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考试题目.doc_第1页
构造地质学考试题目.doc_第2页
构造地质学考试题目.doc_第3页
构造地质学考试题目.doc_第4页
构造地质学考试题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名词解释1.2. 岩层由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岩性基本一致的层状岩体叫做岩层,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岩层叫沉积岩层。 3. 岩层的产状岩层的空间产出状态,常采用岩层面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三个要素的数值来表示。 4. 走向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线叫走向线。走向线两端所指的方向即岩层的走向。 5. 倾向层面上与走向垂直并沿斜面向下所引的直线叫真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的方向,就是岩层的真倾向,简称倾向。 6. 倾角层面上真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的夹角。 7. 视倾向在层面上凡与该点走向线不直交的任一直线均为视倾斜线,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线所指的倾斜方向,叫视倾向或假倾向。 8. 视倾角视倾斜线和它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叫视倾角或假倾角。 9. 真倾角岩层的倾斜线及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就是岩层的倾角,又称真倾角。 10. 真厚度真厚度是指岩层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11. 视厚度在与岩层走向斜交的剖面上或在与岩面不垂直的任何方向的非直立剖面上测得的顶、底界线之间的垂直距离都是视厚度。 12. “”字形法则倾斜岩层露头界线分布形态较复杂,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呈交切关系,并有一定规律,即当其横过沟谷或山脊时,均呈“”字形态,根据岩层产状、地面坡向和坡度角不同,“”字形形态也有所不同,这种规律称为“”字形法则。 13. 露头宽度岩层顶、底面出露界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14. 整合接触上、下地层在沉积层序上没有间断,岩性或所含化石都是一致的或递变的,其产状基本一致,它们是连续沉积形成的。 15. 不整合接触上、下地层间层序有间断,先后沉积的地层间缺失了某些地层。 16. 角度不整合上、下地层间既缺失地层,产状又不相同。 17. 平行不整合上、下地层间既缺失地层,但产状基本相同。18. 确定不整合存在标志:地层古生物方面标志,沉积方面标志,构造方面标志,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19. 应力单位面积上附加内力称应力。 20. 主应力剪应力为零的面上作用的正应力为主应力。 21. 应力状态经受力物体内任意点各个截面上的应力总和称应力状态。 22. 应力场任一物体或岩体中都存在着一个与该点对应的瞬时应力状态,一系列点的瞬时应力状态组成的空间称应力场。 23. 构造应力场指地壳内一定范围内某一瞬时的应力状态。 24. 应力椭球体当主应力123,且符号相同时,就可根据一点的主应力矢量为半径作出一个椭球体,该椭球体代表该点的全应力状态, 称应力椭球体。25. 应变椭球体为了形象地描述岩石的应变状态,设想物体和岩石变形前内部某一点为一小圆球体,变形后这个圆球体就会变为椭球体,该椭球体称为应变椭球体。26. 变形当物体受力后,其内部各点之间相互位置的改变称变形。它的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或者同时发生改变。 27. 均匀变形指岩石的各个部分的变形性质、方向和大小都相同的变形。 28. 非均均变形指岩石各点部分变形的方向、大小和性质不同的变形。 29. 应变物体变形程度的量度。 30. 线应变指物体内某一方向单位长度的改变量。 31. 剪应变90内角度的变化量. 32. 剪裂角最大主应力轴1与剪切破裂面之间的夹角. 33. 共轭剪切破裂角当岩石发生剪切破裂时,包含最大主应力轴1象限的共轭剪切破裂面之间的夹角。 34. 单剪应变是一种特殊的恒定体积的均匀变形,它是由物体中质点沿彼此平行的方向相对滑动而成。应变椭球体中两个主轴质点线方位,在变形前后是不相同的,故又称旋转变形。 35. 纯剪应变是一种均匀变形,应变椭球体中两个主轴的质点线,在变形前后具有同一的方位,沿应变主方向的质点线没有发生旋转,故又称无旋转变形。 36. 递进变形在同一动力持续作用的变形过程中,如果应变状态发生连续的变化,这种变形称为递进变形。 37. 蠕变指在应力不增加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增长变形继续缓慢增加的现象。 38. 松弛指当应变保持不变时,随时间的增长应力逐渐减小的现象。 