可将商业银行分为私人的、股份的以及国家所有三种。私人商业银行是由若干出资人共同出资组建的,其规模较小,在现代商业银行中占比重很小;股份制商业银行是以股份公司形式组建的,是现代商业银行的主要形式;国有商业银行由国家或地方政府出资组建,这类银行规模较大。按业务覆盖地域划分,可将商业银行分为地方性银行、区域性银行、全国性银行和国际性银行。地方性银行是以所在的社区客户为服务对象的商业银行,例如各城市商业银行;区域性银行是以所在城市、区域为主要市场的商业银行;全国性银行是指其服务范围可扩及全国;国际性银行是指世界金融中心的银行,它以国际机构客户为主要业务对象,如巨大的跨国银行。按经营模式可将商业银行分为职能分工型银行()和全能型银行()。所谓职能分工,其基本特点是,法律限定金融机构必须分门别类各有专司:有专营长期金融的,有专营短期金融的,有专营有价证券买卖的,有专营信托业务的,等等。职能分工体制下的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最大差别在于:()只有商业银行能够吸收使用支票的活期存款;()商业银行一般以发放年以下的短期工商信贷为其主要业务。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商业银行在大危机后长达多年的时间里都采用这种模式。全能型商业银行,又有综合型商业银行()之称,它们可以经营一切银行业务,包括各种期限和种类的存款与贷款以及全面的证券业务等。始终采用全能型商业银行模式的国家以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等国为代表。职能分工型模式我们称之为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模式;相对应,全能型模式则称之为混业经营、混业监管模式。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情况不同,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也各有特点。()单元银行制度、单一银行制度():指业务只由一个独立的银行机构经营而不设立分支机构的银行组织制度。目前只有美国还部分地存在这种模式。美国曾长时期地实行完全的单一银行制,不许银行跨州经营和分设机构,甚至在州内也不准设分支机构。随着经济的发展,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以及金融业竞争的加剧,这类限制已大大松动,并显示单一制向分支行制发展的趋势已经确立。()总分行制度、分支行制度():指银行在大城市设立总行,并在该市及国内或国外各地设立分支行的制度。在这种体第制下,分支行的业务和内部事务统一遵照总行的规章和指示办理。目前世九章界各国一般都采用这种银行组织制度,其中尤以英国、德国、日本等为典型。比如,英国四家最大的清算银行都各拥有家以上的分支机构。存款尽管目前大多数国家都采用这种银行组织形式,并且未采取这种形式的也有向这个方向发展的趋势但就其优劣而论却依然有不同见解这银是专门课程研究的内容。行()代理行制度():代理行制度也有往来银行制度之称,指银行相互间签有代理协议,委托对方银行代办指定业务的制度。被委托的银行为委托行的代理行,相互间的关系则为代理关系。一般地说,银行代理关系是相互的,因此互为对方代理行。在国际之间,代理关系非常普遍。至于在各国国内,代理制最为发达的是实行单元银行制的美国,可以说,正是这种代理制度解决了不准设分支机构的矛盾。不过,就是在实行总分行制的国家中,银行之间也存在着代理关系。()银行控股公司制度():银行控股公司也有银行持股公司之称,一般是指专以控制和收购银行股票为主业的公司。从立法角度看,控股公司拥有银行,但实际上控股公司往往是由银行建立并受银行操纵的组织。大银行通过控股公司把许多小银行,甚至一些企业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银行控股公司形式从世纪初开始发展。但当时规模较小,家数不多。只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最近二三十年,这一组织形式才急剧增长起来,而近年的发展又尤为引人瞩目。这种银行组织制度在美国最为流行,并且有着为数众多的、仅持有一家银行股票的控股公司,也叫单一银行控股公司。目前,美国的银行控股公司可以直接或间接经办诸如各种放款、投资、信托、租赁、保险、咨询和信息服务等多种金融业务,并可获准在其他行业中设立与银行业务有密切关联的子公司,如金融公司、电子计算机服务公司、信用卡公司、证券经纪人贴现公司等。