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藏高原天气研究的前景青藏高原天气研究的前景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李国平李国平 第九章 报告提纲报告提纲 高原低涡天气动力学研究新进展高原低涡天气动力学研究新进展 高原天气有待研究的问题高原天气有待研究的问题 高原气象研究最新项目计划高原气象研究最新项目计划 高原低涡天气动力学研究新进展高原低涡天气动力学研究新进展 1、边界层动力“抽吸泵”对高原低涡的作用 2、热源强迫的边界层低涡解及其应用(PBL涡旋高原浅 对流) 3、青藏高原低涡群发性与大气10 30d振荡的关系 4、移出型高原低涡时空分析及其对我国降水的影响 5、高原低涡的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新诊断量) 6、青藏高原低涡中的涡旋波动分析 7、高原低涡结构与过程的数值模拟与影响因子再认识 关于高原低涡的系统性研究: 天气+诊断+动力+模拟 高原低涡发生发展机制的非线性波动理论 高原热力强迫对高原低涡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 高原低涡的控制方程-非线性惯性重力内波- 低涡联系-非绝热加热的作用 Li Guoping,Lu Jinghua. Some possible solutions of nonlinear internal inertial gravity wave equations in the atmosphere.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1996,13 (2): 244-252 高原涡旋能否视为非线性波?高原涡旋能否视为非线性波? 热源强迫下的非线性惯性重力内波 此非线性波动解为KdV方程的第三类 解: 双曲余割函数解,即奇异孤立波解。除 0处的解存在间断点外, 波的主要特征与 经典孤立波基本一致。可用于解释、研究 具有涡心结构的涡旋系统,如类热带气旋 涡旋(TCLV)、高原低涡等。 奇异惯性重力内孤立波的示意图 边界层动力边界层动力“抽吸泵抽吸泵”对高原低涡的作用对高原低涡的作用 李国平,徐琪. 边界层动力“抽吸泵”对青藏高原低涡的作用.大气科学,2005,29(6): 965-972 低涡内水平分布型式不同的两种上升运动 能否给出高原能否给出高原 低涡的简化解低涡的简化解 析解?析解? 2005年7月29日02点 500hPa综合图 低涡处于4暖脊区,为暖涡 2005年7月29日08点 500hPa综合图 低涡结构的天气事实1: 高空天气图 理论分析得出的高理论分析得出的高 原低涡典型结构有原低涡典型结构有 无观测事实支持?无观测事实支持? 黄楚惠,李国平. 基于卫星观测的两例青藏高原低涡结构 的初步分析.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7,22(2): 253-259 2006年8月14日低涡个例本次低涡起源于一个对流扰动群, 随着时间推移,对流云群发展壮大形成。 低涡结构的天气事实2: FY2C卫星红外云图 (a) (b) (c) (d) (e) (f) 2006年8月14日风云2 C卫星红外云图高原 低涡发展过程 (a: 14点,b: 15 :30,c :17:30,d : 19点,e: 20点, f :22:30) 眼区外围是对流强盛 区,涡眼区为干区, 表明涡眼区有弱的下 沉气流。 acb 2005年7月29日风云2C卫星分裂窗图像(a:5点,b:6:30,c:8点) 形成一成熟的高原低涡,具有明显的眼结构,眼区水平直径约35km,眼区为 少云区,温度明显高于周围云体,表明低涡具有眼和暖心结构。 2005年7月29日6:30风云2C卫星水汽图 2005年7月29日6:30日本MTSAT静止卫星红外1标准区域云图 低涡结构的天气事实3: FY2C卫星云图、水汽图 2006年8月14日19点 风云2C卫星水汽图 2006年8月 14日19:33 MTSAT 红外1标准区域云图 低涡结构的天气事实4: 日本MTAST静止卫星红外云图 2001年6月1日5日高原低涡东移造成的降水天气过程中,TRMM卫星20205 轨道扫描到的降水水平分布图(北京时间6月1日12:16,柳草,2009),涡心的 部分无降水,涡眼特征明显。 低涡结 构的天 气事实 5: TRMM 卫星降 水量图 柳草柳草, , 李跃清李跃清, , 李德俊李德俊. . 高原低涡移出高原的动力结构特征分析高原低涡移出高原的动力结构特征分析. .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09, , 2009, 29(3): 829(3): 811 11 高原低涡的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 涡度,散度,垂直速度 热成风涡度,惯性重力内波频率,Rossby变形半径 温湿能(湿焓),熵;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 位涡(PV),湿位涡(MPV) 螺旋度(z螺旋度,相对螺旋度,湿螺旋度) Q矢量,非地转Q矢量,Q矢量散度 其它新型物理量(如对流涡度矢量,热成风螺旋度,湿 涡度矢量) 如何更好地刻画高原低涡的精细结构及其演变如何更好地刻画高原低涡的精细结构及其演变 高原天气分析预报方法与业务系统?