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信息知识基础与电子全文图书利用.ppt_第1页
文献信息知识基础与电子全文图书利用.ppt_第2页
文献信息知识基础与电子全文图书利用.ppt_第3页
文献信息知识基础与电子全文图书利用.ppt_第4页
文献信息知识基础与电子全文图书利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讲 文献信息知识基础与 电子全文图书的利用 n 文献的涵义 n 文献信息的类型 n 现代文献信息的特征 现代科技文献信息的特征; 现代社科文献信息的特征; 现代农林及其他专业科技文献信息的特征。 n 电子全文图书的利用 n引言:文献信息检索,顾名思义,检索的对象 是文献信息,是我们的劳动加于其上东西。所以 我们首先在本章讲关于文献信息的基本知识,这 是学习文献信息检索的重要知识基础。 n实习一 文献信息类型的识别 n本讲思考及练习题: 1、文献的涵义及构成三要素,如何区别 文献和非文献。 2、划分和认识文献信息类型的目的和意义。 3、现代文献信息的特征及对文献信息检索的 启示。 一、文献的涵义(1) n语源: 最早见于孔子论语八佾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 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能征也。 文献不足故也。足,吾则征之矣。” 朱熹注:“文,典籍也;献,贤 也。” 孔子所说的礼包括有关古代典章制度的一切知识。 孔子认为,掌握这种知识的是书籍和人,即“文”和“献 ”。这种解释一直为后人所沿用。如,元初马端林著 文献通考自序中说: “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 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 ,所谓文也。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 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记录,凡 一语一言,可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 而录之,所谓献也。” 马氏把“奏疏”、“评论” 同“经史”分开,未必符 合孔子愿意,而以文献兼指“书”和“人”,则与论语 是一致的。 文献考(靳青万文史哲2001年2期) n 靳青万认为:今人解释文献乃袭自宋代的朱熹。即:“ 文,典籍也。献,贤也。”而朱熹又袭自东汉的郑玄。郑玄 释其曰:“献,尤贤也。”不幸的是这些解释全都错了,错 的地方不在“文”,而在“献”。从殷商甲骨文、金文的研究 中可以看到,在殷商的祭礼中有用文章典册祭祀祖先神灵 的内容。从周礼、礼记等古代文籍中看,周代亦 有以文章典籍祭祀祖先神灵的情况。因而文祭应是殷周祭 礼中一项重要内容。 周礼、礼记中有“羹献”、“玉 献”、“饩献”“禽献”、“币献”等祭品名称,“文献”一词的构 词法与它们相同,因而“文献”亦应为祭品中的一种,即用 于祭祀祖先神灵的文章典籍名。 文献的涵义(2) n流变 后来文献的涵义逐渐演化,变成了专指“书籍 ”。如文献大成(永乐大典初名。) n 现代的涵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 总则(GB3792.1-83)给文献下的定义是: 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这个定义明 确了构成文献的三要素,即:知识、 记录手段和载体。知识是文献的内容 ,载体是文献的形式,记录手段则是 联系文献的内容和形式的桥梁。判断 一个东西是否为文献,要看是否具备 这三个要素,以及是否为这三个要素 的有机统一。 n应用与思考: 试判断下列事物那些是文献,为什么? (1)纸张;(2)花鸟画;(3) 计算机程序软盘;(4)录音磁带;( 5)黑板;(6)碑文 ;(7)华表; (8)电视机;(9)课程表;(10) 标语;(11)电影片(拷贝);(12 )麦克风;(13)网络信息。 二、文献信息类型的划分 n按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可将 文献信息划分为多种类型。划分文献 信息类型和学习文献信息类型的意义 是:自觉的认识文献信息类型的多样 性,掌握各类文献信息的特征和利用 价值,了解它们的产生时间和渠道, 以及获取的途径。