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借景论的初步探讨.doc_第1页
对借景论的初步探讨.doc_第2页
对借景论的初步探讨.doc_第3页
对借景论的初步探讨.doc_第4页
对借景论的初步探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借景论的初步探讨 学习计成园冶一得 马禄荷 (河南省建筑工程学校,郑州 450007) 摘要:“借景”论首次出现于计成的园冶一书。园冶主张借景要包含园林内外和建筑内外的所有空间,要借春夏秋冬之声,不离开人在景境中的活动内容。在园冶中有不少富于辩证思想的借景论内容。 关键词:园冶;借景;辩证思想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The Preliminary Discussion about the Sceneryborrowing Theory Ma Luhe ( Henan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School , Zhengzhou 450007, China ) Abstract: The scenery-borrowing theory first appeared in Ji Chengs book How to Make Up Gardens. In the book the author advocates that scene-borrowing includes all the space inside and outside of a garden or a building; moreover, it includes making use of the sound of four seasons and activities of people who are in the very environment. There is much dialectical thought and sceneborrowing theory in the book. Key words:How to Make Up Gardens; sceneryborrowing; dialectical thought 一 计成,字无否,江苏吴江人。是我国十七世纪出现的杰出的造园家和理论家,他擅长诗画,中年以后才从事造园,曾在銮江(今江苏仪征)主持建造“寤园”,另在江都城南建“影园”等。在实践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建园理论,撰著园冶一书。该书历来受到国内外建筑界的推崇,被誉为世界造园学的名著。园冶对我们研究中国古典园林是非常重要的文献,对我们今天园林设计建造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借景是计成在园冶中的一篇。“借景”之说是计成在园冶中首先提出的,“借景”延续了园林空间。“借景”已成为造园艺术的专有名词。我国古典园林,无论是皇家或私人花园,多数建在城内或城郊,但有的就在住宅一边,四周都有围墙,境界受到不应有的约束。所以借助园外景观来衬托园内景物,使内外景色连成一片,以扩大园内的有限景界,是 园林设计中延续空间的巧妙手法。如苏州沧浪亭依小河田野而建,无锡蠡园面湖筑园,歙(Sh)西徐氏“就园”环歙百里都是借景的典范。特别是歙西徐氏“就园”环歙百里中,天都(黄山三十六峰之一)、云门(黄山三十六峰之一,山峰两峰对峙,云气中通,像门一样,故称云门)、灵(灵山,在歙县西北二十里)、金(旧名金紫山,在歙县东三十五里)、黄(黄牢山,在歙县西南三十里)、罗(黄山岩谷之一,叫罗条)诸峰,皆在几席等例,境界广大,气象万千,充分表现出凡是借景条件比较好的园,园景就更活泼多姿。歙西徐氏 “就园”之例,正如计成所说的“高原极望,远岫(xi)环屏”(借景),“山楼从远,纵目皆然”,“远峰偏宜借景,秀色堪餐”(园说)。“晴峦耸秀,绀(gn)宇凌空,极目所致,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不分町(tngtun),尽为烟景”(兴造论)。计成在园冶中将“借景”的内容大大地发展了,并把“借景”提到非常重要的地位,认为借景是“林园之最要者”(借景),不仅在借景篇中专加论述,而且在园冶开篇的兴造论、园说和其它篇目里都贯穿着借景的思想内容。计成所说的“借景”,含义极为深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阐述。 二 计成园冶中的借景论在空间上,包含园林内外和建筑内外的所有空间部分。“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兴造论),即提高视点,扩展视野,突破园林本身空间限制。这是其借景论的一个重要方面。如“山楼从远,纵目皆然”;“轩楹高爽,窗户虚邻”(园说),“眺远高台,搔首青天那可问”;“虚敞阁,举杯明月自相邀”(借景)等等,而且是“不分町,尽力烟景”(兴造论)。从园内来说,突破园林建筑空间的限制,是其借景论的另一重要方面。如“刹宇隐环窗,仿佛图片小李;岩峦堆劈石,参差半壁大痴”,或“修竹当窗,分梨为院”(园说)、或“半窗碧隐蕉桐,环堵翠延萝薛”(借景)。