现在,几乎所有的大银行都归属于银行控股公司。在美国,还发展起连锁银行制度()。这是指两家以上商业银行受控于同一个人或同一集团但又不以股权公司的形式出现的制度。连锁银行的成员多是形式上保持独立的小银行,它们通常环绕在一家主要银行的周围。其中的主要银行为集团确立银行业务模式,并以它为中心,形成集团内部的各种联合。中国存款货币银行的类型和组织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在其作为国家专业银行阶段,就经营模式来说,介于职能分工型和综合型之间,而职能分工的色彩较浓。至于交通银行等其他商业银行,不少曾是综合性经营类型。年,我国明确了对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体制,因而目前我国存款货币银行均属职能分工型。就组织形式来说,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及其他商业银行都实行总分行制,且虽然各有分支机构,但代理业务在各行之间相当普遍。一些地方性商业银行,不允许在外地设立分支机构。至于信用合作社与财务公司,作为存款货币银行,它们只是具有一些基本特征,但很不完整。它们的业务经营均被约束在有限的范围之内,而且一般不准设立分支机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作为存款货币银行,其组织类型也是总分行制。根据规定,凡实行总分行制的,总行对其分支机构均实行全行统一核算,统一调度资金,分级管理的财务制度。分支机构一律不具有法人资格,在总行授权范围内依法开展业务,其民事责任由总行承担。第三节存款货币银行的负债业务负债业务存款货币银行的负债业务()是指形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其全部资金来源包括自有资金和吸收的外来资金两部分。自有资金包括其成立时发行股票所筹集的股份资本以及公积金和未分配的利润。这一部分也称权益资本。我国存款货币银行的主体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它们的自有资金有国家拨付的,有国家核准从利润中积累的。一般说来,存款货币银行的资金来源中自有资金所占比重很小,不过却是吸收外来资金的基础。外来资金的形成渠道主要是吸收存款,向中央银行借款,向其他银行和货币市场拆借及从国际货币市场借款等,其中又以吸收存款为主。所以,在有的国家中,也有存款银行的称谓。吸收存款吸收存款()的业务是银行接受客户存入的货币款项,存款人九章可随时或按约定时间支取款项的一种信用业务。这是银行的传统业务,在负债业务中占有最主要的地位。可以说,吸收存款是银行与生俱来的基本存款特征。如果不吸收存款,单纯靠银行极其有限的自有资本作为营运资金,货,。币则银行业务很难扩展从而也谈不上存款货币银行的存在银传统的分类方法将存款划分为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三大行类。当前实际生活中的存款名目繁多,但都不外乎是这三类存款的变种。()活期存款(,):指那些可以由存户随时存取的存款。存入这种存款的,主要是用于交易和支付用途的款项。企业、个人、政府机关、金融机构都能在银行开立活期存款账户。存款货币银行彼此之间也可开立这种性质的账户,称往来账户。这种存款,支用时须使用银行规定的支票,因而又有支票存款()之称。支票存款,在许多国家,允许超过存款金额当然有约定的限额签发支票。超过存款金额签发支票叫“透支()”。开立这种存款账户的目的是为了通过银行进行各种支付结算。由于支付频繁,银行提供服务要付出较高费用,所以一般不对存户支付利息。虽然活期存款时存时取,流动性很强,但存取错综交替之中总会在银行形成一笔相对稳定、数量可观的余额,是银行用于贷放的重要资金来源。()定期存款():指那些具有确定的到期期限才准提取的存款。存入这种存款的是近期暂不支用和作为价值储存的款项。定期存款存入时,银行一般是向存户出具存单,也有采用存折形式的。由于定期存款期限较长,到期前一般不能提取,所以银行给予较高的利息。定期存单最初都是由存户自己凭单取款。世纪年代以来,银行为了更广泛地吸收存款,推出了“可转让”的定期存单,这种存单于到期日前可在货币市场上转让买卖。()储蓄存款():我们习惯称储蓄存款,在西方一般只称,而不加这个尾巴。这主要是针对居民个人积蓄货币之需所开办的一种存款业务。