从而为进一步掌握 检索技能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文献 信息类型的划分见下表。 文献信息类型按历史年代划分 n古代文献:在我国指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前的文献。 主要是一些雕版、活字版和手抄的古籍,同时也包括这一 历史时期的碑铭拓本等。 n近代文献: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至1949 年9月间产生的 文献。 n现代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文献。 n历史年代是一个相对标准。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划分不同, 各个学科也会不同。以经济学文献为例:国外的近代经济 学文献是指,17世纪经济学作为独立学科以来至第二次世 界大战期间的经济学文献,这之前是古代经济学文献,这 之后则是现代经济学文献。 n学科文献的历史年代划分是一个学术问题,有的尚存争议 ,有的还缺少研究。 文献信息类型按载体性质(1/3) n刻写型文献:专指纸张发明以前的古代文献,载 体形式原始古老,多为自然物。如我国古代刻写 于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献,刻铸在青铜器或石头 上的金石文献,书写于竹片或木片上的简策文献 ,记录于丝织品上的缣帛文献;以及外国古代的 泥版书、纸莎草书、蜡版书、羊皮书等。 n印刷型文献:以纸张为载体,包括手写、油印、 木版印刷、影印、铅印、胶印等形式。优点:便 于阅读、流传,不受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 缺点:比较笨重,脆裂易破,收藏、整理、保管 、转移都比较麻烦 文献信息类型按载体性质(2/3) n缩微型文献:以感光材料为载体,利用照相原理将文献 缩摄在胶片(平片)、胶卷或缩微卡片上而形成的文献 。又称缩微复制品。优点:体积小,存贮密度高,节省 存贮空间;节约成本,转移、邮递比较方便。缺点:不 能直接阅读,需借助阅读放大机,眼睛易疲劳,且无法 将多篇文献参照阅读。缩微技术起源于19世纪30年代 ,与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相接合,为图书情报工作开 辟了广阔领域。55卷的列宁全集可缩摄在55片 7.6X12.7平方厘米的胶片上,每张存贮1000页。现在 采用激光技术和全息照相技术,缩小倍率达1/22500, 同样大小的胶片可存贮15000页资料。英国百科全书公 司的索引卡片,原需700米长的书柜存放,缩微复制后 只需2支鞋盒大小的抽屉。北京图书馆(现更名为中国 国家图书馆)有专门的缩微文献阅读室。 文献信息类型按载体性质(3/3) n机读型文献(电子文献):用数字技术存储信息而形 成的文献。以磁盘、光盘为载体。优点:存储密度大 ,原有记录可自动编辑,检索速度快。人们预言:采 用最新的纳米技术,可用一张光盘存储世界上最大的 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全部藏书。缺点:须操 作计算机才能阅读,目前费用较高。 n声像型文献:以光磁材料为载体,借助于特殊的机械 装置,直接记录声像信息而产生的一种文献。优点: 真切、直观,适于难以用文字表述的科技情报,在帮 助人们认识复杂或罕见的自然现象、探索物质结构和 运动机制等方面具有特殊作用,且富有形象性、群体 性,是快速传递情报的一种有力工具。 相关资料:传统文献与现代文献 n美国国会图书馆1994财年预算为3.64亿美元,但 仍感入不敷出。光是维护它总长度达856公里的 书架上8600万件文献中易损的部分,年度即需开 支5000万美元。 n美国柯达公司生产的Model2000型Jukebox占地 约2平方米,但存储容量达1.4万亿字节,足以存 贮148万册每本300页的图书(6“9“),几乎等 同于一个规模较大的研究图书馆的馆藏。 文献信息类型按文献内容加工深度(1/3) n零次文献:指未经正式发表或未形成正规载体的一种文 献形式。如书信、手稿、会议记录、笔记等。口头信息源 和实物信息源是零次文献的主要来源。零次文献的特点是 ,信息来源直接、真实、内容新颖。对于零次文献的获取 ,应抓住一切时机,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从观和听 之中,排除干扰,善于辨别,从而抓住自己有用的信息, 这是获取零次文献的重要方法之一。 n一次文献:是指作者以本人的生产或研究成果为依据而 创作的文献,不管撰写时是否参考或引用了他人的资料, 都属此类。