高原天气分析预报方法与业务系统? 黄楚惠,李国平.基于螺旋度和非地转湿Q矢量的一次东移高原低涡强降水过程分析.高原气象,2009,26 (2):319-326 黄楚惠,李国平,牛金龙,罗玲,张卫. 一次高原低涡东移引发四川盆地强降水的湿螺旋度分析. 高原气象 ,2011,30(6) 高原低涡空心及螺旋云带的 动力学研究与数值模拟 如何从理论上解释高原如何从理论上解释高原 低涡的螺旋结构?低涡的螺旋结构? 高原低涡中含有涡旋Rossby惯性重力混合 波 低涡强盛:多个对流云团单体形成螺旋云带 低涡消亡:螺旋云带内开始出现无云区 Chen Gong , Li Guoping* . Dynamic and numerical study of waves in the Tibetan Plateau vortex,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14, 31(1):131-138陈功,李国平.夏季青藏高原低涡的 切向流场及波动特征分析.气象学报,2011,69(6) 李国平,罗喜平,陈婷,陈功.高原低涡中涡旋波动特征的初步分析. 高原气象,2011,30(3):553-558 TPV=IG wave(inner)+VR wave(outer) 宋雯雯,李国平宋雯雯,李国平. . 一次高原低涡过程的数值模拟与结构特征分析一次高原低涡过程的数值模拟与结构特征分析. .高原气象,高原气象,20112011,3030(2 2):): 267-276267-276 宋雯雯宋雯雯, ,李国平李国平, ,唐钱奎唐钱奎. .加热和水汽对两例高原低涡影响的数值试验加热和水汽对两例高原低涡影响的数值试验. .大气科学,大气科学,20122012 中尺度非静力数值模式MM5和WRF对高原低涡过程有较好的模 拟能力,能够模拟出高原低涡的一些特殊结构。 流场和温度场的分析揭示出成熟高原低涡内呈气旋性环流,并 且有一明显的闭合的气旋中心。涡心的温度高于四周,具有暖 心结构。 模拟证实了某些高原低涡可以具有与热带气旋(TC)或热带气 旋类低涡(TCLV)类似的空心(涡眼)和暖心等结构。 高原低涡结构特征的数值模拟 中尺度模式能否成功模拟高原低涡中尺度模式能否成功模拟高原低涡 高原低涡及其天气的数值预报?高原低涡及其天气的数值预报? n中心的低层 强迫出辐散 气流和随时间减弱的切向流场 n高层 强迫出辐合气流和 随时间增强的切向流场 n易在涡心产生下沉运动 n有利于形成涡眼结构,在卫星 云图上表现为无云区或空心区 中心区域眼壁以外围区域 n外围的低层产生辐合气 流和随时间增强的切向 流场 n高层产生辐散气流和随 时间减弱的切向流场 n产生上升运动 高原低涡 如果低涡的中心区域为“内冷外热”型加热分布,则热源强迫的低涡中心区域下层 为辐散气流和随时间减弱的切向流场,上层为辐合气流和随时间增强的切向流场 ,并伴有下沉运动,从而形成涡眼结构,有利于类热带气旋(TCLV)高原低涡的 产生。 Liu Xiao-ran, Li Guo-ping. Analytical solutions for the thermal forcing vortices in the boundary layer and Liu Xiao-ran, Li Guo-ping. Analytical solutions for the thermal forcing vortices in the boundary layer and its applications.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2007,28(4) its applications.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2007,28(4) :429-439 429-439 热带气旋类高原低涡流场结构的垂直剖面示意图 热源强迫的边界层低涡的散度场存在一个动力变性高度 ,高度的位置与边界层顶高度有关。 李国平, 赵邦杰,杨锦青.地面感热对青藏高原低涡流场结构及发展的作用.大 气科学,2002,26(4):519-525 具有涡眼(空心)结构的高原低涡在卫星云图上表现为低 涡中心为少云(或无云)区,与台风的涡眼类似。 这种空心结构多出现在低涡的生成期或衰亡期,预示着涡 心的中高层仍维持垂直上升运动,但低层已转为弱的下沉 运动。 而低涡的螺旋结构在其强盛发展期最为明显,在生成期或 衰亡期较弱。 无降水时,这种螺旋结构表现为螺旋云带;有降雨时,则 为螺旋雨带。 具有涡眼(空心)结构的高原低涡在卫星云图上表现为低 涡中心为少云(或无云)区,与台风的涡眼类似。 这种空心结构多出现在低涡的生成期或衰亡期,预示着涡 心的中高层仍维持垂直上升运动,但低层已转为弱的下沉 运动。 而低涡的螺旋结构在其强盛发展期最为明显,在生成期或 衰亡期较弱。 无降水时,这种螺旋结构表现为螺旋云带;有降雨时,则 为螺旋雨带。 