这种存款通常由银行发给存户存折,以作为存款和提款的凭证;一般不能据此签发支票,支用时只能提取现金或转入存户的活期存款账户。储蓄存款的存户通常限于个人和非营利组织,这些年来,也有逐渐放宽到允许某些企业、公司开立储蓄账户的。储蓄存款定期居多,但无论定期、活期,都支付利息,只是利率高低有别。关于储蓄存款,有的国家严格限定只准专门的金融机构经营,存款货币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则不准经营。也有较多的国家,储蓄业务准许存款货币银行经营。但是,()对储蓄业务均有专门的法规管理,以保护小储户的权益;()并不是任何金融机构均可获准经营。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其他存款货币银行的负债业务中,储蓄的地位十分突出。大力吸收个人储蓄历来都是我国金融工作中的一条重要方针。改革以来储蓄增幅一直很大,世纪年代以来,储蓄存款在全部存款中的比重始终保持在以上。并且其中定期部分的比例既高而且稳定,为银行提供了大量长期性资金来源。从图()和图()中可了解这一情况。图()年各项存款增长趋势及结构变化图()第图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长情况图九章多年来,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其他商业银行,为了扩展贷款业务,无不千方百计地致力于储蓄存款的吸收。为此,采取了广布储蓄网点、扩编揽存款储人员、增加储蓄种类、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等措施。货币近年来,由于银行业务方面的创新,使得存款形式越来越多,出现了银行模糊上述三个类别之间界限的新形式或新趋向。这将在第七节介绍。存款结构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各国经济的发展,企业、个人收入的增加和银行业务的发展,存款货币银行的存款不断增加。世纪年代以来,伴随着存款总额的增长,存款的结构也普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即定期存款(包括储蓄存款)的比重呈现出迅速上升的趋势,而活期存款比重则相对下降。表是美国商业银行定期存款比重变化的统计数字。表美国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所占比重的变化其他负债业务其他负债业务包括:从中央银行借款、银行同业拆借、从国际货币市场借款、结算过程中的短期资金占用等。()从中央银行借款:存款货币银行资金不足,必要时可向中央银行借款。一般说来,存款货币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其主要的、直接的目的在于缓解本身资金的暂时不足,而非用来营利。向中央银行借款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再贴现(),即把自己办理贴现业务所买进的未到期票据,如商业票据、短期国库券等,再转卖给中央银行;二是直接借款,即用自己持有的合格票据、银行承兑汇票、政府债券等有价证券作为抵押品向中央银行取得抵押贷款。由于存款货币银行一般只是在必要时才向中央银行借款来解决其资金暂时不足的矛盾,因而无论从该项目在存款货币银行负债中的比重还是从在中央银行资产中的比重来看,在西方国家都很小。但在我国,由于体制的原因,该项目一直是国有商业银行一项比较重要的资金来源。比如年末,该项目金额在国有商业银行全部负债中占,在中央银行全部资产中则高达。不过从趋势看,明显趋于下降:年底,相应数字分别是和。()银行同业拆借():它是指银行相互之间的资金融通。在这种拆借业务中,借入资金的银行主要是用以解决本身临时资金周转的需要,一般均为短期的,有的只有一日今日借,明日还。同业拆借的利率水平一般较低。同业拆借或通过各存款货币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账户进行,即通过中央银行把款项从拆出行账户划转到拆入行账户,或采取同业存款以及回购协议等形式进行。()从国际货币市场借款:近二三十年来,各国存款货币银行,尤其是大的存款货币银行,在国际货币市场上广泛地通过办理定期存款,发行大额定期存单,出售商业票据、银行承兑票据及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发展迅速的一些国家,其银行系统对这方面的依赖性往往很大。