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与生活方式.lnk.ppt_第1页
糖尿病与生活方式.lnk.ppt_第2页
糖尿病与生活方式.lnk.ppt_第3页
糖尿病与生活方式.lnk.ppt_第4页
糖尿病与生活方式.lnk.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糖尿病与生活方式 n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 足所引起的糖代谢紊乱所致的血 糖升高,以及尿中有糖的病症。 如不能及时正确、合理的治疗, 就会出现很多临床症状,甚而出 现酮症酸中毒或多种合并症的发 生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 什么是糖尿病? n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 疾病,因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 乏引起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升高所致 ,进而糖大量从尿中排出,呈现多 饮、多尿、多食、消瘦、头晕、乏 力等症状。糖尿病可进一步引发全 身各种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造 成体内许多系统受损,特别是对血 管和神经。糖尿病已成为当今人类 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严重威胁人 类的健康。其中,糖尿病足是最常 见的并发症之一,往往导致患者残 疾甚至死亡。 为什么会患糖尿病呢? n糖尿病的致病原因和机理还没有 完全明确,目前也没有根治的办 法。 n但可以明确的是:除遗传因素外 ,它是一种跟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的疾病。饮食不合理、缺乏锻炼 、吸烟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 式都可能导致糖尿病。 n糖尿病也能“气”出来?您别不信,科学研 究最新发现,不良情绪和精神因素也是糖尿 病的重要致病“元凶” 。 n 天津医大代谢病医院内分泌科张主 任介绍说,糖尿病的发病病理在于体内胰岛 素的分泌不足或相对不足。胰岛素分泌的多 少除了受有关内分泌激素和血糖等因素的调 节外,还直接受植物神经功能的影响。当人 处于紧张、焦虑、恐惧或受惊吓等情绪时, 交感神经兴奋,会直接抑制胰岛素分泌,同 时交感神经还会促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也 间接地抑制了胰岛素分泌。如果这种不良情 绪长期存在,则可能引起胰岛细胞的功能 障碍,使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倾向被最终固定 ,进而导致糖尿病。 “同样道理,紧张、 焦虑、发怒、恐惧、孤独、绝望等不良情绪 ,会使糖尿病人病情反复或加重 易患病人群 n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糖尿病科主任 杨金 奎博士指出: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 到目前,发病原因还不太明确。研究发 现,以下7种人比较容易患糖尿病,称为 高危人群,应引起高度重视。 (1)与糖尿病患者有血缘关系者 ,得病的机会为一般人的35倍;(2)女 性有妊娠期糖尿病史或生过巨大儿者; (3)年纪大的人士,糖尿病患者的年龄, 有80%在45岁以上;(4)工作负担重;(5) 肥胖的人士,有85%的患者现在或是过去 曾为肥胖者;(6)患有高血压、高血脂、 冠心病、痛风者;(7)出生时为低体重儿 者;这些人应该比一般人更注意,每年 做一次血糖检查,以求及早发现疾病, 争取早治疗。 n(1)肥胖(体重标准体重的20)。 (2)家族中有患糖尿病的一级亲属(如 爸爸、妈妈等)。 (3)有妊娠糖尿病史或巨大胎儿分娩史 (胎儿4公斤)。 (4)高血压(14090毫米汞柱)。 (5)高密度脂蛋白(HDL)0.9毫摩尔 每升(35毫克每分升)。 (6)甘油三酯(TG)毫摩尔每升2.8 (250毫克每分升)。 (7)曾有空腹血糖受损或葡萄糖耐量异 常者。 n 即使是血糖完全正常的,如果 具备一些高危因素,我们还得要 注意预防糖尿病。比如说年龄偏 大的,四十岁以上的。这种人要 小心得糖尿病。得糖尿病机会多 ,胖人容易得糖尿病。家里有糖 尿病的,有父母,子女、兄弟姐 妹有得糖尿病的,就是说有家族 史的人也是高发人群。 糖尿病表现的症状 n它的临床表现大概包括两个方面 ,一个就是血糖高、尿糖多造成 的三多一少,吃得多、喝得多、 排尿多,体重减少。另外一个就 是并发症造成的症状,如糖尿病 肾病、视网膜病变等。 糖尿病诊断标准 n有糖尿病症状,并且一天当中任意时 候血浆葡萄糖浓度 200mg/dl(11.1mmol/l)。 n空腹至少8小时后,血浆葡萄糖浓度 126mg/dl(7.0mmol/l)。 nOGTT2小时的血浆葡萄糖浓度 200mg/dl(11.1mmol/l)。 n上述检查结果需要在另外一天进行重复 测定,以对糖尿病诊断进行核实。 n此外,美国糖尿病协会将空腹血浆葡萄 糖水平110mg/dl(6.1mmol/L),但是 126mg/dl(7mmol/L) 的人称为空腹葡 萄糖低减(IFG)者,认为这些人也是2型 糖尿病的后备军。 早期诊断 n需要知道糖尿病有什么症状,你才能从蛛丝马 迹中发现它。 n 有的人自我感觉是健康的。比如说体重下 降,他觉得有钱难买老来瘦,能吃能喝身体好 ,可能就完全耽误了。实际糖尿病的症状大概 是两大部分。 n一部分叫做三多一少,三多是什么意思呢?叫 做尿得多,吃得多,喝得多。都比正常人或比 原来的情况要多。同时又有体重和体力下降。 体重和体力下降叫做一少。 n不见得是消瘦,多数糖尿病人不见得消瘦。就 是体重比最重的时候下降一点。只要你发现你 现在吃饭比原来多,喝水比原来多。但你体重 体力并不好。吃得多应该是身体好的,你的体 力又不好,体重有点下降,容易累,查一查! 很多人这时候实际血糖已经到糖尿病的标准了 。 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查项目有哪些? n尿糖测定。正常人每日尿中排出 的葡萄糖不超过100mg,一般常 规的尿糖定性测不出。若每日尿 中排出糖超过100mg,则称为糖 尿。 n血糖测定。目前多采用葡萄糖氧 化酶法,也有采用邻甲苯胺法。 正常空腹血糖为3.96 .1mmol/L,若两次重复测定空腹 血糖7.8mmol/L可诊断为糖尿 病 n葡萄糖耐量试验。葡萄糖耐量试验包 括: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GTT);可 的松葡萄糖耐量试验。 n胰岛素测定。测定标准:空腹时正 常值为515mU/L,胰岛素依赖型则低 于正常的下限或测不出,非胰岛素依 赖型在正常范围或高于正常人。胰 岛素释放试验:胰岛素依赖型无高峰 出现,呈低平曲线;非胰岛素依赖型 高峰较正常为低,或高峰延迟。 nC肽测定。空腹血中正常值为 1.00.23g/L,胰岛素依赖型减少 或测不出,非胰岛素依赖型可在正常 范围或偏低,C肽释放试验同胰岛素 释放试验曲线。 糖尿病人该吃什么? n营养专家认为,首先糖尿病人禁止吃 甜食和许多种水果,因为葡萄糖、蔗 糖,消化吸收快,食用后将使血糖升 高;也少吃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物 ,如白薯、土豆、藕等;最好也不要 饮酒。 n 糖尿病人可以多吃高纤维食物,促 进机体的糖代谢。如玉米、小麦、白 菜、韭菜、豆类制品。 n 含糖低的蔬菜。如韭菜、西葫芦、 冬瓜、南瓜、青菜、青椒、茄子。而 西红柿含糖量低,既可做蔬菜又可做 水果可以多吃。 n多吃含钙的食物。缺钙能促使糖尿病 人的病情加重。如虾皮、海带、排骨 、芝麻酱、黄豆、牛奶等。 n 富含硒的食物。硒有与胰岛 素相同的调节糖代谢的生理活性。如 鱼、香菇、芝麻、大蒜、芥菜等,它 们能降低血糖、改善糖尿病症状。 n 富含维生素B和维生素C的食 物。补足这两种元素,有利于减缓糖 尿病并发症的进程,对减轻糖尿病视 网膜的病变、肾病有利。