39. 背形褶皱层层序不明,或层序倒转,或变形面不是层理面而是其它构造面,则将向上弯曲的叫背形。 40. 向形褶皱层层序不明,或层序倒转,或变形面不是层理面而是其它构造面,则将向下弯曲的叫向形。 41. 枢纽在褶皱的各个横剖面上,同一褶皱面的各最大弯曲点的联线称枢纽。 42. 轴面又称枢纽面,指相邻褶皱面上的枢纽联成的面。 43. 轴迹轴面与地面或任一平面的交线。 44. 槽线向斜或向形的同一褶皱面的各横剖面上的最低点为“槽”,它们的联线为槽线。 45. 脊线向斜或向形的同一褶皱面的各横剖面上的最高点为“脊”,它们的联线为脊线。 46. 倾伏角线状构造的倾伏角是指在直立面上量得的该构造线与它的水平面投影线间的夹角。 47. 侧伏角是指在线状构造所在的构造面上量得的该构造线与与构造面走向线之间的锐夹角。 48. 等倾斜线指褶皱层的上、下褶皱面倾角相等的切点的联线。 49. 同沉积褶皱在岩层形成的同时逐渐变形而形成的褶皱。50. 平行褶皱:又称同心褶皱或等厚褶皱。褶皱的各岩层成平行弯曲,同一岩层垂直其层面量度的厚度在褶皱的各个部位是基本一致的,弯曲的各层有一个共同的曲率中心,向内弧方向,曲率逐渐变大。51. 相似褶皱:形成相似褶皱的各岩层弯曲的形态相似,即各层的曲率基本不变。这种褶皱没有共同的曲率中心,同一岩层的真厚度在翼部变薄,在转折端变厚,而平行轴面量度的“厚度”,在褶皱个部位大致相等。52. 底辟构造地下高韧性岩体如岩盐、石膏、粘土或煤层等,在构造力的作用下,或者由于岩石物质间密度的差异所引起的浮力作用下,向上流动并挤入上覆岩层之中而形成的一种构造。 53. 穹窿岩层自褶皱的脊向四周作放射状倾斜的背斜。 54. 构造盆地岩层从四周向中心倾斜。 55. 隔档式褶皱由一系列平行的背斜和向斜相间组成,其中背斜是紧闭的,而向斜较开阔。 56. 隔槽式褶皱由一系列平行的背斜和向斜相间排列的褶皱组成的,其中向斜较紧闭,而背斜较开阔。 57. 滑脱构造沉积盖层顺基底剪切滑动所形成的隔档式或隔槽式褶皱称滑脱构造。 58. 纵弯褶皱作用岩层受到顺层挤压力的作用而发生褶皱,称纵弯褶皱作用。 59. 横弯褶皱作用岩层受到与层面垂直的外力作用而发生褶皱,称横弯褶皱作用。 60. 弯滑作用指一系列岩层通过层间滑动而曲成为褶皱的作用。 61. 弯流作用纵弯褶皱作用使岩层弯曲变形时,不仅发生层间滑动,而且某些岩层内部还出现物质流动现象。 62. 剪切褶皱作用又称滑褶皱作用,这种作用使岩层沿着一系列与层面不平行的密集劈理面而发生差异滑动而形成“褶皱”。在这种褶皱作用中层理面已不起控制作用,只是反映滑动结果的标志,故又称被动褶皱作用。 63. 柔流褶作用指高韧性岩石(岩盐、石膏和煤层等)或岩石处于高温高压环境下变成高韧性体,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发生类似粘稠的流体那样的流动变形,从而形成复杂的褶皱。 64. 节理断裂两侧岩块沿破裂面未发生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节理。 65. 节理组指一次构造作用的统一应力场中形成的产状呈规律变化的一群节理。 66. 节理系在一次构造作用的统一应力场中形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节理组,称节理系。 67. 纵节理节理走向与褶皱枢纽平行的节理。 68. 横节理节理走向与褶皱枢纽垂直的节理。 69. 斜节理节理走向与褶皱枢纽斜交的节理。 70. 断层破裂面两侧岩块发生明显位移的破裂构造称断层。 71. 滑距指断层两盘实际的位移距离,是根据错动前的一点,错动后被分成两个对应点间的实际距离。 72. 断距指被错断岩层在两盘上的对应层之间的相对距离。 73. 正断层指上盘沿断层面相对向下滑动,下盘则相对向上滑动。 74. 逆断层上盘沿断层面相对向上滑动,下盘则相对向下滑动。 75. 平移断层两盘沿断层面走向相对移动。 76. 地堑地堑是由走向大致平行、倾向相反、性质相同的两条(或数)断层组成,它们中间共用一个下降盘。 77. 地垒地堑是由走向大致平行、倾向相反、性质相同的两条(或数)断层组成,它们中间共用一个上升盘。 78. 枢纽断层指以断层面上某点法线为旋转轴,两盘绕轴作旋转运动。 79. 阶梯状断层由若干条产状大致相同的正断层组合而成。 80. 叠瓦状断层由若干条产状大致相同的逆断层组合而成. 81. 断层效应指斜向断层和横断层引起标志层的视错动。 82. 深大断裂规模大,延伸可达数百甚至上千公里,切割深。向下切割可达硅镁层,甚至切穿地壳或岩石圈。常常上地质构造和发展演化不同的区域构造单元的分界线。 83. 同沉积断层又称生长断层,主要发育于沉积盆地边缘。在沉积盆地形成发育过程中盆地不断下降,沉积不断进行,盆地外侧不断隆起,这些作用都是由于控制盆地边缘断层的不断活动而发生的。 84. 擦痕断层两盘岩块相对错动时在断层面上因摩擦和碎屑刻划留下的痕迹,表现为一组平行均匀的细纹。据此可判断断层的存在和相对运动方向。 85. 阶步断层两盘岩块相对错动时在断层面上因摩擦和碎屑刻划留下的痕迹,表现为一组与擦痕大致垂直的微小陡坎。由局部阻力差异或断层间歇性运动的顿错而成。 86. 韧性断层又称韧性剪切带,是岩石塑性状态下剪切作用形成的强烈变形带。具断层状位移,但无明显的破裂面。 87. 劈理是一种将岩石按一定方向分割成平行密集的薄片或薄板的次生面状构造. 88. 流劈理是由片状、板状或扁圆状矿物或其集合体的平行排列构成的. 89. 破劈理指岩石中密集的(间距小于10mm)且平行排列的一系列破裂面,其力学性质与剪节理相同. 90. 