这既有利于获得资金,又同时是易受冲击的脆弱环节。()结算过程中的短期资金占用:在为客户办理转账结算等业务过程中可以占用客户的资金。以汇兑业务为例,从客户把款项交给汇出银行起,到汇入银行把该款项付给指定的收款人止,中间总会有一定的间隔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对于该笔款项,汇款人和收款人均不能支配,而为银行所占用。虽然从每笔汇款看,占用时间很短,但由于周转金额巨大,因而占用的资金数量也就相当可观。因而,从任一时点上看,总会有那么一些处于结算过程之中的资金,构成存款货币银行可资运用的资金来源。()发行金融债券():发行债券也是存款货币银行的负债业务。自年以来,我国存款货币银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中国人民银行批准,面向社会发行金融债券,为指定用途筹集资金。截至年末,未清偿债券余额达亿元。第四节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业务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业务是指将自己通过负债业务款。货所聚集的货币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这是取得收益的主要途径对于所聚币集的资金,除了必须保留一定部分的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以应付客户银行提存和转账结算的需求外,其余部分主要是以贴现、贷款和证券投资等方式加以运用。过去,我国银行的资产业务基本上是贷款一种形式。改革开放以来,商业票据业务和证券业务,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已逐步开展。尽管目前贷款以外的资产业务比重还很小,方式也比较单调,但毕竟单一的资产业务向多样化方向的转化已呈较快的发展趋势。贴现贴现(),在西方商业银行的开始发展阶段是最重要的资产业务,现在在资产业务中仍占相当比重。这项业务的内容是银行应客户的要求,买进尚未到付款日期的票据。换言之,购买票据的业务叫贴现。办理贴现业务时,银行向客户收取一定的利息,称为贴现利息或折扣。具体程序是银行根据票面金额及贴现率,计算出从贴现日起到票据到期日止这段时间的贴现利息,并从票面金额中扣除,余额部分支付给客户。票据到期时,银行持票据向票据载明的支付人索取票面金额的款项。未到期票据贴现付款额的一般计算公式,在第四章已经给出,即()我国银行业务的具体计算式是:贴现票据未到期天数付款额金额(年贴现率天)()例如,银行以年贴现率为顾客的一张面额为万元、天后才到期的票据办理贴现。依据上式计算,应付给该顾客元,也即从票面额中扣除元作为贴现利息。当然,银行只有在这张票据到期时,才能从收到的万元款项中现实地获得这笔利息。贴现业务形式上是票据的买卖,但实际上是信用业务。票据所反映的是,载明的支付人对持票人负债:在票据未贴现前,对持有票据的客户负债;贴现后,则对购入票据的银行负债。所以,票据的贴现实际上是债权债务的转移,即银行通过贴现,间接地贷款给票据金额的支付人。贴现业务,过去主要以商业票据为对象,现在已扩展到政府短期债券。由于政府债券信用可靠,风险较小,且易转让出售,商业银行对此办理贴现,既能获利,又能在需要时随时收回资金。在我国,贴现业务起步于改革方针的实施。发展速度不算理想。年,全国商业银行累计办理贴现亿元,年,则累计办理贴现亿元。从绝对金额在资产业务总额中的比重来看,虽然不大,但还有一定的增长速度。可以肯定,随着票据规模进一步扩大和银行资产业务多样化改革的推进,银行的贴现业务会有一个可观的发展。贷款及其种类贷款又称放款(),是银行将其所吸收的资金,按一定的利率贷给客户并约定归还期限的业务。存款货币银行运用资金的方式虽不止贷款一种,但贷款在其资产业务中的比重一般占首位。这是因为,与贴现相比,贷款的风险虽然较大,但它的利率较高,同时通过放放收收,可密切与工商企业的往来关系,从而有利于稳定吸收存款等联系和拓宽业务领域。贷款业务种类很多,按不同的标准划分,至少有如下几个类别:()按贷款有否抵押品划分,有抵押贷款()与信用贷款()。抵押贷款是指以特定的抵押品作担保的贷款。抵押品可以是不动产、应收账款、机器设备、提单、栈单、股票和债券等资产。作为抵押的资产必须是能够在市场上出售的。如果贷款到期,借款人不愿或不能偿还时,银行则可取消抵押品的赎回权并处理抵押品。抵押品资产的价值一般要求大于贷款金额。