一次文献的特点是原创性,所以又叫原始文献 ,所反映的是新技术、新知识、新发现、新发明、新观点 和新成果。一次文献主要包括:图书中的学术性专著、期 刊论文、报纸中的论文和新闻稿、研究报告、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专利说明书、技术标准、档案文献,以及科普 作品等。 文献信息类型按文献内容加工深度( 2/3) n二次文献:是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简化、压缩的产物。此 类文献将分散的、无组织的、各种形式的一次文献予以简要 化、系统化、条目化,具有报道性、检索性、汇编性和简明 性的特点,可以用来查找一次文献的线索。例如:河北农 业大学图书馆馆藏 图书目录全国报刊索引、中国农 业文摘、中国林业文摘等。所以,二次文献就是第一 讲中所说的检索工具。二次文献包括:目录(题录、索引) 和文摘。 n目录(题录、索引)一般要反映出版物的整体或内容单元的题名、责 任者、所在的出版物及该出版物的出版情况、以及馆藏情况等,例如 :河北农业大学期刊馆藏目录、全国总书目、全国新书目、中文科 技资料目录农业、全国报刊索引等。 n文摘除反映目录信息外,还有文献的内容“摘要”,例如:中国农业文 摘、中国林业文摘、BA、CA、Ei等。(配以实物 投影讲解)。 文献信息类型按文献内容加工深度(3/3 ) n三次文献:是指在一、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对文献 内容进行筛选、综合、分析、浓缩的产物。三次文 献具有综合性、浓缩性、参考性等特点。三次文献 又叫参考工具书,它包括:1. 知识浓缩型的文献, 具体如:综述、评论、动态进展、百科全书、类书 、政书、一般阅读性的图书和教科书等;2. 知识重 组型的文献,具体如:字典、词(辞)典、年鉴、 手册、名录(地名录、人名录、机构名录、产品名 录等)、指南等。 关于文献信息级次的划分 n从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到三次文献,它是一个由分 散到集中,由无序到有序,由博而略的对知识信息进行不同层 次的加工过程。它们所包含的信息的质和量是不同的,对于改 善人们的知识结构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零次和一次文献是 是最基本的信息源,是文献信息检索和利用的主要对象;二次 文献是一次文献的集中提炼和有序化,是文献信息检索的工具 ,它的重要性在于给人们提供了一次文献信息的线索,从而大 大减少了人们查找一次文献信息所花费的时间;三次文献则是 把分散的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按照专题或者知识 的门类进行综合分析加工而成的成果,是高度浓缩的文献信息 ,它既是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的对象,又可作为检索文献信息 的工具,因此,三次文献又叫参考工具书。 n文献级次划分的唯一标准是对文献内容的加工深度或对 文献内容的改变程度,而不管其载体性质和出版形式。 此外,文献的级次并不说明文献质量的高低。 文献信息类型按出版形式(1/8) n1. 图书:图书是最早出现的文献类型之一,直到现在仍占整个文献系统 的主导地位。图书单独成册或分卷出版。有 ISBN统一标志。 图书分两大类-阅读性图书和工具书。阅读性图书包括一般归纳性图 书、教科书、学术性专著、论文集、科普读物、小册子等。工具书又分为 检索性图书和参考性图书,前者指以图书形式出版的目录、题录、文摘、 索引等,后者是指类书、政书、字典、词(辞)典、百科全书、年鉴、手 册、 名录、指南、总集汇编、大部头的史书志书等。 图书的特点是:内容比较系统、全面、成熟、可靠,但因其编辑出版 时间较长,所以内容相对陈旧,一般只反映35年以前的研究水平。 对要获取某一专题较全面、系统的知识,或对于不熟悉的问题要获得 基本了解,参阅图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技术领域,科技人员不把图书 作为主要检索对象(只占20%左右)。但在社科领域,有许多“经典著作 ” 会长期被人们所参考引用。 目前全世界每年出版图书70万种以上,其中科技图书约占1/4。世界每 年出版图书较多的国家(1万种以上)是:美、中、俄、德、英、日、法 、西班牙、印度和波兰。中国每年出版图书10万种以上 。 ISBN(国际标准书号):图书特有特征 ISBN 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 结构:“ISBN”后有13 位阿拉伯数字。 