滑劈理又称应变滑劈理、折劈理(褶劈理),是一组切过早期形成的劈理(流劈理)的破裂面,并沿破裂面发生滑动,使早期片理产生微型褶皱。 91. 轴面劈理指产状平行于或大致平行于褶皱轴面的劈理。主要发育在强烈褶皱的岩层里。 92. 线理线理是一种描述性术语,泛指岩石内部或表面上的各种平行线状构造。 93. 拉伸线理由拉长的砾石、鲕粒、岩屑、矿物颗粒或矿物集合体等平行定向排列构成的。 94. 石香肠构造又称布丁构造,是在不同性质的岩石相间成层,其之间有明显的韧性差的条件下,受到垂直岩层挤压而形成的一种构造,其部面形态似肠,故取名石香肠。 95. 窗棂构造是强烈褶皱岩层中一种大型线理,外形呈一系列圆柱体或呈波状起伏的浑圆状棂柱。 96. 铅笔状构造是褶皱的泥质板岩或粉砂质板岩中常见的一种构造。成因解释之一是由二组或两组以上平行面状构造交切分割而成。有的是层理与劈理交切,有的是劈理与劈理交切。 97. 杆状构造由石英、方解石或其它成分单一的强硬岩石所构成,成束成带地在一定变质岩层中出现。其杆的成分与所在岩石不同。常是垂直于枢纽方向辗滚作用的结果,其延伸方向平行于枢纽而与运动方向垂直(属b轴线理)。 98. 流线由柱状、针状、板状矿物或析离体、捕虏体平行定向排列而形成的定向构造。 99. 流面由片状、板状、柱状等矿物或扁平状或析离体、捕虏体平行定向排列而形成的定向构造。 100. 枕状构造是水下基性熔岩表面具有的一种原生构造。单个岩枕的底面较平坦,顶面呈圆形或椭圆形凸形曲面,表面浑圆。 101. 柱状节理是玄武岩中常见的一种原生破裂构造。柱状节理面总是垂直于熔岩的流动层面,在产状平缓的玄武岩内,若干走向不同这种节理将岩石切割成无数个竖立的多边柱体,因而称柱状节理。 102. 构造置换是指岩石中的一种构造在经过递进变形后被另一种构造所代替的现象。 103. 叠加褶皱是一种已经褶皱的岩层再弯曲形成的褶皱。 104. 构造解析就是分析和解释地质体内部结构构造规律及其演化的方法。 105. 构造样式指一群有成因联系的构造总体的几何特征,正象一座建筑物总体风格那样独具特色。 106. 表生构造指并非由构造运动直接形成的各种构造,其发育仅局限于地壳的表层。 107. 蠕动构造是常见的表生构造之一。在山坡上,由于残积物和坡积物在重力作用下长期缓慢地向下蠕动。使基岩发生蠕变,从而使产状发生膝状变曲甚至形成平卧式弯曲。 二、判断题 1. 常温常压条件下,岩石的抗张强度总是小于抗剪强度和抗压强度。 2. 常温常压条件下,岩石的抗张强度总是大于抗剪强度和抗压强度。 3. 岩层的视倾角永远大于真倾角。 4. 岩层的视倾角永远小于真倾角。 5. 岩层厚度是指岩层顶、底面之间的距离。 6. 岩层厚度是指岩层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7. 确定角度不整合主要从沉积、古生物方面。 8. 不整合的时代就是上、下两套地层之间缺失的那部分地层代表的时代。 9. 岩层的走向有两个方位,知道了走向便可换算出倾向。 10. 岩层的走向有两个方位,知道了倾向便可换算出走向。 11. 岩层的出露宽度只与岩层厚度有关。 12. 岩层的出露宽度只与岩层厚度及其产状有关。 13. 岩层的出露宽度取决于岩层厚度、产状、地形产状及其之间的关系。 14.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岩层出露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15.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岩层出露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 16.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时,且岩层的倾角大于坡度角,岩层出露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17.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时,且岩层的倾角大于坡度角,岩层出露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 18.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时,且岩层的倾角小于坡度角,岩层出露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19.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时,且岩层的倾角小于坡度角,岩层出露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 20. 褶皱的枢纽一定是褶皱层的同一层面上最高点的联线。 21. 褶皱的枢纽一定是褶皱层的同一层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联线。 22. 直立倾伏褶皱是指枢纽直立、轴面倾斜的褶皱。 23. 直立倾伏褶皱是指轴面直立、枢纽倾伏的褶皱。 24. 直立褶皱的两翼,其中一翼岩层产状一定直立。 25. 不整合接触关系是指上、下两套地层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且两套地层产状不同。 26. 