当银行由于借款人违约而处理其抵押品时,如果处理抵押品收入的金额超过贷款的本息和,超过部分应返还给借款人;反之,银行可通过法律程序追索不足的款项。信用贷款是指无抵押品作担保的贷款。通常仅由借款人出具签字的文书,所以也有等名称。信用贷款一般是贷给那些有良好资信者。对这种贷款,银行通常收取较高利息,并往往附加一定条件,如提供资产负债表、个人收支计划和报告借款用途等。这就使得银行可以比较容易地从中了解借款者的财务状况和注意其经营发展。我国银行贷款,过去基本上采取无实物抵押贷款方式;近些年来,强调推行抵押贷款方式。()按贷款对象划分,有工商业贷款、农业贷款和消费贷款。工商业第贷款主要是贷给工业企业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和用于流动资产的资金需要;九章贷给商业企业用于商品流转的资金需要。由于工商企业都是营利企业,贷款本息的收回通常比较可靠。在存款货币银行贷出的款项中一般以这种贷存款款的比重最大。农业贷款,短期的主要用于购买种子、肥料、农药等,长货、。币期的主要用于购买土地改良土壤或建造水利设施以及造林等消费贷款银是指贷放给个人用来购买消费品或支付劳务费用的贷款,其中又主要是用行于购买汽车、房屋等。消费贷款的清偿依靠借款人的可靠收入。()按贷款期限划分,有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短期贷款的期限不超过一年。在西方国家,这种贷款中的一种流行做法是对贷款的偿还不规定具体期限,随时由银行通知(至少三五日前)收回,称“通知贷款()”。中期贷款期限一般为一年以上到七八年之间,长期贷款期限则更长。近年来,存款货币银行发放的中长期贷款增加很快。银行发放中长期贷款可以获取较多的利息收入,但由于资金被长期占压,流动性差,风险较大。()按还款方式划分,有一次偿还的贷款和分期偿还的贷款。一次偿还的贷款是在贷款到期时一次偿还本金;利息,则根据约定,或在整个贷款期间分期支付,或在贷款到期时一次支付。分期偿还的贷款是按年、按季、按月以相等的金额还本付息。我国的银行贷款与对企业的资金供给前面提到,我国银行的资产业务,过去几乎是惟一地、现在也是主要地以贷款形式出现。由于我国原本是以国有经济居主导地位的计划经济,贷方的银行和借方的企业同属国家,因而银行贷款与企业的资金供给是由统一规定的制度联系成一体的,有其特点。()短期贷款与企业流动资金的供给及管理:过去,在我国,短期贷款在全部贷款中近乎是惟一的。改革开放以来有了很大变化,但仍占绝大比重。就国有企业的流动资金构成来看,银行贷款历来是一项重要来源。改革开放以来,趋势是比重日益加大。据统计,年我国国有企业流动资金来源以上是银行贷款。建国以来,我国对企业流动资金的供应及管理,先是采取财政、银行两家分口模式;改革开放后实施的则是统归银行一家的模式。所谓分口供应、分口管理,在上一章作了简单介绍,是指对企业的流动资金需要,一部分由财政供应,作为企业自有资金,其余部分则以贷款形式供应,称为借入资金,两种资金分别由各自的供应者管理。年以前实行的是这种方式。分口供应的界限,从理论上讲,是依据流动资金的特点划分的。在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流动资金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常年最低限度的需要,另一部分是超过这个限度的季节性、临时性需要。根据流动资金周转的这一特点,在计划管理上把流动资金划分为两部分:定额部分和超定额部分。相应地流动资金的定额部分由财政供应,超定额部分则由银行信贷承担供给任务。一般推论,分口供应及管理有利于划清财政资金和银行信贷资金的界限,明确财政部门和银行各自的职责。但在实践中,不仅暴露出管理多头,容易扯皮的矛盾,而且生产、流通是不断变动的,流动资金的定额却难以及时核定,于是定额与实际情况脱节,分口的界限事实上难以划清。实际上,银行信贷一直负担着一部分定额内的资金供应。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全社会资金中直接由财政分配的份额相对减少,而通过银行信贷集中的份额逐渐增多。从年到年的年间,工商企业新增流动资金中的是由银行贷款供应的,财政供应的只占。鉴于经济形势的发展和资金分配渠道的变化,以及银行实际上已承担了大部分资金的供应任务,因此从年月以后开始实施统归银行一家管理的办法。在这种办法下,除个别企业、部门的流动资金仍由财政拨款供应外,一般均由银行贷款供应;过去国拨的资金仍作为自有资金留给企业;同时要求企业每年必须从其积累中提取一定比例补充自有资金并作为向银行取得贷款的前提条件之一。