计成的这些说法,使建筑封闭的有限空间与自然空间之间得以流畅、流通、流动,既是“借”景,也是“造”景,造出了“溶溶月色,瑟瑟风声,”“静拢一榻琴书,动涵半轮秋水”(园说)的空灵意境,使人有“清气觉来几席,凡尘顿远襟怀”(园说)之感。从借景来说,往往也可能不单一方无景可借,且在该方还有干扰,声色俱有可能,并且是常驻性的。计成对此也有论述,如“城市喧卑,必择居邻闲逸”(借景)。“凡结园林,无论村廓,地偏为胜”(园说)。在选址时,可采取择,弃不了的也可采取避,如以筑墙、植林带、造假山或建殿宇以隔绝之。 三 计成园冶中的借景论在时间上,主张以不同季节的声色为景,重视时间变化是其借景论的又一个方面。计成在借景篇里写了春夏秋冬四季景色,不仅有色,而且有声,如“林阴初出莺歌,山曲忽闻樵唱”,“风鸦几树夕阳,寒雁数声残月”;还在园说中说:“萧寺可以十邻,梵音到耳”等。可见计成的借景说,不是静止的空间构图问题,而是包含着与时间的变化观念。明代祁彪佳寓山注烂柯山房称:“主人读书其中,倦则倚槛四望。凡客至,辄于数里外见之,遣童子出探,良久,一舟犹在中流也。时或高卧,就枕上看日出云生,吞吐万状,昔人所谓卧游”。正如计成指出的“山楼凭远”(园说)。这是有声有色的人的活动,这是俯借和远借,这里固然有数里的空间,更有充裕的时间变幻。白居易草堂记:“面峰腋寺作为草堂”。“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其四旁耳目杖屦可及者,春有锦锈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白公建草堂于庐山大自然的胜景之中,正是“收四时之烂漫,纳千顷之汪洋”(园说)。 四 计成的借景论还有一个独到之处,他不是纯客观地站在景物之外,而是置身于景物之中,他所述的景物是情中之景,景从不离开人在景观中的活动内容。这种思想贯穿在整个园冶里。如“看竹溪湾,观鱼濠上”(借景),“花落呼童,竹深留客(相地),“幽人即韵於松寮,逸士弹琴於篁里”。计成所描述的这些生活,在历史上多有出处,可说是集历史上士大夫、文人逸士“雅好”之大成,也反映出过去封建统治阶级的生活方式、情调和趣味。从阶级对立的意义说,这些都是封建剥削阶级恶劣的情欲的反映,正如恩格斯所说:“正是人的恶劣的情欲贪欲和权势成了历史发展的杠杆”(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但从造园学来谈,计成的借景论,精髓所在,在于他认为任何景观的创作,都不能离开人的活动内容。 五 在计成园冶中的建筑思想中,有不少见解是富有辩证思想的,在借景方面尤为突出。如他反对“匠为雕镂是巧,排架是精”,提倡“巧於因借,精在体宜”(兴造论);取势则“高阜可借,低方宜挖”(立基);建筑环境要“曲折有条,端方非额”(装折);门窗应“处处邻虚,方方侧景”(门窗);掇山要“有真为假,做假成真(掇山);”借景需“借景有因,因借无由”(借景)等,都有朴素的辩证法精神。计成所说的“借景有因”,不仅是“因地制宜”,而且要“因人”、“因时”制宜;所谓“因借无由”(借景)就是在因地、因时、因人的条件下,不必定出来由,拟出什么主题,只要“景摘偏新”,是“触情俱是”(借景)的。所以他说:“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如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然物情所逗,且寄心期,似意在笔先,庶几描写之尽哉”(借景)。参考文献:1 陈植.园冶注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41240.2 张家骥.中国造园史M.台北市:明文书局,1990.212-222.3 贝远辰等.历代游记选A.王灼.游歙西徐氏园记C.长沙市: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378-381.4 祁彪佳.祁彪佳集卷七烂柯山房M(明代).5 倪其心等.中国古代游记选A白居易.草堂记C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85.114-123. 附:计成 园冶借景构园无格,借景有因。切要四时,何关八宅。林皋延,相缘竹树萧森,城市喧卑,必择居邻闲逸。高原极望,远岫环屏,堂开淑气侵人,门引春流到泽。嫣红艳紫,欣逢花里神仙;乐圣称贤,足并山中宰相。闲居曾赋,“芳草”应怜;扫径护兰芽,分香幽室;帘邀燕子,闲剪轻风。片片飞花,丝丝眠柳;寒生料峭,高架秋千,兴适清偏,怡情丘壑。顿开尘外想,拟入画中行。林阴初出莺歌,山曲忽闻樵唱,风生林樾(yu),境入羲皇。幽人即韵于松寮(lio);逸士弹琴于篁里。红衣新浴;碧玉轻敲。看竹溪湾,观鱼壕上。山容蔼(i)蔼,行云故落凭栏;水面鳞鳞,爽气觉来欹(q)枕。南轩寄傲,北牖(yu)虚阴;半窗碧隐蕉桐,环堵翠延萝薜。俯流玩月,坐石品泉。苧(zh)衣不耐凉新,池荷香绾;梧叶忽惊秋落,虫草鸣幽。湖平无际之浮光,山媚可餐之秀色。寓目一行白鹭,醉颜几阵丹枫。眺远高台,搔首青天那可问;凭虚敞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