高原低涡群发性与大气高原低涡群发性与大气101030d30d振荡的关系振荡的关系 夏季1030d大气大尺度正涡度环流为中尺度青藏高原低 涡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背景(孕育)条件。 气旋式相对涡度扰动的正位相期,集中性地出现了较多 的低涡活动,低涡群发期亦出现在该时期。 正涡度扰动周期性变化对高原低涡集中性地发生有重要 的调制作用。 建立了高原低涡活动与大气准双周振荡、季节内振荡之 间的可能联系。 张鹏飞,李国平,王旻燕,白爱娟.青藏高原低涡群发性与大气1030天振荡之关系的初步研究.高原气象, 2010,29(5):1102-1110 Pengfei Zhang, Guoping Li, Xiouhua Fu, Yimin Liu, Laifang Li. Clustering of Tibetan Plateau vortices by 10-Pengfei Zhang, Guoping Li, Xiouhua Fu, Yimin Liu, Laifang Li. Clustering of Tibetan Plateau vortices by 10- 30-day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Monthly Weather Review, 2014,142(1):290-30030-day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Monthly Weather Review, 2014,142(1):290-300 高原低涡活动与双周振荡、低频振荡有无关联?高原低涡活动与双周振荡、低频振荡有无关联? 低涡群发期与高原大气振荡位相的关系低涡群发期与高原大气振荡位相的关系 1998年58月区域平均相对涡度的10 30d和30 50d振荡与低涡群发期的对应关系 (实线为1030d滤波,断线为3050d滤波,粗线段表示高原低涡群发期) 20/59/629/619/78/828/8 Date (d/m) -1.2 -0.8 -0.4 0 0.4 0.8 1.2 Relative Vorticity( 10-5 s-1) 1/5 高原天气有待研究的问题高原天气有待研究的问题 (1)高原天气系统数据集的创建(高原天气系 统定义及统计标准的统一,高原天气系统的自动 识别(基于NECP/NCAR, NCEP CFSR, ERA- interim),高原低涡、切变线、西南涡年鉴(基 于历史天气图、MICAPS资料)的连续出版,常 规资料和高原试验资料质量控制与开放共享)。 (2)高原低值系统形成的动力学机制?结构特 征?影响因子及作用(感热、潜热)?例如:地 面感热对高原低涡生成的作用究竟如何?对低涡 形成是促进还是抑制?白天加热与夜间加热对低 涡生成作用的差异,加热中心与低涡中心的配置 对低涡生成的影响。 (3)多尺度相互作用下的高原低值系统及其东移机理?移出高 原的大尺度条件与影响因子(地形、加热、边界层、水汽)及其 在不同阶段的作用?例如:西南低涡与暴雨、正涡度区、水汽与 潜热的关系到底如何(学者与预报员的观点经常不同)?是低涡 催生前方正涡度区还是正涡度区引导低涡的移动?是“涡生雨”还 是“雨生涡”?是低涡降水形成强潜热区还是水汽辐合引起的潜热 加热引导低涡的移动? (4)西南低涡的成因(背风气旋,尾流涡,南支涡,西南风动 量输送,热成涡,斜坡加热强迫,)?西南低涡及其暴雨究 竟具有什么样的中尺度结构与演变规律?例如:是哪些因子控制 西南低涡的形成、维持、移动和发展?什么条件下西南低涡容易 引发暴雨?移出型与源地型、暴雨型与少雨型的西南低涡有何异 同?西南低涡及其物理量场分布与雨区有怎样的配置关系?西南 低涡与中尺度对流系统(包括高原移出的MCC、MCS)有何联 系( TRMM、CloudSat /CALIPSO 、IASI、AIRS等新型卫星云 资料)? 倪成诚,李国平*,熊效振. AIRS资料在中国川藏地区适用性的验证研究,山地学报,2013,31(6):656-663 蒋璐君, 李国平*,母灵,孔亮. 基于TRMM资料的西南涡强降水结构分析,高原气象,2014,33(3) (5)高原低涡与西南低涡的耦合加强作用?高 原切变线与高原低涡、西南低涡的关系(切变 波诱发低涡,涡导)? (6)高原低值系统与低空急流、南支槽(季风 槽)、江淮气旋、梅雨锋、台风(TC)的相互 作用? (7)高原低值系统与高原波动(中尺度惯性重 力波、涡旋波、准静止行星波)的关系?触发 高原下游强天气的方式(直接触发,间接影响 )与机理(波能频散,上下游效应)? 孙林海,丁一汇,柳艳菊:高原低涡的发展及其对东亚梅雨的作用 (8)高原低涡频发性(群发性)与高原低频 振荡(双周振荡)的关系? (9)南亚高压对高原天气的影响以及与青藏 高压的关系? (10)全球变化、高原气候变化背景下,高原 天气系统空间分布的气候学特征以及长期变化 趋势(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由此对我国 天气、气候格局的可能影响? 张人禾等,青藏高原低涡生成频数的日变化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赵福虎,李国平*,黄楚惠,刘晓冉. 