后来出现的主要问题是,企业缺乏自我补充流动资金的能力,过去国拨资金也有逐渐亏蚀的趋势,这就给银行信贷增加了极大的压力。企业由于主要依靠贷款周转,也加大了利息的负担。进入年代中期,改革的基本思路之一是:伴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程,发展资本市场并将企业推向市场来筹集必要的资本金,以逐步脱离对银行的高负债依赖。但实际的进程却并不理想。()中长期贷款与企业固定资金的供给:在改革开放前,一直实行长短期资金分口供应和管理的办法:企业的短期周转资金需要由银行贷款解决;长期资金需要,除上述的定额内流动资金需要外,包括基本建设投资和设备更新改造等固定资金需要都由财政拨款解决。银行则基本上没有什么针对固定资金供给的中长期贷款。可以说,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制度上,都把中长期贷款视为银行业务的禁区。第银行正式举办固定资金贷款是改革开放以后提出的。最初开办的是中九章短期设备贷款,不久改称技术改造贷款,再后则逐渐过渡到发放面向固定资金领域的长期投资贷款。存款改革开放前,我国银行贷款的范围狭窄,对象专一,种类单调。随着货,。币经济体制特别是金融体制的改革这些方面均有重大变化就贷款范围来银看,银行不仅对企业的季节性和临时性短期周转的流动资金需要发放贷行款,而且对企业正常、合理的经常性流动资金需要以及固定资产投资等中长期资金需要也发放贷款。就贷款对象来看,突破了只对国有和集体企业贷款的局限,扩展到对多种经济成分和个人贷款;从仅对生产流通领域贷款扩大到对包括科技、文教、卫生、服务在内的各行各业贷款,扩大到消费贷款。由于上述贷款范围、对象的扩大,相应地引起银行贷款种类的增加。然而,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比较,银行贷款的种类依然十分单调,缺乏竞争力。信贷原则银行在办理信贷业务时都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对于贷款投向、条件、用途、方式和数额等起制约作用。我国银行信贷工作中曾长期讲计划性、物资保证性和按期归还性三个原则。这是在吸取苏联信贷原则的基础上形成的。在这里,除基于计划经济体制要求的计划性原则外,实际上与真实票据论(,)有一脉相承之处。其中物资保证原则,强调的核心是:贷款要与生产流通中真实的物资运动相一致,以便既可保证信贷资金的归还和不断周转,又会有利于货币流通的稳定。典型地反映出真实票据论的思路。真实票据论又称商业贷款理论(),这是西方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一个很古老的原则。其基本要求是贷款应以真实交易背景的商业票据为根据。其理论根据是:银行以确实有商品买卖内容的票据作为担保进行贷款,可以按期收回贷款。因为基于商业行为的债务人取得了商品,这些商品直接出售或加工后出售,就是归还贷款的资金来源。在相当长时期内,以英国为代表的许多国家的商业银行一直严格恪守这样的原则。但其间也一再发现对原则的解释不完全正确。如经济繁荣时期,没有商品交易为背景的票据,由于资本回流顺畅也能到期偿还;危机时期,纵使是有商品交易为背景的票据,由于商品滞销也难保能够如期偿还。这个原则也被用来从整个经济角度,也即宏观经济角度,论证有利于稳定货币流通和控制过度的信用扩张。但实践同样证明它的作用是有限的。这一原则在西方早已不再作为银行经营的准则。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明确了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经济生活的运行机制日益复杂,就如同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不可能用真实票据原则管理信贷一样,我们也不再能单一依靠这个管理信贷的思路来实现预期的目标。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的多年中,我们也对传统信贷三原则一直做着发展和扬弃工作,使信贷原则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如强调要体现价值规律的要求及经济效益的要求,强调择优限劣及灵活调剂,强调贷款担保、资产质量及安全、流动、效益性等。