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鉴赏题的十大置疑角度.ppt_第1页
古典诗歌鉴赏题的十大置疑角度.ppt_第2页
古典诗歌鉴赏题的十大置疑角度.ppt_第3页
古典诗歌鉴赏题的十大置疑角度.ppt_第4页
古典诗歌鉴赏题的十大置疑角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典诗歌鉴赏题古典诗歌鉴赏题 十大置疑角度十大置疑角度 一、 从重点词语处置疑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诗后的试题。 暮 江 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问题: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 什么表达效果? (2002年杭州统考题) 【分析】:古典诗歌往往寓情于景,每句诗都有它 的意境,且意境与意境之间均有紧密联系,只有充 分地理解词句,才能更好地理解诗句意境。根据诗 意可知,这时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 面照射过来的,故用“铺”更准确、形象。运用“铺” 字,更能表现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 人以安闲、舒适之感。 二、 从关键语句处置疑。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试题。 更漏子 温庭筠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 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夜夜, 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问题:“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是什么意思? 在抒情上有什么特点? 【分析】:此题的置疑角度是鉴赏古代诗词的关键语 句。这一句在文中起着关键作用,意思是:秋夜三更 冷雨,点点滴在梧桐树上,这离情又有谁可以理解呢 ?点示了诗的内涵。该句用人之所闻,描写景物,融 情与景,情景交融。那一直滴到天明,没有休止的绵 绵秋雨,正如主人公的离情连绵不断。 三、 从诗词意境上置疑。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试题。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 苦,斜光到晓穿竹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 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常水阔知何处? 问题: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一句 的意境。 (2002年通辽统考题) 【分析】:此题的置疑角度是鉴赏古代诗词的艺术境界。 答案: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劲厉肃杀、景的 萧索、人的孤独交融在一起。不仅如此,词人有出人意料 地展现一片无垠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 路。”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广远境界的骋望 。所以三句尽管包含着望而不见的伤离愁绪,但,感情是 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洗炼铅华,纯用白描 。气象阔大,境界高远。 四、从表达技巧处置疑。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试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问题:诗人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早春草色? (2003年赤峰统考) 【分析】:此题的置疑角度是鉴赏古代诗词的表达技巧。 首先该诗从视角的变化写草的有无。远远望去,隐隐泛着 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来 。兼摄远近,空处传神。其次,把“烟柳”和“春草”进行对 比,突出具有朦胧之美的早春草色。 五、 从思想感情处置疑。 5、阅读王安石词浪淘沙令,完成试题。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 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 只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问题:这是一首咏史词,凡咏史之作都要表达作者的 思想感情,这首词表达王安石怎样的情感? (2003年通辽统考题) 【分析】:此题的置疑角度是鉴赏古代诗词的思想感情 。文中的伊尹和吕尚之所以建功立业,除自身的才干外 ,更重要的是遭逢明主。王安石当时正在推行自己的变 法主张,当然首先要取得宋朝皇帝的支持。因而该词正 表现出王安石的这一希冀以及他推行表法的决心和勇气 。 六、 从风格流派置疑。 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试题。 