热带大气低频振荡对高原低涡的调制作用,热 带气象学报,2014,31(1):119-128 高原气象研究的最新项目计划高原气象研究的最新项目计划 全球变化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青藏高原气候系统变化及 其对东亚区域的影响与机制研究”(2010CB951700), 20102014,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马耀明 通过研究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过程、高原水循环对气候 变化的响应、高原气候系统对东亚区域气候的影响以及高 原表生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区域适应过程,揭示全球 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气候系统变化规律及其对东亚区域的 影响机制,并提出青藏高原风险管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 护等应对区域气候变化影响的适应对策和措施。 第三极环境国际计划第三极环境国际计划 Third Pole EnvironmentThird Pole Environment (TPE) Programme(TPE) Programme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姚檀栋、马耀明 西藏高原?青藏高原? 喜马拉雅? 帕米尔帕米尔? ? 喀喇昆仑喀喇昆仑? ? 中、巴、尼、印、塔等国合作中、巴、尼、印、塔等国合作 China-Nepal Mt. Everest and China-Nepal China-Nepal Mt. Everest and China-Nepal Xixiabangma expeditionsXixiabangma expeditions China-Tajikistan Pamir expeditionChina-Tajikistan Pamir expedition China-Nepal-India Mt. China-Nepal-India Mt. KailashKailash expeditionexpedition TPETPE 实施计划实施计划(“ “3 3站、站、5 5断面断面” ”) China-Pakistan KarakorumChina-Pakistan Karakorum expeditionexpedition 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TIPEX IIITIPEX III) 2010. 4.262010. 4.26全国气象部门第五次西藏工作会议上,中国气象局宣布全国气象部门第五次西藏工作会议上,中国气象局宣布正式启正式启 动动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筹备工作筹备工作 试验期(十年计划)试验期(十年计划):2011201120152015(十二五重点项目);(十二五重点项目);2016201620202020 2010.8.172010.8.17中国气象局召开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中国气象局召开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筹备工作进展汇报筹备工作进展汇报 会会 2010.9.202010.9.20中国气象局在京召开青藏高原天气气候影响及中国气象局在京召开青藏高原天气气候影响及预报难点研讨会预报难点研讨会 20112011年正式年正式确定实施方案并启动预试验确定实施方案并启动预试验: 2011.9.272011.9.272929在在CMACMA、NSFCNSFC、CASCAS在成都召开在成都召开“ “青藏高原天气气候影响青藏高原天气气候影响 前沿科学研讨会前沿科学研讨会” ” 2013.4.10 2013.4.10 在成都召开在成都召开“ “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 ”实施实施方案研讨会方案研讨会 2014.62014.6正式实施外场试验正式实施外场试验 具体实施单位:具体实施单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LASWLASW、川、藏、川、藏、黔、滇、陕等气象、黔、滇、陕等气象 局局 依托项目:2014年气象行业专项重大项目“第三次青藏高原科学试验边 界层与对流层观测” 科学目标:科学目标: 阐明高原及周边阐明高原及周边能量、水分循环能量、水分循环及其对区域和全球气候影响及其对区域和全球气候影响 机理机理 发展高原对我国发展高原对我国灾害性天气气候灾害性天气气候影响的理论影响的理论 探明高原探明高原边界层边界层对流层对流层平流层物质交换平流层物质交换及其影响及其影响 揭示青藏揭示青藏高原与全球变化高原与全球变化的相互作用。的相互作用。 