下一步,如何通过借鉴国外银行成功的经验,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具体条件,进一步规范、完善信贷原则并加以真正落实,当在改革的继续深化过程中求解。证券投资证券投资()是指商业银行以其资金持有各种有价证券的业务活动。商业银行投资于有价证券的目的,一般是为了增加收益和增加资产的流动性。因此,证券投资的主要对象是信用可靠,风险较小,流动性较强的政府及其所属机构的证券,如公债券、国库券等。在美国,近年来商业银行的投资总额中约有以上是联邦政府债券。此外,一些财力雄厚、信誉较高的公司债券,也是商业银行投资的对象。投资于债券,一方面为其一时多余的资金找到投放渠道,从而取得收益;另一方面,需用资金时又可在金融市场上迅速售出变现。从这个意义上说,与贷款业务比较,证券投资业务便于银行根据经济情况的变动灵活调度资金。至于投资于公司、企业的股票,在实施金融业职能分工型的国家中,政府的管理是极为严格的:或严禁商业银行涉足此类活动,比如干脆不允许购买和持有股票;或给予苛刻的限制,比如只允许商业银行以其自有资本金及盈余的一个极小比例用于这方面的投资。至于在允许商业银行全能经营的国家中,虽无严格的管理,但不少国家在投资数量上也有限制性的规定。在各国限制银行对企业股票投资数量的考虑中,其中还有一层目的,即限制银行对企业的控制,防止垄断。不少国家允许银行对企业参股,但不得参加管理。伴随世纪年代以来金融自由化趋势的发展和金融业第国际国内竞争的加剧,金融混业经营已形成大趋势,相应地,各国对商业九章银行投资的限制也开始放松、放开。比如美国,近二十年来,其商业银行的业务已趋向多元化的发展;而年通过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存款则正式解除了这方面的禁令。日本从年月以来,解除了对金融业货,、。币不同行业间的限制允许银行证券保险业的相互渗透英国则更早在银年的金融改革中就打破了金融业务之间的界限,商业银行被允许进入行证券市场。当然,应该注意,到目前为止,这些国家尽管出现了金融业务多元化的势头,但交叉经营并不是毫无节制的;不同金融机构仍是以传统业务作为其经营的侧重点。在实行兼营的金融机构内部,主营业务与兼营业务大多是彼此独立,分账管理的。按我国商业银行法的规定,商业银行不得从事境内信托投资和股票业务。因此,目前它们的证券投资业务对象主要是政府债券和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发行的金融债券,且规模都不大。截至年月,全部存款货币银行投资于政府债券的金额为亿元,占总资产的。租赁业务租赁()是人类古老的经济行为,如土地出租、房屋出租,由来已久。但现代的租赁业务,作为银行资产业务的一部分,则只有不到半个世纪的历史。世纪年代兴起于美国,年代在西欧和日本得到广泛普及,现已成为国际性业务。租赁范围小到耐用消费品、办公室设备;大到机器设备、飞机、油轮甚至整座工厂、核电站。租赁业务通常是由独立的或银行下辖的租赁公司经营;也有大的生产厂商自己经营。之所以把这种经营归入金融领域,是由于出租人总是要通过不论哪种形式的资金融通才能使自己取得对一定对象的出租权利。租赁业务的开展,有益于承租人,同时也使经办的银行得到好处。目前,西方不少银行都附设有专事租赁业务的公司或子公司。在西方各国设备投资中,通过租赁方式的比重迅速增长;可供租赁的财产、设备以及租赁方式日趋多样。从地域上看也越来越国际化。第五节存款货币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凡银行并不需要运用自己的资金而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统称中间业务(),也称做无风险业务()。最常见的是传统的汇兑、信用证、代收、代客买卖等业务。承兑业务也可归入这一类。表外业务()是指凡未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业务。广义的表外业务既包括传统的中间业务,又包括金融创新中产生的一些有风险的业务,如互换、期权、期货、远期利率协议、票据发行便利、贷款承诺、备用信用证等业务。通常提及的表外业务专指这后一类,属狭义表外业务。表外业务是世纪年代以来西方国家银行业发展的重点。尤其是对有风险业务的拓展,近些年更是令人瞩目。从发展规模看,不少西方国家大银行的表外业务量已大大超过其表内业务量;从收益看,不少银行的表外业务收入远远超过其表内业务收入。有这样两个资料:其一,据统计,美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已由世纪年代的上升到年的;日本由上升到;英国由上升到。