例如: ISBN 978 - 7 - 80026 - 776 - 8 前缀码 中国大陆代码 出版者号 书次号 校验 前缀码978(代表图书),我国2005年启用。是国际物品编码协会指定给国际标准书号(ISBN)系 统的专用前缀码。而前缀码979将作为ISBN备用的新系列号码,在978系列号码用尽后开始启用。 特点:1)专指性 2)唯一性 3)可校验性 文献信息类型按出版形式分(2/8) n2 .期刊(论文):期刊与图书比较,其特点是:连续出版且周期短。因而 期刊论文能及时反映学科发展水平与动态的一般情况,是科学研究的主要情报 来源。据报道,在科学家和专家们利用的全部科学情报中,由期刊提供的情报 占70%以上。期刊有ISSN标志。中国期刊还有CN 标志。 期刊按其内容性质可分三类:(1)学术性、技术性期刊,如:河北农业 大学学报、中国农业科学、河北林果研究、河北林业科技,等;(2)科普性 、宣传性期刊,如:中国农村、中国林业、农村百事通、农村万事指南,等; (3)检索性期刊,如全国报刊索引、中国农业文摘等。 期刊的出现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17世纪中叶全世界只有2 种期刊, 即:学者周刊(法1665.1.5),皇家学会哲学会刊(英1665.3.6) 目前全世界每年出版期刊约8万种,科技期刊约占一半。我国目前每年出版期刊 8 千种,科技期刊 4 千种左右,期刊年总发行量25亿册左右,人均年占2册期 刊,日本为1015 册,西方发达国家78 册。 期刊:JournalJ.;Magazine 从微观看 1)有固定刊名和编辑单位; 2)有连续编号,定期、连续 出版; 3)一般不再版、不重印; 4)正式出版的期刊有 ISSN。 n期刊的特点 n期刊的出版周期 周刊 weekly w 季刊 quarterly q 月刊 monthly m 年刊 annual a 双月刊 bimonthly bm 不定期 IrregularIF 或 Irr 半月刊 semi-monthly sm nISSN的构成 ISSN International Standard Serial Number 结构:ISSN 后有8位阿拉伯数字。 例如:ISSN 1000 - 1042 从宏观看 1) 数量大、品种多; 2) 出版周期短, 报道速度快。 3) 内容新,能及时反 映当前科技水平; 文献信息类型按出版形式(3/8) n3 .报纸: 特点与标志与期刊相同。但周期更短,时事性、普 及性、大众性强,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拥有最广大的读者,出 版量和发行量都是其他各类文献难以相比的。 n4 .会议文献:会议文献是指通过召开会议而产生的文献,包括 :会前文献(会议日程表、论文摘要或论文预印本);会间文献 (开幕词、演讲讨论记录、大会提案等);会后文献(会议录) 。 会议文献按级别和范围可分为四类:(1)国际会议;(2) 全国会议;(3)地区会议;(4)基层会议。就报道研究成果地 速度而言,基层会议最快,地区会议次之,全国会议又次之,国 际会议最慢。而从研究成果的质量而言则一般与上述次序相反。 会议文献的特点是:专业性强,水平较高,富有一定的创造 性、发表最早。因而在研究工作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所以,科 学工作者必须善于掌握会议信息,及时跟踪,准确检索,尽快获 得会议文献,以源源不断的获得最新的情报资料。 *25 会议文献 报道最新科技动向 特点:内容新、学术性强、 能反映专业最新发展水平。 会议文献的英文表现形式: Conference Congress Convention Proceedings of . Symposium (Proc.) Workshop Seminar Colloquium Meeting 会议录 会议 *26 例如: 1.首届全国计算机软件技术交流会文选 2.第五届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选集 3.发展中国家畜牧生产系统中进口精饲料代用品 专家磋商会议论文集 4.全国重点省(市、区)水产工作会议典型经验选编 5. 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roduction disease in farm animals 6. International livestock environment symposium 文献信息类型按出版形式(4/8) 5 . 政府出版物:是指各国政府所属各部门颁布的文件。