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是指上、下两套地层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且两套地层产状不同。 27. 断层的上盘一定为上升盘。 28. 正阶步由缓坡至陡坡指示对盘的运动方向。 29. 阶梯状断层是由产状大至相同的若干条逆断层所组成的断层组合。 30. 叠瓦状断层是由产状大至相同的若干条逆断层所组成的断层组合。 31. 地层缺失一定是断层造成的。 32. 地层重复一定是褶皱造成的。 33. 顺层断层是指断层产状与所在岩层产状一致。 34. 褶皱的轴面的是指平分两翼的面。 35. 侵入岩体的原生破裂构造是在成岩以后形成的。 36. 构造置换是指岩石的一种构造经过递进变形被另一种构造所替代的现象。构造地质学判断题构造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地壳,或岩石圈中的地质构造地质构造研究应包括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研究,以及构造发育、演化的历史分析 沉积岩中可以用来确定岩层顶底面的原生构造主要有斜层理,粒级层序,波痕,泥裂,古生物化石的生长和埋藏状态等 岩层的产状要素包括走向,倾向,倾角岩层的产状类型包括水平,倾斜,直立,倒转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相同方向弯曲,但岩层露头线的弯曲度小于等高线的弯曲度 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小于坡度角时,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相同方向弯曲,但岩层露头线的弯曲度大于等高线的弯曲度 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大于坡度角时,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相反方向弯曲 岩层的露头界线形态,决定于岩层产状,地形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 倾斜岩层的露头宽度取决于厚度,产状,地面产状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地层的接触关系按成因可分为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两种基本类型 不整合又可分为平行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的形成过程下降接受沉积,上升、沉积间断和遭受剥蚀再下降接受沉积 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下降接受沉积,褶皱上升(常伴有断裂、岩浆活动和区域变质等再下降接受沉积 确定不整合存在的标志主要有地层古生物,沉积,构造,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 确定不整合形成的时代,通常是以不整合面下伏地层中最新的一层时代为下限,以上覆地层中最老一层的时代为上限岩石变形的五种方式为拉伸,挤压,剪切,弯曲,扭转 按变形后的形状可归纳为两种基本类型均匀变形,非均匀变形;岩石在外力作用下,一般要经历弹性变形,塑性变形,破裂变形三个变形阶段 当岩石发生剪切破裂时,包含最大主应力轴1象限的共轭剪切破裂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共轭剪切破裂角. 剪裂角是指最大主应力轴1与剪切破裂面夹角 最大主应力轴1方向与剪切破裂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剪裂角. 剪裂角的大小取决于内摩擦角的大小 页岩的内摩擦角比砂岩的小,则页岩的剪裂角比砂岩的大 在同一动力持续作用的变形过程中,如果应变状态发生连续的变化,这种变形称为递进变形影响岩石力学性质与岩石变形的因素有围压,温度,溶液,孔隙压力,时间褶皱形态多种多样,但基本形式有两种:背斜,向斜褶皱要素主要有核,翼,转折端,枢纽,轴面,轴迹褶皱枢纽一定是褶曲的同一层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联线 在横部面上,根据轴面产状和两翼产状可将褶皱形态描述为直立,斜歪,倒转,平卧,翻卷 根据轴面产状和枢纽产状,可将褶皱(里卡德分类)分为直立水平,直立倾伏,倾竖,斜歪水平,平卧,斜歪倾伏,斜卧褶皱层的上、下褶皱面倾角相等的切点的联线称等倾斜线 常见的褶皱组合类型有穹窿和构造盆地,雁行式,隔档式和隔槽式,复背斜和复向斜(不同教材划分方法不同)褶皱形成机制的基本类型有纵弯,横弯,剪切,柔流 影响褶皱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层理发育情况,岩层厚和力学性质,岩层埋藏深度和应变速率,基底构造 确定褶皱形成时代的主要方法有角度不整合分析,岩性厚度分析 按节理的力学成因可将褶皱分为剪节理,张节理 根据节理与褶皱轴的关系可将节理分为纵节理,横节理,斜节理 根据节理与岩层产状的关系可将节理分为走向节理,倾向节理,斜向节理,顺层节理; 节理整理和统计一般采用图表形式,主要有玫瑰花,极点图,等密图在垂直于被错断岩层走向的部面上可测得的断距有铅直断距,地层断距,水平断距按断层两盘相对运动可将断层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 