如鱼、奶、 白菜、豆类以及青菜、芥菜、甘蓝、 青椒、鲜枣等。 n 此外,南瓜、苦瓜、洋葱、 黄鳝等对病人多饮、多食、多尿症状 有明显改善作用,有降低血糖、调节 血糖浓度的功能,适宜多吃 糖尿病人饮食的要点 n在饮食上需要注意的8个要点: n多吃鱼, 少吃米; n多吃亚麻油, 少吃其它油; n多生食(蔬菜) 少烹调; n多吃水果 少吃糖; n多喝水 少喝饮料; n多吃核桃 少吃饼干; n多吃维生素 少吃药; n多有机 少化学。 糖尿病的治疗原则 n1996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召开大 会,确定了当今公认的糖尿病的五大 治疗原则,他们是: n糖尿病教育:学习糖尿病的知识,了 解危害,掌握方法。 n病情监测:主要是自我血糖监测 n饮食治疗 n运动治疗 n药物治疗:包括口服西药治疗和胰岛 素治疗。 n糖尿病教育:许多发达国家的全方位、多种形 式的DM健康教育体系已逐渐形成并日趋完善。 n主要表现在:1、系统性的社会教育网的建立 ,政府参与对DM教育的组织和调控;2、教育 形式的多样性:包括强化教育、普及教育、住 院教育、护理教育、社区教育、计算机网络教 育等。因为人们越来越知道良好的DM教育可提 高患者自我血糖控制和调节能力,减少和延缓 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降低住院率,减少药物用 量,从而直接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带来巨大 的社会经济效益。 n我国人数众多的DM患者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大 量患者对长期高血糖所造成的危害性知之甚少 、部分非专科医务人员的教育误导以及缺乏完 整的DM教育体系和专职DM教育人员都使我国的 DM健康教育事业任重而道远。探索符合国情的 DM教育模型和体系是我们目前面临和急需解决 的重要课题。 如何预防糖尿病? n对于糖尿病的预防,有四个要点:多 懂、少吃、勤动、放松. n第一是多懂一点,即对糖尿病的知识 多懂一点,对其危害多懂一点,对其 防治措施多懂一点。 n第二要少吃一点,就是让摄取的总热 量少一点,不只主食要少吃,而且副 食,特别是高热量的副食也要少吃。 不要认为吃就是福,有时吃也能吃出 麻烦来,要适当地吃,科学地吃,有 道理地吃,不能胡吃乱吃。 n第三是勤动一点,要经常保持一 定的运动量。这样控制了饮食, 再加上增强了锻炼,体重就不至 于过胖。我们已经知道,肥胖是 造成糖尿病的重要因素,不肥胖 ,得糖尿病的机会就会减少。英 国有一句谚语说:“腰带越长寿 命越短”。所以控制体重是很重 要的一条。 n n最后一条是放松一点,这是指心理调节方面 的问题。一个好的心态对糖尿病的预防也是 有其积极作用的。因为吃得多、锻炼少容易 引起血糖升高,各种心理不平衡会进一步加 强胰岛素抵抗,促使糖尿病的发生。有这种 情况,也许你原来还得再过两年才会得糖尿 病,只因为一次大的精神刺激,很长时间愁 眉不展,可能很快就得糖尿病了。 秋季养生十八招 n 1.节食欲。秋季切忌暴饮暴食,同时也 要少吃辛辣烧烤类食物。 n 2.忌怒气。少发脾气可以有效地解秋乏 。 n 3.常梳发。经常梳理头发可以扩张皮下 毛细血管,促进新陈代谢,保持头脑清醒, 并且消除疲劳。 n 4.多擦面。用双手或干毛巾揉搓面部, 使面部红润。 n 5.舌舔腭。用舌头舔牙齿上腭,可 n以起到提神、补气、养心的作用。 n 6.齿数嗑。牙齿多活动,相互嗑一嗑, 保持牙齿健康,有助于消除疲劳。 n 7.呼浊气。应多走出户外呼吸新鲜 空气,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保持良好 的呼吸系统机能。 n 8.咽唾液。咽唾液可促消化、开胸 理气、增加内脏气管功能,延年益寿 。 n 9.目运转。经常走出户外,眺望远 方,结合眼保健操揉搓眼睛可以醒脑 解乏。 n 10.耳常弹。用手多揉搓耳朵,或 多听听音乐激活听觉神经,有助于减 轻疲劳。 n 11.脊背暖。秋季早晚温差大应及 时地增减衣物,防止感冒,保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