临江仙 夜归临皋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 都不应,倚仗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 营? 夜阑风静觳纹枰。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问题:(1)作者苏轼,开创宋词 派的( )词风。我们读 过他的代表作 ( )和 ( )。 (2)这首词在写作技法上用的诗词家常用的( ) 。 (3)本词的艺术风格是 ( ) (2003年淄博统考题) 【分析】:此题的置疑角度是鉴赏古代诗词的风格及其它 。参考答案:(1)豪放派, 念奴娇赤壁怀古,水 调歌头中秋;(2)以有声衬无声,以动景衬静景 (3 )豪放而飘逸。 七、 从分析形象处置疑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试题。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这首诗的首两句描绘了( ) 的环境。 (2)试简要地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2002年包头市统考题) 【分析】:此题的置疑角度是分析古代诗词的形象。通 过读诗,从中可见首两句描绘出一幅广阔、寒冷、寂静 的环境。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那位老渔翁不怕天寒雪 大,而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 得格外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 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恰是实际生活中的柳宗元 本人思想感情的寄托与写照。 八、 从构思结构上置疑 8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试题。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 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 有香如故。 问题:试谈谈这首词怎样表达词人的志向和情操? (2003年成都统考题) 【分析】:此题的置疑角度是分析古代诗词的结构。全词 采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词句写出了梅的风格神韵,写出梅 花的高风亮节。其实这正是作者的自我写照,表现了此人 品格的骨膏,绝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 和不畏谄毁、坚贞自守的傲骨。 九,从语言艺术处置疑。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试题。 天仙子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 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 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 日落红应满径。 问题:(1)这首词的上片中,“送春春去几时回”句中的 两个“春”字,结合上下文来看,含义并不一样,前一个“ 春”指 ( ),后一个指( )。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就遣词造句评论说,“ 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矣。”请从炼字 的角度谈谈“弄”字的妙处。 (2003年湖南师大附中模拟题) 【分析】:(1)的前一个指季节,大好春光。后者既指 年华的易逝,又指美好往事的青春时光。 (2)在有月而多云的暮春之夜的特定情况下,阴云笼罩 ,暮色迷茫,花的丰姿神采未必能尽情地表现出来,但是 忽然出人意料,云开天际,大地上顿时呈现皎洁的月光, 再加上风的助力,使花在月下一扫不久前的暗淡而使其姣 妍丽质一下子摇曳生姿,这自然给世人带来意外的欣慰。 一个“弄”字就传达出了这种特有的情态。 十、从运用典故上置疑 10、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问题:“别来沧海事” 中的“沧海事”是什么意思?作者是怎 样“言别”的? (2003年通辽市统考题) 【分析】:此题的置疑角度是考查鉴赏古代诗词的运用典 故的艺术。这里的“沧海事”化用了沧海桑田的典故,表现 了十年间个人、亲友、社会的种种变化,同时也流露出了 作者对社会动乱的无限感慨。诗中作者没有使用“离别”的 字样,而是想想出一幅表弟登程远去,在深秋时节奔波于 重山阻隔的巴陵道上的情景,表现“后会难期”的惆怅心情 ,跟首句的“十年离乱”相呼应。 这是一首思乡之作。有人认为该诗表现乡思的怅惘无奈、 沉痛悲伤;也有人认为这乡思非但不悲,而且是一种心灵 的慰藉,甚至还流露出欣喜愉悦。那么,你是怎样认为的 呢?为什么这样认为? C、我认为这首诗写得沉而不痛,伤而不悲。“阴阴”、“细雨”、“残花”、“流莺” 等景触动乡思,难免伤感惆怅。但春风一“吹”一“逐”引动乡梦,吹送归梦,伤春 中似渗透温馨明丽,而略带沉重悲伤之感,给人一种心灵的慰藉,透出诗人对美 好梦境的欣喜愉快。 A、同意观点一。此诗前两句写景透露出一种美好的春天景物即将消逝的意象, 易触动羁泊异地的思乡之情;后两句写思家而无法回家,只能让思乡之梦随春风 到故乡洛城,更见作者的怅惘无奈。 B、同意观点二。前二句的写景透露出一种美好的春天景物即将消逝的意象,易 触动羁泊异地的思乡之情;但后二句写梦随春风而生,又逐春风而归,给人一种 心灵的慰藉和美的享受,透露出诗人对美好梦境的欣喜愉悦。 