据安德森模式,形成正断层的应力状态是1直立,2和3水平 据安德森模式,形成逆断层的应力状态是3直立,1和2水平 据安德森模式,形成平移断层的应力状态是2直立,1和3水平 识别断层的地貌标志主要有断层崖,断层三角面,错断的山脊,山岭和平原的突变,串珠状湖泊洼地,泉水的带状分布,水系特点 韧性断层主要发育在地壳的深部 反牵引构造发育于正断层的上盘 逆冲推覆体带可划分为型俯冲,型俯冲,陆陆碰撞型,陆内俯冲带四种基本类型 从几何的角度来看,任何地质构造都可以概括为面状构造,线状构造 面状构造和线状构造可划分为透入性,非透入性两类 按劈理的传统分类可将劈理分为流劈理,破劈理,滑劈理 按劈理发育的不同地质背景可将劈理分为轴面劈理,层间劈理,顺层劈理,断裂劈理变形岩石中小型线理有拉伸线理,矿物生长线理,皱纹线理,交面线理 变形岩石中的大型线理有石香肠构造,窗棂构造,铅笔构造,杆状构造 侵入岩体的产状可分协调侵入体,不协调侵入体侵入岩体的原生流动构造可分为流线,流面 从成因上,可将侵入岩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分为侵入接触,沉积接触,断层接触变质岩区构造解析应包括几何分析,构造序列分析,构造变形,环境分析,应力应变场分析等几个方面或步骤 建立区域构造模式一般应注意大地构造背景,建立构造群落,划分构造层次,确定变形构造场,进行构造综合等几个方面和步骤 形成表生构造的作用主要包括重力,差异压实,震动与扰动,溶解与吸水,冰川重力作用形成的典型表生构造有蠕动构造,卷曲构造,地面滑坡 差异压实作用形成的表生构造主要有上薄褶皱,鱼尾状构造,缩胀构造常温常压条件下,岩石的抗张强度总是小于抗剪强度和抗压强度 构造置换是指岩石的一种构造经过递进变形被另一种构造所替代的现象。 岩层的视倾角永远小于真倾角 岩层的出露宽度取决于岩层厚度、产状、地形产状及其之间的关系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岩层出露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时,且岩层的倾角大于坡度角,岩层出露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不整合的时代就是上、下两套地层之间缺失的那部分地层代表的时代。 岩层的走向有两个方位,知道了倾向便可换算出走向 岩层厚度是指岩层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时,且岩层的倾角小于坡度角,岩层出露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 褶皱的枢纽一定是褶皱层的同一层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联线 直立倾伏褶皱是指轴面直立、枢纽倾伏的褶皱 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是指上、下两套地层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且两套地层产状不同正阶步由缓坡至陡坡指示对盘的运动方向 阶梯状断层是由产状大至相同的若干条正断层所组成的断层组合 叠瓦状断层是由产状大至相同的若干条逆断层所组成的断层组合 顺层断层是指断层产状与所在岩层产状一致 以下是错的岩层的出露宽度只与岩层厚度有关 岩层的走向有两个方位,知道了走向便可换算出倾向 岩层厚度是指岩层顶、底面之间的距离。确定角度不整合主要从沉积、古生物方面。岩层的出露宽度只与岩层厚度及其产状有关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岩层出露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时,且岩层的倾角大于坡度角,岩层出露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时,且岩层的倾角小于坡度角,岩层出露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褶皱的枢纽一定是褶皱层的同一层面上最高点的联线 直立倾伏褶皱是指枢纽直立、轴面倾斜的褶皱 直立褶皱的两翼,其中一翼岩层产状一定直立 不整合接触关系是指上、下两套地层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且两套地层产状不同 断层的上盘一定为上升盘 正阶步由缓坡至陡坡指示阶步所在盘的运动方向 阶梯状断层是由产状大至相同的若干条逆断层所组成的断层组合 叠瓦状断层是由产状大至相同的若干条正断层所组成的断层组合 地层缺失一定是断层造成的 地层重复一定是褶皱造成的。 顺层断层是指断层倾角与所在岩层倾角一致 褶皱的轴面的是指平分两翼的面。 侵入岩体的原生破裂构造是在成岩以后形成的 常温常压条件下,岩石的抗张强度总是大于抗剪强度和抗压强度 岩层的视倾角永远大于真倾37.三、填空 1. 构造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或中的。(地壳,岩石圈,地质构造)2. 地质构造研究应包括构造的、运动学和研究,以及构造发育、演化的。(几何学,动力学,历史分析)3. 沉积岩中可以用来确定岩层顶底面的原生构造主要有、等。(斜层理,粒级层序,波痕,泥裂,古生物化石的生长和埋藏状态)4. 