业务技术目标:业务技术目标: 优化灾害性天气气候上游关键区与气候敏感区高原及周边综优化灾害性天气气候上游关键区与气候敏感区高原及周边综 合气象合气象监测系统监测系统 构建卫星遥感构建卫星遥感地面综合观测再分析平台和地面综合观测再分析平台和资料库资料库 发展青藏高原和下游地区灾害性发展青藏高原和下游地区灾害性天气预报技术天气预报技术,改进我国短,改进我国短 期期气候预测技术气候预测技术。 2014年5月28日上午,行业专项重大项目“第三次青藏高原科学试验边界 层与对流层观测”召开启动会。该项目将构建青藏高原及周边区域三维点面结合 观测系统,实现青藏高原陆面、边界层、对流层的天基、空基和地基一体化观 测。 项目启动会旨在协调保证各参与单位切实围绕研究目标,严格按照研究方 案和技术路线做好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相关工作,同时加强各单位间 的协作,做好资料的整理和综合应用,让试验的成果真正推动气象科技和业务 的发展。今年,该项目将构建青藏高原及周边区域三维点面结合观测系统,基 于观测资料进行深入客观的高原气象研究,为我国气象预报预测能力提升做出 更大贡献。 会上,项目负责人从青藏高原试验的科学意义及存在的问题、第三次青藏 高原试验的外场观测设计、青藏高原试验外场观测资料应用研究三方面汇报了 项目总体情况。项目5个课题的负责人也进行了各自课题的情况介绍。 据了解,开展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研究,对促进高原气象学发展、解决 我国重大灾害性天气气候预测理论关键技术难题、提升中短期天气预报与短期 气候预测水平、提高国家防灾减灾能力以及阐明青藏高原对全球气候变异的影 响,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西南涡加密观测试验西南涡加密观测试验 (“ “追涡追涡” ”计划?计划?TIPEX IIITIPEX III的组成部分)的组成部分) 2009 62009 67 7月(月(科学考察科学考察););20102010、20112011年年6 67 7月(月(观测观测 试验试验) 实施单位:高原所、暴雨所、成信院实施单位:高原所、暴雨所、成信院 在在西南涡频繁发生及主要活动区域内开展一定时间的高时西南涡频繁发生及主要活动区域内开展一定时间的高时 间、空间分辨率野外观测试验间、空间分辨率野外观测试验,获取西南涡发生、发展、,获取西南涡发生、发展、 影响过程的三维观测资料影响过程的三维观测资料 为揭示青藏高原东侧西南涡中尺度系统活动和发生发展的为揭示青藏高原东侧西南涡中尺度系统活动和发生发展的 基本特征和物理机理、提高对西南低涡的认识、改进西南基本特征和物理机理、提高对西南低涡的认识、改进西南 低涡预测能力低涡预测能力提供基本资料提供基本资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504541175045) 青藏青藏高原低涡高原低涡的的气候变化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我国特征及其对我国强降水强降水影响的机影响的机 理研究理研究 2012.12012.12015.122015.12 项目负责人:李国平项目负责人:李国平 依托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依托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合作单位:重庆市气候中心合作单位:重庆市气候中心 FromFrom高原低涡的天气研究高原低涡的天气研究ToTo气候研究气候研究 项目内容项目内容 综合应用长期历史天气图、卫星遥感、再分析、台站常规观测综合应用长期历史天气图、卫星遥感、再分析、台站常规观测 与与外场加密观测试验等多源资料。外场加密观测试验等多源资料。 研究青藏高原低涡的生成源地、性质、生命史、移动路径以及研究青藏高原低涡的生成源地、性质、生命史、移动路径以及 天气影响,天气影响,构建近构建近40 40 年高原低涡活动序列,揭示东移型高原低年高原低涡活动序列,揭示东移型高原低 涡的气候特征及其对我国強降水影响的变化趋势涡的气候特征及其对我国強降水影响的变化趋势。 辨识高原低涡东移过程对水汽输送与降水的作用,重点分析近辨识高原低涡东移过程对水汽输送与降水的作用,重点分析近 年来高原低涡对川渝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华南地区暴雨年来高原低涡对川渝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华南地区暴雨 的诱发与增幅效应。的诱发与增幅效应。 研究源地型与东移型高原低涡与高原地气低频变化的关系,研究源地型与东移型高原低涡与高原地气低频变化的关系,阐阐 明高原低涡群发性与高原陆面物理过程准双周振荡、季节内振明高原低涡群发性与高原陆面物理过程准双周振荡、季节内振 荡以及大气低频振荡之间的联系,分析高原低涡移动路径与低荡以及大气低频振荡之间的联系,分析高原低涡移动路径与低 频振荡传播路径的相关性。频振荡传播路径的相关性。 李国平,赵福虎,黄楚惠,牛金龙. 