其二,是部分西方商业银行利润结构的状况,如表。表外有风险业务的出现,给银行业带来了更多发展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其收益与竞争能力。但是与之俱来的高风险也必须重视。为此,巴塞尔协议中还专门有表外资产风险系数划分的条款,以作为资本充足率考虑的要素。狭义表外业务的有些内容在其他章节有所涉及,这里仅就传统的中间业务及某些其他业务作些介绍。表年部分西方商业银行利润的结构银行名称净利差收入占比净佣金收入占比德意志银行瑞士联合银行意大利国民劳动银行汇丰银行资料来源:各银行年年报。汇兑业务第汇兑,也称汇款()是客户以现款交付银行,由银行把款九章项支付给异地受款人的一种业务。使用的汇兑凭证有银行支票、银行汇票、邮信或电报的付款委托书。这些凭证都是承汇银行向另一家银行或其存分支行发出的命令,命令后者向第三者支付一定数额的款项。依汇出行将款货付款命令通知汇入行的方式不同,可分为电汇、信汇和票汇三种形式。在币银当今银行业务广泛使用电子技术的情况下,资金调拨已是瞬息间可以解决行的问题。除小额款项仍有使用电汇、信汇或票汇形式的必要外,大笔资金基本上都是通过电子资金调拨系统处理。信用证业务信用证()业务是由银行保证付款的业务。现在广泛开展的为商品信用证业务()。商品信用证是银行应客户购货单位的要求,按其所指定的条件开给销货单位的一种保证付款的凭证。业务技术过程是:客户请求银行向销货单位开出信用证,并把货款的一部分或全部交付银行;信用证上注明支付货款时所应审查的事项;销货单位按信用证所列条件发货后,可凭信用证要求银行付款。这种业务在异地采购,尤其是在国际贸易中,得到广泛的开展。银行经办信用证业务,除可从中收取手续费外,还可以占用一部分客户资金。代收业务代收业务()是银行根据各种凭证以客户名义代替客户收取款项的业务。首先是银行代收支票款项,即客户将从他人手中收到的其他银行的支票交给自己的开户银行并委托其代为从其他银行收取款项。这是最频繁的代收业务。此外还有接受委托代客户收取票据款项的业务;代客户收取有价证券利息和股息的业务,等等。接受销货单位委托,依据有关发货的商品凭证代为收款的业务在异地和国际贸易中也得到广泛开展。代客买卖业务代客买卖业务()是银行接受客户委托,代替客户买卖有价证券、贵金属和外汇的业务。在银行的代客买卖业务中最重要的是代理发行有价证券的业务。银行代公司发行股票或债券时,无论包销或代销,都能从中获得收益。需要补充说明的是,银行推销公司的有价证券,形式上是一种代客买卖业务,但实际上常常超出单纯服务的范围,是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相结合的一种主要形式。承兑业务承兑()是银行为客户开出的汇票或票据签章承诺,保证到期一定付款的业务。当票据到期前或到期时,客户应将款项送交银行或由其自己办理兑付。如若到期客户无力支付票据款项,则该承兑银行必须承担付款责任。由于票据的兑付一般无须银行投入自己的资金而是用客户的资金办理,所以银行经办承兑业务,实际上是以其自身的信用来加固客户的信用。为此银行要向客户收取一定的手续费。由于经过银行承兑的票据在付款方面更有保障,因而承兑业务的开展促进了票据流通范围的扩大。这项业务在现代银行业务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我国银行开展承兑业务虽较晚,但近年发展较快。年全国累计办理银行承兑汇票亿元,比年增长倍。信托业务信托(),是指接受他人委托,代为管理、经营和处理经济事务的行为。银行信托是经营金融性质的委托代理业务,即银行作为受托人按客户委托人的委托,代为管理、经营、处理有关钱财方面的事项。信托业务最初由一些个人和保险公司经营,后随经济的发展和业务范围的日益扩展,加之个人和团体的债权债务关系日趋复杂,因而出现了信托公司这类专门的金融机构。再后,商业银行由于资力雄厚,信誉良好,业务经验丰富,也开始经营这种业务。经营信托业务一般只收取有关的手续费,而营运中获得的收入则归委托人或其指定的受益人所有。同时,银行承办这项业务,势必可以占用一部分信托资金,利于其扩展经营。信托业务的种类可以从不同角度按不同标准进行划分。如按组成信托关系的对象,可分为个人信托和法人信托;按成立信托关系的方式,可分为任意信托和特约信托;按受益对象,可分为公益信托和私益信托;按信托资产的不同,可分为资金信托、动产信托和不动产信托,等等。信托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