如2000年 美国人权报告、中国人权报告白皮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水 资源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政府出版物涉及 内容很广,几乎包括各个领域,但其重点则是在政治、社会、经济 、财政、工业、统计、教育和历史方面。这些方面的文体占政府出 版物的60%70%。 政府出版物具有正式性、权威性的特点,有着独特的参考价值 。社会科学研究同国际局势、国家的政治形势、大政方针、思想路 线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社会科学研究者利用政府出版物有 着独特的重要意义。 政府出版物与其他信息源有一定的重复,许多文件也在报刊上 发表或以单行本图书发行,北京图书馆专门设有外国政府出版物阅 览室。新华月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告、以及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等党报,是发表中国政府出版物的主要媒体 。 文献信息类型按出版形式(5/8) n6 .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指为申请学位而撰写并通过答辩的论文 ,一般包括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学位论文是带有一定独 创性的一次文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中国科技产业部万方数据公 司建有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国家图书馆也收集全国的博士学位 论文,各教育机关对本单位的学位论文收集齐全,一些数据库厂商也 在开发学位论文资源,可通过这些途径加以利用。 n7 .标准文献:又称技术标准。是对各行业工艺、产品或工程建设 的质量、规格及其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性说明和规定。如中华人民 共和国种子检验规程。标准文献是人们从事生产、设计和制造产品 的共同依据,具有一定的法律约束力。食品、药品、化肥、农药等的 标准具有强制性法律约束力。标准文献一般可分为四级:国际标准( ISO)、国家标准(GB)、地方标准(DB)、企业标准(QB)。 标准文献对标准化对象描述的详尽性,完整性和可靠性,决非一 般论文、样本和专利说明书所能比的。因此标准文献是一类十分珍贵 的文献资源。中国标准出版社是专门出版各类标准的机构,政府有关 部门既是各类标准的制定者,也是相关标准的管理者和收藏者,各图 书馆对相关标准有收藏,可通过这些渠道加以利用。标准文献一般35 年更新一次。 *29 n最重要、最有影响的国际标准化机构: 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 IEC 国际电工委员会 标准号的构成: 标准代号(拼音字母)+序号+年代 例如:中国标准 国标 GB 4658 84 部标 CJ 11 84 企标 Q / HR 10 81 例如:国 际标准 ISO标准 ISO 491 83 IEC标准 IEC 230 1966 文献信息类型按出版形式(6/8) n8. 研究报告:科研部门或高等学校在某项研究结束或进展到某一阶 段时,首先写出总结材料,然后上报主管部门评审认可后印发。这种 材料就是研究报告。其特点是:一个报告单独成一册,有机构名称, 有统一编号。研究报告最早出现于本世纪初期,二次世界大战后,各 国对科学研究的投资不断增加,加上保密等原因使得科技报告的数量 有增无减,终于发展成为科技文献的一大门类。 研究报告所反映的技术内容有较好的成熟性、可靠性和新颖性, 但同时具有保密性。因此研究报告既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情报源,又是 难得的情报源。据统计,科研人员对研究报告的需求量,约占其所需 全部文献的1020%。在一些发展迅速竞争激烈的科技领域,人们对研 究报告的需求量更大。 美国政府四大科技报告:(1)美国国防部门的AD报告;(2)美 国原子能委员会的AEC(现为DE)报告;(3)美国航空航天局的 NASA报告;(4)美国政府其他科研部门的PB报告。 文献信息类型按出版形式(7/8) n9 . 专利文献:即专利说明书(Patent Documents),对专利发明 的目的、用途、特点、效果及采用原理和技术路线等方面所作的说明。技 术革新、引进新产品、科研攻关等都需要利用专利文献。