基于NCEP资料的近30年夏季青藏高原低涡的气 候特征. 大气科学, 38(4)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973计划计划)项目项目 (2012CB4172002012CB417200) 我国持续性重大天气异常形成机理与预测理论和方法研究我国持续性重大天气异常形成机理与预测理论和方法研究 2012.12012.12016.82016.8 项目首席科学家:翟盘茂项目首席科学家:翟盘茂 主持单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主持单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承担单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承担单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 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国家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国家 气候中心、国家气象中心、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气候中心、国家气象中心、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FromFrom短期灾害性天气短期灾害性天气ToTo中期极端天气中期极端天气 课题课题2 2 : 青藏高原大地形对我国持续性重大天气异常的作青藏高原大地形对我国持续性重大天气异常的作 用研究用研究 研究目标研究目标: 揭示青藏高原大地形和下垫面热力异常激发揭示青藏高原大地形和下垫面热力异常激发 的准静止行星波的传播及其与我国持续性重大天气异常的的准静止行星波的传播及其与我国持续性重大天气异常的 关系,阐明高原天气系统异常变化对其以东地区持续性强关系,阐明高原天气系统异常变化对其以东地区持续性强 降水天气异常的具体影响,发展基于高原影响的我国持续降水天气异常的具体影响,发展基于高原影响的我国持续 性强降水天气的预报理论与方法。性强降水天气的预报理论与方法。 负责的专题负责的专题:揭示青藏高原:揭示青藏高原大地形和下垫面热力异常大地形和下垫面热力异常激发激发 的的准静止行星波准静止行星波的传播及其与我国持续性重大天气异常的的传播及其与我国持续性重大天气异常的 关系。关系。 FromFrom高原中尺度波动高原中尺度波动ToTo高原行星波高原行星波 何钰,李国平*. 青藏高原大地形对华南持续性暴雨影响的数值试验,大气科学,2013,37(4): 933-944 财政部、科技部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财政部、科技部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 专项专项(高原试验项目高原试验项目,GYHY201206042GYHY201206042) 西南涡及其暴雨中尺度特征的观测试验、诊断分析和预报 技术研究 2012.12012.12014.122014.12 项目负责人:李国平项目负责人:李国平 承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承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协作单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协作单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四川省气象台四川省气象台 FromFrom西南涡的西南涡的“大尺度大尺度”研究研究ToTo中尺度研究中尺度研究 项目研究任务项目研究任务 进一步开展西南涡加密观测试验,研究西南涡的中尺度特征及复杂地 形下低涡暴雨发生发展特点。 分析高原地形、加热、水汽和边界层对西南涡中尺度结构的影响。 揭示西南涡及其暴雨与中尺度对流活动、天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修理厂和供货商合同范本
- 公寓开荒保洁合同范本
- 加装电梯加盟合同范本
- canying劳动合同范本
- 剥离工程合同范本
- 保理 保证合同范本
- 养鹅订单合同范本
- 中介居间服务合同范本
- 催收咨询服务合同范例
- 加工制作维修合同范例
- 森林防火安全责任书(施工队用)
- 《汽车性能评价与选购》课程设计
- 35kV绝缘导线门型直线杆
- 水库应急抢险与典型案例分析
- 49式武当太极剑动作方位
- 工程成本分析报告(新)
- 国际学术会议海报模板16-academic conference poster model
- 经典诵读比赛评分标准【精选文档】
- 高值耗材参考目录
- 步兵战斗动作
- 六年级下册音乐-第一单元《敲起我的小木鼓》|苏少版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