春 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这是唐代诗人刘皂在客居并州十年后返回家乡咸阳 途中所作的一首诗。前人评价诗中“无端更渡”四字乃 是关键,“无端更渡”是什么意思?你是否同意“关键” 之说?为什么? 答:“无端更渡”也就是“没来由再渡”之意。 角度一:同意“关键”之说。这四个字,十分含蓄地流露出:为了博取 功名,图谋出路,只好千里迢迢来到并州作客,而十年过去了,却一 事无成,最终仍然不得不返回咸阳家乡,这种难堪之情极难抑郁。 角度二:不同意“关键”之说。本诗表达的意思是诗人在即将离开 所在地返回故乡时,突然感到自己似乎已经是并州人,并州已成为 自己的第二故乡,有种恋恋不舍的感情在里面,所以最末一句才是 “关键”。 渡桑乾 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问:历来人们对“杨花榆荚无才思”一句的理解颇有争 议,请你结合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谈一谈你对这句 诗的理解。 A、杨杨花榆荚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自惭惭形秽秽,终终凭自己的一技之长长作 雪飞飞,积积极参加到挽留春光的队队伍中,这这种勇气实实在值值得钦钦敬。 B、杨花榆荚平淡无奇,就如同人无才华写不出华美的文章,只能化 作漫天飞舞的雪花。与前两句形成强烈的对比,从反面衬托出春光的 无限珍贵。 C、争妍斗艳的花卉春夏秋三季是相似的,而“杨花榆荚漫天飞”却 是晚春特有的景色。诗人赞美它们痴迷专情、不耍心机,只有它们 表达了与春神缠绵难分、恋恋不舍的真情实感。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两首诗的意境有什么相同之处? 请分别说出两首诗在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 在两首诗中分别找出你认为写得最传神的词或句子。 两首诗都以“空山”为背景,写出了清幽静美的意境。 鹿柴在表达上的特点是“反衬”,以“人语”反衬其 静,用“返景”反衬其幽暗。山居秋暝则是运用烘托 手法并兼用以物明志的受法。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请回答这首诗的主旨,并具体分析。 本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其作用是什么? 本诗是一首思乡之作。写出了作者的思乡游子的孤独、寂寞、缠 绵凄清的情怀。如,“摇落”一词和“清枫霜叶”就奠定了全诗的思乡 基调,而“孤城紧闭”“独鸟背飞”进一步点染了作者的游子之思,“何 处捣寒衣”这一传神的细节,把作者的悲苦忧愁,寄寓于那破空而来 的为亲人捣寒衣的砧声里。描写的含蓄蕴藉,言尽而意存。 诗歌描写了暮天、清枫、霜叶、孤城、独鸟、渡口、月等意象。这 些意象的作用有两点:交代时令景象烘托渲染了浓郁的离情;暗示了 作者的凄清悲愁的内心世界。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1)填空:“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 , 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 季节的 一种气氛。 (2)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1)离散、漂泊;暮春;哀伤、惆怅 (2)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 朋友见月如见作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答:用“天地”好。“天地”着眼于空间:有立体感,突 出了正气的浩然之态。“秋后”与“清霜”重复。 (1)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 )。请 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托物寓意 答:讽刺、揭露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 无好下场。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 霜”于文意也可通。你觉得哪 一种更好些?请简述理由 咏 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那:奈何,为什么 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 那从北地来,读之,初似常语,久而自知其妙。”你 认为这两句妙不妙?为什么? 答:很妙。因为本诗抒发了佳节思亲的感情,九日登 高,遥望故乡,客中送客,愁思倍加,忽见一对鸿雁 从北方飞来,不禁脱口而问,我想北归不得,你为何 还要南来,形成强烈对比,把思乡的愁绪推到高峰。 问得虽然无理,却烘托了感情的真挚,给人以强烈的 感染。 (要点:抒发佳节思亲的感情;不得北归,偏要南来 ,形成对比;无理之问烘托真情) 蜀中九日登高 (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有人推奖此诗是唐人七绝压卷之作,乃是平凡之 中见妙处,而妙就妙在“秦时明月汉时关”,试分析 这句诗的妙处。 答: “明月”和“关”平凡普通,但增加了“秦”、“汉”两个 时间性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