它是科技研究人 员或行政管理人员或者国家有关部门在决定政策,选择研究方向,学习和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解决某个技术问题,开展对外贸易等方面工作时常参 考和借鉴的文献信息。专利文献由国家专利局审查、出版。 n10 . 档案:是指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在日常活动中产生的具 有查考使用价值、经过立卷归档的各种文件材料,包括收发电文、会议记 录、电话记录、人事材料、技术文件、出版物原稿、财会簿册、印模、照 片、声像制品、电子文件以及其他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书。 档案文献可以使人在短时间内了解相关情况,总结经验教训,避免 错误,少走弯路,提高工作质量,因而具有重大利用价值。如工程档案中 的任务书、协议书、技术指标和审批文件;研究计划、方案、大纲和技术 措施;原始记录、分析报告、设计计算、实验项目;设计图纸、工艺记录 ,以及应当归档的其他材料,等等,对新的工程设计有重大参考价值。 文献信息类型按出版形式(8/8) n11 . 产品样本和产品目录:是对定型产品的性能、构造原理、用 途、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产品规格所作的具体说明。 产品样本和产品目录是厂商主动赠与的,这类文献,直观性强,可从 中了解世界生产动态和发展趋势。因此生产人员和采购、设备管理、计划 等部门对它都较为重视。 n12 . 工作文稿:也称讨论稿研究文稿工作文稿,一般是正式文件的初 稿。这种文献的价值在于它正式发表之前的利用价值。在出版周期还比较 长的今天,这个作用尤其显得重要。 n小结:文献类型的多样性是客观存在的的现象。不同的文献类型是人们 认识过程中各个不同阶段的产物,也是人们交流情报不同渠道的产物。各 种类型的文献在其出版形式、内容特点、读者对象、产生的渠道、获取的 方式、以及检索手段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掌握这些特点,有助于制 定科学的检索策略,并能正确的评价检索效果。 三、现代文献信息的特征 n现代科技文献信息的特征 1.数量庞大;2.增长迅速;3.类型多样; 4.语种增多; 5.交叉重复;6.广泛分散;7.老化加剧;8.“时滞”延长; 9.质量下降;10.不发表的文献增多。 n现代社科文献信息的特征 1. 积累性和继承性强,老化速度慢;2.有一定的政治倾向性; 3.有地域和民族特性;4.文献类型以专著和论文为主。 n现代农林文献信息及其他专业文献信息的特征 n其他各专业文献的基本特征 现代科技文献信息的特征:相关资料(1) n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人类自从有历史记载以来,几千 年所积累的科技知识,只不过占总数的10%,而90%则是近 40年积累的。过去科学只有数、理、化、天、地、生,而目 前世界上科学学科有专业538门,技术学科有专业412门。 据报道,当今世界每1分钟产生一本书,每30秒产生一篇专 利文献 ,每56秒产生一篇论文。目前,全世界每年出版的 各类图书可达70万种,期刊10多万种,科技论文500多万篇 ,专利100多万件。 17世纪中叶,全世界只有两种科学杂志(英国、法国各 一种),经过100年,到了18世纪中叶还只有10种,又过了 100年,19世纪中叶增加到1000种。又过了100年到20世纪 中叶就突然猛增起来。这是一个社会信息化的初始信号。之 后,知识的总量呈“爆炸式”增长,规律是每10年增加一倍。 由此触发了信息革命。 现代科技文献信息的特征:相关资料 (2 ) n联合国发表的有关资料表明:现今发表的科技文献中,有一半是用50% 的科学家所不懂的文字发表的。前苏联文摘杂志收录65个语种的文 献,美国化学文摘收录56个语种,英联邦农业局的CAB文摘收录40 多个语种。 n据统计,一个传统学科的应用技术50%是从别的学科来的,一个新兴学 科应用的技术则有70%80%是从别的学科来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曾经 统计,就电工文献而论,仅50%刊登在1000多种电工杂志上,而其余的 50%则分散在物理、机械、化工生物等杂志上。 北京林业大学统计, 林业文献分散广泛,至少在1600种期刊上。不 仅林业、农业、园林、环保等刊物上刊载,而且化工、石油、煤炭、建 筑、铁道等刊物上也屡见不鲜。CA除了木材加工、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