岩层的产状要素包括、和。(走向,倾向,倾角)5. 岩层的产状类型包括、。(水平,倾斜,直立,倒转)6. 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方向弯曲,但岩层露头线的弯曲度等高线的弯曲度。(相同,小于;)7. 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小于坡度角时,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方向弯曲,但岩层露头线的弯曲度等高线的弯曲度。(相同,大于)8. 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大于坡度角时,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方向弯曲。(相反)9. 岩层的露头界线形态,决定于、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岩层产状,地形)10. 倾斜岩层的露头宽度取决于、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厚度,产状,地面产状)11. 地层的接触关系按成因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 12. 不整合又可分为和。(平行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13. 平行不整合的形成过程再下降接受沉积。(下降接受沉积,上升、沉积间断和遭受剥蚀)14. 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再下降接受沉积。(下降接受沉积,褶皱上升(常伴有断裂、岩浆活动和区域变质等) 15. 确定不整合存在的标志主要有、等。(地层古生物,沉积,构造,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16. 确定不整合形成的时代,通常是以不整合面下伏地层中最新的一层时代为,以上覆地层中最老一层的时代为。(下限,上限)17. 岩石变形的五种方式为、。(拉伸,挤压,剪切,弯曲,扭转)18. 按变形后的形状可归纳为两种基本类型:和。(均匀变形,非均匀变形) 19. 岩石在外力作用下,一般要经历、和三个变形阶段。(弹性变形,塑性变形,破裂变形)20. 当岩石发生剪切破裂时,包含最大主应力轴1象限的共轭剪切破裂面之间的夹角称为_。(共轭剪切破裂角)21. 剪裂角是指与夹角。(最大主应力轴1,剪切破裂面)22. 最大主应力轴1方向与剪切破裂面之间的夹角称为_。(剪裂角)23. 剪裂角的大小取决于的大小。(内摩擦角) 24. 页岩的内摩擦角比砂岩的,则页岩的剪裂角比砂岩的。(小,大) 25. 在同一动力持续作用的变形过程中,如果应变状态发生连续的变化,这种变形称为。(递进变形)26. 影响岩石力学性质与岩石变形的因素有、。(围压,温度,溶液,孔隙压力,时间) 27. 褶皱形态多种多样,但基本形式有两种:和。(背斜,向斜) 28. 褶皱要素主要有、。(核,翼,转折端,枢纽,轴面,轴迹) 29. 褶皱枢纽一定是褶曲的同一层面上的联线。(最大弯曲点)30. 在横部面上,根据轴面产状和两翼产状可将褶皱形态描述为、。(直立,斜歪,倒转,平卧,翻卷)31. 根据轴面产状和枢纽产状,可将褶皱(里卡德分类)分为、 。(直立水平,直立倾伏,倾竖,斜歪水平,平卧,斜歪倾伏,斜卧)32. 褶皱层的上、下褶皱面倾角相等的切点的联线称。 (等倾斜线)33. 常见的褶皱组合类型有、。 (穹窿和构造盆地,雁行式,隔档式和隔槽式,复背斜和复向斜(不同教材划分方法不同)34. 褶皱形成机制的基本类型有、。 (纵弯,横弯,剪切,柔流)35. 影响褶皱形成的主要因素有、。 (层理发育情况,岩层厚和力学性质,岩层埋藏深度和应变速率,基底构造)36. 确定褶皱形成时代的主要方法有、。 (角度不整合分析,岩性厚度分析)37. 按节理的力学成因可将褶皱分为和。 (剪节理,张节理)38. 根据节理与褶皱轴的关系可将节理分为、。 (纵节理,横节理,斜节理)39. 根据节理与岩层产状的关系可将节理分为、。 (走向节理,倾向节理,斜向节理,顺层节理)40. 节理整理和统计一般采用图表形式,主要有、。 (玫瑰花,极点图,等密图)41. 在垂直于被错断岩层走向的部面上可测得的断距有、。(铅直断距,地层断距,水平断距) 42. 按断层两盘相对运动可将断层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 43. 据安德森模式,形成正断层的应力状态是直立,和水平。(1,2,3) 44. 据安德森模式,形成逆断层的应力状态是直立,和水平。(3,1,2) 45. 据安德森模式,形成平移断层的应力状态是直立,和水平。(2, 1,3) 46. 识别断层的地貌标志主要有、。(断层崖,断层三角面,错断的山脊,山岭和平原的突变,串珠状湖泊洼地,泉水的带状分布,水系特点) 47. 韧性断层主要发育在地壳的。(深部) 48. 反牵引构造发育于正断层的。(上盘) 49. 逆冲推覆体带可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型俯冲,型俯冲,陆-陆碰撞型,陆内俯冲带) 50. 从几何的角度来看,任何地质构造都可以概括为和。(面状构造,线状构造) 51. 面状构造和线状构造可划分为和两类。(透入性,非透入性) 52. 按劈理的传统分类可将劈理分为、和。(流劈理,破劈理,滑劈理) 53. 按劈理发育的不同地质背景可将劈理分为、。(轴面劈理,层间劈理,顺层劈理,断裂劈理) 54. 变形岩石中小型线理有、。(拉伸线理,矿物生长线理,皱纹线理,交面线理) 55. 变形岩石中的大型线理有、。(石香肠构造,窗棂构造,铅笔构造,杆状构造) 56. 侵入岩体的产状可分和。(协调侵入体,不协调侵入体) 57. 侵入岩体的原生流动构造可分为和。(流线,流面) 58. 从成因上,可将侵入岩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分为、和。(侵入接触,沉积接触,断层接触) 59. 变质岩区构造解析应包括、等几个方面或步骤。(几何分析,构造序列分析,构造变形环境分析,应力应变场分析) 60. 建立区域构造模式一般应注意、等几个方面和步骤。(大地构造背景,建立构造群落,划分构造层次,确定变形构造场,进行构造综合) 61. 形成表生构造的作用主要包括、。(重力,差异压实,震动与扰动,溶解与吸水,冰川) 62. 重力作用形成的典型表生构造有、和。(蠕动构造,卷曲构造,地面滑坡)63. 断层碎裂岩是 脆性 变形产物;断层糜棱岩是 韧性 变形产物。四、问答题和简述题。沉积岩有哪些原生构造可以判别岩层的顶底面?答:(1)斜层理:每组细层理与层系顶部主层面呈截交关系,而与层系底部主层面呈收敛变缓关系,弧形层理凹向顶面,也即“上截下切”;()粒级层序:又叫递变层理,在一单层内,从底到顶粒度由粗变细递变,其厚度可由几厘米到几米。两相邻粒级层之间的下层面常受到冲刷,海退层位往往保存不完整。但也有海退层位保存完整者,即由底到顶由细到组;()波痕:可指示顶底面的波痕主要是对称型浪成波痕。这种波痕不论是原型还是其印模,都是波峰尖端指向岩层的顶面,波谷的圆形则是波谷凹向底面;()泥裂:又称干裂或示底构造,剖面上呈“”字型,其尖端指向底。除此而外还有雨痕、冰雹痕及其印模,冲刷痕等,古生物化石的生长和埋藏状态,如叠层石凸出方向往往指向岩层的顶。 。什么叫地质图?规格齐全的地质图应包括哪些内容?答:地质图是用规定的符号、颜色或花纹将一定地区内的地质情况按比例投影并绘制到地形图或水系图上的图件。 一幅正规的地质图应该有图名、比例尺、方位(或经纬度)、图例、表任表(包括编图单位、负责人员、编图日期及资料来源等)在图左侧为综合地层柱状图,有时在图下方附图切剖面图。 。不整合的识别及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答:()地层古生物方面:上、下地层间缺失某些地层或化石带;()沉积方面的标志;上、下两套地层在岩性和上岩相上截然不同,两套地层间往往有古侵蚀面,并保存着古风化壳、古土壤或与之有关的残积矿床等。上覆地层的底层常有由下伏地层的岩石碎块、砾石组成的底砾岩。()构造方面: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一致,构造变形强度不同,褶皱、断裂情况也各异;()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方面:上、下两套地层经受的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期次、强度、类型及特征不同。 理论上,地层不整合是研究地质发展历史及鉴定地壳运动特征和时期的一个重要依据,也是划分地层单位的之重要依据之一,有助了解古地理古环境变化;实践上,不整合面及其上下相邻岩层中,常形成铁锰磷及铝土矿等沉积矿床;是构造上的薄弱带,有利于岩浆及含矿溶液活动,有利于形成交代和充填矿床;对油、气、水的储集也具有重要意义。另工程上可作为稳定性评价的条件之一。 。不整合有哪些类型?答:根据不整合面上下地层的产状及其反映的地壳运动特征,可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 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在地质图和剖面图上有何表现?怎样鉴别?平行不整合:表现在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彼此平行一致,但因时间间断而地层缺失。角度不整合:表现在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间不仅有地层缺失,而且产状不同,褶皱型式和变形强度不同,断层构造发育的程度和性质也不同,上下两套地层的构造方位不同,上下两套地层变质程度和岩浆活动也常有明显差异。上覆地层的底面切过下伏构造和不同时代地层的界面。在地质图和剖面图上,角度不整合表现为上覆地层底面的地质界线截切下伏不同时代地层的地质界线。鉴别依据:1)下上两套地层化石代表的时代有大的间隔。2)上下两套地层存在沉积侵蚀标志,如古侵蚀面、古土壤及有关的残积矿床、底砾岩等;3)上下两套地层的变形有明显差异,如产状不同,构造线不同,褶皱型式和变形强度各异,断层类型、产状和强度对比鲜明,而且下伏地层中的断层被上覆地层截切,说明存在角度不整合。4)不整合的上下两套地层的岩浆岩系列有明显差异。5)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的变质程度不同。什么叫变形?变形程度如何量度?答:物体受力作用后,其内部各点间相互位置发生改变称为变形。变形可以是体积的改变,也可以是形状的改变,或二者均有改变。 物体变形程度用应变来度量,即以其相对变形量来度量。 。影响岩石变形的主要因素答:()力的大小、方向和性质;()岩石的力学性质;()变形的环境条件,包括围压、温度、溶液和孔隙压力;()时间。 。时间对岩石力学性质和变形有什么影响?答:时间对变形的影响有以下三个方面:()快速施力与缓慢施力对岩石变形的影响,快速施力不仅可加快岩石变形速度,而且会使其脆性变形加强,缓慢加力则会使同样岩石表现为韧性;()重复受力对岩石变形的影响,使岩石多次重复受力,虽然作用力不大,也能使岩石破裂;()蠕变与松弛对岩石变形的影响,蠕变与松弛现象均与时间有关,实际上都反映了一条规律,即长时间的缓慢变形会降低材料的弹性极限。 。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因素有哪些?答:岩石力学性质除取决于岩石性质如成分、结构、构造外,不取决于变形环境,如围压、温度、溶液、孔隙压力以及岩石变形的速率和作用力的大小、方向和性质。 影响岩石力学性质和岩石变形的因素:1.围压:岩石所处深度越大,围压越大,使岩石的韧性和强度极限增强,同时增强了岩石的内聚力。2.温度:岩石在常温常压下是脆性的,随着温度升高岩石强度降低,弹性减弱,韧性增强,利于发生变形,即高温减弱了质点联结力,使他们易位移。3.溶液:溶液使分子活动加强,使岩石内摩擦力和分子间凝聚力减小,降低了岩石和矿物的强度,从而使岩石易发生变形。4.孔隙压力:岩层孔隙压力增大会使岩石屈服强度降低,因而易于变形。5.时间:快速施力使岩石呈现脆性变形特征,缓慢施力使岩层发生塑性变形,甚至产生永久变形;重复受力使岩石发生破裂;蠕变和松驰反映出长时间的缓慢变形会降低材料的弹性极限。 。时间对岩石力学性质与变形有什么影响?答:时间对岩石的力学性质与变形有三个方面的影响:()快速施力与缓慢施力对岩石变形的影响;()重复受力对岩石变形的影响;()蠕变与松弛对岩石变形的影响。 。什么叫构造应力场?其研究意义如何?答:构造应力场是指地壳内一定范围内某一瞬时的应力状态。构造应场中应力的分布和变化是连续而有规律的。研究构造应力场的目的秒在于揭示一定范围内应力的分布和变化和规律,及其对区域地壳运动的方式、方向及区域构造发育的制约关系,推断可能在何处出现的某种构造等。 任选下列各应力状态中的三种,绘出其应力莫尔圆. (1) 两向不等挤压; (2) 两向不等拉伸; (3) 两向同等挤压; (4) 两向同等拉伸; (5) 一向挤压,一向拉伸; (6) 纯剪.。地应力在什么情况下易集中?答:当岩体或岩层内存在早期断裂再次发生构造变形时,在早期断裂附近,特别是在断裂带的拐点、端点、分枝点、错列点和待交汇点最容易出现应力集中。 。岩石变形经哪几个阶段?答:在外力作用下,岩石一般要经历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破裂变形三个阶段。 。褶皱形成机制及纵弯褶皱作用的主要特征答:褶皱形成机制是指各种褶皱的形成方式、变形过程、形成环境和条件,以及影响褶皱形成的因素等。不同形成机制的褶皱,在形态、产状、分布及产出的地质背景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纵弯褶皱作用岩层受顺挤压力的作用而发生褶皱。单层纵弯曲的应变分布是外弧一侧受平行于弧的引张而拉伸,内弧受平行于弧的挤压而压缩,二者间无拉伸也无压缩,为无无应变中和面。中和面随褶弯曲的加强而和曲率的增大而逐渐向内弧(核部)迁移。 如果一系列岩层通过层间滑动而弯曲称弯滑作用,纵弯褶皱引起的弯滑作用的主要特点为()各单层都有中和面,整个褶皱无统一中和面;()褶皱不发生物质流动形成平行(等厚)褶皱;()层间滑动规律为上层面向背斜转折端滑动,而下层向向斜转折端滑动;()层间滑动引起层间剪切作用,形成旋转节理、同心节理、层间破带、层间破碎劈理及与枢纽直交的层面滑痕线理等伴生构造;()两个相邻强硬层的弯滑作用,在转拆端形成“虚脱”;()当强硬层夹有软弱层时,可能形成层间小褶皱,其轴面与层面锐角指向邻层滑动方向。据此可判断岩层的顶、底面及背、向斜的位置。 当岩层纵弯褶皱时,不仅发生层间滑动,某些软弱层会出现物质流动,这就是纵弯弯流作用,有下列特点:()物质从翼部流向转折端,使转折端加厚;流动受层面控制;()形成相似褶皱和顶厚褶皱;()产生线理、流劈理、构造透镜体等伴生小构造。 。横弯褶皱作用及其特点答:横弯褶作用是指岩层受到垂直于层面的外力作用而弯曲成褶皱的作用,如地壳的差异升降、岩浆顶托、底辟作用及同沉积褶皱等都可形成横弯褶皱。其特点为()岩层整个都处于拉伸状态,无中和面;()发生层间滑动作用及层内的弯流作用;()物质流动方向是从转折端流向两翼,形成顶薄褶皱;()伴生层间小褶皱的轴面与层面锐夹角指向褶皱的内弧方向;()形成穹窿等构造,并形成放射状及环状伴生断裂。 22.影响褶皱形成的主要因素:1、层理在褶皱形成中的作用2、岩层的厚度和力学性质对褶皱形成的影响3、岩层埋藏深度及应变速率对褶皱形成的影响4、基底构造对盖层褶皱的影响(详见课本)。如何确定褶皱的形成时代?答:褶皱形成时代主要是根据区域性角度不整合分析法、岩相厚度分析法。此外还可以根据与褶皱相接触的岩浆岩体的同位素年龄及重叠变形关系间接确定。大多数褶皱是成岩后,或主要是成岩后形成的,如果区域性不整合面以下地层褶皱,而以上民层未褶,则褶皱形成于下伏老地层中最新地层形成之后,上覆新地层中最老地层形成之前;对于在较长地史时期内逐渐形成的褶皱可通过褶皱地层的岩性厚度分析其形成时代。 。试述褶皱的主要要素,并画出立体示意图表示答:褶皱的要素即褶皱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核、翼、转折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